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

  • 典型之典型塑造艺术
    细细品读长篇报告文学《张桂梅》,并联系当前中国报告文学创作的实际,认为《张桂梅》一书为当前报告文学创作提供了诸多有益启示。启示之一:关于典型塑造问题;启示之二:真正的女性意识书写;启示之三:把握人间烟火气;启示之四:少见的第二人称叙事;启示之五:莫忘微言大义;启示之六:不谈文化的文化及报告文学创作的起承转合问题。这些或许对当下报告文学创作是切实可行的参考。关键词:报告文学 《张桂梅》 典型 李延国 王秀丽人们普遍对颂歌体报告文学不感兴趣,但为了弘扬正能量,

    百家评论 2023年2期2023-05-30

  • 延安时期前期的文学译介
    上以散文中的报告文学为主,并兼具其他类型的散文、新闻评论、小说等文体。同时这些译文大多数来自苏联,呈现出以上特点与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意识形态密切相关。本文通过《新中华报》上的译文分析,以期丰富对延安时期的翻译研究。【关键词】 前期延安;《新中华报》;文学翻译;报告文学【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08-0042-04【DOI】10.20024/j.cnki.CN4

    今古文创 2023年8期2023-05-30

  • 高凯《绿子午》的生态叙事艺术
    楠内容摘要:报告文学作家高凯秉持着“让大森林回归大森林,把子午岭还给子午岭”的初心与准则,立足于时代新变与生态文明的宏大视角,在强调纪实性与文学性的基础上建立复调式多声部叙述、非情节化叙述、大众化结合精英化、历时共时交汇、典型塑造等一系列多维度多元化的叙事视角,以立体生动的报告文学语言表达再现了巍峨葱郁的子午岭、不凡不屈的子午岭人和可歌可泣的子午岭“青史”。关键词:高凯 《绿子午》 报告文学 生态叙事围绕着近年备受瞩目的新时代生态环境建设与改革的热点话题,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3年5期2023-05-24

  • 路遥的汉中之旅
    路遥 王蓬 报告文学 《汉中盆地行》物质年代的精神坚守1988年,沸腾的80年代即将走到了尽头,文学神圣年代的纯真梦想,也终将让位于下一个时代的商业大潮。来自南方经济特区金钱财富的招引和诱惑,越来越多地席卷了中国文坛上那些曾经倾心膜拜缪斯的诗人和作家。造富的空气、社会的转型,让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不得不做出改变,否则将难以容身。面对汹涌而至的市场经济浪潮,身为著名作家,路遥的内心是悲哀而无奈的。他曾经自嘲式地对身边的同事、青年作家航宇说道:“我也是人,又不

    名作欣赏 2022年9期2022-07-04

  • 报告文学《大国治村》的三维检视
    容摘要:长篇报告文学《大国治村》作为2020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作者围绕“三治融合”的乡村振兴主题,以质朴规整的笔触记叙了浙江省高水平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的努力,将切实可行的发展经验为后继者娓娓道来。总体而言,作品主题明朗,结构灵动,语言鲜活,堪称反映乡村治理问题的报告文学典范之作。关键词:报告文学 《大国治村》 乡村振兴 结构 语言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长篇报告文学《大国治村》,该作者李英紧紧围绕“推进国家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2年8期2022-05-30

  • 新疆文化资源融入兵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路径
    作品大系——报告文学卷》为例,将其中纪实性描绘的英雄人物、自然风物、历史钩沉进行整理凝练,与思政教育的教学形式充分融合,打造新时代思政课堂,提升思政教育的课程魅力,完成新时代输送培养人才的任务。关键词:新疆文化;报告文学;兵团高校;思政教育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07-0008-03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7.00

    学周刊 2022年7期2022-03-14

  • 论徐迟“十七年”创作中的科学转向
    他“新时期”报告文学创作的成就和影响。关键词:《哥德巴赫猜想》;“十七年”文学;徐迟;报告文学以1978年1月《哥德巴赫猜想》的发表为重要标志,徐迟的创作开启了一个新阶段。在“科学的春天”里,徐迟围绕着科学题材创作了大量科技报告文学,取得巨大成功。这段创作历程是他文学创作生涯成就最辉煌的时期。现今,大多数对徐迟的关注,多集中在“科学的春天”里,聚焦新时期科技报告文学的创作中,却恰恰忽略了徐迟“十七年”期间创作的潜在影响。需要明确的是,徐迟之所以能够在新时期

