伊辉勇,吕奇光
学分制是以选课为基础,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是与学年制相对应的一种教育模式,也是当前国内高等教育深入推广的一种模式。课堂教学作为实行学分制核心载体,在现行学分制下也表现出了新的特点和要求,主要表现以为下几个方面:
教学对象相对松散。非完全学分制的模式下,除公选、第二专业以外的大部分课程教学主体对象仍然以班级或组班的形式存在,教学班级中仍然能看到行政班级的影子,但教学班级可能含有来自一个或多个班级的学生,同时也可能存在教学班级无主要班干部的情形,这就要求课堂教学需要对学生进行整合,形成一个以课程教学为中心的临时性组织。
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教学班级中包含部分跨年级选课的学生,而其中不乏以学分为目标、以提前毕业或压缩集中课堂学习时间为动机的学生,他们所关注可能在于就业、创业岗位知识而不再是课程知识本身。学生关注点的不同也形成了对教学目标的不同要求,需要更具广泛性、实践性的教学目标。
教学要求的多元化。由于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不再满足传统课堂授课和书本,而更倾向于多媒体化的“百度”。因此,课堂教学也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点传授,更要求具有丰富载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内容的多样性。非完全学分制下的教学大纲和课程知识体系仍具有较大的“刚性”,主要以专业知识体系关系为基础,但由于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学生对于教学内容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点的学习,而是与自身目标相关的内容的体验。这也要求课堂教学内容在大纲基础上,更需要以实践案例为载体的知识点构建。
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用一种新的方法整合课堂教学这一临时性组织完成课程知识的学习。
学习型组织是一种通过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并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以及不断一起学习如何共同学习的组织,在组织中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1]。众多学者通过对大学的使命、组织特性、自身逻辑等方面的论证,认为大学本身也是一种学习型组织,课堂教学环节是大学完成其使命的主体组织,也具有学习型组织的基本特征。
课堂教学是落实大学理念的载体,是围绕着课程知识传递、运用和创新的组织。现行学分制下的课堂教学,教师是组织的领导者,学生是组织成员,由于教学对象的相对松散,需要教师明确和梳理组织意识,建立组织目标;由于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教师所做的不再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指导学生学习如何学习不同目标下的知识;由于教学要求的多元化,课堂教学需要通过全新的方法,吸引和引导学生开展学习;由于教学内容的多样性,课堂教学需要教师通过前瞻而开阔的思考试引导学生在知识点学习的基础上,利用实践案例不断创新知识及其应用。因此,课堂教学虽然是一个临时性的组织,但其目标、过程都与学习型组织相一致。但是,由于现行学分制下课堂教学所面临的新问题要求这一组织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才能真正形成一个学习型组织,顺利完成其使命。
如果说,学年制下的课堂教学是一个目标相对单一、成员统一的组织,其学习过程就如克里斯·阿吉里斯(Chris Argyris)的单环学习,那么学分制下的课堂教学则是一个目标多元化、成员分散的组织,其学习过程就是他的双环学习[2]。我们以双环学习为基础构建学习型课堂的组织模型。
图1 基于双环学习的学习型课堂组织模型
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就是组织构建和目标分析。通过这一环节,教师对教学班级的组成、学生学习的动机和组织功能的组建进行分析,并根据已有课程知识体系及学生对外部实践的兴趣点,初步完成教学实施的准备工作。
通过上一阶段的分析或改进,充分结合学生学习目标和兴趣点,将课程知识点按教学进程予以实施,并利用作业、问答、网络交互平台等手段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
在教学和效果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学生学习目标和兴趣点,发现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不足,分析可采用的措施。
针对教学效果所反映的问题,利用案例库、科研成果等资料对知识点进行分析,把握知识点安排的合理性;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手段,完善教学方法。
学习型课堂组织中最重要的就是课程知识体系。如同双环学习中的“控制标准”,以大纲为基础的课程知识体系是课堂教学的标准,在学习型课堂组织中,需要根据教学效果的分析,结合案例库、科研成果、教学调研等外部实践不断优化体系,主要表现为知识点应用方法、创新趋势的分析和优化,进而产生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更新。
从学习型课堂组织的构建过程中我们发现,组织运行过程当中还需要有足够的外部环境的支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在教学效果分析、问题及信息反馈这几个环节,都需要师生之间开展有效而全面的交流,而平时的课堂交流、作业批改等常规手段并不能全面反映这些要求。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受学生欢迎的网络技术,搭建课程博客、课程QQ群等交流平台,既能起到师生交互的目的,也能通过平台发布教师所强调的课堂知识点的作用。
课程知识体系的优化、教学方法的改进不能凭空想象,需要在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外部社会实践。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应广泛收集实践数据,建立案例库、科研成果、教学调研等公共数据平台;同时,为保证平台数据的广泛性和真实性,最好由学校,甚至由相关主管部门牵头实施数据平台的建设工作。
课程知识不能以个人要求进行不规范的发动,因此,学习型课堂组织课程知识体系的优化也不是对原知识体系的全盘否定。课程知识体系的建立必然有其充分的论证,存在一定的权威性,对体系的优化更多的是表现为知识点应用方法、创新趋势的分析和优化,而这就需要设置一定的标准,包含教学管理文件、教学大纲等规范性资料在内的管理平台正是这要标准的体现。
发现学生对知识体系的兴趣点,整合实践应用和创新的能力,这些都要求课堂教师拥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和能力;而当前普通高校中普遍存在高学历、低实践的教师。在学习型课堂组织的构建和实现过程中,作为组织中的领导者,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实践能力,学校也需为教师创建足够的实践平台。
[1]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
[2]Argyris Chris.Action science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J],Journal of Managerial Psychology,19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