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善

  • 孟子性善论的逻辑展开及其思想意义
    式一方面是凸显“性善”的必然性,另一方面又强调了内在存养工夫的必要性。孟子高扬主体意识与主宰精神,强调“仁义内在”“由仁义行”。主张“仁义礼智根于心”(由仁义行),由“心”而开出道德价值;“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仁德仁政),由“心”而开出理想政治,以“心”作为人文世界的总根源。进一步说来,从“不忍人之心”指向“不忍人之政”,孟子之所以要强调性善,正欲为时君世主开出其讲仁义、行仁政、重民本的治平之方。此即“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儒家的道德理想主义精

    西部学刊 2023年21期2023-12-07

  • 重返“孟子第一义”的致思场域 ——《孟子·滕文公上·道性善章》考释
    子·滕文公上·道性善章》(以下简称《孟子》5·1(1)此种序号注释,以杨伯峻《孟子译注(第3版)》(中华书局,2010)为据,下同。按,对古籍的引用,个别标点符号略有校改,全文以下同,兹不一一注明。)的书信,倍受孟学史看重。这就是《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四四《答梁文叔》:近看孟子见人即道性善,称尧、舜,此是第一义。若于此看得透,信得及,直下便是圣贤,更无一毫人欲之私做得病痛。若信不及,孟子又说个第二节功夫,又只引成覸、颜渊、公明仪三段说话,教人如此发愤,勇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4期2023-11-10

  • 孟子性善思想及其人学意蕴评析
    相扣、不可分割的性善思想。孟子性善思想是以人为主体、讨论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但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来看,孟子性善思想有着先天人性论的缺陷,无法真正解释人的本质。关键词:孟子;性善;行善;成善;与人为善中图分类号:B22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3)11-0077-04人性问题在中国思想史上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孟子生活的战国时期,关于人性的讨论精彩纷呈,主要观点有“性有善有恶”“性善”“性恶”“性无恶无善”等。孟子从儒家

    西部学刊 2023年11期2023-07-04

  • 性善还是性向善?
    探究的就是孟子的性善论,究竟是性本善,还是性向善。【关键词】孟子;人性论;性善【中图分类号】B22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6-8264(2023)12-0067-03【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12.021一、人“性”之内涵的界定(一)人禽之辨我们研究孟子的人性思想,必须要先了解人性是什么,人之“性”的具体内涵和范畴到底是什么,那么就必须要对“人禽之辨

    今古文创 2023年12期2023-05-31

  • 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当代孟子性善研究综述
    10065)孟子性善论具有特定的内在逻辑。其中,性命之分是孟子性善论的逻辑前提;心、性、善概念的内在区分是性善论的逻辑展开;立本与存养是性善论的逻辑结构;尽心知性是性善论的逻辑完成[1]19。顺着孟子性善论的这一内在逻辑,当代孟子性善研究依次表现为奠基、分化、建构和综合四个时期。一、奠基期:性善之心、性独特性的确立孟子赋予“性”一种新的内涵:心之生[2]18,“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3]309这一性与传统即生言性的“性”是不同的,这一性独特之处在于

    唐都学刊 2022年3期2022-11-21

  • 浅析先秦儒家人性论
    的实质其实也就是性善性恶之争。在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的问题上,看似哲学家们是争锋相对的,但其理论之间还是有着丝丝的联系。先秦时期孔子第一次提出了人性的问题,随后孟子荀子在其基础上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三者的人性思想代表了先秦儒家的人性观之精华。本文通过对孔孟荀三位先贤的人性论的微浅探讨,进一步分析其思想的联系与区别。【关键词】 人之本性;性善;性恶;区别;联系【中图分类号】B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

    今古文创 2022年14期2022-04-27

  • 再论陈确的人性论
    论的“本来圣人-性善说”和“非本来圣人-性善说”,认为陈确的人性论属于“非本来圣人-性善说”的“后天形成论”思想(2)马渊昌也《明代后期“气的哲学”之三种类型与陈确的新思想》,杨儒宾、祝平次编《儒学的气论与工夫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34页。。汪学群指出,陈确强调人性发展的可能性,这种人性发展“不仅存在着量的变化,也存在着质的变化”(3)汪学群《明代遗民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99页。。上述两种研究视野其实都隐含有宋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1期2022-03-18

  • 胡居仁人性论的理本意蕴及其诠释向度
    人性论在继承孟子性善说的基础上,沿袭了二程(程颢、程颐) “性即理” 的观点和朱熹的 “天命之性” 与 “气质之性” 之设定,以本体之理释本然之性,以理之善论性之善,在理本论视域下论述人性问题,进而从超越的层面明确性的本体性质。一、以本体之理释本然之性理自进入中国古代哲学视野,就成为儒家学者特别关注的对象。从 “《论语》及《老子》中无理的观念”[1],到战国后期广泛使用理之本义——纹理、道理,进而演变为哲学范畴的演化路径,体现了理作为客观性与普遍性一体的普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4期2022-02-14

