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衰竭

  • 氟康唑致肝损伤1例
    以避免肝损伤/肝衰竭的发生。【关键词】  氟康唑; 肝衰竭; 肝功能; 不良反应Fluconazole caused liver injury 1 caseSun Fei Bao Li Gong Hanming 1. The Yunnan New Kunhua Hospital,Kunming,Yunnan   650301;2.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Yunnan,Kunming,Yunnan   650032【A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28期2023-10-27

  • 罗伊-纽曼系统心理护理对人工肝血浆置换肝衰竭患者疾病进展恐惧心理的干预研究
    人工肝血浆置换肝衰竭患者疾病进展恐惧心理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于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的60例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组均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共情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罗伊-纽曼系统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疾病进展恐惧得分、心理弹性评分、遵医行为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的疾病进展恐惧得分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21期2023-09-29

  • 个体化血浆流速对DPMAS治疗肝衰竭合并高胆红素血症病人疗效的影响
    PMAS)治疗肝衰竭合并高胆红素血症病人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我院 2021年1月—2022年2月18例肝衰竭病人为研究对象(共进行61例次DPMAS治疗),根据血浆流速分为两组,20~30 mL/min组14例,>30~50 mL/min组4例。观察两组不同时间点和时间段总胆红素清除率、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DPMAS治疗单位时间内总胆红素清除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PMAS治疗血浆流速

    循证护理 2023年7期2023-06-21

  • 叙事护理联合风险管理在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中的价值分析
    于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利用叙事护理联合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探讨叙事护理联合风险管理在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82例感染科确诊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按入院时间进行分组,将2019年1月—2020年6月期间入院的作为对照组,2020年7月—2021年12月期间入院的作为观察组,各4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叙事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风险管理对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进行护理

    婚育与健康 2023年1期2023-05-30

  •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结合低置换量血浆置换术在肝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术(LPE)在肝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于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肝衰竭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LPE治疗,观察组采用DPMAS+LPE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炎症介质水平和肝功能、凝血功能、免疫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肝功能、凝血功能、免疫功能指标和各炎症介质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

    中国医学创新 2022年16期2022-07-13

  •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22例疗效观察
    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021年收治的肝衰竭患者2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5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总发生率为9.09%,低于对照组的6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衰竭的治疗中,采用人工肝支持系统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14期2022-05-27

  • 门静脉动脉化对肝再生影响的研究现状
    脉化;肝再生;肝衰竭【中图分类号】 R5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2)05--01肝脏具有门静脉和肝动脉双重血供,PVA是指建立动脉与门静脉或其分支之间的通路,以增加动脉血或替代门静脉血灌注肝脏的方法[1]。包含完全门静脉动脉化、部分门静脉动脉化等多种术式。从最初应用在门静脉高压门腔分流术,到肝动脉血栓或损伤、急性肝衰竭非移植、肝门部胆管癌、辅助肝移植等情况下的血管重建在国内外文献中屡有报道。然其违背正常生理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2年5期2022-04-11

  • 乙肝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细菌感染患者Treg/Th7细胞免疫表达的研究
    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 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HBV-ACLF)合并细菌感染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 Treg)和辅助性T细胞17(helper T cell 17, Th17)细胞计数及相关细胞因子免疫表达。方法 选择96例HBV-ACLF患者,依据感染情况分为有细菌感染组与无细菌感染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Treg、T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3期2022-03-24

  • 预见性护理用于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病人中的效果评价
    在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病人运用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的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102例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病人,102例病人依据不同的护理干预方法进行分组,其中给予预见性护理的51例病人为预见护理组,给予基础常规护理的51例病人为基础护理组,预见护理组与基础护理组病人在我院治疗与护理的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期间。统计分析预见护理组与基础护理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与基础护理组对比,预见护理组病人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关键词】

    婚育与健康 2021年18期2021-12-13

  •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联合低容量血浆置换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
    附;血浆置换;肝衰竭;临床疗效;安全性[中图分类号] R65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21)18-0001-05Efficacy and safety of dual plasma molecular adsorption combined with low-volume plasmapheresis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acute liver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18期2021-11-30