    当代文坛 2022年2期2022-03-07

  • 丹心一寸谱壮歌
    蒙壮歌》  报告文学  沂蒙精神在《沂蒙壮歌》的后记中,厉彦林反复谈到这部长篇报告文学歌颂的主体是沂蒙山区“普普通通的人民群众”,且始终以“平民眼光聚焦沂蒙大地”,要为“普普通通的沂蒙人歌功颂德、树碑立传”!而这种以人民情感为本位的写作站位正是作品打动人心的关键所在。脱贫攻坚类的重大题材其实并不好写,写出彩则是难上加难,因为宏大主题所凝结的巨大情感和思想指向若没有深描的能力、确凿翔实的调研与走访,以及深入透辟的思考,很容易流入空疏,正如识者所论,脱贫攻坚题

    百家评论 2022年1期2022-03-03

  • 沂蒙精神的一曲新的时代颂歌
    时代颂歌  报告文学在广袤壮阔的华夏大地上,有多处最能代表现代以来中国革命精神气质和中国人民奋斗历程的历史地标性热土,沂蒙地区是其中之一。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提出“沂蒙精神”以来,沂蒙精神即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成为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而浸染着沂蒙精神的沂蒙大地和人民便成为文学艺术不断讴歌与表现的对象,并产生了报告文学《沂蒙九章》、电影《沂蒙六姐妹》、电视连续剧《沂蒙》、民族歌剧《沂蒙山》等许多广具影响的优秀作品。厉彦林新近创作的长

    百家评论 2022年1期2022-03-03

  • 论茅盾与中国现代报告文学
    :茅盾对现代报告文学发展的理论贡献体现在明确了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厘清了文体的流变问题、预见了文体的开放发展。茅盾丰富的报告文学创作一方面发挥了报告文学轻骑兵的功能,彰显批判性的战斗品格,另一方面优化了纪游体报告文学的结构,突出政论性的文体特征,还丰富催生了报告文学多样化的文体形态。同时,茅盾积极发挥作为文学编辑的功用,重视扶持报告文学作家成长,助推了文体的大众普及。关键词:报告文学;理论与实践中图分类号:I207.5      文献标志码:A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21年4期2021-12-27

  • 论茅盾与中国现代报告文学
    :茅盾对现代报告文学发展的理论贡献体现在明确了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厘清了文体的流变问题、预见了文体的开放发展。茅盾丰富的报告文学创作一方面发挥了报告文学轻骑兵的功能,彰显批判性的战斗品格,另一方面优化了纪游体报告文学的结构,突出政论性的文体特征,还丰富催生了报告文学多样化的文体形态。同时,茅盾积极发挥作为文学编辑的功用,重视扶持报告文学作家成长,助推了文体的大众普及。关键词:报告文学;理论与实践中图分类号:I207.5      文献标志码:A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21年4期2021-12-27

  • 谈“时代报告剧” 《在一起》的审美意识形态
    【摘要】 报告文学作为一种新兴文体,从产生至今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发展,它是具备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的一种文学体裁。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以电视为依托的电视报告文学发展尤为突出。电视报告文学基于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但又超越报告文学,它传播更为广泛,感染力更强。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我国电视报告文学迎来了一次新的发展。2020年年初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提出“时代报告剧”的概念,随之诞生了一系列具有时代印记的电视报告文学,其中最为大众熟知的是一部以“抗疫

    今古文创 2021年46期2021-12-21

  • 饱含深情的时代书写
    部优秀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大河平野》在谋篇布局、语言表达、情感意蕴等层面的表现都可圈可点。作者孟中文立足黄河滩区迁建工作实际,将这一重要扶贫攻坚计划置于历史和时代的双重语境之中,用饱满的笔触记录下她所观察到的基层生活和滩区人民的精神风貌,不仅在客观详尽的叙述之中寄寓了自己对土地与乡村的眷恋与深情,更充分彰显了当代作家的时代使命和自觉担当。关键词:孟中文  《大河平野》  报告文学  乡村叙事  时代书写出生于“水浒之乡”郓城的鲁籍作家孟中文,始终将自己对

    百家评论 2021年5期2021-11-30

  • 何建明近年报告文学创作的思想深度与“引领”作用
    明是当代中国报告文学写作的领军人物,创作了许多优秀报告文学作品。他的作品参与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历史结伴同行,真实深刻地反映着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和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表现了中国人民创造自己美好生活的伟大力量和改变自己命运掌握自己前途的时代精神。何建明的创作促进了中国报告文学的进步与发展,使报告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关键词:何建明;报告文学;当代何建明是中国报告文学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也是中国报告文学的一面旗帜。

