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部

  • 《中国历史地图集》误绘“讹答剌卫”考辨
    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第499册,台湾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第637页。又,将明代卫所名称为“讹”之例于乾隆四十四年修撰的《钦定盛京通志》中亦有出现,见〔清〕 刘谨之,〔清〕 阿桂: 《钦定盛京通志》卷一〇三《古迹四》,《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第503册,台湾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第159页。《钦定满洲源流考》中常见将明代卫所名称为“讹”之例,如“塔拉河卫”条的前一条与后一条皆是如此:“伊拉齐河卫,旧讹亦里察,今改正……”“阿尔拉山卫,旧讹阿剌,今改正

    历史地理研究 2022年1期2022-11-22

  • 中国传统钱币学的学术定位与类属研究
    其中金石学著作在史部和子部的具体归类情况又远较经部和集部更为复杂,这些著作在不同的书目中先后被分置于史部的谱系类、目录类、传记类、国朝史类、谱录类、食货类、别史类、霸史类、地理类、金石类以及子部的农家类、小说家类、类书类、艺术类、释氏类、谱录类、杂家类等多达16个二级类目之下。在未按四部法分类的书目中,这些著作同样被归入了多个类别。金石学著作的分布虽然总体较为散乱,但如果从纵向的历史演进和学术发展的角度来进行考察,就会发现这些著作在不同书目中的归类大体上经

    中国钱币 2022年2期2022-10-25

  • 《四库全书总目》中书法文献的目录学归属
    历了经部小学类、史部目录类、子部杂艺类、子部艺术类的流变过程。书法文献在《四库全书总目》中的分布以子部艺术类为核心,另散见于子部杂家类、史部目录类、集部别集类。本文的梳理或可从文献学的角度对《四库全书总目》中的书法文献构建出一个宏观、清晰的脉络。书法文献的目录学归属,一方面随着我国第一部目录学著作西汉刘歆《七略》出现以来目录学的发展而发展,另一方面随着书法史的演进,以及书法文献本身材料的不断丰富,产生了更加具体、繁杂的目录学归属要求,从而推进书法文献目录学

    书画世界 2022年12期2022-03-06

  • 时政世态、风土名物的折射 ——江藩《舟车闻见录》新探及补遗
    印道光二年刻本,史部第六七一册第一七八页)排草香合香诸方多用排香,草根也。白色,状如细柳,产广州、河南、扬州。香客每岁至广收买此草,捆载而北者不可胜计。(清阮元修,陈昌齐等纂《(道光)广东通志》卷九四《舆地略一二》,史部第六七一册第一八○页;清邓淳辑《岭南丛述》卷三五《珍宝下》,道光十五年刻本,第一六页)洋酒外洋有葡萄酒,味甘而淡红。毛酒色红,味辛烈。广人传其法,亦酿之,与洋酒无异。洋酒有数十种,惟此二种,内地人能造之,其余不能酿也。又有黑酒,番鬼饭后饮之

    北京社会科学 2021年1期2021-12-03

  • 史志目录中的地理书籍及地理方法的应用
    而地理书籍被归于史部目录之下,则是因为地理与历史的关系更为密切,掌管地理事务的官员责任被记录于《职官志》中,有关职官的专著被列为《职官篇》,附于史部。最后,从元代扈从纪行诗的研究和大数据建设与学术地图的编制来具体说明地理学方法在文史研究中的应用,强调地理书籍和地理在现代研究中的重要性。【关键词】 地理书籍;史志目录;地理方法;大数据;学术地图【中图分类号】G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

    今古文创 2021年11期2021-09-10

  • 作为成书来源的史部、子部典籍与《世说新语》的关系
    世说新语》取材于史部、子部、集部典籍,尤以史部、子部为多。其中史部类包括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陈寿《三国志》、袁宏《后汉纪》、谢承《后汉书》、袁山松《后汉书》、孙盛《晋阳秋》、王隐《晋书》、干宝《晋纪》、虞预《晋书》、檀道鸾《续晋阳秋》、刘谦之《晋纪》、曹嘉之《晋纪》、王沈《魏书》、习凿齿《汉晋春秋》、邓粲《晋纪》、张勃《吴录》、孙盛《魏氏春秋》、何法盛《晋中兴书》。傅畅《晋诸公赞》《八王故事》《郭泰别传》《孔融别传》《向秀别传》《孙放别传》《卫玠

