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理(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旅游商贸分院)
工业互联网时代中国产业结构面临转型升级,经济发展方式日新月异,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 年)》提出深化产教融合、建设产业学院是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融合发展新途径[1]。无锡构建英语教育产业学院,通过政府、学校、企业行业的多主体参与,主动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协同发展。1
(一)无锡英语教育产业学院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 号)提出“深化引企入教改革,鼓励企业依托或联合职业学校、高等学校设立产业学院”[2],《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18〕48 号)提出“引导学校主动面向区域、面向行业、面向产业办学,深化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为学校依托优势特色或骨干专业,构建产业学院提供了行动指南。无锡英语教育产业学院的构建紧扣这两份文件精神,并深刻汲取韦博英语生态链运营失败的成因,由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共同投资、创建、管理、经营,具有开放性、创新性、实体性特征,实现多主体的共生共盈。
(二)上海大都市圈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 年)》明确了上海大都市圈的空间范围,是以上海为核心,连带近沪地区(90 分钟通勤范畴)及周边同城化都市圈,南京、杭州、苏州、无锡等长三角城市都在上海大都市圈范畴。该规划进一步提出“上海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构建上海大都市圈,涵盖交通、空间结构、服务业与经济”。围绕上海大都市圈建立产业融合发展平台,有助于完善管理协同制度,推进沟通常态化,促进有效对接;有助于找到利益结合点,共同探索人才培养机制与资源共享机制;有助于推进产业学院办学模式,构建紧密联系的产教联盟,培养契合产业发展诉求的创新人才,实现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三)无锡英语教育产业学院与上海大都市圈的发展
上海大都市圈的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发展需求侧出现部分脱节,阻碍了经济发展,亟需大量创新人才支撑。无锡英语教育链、人才链紧扣上海大都市圈服务业与上海大都市圈产业链、创新链,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教育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与产业发展新需求。无锡英语教育产业学院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保障机制,以行业标准、市场、企业和就业需求为导向,在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协作管理下培养符合市场、行业、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一)优势
1.区位优势
无锡距离上海核心地段约130 公里,经济发达,涉外企业众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下亟需学习先进技术,使自身产品走向世界,而英语沟通能力关系着企业的发展,企业对英语培训有着深层次需求,创建无锡英语教育产业学院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
2.教育优势
英语从学前教育到课外辅导、从考证培训到出国留学等都有着庞大的市场空间,教育培训机构数不胜数,发展的如火如荼,且有愈演愈烈趋势。英语教育产业学院是政府、企业、学校协同育人,实行管理、利益、资源、文化等一系列协同。无锡对英语教育向来重视,一方面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相对成熟,另一方面学生接受英语教育层次较高且愿意花精力学习,两相结合,无锡构建英语教育产业学院更具基础教育优势。(二)支撑
(1)共商共管、共建共享。发挥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等多元主体的作用,明确各方权利与义务,推行共同管理、共建基地、共组团队、共享资源、共创成果、共育人才、共担责任,实现多方共赢、互惠互利。建立校企互动、产教融合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赋予英语产业学院建设与运行管理的自主权。
(2)面向需求、服务产业。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建立紧密对接上海大都市圈产业链创新链的英语专业体系,构建面向行业的产学研深度合作平台,提高英语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着力解决英语人才培养供给与产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
(3)产学合作、育人为本。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人才培养,创新办学机制,构建互相协作、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开放共享的协同育人体系,形成英语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联动发展的新局面。通过英语产业学院的建设,统筹和分类指导英语教育机构的高水平发展,促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落地见效,支撑和引领产业发展。
(4)打破壁垒、融合发展。提升英语教育支撑和服务上海大都市圈产业发展所需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能力,积极整合跨业界、跨学科、跨专业的教学资源,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构建贴近新兴产业、契合行业标准、突破专业界限、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英语人才培养共同体。
(一)无锡英语教育产业学院的构建现状
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融合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话题。上海大都市圈现有双一流大学如复旦、交大、浙大等,为高端产业链注入源头活水。韦博英语1998 年创立于上海,近年来与产业发展脱节,最终走向没落。无锡英语教育产业学院的构建,一方面理清了教育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内涵,明确了深度融合的理念和优势,另一方面给出了新型英语教育模式,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长期的高水平人才服务,明确英语教育生态链应依托上海大都市圈建设,优化整合资源配置,建立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体系,学院提供师资、课程,企业投资设备、场地,打造真实的工作环境,为无锡加快建设现代英语教育产业学院、加快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奠定理论基础。