  • 康有为、谭嗣同的人性论比较研究
    。早在先秦时代,性善说、性恶论、人性自私自利论等人性学说便纷纷登场。从汉唐到宋元明清,性分品级、人性双重以及人性一元等各种人性学说更是纷至沓来。近代哲学肩负着救亡图存与思想启蒙的历史使命,核心话题发生转变。尽管如此,近代哲学家仍然对人性问题津津乐道,康有为、谭嗣同同样概莫能外。一方面,在近代哲学史上,康有为、谭嗣同的思想高度契合,最为相似。从推崇仁为世界万物本原到侧重平等的启蒙之路再到同一文化和语言文字的大同社会,都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而与包括梁启超在内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3期2021-12-07

  • 李翱复性思想在理学中的逻辑演进
    键在于所隐含的人性善恶矛盾问题——“性善如何生出不善之恶”。张载引“气”入性,开天地、气质之性;二程援“理”释性,提出“性即理也”;朱子则以理气划性,突出“心”的主宰作用,分别为性善、情和不善之恶寻找到安顿之处,从本体论角度回应了性善的依据、不善之恶的来源,进而在理学视阈下有效解决了“性善如何生出不善之恶”这一矛盾问题,推动儒学转入心性论方向的发展。一、妄情灭息,复圣人之性善复性思想是李翱《复性书》的主旨所在。李翱认为“复性”所复之性当为“圣人之性善”。他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2期2021-11-29

  • 孟子人性论的六种解读
    安宪说:“孟子的性善论是本善论而非向善论,人的本性原本就是善的,儒家所倡导的仁义礼智,原本是植根于人的本性的,这是孟子性善论根本所在。”(《从性善论看孟子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中国德育》2016年第17期)徐洪兴说:“孟子关于人性问题提出的观点,概括地说就是‘人性本善’这个命题。”(徐洪兴:《〈孟子〉精读》,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李栅栅、何善蒙说:“孟子是以性本善的方式来确立人作为一个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人性必须是本善的,而非向善

    华夏文化 2021年2期2021-11-25

  • 先秦性善论与儒家伦理传统的建构
    非常重要的内容,性善论则是人性学说的代表性理论。先秦时期是性善论的形成阶段,孟子在孔子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性的性善论,与之相对应的是荀子提出的性恶论。从思想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性善论是我国人性论的主流,孟子性善论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对后世儒家伦理传统的建构意义深远。从董仲舒到程颢、朱熹再到王阳明,均受先秦性善论的影响。一、先秦性善论的思想背景先秦典籍中有大量关于“性”的言辞,涉及“性”的各个层面,部分言辞已经具备了性善论的内涵,为性善论的提出和发展奠定了

    文化学刊 2021年2期2021-03-08

  • 明末清初理学对传统儒家性善论的新论证 ——陆世仪“人性之善正在气质”思想探析
    ,其晚年的著作《性善图说》基于对宋明理学人性论的反思,以独特的理论视角提出了“人性之善正在气质”的思想,为传统儒家人性论提出了新的论证。钱穆曾评价“其论性,则尤能特标己见,不苟同张、程分言天地之性、气质之性一节”[1]。一、陆世仪人性论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一)理学“天命/气质之性”的提出关于“人性”,虽然早先已有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思想表达,但并没有关于人性“善恶”的明确判断。中国思想史上对人性善恶问题最早的意见纷争,可追溯到孟子时代。孟子主张性

    社会科学家 2021年3期2021-01-28

  • 论孟子“性善”“心善”的内容及其关系
    京 100089性善论思想在孟子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者们对于“性善”的争论不断,有的学者认为孟子主张“性本善”,有的认为孟子持“性向善”的观点,但不管“性本善”还是“性向善”,对于孟子“道性善”的观点,学者们已经达成共识。除此之外,孟子思想中有关“心善”的问题同样也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话题。因此,本文试图在论述“性善”与“心善”相关内容的基础之上,进一步阐释两者之间的关系。一、“性善”来源的阐释及性善的价值意蕴(一)性善的来源有关孟子“性善”的来源可

    山西青年 2020年8期2020-12-08

  • 朱熹对性善论与性恶论的“统合”
    理”;既讲孟子言性善“论性不论气,不备”,又讲荀子言性恶“论气不论性,不明”,从而建构了兼性与气的人性论。这种对于孟、荀既有吸取又有批评的方式,可以为今人“统合孟荀”所借鉴。关键词:朱熹;性善;性恶;孟子;荀子中图分类号:B24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20)10-0108-07孟子言性善,荀子言性恶,扬雄则说:“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①宋代程朱推崇孟子言性善,而对荀子言性恶、扬雄言人性善恶混多有批