    青年文学家 2021年17期2021-08-09

  • “四丈”还是“四十年”?
    目》,卷四十五《史部总叙》中有段文字很是费解,原文是这样的:“高似孙《纬略》载其(指司马光)与宋敏求书,称到洛八年,始了晋、宋、齐、梁、陈、隋六代。唐文字尤多,依年月编次为草卷,以四丈为一卷,计不减六七百卷。”(《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这段文字,有两处很令人费解的地方:一是“始了晋、宋、齐、梁、陈、隋六代”,二是“以四丈为一卷”。第一处,感觉少了些文字,表述不是很清楚。第二处就有点令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司马光撰《資治通鉴》应该收集了很多资料,唐代

    古典文学知识 2020年3期2020-06-19

  • 《搜神记》类别归属的调整与古代小说观念的嬗变
    部分类法,被置于史部杂传类。宋代,《搜神记》与《列异传》等其他文本共同迁移至子部小说类,重置了这套知识类目的构型规律、内在间架和典型范例。19世纪末20世纪初,四部分类法转化为近现代的学术体系,《搜神记》被视为志怪小说的典范之作,并与小说这个类目一道,纳入文学学科之中。考察《搜神记》在知识体系中的迁移路向和运动轨迹,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文本与《列异传》等逐步建构成为稳定的知识模块,并在功能、性质等各个层面、多重向度上不断进行着累积与更新。厘定《搜神记》类别归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2期2020-04-27

  • 谱牒类书目的源流与分属演变
    略下也有著录,与史部书目著录在一起[8]1714。司马迁在《史记》中曾多次提到“谱牒”一词,并将其作为史料来源之一,但从《汉书·艺文志》对谱牒类书目的分属方式及著录卷数来看,谱牒类书目在这一时期显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隋书·经籍志》采用四部分类法,将隋代及以前的书籍分为甲乙丙丁四类。乙类为史部,其类下著有“谱系”类。《隋书·经籍志》将史部作为一级类目单独分类,同时将谱牒类书目置为史部目录的一个二级类目,使谱牒类书目开始有一个明确的划分。《隋书·经籍志》共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5期2020-03-04

  • 《书目答问》分类的几个问题
    ”类。2 关于“史部·古史”类《书目答问》于史部设“古史”一类,收《逸周书》《国语》《战国策》《山海经》《竹书纪年》《穆天子传》《世本》《孔子家语》《晏子春秋》《越绝书》《吴越春秋》《列女传》《新序》《说苑》《古史纪年》(林春溥)。理由是:“古无史例,故周秦传记体例与经、子、史相出入,散归史部,派别过繁,今汇聚一所为古史。”我们可以对照《书目答问》史部杂史类的“上古至周”部分:《帝王世纪》(晋皇甫谧)、《古史考》(汉谯周)、《路史》(宋罗泌)、《春秋别典》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20年1期2020-02-23

  • 论刘咸炘的小说观
    。关键词:小说;史部;子部;刘咸炘;文学中图分类号:I207.41    文献标识码:A刘咸炘是清末民初的四川学者,一生著述颇丰,但因他英年早逝,又兼一生足不出川,所以外界对他知之甚少。近年来,针对刘咸炘的各方面成果,陆续有学者撰写了一批研究论文。其中刘咸炘的目录学和小说观,也有数篇论文涉及。但仔细阅读这些论文,发现都没有涉及古代小说研究中的根本问题——小说之名与小说之实的问题,鉴于此,本文试加以探讨。一正如刘廷玑所说的:“盖小说之名虽同,而古今之别相去天