  • 病毒灭活血浆与普通冰冻血浆在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浆置换中的应用效果
    血浆在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治疗中血浆置换的应用效果。 方法 前瞻性选取68例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百色市辖区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和百色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对照组(n=34)与试验组(n=34)。对照组给予普通冰冻血浆进行治疗,试验组给予病毒灭活血浆进行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凝血指标、生物化学检测指标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治疗后,试验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24期2021-10-26

  • 护理风险管理对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价值探究
    对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患者被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以对照组为基础,观察组同时给予护理风险管理。结果:护理干预后,相较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护理风险管

    婚育与健康 2021年10期2021-09-13

  • 肝衰竭并发感染的诊断及抗菌治疗
    陈瑞玲摘要:肝衰竭患者由于肝功能严重受损,免疫功能紊乱,容易出现多病症症,而继发感染是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感染常成为病情恶化的诱因,也是疾病迅速进展并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因此肝衰竭合并感染的早期诊断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作用,同时需要合理使用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关键词: 肝衰竭;感染;抗菌药物【中图分类号】R25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8-373-01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8期2021-08-23

  • PCT检测在肝衰竭合并细菌感染患者抗感染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讨PCT检测在肝衰竭合并细菌感染患者抗感染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6年3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肝衰竭病例7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抗菌药物应用标准进行分组:将根据PCT水平使用抗菌药物者设为为试验组(A/B)(n=36),按照病人临床症状、医师经验等使用抗菌药物者设为对照组(n=39),就两组患者好转率、抗菌药物应用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试验组(A/B)患者好转率(80.6%)高于对照组(59.0%)(X2=4.101,P=0.043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8期2021-08-23

  • 伏立康唑与卡泊芬净治疗肝衰竭并发侵袭性肺感染的效果比较
    红[關键词] 肝衰竭;侵袭性肺感染;伏立康唑;卡泊芬净;安全性[中图分类号] R57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21)14-0115-04Comparison of efficacy of voriconazole and caspofungin in treatment of invasive lung infection complicated by liver failureZ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14期2021-07-14

  • 人工肝联合CRRT治疗肝衰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CRRT应用于肝衰竭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入选我院2020年4月到2021年4月接受复杂手术后肝衰竭患者40例进行研究。以不同服务模式划分为两组。实验组应用人工肝结合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治疗,常规组单纯应用人工肝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血氨、内毒素指标以及健康状况评分系统与序贯性器官衰竭评估评分。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肝功能、血氨以及内毒素指标显著优于常规组,P关键词:人工肝;持续肾脏代替治疗;肝衰竭;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575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5期2021-06-20

  • 清温并用法治疗肝衰竭的中医理论及作用机制探讨
    陈斌【摘要】 肝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发病机制复杂,病情进展迅速,预后差,临床上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仍然较高,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衰竭在促进黄疸消退、降低病死率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本院经过30年临床实践与研究,形成了肝衰竭黄疸证的“阳黄-阴阳黄-阴黄”辨证论治体系,其中针对其核心病机的清温并用法理论具有重要地位。本文试从中医理论基础、相关临床研究及机制研究,探讨清温并用法理论在肝衰竭治疗中的应用。【关键词】 肝衰竭 黄疸 清

    中国医学创新 2021年10期2021-06-02

  • 儿童急性肝衰竭的病因及相关因素分析
    摘要:儿童急性肝衰竭虽非儿科临床中常见疾病,但因早期症状不易识别,进程凶险、死亡率高,是儿科临床中急危重症之一。本文总结了现阶段国内外学者对儿童急性肝衰竭病因、血生化指标、预后及其他可能影响肝衰竭预后的因素,以期在临床工作中可针对病因及病程進展过程中生化指标的改变适时干预临床决策从而改善预后。关键词:儿童 肝衰竭 病因 预后【中图分类号】R24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4-164-03儿童急性肝功能衰竭(Pedi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4期2021-05-24