    中州学刊 2020年10期2020-11-30

  • 孟子性善论思想进路初探
    核心要义,提出了性善的基本范式,性善论不是“性已善”抑或是“性本善”,而是认为人先天具有善的质和一种向善的自然倾向,经过后天的修养功夫,最终实现善的内在价值。其思想进路为:性善之禀赋“四端、四心”;向善之能力“良知、良能”;为善之工夫“存心、养性”;至善之目标“圣贤、能者”。关键词:性善;向善;为善;至善一、性善之禀赋“四端、四心”孟子将“侧隐之心”引申为具有普遍意义的仁爱精神,是“不忍人之心”的同义。将“羞恶之心”理解为是义的内化,即人一旦做了不合乎道的

    速读·下旬 2020年1期2020-10-09

  • 浅析孟子的道德修养思想及其德育启示
    孟子;道德修养;性善一、孟子的道德修养思想我们最常听到的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人生而具有善性。孟子认为,人必须具有善性,人必须保持善性,这是人与动物的区别。“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1]孟子认为,仁、义、礼、智是人先天就具有的,不是后天习得的。“恻隐之心,人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恭敬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2]孟子认为,人的思想道德追求的起点就是

    青年生活 2020年7期2020-03-30

  • 康有为“性有善有不善”思想探究 ——以《孟子微》为中心
    》:“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尧为君而有象,以瞽瞍为父而有舜;以纣为兄之子且以为君,而有微子启、王子比干。’”性本然就有善与不善的区分,尧为君,象为臣,但至善之尧也不能使象为善;瞽叟为父,也不能化舜为恶;纣为君,又与微子、比干有兄弟之亲,也不能使二子为不仁之人,故“善恶不可化移,是亦各有性也”,〔3〕这种理论强调绝对的善与恶。对“性有善有不善”思想继承较多的是王充,他在《论衡·本性篇》中说:“周人世硕,以为人性有善有恶,举人之善性养而致之则善长,恶

    理论界 2020年7期2020-03-03

  • 孟子性善的内在邏輯*
    平内容提要 孟子性善是由邏輯前提、邏輯展開、邏輯結構和邏輯完成構成的思想體系。其中,孟子區分耳目之欲與仁義禮智之性,視耳目之欲爲命、視仁義禮智爲性,是孟子性善的邏輯前提。孟子性善之性有根據層面的能仁義禮智之性和落實層面的仁義禮智之性,善亦有根據層面的“善根”和落實層面的“善行”,是孟子性善的邏輯展開。由能仁義禮智之性、“善根”構成的性善立本,以及由仁義禮智之性、“善行”構成的性善存養,是孟子性善的邏輯結構。由“存心養性”而達“盡心知性”,由“盡心知性”貫通

    诸子学刊 2019年2期2019-12-14

  • 孟、荀之“性”論是完善自足的嗎? ——從各自思想道路的内在矛盾性進行考察
    一個選擇難題,“性善”面臨着道德判斷是否成立的矛盾。荀子的“性”論有三重視角,即: 生理層面、心理層面、心知層面。他將批判的着力點置於心理層面的“情性”而非欲望上,並以“辨合符驗”作爲總原則,這使得“性”惡與“僞”善有着足够的理論張力。“性善”、“性惡”的闡發忽略了理論創建與實踐的道德判斷之間的差别,這造成了“性”論自身的斷裂。雖然具有理論缺憾,但“性”論的闡發策略卻爲進一步的理論架構與社會實踐提供了契機。關鍵詞 性善 性惡 四端 情性 辨合符驗一、 理論

    诸子学刊 2019年1期2019-12-14

  • 孟子思想之研究
    关键词:孟子  性善  仁政  人格  教育作者夏海,杭州师范大学国学院教授(浙江  杭州  311121)。孟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以继承孔子衣钵为己任,终身致力于维护和发展孔子思想,“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为儒家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以至儒家思想被称为“孔孟之道”,他个人也被称为仅次于圣人孔子的“亚圣”。如果说孔子思想是儒家文化的原点,那么,孟子思想则是儒家文化的第二个支点,原点、支点连成一线,进而形成了儒家文化传统,建构了中

    孔学堂 2019年1期2019-10-18

  • 浅谈孟子的天命思想
    孟子;天命思想;性善;主观能动性;仁政一、孟子对孔子天命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一)、孔子的天命思想孔子其实是不相信天命和鬼神的,“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对于祭祀,孔子也只是为了在礼崩乐坏的时代保留殷周遗留下来的礼乐仪式,他是“祭神如神在”《论语·八佾》,“如”字可看出他不是真的相信有鬼神,主张“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论语·雍也》,即采取一种回避的态度,这其实已经超越了殷周以来天命具有绝对权威和力量的层面,初步实现了由传统天命观向自然天道观的