    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 2021年5期2021-11-18

  • 报告文学的前世今生
    背 景报告文学是舶来品,起源于欧洲,在中国被定名于20世纪30年代。近百年来,报告文学在中国不断地发展壮大,尽管至今仍然没有一个成熟的理论体系与之呼应,但它却在中国的文学实践中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近年来,随着非虚构写作在美国的兴起、德国尤利西斯国际报告文学奖的设立,以及白俄罗斯纪实文学作家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荣获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报告文学展现出了巨大的拓展空间和蓬勃生机。本期“非常观察”栏目特邀《中国作家》杂志编辑佟鑫女士主持,由她邀请报告文

    江南 2021年6期2021-11-08

  • 垂声谢后世 义使令名彰
    提要:唐明华报告文学的特点之一就是画面感极强,因此本文就从画面入手,深入分析了《乳娘》对人性的光辉,圣洁的爱与天性善良的纪念和礼赞;进而阐述了红色文化的传承是需要善良、悲悯和正义的基因的,红色基因是通过人性、人格来遗传的;并指出《乳娘》给人的总体印象是:历史与现实相互勾连,惨烈与柔情相交织,牺牲与奉献相辉映,母与子命运同频共振。文章最后解析了《乳娘》的审美机制,并指出这一感人至深的报告文学佳作,为建党一百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关键词:唐明华 乳娘 人性 红色

    百家评论 2021年4期2021-10-23

  • “现代化脚印”的文学纪实与思辨
    观照方式。其报告文学的显明特质体现在敏锐的现实性和厚重的历史感、强烈的反思意识和批判精神、持续的探索意识和超越勇气等方面。关键词:杨黎光;报告文学;现实性;反思意识;艺术探索在当代中国,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三十余年时间里,相比较小说作家的虚构,报告文学作家以非虚构的方式和勇者的姿态,直面社会现实并予以形象再现。毋庸置疑,杨黎光是这其中最为耀人眼目的重要作家之一。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杨黎光,70年代毕业于安徽大学中文系, 90年代初开始从事文学

    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 2021年3期2021-09-10

  • 书写崛起中国的故事、智慧和精神
    部社会进程型报告文学,它书写了广东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十二年社会史,并将“人民性”作为“小康史”的重要内涵,着力书写人民奋斗的故事。因此,此书的小康叙事,不仅是见证时代、表现现实,更通过叙事塑造一种信念,传递奋斗的激情和梦想的力量。这部作品对广东小康史的书写,呈现的是一个崛起的国家及其人民的故事、智慧和精神。因而,叙述小康广东,就是讲述崛起中国,也是提炼一个走向复兴的民族的精神气象。关键词:《奋斗与辉煌》;小康社会;民族精神;报告文学2020年12月,四卷本报

    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 2021年2期2021-09-10

  • 评何建明报告文学创作手法
    部典型式人物报告文学作品。何建明通过描写村支书黄大发的经历来真实地反映时代背景,又以文学的手法将人物塑造为“山神”的艺术形象,具有感染人的无限魅力。作者巧妙地将真实性与文学性有机结合,牢牢把握住人物报告文学创作的核心内容,同时以多种艺术表现手法融会贯通地运用到作品中,运用“场景式”的叙事方式推进整个事件的发展,对报告文学文体的艺术表现进行了全新探索。关键词:报告文学;创作手法;人物形象;叙事报告文学兼备新闻与文学的双重特质,可将新闻性与文学性进行高度统一,

    雨露风 2021年11期2021-03-02

  • 文艺副刊,报告文学不应缺席
    摘 要:报告文学自诞生以来就是报纸副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近几年,一些报纸副刊上的报告文学在渐渐减少,甚至踪影难觅,这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从思想认识、作者人才、制度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关键词:文艺副刊;报告文学;人才机制;文新结合中图分类号:I20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8-0224-03一、报告文学是报纸副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报告文学自诞生以来就是报纸副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纵观中国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8期2020-09-10

  •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国内容提要:报告文学如何讲好中国故事?齐欣的长篇报告文学《泰山脊梁》堪称报告文学讲好中国故事的典范之作,也是一部少有的能让人落泪的作品。本文从选材精当,紧扣主旋律;人性关爱,至善至诚;多舛命运,牵动人心;人间烟火气,浓郁乡土味四个方面对该作予以了充分肯定。并进而评述了该作以主人公苏庆亮三次人生选择的曲折命运为主线结构故事,展开叙事,营造了悬念迭起、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精巧的艺术结构突显了报告文学的审美魅力。关键词:报告文学  苏庆亮  人性  命运  情节