(二)无锡英语教育产业学院对促进上海大都市圈产业链发展的现状
无锡英语教育产业学院与上海大都市圈产业链的融合是指学校与企业协同育人。当前,英语教育的质量体量与上海大都市圈产业链发展需求部分脱节,英语教育的校企合作简单、主动性低、合作形式单一、合作领域不深等。在“中国制造2025”视角下,无锡要加快融入上海大都市圈产业链,必须从英语教育链供给侧发力,探索建设现代英语教育产业学院,改善育人硬环境,服务产业发展。
(三)无锡英语教育产业学院对促进上海大都市圈创新链发展的现状
产业发展的创新需求应改革创新模式,强化应用导向,实现双赢。其一基础设施建设缺乏创新。基础设施是都市圈产业间关联的重要载体,是促进产业经济发展的主动力,极大发挥都市圈自身特色。目前上海大都市圈缺乏特色产业规划与产业间相互协调,致使恶意竞争的出现。其二引资政策存在恶性竞争。招商引资是都市圈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都市圈资本恶性竞争的起源。上海大都市圈各产业发展态势不同,有的产业招商条件不明朗,有的产业主要依靠引资促进自身发展,极易出现倾销式、跳楼价等恶性竞争。
有需求就有市场,英语人才链的需求需要有英语教育产业学院的支撑。上海大都市圈现有双一流大学,为高端产业链注入源头活水,产业学院的蓬勃发展为上海大都市圈注入新的活力。无锡积极主动加快融入上海大都市圈,打造苏锡常一体化的现代英语教育产业学院,把英语教育生态链建设融入上海大都市圈产业链、创新链,服务无锡高质量发展,为上海建设卓越全球城市起到协同增强效应。
(一)行政途径
1.创新行政服务措施
政府行政服务措施能推进都市产业圈的发展,有效抑制产业圈恶习的蔓延。第一,创新行政服务措施。政府加大自身调节力度,提升政府职能,有效控制产业圈的恶性发展。管理方面优化部门间沟通,善于利用互联网对产业圈实施监控,当发现内在问题是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将伤害降到最低。建立产业经济体制的管理流程,增强行政人员的综合能力及产业间的调控能力。第二,构建新的都市圈经济机制。政府建立产业经济发展体制,有效制约产业内基础设施的过度开发,运用严苛的执行力,全方位实施产业基础设施系统化管理改革,提升都市产业圈的经济效率。
2.调节产业间利益关系
尽力调节潜在的利益关系,促进产业与政府的协调发展。(1)明确政府与产业、产业与产业、产业与个人之间的利益,采取措施将双方及多方利益合理调节,不断化解内在矛盾,达到公平公正的友好状态。(2)建立产业利益调控体系,有效约束产业利益与行为,严格打击过度的逐利行为,实现都市产业圈的整体利益最大化,确保各方利益处于一种平衡。(3)放开管制干预,鼓励构建现代产业学院,服务重大项目工程,实现资源优势向关键项目、关键环节和关键人才流动。激发主动性,找准创新支点和发力点,提升创新精准度,以需求导向推动财政资金的有效性。提升向心力,在分享都市产业圈红利的同时,努力构建长效机制,持续巩固培养成效,形成支持合力。
(二)教育途径
1.创新英语教育产教深度融合机制
无锡市教委将推进产业学院建设纳入无锡市“十四五”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制定推进英语产业学院建设的专项建设方案,在政策制定、资源配置等方面予以倾斜。创新产业学院的办学体制机制,积极探索建立由无锡市教育局、人社局引领,江南大学、阿里巴巴、环球雅思、星马教育、森蕊教育等行业企业多方参与的英语产业学院理事会(董事会),不断完善英语教育机构管理体系和内部治理结构,加快实现英语教育课程内容、教学过程、科技研发与上海大都市圈产业结构、从业能力、生产实践、技术创新的有效对接,建立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英语教育的人才培养新机制。按照岗位对英语能力素质的要求,校企联合探索人才培养及资源共享机制,重构英语教育培训体系,开发新思维课程,创新英语教学方式,共同实施英语教育,共同评价培养质量。
2.校企共建英语教育实习实训平台
统筹教育与职业、英语教学与生产实践的发展,推动英语教育链与上海大都市圈产业链、创新链的融合,有力推进学校与产业发展需求的对接。统筹企业、行业、学校共同支持英语产业学院建设,采取引企驻校、引校进企、校企一体等方式,与合作企业共建集实践教学、科技研发、生产实习、培训服务等多位一体的实习实训平台,保障产业学院的正常运行[3]。将英语元素有机融入产业教学,统筹兼顾课程要素和生产要素,共同构建实践教育体系和生产性实训基地,营造真实的生产和技术开发工作环境。
3.提升英语教育服务地方发展能力
无锡市教育局、人社局协同试点学校、教育机构,加强对英语产业学院建设及运行的科学指导,组织开展产学合作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定期开展英语产业学院试点建设工作交流研讨,学习借鉴国内外产学合作经验,拓展产学合作交流的渠道与路径;及时总结推广产业学院建设的成功案例和经验,促进产学合作可持续发展。深化战略合作,整合英语教育资源,与上海大都市圈行业企业共同开展课题研究,联合开展企业项目攻关、产品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项目孵化等工作,共享研究成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升英语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三)经济途径
1.增加财政投入
无锡政府制定政策、法规、税收等制度保障,提供财政资金支持,使产业学院的构建有经济政策的双重加持。政府以注资投入、股份合作等形式参与产业学院建设,增强合作动力与保障。产业学院的成功,将回馈政府发展,回馈地方经济发展,对上海大都市圈的发展起良性循环。政府需监督财政资金的使用,确保企业、产业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2.搭建合作平台
宏观上搭建学校和企业双向选择、多向选择的产业学院合作平台,公开双方要求和优势,评估企业发展前景,为学校认证合作企业的资质,为企业认证有资质和优势专业的学校,整合资源,为毕业生给予就业信息的支持。企业以投资、股份合作、项目共享等形式参与产业学院构建,利益驱动增强校企合作动力,提升企业品牌形象。企业根据行业和自身需求,为英语教育产业学院提供实训岗位、技术、资源,共同开发项目,共建实训实体,共创经济效益,实现学生毕业到就业的无缝对接,企业本身也获得优质的人才资源。
无锡主动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发展建设,教育链和人才链紧扣上海大都市圈的产业链、创新链,英语教育已成为经济发展的软实力。近年来,上海大都市圈近百个产业学院应时而生,常州大学——阿里云大数据学院、江苏大学——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学院、河海大学——智慧水利产业学院等。产业链、创新链与教育链、人才链的对接融合是产教融合、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构建无锡英语教育产业学院能推动上海大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服务“强富美高”的新无锡建设,实现教育资源与产业成果共建共享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