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市圈
- 立足上海大都市圈谋划发展
合发布《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下称规划)。作为全国首个由省级地方政府、有关省辖市政府联合编制的跨区域、协商性的国土空间规划,《规划》引发了各方高度关注,对于思考房地产发展问题也具有重要启示意义。《规划》明确,上海大都市圈的规划范围为上海市及周边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南通市、嘉兴市、湖州市、宁波市、舟山市“1+8”城市市域行政范围,总面积约5.6万平方公里,2020年常住人口约7742万人,分别约占长三角的15%和34%左右。从区域城市关系来看,上海
上海房地 2022年12期2023-01-18
- 关于破解大都市圈耕地保护困境的思考
——基于上海市的调研分析
汉等为代表的大都市圈在城市拓展、生态建设、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各类用地需求持续增加[1-3],耕地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耕地后备资源匮乏,耕地保护红线与城镇开发边界、生态保护红线“短兵相接”等困境成为大都市圈耕地保护亟待破解的关键问题[4]。上海是我国典型的国际化超大城市,在长三角城市群中居于核心地位。作为国家“新时代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上海在破解大都市圈耕地保护困境方面先试先行,在区域发展政策与国家宏观战略有效衔接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积累
自然资源情报 2022年4期2023-01-09
- 上海大都市圈“1+8”共建全球城市区域
规划 《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 (下简称《规划》) 于近日印发,规划范围包括上海、无锡、常州、苏州、南通、宁波、湖州、嘉兴、舟山在内的“1+8”市域行政区域。《规划》 明确,2025年上海大都市圈初步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区域框架,2035年基本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区域,2050年全面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区域。“此次 《规划》 的发布是一次空间规划体制的创新,对于其他大型城市群或经济区编制和实施跨区域的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有借鉴示范意义。”民盟中央经济委副主任
宁波经济(财经视点) 2022年11期2022-12-16
- 解码上海大都市圈
市圈——上海大都市圈来了。9月28日,上海、江苏、浙江三地政府联合发布《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全国首个跨区域、协商性的国土空间规划。《规划》明确“1+8”的都市圈空间格局,包括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宁波、湖州、嘉兴、舟山在内的“1+8”市域行政区域,目标直指“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上海大都市圈也成为我国继南京、重庆之后第三个跨省都市圈。据悉,《规划》于2019年10月17日启动编制,前后历时2年5个月。为
中国新闻周刊 2022年38期2022-10-31
- 上海大都市圈技术溢出效应及其门槛特征
——基于多维邻近性视角
级空间形态,大都市圈正成为我国参与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的新空间单元,成为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都市圈所特有的“核心-外围”结构是城市空间增长物理关系的深刻诠释,更体现为城市增长形态的演化与生产空间的变迁[1]。基于知识和技术溢出的城市创新合作网络,是大都市圈空间结构的重要特征事实,而技术溢出在不同空间尺度又表现出空间异质性。根据现有的研究,在大空间尺度条件下,技术溢出随着地理空间距离增大呈现加速衰减趋势[2],且大尺度地理空间由于区域跨度大、涵盖
科技管理研究 2022年17期2022-10-14
- 基于百度迁徙数据的上海大都市圈人口流动特征分析
出“构建上海大都市圈”的要求;2020年1月,上海市发布贯彻《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方案中,进一步明确了围绕上海和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宁波、嘉兴、舟山、湖州的“1+8”区域范围构建开放协调的空间格局,促进区域空间协同和一体化发展的思路[1]。大都市圈战略是上海进一步发挥核心城市功能,带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动力引擎。这“1+8”的区域范围,总面积约5.6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7100万人。区域一体化发展最直接的体现是各类资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2年14期2022-06-28
- 长三角六大都市圈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距及动态演进
