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锋 李艳芳 李丙生
【摘要】 目的 分析肝衰竭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 协助临床科学合理地综合治疗。方法 选取120例肝衰竭患者作为病例组, 同期120例接受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营养状况的筛查及评估、血清维生素检测。对比两组患者营养状况以及血清维生素水平的差异, 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主观全面评定法(SGA)、微型营养评价精法(MNA-SF)诊断的特异性及灵敏性。结果 病例组的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水平分别为(31.26±3.19)g/L、(185.63±27.12)mg/L、(91.34±2.38)g/L, 均低于对照组的(37.73±3.47)g/L、(319.71±23.56)mg/L、(137.52±2.63)g/L,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视黄醇(VA)、维生素C(VitC)、维生素E(VitE)水平分别为(36.14±7.82)ng/ml、(1.24±2.53)μmol/L、(75.63±2.18)μmol/L、(23.57±2.26)μmol/L, 均低于对照组的(47.52±4.63)ng/ml、(1.83±1.02)μmol/L、(82.16±2.84)μmol/L、(37.48±2.34)μmol/L,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RS2002、SGA、MNA-SF诊断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肝衰竭患者住院期间, 对患者及时进行营养评估并采取有效的营养治疗方案, 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推动多学科合作的实行, 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肝衰竭;营养评估;微量营养素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3.017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和代谢器官, 肝衰竭患者多數合并营养不良, 后者加重疾病的恶化、增加住院费用、提高病死率[1]。临床营养筛查和评估广泛地应用于肿瘤、老年病、神经重症等专科, 并起到很好的临床效果;在肝病方面大多集中在慢性肝病、肝硬化, 目前暂没有针对肝衰竭专用的营养评价指标[2]。对于肝衰竭患者, 早期用合适的方式对其营养状况行全面客观的评估、诊断, 并遵循个体化原则适时干预, 逐渐成为治疗肝衰竭患者的重要策略。基于此, 本次研究针对本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20例肝衰竭患者与120例接受健康体检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 旨在为临床提高疾病治疗质量提供依据,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肝衰竭患者作为病例组, 同期120例接受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病例组中, 男63例, 女57例;年龄22~70岁, 平均年龄(55.34±14.63)岁。对照组中, 男62例, 女58例;年龄22~68岁, 平均年龄(55.39±14.58)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 2. 1 纳入标准 ①病例组诊断结果符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和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 肝衰竭诊治指南(2012年版)的患者[3];②血糖、血脂测定值均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③此次研究经本院相关医学部门准许, 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自愿参与课题研究者。
1. 2. 2 排除标准 ①合并恶性肿瘤疾病的患者;②心、肾器官严重受损的患者;③精神意识不清晰, 无法正常交流的患者。
1. 3 方法
1. 3. 1 营养筛查及评估 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营养筛查及评估。待患者入院48 h内, 由分管的营养师分别采用NRS2002、SGA、MNA-SF进行营养筛查及评估, 分析不同营养工具对肝衰竭患者营养评估的差异。注意, 在实施调查前, 所有调查人员均进行集中培训与考核, 经合格后方可参与此次营养指标调查研究。
1. 3. 2 血清微量营养素检测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两组25(OH)D3、VA、VitC及VitE的水平。
1. 4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营养指标, 包括ALB、PA及Hb。②对比三种营养工具NRS2002、SGA、MNA-SF的特异性与敏感度。③对比两组患者血清微量元素指标, 25(OH)D3、VA、VitC及VitE水平。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对比 病例组ALB、PA以及H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三种营养工具的特异性及灵敏性对比 三种营养工具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患者血清微量元素指标对比 病例组血清25(OH)D3、VA、VitC及VitE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肝衰竭是临床上一种比较严重、多种因素引起的疾病, 各种致病因子的共同作用下导致肝脏的合成、解毒、排泄等功能出现严重障碍,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水、肝性脑病、黄疸加重等症状[4, 5]。肝脏是机体营养物质代谢中心, 当机体发生肝衰竭时, 肝脏吸收以及合成营养物质的功能将明显下降, 而蛋白质及脂肪的分解将不断增多, 机体内的维生素与矿物质逐渐不足[6]。营养不良是肝衰竭常见的并发症, 其不仅导致机体免疫功能降低, 还会进一步加重病情[7]。因此, 临床上加强对此类患者营养筛查及评估是非常有必要的。
据以往研究发现, 营养筛查和评估是营养治疗的第一步, 但目前尚缺乏用于肝衰竭营养评估的“金标准”[8]。NRS2002、SGA以及MNA-SF是目前临床上比较常见且具有权威性的营养筛查与评估方法, 皆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 皆具有较高的灵敏性与特异性, 临床应用效果明显[9]。营养筛查工具具有无创、经济实惠、操作简单等优点, 得到了医师与学者的一致认可与支持。此次研究结果显示, 三种营养工具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上述三种方式皆可作为临床筛查与评估肝衰竭患者营养状况的工具。病例组ALB、PA以及H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进一步证实了营养生化指标在肝衰竭治疗与诊断中的指示作用。病例组血清25(OH)D3、VA、VitC及VitE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肝脏在维生素的代谢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微量营养素的缺乏可能参与疾病的进展, 而检测及补充微量营养素在肝衰竭的诊治中不可忽视, 为肝衰竭疾病的防治开辟新的途径及思路, 拓展多学科合作方式[10]。
综上所述, 营养筛查与评估是同为临床治疗肝衰竭的重要环节, 营养支持将助力临床肝衰竭治疗疗效。采用不同筛查方式评估肝衰竭患者营养状况, 为临床上选择适合的营养筛查方法提供基础资料, 也为进一步综合诊疗、逆转病情提供营养治疗方案, 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郭欢仪, 徐士丞, 廖梅, 等. 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肝硬度值评估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病情变化.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40(5):723-730.
[2] 管皓楠, 黄强, 刘臣海, 等. 肝切除术围术期行免疫营养支持治疗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19, 18(10):951-959.
[3]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 肝衰竭诊治指南(2012年版).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3, 21(3):177-183.
[4] 林丽, 张吉才, 谢飞, 等. 患者全面主观营养评定和营养风险筛查2002在消化系统肿瘤患者营养评估中的应用比较.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8, 24(3):78-81.
[5] 宋琦, 贾琳, 董金玲, 等. 糖皮质激素治疗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预测价值.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17, 31(6):554-557.
[6] 吳娟, 贾琳, 李元元, 等.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器官功能衰竭的特点与预后.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8, 26(10):737-743.
[7] 宁忠慧, 邓泽润, 柯比努尔·吐尔逊, 等. 基于eGFR的MELD改良评分在肝衰竭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019, 12(1):44-49.
[8] 刘宝荣, 方建凯, 林明华, 等.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评估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生肝性脑病的危险因素. 肝脏, 2017, 22(12):1085-1089.
[9] 王艳红, 朱翔, 冯定云, 等. 人工肝支持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Ⅲ~Ⅳ期肝性脑病患者成功完成肝移植14例分析.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8, 26(9):676-679.
[10] 李冠臻, 任珊珊, 丁丽丽, 等. 营养宣教对老年住院患者治疗膳食依从性及符合率的影响分析.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7, 23(3):80-83.
[收稿日期:20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