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粮化
- 粮食安全背景下耕地“非粮化” 的经济法规制
以防止耕地 “非粮化” 为要务。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 我国耕地 “非粮化”率高达27%, 并且耕地 “非粮化” 现象还呈现出扩大的趋势。[1]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 《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 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中就明确指出, 耕地“非粮化” 现象在一些地区仍然存在。 耕地 “非粮化” 本质上是市场失灵的体现, 而经济法作为国家公权力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之法理应作出回应。 因此, 本文将重点对耕地 “非粮化” 现象进行经济法分析
粮食问题研究 2023年5期2024-01-02
- 耕地“非粮化”整治后稳定粮食生产的路径与思考
——以松阳县为例
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国办发〔2020〕44 号)发布后,松阳县高度重视耕地“非粮化”整治工作,在全面排摸底数、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制定《松阳县耕地“非粮化”整治优化实施方案》,在县乡村三级广泛宣传动员部署和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努力下,松阳县关于耕地“非粮化”整治因地制宜地出台了具体工作方案,耕地“非粮化”排查整治如期扎实推进。截止到2022 年底,松阳县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5 万亩,其中耕地“非粮化”整治面积4.16 万亩,占比83.2%
江西农业 2023年20期2023-12-12
- 中国粮食主产区耕地“非粮化”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
步加剧了耕地“非粮化”。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遏制耕地“非粮化”成为政府、学界与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2020 年11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明确提出:“采取有力举措防止耕地‘非粮化’,切实稳定粮食生产,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的生命线。”相关研究表明,中国耕地“非粮化”水平整体上随时间推进波动上升,其严重态势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递增[1]。而学界对影响“非粮化”水平的因素分析表明:农户自身因素中的性别、年龄[2]、收入水平及
乡村科技 2023年18期2023-12-06
- 耕地“非粮化”空间格局分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析
部分地区耕地“非粮化”现象仍十分严重,2016—2019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共下降3.17×106 hm2。2020 年 11 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指出要充分认识防止耕地“非粮化”的紧迫性,不能单纯以经济效益决定耕地用途,须将耕地资源优先用于粮食生产。早些年国家放松农业生产结构管制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耕地“非粮化”现象,必须严格把控耕地利用方式,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防止耕地“非粮化”。目前,耕地“非粮化”研究大致
现代农业研究 2023年10期2023-12-02
- “非粮化”管控下耕地利用优先序与调整分区研究
战,称为耕地“非粮化”现象。耕地的“非粮化”行为是指一般情况下耕地不再种植粮食作物,而是进行一些蔬菜瓜果、药材花卉等经济作物的生产乃至种植绿化林草或者发展畜牧水产养殖等行为,其根本动因在于经济利益,事实上无论是农民放弃粮食种植还是工商资本下乡逐利都严重威胁我国的粮食安全。然而,随着居民生活消费结构和水平的提升,各地区资源禀赋条件不尽相同,对待现阶段“非粮化”现象不能搞“一刀切”,即全面禁止耕地“非粮化”耕种,要正确认识到耕地“非粮化”产生的必然性,辩证看待
安徽农业科学 2023年17期2023-09-19
- 湖南省耕地“非粮化”影响因素分析
矛盾日益显著,非粮化问题突出。2019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了970万hm2,对我国的粮食安全、生态保护以及社会稳定产生了威胁[1]。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意见》中表明要充分认识到在粮食生产过程中防范“非粮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优先保障粮食生产。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指出要保障粮食供给,防止耕地非粮化。1 文献综述近年来,许多学者对我国耕地“非粮化”的现状、成因、外部效应以及治理对策方面展开了深入研究。耕地“
安徽农业科学 2023年17期2023-09-19
- 耕地保护视角下中国耕地“非粮化”研究文献综述
断发展,耕地“非粮化”倾向愈发明显。通过实地调查并结合统计数据,初步判断目前我国耕地“非粮化”率约为27%[3],耕地过度向“非粮化”方向发展同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危及我国的耕地保护。在经济社会层面上,随着土壤地质的破坏和适宜耕种土地数量的减少,耕地资源质量不断退化,耕地后备资源匮乏与开发复垦难度加大,种种现实因素严重影响我国的耕地保护。而在生态层面上,随着“非粮化”程度不断加深,越来越多优质耕地变为生态脆弱耕地,耕作层变浅甚至土壤盐渍化程度加重;加之农药、化
南方农业 2023年11期2023-09-17