    百家评论 2020年6期2020-09-10

  • 现代报告文学的发展困境分析
    卫玮摘要:报告文学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在历史上曾经辉煌一时。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报告文学佳作越来越少,报告文学的发展也遇到了相关困扰,本文针对报告文学近年来发展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探索报告文学发展的瓶颈所在。关键词:现代;报告文学;发展困境报告文学的佳品众多,20世纪早期有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夏衍创作的《包身工》、中期王石、房树民的《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70-80年代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黄宗英的《小木屋》,90年代赵瑜的《马家军调查》等等。然而,

    文存阅刊 2020年9期2020-08-18

  • 审美困境与报告文学自身特殊性
    要:近年来,报告文学呈现数量多、精度低的反差,受市场冷遇的同时也面临创作断层、内部文体之争的困境。报告文学的文体价值和审美价值值得反思和重新挖掘。报告文学有着鲜明的文体特殊性,作为知识分子的非虚构写作,报告文学具有时代责任和审美意义双重品格。报告文学的“讲真话”是基于采访、文献、叙事、语言等全面的美学建构。关键词:报告文学;审美困境;文体特殊性;赵瑜报告文学存在着问题,最直观的表现就是“不好看”和“看的人少”,这些问题存在了一段时间。在文学整体式微的时代,

    当代文坛 2020年3期2020-05-14

  • 报告文学需再建文体的自信
    分众的时代,报告文学的影响力在明显地消减,新媒介和各种跨体新文类,都在改变和挤压着报告文学既有的生存空间与生长的生态语境。之前很久在平面媒质层面,流行的口述史、人物传记、采访纪实、深度报道、情感讲述等,就已经以边界含混的跨文体的方式蚕食着报告文学的地盘。而进入新媒体快速发展时期,报告文学的现状与未来的命运更是令人担忧,最大的挑战来自互联网,此外还有图像、视频、影视、专题片、纪录片这些多维立体媒质的多面夹击,共同构成了对报告文学的全方位冲击。报告文学这一有着

    长江文艺 2020年2期2020-04-26

  • 在“非虚构”挑战下的报告文学
    佳雯当下提到报告文学,总将其与“非虚构”对标,使二者互为假想敌。尽管两个概念均为二十世纪的舶来品,但二者的存在场域和发展语境都大相径庭。1980年代引进中国的非虚构概念在当时并未立刻受到广泛注意,直至蛰伏到新世纪才缓缓拉开狂欢序幕,并声称报告文学这个庞然大物是“恐龙已死”。被经济浪潮冲上时代沙滩的“非虚构”,在发展之中便始终隐含着某种市场逻辑。不同于“非虚构”初入中国时的“冷遇”和在市场经济中的“热遇”,在报告文学概念被引入之前的五四时期,谢婉莹的《二十一

    长江文艺 2020年2期2020-04-26

  • 建国七十年贵州报告文学概观
    七十年来贵州报告文学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有效地反映整个中国建国七十年来报告文学发展的状况。报告文学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有思想、史料、文体等多种价值。对于报告文学来说,思想上的有效性是第一位的。如果我们把建国七十年来贵州思想上有效的报告文学看作一个整体,我们就能从中看到一部贵州社会的发展史。在近些年来社会急遽发展的情况下,以欧阳黔森“脱贫攻坚三部曲”为代表的贵州报告文学,为了能够更好地承担其社会功能,也在文体观念和艺术方式上不断创新,促进了报告文学文体的变革。关

    艺术评鉴 2020年3期2020-03-28

  • 报告文学与非虚构写作的维度差异
    速发展时期,报告文学所面临的挑战不仅来自受众人群最大的互联网,同时也受到不同传播介质诸如图像、视频、影视、专题片、纪录片这些多维立体介质的多面夹击,其未来发展也会受制于强势的以技术、资本、生产流水线所联手的新的文艺生成机制的挤压。新媒体写作的日益繁盛以及媒体融合所产生的分众效应,正在掣肘着报告文学的创作,并且在传播接受效应中凸显出来,而报告文学自身所出现的一些问题,诸如干预社会的实用功能的削减与丧失、创作观念与表现形式的固化、疏离青年受众的传播方式与手段等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1期2020-03-02