  • 肝素钠与枸橼酸钠在人工肝治疗肝衰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的抗凝效果比较
    钠在人工肝治疗肝衰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的抗凝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医院收治的40例肝素钠抗凝的人工肝治疗肝衰竭患者为对照组,选择2019年7月~2020年12月医院收治的40例枸橼酸钠抗凝的人工肝治疗肝衰竭患者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的凝血功能优于对照组(P < 0.05) 。两组并发症比较,P > 0.05 。结论:人工肝治疗肝衰竭患者治疗过程中用枸橼酸钠抗凝的效果优于肝素钠。关键词:肝衰竭;人工肝;肝素钠;枸橼酸钠;抗凝效果为维持肝

    健康之家 2021年14期2021-05-18

  • 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肝功能衰竭的研究进展
    凤杰[摘要] 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脏损害,病情凶险,死亡率极高。内科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肝移植是有效的解决手段,但受供体短缺的限制,难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目前,非人工生物型肝支持系统常作为肝衰竭治疗的一线手段,血浆置换、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及血浆透析滤过为临床常用的三种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方法,这三种治疗方法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肝脏功能,但均存在不足之处。本文旨在对这三种方法治疗肝衰竭的疗效进行综述,以供临床参考和借鉴。[关键词] 肝衰竭;非生物型人工肝;血浆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3期2021-03-24

  • 血清免疫球蛋白与肝功能指标在肝衰竭诊断和预后中的判断价值
    与肝功能指标在肝衰竭诊断和预后中的判断价值。方法:将我院2020年0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肝衰竭患者设定为实验组,并将同期到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60例设定为对照组,对所有参与研究的人员进行血清免疫球蛋白与与肝功能检测,分析二者在肝衰竭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实验组血清免疫球蛋白与肝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免疫球蛋白与肝功能指标都是对肝衰竭进行诊断的主要指标,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分析,并对患者得预后作出初步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1年12期2021-02-23

  • 集束化护理在行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肝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工肝支持系统;肝衰竭[中图分类号] R575.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21)29-0184-04Application of bundle nursing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liver failure with double plasma molecular adsorption systemZHANG Zhen   WU Huiti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29期2021-01-11

  • 论凉血散血法在肝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而且用于慢性肝衰竭、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甚至急性白血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而慢性肝衰竭由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发展而来,具有“久病入络”“内结淤血”,属“淤血发黄”,凉血散血法在肝衰竭的治疗中应用广泛,取得疗效。关键词:凉血散血;温病学;肝衰竭;重型肝炎中图分类号:R255.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

    医学信息 2020年19期2020-11-10

  • 血气分析指标在肝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探究血气分析在肝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9年7月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肝病科住院诊治且病例资料随访完整的145例肝衰竭患者临床数据,根据患者90天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对血气分析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PaO2、SpO2、SB、AB在生存组与死亡组之间均有区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气分析检测指标与肝衰竭患者预后相关,后期可进一步研究是否可纳入血气分析相关指标对肝衰竭患者预后评分进行补充。【关键词】血气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年22期2020-09-26

  • 肝衰竭住院患者的营养评估
    】 目的 分析肝衰竭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 协助临床科学合理地综合治疗。方法 选取120例肝衰竭患者作为病例组, 同期120例接受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营养状况的筛查及评估、血清维生素检测。对比两组患者营养状况以及血清维生素水平的差异, 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主观全面评定法(SGA)、微型营养评价精法(MNA-SF)诊断的特异性及灵敏性。结果 病例组的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水平分别为(31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23期2020-09-23

  • 血浆置换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肝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
    要】目的:观察肝衰竭患者使用血浆置换与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成效。方法:纳入56例肝衰竭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对比成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p【关键词】血浆置换;连续性;血液净化;肝衰竭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iveness of plasma exchange and 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 in patients with liver f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8期2020-09-14

  • 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的疗效及影响因素研究
    肝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将我院2018年2月~2020年2月接收的64例肝衰竭患者为例,按照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为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短期有效性以及预后,并分析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的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短期治疗有效率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18.75%;死亡率为28.13%,明显低于对照组78.13%。同时,影响患者治疗有效性的因素包括TBil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0年11期2020-09-10

