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兆琳
【摘要】 目的 研究乳腺癌病理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 10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情况分为阴性组和对照组, 各50例。对两组患者采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比较两组腋窝淋巴转移率及C-erbB-2情况。结果 阴性组患者腋窝淋巴转移率为44.00%, 低于阳性组的66.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组患者C-erbB-2(+)占比高于阳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乳腺癌患者采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可较好的检测乳腺癌患者的病情, 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乳腺癌;病理诊断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3.0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ractical value of immunohistochemistry (IHC) in the pathological diagnosis of breast cancer. Methods A total of 100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According to estrogen receptor (ER) and progesterone receptor (PR) situation,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negative group (50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50 cases). Both groups received immunohistochemistry. The axillary lymph node metastasis rate and C-erbB-2 statu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axillary lymph node metastasis rate of negative group was 44.00%, which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positive group 66.00%,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proportion of C-erbB-2(+) in negative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positive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Immunohistochemical detection has remarkable practical value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hich can better detect the condition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This method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Immunohistochemistry; Breast cancer; Pathological diagnosis
乳腺癌是女性常見的恶性肿瘤之一, 其根据病情的发展可分为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1]。若该疾病未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 则会造成患者病情不断恶化, 从而对患者身心健康以及生命构成严重的威胁[2]。在相关研究中获悉, 99%乳腺癌发生在女性人群中, 作为一种发生在乳腺上皮组织中的恶性肿瘤, 将对女性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甚至危害产生巨大影响, 因此, 对乳腺癌良好的临床诊断有助于及时治疗并改善预后[3]。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2018年的最新数据, 乳腺癌在全球女性癌症中的流行率为24.2%, 在女性癌症中排名第一, 其中52.9%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在我国, 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长, 每年有30万多名妇女被诊断出患有乳腺癌。在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区, 乳腺癌的发病率明显增加。我国的乳腺癌发病率从20岁开始逐渐增加, 从45~50岁达到达峰值。随着新的治疗策略和方法的普及, 全球乳腺癌的死亡率已逐渐下降。但是在我国, 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 乳腺癌死亡率的降低情况不明显。目前, 决定乳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取决于多种肿瘤指标, 如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等, 在乳腺癌患者的个性化治疗过程中, 鉴别分子条件可以有效预测乳房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因乳腺肿瘤可分为良性和恶性, 大多数患者采取常规HE切片可以清楚诊断出乳腺疾病, 但通常需要采取免疫组织化学学辅助检测对乳腺癌进行鉴别诊断, 如乳腺腺病与浸润性癌的诊断, 普通导管增生和非典型增生的鉴别, 导管小叶原位癌和浸润性癌的诊断等[4]。为此本次对乳腺癌病理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其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将本院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按ER和PR情况分为阴性组和对照组, 各50例。对两组患者采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观察两组患者的检测效果。对照组患者年龄25~43岁, 平均年龄(31.67±10.24)岁;病程5 d~4个月, 平均病程(1.43±1.23)个月。阴性组年龄24~42岁, 平均年龄(31.78±9.67)岁;病程6 d~5个月, 平均病程(1.67±1.47)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目的知悉, 且自愿参加, 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此次研究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 2 鉴别诊断 ①乳腺钼靶:广泛用于乳腺癌的筛查, 对钙化灶, 尤其是一些细小钙化灶可能是极早期乳腺癌的表现;②乳腺超声:用于乳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 能够对肿块的性质做出判断;③乳腺磁共振成像:乳腺磁共振成像对乳腺癌的分期评估, 对发现微小病灶、多中心、多病灶及评价病变范围。
1. 3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本次研究标准, 早期乳腺癌的症状多不明显, 乳房肿块、乳房皮肤异常、乳头溢液或乳晕异常等为主。
1. 4 排除标准 排除患者严重器官功能性障碍疾病以及患有精神类疾病的患者。