- 耕地保护视角下中国耕地“非粮化”研究文献综述
角下中国耕地“非粮化”研究文献综述[J].南方农业,2023,17(11):76-79.摘 要 基于耕地保护视角,即保证耕地良好生态环境的同时确保耕地的可持续利用,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总结我国耕地“非粮化”的研究进展,以期助力我国在实现耕地保护的同时有效管控“非粮化”倾向。目前,诸多学者在耕地“非粮化”的内涵、测定方法、影响因素及危害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管控措施。这对于我国下一步采取有力举措管控耕地“非粮化”,切实稳定粮食生产起到了重要的
南方农业·上旬 2023年6期2023-09-03
- 防止耕地“非粮化”背景下庆阳市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出台,禁止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从事林果业;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明确指出,引导新发展林果业上山上坡,鼓励利用“四荒”资源,不与粮争地;庆阳市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与防止耕地“非粮化”出现了突出矛盾。基于此,本文就如何破解这一矛盾,既实现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又不出现果与粮争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1 发展现状庆阳市位于东经106°20′~108°45′,北纬35°15′~37°10′,海拔1 100~1 600 m,
南方农业 2023年6期2023-08-24
- 耕地“进出平衡”的实施潜力及建议
这导致了耕地“非粮化”问题的产生,严重影响了国家粮食安全和稳定。耕地“进出平衡”对耕地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及农业设施建设用地等非耕农用地进行严格管控,在法律条文上和政策执行上提供了清晰明确的依据,对于遏止耕地“非粮化”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厘清耕地“进出平衡”政策执行过程中实施的范围和内容对于高效有序开展耕地“进出平衡”工作至关重要,为保障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提供坚实基础。关键词耕地;进出平衡;非粮化;农用地中图分类号F301.0文献标
安徽农业科学 2023年11期2023-07-06
- “非粮化”种植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一个宏观比较视角的分析
现实却是耕地“非粮化”问题依然突出[2]。广义上而言,“非粮化”指耕地未种植粮食作物的行为,如种植经济作物、耕地撂荒、挖塘养鱼等,狭义上指在耕地上种植经济作物的行为[3],实质为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规模的调整。关于“非粮化”的测度学者们倾向使用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即“非粮化”程度衡量[4-5]。基于《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测算显示,2016—2019 年全国“非粮化”程度分别为28.58%、29.06%、29.45%和30.05%,“非粮化”呈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23年2期2023-07-04
- 防止耕地“非粮化”背景下庆阳市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何在防止耕地“非粮化”背景下实现苹果产业的长远发展及产量品质的提升,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基于此,提出推广更新栽植、加大老园改造、果园上山上坡、培育抗逆品种、提升管理水平、加强科技投入、提供政策支持等措施,助力庆阳市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关键词 苹果产业;耕地“非粮化”;甘肃省庆阳市中图分类号:F326.1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06.057近年来,革命老区甘肃省庆阳市坚持“小苹果,大产业
南方农业·下旬 2023年3期2023-06-07
- 南方丘陵山区耕地“非粮化”特征及其形势与对策探究
——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
注意到了耕地“非粮化”“撂荒化”“边际化”“非食物化”等现象的发生,并提出如今耕地保护已转入了“新四化”控制阶段[4-5]。事实上,如果任由这些问题发展,将对耕地粮食生产造成很大的冲击,甚至危及国家粮食安全[5]。因此,国务院办公厅在2020 年发布了《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明确强调要采取有力举措防止耕地“非粮化”,确保粮食生产。之后,自然资源部也多次强调要严格进行耕地“非粮化”管控,并积极推进部署相关工作[6]。一般认为,耕地“非粮
南方农机 2023年11期2023-05-17
- 关于防止“非粮化”政策演变、问题及建议的思考
——基于政策文本的分析
度,坚决遏制“非粮化”,守住耕地红线,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本要求。耕地“非粮化”通常指在耕地上种植蔬菜、水果、花卉等经济作物的行为[1],也有学者认为“非粮化”泛指耕地没有用于种植粮食作物的行为,主要表现为耕地撂荒闲置、粮食生产用地上种植经济作物,以及产业融合发展减少粮食播种面积等[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耕地“非粮化”问题受到重点关注,为此国家先后多次出台防止耕地“非粮化”的相关政策。如何遏制耕地“非粮化”也是学者们的研究热点。目前国内学术界从农民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23年1期2023-02-14
- 广西石漠化地区耕地“非粮化”特征刻画及归因识别