    青年生活 2019年7期2019-09-10

  • 浅析孟子的“性善论”及其当代价值
    题。而弄懂孟子的性善论是正确认识人性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关键词:性善;性恶;无善无恶孟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他创造性地提出了性善论并对人性做了深入的探究,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思想领域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但也需要后天对善的不断扩充,否则人性先天的善也将会被后天的恶所蒙蔽。正因如此,性善论所蕴含的思想对当今时代的道德建设以至各个领域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是通过我们对人性的探究来重点认识与分析孟子性善论的内容和其作为善之根本的依据,并对其现实意

    新教育论坛 2019年5期2019-09-10

  • 由一个案子引发的关于人性的简单思考
    ?关键词:人性;性善;性恶随着北大学子弑母案震惊全国,我们必须开始对人性之说进行更进一步的思考。我们对于吴谢宇狠心杀害自己的母亲感到无奈,痛恨,对于这样一个完美的学子感到害怕,但是再最后的审讯过程中,吴谢宇却声称他是为了帮助母亲解脱,因为看到母亲在父亲去世之后痛苦不堪,所以想和母亲一起离开,但是在杀害母亲之后,却看到更加痛苦的母亲,进而自己感到害怕,因此踏上了逃亡之路。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吴谢宇到底是善是恶,毫无疑问,在大众眼中,这是一个穷凶极恶的孩子,但是对

    青年生活 2019年30期2019-09-10

  • 荀子“性恶论”是对儒家人性观的发展
    确立一个与孟子的性善论相对立的学说从而批驳孟子过于理想化的政治诉求以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笔者认为,荀子性恶论的提出,恰恰是对于儒家人性观的发展,它不能被割裂出来,也不应当被简单地理解为一种全新的独立的人性观点。荀子的人性观始终未跳脱出传统儒学的框架。关键词:荀子;性恶;孟子;性善中图分类号:1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2-0014-02一、孟荀观点的根本分歧是出于其对人性概念的不同理解而非基本人性观的对立孟子在《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1期2019-04-23

  • 培根与人性论
    论古人的智慧》;性善;性恶单个的人作为每个社会最小的组成单位,对社会的发展变化起决定性作用。而对于人而言,人性是个人行为举止的出发点,是判断人的善恶好坏的标准尺度。而我们要研究的是培根从古人的智慧中提取对人性的看法和对后世的启发与影响。一、人性的善恶培根在提出自己的人性论之前,首先归纳了历史上种种对人性的回答,并把他们分为两大类: 人文派和神学派。培根指出,人文派所关注的都是个人的快乐和尊严,他们不愿意给善恶赋予固定的性质,并把个人的愿望当作是善恶的划分标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4期2019-02-11

  • 孟子性善论与知言养气之关系浅析
    ■/一、性善论的提出及其含义性善论是孟子在与告子辩论人性善与不善时提出的。据《孟子》记载,孟子与告子经历了“杞柳桮棬之辨”、“以水喻性之辨”、“生之谓性辨”、“仁义内外之辨”。告子认为“人性之无分于善与不善”(以下文中所引《孟子》文本皆出自焦循《孟子正义》,将不再一一标注),人性生来是不分善与不善的。而孟子则认为人性生来即善,人性生而有善,就好像水生来就有向下流的趋势。孟子提出性善论不仅是为了与告子争辩人性善与不善,更是要为自己的思想体系打基础。性善论是孟

    长江丛刊 2018年14期2018-11-14

  • 五百块银元的故事
    住王家埭的堂兄王性善保管,这次回家乡带过来一并交给组织,这个任务也算完成了。”谭震林、谭启龙听后很惊讶,说三北地委的公款能保存到现在真不容易,快打开看看。王仲良就叫警卫员把银元倒在中间的会议桌上。这些银元呈暗灰色,没有了光亮,但敲起来仍然当当作响。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奉命北撤。北撤前夕,浙东行署党团书记兼副主任、浙东游击纵队二旅政委王仲良专程从四明山来到堂兄王性善家中,对他说:“根据党中央的决策,我们全部要北撤到苏北去,撤离时间非常

    铁军 2018年10期2018-10-23

  • 从孟子“性善说”析评“情商”成功论
    和管理。从孟子“性善论”的理论角度来看,“情商”作为一个心理学概念,其理论倾向是把人看作一待宰制之被动者,而非一自主自觉之主体;以认知活动而非价值自觉,作为人的本质特征;在情绪活动管理上,倡导以认知活动而非道德判断,去统率情意活动,进而处理人际关系。关键词:情商;主体;孟子;性善一、“情商”概念特征简析“情商”作为一个心理学的概念,其内涵随着心理学学科的发展不断深化,并有所争论。鉴于此,文章首先简要介绍其提出“情商”概念的主要代表人物以及思想,再对“情商”