研究长三角六大都市圈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差异,以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文献综述目前学术界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评价体系、评价方法等方面展开了热烈探讨。从狭义的角度来看,学者们采用生产效率、全要素生产率乃至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等指标来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所带来的进步。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学者们主要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宏中微观、发展目标以及量与质的关系等方面诠释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丰富内涵。金碚[1]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角度指出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3期2022-06-07
- 高等教育集聚对都市圈经济增长的影响
019年上海大都市圈中9个城市的统计数据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都市圈内上海、苏州、舟山和常州存在高等教育集聚现象;高等教育集聚水平的提升对于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推进作用。为此,提出建议:(1)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集聚水平和质量;(2)淡化城市壁垒,加速助推都市圈一体化建设;(3)推进政产学研一体化建设。上海大都市圈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其范围根据《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方案划定,该都市圈的总面积约为5.4万平方公里,由9个城市组成,具体划分为: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年11期2022-05-19
- 上海大都市圈旅游同城化驱动机制研究
动作用。上海大都市圈是上海建设全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空间载体,是区域一体化的产物。旅游产业具有综合性和关联带动性,旅游同城化是同城化战略实施的突破口,需要解决跨区域联动发展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旅游同城化的驱动因素,结合上海大都市圈的地域特征,研究其驱动机制和路径,有助于促进上海大都市圈旅游同城化高质量发展。关键词:旅游同城化;大都市圈;驱动机制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BGL116);上海师范大学一流
旅游纵览 2022年2期2022-03-16
- 人力资本流动对上海大都市圈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平不断增加,大都市圈已成为区域或国民经济创新驱动发展和协调发展的代表。除了物质和自然资源外,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也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当今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人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本质,逐步取代物质资本,变成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其在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人是第一资源,是城市创新、区域发展的中坚力量(王春超和叶蓓,2021)[1]。人作为重要生产要素,也逐渐成为衡量国家或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已悄然掀起又一波“人才竞争”
生产力研究 2022年12期2022-02-02
- 都市圈干线公路发展趋势及模式研究
配问题,支撑大都市圈交通发展与城市发展相协调。涵盖交通适应性分析、交通发展策略、干线公路应对措施等,为上海都市圈以及我国大都市圈市域交通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交通模式。关键词:大都市圈;新城发展;重点城市节点;干线公路中图分类号:U412.1 文献标识码:A0 前言 上海市上一轮新城规划于2021年启动,明确了新城形成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的发展定位,同时“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临港自贸试验区”等国家战略相继出台,城市发展重点逐步由中心城向市域范围转移。在此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1年31期2021-11-06
- 欧盟跨国治理经验及对中国大都市圈治理的启示
计、完善促进大都市圈发展的法律法规,建立大都市圈双层治理结构,研发和开发大都市圈多元化机制政策工具等方面来构筑跨界治理体系,进而实现经济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目标。[关键词] 欧盟;跨国治理;大都市圈;经验;启示[中图分类号] F2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616(2021)01-0047-09欧洲联盟(以下简称欧盟)作为由多个欧洲国家组成的跨国级政治经济联盟,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自20世纪50年代产生以来,欧盟已经从