  • HBV-ACLF患者肝脏B7-H6的表达水平与肝损伤的相关性
    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肝组织自然杀伤细胞天然细胞毒性受体NKp30特异性配体B7同源物6(B7-H6)的表达水平与肝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HBV-ACLF患者肝移植术中切除的肝组织(HBV-ACLF组)及CHB患者(CHB组)肝穿刺标本各18例,并以5例来源于肝脏血管瘤切除标本旁的正常肝组织为正常对照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3组肝组织中B7-H6的表达水平。分析肝组织B7-H6表达水平及与肝损伤程度(总胆红素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新医学 2020年8期2020-08-29

  •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肝衰竭的临床效果
    血浆置换术治疗肝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88例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4例)与B组(44例)。A组采用内科综合治疗方法,B组在A组的基础上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2周后,B组的好转率为75.00%,高于A组的40.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的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17期2020-08-04

  • 人工肝治疗协同中医护理对肝衰竭患者腹胀、失眠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对肝衰竭患者在人工肝支持治疗的同时协同中医护理干预对改善其腹胀、失眠症状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肝衰竭患者68例,均采用人工肝支持治疗,随机分为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n=34)与协同中医护理实验组(n=34),对比两组患者腹胀、失眠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腹胀、失眠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关键词】人工肝支持治疗;肝衰竭;腹胀;失眠【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1期2020-07-10

  • 中药治疗肝衰竭机制的研究进展
    克伟〔摘要〕 肝衰竭是各类肝脏疾病进展的终末结局,致死率高。近年来研究发现,中药可通过抑制Fas/FasL结合、抑制NF-κB和Caspase 途径、抗氧化应激来抑制肝细胞凋亡,通过调节Th17/Treg平衡、CTL/Treg平衡和下调HMGB1表达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以及通过清除 LPS、减少细胞因子释放、改善肠道菌群和内毒素血症等方式拮抗肝衰竭,提升患者的生存率。本文对中药抑制肝衰竭的多机制和多层面进行综述,为肝衰竭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关键词〕 肝衰竭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2期2020-06-12

  • 血浆置换术在肝衰竭中的应用疗效观察与护理体会
    了血浆置换术在肝衰竭中的应用疗效与护理体会。 方法: 现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肝衰竭患者52例,将所有患者进行了分组护理干预,分组方式采取电脑随机选取法,共分成观察与对照两组各有2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 血浆置换术治疗,观察组配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将最终临床治疗护理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 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提高,发生的并发症也较少,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较为明显(P【关键词】  血浆置换术;肝衰竭

    健康大视野 2020年5期2020-04-17

  •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响ALSS治疗肝衰竭疗效的因素,以更好地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120例行ALSS治療的肝衰竭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预后结局,将患者分为生存与死亡2个小组,将患者的基本资料及实验生化具有显著差异的变量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得出ALSS治疗肝衰竭疗效影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20例肝衰竭患者行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后90天有74例患者存活,46例患者死亡,存活率为61.7%;人工肝治疗次数、总胆红素、白细胞、血钠、白蛋白、谷丙转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2期2020-03-19

  • 乙肝肝衰竭患者应用血浆置换治疗的临床研究
    型肝炎(乙肝)肝衰竭患者应用血浆置换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80例乙肝肝衰竭患者, 随机分为参考组和探究组, 每组40例。参考组患者采用内科综合治疗, 探究组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血浆置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随访6个月, 探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0%, 参考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0.0%, 探究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参考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肝肝衰竭患者采用血浆置换治疗能够提高临床疗效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26期2019-11-18

  •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护理满意度及负性情绪的影响分析
    :探究慢性乙肝肝衰竭患者接受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医治的70例慢性乙肝肝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35例接受预见性护理(研究组),35例接受传统护理(对照组),予两组负性情绪、疾病知识掌握状况、护理满意度比较。结果:护理后研究组SAS、SDS评分分别为(44.77±4.62)、(44.21±4.87)分,均低于對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乙型肝炎; 预见性护理; 肝衰竭; 负性情绪doi:10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22期2019-10-23

