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都市圈治疗大城市病

2017-06-05 22:43刘世锦
支点 2017年5期
关键词:大都市圈小城镇网络结构

刘世锦

核心提示:在核心城市外围发展一大批有产业支撑的小城镇,城市的集聚效应和要素生产率就可以进一步提高。

中国经济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需要寻找长期的增长动力。我一直强调要改变以速度为优先目标,更加重视质量和效益。我为经济增长设定了六个目标:就业可充分、企业可盈利、财政可增收、风险可控制、居民收入可增长、资源环境可持续。这些目标达到之后,对应的增长速度,就是一个合理均衡的增长速度。

现在人们在关注经济成果的同时,更加关注未来的生存环境。在过去两三年内,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还有其他一些大的都市圈在加速成长,城镇化出现分化,更多的资源集中到几大都市圈,完全符合城镇化发展规律。一线城市一方面有聚集的要求,另一方面城市病的问题又很突出。出路何在?这就要考虑城市结构问题。

在发展大都市圈时,应该在核心城市外围发展一大批小城镇,比如形成一批大学城、科研城、产业新城,这些小镇有产业支撑,人们的住房可以更宽敞,生活成本可以下降,环境也可以更好一点。小城镇之间有轨道交通连接,如果形成这样的城市网络结构,集聚效应和要素生产率可以进一步提高。同时,基本公共服务也进一步完善的话,市中心的人是愿意并有可能出去的。

所以,中国可投资领域还有很多,关键还是要开放市场,让更多有效率的投资能够进去。预期未来几年,大都市圈这种网络结构的形成所带来的基础设施、房地产等建设,可能会成为中国经济重要的增长来源。

如果要形成大都市圈的城市网络结构,土地制度就必须破题。社会各界对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呼声是较高的,大方向都已经清楚了,关键问题是怎样加快落实。

城镇化发展要配合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使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能够进入市场,能够流转起来。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突破,大都市圈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增长潜力等都很难发挥出来。改革是一个试错过程,到底什么办法对,应该有足够多的试验,通过试验找出问题,把好的做法提炼出来,然后再去推广。

大都市圈快速成長带动了资源、人口,特别是年轻人向一线大城市集中,推动了一线城市住房需求的上升。住宅用地占整个建设用地的比重偏低,或者说供地不足,是房价上升的重要因素。如果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改革能够往前推进,使土地供给量增加,就会对城市房价形成一个向下的拉力。

对一线城市高房价问题,既要治标更要治本。限制需求,短期内有点作用,时间长了房价还是稳不住。治本就要从城市发展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加快解决土地制度等问题,反思并调整既有的城市化发展理念、战略和政策。只有改革到位,大都市圈才有望成为中速增长期重要的动能来源。(支点杂志2017年5月刊)

猜你喜欢
大都市圈小城镇网络结构
构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空间布局战略体系
小城镇社会治理创新逻辑
基于互信息的贝叶斯网络结构学习
知识网络结构维对于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远程创新搜寻的中介作用
沪港通下A+ H股票网络结构演化的实证分析
复杂网络结构比对算法研究进展
加快小城镇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小城镇远
我国小城镇体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大都市圈发展的经济整合机制构建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