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洪月 于广宁
为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保障供给,河北将全面开展耕地“非粮化”排查整治行动。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2020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耕地保护先后作出6次重要批示,去年下半年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两个文件,对坚决遏止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作出部署。河北省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耕地保护与用途管控,大力度开展乱占耕地问题整治,对违法违规占用耕地实行零容忍。耕地“非农化”是违法问题,由自然资源部门牵头,重点是清理整治乱占耕地建房、植树种草、挖湖造景等问题。耕地“非粮化”是政策问题,由农业农村部门负责,重点是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特别是口粮生产,一般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花、油料、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重点解决耕地种果树、挖鱼塘等问题。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做好土地流转管理、设施农业用地监管等工作,防止耕地“非粮化”。
今年河北要全面开展耕地“非粮化”排查整治行动,分类处置存量,坚决防止增量。要建立耕地保护负面清单,对永久基本农田、一般耕地实行用途管制,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严禁越过红线。要着力建立耕地利用常态化监管机制,运用卫星遥感技术,对耕地种粮情况进行监测,严格执法、严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造成不良影响的严肃问责。保耕地,不仅要保数量,还要提质量。今年全省将新建高标准农田390万亩,同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120万亩。
河北省是种子使用大省,节水小麦、强筋小麦、杂交谷子、马铃薯、甜糯玉米、“双高”大豆、甘蓝以及部分瓜菜等特色育种水平位居全国前列,转基因抗虫棉、抗除草剂谷子、氮肥高效利用小麦、抗旱节水小麦等生物育种处于全国同类研究先进水平,3个蛋种鸡企业进入全国前10强,供种能力占全国近40%。但种业创新能力不足,低端种子同质化竞争严重,高端设施蔬菜种子多依赖进口。全省进入全国种业50强的仅4家企业。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业发展水平关乎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的命脉。接下来,河北将以特色种业为突破口,加快建设种业强省。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实施特色农作物种业创新工程,以强筋和节水小麦、鲜食玉米、“双高”大豆等为重点,年内培育40个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优良新品种,建设85个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良种繁育基地,培育5家大型“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实施现代畜禽种业和水产种业提升工程,加强优势主导品种育种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战术问题,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不能把粮食当成一般商品,光算经济账、不算政治账,光算眼前账、不算长远账;粮食安全要实行党政同责;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面积、产量不能掉下来;粮食宁可多生产、多储备一些,多了的压力和少了的压力不可同日而语。胡春华副总理强调,每个省份的粮食都只能增不能减。全省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深刻领会中央精神,深刻理解“粮食生产是头等大事”,稳定粮食生产是“三农”工作最重要的政治任务。
2020年,河北省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粮食生产目标任务。今年,河北省冬小麦在田面积3394.5万亩,比上年增加89.3万亩,下一步重点是抓好春播、夏播粮食生产,深入挖掘粮食播种潜力,重点是抓好撂荒地利用,省里将在春播前组织对撂荒地进行摸排,全面摸清底数,研究出台撂荒地利用的政策举措,力争做到应种尽种,扩大粮食播种面积。当前,河北要加强越冬作物田间管理,提前谋划春耕生产,搞好化肥等农资供应准备,为夺取夏粮丰收打好基础。
一是稳定生猪生产恢复势头。今年全省要继续优化生猪生产布局,积极落实扶持政策,重点吸引国内大型养殖企业在河北布局,加快在建养殖场建设进度,提升养殖标准化、规模化水平,确保年内实现生猪存栏1950万头,产能恢复到正常年份水平。同时,也要加强市场监测预警,防止生猪生产恢复后供求形势快速逆转,生猪生产出现大起大落。二是持续推进奶业振兴。着眼提升奶业全产业链竞争力,持续推进优质奶源基地建设,巩固扩大饲草基地面积,重点建设9个奶牛规模养殖示范区,谋划建设一批乳制品加工项目,年内全省奶牛存栏达到130万头,生鲜乳产量达到510万吨。三是加强应急供应基地建设。在全省布局建设一批“菜篮子”产品保供基地,加强市场供需监测,畅通供应渠道,进一步提升“菜篮子”产品应急保障能力。各市要建立应急保供的长效机制。同时,努力稳家禽、增牛羊,推进渔业提质增效,保障市场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