    青年时代 2018年20期2018-10-15

  • 孔孟人性论对高职学生的借鉴意义
    “人可为善”“人性善”“人心向善”等思想以及修身方法,有助于高职大学生树立人心向善的信仰追求,增强成就道德人格的主动性,掌握完善人格的修身方法并付诸实践。关键词:孔孟;人性论;性相近;性善;高职大学生一、孔子的性相近《论语》直接谈到人性的地方只有两处:一是“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论语·公冶长》。二是“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阳货》。第一句说明孔子平时不怎么谈人性,因此孔子谈人性的话实际上只有一句,就是第二句。这就给儒家后学留下了很大的拓展空间。周

    新丝路(下旬) 2018年4期2018-05-14

  • 性善说的困难
    要的内容是关于人性善恶的问题。孟子道性善,以为人性先天地、普遍地是善的,但在论证上还存在不少问题。在杞柳之辩、湍水之辩中,孟子说明了人性的自然性,但未能证明自然的何以必然是善的;在“生之谓性之辩”中,孟子分辨出“人性”之不同于“物性”,但人之性何以必然是道德性,孟子也未能充分证明。孟子的性善说,道出了人性善之可能,但不能从理论上说明人性恶之不可能。而在“仁义内外之辩”中,孟子的困难在于无法排除一种“合乎道德”而非“出于道德”的义之可能。关键词:孟子;告子;

    船山学刊 2018年2期2018-05-09

  • 读《道德哲学之维——孟子荀子人性论比较研究》有感
    归结为四种观点:性善论、性恶论、性无善恶论、性亦善亦恶论。本文结合《道德哲学之维——孟子荀子人性论比较研究》,针对这四种观点进行探讨分析,进而得出相关结论。关键词:性善;性恶;性无善恶;性亦善亦恶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诸侯争霸、礼崩乐坏而君权天授思想受到冲击、诸子百家争鸣的到来,人性问题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诸子争辩的重大问题。人性问题是中国哲学的重大问题。我国从古至今许多学者都对此进行了不休的争论,总体上来看,可归结为四种观点:性善论、性恶论、性无善恶论、

    世界家苑 2018年1期2018-04-27

  • 先秦人性论对中国传统法制的影响
    点,无善无恶说,性善说,性恶说,绝对性恶说。论证了人性论对中国传统法制的影响:“性善论”导致对皇权刚性约束规范的缺失,“性恶论”——重典治吏的逻辑起点。 “性善”与“性恶”这两种矛盾的人性论,被后世的王朝統治者们交替采纳,当辩护君权独大,不需要法制层面的刚性约束时,“性善”论是人君的有力武器,当论证重典治吏,严酷处罚违法官吏时,“性恶”论是不二之选。对于人性的矛盾认识,使得中国古代约束君权和约束官吏走向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关键词】 性善;性恶;约束君权

    新西部下半月 2018年2期2018-03-31

  • 试论胡适对孟子教育哲学的诠释
    的前提和基础是人性善,认为孟子教育哲学的实质与宗旨是培养与恢复“可善之性”并引导全面发展,还从主动、高标准、平民主义等方面论述了孟子教育哲学的方法。关键词:孟子;教育哲学;性善;平民主义中图分类号:G4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8)01-0005-03胡适借鉴杜威的观点“哲学就是广义的教育学说”,认为教育学与哲学往往是一体的,并指出诸子百家的哲学无不是关于教育的:老子的“常使民无知无欲”,孔子的“有教无类”,孟子的“得

    西部学刊 2018年1期2018-02-27

  • 《孟子》的人性论及政治意图
    623)“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孟子·滕文公上》,以下只标章句)[1]这一句透露的信息是:第一,孟子是宣扬人性善的,至少给人的感觉是如此;第二,孟子“言必称尧舜”,而且“称尧舜”时往往“道性善”。“道性善”是人性论,“称尧舜”是政治论,两者相连,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称尧舜”是“道性善”的政治目的,“道性善”则是“称尧舜”的人性论导引。一、人性以善为本“孟子在中国文化中的最大贡献,是性善说的提出。”[2]144在《孟子》或孟子的人性论思想研究中,性

    桂海论丛 2018年1期2018-01-22

  • 简论孟子与卢梭的性善
    对孟子与卢梭的人性善的比较研究甚少,着眼于两位思想巨人的思想对历史与现实的重要作用,本文对二者的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孟子的性善观“人性是什么”的问题自古以来就是思想家争论不休的,人性是善,或人性是恶,抑或是人性出生时就是无善无恶,这个争论至今未有定论。在孟子的时代,封建制度下的中央集权制,仁政与刑罚,德治与法治的冲突与斗争,阶级斗争与社会矛盾也在不断激化和并更加复杂。在此情形下,人性的问题更加突出,孟子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提出了人性善的主