  •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前列地尔在肝衰竭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联合前列地尔在肝衰竭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24例肝衰竭患者, 随机分为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三组, 每组8例。第一组采用病因治疗+保肝退黄+补充凝血因子+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 第二组采用综合治疗+前列地尔治疗, 第三组采用综合治疗+前列地尔+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 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疗效。结果 治疗6个月后, 第一组有效率37.5%, 第二组有效率62.5%, 第三组有效率87.5%;三组患者治疗中均无明显不良事件发生。第二组有效率高于第一組, 但差异无统计学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25期2019-09-28

  • 肝衰竭并发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策略
    高慧英摘要: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病死率极高.肝衰竭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肝脏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功能障碍、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肝衰竭并发消化道出血是难治性消化道出血晚期的重要体征之一。本次根据对肝衰竭并发消化道出血临床症状的相关分析,旨在对肝衰竭并发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提出相关的建议,综合阐诉了治疗策略,并简要总结了相关预防措施,為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19年9期2019-09-10

  • 药物性肝衰竭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43例
    的:探讨藥物性肝衰竭的病因、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收治药物性肝衰竭患者43例,对损肝药物种类、患者临床特征、转归等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43例患者中,引起肝衰竭药物依次为中药/中成药21例(48.84%),抗结核药12例(27.91%),非甾体抗炎药5例(11.63%),抗生素3例(6.98%),抗甲状腺药2例(4.65%)。临床表现以尿黄、皮肤巩膜黄染、乏力、食欲减退等为主;并发症发生率81.40%(35/43),并发症前3位:感染、肝性脑病、肝肾综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8期2019-09-07

  • 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
    且已经成了导致肝衰竭、肝移植等危重症的重要因素。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并且大多数医疗机构对药物性肝损伤的重视程度比较低。本次就对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关键词】药物性肝损伤;发病机制;肝衰竭;肝损伤药物性肝损伤是患者在采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由于药物自身或者其代谢产物对肝脏造成的损害。有研究人员发现,导致药物性肝损伤事件增多的因素主要有药物品种的增多、抗生素、保健品、中药等的不合理使用等,严重的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由于药物性肝损

    人人健康 2019年6期2019-08-23

  • miR-423-5p在小鼠急性肝衰竭模型中的功能研究
    诱导的小鼠急性肝衰竭模型中的功能。方法:制备Con A诱导的小鼠急性肝衰竭模型。RT-qPCR检测0 h, 6 h, 12 h, 24 h小鼠肝组织和血清中miR-423-5p 的表达情况,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 ALT和AST。结果:小鼠肝组织和血清miR-423-5p表达水平随着肝衰竭进程显著性升高。小鼠肝组织和血清miR-423-5p表达水平与肝细胞坏死率、血清ALT、AST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结论:miR-423-5

    科技视界 2019年17期2019-08-07

  • 免疫球蛋白联合肝功能检测在肝衰竭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合肝功能检测在肝衰竭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68例肝功能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 同期6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 分别采用散射比浊法、比色法测定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及肝功能指标[γ-谷 氨酰基转肽酶(GG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 并进行比较。 结果 观察组的血清IgG、IgM及IgA水平分别为(19.32±2.09)、(5.93±0.31)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6期2019-07-01

  • HBV 相关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AFP、CA199临床意义的研究
    加急(亚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62例HBV 相关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入院1周内AFP、CA199、TBiL、PTA及ALB临床数据,比较AFP及CA199水平阳性与阴性对应肝功情况,进一步分别将AFP水平划分为200 ng/ml三个水平梯度及CA199水平划分为200 U/ml三个水平梯度,比较对应肝生化指标、存活及死亡率情况。分析AFP及

