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运行模式研究

2013-08-15 02:46税强郎莉
关键词:制度信息

税强,郎莉

一、高校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意义

(一)高校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是保障公民权利,增强高校办学透明度,促进社会政治文明的现实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高校政治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具有特殊的作用[1]。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发展民主政治。政治文明本质是回归主体性文明,它强调每一个公民都拥有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高校民主、自由、平等、开放的文化环境,是培育公民民主意识、认识公共权益、参与公共事务的沃土。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作为高校的民主建设一项基础性建设,一方面,通过保障公众对高校教育的知情权,有利于维护社会公权,促进教育公平;另一方面,通过对高校教育教学及管理信息的制度化管理与发布,有利于保障高校教育管理的民主参与、民主监督,实践高校依法治校理念,推动高校现代化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二)高校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是树立办学品牌形象,增强公众认可度,提升媒介公关效力的重要手段

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是现代公共关系理论作用于科层制机构的结果,是现代高等学校公共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作为一种高校新闻传播事件,其议程包括:由高校将事件、信息进行梳理后发布新闻议程,经由大众媒介将议程深化、扩展,最终影响大众,形成关于该事件或信息的公众议程。高校通过新闻发言人把学校的发展规划、招生就业信息、人才教育工作成果、经验等面向社会公布,有利于扩大知名度、提升学校品牌的功能,同时也有利于促进高校媒介公关意识,提升高校作为现代社会组织的媒介公关效力[2]。

(三)高校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是强化危机干预能力,维护高校安全稳定,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

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有效运作,对于高校突发新闻事件或信息的及时准确发布,正确回应媒体和公众对事件的关注和反应,实现对可能存在的危机事件的积极干预。“马加爵事件”、“华科清退门事件”、“武大校园枪击案”等一系列事件的产生及其在媒体效应下的放大,使高校危机性事件成为了公众对高校关注的热点,使得高校安全稳定的教育秩序面临重大考验。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媒体、公众对信息获取的渠道更加多样和直接,高校也无法通过压制、封堵消息来应对危机。高校只有正视危机事件,正面回应公众对高校危机性事件的反应,通过科学规范的信息传播方式和危机干预方法来化解危机,从而确保高校的安全稳定,促进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和以知识服务社会职能的有效发挥。

(四)高校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是强化现代公民意识教育,促进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方式

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作为一种现代民主性的制度文化,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开展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方式,具有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的重要作用。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运作为培养大学生现代公民意识,参与公共事务、强化现代公民认知提供了重要途径。高校通过新闻发布、校务公开,有助于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有助于置身其中的大学生认识公民责任、参与公共事务,有助于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民主教育和熏陶,增长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民主素质。与此同时,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作为高校实施依法治校、推进高校民主化管理的重要方式,对外就高校事务、新闻突发事件,以公开、权威的形式,定期、主动的进行媒体沟通和信息发布,传播高校声音,积极影响社会舆论;对内,紧紧围绕学校近期规划和重点工作、师生关注的重点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民意传达、信息沟通和舆论监督,维护校园稳定、增强高校文化建设活力,促进高校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构建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运作模式分析

高校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有利于畅通校内外信息渠道,促进高校与新闻单位及其它社会组织的信息沟通和工作交流的重要方式。本文试从组织机构与人员配备、新闻发言内容及方式、信息收集与反馈等方面对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运行模式作初步探索:(见图一)

图1 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运作模式

信息反馈校领导决策部门统筹指导信息反馈信息收集与资料准备发言现场工作安排信息汇总与整理信息发布与反馈高校新闻发言人办公室传统媒体发布网络媒体发布定期新闻通气会不定期新闻发布会日常媒体采访发布新闻通稿。

(一)组织机构与人员配备

新闻发言人是代表学校的信息发布系统的具体化,新闻发言人作为高校公开发言的唯一代言人,可由学校主管宣传工作的副校长或宣传部部长担任,就高校有关政策、重大事项陈述情况、发表言论。唯一性、公共性和权威性是其所发布言论的最主要特征。新闻发言人以学校新闻发言人办公室为依托,受高校党委书记、校长直接领导,新闻信息向校党委书记、校长直接反馈。办公室主任可由校党委宣传部部长担任,负责统筹协调各方成员及相关工作。根据新闻发布流程,办公室下设工作组,分别负责新闻发言的信息收集与资料准备、发言现场工作安排、新闻发言与信息反馈以及后期信息的汇总整理等工作,其成员由学校党委办公室、行政办公室、宣传部、保卫部、学生工作部、团委等多部门抽调专人组成。