创新 2021年1期2021-09-05
- 上海大都市圈创新共同体构建逻辑与协同治理策略
。[5]上海大都市圈①上海大都市圈“1+8”城市群由上海市,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常州、南通4 市,以及浙江省的宁波、嘉兴、舟山、湖州市4 市组成,城市陆域面积约5.4 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7125 万。作为长三角的龙头区域与强核所在,具有地域相邻、文化相亲、经济依存、资源互补等特征,且科技资源丰富,创新要素密集,区域协同创新优势互补明显,其相对于长三角区域而言小尺度、跨区域和精准化的现实存在,成为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较为理想的空间范畴。[5]面向新时代与新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4期2021-08-06
- 加权大都市圈
的关键词,而大都市圈更是被视为串起并激活这一系列关键词的关键。中国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在大都市圈范畴内,往往更容易得到解决,比如县域经济内的城乡统筹,相较于大都市圈内的城乡统筹,就是事倍功半与事半功倍的区别。其他如区域协调发展、服务业升级、基础设施和公共卫生服务一体化等等,在大都市圈的范畴内考量和布局,也能收到更好的规模效应和边际效益。甚至扰攘多年的大城市与小城镇也即城市化与城镇化路线之争,在大都市圈范围内也能求得善局:宜大城市则大城市,宜小城镇则小城镇,因
财经 2021年14期2021-07-21
- 加权大都市圈
的关键词,而大都市圈更是被视为串起并激活这一系列关键词的关键。中国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在大都市圈范畴内,往往更容易得到解决,比如县域经济内的城乡统筹,相较于大都市圈内的城乡统筹,就是事倍功半与事半功倍的区别。其他如区域协调发展、服务业升级、基础设施和公共卫生服务一体化等等,在大都市圈的范畴内考量和布局,也能收到更好的规模效应和边际效益。甚至扰攘多年的大城市与小城镇也即城市化与城镇化路线之争,在大都市圈范围内也能求得善局:宜大城市则大城市,宜小城镇则小城镇,因
财经 2021年13期2021-07-21
- 全球城市目标下的上海大都市圈机场群协同发展策略研究
工,构建上海大都市圈,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讲话,提出“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快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都市圈间合作互动,高水平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推动上海与邻近区域级苏锡常都市圈联动发展,构建上海大都市圈。对比英国东南部、美国大西洋沿岸等世界级城市群,
上海城市规划 2021年2期2021-05-27
- 构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空间布局战略体系
时代,构建了大都市圈发展格局、跨域经济带发展格局、跨域城市群发展格局、区域发展格局与跨国经济文化带发展格局相互联通、贯通与叠加,融“都带群区路”等发展战略于一体的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空间布局格局。从中国的改革开放空间布局战略到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空间布局战略体系的演进,折射的是当代中国城市化自身发展的演进逻辑与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开辟的发展逻辑的“双重逻辑”建构,以及由此开创的人类社会以大都市圈为导向的城市化发展模式的理论叙事重构的新篇章。大都市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1年1期2021-04-12
- 上海大都市圈洪涝灾害共防策略研究
展,构建上海大都市圈”。上海大都市圈的适时提出,既是圈内各主体发展的迫切诉求,也是城市发展趋势的必然导向,更是责无旁贷的国家责任使然。上海大都市圈规划范围包括上海、苏州、无锡、南通、常州、宁波、嘉兴、舟山、湖州在内的“1+8”市域行政范围,总面积为5.4 万km2。2019 年, 大都市圈总人口达 7 118 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5.1%;区域国内生产总值10.79 万亿元, 占全国总量的10.9%,人均约 14.4 万元,是全国人均水平的2.1 倍。
中国水利 2021年15期2021-04-03
- 重塑轨道上的上海大都市圈
育,已经构成大都市圈的雏形;与周边城市基于便捷交通的一体化发展,将使上海大都市圈成为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引擎。自上海上一轮2001版总规以来,加快构建长三角城市群、上海大都市圈交通网络就成为持续的重要议题。2003年长三角区域交通规划研究,借助二省一市公路学会平台,通过 “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学术研讨会,对长三角区域高速公路互联互通目标、规模、建设标准、建设时序达成基本共识,纳入交通运输部第一个跨区域《长江三角洲地区现代化公路水路交通规划纲要》。公路互通
交通与港航 2021年1期2021-04-01
- 打造轨道上的上海大都市圈:主要瓶颈与发展路径探讨