等因素推动耕地非粮化带来的粮食生产力隐形损失则更为突出。“非粮化”体现为由粮食作物生产调整为经济作物种植,是基于农业内部比较收益而主动进行的生产结构调整。在理想情况下,耕地“非粮化”是追求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相统一的理性选择,而过度“非粮化”则是资本逐利性内生推动的结果。为此,科学认知“非粮化”的正负外部性,深入剖析“非粮化”的形成机理对于新时期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国内学者对耕地“非粮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非粮化”形成机制研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23年1期2023-01-14
- 防止耕地“非粮化”的法律规制研究
1 引言耕地“非粮化”问题一直受到国家的广泛关注,鉴于其对粮食供求可能产生的强烈影响以及对我国粮食安全产生的潜在威胁,如何制止耕地“非粮化”成为理论界持续讨论的学术和实践话题。耕地“非粮化”是指将耕地用于种植非粮食作物的行为。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指出,“应当认识到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重要性紧迫性,坚决防止耕地非粮化倾向”,并将耕地“非粮化”的突出表现归纳为“部分地方将农业减压片面理解为压减粮食生产”
中国土地科学 2022年7期2023-01-11
- 发达省份粮食主产地“非粮化”治理逻辑与路径
——以台州市杜桥镇为例
素影响,耕地“非粮化”问题日益突出。据测算,2018年我国耕地“非粮化”面积已达到5447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32.29%[3]。严重的耕地“非粮化”问题直接导致我国的粮食种植面积大幅下降,仅2019年粮食种植面积就减少了97万公顷[3]。耕地“非粮化”不仅会挤压粮食生产空间,还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耕作层损失、耕地质量下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4-5]。面对国际粮食进出口市场的波动和不确定性,我国只有落实确保国内“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才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22年12期2023-01-06
- 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政策环境下丘陵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了《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国办发〔2020〕44号)文件,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决策部署,是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的生命线的具体举措,对遏制和纠正部分地区耕地“非粮化”倾向起到了“定海神针”之功。一段时间以来,特色农业发展为推进现代农业进程、促进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起到有效支撑作用。但在特色农业发展中,出现了部分镇、村耕地“非粮化”现象。出现了以发展稻渔种养为名实施净水养殖,高占比开沟养殖,有的甚至挖塘养殖。一些业主大规模
四川农业科技 2022年10期2022-12-26
- 耕地“非粮化”领域政府部门职责明晰化研究
定问题,耕地“非粮化”便是其中之一。耕地“非粮化”是指耕地利用方式由种植粮食作物调整为种植经济作物,发展林果、畜禽等生产活动的过程[1]。当前学界对于耕地“非粮化”的研究较多,既有从粮食安全理论视角[2]、农地资本化理论视角[3]和农业供给侧改革理论视角[4]对我国耕地“非粮化”问题进行解读;也有研究耕地“非粮化”导致的具体问题,包括耕地用途严格管制下土地流转所导致耕地“非粮化”[5]、基于政府和农业经营主体利益动机差异所导致的影响土地生产率和粮食安全程度
中国土地科学 2022年10期2022-12-09
- 规模农业经营主体“非粮化”的原因及对策探讨
—— 基于145家粮食和服务类农民合作社的调研分析
到冲击,面临“非粮化”倾向,具体表现一般为流转过程中变更土地用途或在经营过程中由种植粮食作物改种经济作物。针对规模农业经营主体种粮初衷漂移问题,笔者对全国145家粮食和服务类农民合作社开展问卷调查,面向部分合作社开展线上访谈,探析规模农业经营主体“非粮化”动因,试图提出应对策略。一、种粮比较效益低,是规模农业经营主体“非粮化”的直接原因问卷调查的145家种植(服务)粮食的合作社涵盖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县级示范社及非示范社,既有纯粮食类、粮食生产服务类合作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22年1期2022-11-26
- 粮食安全背景下“非粮化”的演化特征、形成机理及突破路径
然而,近年来“非粮化”现象越来越多,严重影响国家粮食安全。面对日益凸显的“非粮化”现象,国务院在2020 年发布《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通知》,要求采取有力举措防止耕地“非粮化”,切实稳定粮食生产,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的生命线。2020 年,农业农村部明确提出,将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防止耕地“非粮化”。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在粮食安全方面正面对着重大危机和严峻挑战。从已有研究来看,自2010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2年3期2022-11-24
- 防止耕地“非粮化”背景下四川水果产业发展的对策