    医学信息 2019年9期2019-06-10

  • 人工肝治疗野生菌中毒的临床观察
    收治疗的25例肝衰竭型野生菌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通过以血浆置换、连续性血液滤过以及胆红素吸附为主的组合型人工肝技术治疗肝衰竭型野生菌中毒患者的效果,观察指标主要为凝血功能、肝功指标、消化道症状情况、生命体征、出院时间、病死率。 结果 治疗后,21例(84%)患者痊愈后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22.7±3.3)d;1例(4%)患者放弃治疗;3例(12%)患者治疗无效宣布死亡。在21例痊愈患者中,治疗4 d后,患者的生命体征均趋于稳定,消化道症状

    中外医疗 2019年9期2019-05-24

  • 重型肝炎肝衰竭人工肝支持治疗的临床护理观察核心思路
    质护理;肝炎;肝衰竭重型肝炎在临床治疗中属于较为常见的疾病,收集资料证实近年来重型肝炎发生率有上升趋势,患者在患病后身体机能出现了降低现象,部分患者甚至出现了肝衰竭现象,给生命安全带来不利的因素[1-2]。在重型肝炎肝衰竭临床治疗中,以人工肝支持治疗为主,以护理干预为辅,有效的护理是保证治疗顺利开展的前提[3]。在本次调查中我院采用了优质护理方式,具体实施情况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基本資料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进行重型肝炎肝衰

    人人健康 2019年3期2019-04-02

  • 探讨血浆置换(PE)联合血浆胆红素吸附(PBA)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肝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乙型病毒性肝炎肝衰竭患者而言,采取血浆置换(PE)联合血浆胆红素吸附(PBA)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方法 方便选取在该院就诊,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以乙型病毒性肝炎肝衰竭为诊断的患者74例,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肝损伤酶水平,临床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率对照解析。 结果 联合组不良反应率为43.24%,对照组为81.08%,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肝损伤酶水平均有所下降,但联合组下降更价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51 3,P[关键词] 血

    中外医疗 2019年1期2019-03-29

  • 部分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影响因素及术前评估研究
    词:肝切除术;肝衰竭;术前评估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9.03.013文章编号:1006-1959(2019)03-0037-05Abstract:Liver failure (PHLF) after hepatectomy is a major c

    医学信息 2019年3期2019-03-18

  • 强化健康教育对肝衰竭行血浆置换治疗效果及心理状态分析
    强化健康教育对肝衰竭行血浆置换治疗效果及心理状态。方法:选取本院自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20例肝衰竭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60例常规健康宣讲,实验组60例强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心理状态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SDS(32.43±11.28)分、SAS(31.54±10.14)分比对照组低(P【关键词】 强化健康教育;肝衰竭;血浆置换;效果;心理状态【中图分类号】 R181.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7期2018-12-28

  • 糖皮质激素在肝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李芹【摘 要】肝衰竭属于严重肝脏损伤疾病,其病症机理较为复杂,发病紧急、病程短,预后不佳,临床治疗通常以内科综合治疗为主,在肝衰竭前期过强的免疫激活状态使肝细胞破坏处于一个关键时期。糖皮质激素作为免疫和炎症抑制剂,是否能在肝衰竭的关键时期发挥关键作用,目前争议较大,为进一步探究其病理机制,探讨糖皮质激素在肝衰竭治疗中的應用前景,本文通过分析糖皮质激素合理使用渠道及多篇文献汇总,现报告如下。【关键词】糖皮质激素;肝衰竭;综合治疗【中图分类号】R56 【文献标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0期2018-10-29

  • 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临床治疗优化方案研究
    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临床治疗优化方案。方法 在2016年3月~2017年3月选取我院中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患者30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中使用内科治疗联合抗病毒,人工肝以及中医治疗,在对照组中使用单纯的内科治疗。结果 在治疗4周时两组的治疗效果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12周时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具有较大的差别(P【关键词】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优化方案【中图分类号】R57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年18期2018-09-17

  • 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的护理体会分析
    对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的护理体会分析。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采用血浆置换治疗的肝衰竭患者41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以及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处理。结果 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8.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40%;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对比,治疗后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肝衰竭;血浆置换;并发症;肝功能指标【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年24期2018-09-12