大都市圈是城市化向高级阶段发展后出现的城市空间形态,上海2035总规提出构建上海大都市圈。戈特曼在提到都市圈形成所需具备的五大条件时就指出,都市圈的形成“要有方便的交通走廊把这些核心城市连接起来,使各个都市区之间没有间隔”,可见交通体系对于都市圈的形成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完备的交通体系是都市圈发展的首要条件,而其中轨道交通体系更是影响大都市圈辐射范围和魅力的重要因素。因此,上海与近沪及周边地区形成同城化区域,构建功能合理、层次清晰、互联互通的
交通与港航 2021年1期2021-03-19
- 空间协同与移动均好性下的大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规划思考
出,构建上海大都市圈,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1]。都市圈交通联系具有典型的辐射特征,向心交通强度远大于一般城市之间的联系[2]。《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发改规划〔2019〕328号)》明确提出了“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的总体要求和“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的具体部署[3]。图1 上海大都市圈范围示意图图2 现状上海轨道交通线网布局示意图构建多层次轨道交通,推进网络融合发展,支撑和引
交通与港航 2021年1期2021-03-19
- 城市化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
——以上海大都市圈为例
系,并对上海大都市圈7个城市的城市化质量进行分析测度,发现上海大都市圈内部城市化质量差异较大,社会发展质量已经成为制约各城市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由于历史文化渊源和国家政策的推动,上海大都市圈各城市城乡协调发展质量较高。未来,上海大都市圈要加大对社会民生与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提升都市圈社会发展质量;积极推动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畅通区域大循环;合理控制城市人口规模,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加强各城市之间的社会经济合作,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
开发研究 2021年1期2021-03-19
- 无锡英语教育产业学院对促进上海大都市圈发展的实现途径探究
主动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协同发展。1■无锡英语教育产业学院与上海大都市圈的理论界定(一)无锡英语教育产业学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 号)提出“深化引企入教改革,鼓励企业依托或联合职业学校、高等学校设立产业学院”[2],《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18〕48 号)提出“引导学校主动面向区域、面向行业、面向产业办学,深化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营销界 2020年25期2020-10-22
- 基于引力模型的上海大都市圈联系度分析
市群建设要以大都市圈为核心,打造都市圈这一个“强核”.显然,都市圈在我国新型城镇格局中占据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上海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核心城市,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2016年8月,《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发布,提出以上海市为区域核心城市,建立上海大都市圈的发展目标,强调了上海要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构建上海大都市圈,进而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因此,上海作为核心城市对都市圈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2期2020-06-26
- 为何推动新型城镇化是“长短皆宜”的政策必选项
户籍城镇化和大都市圈建设是进一步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的必要基础。虽然表观城镇化率已近六成,但是中国户籍城市化率和“大城市化率”均远低于这一水平。户籍城市化及现代都市圈发展滞后,且部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仍有短板,这些中期挑战凸显了加快关键要素市场化改革的紧迫性。【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大都市圈;要素市场改革;结构转型一、短期稳增长所需的财政扩张力度较大(一)外需增长显著低于潜在水平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呈现“多点爆发”特征,可能有“长尾”。虽然主要欧美国家已经开始
中国经济报告 2020年3期2020-06-21
- 新时代构建上海大都市圈的思考