    蒲松龄研究 2020年4期2020-01-20

  • 《初目》著录《总目》春秋类未收提要小考*
    阁抄本《总目》,史部史抄类存目)(2)按:实有四篇,分别为《初目》、上海图书馆藏《总目》稿本、文溯阁抄本《总目》、文澜阁抄本《总目》。今文溯阁、文澜阁抄本《总目》二篇未见,转引自夏长朴文。据夏氏核对,两者文本同于上图藏《总目》稿本,今合并书之。需要明确一点的是,从《初目》与上图藏《总目》稿本的成书时间来说,《初目》这篇提要稿A的成稿时间要早于上图稿本B,所以这两份文本的关系应该是B在A的基础上由馆臣增改而成,而非A在B的基础上删略所致。仔细比对两份提要稿,

    图书馆研究 2019年6期2020-01-13

  • 魏晋小说在古典目录中的归属与演变探赜
    记》)均被著录在史部杂传类[4]980。由《隋志》史部杂传类的小序可以看出,杂传指“杂以虚诞怪妄之说”,但“推其本源,盖亦史官之末事也”[4]982。按此说法,搜神体志怪著录在《隋志》杂传类实属合理。而《旧唐书·经籍志》(以下简称《旧志》)对于搜神体志怪的著录完全照搬了《隋志》,除了未著录《搜神后记》以外,无一不同[5]2005。到了宋代,此类文献在目录学中的归属开始发生变化。在宋代官修目录《崇文总目》中,干宝《搜神记》首次收入子部小说家类,题《搜神总记》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7期2019-06-12

  • 从三部目录书籍看我国古代史学的发展
    三大界碑,勾勒出史部目录学从无到有、从附庸地位到独立成类的发展历程。它们的著述形式和内容凸显了我国古代史学的历史变化,也见证了我国古代史学从自发、被束缚发展转向自觉、独立发展繁荣。探索我国古代三部目录书籍的流变,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史学、研究史学具有重要意义。【关  键  词】目录学;《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古代史学【作者单位】陈丹丹,广东开放大学文化传播与设计学院。【中图分类号】G23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

    出版广角 2019年7期2019-05-20

  • 方志所载历城史部文献情况析论 ——以乾隆《历城县志》、民国《续修历城县志》为中心
    ,见于县志的历城史部文献数量较多、类别丰富,各代史著均体现浓厚的地域特色。笔者认为,通过将历城县志所载史部文献加以爬梳分类,并将历城史著与济南府志所见史著对比考察,既能直观体现出历城史学文献撰写成果的侧重和得失,亦能在济南史著的大背景下,考量居文化中心的历城在济南地区史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与引领作用;同时,笔者进一步把历城县与兖州府的文教之都——儒学祖庭曲阜县的史部文献进行多方位的比较,展现齐鲁两种不同文化传统的激荡下,反映在两县史学文献撰写方面的异与同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9年4期2019-02-20

  • 古代小说归类的悖论
    ,根据子部说理、史部叙事的标准,似乎应该将其区分为两部,但班固统一将其归入诸子略,也即子部。班固为何不将小说分为子、史两部?原因很简单,《汉书·艺文志》中并无史部。众所周知,《汉书·艺文志》采用七略分类法,把所有图书分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等六略,其中兵书相当于战略军事,术数相当于天文历法,方技则相当于医学巫术。和四部分类法相比,六艺略相当于经部,诸子略加上兵书、术数、方技相当于子部,诗赋略则相当于集部,而后代非常重要的史部在《汉书·艺文志》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5期2019-02-17

  • 《文献通考·经籍考》的分类渊源与归类调整 ——以史部为中心
    体则以《经籍考》史部全文作为考察范围。一、《经籍考》史部的分类渊源笔者通过建立“《文献通考·经籍考》全文分析数据库”,将《经籍考》3938条书目下的6074条引文与其文献来源一一链接。其中《汉书·艺文志》(简称《汉志》)、《隋书·经籍志》(简称《隋志》)、《新唐书·艺文志》(简称《新唐志》)、《崇文总目》(简称《崇文》)、《郡斋读书志》(简称《郡斋》)、《直斋书录解题》(简称《直斋》)是《经籍考》分类及书籍归类的主要依据。于是笔者提取《经籍考》引文材料中来