。在防止耕地“非粮化”政策的大背景下,转型升级是川果发展的必由之路。四川是全国水果生产大省,2021 年全省水果(不含果用瓜)总面积83.74 万hm2,总产量1 153 万t,分别居全国第五位和第七位。四川也是全国生态类型最丰富的省份之一,柑桔、桃、梨、葡萄、杧果、荔枝、蓝莓等热带、亚热带、温带水果均有栽培,晚熟柑桔、晚熟杧果、晚熟葡萄、早熟桃、早熟梨、早熟枇杷等特色果类熟期优势明显。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川果产业发展,将之列为全省现代农业“10+3”
中国果业信息 2022年8期2022-11-22
- 中国耕地“非粮化”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
过程中,要避免非粮化”[3];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则提到,为保证粮食安全要稳定粮食产量,要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5亿亩[4]。然而近年来,中国粮食播种面积整体呈减少趋势。根据农业农村部的统计,1978—2003年,中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由18.1亿亩下降至14.9亿亩,播种面积减少了17.68%;2004—2015年中国粮食播种面略有回升,总体保持稳定;但自2016年起,中国粮食播种面积又逐渐下跌,到2020年粮食播种面积为17.5亿亩,相较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3期2022-11-21
- 中国耕地食物生产变迁及“非粮化”影响评估
近年来,耕地“非粮化”现象引起了国家的担忧,“非粮化”监管政策越来越严[3-4]。学界对于“非粮化”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不少学者认为需要科学认识“非粮化”现象,有序推进“非粮化”治理[5-7],防止“一刀切”。不容置否,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正随着经济发展发生明显变化,不再以单纯的粮食来获取能量,对蔬、果、油、糖、肉、奶、蛋等食物的需求越来越大[8-9]。其他食物供给充裕,粮食安全更有保障[10-11],这是一种大食物安全观。当前,对耕地“非粮化”的关注需要回
中国土地科学 2022年9期2022-11-05
- 我国耕地“非粮化”发展态势与对策研究
部分地区耕地“非粮化”趋势明显,不利于我国粮食安全。耕地“非粮化”可以理解为农户将原本用于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转为种植经济作物或其他非粮作物[1]。国家高度重视耕地“非粮化”问题,国务院和相关部委均要求各地充分认识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重要性、紧迫性,采取有力举措防止耕地“非粮化”,切实稳定粮食生产,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的生命线。由此可见,深入研究我国耕地“非粮化”发展态势及原因,提出相应的防控对策,是当下亟须解决的问题。1 我国耕地“非粮化”发
自然资源情报 2022年8期2022-10-19
- 粮食安全视角下河南省睢县农村土地流转“非粮化”问题研究
土地流转的 “非粮化” 行为虽然不会对土地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但对我国粮食安全却存在一定威胁。本文通过实地调研,选取睢县本地户籍正常市场化经营情况下的土地流转经营主体(不含有政策鼓励或带有政府招商性质的农户),以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考察的方式获取一手资料,分析了睢县农村土地流转 “非粮化” 的现状及成因,并针对性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二、睢县农村土地流转“非粮化” 现状分析(一)土地流转种粮规模不断下降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而河南省睢县地处豫东平原,
粮食问题研究 2022年5期2022-10-12
- “非粮化”背景下果业发展策略
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国办发〔2020〕44号)[1],明确提出,不能单纯以经济效益决定耕地用途,必须将有限的耕地资源优先用于粮食生产;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园地等其他类型农用地;严禁违规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种树挖塘等。然而,水果是人们食物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大食物观的树立,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高质量水果需求,是实现人们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果树生产是与土地密切相关的产业,如何做到不与粮食争地的情况下,继续推动果
中国南方果树 2022年5期2022-10-12
- 全国耕地“非粮化”时空格局分析
地“非农化”“非粮化”“边际化”现象背景下,我国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压力持续加大,“粮食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观受到一定挑战。为保障国家粮食供给,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控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的政策,要求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文章通过研究试图掌握多年来全国耕地“非粮化”利用演化阶段、区域差异、影响因素及防控措施的潜在影响,可以为优化相关政策提供参考。2002年中国加大支农惠农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2期2022-10-11
- 青岛市工商资本租用耕地“非粮化”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