  • 非虚构与非虚构写作
    非虚构文体有报告文学、特稿,以田野调查和参与式观察代替“我问你答”的采访已成为趋势。关键词:非虚构;非虚构写作;报告文学;民族志;参与式观察非虚构写作在当下是个热词,众说纷纭,尚无公认定义。屈指算来,我从事非虚构写作已35年,先是当记者,从事特稿写作,后又写报告文学,在《当代》《中国作家》《北京文学》等媒体发表相关作品200多万字。应该说,对非虚构写作的认识和体会还是有一些。不过,在理论家、评论家和学者面前,犹如树下小草,有点诚惶诚恐。本文从三个方面谈谈对

    当代文坛 2019年6期2019-11-25

  • 浅析报告文学作品多样性的艺术表现
    本书不仅具有报告文学的“真实性”,尤其更具“文学性”,徐剑聚焦一个个人物来写,塑造了血肉丰满的中国导弹人形象,在题材内容的选取、叙事表现、人物塑造的呈现上,可谓是极富感染力,这是一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关键词:报告文学;强军;真实性;文学性一、豐富与个性化的叙事语言报告文学依托于文字语言而存在,阅读者首先接触到的便是语言本身,不论是客观的描写、主观的抒情,还是生动的状物、典型的写人都需要依靠赋予创造性的精妙语言来实现。[1]报告文学富有“文学性”,就要求作

    北方文学 2019年26期2019-10-16

  • 非虚构文学与报告文学的真实性之辩
    格摘  要:报告文学自新文学诞生起就以其即时性和真实性的特征屹立于文学之林,并在一定时期起到了政治宣传的作用。近年来以《人民文学》开非虚构文学专栏为起始,非虚构文学这一外来概念成为了文学界不可忽视的一隅。本文将非虚构文学与传统报告文学进行比较并探讨二者的真实性特征。关键词:非虚构文学;报告文学;真实性[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4-0-01就真实性而言,非虚构文学与报告文学都继承了文学的真实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4期2019-09-16

  • 浅谈报告文学的真实与虚构
    徐琪摘 要:报告文学自传入我国以来发展迅速,也提供了诸多富有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的研究话题,报告文学中“真实与虚构”的关系便是焦点问题之一。徐迟作为一名新时期报告文学创作的代表作家,对报告文学创作及理论研究的贡献十分突出。徐迟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在真实的基础上虚构”观念对报告文学甚至其他叙事文体创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报告文学;徐迟;真实与虚构中图分类号:I10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9)08-0149-0

    今传媒 2019年8期2019-09-03

  • 刍议语文教学中如何解决“报告文学”概念的界定问题
    摘 要:“报告文学”是语文教学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报告文学的概念界定,目前一些著作中还存在分歧,厘清其关键的含义,对语文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关键词:语文教学;报告文学;概念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132(2019)26-0075-01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6.067报告文学是语文教学中接触比较多的一种文体,在众多的文学刊物中也比较常见。由于它遵循真人真事的写作方法,受

    学周刊 2019年26期2019-08-27

  • 非虚构写作的兴起、假想敌与对立面
    以虚构文学、报告文学、纪实文学为假想敌,似乎也放过了自己真正的对立面,而围绕它的争论,由于关乎“现存文学秩序”,也容易在无意中走向意气之争与利益纠缠。本文以中国非虚构写作现象为研究对象,在梳理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它兴起的潜在因素和现实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非虚构写作真正的对立面是一切违反真实、匿藏真相的虚假写作,非虚构写作和虚构文学、报告文学、纪实文学等应取长补短,共同反对虚假写作,为新时代文学作出自己的努力。关键词:非虚构写作;创意写作;报告文学;真

    当代文坛 2019年4期2019-07-15

  •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也谈报告文学的艺术魅力
    个人很喜欢看报告文学,它生动、形象的语言和贴合时代的人物原型是吸引我的关键所在。报告文学要贴近时代潮流,紧跟社会热点和新闻人物,文体的新闻特性必须具备,否则也就没有写作的必要了。白居易曾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报告文学的写作更是应该如此,“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以文字体现作者对时代和社会的关注,体现知识分子身上背负的促进时代和社会进步的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当然,报告文学作者要想真正做到“为时而著”,就必须有正确的价值观,能够把握时代脉搏,

    名作欣赏 2019年36期2019-07-13

  • 新世纪以来中国报告文学理论研究综述
    型,中国现代报告文学的发展演进仅百年有余。然而,狭小的时域并非暗淡无光,现代报告文学创作实绩之灿烂辉煌有目共睹。《包身工》《谁是最可爱的人》《哥德巴赫猜想》《中国农民调查》《西部的倾诉》《天使在作战》《木棉花开》《那山,那水》等典型文本所掀起的社会影响力让这一年轻文体迅速“由附庸蔚为大国”,成为现代文坛最为重要的生力军之一,并在1930年代和1980年代达到了该文体的两大巅峰时期。时代不断更迭,中国现代报告文学的文本数量、艺术水准、作家人数、读者接受及其社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9年4期2019-03-21