1. 5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使用4%中性甲醛溶液将标本予以固定, 防止组织细胞的死后变化, 以保持其固有形态, 使细胞内的蛋白质等各种抗原成份转变成不溶性物质, 以保持其原有的结构。之后进行脱水、包埋、切片以及HE染色处理。采取莱卡自动免疫染色机对免疫组织化学予以染色处理, 采用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所生产的ER、PR以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抗体。
1. 6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腋窝淋巴转移率和C-erbB-2情况。阳性免疫染色的标准是在肿瘤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中有棕黄色颗粒。ER和PR阳性的标准是核染色率>1%。
1. 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x-±s)表示, 采用t檢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腋窝淋巴转移率比较 阴性组患者腋窝淋巴转移率为44.00%, 低于阳性组的66.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C-erbB-2情况比较 阴性组患者C-erbB-2(+)占比高于阳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乳腺癌是在各种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出现增殖失控的现象。在疾病的早期阶段经常表现出诸如乳房肿块、乳头溢液和腋窝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在后期癌细胞可能会远距离转移, 并可能发生多器官损伤, 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乳腺癌属临床常见病, 近年来, 该疾病的发病率显示出增长的趋势, 并且已经成为社会上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5]。尽管原位乳腺癌没有致命危险, 但是乳腺癌细胞会失去其正常的细胞特性, 从而导致细胞脱落和转移, 进而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6]。现今, 乳腺癌的病因尚不清楚, 但是有一些研究中发现, 乳腺癌的发病率具有一定的规律, 一般有乳腺癌高危因素的人群更容易患乳腺癌疾病, 其中包含了家族史、晚育以及绝经迟等。乳腺癌患者在早期临床症状和体征均缺乏特异性, 因此不容易引起患者的注意, 大多数患者通过体检或乳腺癌筛查得知患病, 因此会影响患者及时治疗, 威胁患者的健康。因此对乳腺癌予以早期诊断和有效的治疗即为重要[7]。
免疫组织化学是组织化学的一个分支, 其是一种通过标记特异性抗体或抗原检测被检测组织中抗原或抗体分布的技术, 其具有高灵敏度、特异性和简便性[8]。结合形态和功能代谢、定性、定位和定量, 细胞水平和超微结构, 基因水平和蛋白质水平进行检测。近年来, 技术已经成熟。随着抗原修复技术的建立和更灵敏的检测系统, 自动免疫染色系统, 尤其是现成试剂盒抗体的商业化, 免疫组织化学越来越多的用于病理诊断。免疫组织化学常用于各种类型肿瘤的病理诊断。与常规技术相比,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可以在诊断过程中观察组织切片中抗原的数量和分布, 并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和定量研究。该技术中使用的标本主要分为组织标本和细胞标本。石蜡切片是制作组织标本最常用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保留组织形态, 便于长期保存和染色控制观察, 并且可以修复切片的组织。此外, 相关作者[9]指出, 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患者无害, 因此容易被患者接受, 并且诊断高度协调, 其研究中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确诊的观察组患者阳性率高达83.33%, 明显高于对照组, 各项相关指标的得分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 说明其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可以提高病理诊断的阳性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患者的身心无负面影响, 检查依从性和满意度很高。结论与既往的研究基本一致。
在相关作者[10]的研究中, 在所选择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指标中, CK5 / 6和CK34 βE12属于细胞角蛋白, 可以反映细胞组成和生物学活性, 并且在癌组织中通常具有较强的阳性表达。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CFR)、HER-2属于酪胺酸激酶受体, 参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当发生癌症时, 人体EGFR和HER-2趋向于显示高表达水平, 这可能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 对血管再生、淋巴结转移具有促进作用, 并且还可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 P16和P63参与细胞周期的调节, 这在调节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分裂中起负作用, 并且可以影响肿瘤细胞, 抑制复制可以参与各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Ki67属于新型细胞增殖核抗原, 通常在增殖细胞中表现出高表达水平, 参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并促进有丝分裂的肿瘤细胞的生长。PTEN基因是具有磷酸酶活性的肿瘤抑制基因, 其在肿瘤中具有很高的缺失和突变可能性, 一旦TEN基因在人体内的表达缺失或突变, 就表明人体内出现了新的信号, 引导途径意味着人体组织可能会癌变。
乳腺癌通常可通过血液或淋巴结转移, 在对其乳腺组织内分泌治疗评估过程中测量患者激素受体水平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指标, 可以完全了解疾病的阶段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是一种可以结合乳腺癌功能和形态变化的新检测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特点主要是定位准确、灵敏度高, 其是一种结合乳腺癌功能和形态学改变的研究方法, 在临床病理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作为诊断技术的主要手段之一, 可以确定肿瘤的发病位置, 检测相关蛋白, 确定肿瘤分期并指导治疗。在相关学者[11]的相关研究中得知,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具有灵敏度高、定位准确的特点, 其为乳腺癌的功能和形态学改变相结合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在病理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在临床诊断技术中,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以确定肿瘤起源, 相关蛋白检测可以确定肿瘤分期和在指导治疗中发挥作用。临床研究表明, ER和PR水平高的患者生存期长, 预后好。C-erbB-2是一种癌基因蛋白, 其阳性是癌细胞, 其阳性表达与肿瘤的分化、淋巴结转移和复发有关, 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和预后中具有重要意义。CerbB-2也指乳腺癌卧床治疗的指标之一, CerbB-2阳性乳腺癌患者对CMF和含蒽环类的化疗方案不敏感, 其高表达乳腺癌对他莫昔芬等内分泌疗法不敏感。因此, 该基因的过度扩增和表达与肿瘤的分级及其分化程度存在密切的关联。