现了租用耕地“非粮化”的行为,且有蔓延趋势。“非粮化”问题对我国粮食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甚至威胁到了我国的经济安全,加之自2019年末暴发新冠疫情以来,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粮食安全问题备受关注[2],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租用耕地“非粮化”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国内外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耕地“非粮化”进行了研究,多从农户角度、家庭农场角度对耕地“非粮化”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国内学者也意识到工商资本租用耕地“非粮化”问题,但鲜有国内研究人员对
江西农业学报 2022年7期2022-10-09
- 遥感动态监测耕地“非粮化”应用研究
叶果树等耕地“非粮化”行为,造成耕地耕作层破坏、耕作层损伤、土壤结构破坏等不同程度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和用途管制,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园地等其他类型农用地,采取有力举措防止耕地“非粮化”,切实稳定粮食生产,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的生命线[1-2]。遥感影像监测对于耕地资源变化监测来说是一种较好的监测手段,可直观反映耕地变化范围、面积和信息。我国自2010年开启高分
南方农机 2022年18期2022-09-20
- 四川省耕地“非粮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的深化,耕地“非粮化”现象呈现出逐步扩大的趋势[2-3],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和粮食主产区,耕地“非粮化”倾向越明显,且呈加快之势[4],在空间上呈现自东向西递增的梯级分布态势[5].耕地“非粮化”是指土地经营者将耕地用于非粮食种植的农业生产行为[6],虽然促进了产业融合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7],但给国家粮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8-9],引起了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继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中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8期2022-09-05
- 基于入户调查的南方农村耕地“非粮化”现状及驱动因素研究
0)0 引言“非粮化”是指原来种植粮食作物的土地逐渐改变为种植利润效益更高的经济作物的现象,这些土地虽仍属于耕地范畴,但其种植粮食作物的性质已发生转变[1]。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数量增长、消费结构改善和资源环境承载力趋紧,粮食产需仍将维持紧平衡态势。受2020 年新冠疫情影响,粮食、大豆等大宗农产品贸易链、供应链遭受冲击,国际农产品市场供给不确定性增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好百姓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大事。政府必须坚持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为“三农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2年5期2022-08-09
- 耕地“非粮化”特征识别
隨着中国耕地“非粮化”倾向越来越严重,国家先后多次就防止耕地“非粮化”提出意见,要求各地从实际出发,分类稳妥处置耕地“非粮化”问题。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数据为基础数据,探究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耕地“非粮化”特征,以期为该区域“非粮化”耕地的系统规划和调整提供理论依据。应用景观格局、空间邻接以及缓冲叠加等分析方法,从坡度分布、景观格局、空间邻接度、耕作距离以及道路通达度等方面对东乡族自治县“非粮化”耕地的空间特征进行识别,并结合东乡族自治县“非粮化”耕地特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3期2022-06-19
- “非粮化”后粮食生产要素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差异化分析
伴随着农村耕地非粮化,粮食播种面积下降,我国粮食的总产量在近三年却平稳上升。以2010—2020年农业生产数据为样本,将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作为粮食生产要素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出各个生产要素对粮食安全的差异影响,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对策。关键词:粮食生产要素;粮食安全;差异化分析一、文献综述根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成功经验,学术界从概念、案例和实验等方面分析了农村基本建设项目对提升我国粮食产能的影响,降低农村生产成本、提升技术质量、提升农民投资要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2年5期2022-06-18
- 耕地“非粮化”特征识别
——以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为例
区表现出耕地“非粮化”的倾向。耕地“非粮化”现象并不仅仅与农业结构调整有关,还与该区域的自然条件、经济因素、社会发展因素等多方面因素有关[7-9]。若“非粮化”耕地长期处于无调控发展状态粮食安全必然会受到影响[10-11]。因此,掌握区域“非粮化”耕地的空间特征及其转化趋势显得尤为重要。学者们对于耕地“非粮化”现象高度关注,在耕地“非粮化”的空间分布、驱动因素以及优化调控等多方面展开大量研究。吴郁玲等阐明未来“非粮化”研究的重点方向是构建全方位、多角度认知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22年3期2022-06-15