  • 报告文学的春天正在到来
    李春雷(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北京 100013)据统计,最近几年来全国各刊物和报纸每年的报告文学发表量达到8万篇(部)。凡有重大事件发生,各级政府和宣传部门常常组织报告文学作家进行创作,企业家们更是乐于此道,经常出资请作家写报告文学报告文学一方面在沿着自己的道路前进,一方面又受到方方面面的诱惑和制约。所以,这种繁荣现象的背后,却伴随着深深的无奈。面对现实中的报告文学创作,我简单梳理了一下,集中起来,有如下几个问题:一、虚的多,实的少真正的报告文学作品,应该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1期2019-03-18

  • 报告文学《一个记者的九年长征》的写作特色
    义。关键词:报告文学 《一个记者的九年长征》 价值追寻 人物塑造 艺术表达整整9年的时间,为了推动呼格冤案再审,新华社内蒙古分社的记者汤计先后写了9篇内部与公开报道,成为了八十四年来,唯一获得“新华社第001号”勋章的新华社记者。正是这样一位谨记“勿忘人民”箴言的尽职记者让同是草原儿女的作家艾平,抛开了以往擅长的散文写作,重温一个记者走过的九年长征之路。她曾在接受《呼伦贝尔新闻午间道》的采访中这样说:“因为汤计是新华社内蒙古分社的政法部主任,在内蒙古工作了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8年10期2018-11-27

  • 中国青年报告文学作家创作会举行
    刊讯 由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与河北省作家协会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国青年报告文学作家创作会日前在河北正定举行。国内著名报告文学作家、评论家与青年报告文学创作者共50余人参加了会议。“中国青年报告文学作家创作会”是在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直接领导下,定期举行的文学活动,旨在为全国青年报告文学创作者、评论家和文学编辑建立一个研讨报告文学采访创作、编辑出版、理论批评及其他问题的对话与交流平台。本届创作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藝思想,围绕如何使用报告文学讲好中国故事、如何提升报告

    现代企业 2018年6期2018-09-21

  • 李春雷:报告文学的方向
    八岁》,长篇报告文学《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宝山》、《摇着轮椅上北大》等19部,中短篇报告文学《木棉花开》、《夜宿棚花村》和《朋友——习近平与贾大山交往纪事》等100余篇。曾获鲁迅文学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徐迟报告文学奖(蝉联三届)、河北省文艺振兴奖(蝉联四届)、河北省五个一工程奖(蝉联五届)等。系中宣部确定的“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7年当选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2012年当选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今天跟大家探讨“报

    时代报告 2018年4期2018-07-09

  • 报告文学:文体的时代尴尬 ——对报告文学“生存艰难”的本体质疑
    邓晓雨报告文学:文体的时代尴尬 ——对报告文学“生存艰难”的本体质疑邓晓雨报告文学在我国20世纪60年代起到传播社会信息的重要作用,但是90年代以后报告文学在文学生活中的价值逐步降低,不仅报告文学没有80年代的辉煌期,甚至已经逐步衰退到无人问津的地步。其实报告文学出现这一状况是由于其问题的定位,文体“不三不四”的出身,让这种既是文学又不是文学的问题,受到发现限制,报告文学面对这一状况,就应保有原来的优势的基础上,不断的革新,摒弃发展中与时代脱轨的内容,努力

    长江丛刊 2016年30期2016-11-26

  • 首届青年报告文学评论家研讨会在京举行
    8日,由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和文艺报社联合主办的“首届青年报告文学评论家研讨会”在中国作家协会十楼会议室召开。本次研讨的主题为“增强社会担当,推进报告文学理论建设”。资深报告文学作家、评论家与青年报告文学作家、评论家共30余人,就报告文学的文体特质、报告文学与非虚构作品、报告文学的真实与虚构等理论问题进行探讨。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何建明在讲话中指出,报告文学堪当以文学讲好中国故事的先锋,加强青年报告文学评论家队伍建设,有利于营造团队氛围,从而推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 2016年6期2016-06-27