ER和PR的表达可为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予以可靠的依据, 并可评估肿瘤的性质和预后[12]。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得知, 两组患者通过检测后, 阴性组患者腋窝淋巴转移率为44.00%, 阳性组患者腋窝淋巴转移率为66.00%;阴性组患者的腋窝淋巴转移率顯著低于阳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组患者C-erbB-2(+)占比高于阳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方法在乳腺癌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对提高诊断率、扩大临床诊治水平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根据贾荣[13]的相关研究得知, ER和PR阳性患者的预后要优于阴性患者, 并且生存时间更长。同时, C-erbB-2与ER和PR状态呈负相关关系。ER和PR阳性患者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为31.58%, 明显高于ER和PR阴性患者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
在翟俊等[14]的研究中得知, 在细胞表面生长因子受体家族中, C-erbB-2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是重要的成员, 其以185 KDa的穿膜蛋白为分子量, 该基因的过度扩增和表达与其密切相关, 因此与肿瘤的等级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如果乳腺癌患者的C-erbB-2完整膜阳性, 考虑使用Herceptin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以确保患者达到一定的效果。在相关学者[15]的研究中, 阳性组的C-erbB-2阳性率和阴性率与阳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组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明显低于阳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以证实免疫组织化学对乳腺癌的病理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相关学者[16]的研究中得知, A组患者的C-erbB-2阳性率较低, PR和ER阳性的患者预后较好。A组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低于B组, 说明PR和ER的水平越高发生转移的可能性就越小, 因此PR和ER的含量越高患者的预后越好。
综上所述, 对乳腺癌患者采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可较好的检测乳腺癌患者的病情, 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佳伟, 时兆婷, 侯英敏, 等. 浸润性三阴性乳腺癌超声特征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基础. 中国癌症杂志, 2019, 29(1):42-49.
[2] 李杨. 探讨乳腺癌病理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临床价值.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19(14):61-64.
[3] 时欣欣. 乳腺癌病理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意义.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 24(19):678-679.
[4] 吕文豪, 聂芳, 张雪云, 等. 超声造影评价乳腺癌病灶增强区域扩大程度与免疫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8, 34(6):215-216.
[5] 何煦, 陈杰, 叶尚勉, 等. 雌激素受体核酸适配体在乳腺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中的应用.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50(3):100-104.
[6] 连山, 菅佳. 乳腺癌病理诊断中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价值探究.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 26(1):70-71.
[7] 温瑜鹏, 刘彦君, 任群, 等. 浸润性乳腺癌超声表现特点与免疫组织化学指标关系分析.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9, 33(2):70-73.
[8] 魏雪, 李锐, 王璇, 等. 乳腺癌组织切片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的再利用. 中华病理学杂志, 2019, 48(8):636-638.
[9] 彭理, 赵佳琳, 赵大春, 等. 免疫组织化学指标在乳腺癌原发灶和复发转移灶之间的表达差异.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9, 41(5):673-677.
[10] 王彦波. 乳腺癌免疫组织化学指标与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相关性研究.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 19(3):380-382.
[11] 李霞. 分析乳腺癌病理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临床意义.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 23(13):145-146.
[12] 许海敏, 张培培. 三款自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仪在乳腺癌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7, 16(6):645-649.
[13] 贾荣. 探讨乳腺癌病理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作用分析.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7, 26(9):44-45.
[14] 翟俊, 曹阳, 张迎春, 等. 乳腺癌病理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临床分析. 吉林医学, 2018, 39(2):233-235.
[15] 韦晓霞, 姜瑞瑞, 雷婷, 等. RT-qPCR法定量检测乳腺癌FFPE样本ER、PR、HER2、Ki-67表达的初步分析.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8, 34(9):28-31.
[16] 严泓, 周竹超. TRIM24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淋巴节转移的相关性.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8, 38(2):267-275.
[收稿日期:2020-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