- 农民收入结构对农户耕种“非粮化”的影响
户耕种行为的“非粮化”倾向;经营性收入的提高会调动农户种粮的积极性,促使农户耕种“趋粮化”;财产性收入与转移性收入由于在农户总收入中占比较少,对农户的种粮积极性没有显著影响。工商资本租赁农村土地会挤出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促进农户工资性收入的提高,抑制经营性收入的提高,最终会影响到农户的种粮行为,加剧农户耕种的“非粮化”倾向。面对日益增长的工资性收入占比,保障农户从事粮食生产的经营性收益同步提高,增强农户种粮积极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就需要完善种粮补贴政策,
江汉论坛 2022年6期2022-06-14
- 基于文献计量的耕地非粮化研究综述
据库中有关耕地非粮化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和内容分析。结果表明:从文献的数量特征上看,期刊论文的发表数量呈上升趋势;农业经济学科与农业基础科学学科在该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同机构之间合作的紧密程度高;《中国土地》《资源导刊》等是该领域的主要载体;非粮化现象引起了公众对粮食安全的关注。从耕地非粮化研究领域的文献内容看,主要包括耕地非粮化的测算、耕地非粮化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关键词:非粮化;耕地;可视化分析中图分类号 F301.21;F307
安徽农学通报 2022年9期2022-06-14
- 耕地“非粮化”的影响因素和出路研究
免地造成耕地“非粮化”现象的日趋严重。为此,采用实地调研、问卷调查、访谈及模型分析的方法,深入、仔细了解开远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过程中周边地区耕地“非粮化”的实际情况,发现造成研究区域内耕地“非粮化”的原因及显著因素。并据此,从明晰政策导向,理顺防止机制、流程;识别耕地“非粮化”类型,区别控制非粮化;合理利用耕地,规范耕地用途管制;精准激励,更新成本收益思路;培育农业规模经营主体,促进粮食产业化发展5个方面提出防止耕地“非粮化”的建议。关键词:非粮化;粮食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2年4期2022-05-30
-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耕地“非粮化”影响因素研究
香摘要:耕地“非粮化”是继耕地“非农化”后,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出的又一问题,与“非农化”不同,“非粮化”不具有普遍破坏性,不适合“一刀切”式的完全禁止,更倾向于根据时代粮食需求结构变化及自然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引导。研究以山西省115个县(市、区)为例,运用耕地非粮化率反映非粮化状况,借助经济社会指标折射耕地上利益相关者对“非粮化”的态度,运用常见的OLS简单最小二乘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推断出山西省耕地“非粮化”的主要形式不仅有非粮作物种植,亦存在耕地阶段性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2年4期2022-05-30
- 政策碎片化对耕地“非粮化”的影响及其治理对策
——以Z 市J 区Y 镇为例
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国办发〔2020〕44 号)指出:“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必须举全国之力解决14 亿人口的吃饭大事。”粮食安全是基本的国家安全,耕地是粮食安全的基本保障。从耕地视角看,保障粮食安全,一是要重视耕地占比问题,应防止耕地过多地转变为非农用途,也即遏制耕地“非农化”;二是要重视种粮耕地占比问题,应防止种粮耕地转化为种其他非粮食经济作物耕地,也即防止耕地“非粮化”。在坚守“耕地保护红线、粮食安全底线”为主要调控手段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2期2022-05-11
- 农地流转价格的影响因素及对“非粮化”的影响
格发生偏离对“非粮化”的影响,研究发现,价格过高在增加种粮成本的同时,也会倒逼生产条件的改进。而价格偏低对“中坚农民”有利的同时,也弱化了经营主体优化生产要素的意愿以及造成一定程度的抛荒撂荒。最后,从不同主体的视角,提出了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加大粮食生产的科技投入、提高耕地利用效率、优化粮食生产布局等政策建议。关键词 农地流转价格;影響因素;非粮化;耕地红线中图分类号 F 321.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08-0257-0
安徽农业科学 2022年8期2022-05-09
- 村镇尺度下耕地“非粮化”影响因素分析*
——以江苏省溧阳市为例
部分地区耕地“非粮化”现象日益严重,而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和耕地保护也成为焦点问题。耕地“非粮化”是指土地经营者将经营耕地用于非粮食种植的农业生产行为[2]。适度的耕地“非粮化”有利于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推动三产融合发展、有效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助力乡村振兴;但过度的耕地“非粮化”势必会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在国务院下发的《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和用途管制[3]。防止过度耕地“非粮化”必须准确把握我国现阶段耕地“非粮
南方农机 2022年9期2022-05-05
- 遏制耕地“非粮化”,面临哪些现实困境?