  • 相见语依依,把酒话桑麻
    日下午,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多功能厅,举行在京报告文学作家会员新年茶话会。是日,北京的天气虽然正值三九的严寒日子,可是,来自京城各方的一百多位报告文学作家却都喜气洋洋地汇集到了这里。人们各致见面的欣喜,共话一年来报告文学的收获,一片欢快融融的气氛。这是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多年来一直坚持的活动。每次简朴的聚集和交流,都会给会员们留下愉快的记忆。这样清茶薄点聚会所蕴含的,是报告文学创作队伍的人气、精神,是一种对中国报告文学创作前景充满信心的勇气。今年,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 2015年2期2015-08-01

  • 略论关于报告文学的写作
    裴丽新报告文学是反映时代特征,描写人物或事件的作品,它也是报刊上最活跃的体裁之一。因而,具有普及性以及群众性,能够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我作为一名从事新闻工作的基层编辑,对此,需要经常撰写这种文体,现在就我所掌握的报告文学写作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与大家一起分享。一、报告文学首先要突出真实性报告文学来源于现实,其中所写的人物都是真人真事,因此,首先必须要求它具有真实的一面,这是毫无疑问的。因为,报告文学中的人物都是活动在现实生活的舞台上,他们有各自真实的姓名

    参花(上) 2015年7期2015-05-30

  • 开拓与创新——评《何建明评传》
    第一:第一部报告文学作家评传,第一部由学术团队(共11 人)集体撰写的作家评传。它的价值与特点也因此而生。一《何建明评传》作为我国第一部报告文学作家的评传,开拓了作家评传的新领域,使报告文学作家成为作家评传的新对象。这有利于吸引学术界更多地关注报告文学报告文学作家,有利于提升报告文学研究的理论水平,有利于构建和完善报告文学研究体系,有利于增强报告文学的影响力。在《何建明评传》问世之前,有诗人评传,譬如周勋初的《李白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10期2015-03-29

  • 报告文学研究
    持人:丁晓原报告文学研究【主持人语】新的世纪,从中国报告文学的稳中有进,到美国非虚构写作的流行,以及德国尤利西斯国际报告文学奖的设立,都表明了这是一种全球性的重要的时代文体,值得学界对这一文体作深入的探讨。本期推出报告文学研究专栏,表示了我们对报告文学文体发展和理论批评的关注。这里刊发5篇论文。作者大多为活跃于报告文学评论界的评论家,论文的选题大多关涉报告文学创作和批评的重要存在。报告文学的理论批评既要守本,维护文体非虚构的写实伦理,强调去虚构是报告文学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5年1期2015-03-20

  • 全国报告文学理论研究会第八届学术年会综述
    000)全国报告文学理论研究会第八届学术年会综述张 珏(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济宁 272000)2014年11月19日~25日全国报告文学理论研究会第八届学术年会在福州市凤凰假日酒店举行,来自全国七省一市的报告文学评论家、理论家、作家2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就中国报告文学如何面对日益多元的写实分解局面、在坚持与创新中走向新的辉煌;“中国梦”的理想实践过程与报告文学创作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的关系;海峡两岸报告文学、报导文学比较研究等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习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1期2015-03-20

  • 电视报告文学新闻性真实性和艺术性新探
    在发生变革,报告文学开始朝着视频化、音像化方向延伸和拓展,电视报告文学作为一种新闻与文学结合的传播样式,也在不断完善和创新,其中有部分电视媒体已将电视报告文学作为纪录片创作的深化模式和有益补充。笔者将从电视报告文学的新闻性、真实性和艺术性三个层面入手,对此作一番新的探索。 一、题材的新闻性 报告文学是一种具有新闻报道和纪实文学双重特性的体裁,通常以文学手法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第一要素是新闻性。“报告文学作为新闻和文学的杂交品种,跨属于新闻和文学两

    采写编 2014年6期2015-02-02

  • 辉煌与重生
    润的故事,对报告文学以及这种文体所承载的时代精神一无所知。如果不是从事媒体这一行业,我想我与《哥德巴赫猜想》,与报告文学很难再有交集。参加工作之后,我接触到的第一种文体便是报告文学。十多年过去,报告文学已经式微。作为一名编辑,我收到的所谓“报告文学作品”大多走上了“歌功颂德”之路。很长一段时间,我有些茫然无措。及至《时代报告》逆势而上,开设“作品”栏目,并将“报告文学·经典回顾”作为其中一个分支,出于职业习惯,我每每循着选编过的经典片段找来原本同步阅读。除