    史志学刊 2018年6期2018-12-28

  • “二十四史”的发展著录情况概述
    孔凡秋摘要:史部依托经书而立,古有“六经皆史”、“以史翼经”诸说,图书分类之初《七略》“七分法”即将诸史归入“六艺略”,魏晋南北朝始有四分法“甲”、“乙”、“丙”、“丁”,史部独立。《隋书·经籍志》中正式确立史部身份与地位,史籍的重要性开始凸显,原来各部独立的史书因前后顺序被合称在一起,如“前三史”、“前四史”,至清乾隆皇帝时期钦定“二十四史”,后亦有“二十五史”、“二十六史”之称。每部史书内容都能囊括一皇朝或一时代巨变,源至《史记》的纪传体体例属百科全书

    北方文学 2018年30期2018-12-27

  • 论《文献通考·经籍考》的分类渊源及其调整
    经部分为十三类,史部分为十四类,子部分二十二类,集部分六类。子目的设置归属,参考汉隋唐宋四代官修、私修目录的分类,斟酌优劣,择其善考而从之。如对以往目录的分类有所调整,则附有按语说明其理由。”[1]这是依据马端临《文献通考·自序》而来的四部55类说。经过重新分析全书,杨寄林指出《经籍考》四部的实际类目是:经部:易、书、诗、礼、春秋、论语、孟子、孝经、经解、乐、仪注、谥法、谶纬、小学;史部:正史、编年、起居注、杂史、传记(杂传)、伪史霸史、史评史钞、故事、职

    武陵学刊 2018年6期2018-12-13

  • 刘知几《史通》“小说”观念的实质及其影响新论
    新着眼于刘知几于史部中称引“小说”,认为刘知几毅然将“小说”由子部划入了史部,在刘知几看来,“小说”的职能首先是“记”而不是“议”,这一见解影响颇大,《新唐书·艺文志·序》所谓“传记、小说……皆出于史官之流也”云云于叙述史部时论及“小说”即与之一脉相承[4];谭帆亦着眼于刘知几于史部中详论“小说”,认为因之“子”、“史”两部遂为中国小说之渊薮[5];吕海龙也注意到了刘知几于作为史著的《史通》多称“小说”,认为刘知几此举为改子部小说观为史部小说观,且具有重要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6期2018-11-21

  • 论魏晋隋唐方志外延 ——以方志的著录为中心
    脱脱 四部之中 史部—地理类 二级 6《明史·艺文志》 清·张廷玉 四部之中 史部—地理类 二级 169《文献通考·经籍考》 元·马端临 四部之中 史部—地理类 二级 4《国史经籍志》 明·焦竑 四部之中 史部—地理类—郡邑 三级 34《文渊阁书目》 明·杨士奇 四部之外 旧志 独立 108新志 独立 272《内阁藏书目录》 明·张萱 四部之外 志乘部 独立 496《四库全书总目》 清·纪昀等 四部之中 史部—地理—都会郡县 三级 88《遂初堂书目》 宋·

    史志学刊 2018年4期2018-09-04

  • 《四库全书荟要》与《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分类研究
    总目》整体框架和史部分类对比分析,尤其是对其史部分类异同的原因探讨,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四库全书荟要》在四库纂修过程中的价值。关键词: 《四库全书荟要》; 《四库全书总目》; 史部; 分类中图分类号: G25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8)01-0067-05《四库全书荟要》和《四库全书总目》是清修《四库全书》工程的重要衍生品。《四库全书荟要》是于敏中、王际华等根据清高宗谕旨,精选《四库全书》的部分图书编纂而成,该书选菁萃华,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1期2018-05-14

  • 朝鲜李朝武举考补
    下简称《汉籍》)史部第一辑第17册,第24页下。由此可知,上述所有考试都归兵曹武选司管辖,故使用“武科”统称之,这一点与中国归礼部和兵部不同。增广试:国王即位或登极三十年大庆时举行,“增广则并设文武科及生员进士杂科”②《大典会通》,《汉籍》史部第一辑第17册,第79页上。。都试:每年春秋本曹训练院,铁、木、骑枪、骑射、击毬、柳叶箭、鸟铳、鞭刍、讲书。重试:世祖丙戌十一年三月,上与王世子幸学,大飨诸生,横经问难,远方儒生云集,凡三千余人。命设文武科重试,以申

