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报告文学作为一种新兴文体,从产生至今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发展,它是具备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的一种文学体裁。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以电视为依托的电视报告文学发展尤为突出。电视报告文学基于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但又超越报告文学,它传播更为广泛,感染力更强。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我国电视报告文学迎来了一次新的发展。2020年年初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提出“时代报告剧”的概念,随之诞生了一系列具有时代印记的电视报告文学,其中最为大众熟知的是一部以“抗疫”为题材的“时代报告剧”《在一起》。本文以该剧为蓝本,阐述“时代报告剧”所具有的审美意识形态。
【关键词】 报告文学;电视报告文学;时代报告剧;审美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46-0094-03
一、引言
报告文学作为一种新兴文体,产生于革命动荡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的政治、利益矛盾导致世界大战爆发,激化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刺激了无产阶级的发展,促使无产阶级走上历史的舞台。由于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斗争日益激烈,无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强大,促使一些进步记者以及作家关注无产阶级的斗争,他们把革命斗争用文学的手法反映出来,因此诞生了这种具有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特征的文学类型。可以说报告文学的产生与无产阶级的斗争有着密切的联系,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它的种类随着时代的前进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從文体上分类就有特写、文艺通讯、文学速写、电视报告文学。①电视报告文学随着电视机普及应运而生。它除了保持报告文学三个基本特征外,还有其自身独有的特点。首先,其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其次,表现形式生动立体,感染力极强。2020年因为特殊的疫情促使报告文学为大家所熟知,出现了“时代报告剧”这个报告文学形式。本文将通过抗疫报告剧《在一起》来阐述2020年时代报告剧的审美意识形态。
二、中国报告文学与时代报告剧
中国报告文学曾经历了一个杂体互文的发生期。②当时的报刊中文体风格多样,集新闻报道、评论、文学等其他各类文体形式。业界曾讨论过报告文学究竟属于哪类文体,对它的文学性和新闻性都有不同的见解,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报告文学的特质与新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新闻性的特点是非常明显的。正是由于这一特点,所以报告文学镌刻着时代的印记,彰显着时代的号召。伴随着电视以及电子传媒的发展,中国的报告文学已慢慢开始转型,形成了新型的报告文学形式。
今年年初,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提出创作“时代报告剧”,“时代报告剧”是中国电视剧史上的一个新兴类型。“时代”强调要以当时的时代为背景,反映时代精神,“报告”则要求创作以真实事件为基础。故“时代报告剧”应在切合时代的主题基础上,体现那个时代积极的主流精神文化,并对真实事件加以还原,不能失去其纪实风格这一要素。同时,策划会也阐明了创作方向——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小人物折射大时代、小故事讲述大道理。③回溯中国电视剧的创作历程,与“时代报告剧”类似的电视剧制作曾出现过两次浪潮。第一次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主要是与中国共产党有关的电视剧作品,如《党救活了他》(1958年); 第二次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这时期的电视剧作品主要以纪实电视剧为主,如《永不凋谢的红花》(1979年)、《九一八大案纪实》(1994年)等等。而2020年的“时代报告剧”可以称作第三次浪潮。“时代报告剧”因其传播范围广泛,时代主题特点鲜明,绝对能称得上是2020年电视剧业的一次全新变革。
2020年“时代报告剧”的题材主要是抗击新冠疫情和脱贫攻坚。其中较有名的是第一部抗疫“时代报告剧”—— 《在一起》,它继承了报告文学的特点,但又不拘泥于报告文学的表现形式。紧跟时代发展,以真实人物以及事件为原型,体现各个阶层在抗击疫情时做出的贡献,体现了文学消费的意识形态。
三、以《在一起》的《摆渡人》单元为例,谈时代报告剧的审美意识形态
以《在一起》为例,它以10个短剧故事集的新颖方式,用纪实手法讲述这次抗疫战中,来自不同行业普通人的感人事迹,集中刻画由武汉医疗人员、全国各地援鄂医疗队队员、快递员、志愿者、社区服务人员、公安干警、武汉市民等组成的平凡英雄群像。它把报告文学的及时性、文学性、纪实性和电视持有的形象性、立体感有机地融为一体,从而创造了一个别具特色的“时代报告剧”。其中的《摆渡人》单元收视率颇高,它描述了一线医护人员和普通人在疫情下的故事,内容真实,感人至深。
《摆渡人》讲述一个美团外卖小哥辜勇,因为工作的原因,敏锐地发现了大家对口罩和防疫物资的急迫需求,从而预感到了这场疫情的严重性。但是临近年关,武汉即将封城,他和妻子文静准备连夜出城回老家,但是他内心的正义感和使命感使他放弃了这个想法,毅然地决定留下与这个城市同战斗。这个故事单元以平凡的外卖小哥为视角,讲述了许许多多的平凡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所做的转变以及贡献。
首先是本单元的主人公,雷佳音饰演的外卖小哥辜勇,在他的身上,观众能看到一个平凡的人在面临国家有难时刻的转变。封城前放弃回老家,选择留下来战斗;本想靠囤积的防护用品大赚一笔,但是最后看到医院有人连口罩都买不到,反而主动赠送;除了为老百姓跑腿送物资外,还加入了医护保障车队,免费接送医护上下班;跑腿送药时遇到一个奶奶刚不幸去世,爸爸也确诊为新冠肺炎的小女孩,小女孩懂事地让人怜惜,所以辜勇主动每天给小女孩送饭,跟小女孩聊天。辜勇的形象不是虚构的,他是武汉外卖小哥的缩影。这个单元中通过对外卖小哥的特写,通过这个普通人物的塑造将他的故事融入日常生活中,非常真实,达到了贴近生活,再现生活的效果,从而拉近了观众与人物的距离,使得剧中所讴歌的平凡英雄形象深深地打动着广大观众,达到了审美意识形态的统一。
