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国新办举行的自然资源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闻发布会上,自然资源部部长、国家自然资源总督察陆昊提出,要强化耕地保护意识,不断完善耕地保护法律制度,严格耕地“非粮化”管控,对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
陆昊说,国土“三调”成果显示,我国确定的18亿亩耕地保護红线已守住,规划所确定的2020年18.65亿亩耕地保有量的任务也已经完成,但耕地保护的形势依然严峻。
陆昊表示,全社会虽然都有耕地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但观念不够强,行动有差距。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耕地“非粮化”管控,从“三调”的数据看,耕地过去十年主要净流向了国土绿化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国土绿化、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要有规则、有节奏、有管控、有明确的规划。目前,程序性、实质性违法占用耕地的问题仍然时有发生,2020年的土地例行督察发现各地存在违法违规建设占用破坏耕地的问题7371个,涉及耕地70.47万亩。同时,还存在过去的法律规定主要针对耕地向建设用地的转换管理,在农用地之间的转换管理规定不够,一些地方在耕地的占补平衡要求落实上还不到位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陆昊提出,一是要不断完善耕地保护的法律制度,对过去空缺现在又急需的规则要进行补充,对过去规则中只有原则性规定的要求要进行细化,对过去一些不适用、不符合当前实际的条文还要进行修正。二是要科学确定目标,强化责任考核,明确矛盾处理规则,实事求是并带位置下达各地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的保护任务。三是要对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按照现行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耕地主要用于粮棉油糖菜等农产品生产,而且明确禁止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等,这些规定要严格认真地执行。下一步,还要结合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既要管控耕地“非农化”,也要管控耕地“非粮化”。四是要实事求是地落实占补平衡任务,县域内确实无法补充耕地时,可以在省域内补充,同时要严格补充耕地核实的认定,要将所有通过验收的补充耕地项目逐地块的“上图入库”。五是要强化执法监督,要通过每半年一轮次的遥感监测发现问题线索。
(据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