时代构建上海大都市圈,对于充分发挥上海的龙头带动作用、促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上海大都市圈建设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现实需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就我国沿海发达地区而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求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发展新机制,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目前,我国城市数量达到657个,但分布极不平衡,高度集中在
唯实 2020年2期2020-03-23
- 规划在线
242 上海大都市圈协同规划:把零散的蓝图拼成一张贯通的愿景图为支撑上海大都市圈协同规划、建设和管理,近日,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上海社会科学院3家单位合作,共同成立了“上海大都市圈规划研究中心”;同时,上述3家单位联合无锡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8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上海大都市圈规划研究联盟”。南京大学教授崔功豪认为,2019年中国城镇化率超过60%,进入这一阶段,就需要改变过去城市间各自为政的竞争状态
上海城市规划 2020年5期2020-01-03
- 卷首语
曼就提出了“大都市圈”的概念。伴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大城市的空间组织特征逐步从单体型城市的简单形态,向以中心城市为核心、诸多城市和地区相互交融的都市圈形态转变。在美国,纽约、芝加哥和洛杉矶三大都市圈的综合竞争力,代表了美国基础实力。在日本,东京圈、名古屋圈和大阪圈,集聚了三分之二的人口和经济总量。在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城市化发展日新月异,都市圈也逐渐崭露头角,出現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高水平城市群,以及诸多区域性和地方性的都市圈。杭州都市圈位
杭州 2019年18期2019-09-10
- 中国大都市圈有多强
云贺大都市圈理论,又叫城市群理论,是区域发展的基础理论之一。自1957年法国著名经济学家戈特曼教授提出这一概念以来,已在全世界被广泛运用,并被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所谓“大都市圈理论”,通俗的说法就是在一定地理或行政区域内,由一二个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核心,辐射并带动周边一定范围内的一批中小城市,使其成为在世界范围内有一定影响力、竞争力的区域城市群或城市带。这种城市群或城市带具有集聚效应的制造业产业链和集约化的永久性城市社区居民
东西南北 2019年9期2019-06-24
- 中国大都市圈有多强
研究界对中国大都市圈发展的极大关注。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可期《机遇之城2019》的观察范围囊括了38座大城市。从评估结果来看,综合实力排在前10位的城市依次是:北京、上海、香港、广州、深圳、杭州、成都、武汉、厦门和南京。其中,北京和上海作为特大城市,已成为国际视野中最能代表中国形象的两座城市,位列一、二并无悬念。排名第三的香港虽然规模体量相对较小,但依托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和市场经济的发达程度,位列第三也是当仁不让。82.03% 根据《中国城市群一体化报告》,
财经国家周刊 2019年8期2019-05-23
- 世界重要城市群管窥
城市带或超巨大都市圈。这一概念出自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Jean Gottmann),他最早将集聚政治、经济、文化中枢功能、超越大都市(metropolis)的区域命名为城市群。与城市群意义相近但又不同的类似概念有:都市圈(metropolitan area),指由作为中心的城市及受其影响的周边区域所组成的块状区域集合体,其中心城市与周边区域之间拥有超越行政区划的广泛社会经济联系;复合都市圈(metroplex),指由多个城市及其郊区所形成的广大区域。本文将
上海人大月刊 2019年4期2019-05-05
- 日本大学地区产学合作趋势解读
统计分析了三大都市圈(东京圈、中京圈和关西圈)和地方圈的产学合作状况。三大都市圈及地方圈产学合作涉及的研发资金呈增加趋势。2016年,三大都市圈产学合作涉及的研发资金为420亿日元,较2012年增长43%。地方圈产学合作研发资金2016年有220亿日元,较2012年增加52%。三大都市圈及地方圈大学获得的企业研发项目数量均呈增长趋势。2016年,三大都市圈大学共实施1.8万件企业研发项目,较2012年增加30%。地方圈大学2016年共实施1.3万件企业研发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19年5期2019-02-18
-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召开上海大都市圈规划工作交流会
日上午,上海大都市圈规划工作交流会在杭州召开,会议由浙江省自然资源厅总规划师顾浩同志主持,宁波、嘉兴、舟山、湖州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分管领导和相关处室负责人参加会议。会上,四个地市分管领导分别汇报了融入上海大都市圈的工作设想、总体思路和下一步工作打算,并就如何参与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编制及建立跨省市工作机制等进行交流和讨论。顾浩总规划师就主动作为、积极参与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编制提出两点意见:一是要在协同上做好文章,包括省际、省市和市际协同。省里从行