    长江丛刊 2017年31期2017-08-15

  • 好皇帝能不能也是好人
    )【摘 要】先秦性善论与性恶论的分歧,使得当一个好人有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道路。在此基础上,关于如何当一个好皇帝,不少思想家都提出了一些具有合理因素的新见解。这些主张各不相同,甚至有些针锋相对。那么,好人和好皇帝的标准能不能统一,一个好皇帝,到底能不能成为一个好人呢?本文写作的意图,便在于探讨这个问题的答案。【关键词】王道;霸道;仁政;法治;性善;性恶一、怎样当个好人怎样当个好人,这个问题涉及到人的本性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孟子和荀子有两种近乎截然相反的答案,即

    智富时代 2017年5期2017-06-22

  • 孟子“性善”学说对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积极意义
    的精神财富。孟子性善说的理论建构比较完善、系统,既强调了性善说的前提,又强调了它的出发点。该文简要阐述了在新形势下发扬孟子性善论、养气说对于促进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关键词:性善论 养气说 企业廉洁文化建设中图分类号:B2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5(b)-0118-02企业通过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大力弘扬廉洁文化,开展“读书思廉”等丰富多彩的廉洁文化活动,提高广大员工的道德修养,培育崇廉风尚。扎实推进中央

    科技资讯 2017年14期2017-06-22

  • 心性之“才”的双重内涵与孟子性善 ?
    根基,这是孟子的性善立本论;仁义礼智之“才”说明人具有仁义礼智之性,但仁义礼智之性需经后天的存养才能达成,这是孟子的性善存养论。关键词:孟子 才 性善作者李世平,中共西安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讲师、哲学博士(陕西 西安 710054)。孟子性善是当代学术界最有争议的思想理论之一。“在汉语学界,有孟子是‘性善论还是‘向善论的争论;在英语学界,围绕格瑞汉(A. C. Graham)关于孟子的‘性与西方‘nature差异的哲学洞见,展开了长期而热烈的讨论,至今仍不时

    孔学堂 2017年1期2017-05-30

  • 孟子“心性”释义
    子的心性之学是其性善论的理论根据,同时为宋明理学的心性之学以及现代新儒家的心性之学提供了生根发芽之处。为此,本文探讨了孟子心性之学的结构和归趣,以期读懂性善论。一、“心”与“性”的语义学释义“心”,本意为心房。汉字中,“心”字出现较早。在《尚书·盘庚》中,“心”字都是作为象征主体的语言符号。西周以后,“心”被看作主体之思想感情的承担者。如《诗经》中的“我心忧伤”“心之忧矣”“心之悲矣”等,主体的忧伤、悲伤等感情都是由“心”来承载的。每个人都有一颗“心”,“

    决策探索 2016年24期2017-05-04

  • 浅析《孟子正义》中的善
    于辨明为什么说人性善。焦循认为:“性,生而然之也。”[2]“举仁义礼三者而善备矣……举智仁勇三者而德备矣,曰善曰德,尽在实之谓诚。”[2]故仁义礼智信即为善。“人之性善,物之性不善。盖浑人物而言,则性有善有不善。专以人言,则无不善。”[2]在这里焦循认为仁义礼智信即为善,并且把人和物相对比,强调了人的善性。清末学者姚永概认为,孟子性善之论,“乃救民之根本也”[3],对于这点,焦循无疑是极其赞同的。清儒治学,以“吴学最专,徽学最精,扬州之学最通。无吴皖之专精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4期2017-04-06

  • 从善的内涵论孟子性善
    从善的内涵论孟子性善李世平(中共西安市委党校 哲学教研部,陕西 西安 710054)孟子言善有两个层面的内涵:一是从具体经验事实层面而言的“善行”;另一则是从内在根源层面而言的“善根”。孟子言性和善的内涵是一致的,与善相应,孟子言性也有两个层面的内涵:一是落实为具体事相层面的仁义礼智之性,另一则是能够成就仁义礼智之性的为善的能力之性。孟子言性和善所具有的两个层面的内涵决定了孟子性善也具有两个层面的内涵:一是从为善的能力之性和“善根”出发而言的性善立本论,为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1期2017-03-12

  • 论《孟子》德性修养过程中的道德失败
    伦理 德性修养 性善[中图分类号]B8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539(2016)06-0142-08一、性善论与道德失败儒家对人作为道德的主体一向是持肯定态度的。无论是孟子的“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还是荀子的“涂之人可以为禹”(《荀子·性恶》),都认为每个人都有道德成善的可能。由于这样一种道德普遍之可能性的确立,“恶”之来源的问题就需要得到详尽的解释。既然每一个人都能成为道德的人,那么道德失败又是从何而来?与孟子