(二)发言内容与发言类型

高校新闻发言人负责的是对高校信息的公开发布。高校信息通常包括:第一,高校的规划建设信息。如:高校教育教学发展、人事人才建设、学科教学改革等建设发展等各方面的重要决策、发展规划、规章制度等;第二,高校的学生教育信息。如招生、就业、招聘等社会公众关心的重大教育信息;第三,高校的管理服务信息。如高校有关教职工代表大会提案和回复以及学校的其他重要活动;第五,高校突发性事件信息。如突发性事件的预案、事件事实情况以及处置状况等;第六,社会高度关注的高校其它热点信息;第七,对新闻媒体有关报道的回应和说明;第八,其他应予公开发布的事项[3]。概括来讲,所谓高校信息是指高校在履行教育职能过程中生成或者获取的,与高校职能密切相关的信息。

根据高校发言内容和对象的不同,高校需要对拟发布信息进行分类,采取不同的新闻发布形式。新闻发布的类型从传播对象范围来讲,分为对内发言和对外发言。如果只限于对该组织内部成员发布,则属对内发布,如2005年首设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华侨大学,由校长及相关负责人和学生记者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进行对话,新闻发言人现场回答学生记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如果主要针对该组织外部的社会公众和媒体发布,则属对外发布,如武汉工程学院新闻发布会。从传播渠道范围来讲,分为传统媒体发布和网络媒体发布。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应用的日益广泛,网络舆论和网络媒体正成为高校新闻发布的重要渠道。

从传播形式来讲,有新闻通气会、新闻发布会、记者采访、新闻通稿等。新闻通气会是向邀请的新闻媒体通报新闻信息,多是以座谈、会谈形式,新闻发言人以主持人身份与媒体就相关新闻信息进行通报。新闻发布会是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对外发布新闻信息,对公众所关心的学校信息以及高校予以向社会公开的相关信息进行正式发布,从而促进高校与公众的良好沟通,增加高校与新闻媒体的联络、交流。日常媒体采访在内容是特点是采访信息的定向性,高校就某个采访信息进行解释和说明。高校新闻通稿是经核实、审批的正式的对外新闻发布稿件,要求文字数据真实、准确、详实、权威[3]。

需要注意的是,高校信息的管理与发布可以采取信息分级制度,根据信息的不同性质选择合适的新闻发言方式,同时要对信息发布的性质、权限以及时限进行明确规范,保障信息的准确性、统一性和有效性,防止高校名誉权、高校成员隐私权因信息发布方式和程序的不当造成损害,避免由于信息的混乱、发布的迟延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

(三)信息收集与舆情监测

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的重点是发言,关键是新闻。新闻相关信息的收集和新闻发布的舆情监测是新闻发言能否成功的基础。新闻发言人的职责之一就是及时回应媒体,新闻发言的有效开展需要高校新闻发言人办公室将新闻信息与高校舆情监控相整合,建立新闻事前预警、事中信息收集与事后信息反馈的舆情监测体系,保障新闻发言人新闻发布的信息质量以及发布后信息的双向沟通。这也是新闻发言人作为桥梁沟通作用的重要体现。

学校应建立新闻预警和舆情监测机制,遵循信息传播规律,研究掌握舆论导向,发布新闻前,预测事件可能的发展趋势,避免被动,及时向学校通报并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关工作。发布新闻会后,要通过多个渠道获得媒体反馈和事后信息的收集,迅速汇总新闻事件相关信息,保证对信息传播的有效掌握。当出现负面效应时,保证对危机的控制和有效回应,及时有效地引导舆论,避免信息混乱或刻意的信息封锁带来更大负面危害。建立权威、畅通、快捷、灵敏的高校新闻信息传播模式,是高校信息公开、民主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如何进一步促进新闻发言人制度在高校教育管理中发挥更大作用,如何界定、规范高校各职能部门在高校信息公开、新闻发言方面的职责职能,将成为进一步深化研究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的重要内容。

三、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现状分析

(一)认识不到位,指导思想不明确

西方政府最早因迫于公众舆论压力而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不同,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尤其是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大多是在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社会形势发展,要求高校而建立的。一些高校因出现过或正出现了高校危机事件,对要求建立的新闻发言人制度进行了初步尝试和应用,但一些高校因对高校信息公开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感受不深,对学校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对于信息公开的程度、范围、方式未形成系统、明确的指导思想,其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仅仅停留在制度文件中,实际操作运用明显不足。