浙江国土资源 2019年9期2019-01-28
- 让发展有更多的创造性发挥空间
著的特点就是大都市圈加快发展了。在我国,自从2015年以来,人口净流入的三大城市是上海、北京、深圳。人们为什么到这里去呢?年轻人说去了能挣到钱,城市专家都说产业集聚效率高,搞经济学的同志都讲这是全要素生产人口,这些观点只说明一个现象,那就是中国城市程度发展到现在是完全符合规律的,全世界特别发达国家,就是如此。美国的东西海岸、五大湖地区,日本的三大都市圈,人口都一直在增长。我们讲的新型经济体,中国占比最低,这意味着我们增长的空间和潜力还是巨大的。在城市结构转
西部大开发 2018年11期2018-12-19
- 东京都市圈轨道交通发展对上海大都市圈的启示
提出构建上海大都市圈,上海与近沪及周边地区形成同城化区域。构建功能合理、层次清晰、互联互通的轨道交通基础设施是上海大都市圈同城化的基本条件。通过解析东京都市圈的轨道线网层次结构、功能定位、运营服务等技术和经验,对比上海大都市圈的空间结构和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对上海大都市圈今后的轨道交通体系规划建设提出了建议,以期推动上海大都市圈协同融合、集约共享发展,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关键词:上海;大都市圈;轨道交通;规划设计;东京都市圈DOI:10.396
上海城市管理 2018年5期2018-10-10
- 加快发展我国大都市圈战略路径
的发展,应以大都市圈发展为导向,立足精神文明需求升级的现实基础,探索大都市圈经济“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协同并进的发展模式与合作机制创新路径。坚持大都市圈战略目标和战略定力东京都市圈、纽约都市圈等世界著名大都市圈多年形成的独特发展模式和丰富治理经验对于我国以北京、上海为代表的多个特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立足我国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围绕优化我国经济发展空间的现实挑战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8年15期2018-08-29
- 上海大都市圈的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
上海大都市圈的提出《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简称“上海2035”)提出,要突出上海区域引领责任,发挥上海在“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的先导作用,强化上海对于长三角城市群的引领作用,并强调以都市圈承载国家战略和要求。适应全球城市区域协同发展趋势,发挥上海作为都市圈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重点是依托交通运输网络培育形成多级多类发展轴线,推动近沪地区及周边同城化都市圈的协同发展,积极完善区域功能网络,加强基础设施统筹,推动区域生态环境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8年15期2018-08-29
- 规范推进我国大都市圈发展
新阶段,上海大都市圈、武汉都市圈、郑州都市圈、成都都市圈等纷纷提出并加速发展。这些大都市圈功能、形态、规模各不相同,在发展中既面临共同的障碍,也有各自的特殊问题,需要高度关注和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并加强规范和引领。一、我国空间规划已形成八个主要层级城市是空间的产物,空间的规模决定着城市的发展。不同的空间规划则代表着城市发展的制度设计和安排。从规划历史上看,我国区域和城市规划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政治型城市规划”主导的“规划贫困”阶段。新中国的区域与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8年13期2018-08-29
- 都市圈发展不能走“寡头城市”老路
部《加快发展大都市圈的战略与政策研究报告》。该报告为解决大城市病开出的“药方”是:加强都市圈的建设,走出“单体城市”的发展模式,避免其无序扩张发展成为“寡头城市”。大都市圈应有城市层级和分工体系“城市是空间的产物,空间的规模决定着城市的发展。不同的空间规划则决定着城市发展的制度设计和安排。”教育部《中国都市化进程报告》负责人、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因此,空间规划对于中国的城市发展和城镇化进程至关重要。该报告显示,目前中国
瞭望东方周刊 2018年27期2018-07-17
- 首部《加快发展大都市圈的战略与政策研究报告》发布
部《加快发展大都市圈的战略与政策研究报告》。报告负责人、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安仁智库执行主任刘士林教授指出,新中国的区域与城市规划始于20世纪50年代,结合我国国情和城市发展情况,目前在空间规划上已大致形成了八个主要层级,依次是乡村规划、小城镇规划、城市规划、大都市规划(与一般城市规划的区别是特别强调中心地位和国际化)、大都市区规划(与大都市规划不同的是比较侧重远郊区县和周边农村地区)、大都市圈规划(以2018年上海大都市圈规划进入国家战略为代
中国国情国力 2018年7期2018-07-06