    孙子研究 2018年2期2018-01-23

  • 读史宜夏
    ,不同的是后世将史部书籍的次序提前了。到唐人编纂的《隋书·经籍志》时,四部的顺序已经是我们今天熟知的顺序了。应当注意的是,《隋书·经籍志》在四部之后附有道经、佛经两类书籍的分类与介绍,道经与佛经各成独立的体系,自有其相应的分类方法。四部分类法诞生之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四部之下的分类,随着知识的增长、书籍的增多,也有相应的改变。例如《隋书·经籍志》中史部之下分为十三类,到乾隆时代编修《四库全书》时,史部之下的书籍分为十五类,并且与《隋书·经籍志》相比,增加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17年12期2017-12-25

  • 《四库全书总目》史部“政书”类浅论
    《四库全书总目》史部“政书”类浅论王 晶(首都师范大学,北京 100056)《四库全书总目》是清乾隆时官修的一部大型目录书籍。从民国时期,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对象,研究的范围不断拓展、程度不断加深。但是至今很少有人对史部“政书”类加以深入地研究讨论。对“政书”类的形成、分类、收书情况、影响等方面对其加以讨论,可以很好地体现《四库全书总目》的继承发展与影响。《四库全书总目》“政书”类;分类;收书情况;影响一、《四库全书总目》“政书”类《四库全书》是清乾隆时进行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5期2017-12-07

  • 从《隋书·经籍志·史部》看古代文献的散佚
    《隋书·经籍志·史部》看古代文献的散佚潘艳蕊《隋书·经籍志》史部文献的散佚反映出隋代以前图书的社会流通性、社会形态变迁、文字书写变革、文献载体的变化,是在图书诸“厄”等强力破坏因素之外,造成古代图书散佚的几大主要原因。在社会形态变化、社会文化需求演变,文字书写变革、文字载体发生质变的历史时期,适时强化对图书文献的收藏整理,转变传统文献信息的文字载录形式,将图书管理工作与时代进步相统一,是防止图书散佚的重要手段。文献散佚;社会变迁;图书管理中国古代的战乱破坏

    名家名作 2017年2期2017-12-05

  • 《隋书·经籍志》著录重出文献原因探赜
    类,另出卷三十三史部地理类;《高僧传》六卷,虞孝敬撰,出于卷三十三史部杂传类,另出于卷三十四子部杂家类;《众僧传》二十卷,裴子野撰,出于卷三十三史部杂传类,复出于卷三十四子部杂家类;《感应传》八卷,王延秀撰,一出于卷三十三史部杂传类,另出于卷三十四子部杂家类;《新旧传》四卷,见于史部杂传类,又见于子部杂家类;《女鉴》一卷,见于子部儒家类,复见于集部总集类;《妇人训诫集》十一卷,见于子部儒家类,又见于集部总集类;《贞顺志》一卷,见于子部儒家类,复见于集部总集

    宿州学院学报 2017年10期2017-11-23

  • 史部目录发展的四个时期看古代史学的历史走向
    录学的发展概况,史部作为古代目录学四部分类体系中的一大部类,它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附庸地位到独立成类的变化过程,其发展概况可大致归纳为:萌芽期、创立期、独立期、完善期四个时期。分析史部的发展变化原因、概括与史学的关系,可以看出史部的发展变化凸显出我国古代史学从自发、被束缚到自觉、独立发展繁荣的历史变化过程。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史学、研究史学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目录;史部;史学发展中图分類号:K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1期2017-04-10

  • 《四库全书总目》中的史部研究
    ,故称“全书”。史部在史料方面贯彻博采善择的原则;又因其诞生在考据学兴盛之际,非常注重对历史事实进行考证,并且在考证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进行褒贬;对于著者也能从论世知人的角度出发,表达出护惜古人之心,本文对《四库全书》中的史部部分做了浅略的研究。笔者就史部方面进行了仔细的研究,详细介绍了史部,写出了自己的心得。关键词:四库全书;史部;史学价值《四库全书》是清朝乾隆时期纂修的大型叢书,其斟酌历代图书分类的方法,择善而从,将所录书籍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各部之下又分为