(二)制度不健全,规范化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

从2006年,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发布全国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消息以来,对于“学校新闻发布制度的具体措施将在今后陆续公布”,然而至今尚未看到较为系统的相关政策和跟进措施。少部分高校虽然公开设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但是对于发言人的职责认定与绩效考核、信息自由的立法保障等仍是其制度长效建设中的现实障碍和工作难点。可见,当前无论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还是各级院校,对于建立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仍处于各自摸索、实践探索阶段,尚未形成一整套规范、高校的长期运行机制和制度方案。

(三)影响力不够,队伍建设和媒体沟通比较欠缺

专业的新闻发言人和与媒体的良好沟通是高校在新闻事件中能够赢得更多话语权,发挥高校主体的影响力的重要条件,是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运行良好的重要标志。高校新闻发言人肩负着高校信息公开、危机管理和媒体公关的重要职责,其专业素质尤其重要。然而,当前高校中能够具有媒体工作经验背景并熟悉高校内部工作及政策文件,能够从容应对媒体提问,能够完整有效地表达高校立场和观点的专业新闻发言人还很缺乏,制约了高校在新闻事件发布和媒体公关中的影响力。

四、进一步推进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路径探析

(一)努力营造高校治理的自主性、开放性文化氛围

高校治理的目标是通过民主、公开的形式,科学、合理地配置高校资源,促进其作为公共文化机构的育人、科研、文化传承、服务大众等社会功能,达成高校与政府、社会,以及高校内部的良好关系。作为公开、透明、民主和责任的一种体现,新闻发言人制度对高校治理改革必将具有积极推动作用。与此同时,自主、开放的高校治理文化氛围也将进一步推动新闻发言人制度与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更好的融合。然而,从高校治理视角来看,我国高校中仍然存在不少影响高校体制机制改革的障碍。例如:具有传统计划经济特征的传统行政管理模式依然存在,校院两级责权不明确、行政组织庞杂、效率不高,高校行政中官本位文化突出、学术权力式微,高校监督问责薄弱等等[4]。这些改革障碍也将削弱高校新闻发言人的话语权,影响新闻发言人信息传递系统等配套措施的实施,从而阻碍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良性运行。因此,在高校进一步建立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无疑首先需要高校勇于建立、敢于接受、善于完善,营造高校自身自主、开放的高校治理文化氛围,从而实现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价值所在[5]。

(二)积极提升高校信息管理的网络化水平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互联网、手机等电子通讯为载体的信息传播日益频繁和广泛。网络舆论与网络受众日益成为高校新闻发言人所要关注和回应的重要对象之一。高校加强和改进网络信息管理,及时有效掌握网络舆论,对于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获取信息、发表意见的方式更加多元,对于判断传播信息的真实性更加复杂,传统的议程设置及意见领袖难以充分发挥其舆论引导的功能。因此,高校信息管理的网络化提升,核心是加强网络议程设置,及时全面掌握包括网络舆情在内的舆论信息,为高校新闻发言信息的全面、准确提高保障,确保发布信息受众的广泛覆盖,促进高校新闻发布对信息的有效传播和舆论的正向舆论引导。

(三)加强建设高校新闻宣传的“三专化”队伍

当前国内外对新闻发言人的角色、地位、作用已经又比较深入的研究和认识,但是在具体操作中,尤其是对于不同领域新闻发言人的角色定位、职业规划、评价考核等方面的认识与实践仍显不足。毫无疑问,高校新闻发言人“三专化”即专业化、专职化、专家化队伍的建设及人才培养制度,必将为高校新闻宣传队伍及其个体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为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持续、健康运行提供有力支撑。“三专化”队伍建设及人才培养要求高校将新闻发言人制度进一步细致化,将新闻发言人纳入高校人才人事管理体制,完善新闻发言人的培训、交流、竞争、及深造机制,实现高校新闻发言人的专业常态化、专职规范化、专家权威化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运行提供核心动力,最终促进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现代化改革。

[1]童付超.高校政治文明建设途径初探[J].考试周刊,2008(28).

[2]李理.我国高校学生突发危机事件管理机制探讨[D].西南交通大学,2010.

[3]宋小荣,高学敏.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构建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4]孟韬.高校治理的本质、机制与国际经验——高校治理及国际比较高层研讨会综述[J].教育研究,2011(2).

[5]姚金菊.论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功能定位及其构建[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0(2).

猜你喜欢
制度信息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订阅信息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论让与担保制度在我国的立法选择
展会信息
制度严格 温柔执行
信息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