农化”、防止“非粮化”的同时,加强研究背后的“利益纠结”,多举措保障农民种粮合理收益。粮田变成了花海记者调研发现,对于许多选择放弃种粮、改种花草的村庄来说,经济效益是难以回避的驱动力。在东部某村,村党支部书记说,村里的土质不好,甚至无法种植有机蔬菜,为带动村民致富,2018年9月,他带领村民把200多亩地流转给合作社,将原来种粮食的地改为种植专供绿化的草。种草受天气影响小,刮风下雨也不怕,几乎不用施肥料,这个村的草场有自动喷水机,平日只需一位54岁的独臂村
辽宁自然资源 2022年2期2022-03-24
-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模型的耕地“非粮化”影响因素研究
——以广西为例
的现象被称为“非粮化”。在此背景下,探讨广西耕地“非粮化”的影响因素,有助于遏制耕地“非粮化”现象,对确保中国口粮的绝对安全、严守耕地红线、保障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耕地“非粮化”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学者们从全国和省域层面研究了耕地“非粮化”,如陈浮等[1]从省域、市域2个尺度探索了耕地“非粮化”空间格局及分异特征,识别“非粮化”的影响因素和驱动机制;孟菲等[2]以全国31个省份(不含港、澳、台地区)为研究区域,探究了中国耕地“非粮化”的时空演
江西农业学报 2022年12期2022-03-14
- 中国耕地“非粮化”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耕地利用中的“非粮化”现象逐渐显现并日趋严重,挤压粮食生产并可能破坏耕地质量[3-4],为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带来严峻挑战。“非粮化”是耕地利用方式由种植粮食作物调整为种植经济作物,发展林果、畜禽和水产养殖业等其他生产活动的过程[5],仍然处于农业的范畴内,未改变土地的农用地属性,是农业生产主体基于农业内部比较收益的生产结构调整[6]。自“非粮化”现象出现以来,众多学者针对其特点、形成原因等进行了讨论,并提出对策建议[7-8]。对“非粮化”的刻画主要从农作物
中国土地科学 2022年1期2022-03-12
- 河南省耕地“非粮化”空间格局分异、成因及对策研究
突显遏制耕地“非粮化”势头意义重大。为确保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和口粮绝对安全,2020 年,国务院印发《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指出要坚决防止耕地“非粮化”倾向,严格控制耕地向园地、林地等其他类型农用地转化[3]。在此之前,地方政府基于调整农业结构以增加农民收入的出发点,对农户“非粮化”种植行为的态度相对模糊,在农地种植用途上给予农户较大的自由选择权[4]。然而,“非粮化”不仅给粮食供给平衡不断带来新挑战,一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随意改变耕地种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23期2022-02-13
- 基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谈耕地“非粮化”工作
000)耕地“非粮化”要实现精准、可持续治理,摸清全国耕地“非粮化”现状家底很重要。开展全国耕地“非粮化”专项调查庞大复杂,耗时长、消耗资源多,在疫情大背景条件下实现十分困难。利用已有成果进行数据挖掘并采用卫星监测系统进行补充更新,能较好的实现这一目标。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成果含有全国耕地“非粮化”现状信息,准确、详实、及时的调查出全国耕地种植现状基础数据、近十年全国耕地调整为其他农用地的基础数据、全国耕地中与生态保护有严重冲突的基础数据
辽宁自然资源 2022年5期2022-02-06
- 粮食安全视角下耕地“非粮化”问题研究*
小。4 耕地“非粮化”产生的原因4.1 粮食种植效益低种植大米的经济效益低是耕地“非粮化”的根本原因。农民的粮食种植成本越来越高,粮食收购价格却比较低[3]。相比之下,非粮食作物的栽培虽然投资成本高,但收益也高。特别是林业作物的栽培,不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来处理。另外,可以解放劳动力,让外出打工的劳动者获得多余的收入。因此,农民会选择种植经济效益高的经济作物[4]。4.2 不同地方政府间利益诱导的驱动地方政府官员为了森林面积覆盖率、绿化率、城市建设等政绩,
南方农机 2022年1期2022-01-19
- 严格控制“非粮化”,农民怎么种地?政府怎么用地管地?
于比较典型的“非粮化”问题了。但不种树,地也不能撂荒,对于农村的老年人来说,又能怎么办呢?所幸,对这类情形,国家提出要“稳妥处置”,我不用担心会有人去地里强行把树拔了。为什么要强调“非农化”“非粮化”?这个非常明确,就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举全国之力解决14亿人口的吃饭大事。这是大道理,是国家战略问题,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两个重要文件。一个文件是9月10日印发的《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主要是提出“六个严禁”
辽宁自然资源 2021年12期2022-01-11
- 陆昊:要严格耕地“非粮化”管控
度,严格耕地“非粮化”管控,对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陆昊说,国土“三调”成果显示,我国确定的18亿亩耕地保護红线已守住,规划所确定的2020年18.65亿亩耕地保有量的任务也已经完成,但耕地保护的形势依然严峻。陆昊表示,全社会虽然都有耕地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但观念不够强,行动有差距。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耕地“非粮化”管控,从“三调”的数据看,耕地过去十年主要净流向了国土绿化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国土绿化、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要有规则、有节奏、有管控、
当代县域经济 2021年12期2021-12-16
- 耕地“非粮化”问题研究
],目前耕地“非粮化”问题仍然很严重[2]。研究耕地“非粮化”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有效解决问题。1 粮食是准公共物品,需要政府干预耕地的“非粮化”在经济学中,结合物品经济属性,从排他性和竞争性角度进行划分,公共物品既具有非排他性又具有非竞争性。粮食是典型的私人物品,但仅关注物品本身的经济和技术特性,不体现社会伦理的公共物品定义是不全面的。如果政府承担保护粮食安全的责任,仅依靠市场来保证粮食,会造成粮食供应量不足,不能体现社会的基本伦理。因此,粮食和基本医
山西农经 2021年4期2021-12-15
- 工商资本下乡“非粮化”“非农化”的原因及解决路径研究