    卷宗 2016年9期2017-03-31

  • 《江苏艺文志·常州卷》订补
    府忠义祠录5卷 史部传记类 佚按:《江苏省立第二图书馆书目三编》史部著录该书,作“邹澍、庄梦兰同辑”,道光十四年原刻本[9]。该书现存苏州图书馆。(十)第712页:汤成烈(1805—1880)季汉书66卷 史部别史类 佚按:该书未佚,《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史部著录两部稿本,皆为六十四卷,一部藏于中央党校图书馆,一部藏于南京图书馆(有清黄元寿跋)[10]。另内蒙古图书馆藏有一部抄本,六十六卷,二十四册,《内蒙古自治区线装古籍联合目录》著录[11]。郑振铎在日记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5期2017-03-22

  • 论文学评论家应具整体视野
    新文学”是经部与史部化身为集部,故有大判断,可引领潮流。因处非常时期,要动员群众,当时舍小说何由。今承平日久,经部史部集部已各归其位,经部史部思考关注大问题、大走向,小说则应复归于“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何必力不能逮而妄担虚名。国家多事之秋,遂有新文学,此文学常态之变;国家无事,新文学终结,文学复归常态格局,处乎当处。今日,网络文学兴起即意味着新文学终结,文学业已复归传统格局。清末以来的文学现实在新文学体制中受到压抑,由于网络媒介兴起,遂以网络文学形式展示

    南方文坛 2017年1期2017-03-22

  • 中国图书档案史研究的一座里程碑 ——评陈忠海《中国图书档案损毁史实的调查与书厄观研究》
    析了正史、别史等史部九类的图书损毁史实及其原因。利用数据库和搜索引擎等得到论文等记载的近代、当代图书损毁史实,分析原因。第三部分是档案损毁史实的调查与分析。以中华书局点校《二十五史》和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为检索依据,以图表形式列举并分析了正史、别史等史部九类的档案损毁史实及其原因。利用数据库和搜索引擎等得到论文、著作等记载的近代、当代档案损毁史实,分析原因。第四部分是中国书厄观总结。首先对中国古代、近代、现代书厄观的研究发展进行总述。然

    兰台世界 2017年13期2017-03-11

  • 古代谱牒类专著在古典目录中的归属与演变
    大部分时间归属于史部,虽其归属于史部,但是其所包含的内容、其名称却一直在变化着。到了清代谱录类被划归于子部,其本身却不具有谱牒的基本内涵,真正的谱牒类专著反归于子部类书类。谱牒类专著本身的发展过程与我国历史上士族的发展历程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其本身的分类和类下所含书目的变化对研究士族在历史上的兴衰有重要作用。谱牒;目录;谱录;分类;演变在我国的历史上姓氏不仅是一个人的符号,还曾经有社会功能。《尚书》称其“别生分类”,而“别生分类”的实际作用就是以姓氏而明其

    怀化学院学报 2017年4期2017-03-10

  • 從《四庫全書》對《青溪寇軌》和《泊宅編》的分類看四庫館臣分類的智慧
    《青溪寇軌》歸於史部雜史,分為兩類。本文將嘗試分析四庫館臣此舉。文章採用文獻研究法,找出《四庫全書總目》、《青溪寇軌》、《泊宅編》、《漢書》等書加以研究,從而在了解《四庫全書》分類之準則、《青溪寇軌》之內容時有所裨益。關鍵詞: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青溪寇軌;泊宅編;分類;史部;子部中圖分类号:G25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018-02一、引言《四庫全書總目》乃清代四庫館臣所編,規模龐大,堪稱納天下書籍為一冊,乃後

    人间 2016年32期2017-02-26

  • 女訓書在四部分類中目録歸屬的變化
    《隋書·經籍志》史部雜傳類著録有:劉向撰,曹大家注《列女傳》、趙母注《列女傳》、高氏《列女傳》、劉歆《列女傳頌》、曹植《列女傳頌》、繆襲《列女傳贊》、項原《列女後傳》、皇甫謐《列女傳》、綦毋邃《列女傳》《列女傳要録》、杜預《女記》《美婦人傳》、虞通之《姑記》。[注]魏徵等:《隋書》卷三三,中華書局1973年版,第978頁。雖然這些女訓書大多亡佚無存,但從書名仍然大致可以看出其著作體例明顯受到劉向《列女傳》的影響,《隋書》將其歸入史部雜傳類,顯示出著作體例和