- 中国三大都市圈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角和京津冀三大都市圈的资源配置。区域创新资源配置的差异主要取决于它的效率,也就是所有的区域是否都能够在既定的资源投入下实现产出的最大化,即所有区域的创新资源配置是否都技术有效(Farrell,1957)。创新资源配置贯穿从创新资源投入到创新产出的全生命周期,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整个创新活动的最终效果。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创新效率的测量研究方法主要分为参数方法和非参数方法两大类。参数方法主要采用确定性生产函数和最小二乘法等对影响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要素进行计量
上海管理科学 2018年2期2018-04-19
- 大都市圈协同治理视角下长三角地方政府事权划分的顶层设计与上海的选择〔*〕
作,构建上海大都市圈,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2016年6月1日,由国务院通过、国家发改委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2020)》〔1〕,也提出了上海要加快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服务功能,“推进与苏州、无锡、南通、宁波、嘉兴、舟山等周边城市协同发展”,引领区域发展等要求;该发展规划还从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出发,强调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协调处理好上海与其他城市、中心城市与中小城市的关系,推动区域协同治理的重要性。无论是上海市的城市总体规
学术界 2018年2期2018-03-08
- 上海大都市圈交通协同发展
出“构建上海大都市圈”要求,是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交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和空间骨架。“上海2035”聚焦长三角协同规划区域、同城化都市圈、主城区及城镇圈等不同空间层次,通过系统支撑和政策引导,加强国家战略落实,加强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的提升和对空间发展的导向性。以都市圈承载国家战略和要求,并拓展至沪宁杭城市群的时空范围,通过加强对区域性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资源的统筹和国家级、区域性综合交通廊道的构建,提升上海枢纽的
交通与港航 2018年4期2018-02-17
- 李伟:四大因素催生新的大都市圈
同发展和构建大都市圈的进程中,有必要从全球视角来认识和把握影响未来大都市圈发展、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城市可以说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自工业化,特别是二战结束以来,人类社会进入了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二战以来,全球城市化水平翻了一倍,从1945年的27%上升到2017年的54.7%。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国际上形成了以纽约、洛杉矶、东京、巴黎、伦敦等一系列大城市和超大城市为核心的大都市圈。从未来趋势看,人类的城市化进程还将继续推进。根据有关估算,全球
中州建设 2018年5期2018-01-25
- 上海大都市圈
上海大都市圈前不久,上海联合江苏、浙江两省制定出台《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该规划拟定建设上海大都市圈,陆域面积4.9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6500万,涵盖“1+7市”——上海+苏州、无锡、南通、嘉兴、宁波、舟山、湖州。此次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将从实施国家战略的高度,把握各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机遇,从区域层面构建开放协调的空间格局。蓝色经济指为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以及直接或间接为开发海洋资源及空间的相关服务性产业活动。在许多沿
群众 2018年24期2018-01-21
- 基于旅游线路的我国三大都市圈国内观光旅游者空间行为比较研究
线路的我国三大都市圈国内观光旅游者空间行为比较研究汤云云1,陆 林2 (1.滁州学院 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2.安徽师范大学 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安徽 芜湖 241003)以我国三大都市圈为案例地,以旅行社官网上的旅游线路为基础数据,运用数量统计分析、对比分析、CorelDraw制图等方法,分析了国内观光旅游者的空间行为模式与特征,从市场空间结构角度总结了三大都市圈国内旅游者的行为规律。研究发现,中远程旅游者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7年4期2017-12-01
- 美国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变化趋势及区域差异
率(二)美国大都市圈住房市场状况进一步分析美国各大都市圈住房市场状况。如表1所示,2013年美国前55个大都市圈房屋销售价格中位数显示,28个大都市圈房价中位数在全美房价中位数以上,整体来看,房价中位数低的大都市圈居民住房自有率普遍较高。美国高科技中心也就是硅谷所在地圣荷西的房屋销售价格中位数为全美最高,达到了649506美元/套,远高于旧金山、洛杉矶、纽约等特大都市圈。进一步分析美国各大都市圈的房屋空置率指标可知,房价较高的大都市圈,出租住房空置率指标普