    时代报告 2014年12期2015-01-17

  • 21世纪:报告文学能否迎来新的辉煌
    李丹自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激励了一代甚至是几代人为中华名族崛起而努力之后,时间向前走了三十多年。在长达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和深度兴趣的报告文学作品却少之又少。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难以回避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是否还需要报告文学?2014年10月26日~28日,在河南尧山举行的2014中国报告文学创作年会上,一群当代报告文学作家坐到了一起,再次谈论起报告文学的未来走向。这个时代是否需要报告文学对于“我们是否还需要报告文学”这样的疑问,中国作协

    时代报告 2014年12期2015-01-17

  • 关于举办2014年全国报告文学创作会的通知
    014年全国报告文学创作会的通知2013年10月,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创作委员会联合在苏州常熟沙家浜成功地举办了“2013年全国报告文学创作会”之后,各地代表反映,这样认真总结交流报告文学创作经验的会议,对于基层作家理解和从事报告文学创作,非常的开眼界,长知识,有帮助,纷纷建议以后能够每年举办一次这样的创作会议。鉴于各地作家的热切期望和要求,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创作委员会联合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决定举办“2014年全国报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 2014年9期2015-01-08

  • 近现代转型时期的特殊文体——中国报告文学起源论辨析
    )较之于中国报告文学创作界一直以来的丰收景象,理论研究界的寒碜无疑是令人感到苦涩而又无奈的。虽然已有多代的学者前赴后继地跋涉在这一块热土之上,但收效甚微。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对报告文学文体的一些基本范畴的认知无法达成学术性的共识。不管采用什么样的理论方法对报告文学进行阐释与探究,都必须将之放置于历史发展的真实场域中予以客观地呈现,这点不容置喙。而历史的吊诡正在于,这一时间场域的设定一直以来都处于各抒己见的混乱状态。对于任意的文体而言,文学本体性的研究都必然地要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3年5期2013-04-02

  • 评丁晓原《文化生态视镜中的中国报告文学
    张 霞报告文学是一种晚生的文体,是近代文化转型的产物,自其产生至今不过百余年。这一新创独特的文体与20世纪、一路同行,并在20世纪的30年代和80年代一度掀起热潮,成为中国文学版图上的重要存在。但对于报告文学的研究,历来学者多从历史叙事角度,建构由背景加作家加作品的编年体式的报告文学史,角度重复、单一。如何研究这一独特文体,寻找适合于这一文体的研究范式?丁晓原的专著《文化生态视镜中的中国报告文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出版),着眼于报告文学兼具新

    文艺报·周五版 2009年24期2009-06-24

  • 报告文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李朝全报告文学作为一种特别能直面社会现实的独特文体,近年来也面临着生存发展的危机。一是创作者队伍萎缩,青黄不接,特别是青年作者匮乏;二是树碑立传式的广告文学、有偿报告、媚俗媚世文学的冲击,报告文学作品的战斗性、参预现实的热情和能力大大降低;三是发表园地消减,许多文学报刊不设报告文学栏目,基本不发报告文学作品或评论。报告文学作家和刊发报告文学作品的文学报刊几乎都遇到了生存的困境,有时创作或发表一些带有广告性的作品似乎亦是无奈之举。——2008年底《中国青年报

    南方文坛 2009年6期2009-04-07

  • 评丁晓原的《文化生态视镜中的中国报告文学
    新世纪以来的报告文学理论与批评,就不能不提到丁晓原教授的名字。在我看来,丁晓原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报告文学研究最为重要的领军人物之一,这诚如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文学评论》原主编何西来先生所言:“报告文学创作的繁荣,促进了或催生了报告文学理论研究的发展和实证批评进步,出现了如李炳银、丁晓原、王晖这样很有实力的报告文学研究的专门家……”。其实,丁晓原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涉足报告文学研究,并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然而,其名声大振主要是在新世纪以

    文艺争鸣 2009年12期2009-01-21

  • 时代的报告
    刊物仍以发表报告文学作品为主,兼发散文、特写、游记、回忆录、传记文学等作品,以及报告文学的评论,并选载外国报告文学作品。一九八三年第一期和第二期上,发表了夏衍的《关于报告文学的一封信》和冯牧的《报告文学应当有广阔的道路》,丁玲的《回忆潘汉年同志》和萧三的《贺龙将军》,张锲、李玲修、丁宁等的报告文学作品,王蒙、李准、严秀、碧野、袁鹰等的散文,还有传记文学《徐海东将军传》和法国、美国的报告文学作品的选载。《时代的报告》每月三日出版,每期定价0.48元。各地邮局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3年3期1983-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