文学可以被视为一种审美形态。文学是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这正是文学的审美含义。文学不再指代用语言或文字传输的所有文化现象,而仅仅是指其中富有审美属性的那一部分,于是文学就成为一种特殊审美形态了。而辜勇这个人物体现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在国家有难的情况下,普通的社会阶层能够缩小自己,放大社会,尽全力为社会做贡献,为人民服务的无私精神,所以这个角色整体上达到了审美形态与意识形态的统一。
剧中另外一个人物是倪妮饰演的护士——平小安。疫情爆发之后,平小安和许多医护人员一样,奋战在一线,但是她也是一个普通人,对这突然来临的病毒充满了恐惧,她不顾护士长的劝说逃出医院,坐上了辜勇的私家车回家。辜勇打心眼里看不起逃兵,不愿送平小安,平小安下车后发出了这样近乎咆哮的哭诉:“我爸妈都还在家等着我回家过年呢,他们年纪都不小了,我就是想要活着,我想活着,想要回去好好孝敬他们我有错吗?我压力太大了,我要天天都吃安眠药,吃了安眠药我也睡不好。我每天晚上都做梦,我梦见我亲手抢救我的同事,可是他们明明前一天都还好好的,现在他们就在抢救室里,他们连话都不能说,我还得亲手给他们插管,你的话你下得去手吗?”倪妮将医护当时面临的精神压力表演得淋漓尽致,让辜勇以及观众们认识到医护工作者的不易。医护是救死扶伤的天使,但是他们同样也是有血有肉、有亲人、有感情的普通人,他们也需要发泄,调整自己的情绪。然而,剧中的平小安最终并没有当逃兵,反而继续坚持在抗疫一线。在她的心中有一个天平,一边是她,一边是患者,在她崩溃的时候,天平倒向了自己,而当她冷静下来的时候,天平倒向了患者。在她这里天平是不可能平衡的,所以最终她选择了后者。平小安展现了医护真实地煎熬的抉择。抢救病人的生命是医生的职业道德,但并不意味着医生在抢救病人的同时要冒着牺牲自己的风险。应当歌颂那些在这次疫情当中无私奉献,甚至牺牲的医护人员,他们不但挽救了很多患者的生命,同时也挽救了民族心灵。但是大家不能带着标签去对待医护人员,他们也是普通人,也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平小安是一些医护人员的缩影,在抗疫当中虽然有一些思想动摇的医护,但他们最终还是义无反顾地站在自己的岗位上,同病毒做斗争,竭尽全力抢救患者。在他们心中,人民的生命是最重要的。在这里,人们也会联想起疫情防控期间国外的医护问题,而大家之所以没有发生类似的情况,主要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扎根在心中。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在,文学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创作,意向丰富,是具有审美价值的,它是没有功利的,但文学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却与社会的各个方面有着隐形的交织。这个角色塑造的成功之处在于:它真实地体现了普通抗疫一线复杂的心路历程,形象地再現了他们在崩溃边缘时的困难抉择,人物虽为虚构但并不虚假,没有被社会意识“捆绑”,反而首先以“逃兵”的形象展现给观众;但是这个人物之后的行为以及她的选择却实实在在体现了文学的功利性,这个功利性体现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文艺所展现的应是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结构理论中,文学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他们认为文学艺术属于上层建筑,当然会体现其社会意识形态。这意味着文学艺术是审美与意识形态完美结合。所以文学消费不仅是一般的商品消费,更是特殊的精神产品消费,文学的精神产品消费指的就是其审美意识形态消费。但是这种精神消费并不是政治宣传,而是将意识形态寓于具有审美性的人物以及情节之中,影响读者的审美感知,从而影响其价值判断。所以文学消费也体现着审美意识形态,是实现审美意识形态的一种艺术化的方式。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曾指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所以报告文学创作也应坚持以人民为导向,创作出真正源于人民生活,刻画人民群众形象,彰显人民群众精神力量的作品。习近平同志还指出,文艺创作要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
时代报告剧作为一种新闻性极强的文学形式,应在相对短暂的制作周期内,创作出内容真实、精神深刻,符合行业高标准的原创作品。
四、结语
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一种产业门类,文艺事业产生的经济效益是不可忽视的。此外,作为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艺事业应彰显其社会意识形态所体现的社会价值追求。所以,文学消费除了要满足读者的娱乐、审美需求外,还应为读者提供精神给养,丰富读者的精神追求,陶冶读者的情操,引导读者树立正确的的价值观,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这就要求电视报告文学以及其他文艺创作者要紧跟时代发展进程,体现时代主流思想与文化,创作出赋有时代精神的作品,以提高文艺作品的社会功能性,从而引导积极的社会价值取向。
注释:
①齐峰:《报告文学的采访与写作》,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版,第42页。
②李运抟:《报告文学:一种时代的“文化战车”——中国当代报告文学发展史的文化考察》,《学习与探索》2012年第4期,第117-122页。
③叶晨玮:《广电总局启动抗“疫”时代报告剧创作》,《广电时评》2020年第Z3期,第75页。
参考文献:
[1]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齐峰.报告文学的采访与写作[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3]黄应全.特里·伊格尔顿的意识形态观[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4,(4).
[4]陆贵山.文学·审美·意识形态[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6,(00).
[5]叶晨玮.广电总局启动抗“疫”时代报告剧创作[J].广电时评,2020,(Z3):75.
[6]李运抟.报告文学:一种时代的“文化战车”——中国当代报告文学发展史的文化考察[J].学习与探索,2012,(04):117-122.
作者简介:
韩菲,女,汉族,西安外国语大学,俄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方向: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