    道德与文明 2016年6期2017-02-21

  • 处境与心境
    玉彬[摘要]孟子性善论的证成离不开作为生活背景的“伦理处境”,外在的处境是“触发”并“蕴成”内在善性的必要条件。在此“伦理处境”之中,“见”将个体与其他人、事、物直接勾连起来,从而使心性层面的“感同身受”或“触类旁通”成为可能。“见”既构成了一种原发性的生存场域,也传示出一种根源性的存在体验,这种场域和体验能让人们在凡俗而混沌的日常生活之中窥见善性之火花,明察本心之魅力,通达德性之境界。在“伦理处境”与“伦理心境”的交融之中,“见”的伦理意蕴意味着:良心或

    道德与文明 2016年6期2017-02-21

  • 荀子的人性论是否隐含性善思想?
    的人性论是否隐含性善思想?陈 林那种认为荀子的人性论隐含性善思想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持此观点的学者犯了两个错误:一是把“性善”化约式地理解为主体之人生而具有为善的内在价值根源,二是认为在荀子的思想体系中人之心生而本有的认知能力具有推动人为善的正面价值。对于第一点,孟、荀两人都认为“性善”的成立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人生而具有为善的能力,二是在没有外力的帮助下,此为善的能力自然且必然地表现出善行。在荀子看来,人生而具有的能力并不能自然而然地促使人为善,人之善

    现代哲学 2017年6期2017-01-27

  • 孟子与荀子人性论之比较观
    。关键词:人性;性善;性恶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08.046孔子的学说涉及到对“仁”的内涵及其各种表现形式的探讨与各种礼法规范的修习实践的论述,但从未要去“性与天道”的领域里寻找根据。这与孔子本身的学问渊博和阅历丰富的特点有关。孟子的时代,学术界出现了“非杨即墨”的奇观,儒学面临式微的境地,在仁义教化上急需一种坚实的理论基础,所以“性善”论应运而生。1 孟子与告子的辩论告子是和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8期2017-01-07

  • 论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键词】有教无类 性善 良知 中国梦中国传统儒家非常注重教育,在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为后世教育思想留下了难以计数的思想珍品。本文通过论述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继承和发扬这笔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对于我们更好地发展中国特色的教育事业,早日实现“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有教无类”思想的提出及其基本内容在春秋之前,“学在官府”,教育、学术皆由“王官”世守。那时候的教育是“有类”的,教育大权为奴隶主贵族所垄断,只有奴隶主贵

    俪人·教师版 2016年3期2016-07-04

  • 孟子的“性善论”
    摘要:关于孟子性善论的问题学界一直有很大的分歧。本文主要依托徐复观先生的观点,以心善来言性善,不仅是因为人之所异于禽兽的几希,更重要的在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在现实中,由于人过度的耳目之欲和外在环境的影响,使得人丢失了自己的本心,因此,需要人对善的不断存养和扩充,以找寻人丢失的善的本心,使人成之为人。关键词:孟子;心善;性善中图分类号:B2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127-03《孟子》一书中,最早提出性善说是在

    人间 2016年8期2016-05-14

  • 儒家文化与基督教文化中的人性善恶论比较
    摘 要:人性善恶论一直为世人争论不休,笔者于此不是重在证明人性是善还是恶,而是以儒家的“性善论”,基督教的“原罪说”为基点,从人性的最初来源,及其发展过程,找出儒家和基督教在人性论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关键词:人性;性善;原罪作者简介:唐指艳(1991-),女,汉,湖南人,硕士,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中图分类号]:B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8--01一、人性的最初原始状态:善众所周

    青年文学家 2016年8期2016-04-06

  • 善恶是一种抉择
    关系,乃是属于人性善恶范畴的问题。而人之为人,究竟本善还是性恶,古往今来,似是一个永不会停止的追问。孟子是相信性善的。《孟子·告子上》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这就是说,人生性善良,就像水天然会向低处流。孟子将此称为“良知”“良能”。《三字经》头一句“人之初,性本善。”即承孟子这一思想而来,国人浸淫久矣。儒家讲求“仁政”和“教化”,性善之说是一大理论根基。偏偏荀子爱抬杠,针尖对麦芒一般指名道姓反对孟子这一观点:“孟子曰:‘人