上海房地 2017年9期2017-10-09
- 用大都市圈治疗大城市病
资源集中到几大都市圈,完全符合城镇化发展规律。一线城市一方面有聚集的要求,另一方面城市病的问题又很突出。出路何在?这就要考虑城市结构问题。在发展大都市圈时,应该在核心城市外围发展一大批小城镇,比如形成一批大学城、科研城、产业新城,这些小镇有产业支撑,人们的住房可以更宽敞,生活成本可以下降,环境也可以更好一点。小城镇之间有轨道交通连接,如果形成这样的城市网络结构,集聚效应和要素生产率可以进一步提高。同时,基本公共服务也进一步完善的话,市中心的人是愿意并有可能
支点 2017年5期2017-06-05
- 国外大都市圈轨道交通票制票价对京津冀都市圈启示
芮光伟国外大都市圈轨道交通票制票价对京津冀都市圈启示潘秋实,唐永忠,吴嘉琪,芮光伟(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44)发展城际铁路是满足大都市圈交通需求、人员调控、使经济协同发展的有效手段,也是大都市圈实现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然而,城际铁路特殊性决定了合理制定票制票价必须要考虑多种因素。目前京津冀城际铁路处于布局及初步建设阶段,研究境内外其他大都市圈城际轨道交通票制票价做法,对于京津冀城际铁路票制票价合理确定有着指导性作用。本文基于对京津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6期2017-01-06
- 读书
出建议。图说大都市圈编 者:[日]富田和晓 藤井正译 者:王雷出版单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1月主要围绕大都市圈诸多构成要素的分散聚合、逐渐演进的过程展开细致分析,内容涵盖了大都市圈中的主要城市问题——居民日常行动路径、居住区扩散、产业转移、新旧城的兴衰变迁及复兴策略等,较为全面地概括了日本大都市圈形成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且对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的大都市圈也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城市交通 2016年1期2016-12-14
- 以国际大都市为鉴构建基于轨道交通体系的上海大都市圈*
通体系的上海大都市圈*汪 海大都市圈是城市化向高级阶段发展后出现的城市空间形态,发达国家大部分城市人口已集聚在大都市圈。中国正在展开世界上规模空前的城市化进程,已出现人口向大都市圈集聚趋势。上海是中国首位大都市,未来有可能面临人口持续增长压力。东京等国际大都市能容纳数千万人并保持城市高效营运,关键在构建以现代化轨道交通走廊辐射周边城市的多中心大都市圈。上海需借鉴国际大都市经验,尽早跨出过度拥挤的中心城,建设辐射郊区新城及苏州、嘉兴等邻近城市的发达通勤铁路网
上海城市规划 2016年5期2016-12-07
- 京津冀一体化的他山之石
倪影像。纽约大都市圈:城市群组成狭长的城市走廊从地图上看,纽约大都市圈是一条从美国东北部的缅因州延伸至弗吉尼亚州的狭长城市带,跨越10个州,包括波士顿、纽约、费城、华盛顿4大城市群,以及巴尔的摩等40个10万人以上的中小城市,城市化水平达到90%,制造业产值占全美的30%以上。纽约大都市圈可以看作以纽约为核心的美国东北特大城市群(Northeast megalopolis),故也被称为“波士顿-华盛顿走廊”,或者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带,它是美国城市化最彻底
中国对外贸易 2015年9期2015-12-08
- 大都市圈空间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鑫[摘 要]大都市圈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本文对世界主要的大都市圈——东京大都市圈、纽约大都市圈、巴黎大都市圈和上海大都市圈的空间发展模式进行了阐述和比较,以此为国内大都市圈空间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关键词]大都市圈;空间发展模式;比较研究[DOI]10.13939/j.cnki.zgsc.2015.43.066都市圈地域空间结构是都市圈经济发展在地域空间上的表现形式。都市圈发展通常有两种机制,一是政府主导机制,包括行政规划与管理、制定产业政策、出台
中国市场 2015年43期2015-05-30
- 德国大都市发展:挑战与战略
都市,而是以大都市圈的形式与国际大都市共同参与全球一体化进程。大都市圈规划要和各地政府沟通交流,大家共同规划大都市圈。一、德国大都市圈的发展和经验1995年,德国政府做了大都市圈规划。现已形成11个大都市圈。大都市圈要有决策和控制功能,国家政府、州政府可以通过大都市圈做决定。德国大都市圈,第一类是多中心的大都市圈。比如汉诺威,有1 200万人口,但是没有太多行政权利,有人称它“纸老虎”。有的大都市圈非常活跃,比如汉诺威、纽伦堡。还有一些大都市圈,比如不来梅
上海城市规划 2013年6期2013-10-11
- 大都市圈发展的经济整合机制构建与保障
会中介组织在大都市圈经济整合中的效率和作用是有差异的,单独依靠其中的某种机制,很难实现大都市圈发展的经济整合功能。要实现大都市圈发展的经济整合,必须在完善和健全这三种机制的基础上,实现三者的融合,即“三位一体”。当然,“三位一体”的大都市圈经济整合机制要有效地运行,需要相应的制度环境条件作保证,没有相应的环境条件和制度保证,难以实施。关键词:大都市圈;经济整合;三位一体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9)05-00
经济与管理 2009年5期2009-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