工商资本下乡“非粮化”“非农化”的原因2.1 地方政府放松资本下乡审核力度国家新时期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是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促进农业生产进步,这一目标也成为各基层政府需完成的重要任务。要实现规模化经营,加快土地流转速度、增加土地流转面积尤为重要,而工商资本相较于农户更有能力促进农业朝着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因此地方政府推动工商资本下乡参与土地流转也成为其作出成绩、拉动辖区经济增长的一种捷径。在工商资本下乡的前期,地方政府对其准备兴办的项目审核不够严格,导
山西农经 2021年5期2021-12-15
- 耕地与基本农田“非粮化”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明确提出“坚持问题导向,坚决防止耕地‘非粮化’倾向、强化激励约束,落实粮食生产责任”。防止耕地“非粮化”的关键举措是扶持种粮大户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谁来种粮”的问题,切实保证“饭碗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1 耕地与基本农田“非粮化”现状据有关部门数据统计,2010 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为111 695 千hm2,此后播种面积连续6 年增加,2016 年播种面积达到最高峰,共计119 230 千hm
山西农经 2021年14期2021-12-14
- 乡村振兴视角下耕地“非粮化”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指出[1],要充分认识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科学合理利用耕地资源。耕地是稀缺资源,是粮食生产的基础,也是乡村振兴的基本要素,在经济发展中起着提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目前,很多土地资源在经济发展进程中遭到破坏,且部分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产业发展缓慢,农村经济发展乏力,同时使农村治理滞后。耕地使用与农村人口状况、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村社会有密切的联系,要想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破解农村发展困境,要抓住
山西农经 2021年14期2021-12-14
- 河北省将全面开展耕地“非粮化”排查整治行动
全面开展耕地“非粮化”排查整治行动。切实加强耕地保护与建设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2020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耕地保护先后作出6次重要批示,去年下半年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两个文件,对坚决遏止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作出部署。河北省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耕地保护与用途管控,大力度开展乱占耕地问题整治,对违法违规占用耕地实行零容忍。耕地“非农化”是违法问题,由自然资源部门牵头,重点是清理整治乱占耕地建房、植树种草、挖湖造景等问题。耕地“非
河北农业 2021年3期2021-12-06
- 粮食大省耕地“非粮化”的表象、成因及对策分析
1 谨防耕地“非粮化”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中之重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注粮食大省的“三农”工作,先后4次到河南省视察、3次参加全国两会河南代表团审议,都对粮食问题作出了重要指示,明确提出河南省要打好粮食这张王牌,嘱托河南省要牢牢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近年来,河南省紧紧围绕这一要求,积极承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使得“中原粮仓”的基础
乡村科技 2021年21期2021-12-02
- 封丘县防止耕地“非粮化”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断发展,耕地“非粮化”现象开始形成并不断扩大,一定程度上耕地“非粮化”不仅会危及国家的粮食安全,还可能会对我国的社会稳定造成影响,因此,防止耕地 “非粮化”工作势在必行。一、封丘县防止耕地 “非粮化”工作现状近年,封丘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将有限的耕地资源优先用于粮食生产,采取有力举措防止耕地“非粮化”,粮食生产连年丰收,扛稳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牢牢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1年11期2021-11-30
- 封丘县防止耕地“非粮化”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断发展,耕地“非粮化”现象开始形成并不断扩大,一定程度上耕地“非粮化”不仅会危及国家的粮食安全,还可能会对我国的社会稳定造成影响,因此,防止耕地“非粮化”工作势在必行。一、封丘县防止耕地“非粮化”工作现状近年,封丘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将有限的耕地资源优先用于粮食生产,采取有力举措防止耕地“非粮化”,粮食生产连年丰收,扛稳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牢牢守住
河南农业 2021年11期2021-11-29
- 高标准农田“非粮化”问题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主体亦多采用“非粮化”的耕地利用方式。耕地利用主体行为方式的长期变化势必会引发中国粮食供应的短缺与失衡,进而威胁国家的粮食安全、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乃至社会的稳定。为此,科学认知耕地“非粮化”现象,深入剖析耕地“非粮化”的原因并探讨其有效治理策略对确保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耕地“非粮化”研究必要性耕地“非粮化”是指本应用于种植粮食作物的土地不再用来种植粮食作物,而是种植其他经济效益高的经济作物,或改变耕地用途,把耕地转为观光用地、建设用地
品牌研究 2021年36期2021-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