    国学 2016年3期2016-03-10

  • 人性本善新探
    关键词: 人性 性善 抑恶扬善据美联社曾报道:在一项试验中,科学家故意把衣服夹子丢在地上,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主动走过去帮他捡起夹子,并且还给了他。这个简单的实验证明,仅有18个月大的孩子也有帮助他人的无私品质和能力。经过多次试验,科学家意外发现,婴儿竟然个个都是助人为乐的小朋友。由此得出“人性本善找到科学根据,婴儿天生有助人的欲望”的观点①。一闪烁,思维的线路链接到了生物界的本性问题,想到了“人性善恶”。其实关于人性的善恶,历来为人们所关注,但究竟是性

    考试周刊 2015年41期2015-09-10

  • 善恶是一种抉择
    关系,乃是属于人性善恶范畴的问题。而人之为人,究竟本善还是性恶,古往今来,似是一个永不会停止的追问。孟子是相信性善的。《孟子·告子上》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这就是说,人生性善良,就像水天然会向低处流。孟子将此称为“良知”“良能”。《三字经》头一句“人之初,性本善。”即承孟子这一思想而来,国人浸淫久矣。儒家讲求“仁政”和“教化”,性善之说是一大理论根基。偏偏荀子爱抬杠,针尖对麦芒一般指名道姓反对孟子这一观点:“孟子曰:‘人

    做人与处世 2015年13期2015-09-10

  • 性善与性恶的伦理困境探析
    和荀子分别提出了性善和性恶的主张。本文依据文本阐释孟子和荀子两种主张各自面临的理论困境,以及对社会所需的道德标准的启示。关键词:性恶;性善;困境;道德中国传统的哲学和伦理学始终对人性保持着密切的关注,对于人性和道德之间的关系有着浓厚的兴趣,人性究竟是“善”还是“恶”的,这是一个困扰人们已久的重要的命题。因为对人性善恶的价值判断可以解释和说明社会上的很多道德问题,了解了人的本性就可以更好地掌握人的修养、教育和管理,但是这两种主张都面临着一定的理论困境。关于性

    卷宗 2015年8期2015-08-28

  • 焦循《孟子正义》以易释孟平议
    ”、“经权”、“性善”等思想的诠释来入手,对其诠释过程进行探讨。此外,李明辉也曾对焦循释孟的问题撰文,可见其《焦循对孟子心性论的诠释及其方法论问题》一文。[2]147-175李明辉的探讨更侧重于经典诠释的角度,对焦循《孟子正义》以易释孟这一问题只是作为探讨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一个切入点,而并不是文章的最终归宿。陈居渊所论,亦只是主要抓住了焦循释孟中的“性”与“道”两点。于今天来看,尚需要更为全面地探讨这一问题,并且还需将之置于孟子与《易》及与整个“六经”经典系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1期2014-03-06

  • 陆世仪对性善的重构及其理论困境*
    霞从孟子开始,人性善恶就成为儒家永恒的论题,性善通常为儒家主流坚持的立场。但是性善本身并没有固定的理论结构和确定的内容,不同的学者基于不同的思想立场,针对不同的学术问题,对性善有不同的建构。理学兴起后,性作为一个普遍的范畴,已经不局限于人性层面,而是与理、心、气并为最高哲学范畴。本体层面的性无所谓善恶,逐渐被许多学者认可,但简单化地理解“无善无恶”容易产生无忌惮等消极的社会影响。而儒家的关注点始终还是在人道,对于许多思想命题的评价,往往取决于其现实影响。基

    中州学刊 2013年10期2013-08-15

  • 《荀子·性恶》引“孟子曰”疏证
    性恶》是针对孟子性善说的一篇檄文,其中文中三引“孟子曰”,以此为的,展开批驳,系统阐发自己的性恶说。然而令人奇怪的是,荀子所引用的“孟子曰”均不见于今本《孟子》之中,且与我们所了解的孟子思想有一定的距离,引起学者的种种猜疑。如徐复观先生认为,“我根本怀疑荀子不曾看到后来所流行的《孟子》一书,而只是在稷下时,从以阴阳家为主的稷下先生们的口中,听到有关孟子的传说;所以在《非十二子》对子思、孟子思想的叙述中,有‘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的话;在近日有关子思、孟子的

    邯郸学院学报 2012年4期2012-08-15

  • 从宗教辩难到哲学论争*——西方汉学界围绕孟子“性善”说的两场论战
    汉学界围绕孟子“性善”说的两场论战韩振华19世纪末的传教士汉学时代和20世纪末的专业汉学时代,汉学家们围绕《孟子》的人性论展开了两场针锋相对的论争。在第一场论争中,理雅各借道巴特勒主教的良心论来说明孟子性善论的价值,并将孟子的“性善”解释成“性向善”,但谢卫楼却抨击孟子和理雅各双双否弃了上帝恩典。第二场论争的焦点在于安乐哲的文化主义与华霭仁的共同人性论之间的分歧,而产生这种分歧的深层原因则是辩论双方对于民主和人权的不同态度。两场论争尽管表现形态各异,但论争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6期201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