  • HBV睞CLF患者外周血和肝脏IL32的表达水平与肝损伤的相关性
    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外周血和肝臟IL32的表达水平与肝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需肝移植手术的HBVACLF患者及轻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各20例。收集HBVACLF患者和CHB患者外周血血清,HBVACLF患者手术中切除的肝组织及轻度CHB患者肝穿刺标本,另收集5例手术切除肝血管瘤患者的血液标本及远离肿瘤的正常肝组织作为正常对照。分别利用ELISA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轻度CHB患者和HBVACLF患者外周血血清及肝组织中I

    新医学 2018年2期2018-09-10

  • 免疫球蛋白三项联合预测乙肝伴肝衰竭预后的临床价值
    合检测对乙肝伴肝衰竭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10月~2016年10月间收治的乙肝伴肝衰竭患者80例。于患者出院前1 d测定IgA、IgG、IgM水平。随访12个月,分析随访期间患者预后情况,根据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肝细胞大量再生超过坏死)、预后不良组(肝细胞大量坏死、死亡)。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免疫球蛋白三项联合检测对乙肝伴肝衰竭的预测价值,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因素。结果在80例患者中,预后良好

    右江医学 2018年2期2018-07-05

  •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肝衰竭的护理体会
    血浆置换术治疗肝衰竭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从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肝衰竭患者中选取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所有患者均实施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对照组患者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模式,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治愈好转率、护理满意度等指标明显比对照组更优,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人工肝血浆置换术;肝衰竭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2期2018-05-26

  • 护理风险管理在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在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2016年1—12月该院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期间的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为对照组。在2017年1—12月该院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期间的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为研究组。对比两组管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护理质量控制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护理风险管理;常规护理管理[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27期2018-05-14

  • 护理干预在血液灌流联合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中的应用
    合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肾内科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60例肝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血液灌流、血浆置换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护理干预,对比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为33.33%,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护理干预;血液灌流;血浆置换;肝衰竭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肝脏功能受损,导致肝脏合成、排泄、生物转化和解毒等功能出现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年16期2018-05-14

  • 慢性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43例护理疗效观察
    慢性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43例慢性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 患者均给予护理干预, 观察患者治疗疗效与干预前后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患者干预后TBIL为(168.32±119.95)μmol/L, 明显低于干预前的(332.19±121.86)μmol/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844, P【关键词】 慢性重型肝炎;肝衰竭;护理疗效DOI:10.14163/j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8期2018-03-27

  • 定量检测血清降钙素原在诊断肝衰竭患者腹腔感染细菌类型中的价值
    降钙素原在诊断肝衰竭患者腹腔感染细菌类型中的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方便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该院收治的获得明确诊断的肝衰竭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是否发生腹腔感染分成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感染组患者按照感染细菌类型分成革兰阳性菌组、革兰阴性菌组两个亚组,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感染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为(0.78±0.14)ng/mL,非感染组血清

    中外医疗 2017年28期2018-03-22

  • 肝衰竭救治的综合护理技术分析与体会
    英【关键词】 肝衰竭;护理技术;体会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8.06.030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功能障碍、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1],又称重型肝炎。在我国,引起肝衰竭的首要病因是嗜肝病毒感染(主要是HBV),其次是藥物及肝毒性物质(如乙醇、化学制剂等)。根据病理组

    右江医学 2018年6期2018-03-04

  • 非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的临床应用现状及进展
    +李武摘 要:肝衰竭作为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病死率极高,其治疗包括内科综合治疗、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移植和生物干细胞移植等。作为早中期肝衰竭患者过渡到肝移植的重要治疗方法,非生物型人工肝目前已得到国内外的认可与广泛应用。本文重点对常用的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方式进行综述。关键词:肝衰竭;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中图分类号:R318.1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8.02.014文章

    医学信息 2018年2期2018-03-02

  • 护理干预对肝衰竭运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浆置换的效果分析
    探讨护理干预对肝衰竭运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浆置换的效果。方法 102例行血液灌流联合血浆置换的肝衰竭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 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护理干预;肝衰竭;血液灌流;血浆置换;效果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4.097肝衰竭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肝细胞大量坏死的严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4期2018-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