    国学 2017年1期2017-01-26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史部正误七则
    目汇订》为据,举史部之误七则,一一辨正之。关键词:四库提要;史部;正误一、《史记疑问》提要曰:“班固尝议其宗旨之乖,刘知几颇摘其体例之谬。至其叙述之罅漏,先儒虽往往驳正,然未有专著一书,抉其疏舛者。(邵)泰衢独旁引异同,而——断之以理。”案:《晋书·司马彪传》云:“初,谯周以司马迁《史记》书周秦以上,或采俗语百家之言,不专据正经,周于是作《古史考》二十五篇,皆凭旧典,以纠迁之谬误。”是书今佚,然《隋志》有著录而置于《史记》之后,《汉书》之前,则此书是专为《

    青年时代 2016年19期2016-12-30

  • 当代中国古籍文献图书编纂整理的旷世巨制──四川大学古籍所《儒藏》编纂述议
    力,已经取得了“史部”儒学文献类编274册,总计达1.5亿文字之巨的辉煌出版成果。《儒藏》史部文献资料宏富,类目分明序列完整,编纂体例创新,自成一家风范。作为有史以来第一部集大成的儒学文献丛书,《儒藏》成果的出版问世具有不可估量的学术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意义。儒藏;儒学;古籍文献;川大古籍所一、《儒藏》编纂的缘起及阶段性出版成果介绍在中国传统文献典籍的编纂整理发展中,原本用来储存财货,具有“府库”意义的“藏”,常被用来作为某一类文献图书编纂汇集的总称,如佛教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2期2016-12-17

  • 从《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看春秋类目录的变化
    到经部,及部分入史部的演变,这一演变不仅体现了经学在中国学术思想上的地位,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学术思想的活跃状况。《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春秋;目录学我国目录学的发展源远流长,从刘向的《别录》,到刘歆《七略》,再到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开创了史志目录的先例。目录学的兴起到后世的发展,无不反映中国古代学术思想的活跃状况。史志目录从《汉书·艺文志》的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等六部分,到《隋书·经籍志》经、史、子、集四部分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6期2016-04-12

  • 《春秋》附庸 蔚为大国——史部设立与发展的学术背景考察
    附庸蔚为大国——史部设立与发展的学术背景考察王征1,2(1.南开大学文学院;2.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摘要:史部是中国古代典籍“四分法”——经、史、子、集分类中一个重要分支,其设立、发展与定型都和各个时期的学术背景紧密相关。汉代经学发达以致淹没史部的独立;魏晋南北朝时期经学式微、佛道二教盛行对史部的正式设立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清代乾嘉学派兴起,考据之风盛行,加之其时“正史中心观”的提出,造成此时史部书籍漏收情况严重。本文以《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和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6年1期2016-03-26

  • 诏令类在目录学史上著录的变化及发展
    类书籍的著录常在史部和集部中交相出现,附属于其他二级目录。《新唐书·艺文志》将其设立为三级类目,分属于史部,它的重要性逐渐显现。《直斋书录解题》进一步提高诏令在史部中的地位,列为二级目录。之后虽仍有目录将其著录在集部中,但它从属于史部的认识已得到官方目录书籍的认同。诏令类文献经历了依附于经学、收录在集中及由集部逐渐入史部的发展过程,也正反映了中国古代学术史的发展变化。诏令文献;史部;集部;变化;发展网络出版时间:2016-07-13 9:38:23诏令是以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6期2016-03-14

  • 史部义例看《清文献通考·经籍考》对《四库全书总目》之因革
    )·悦读人生·从史部义例看《清文献通考·经籍考》对《四库全书总目》之因革李成晴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湖南长沙410082)学界迄今尚未对《清文献通考·经籍考》及《四库全书总目》的关系加以考述,实则《清文献通考·经籍考》解题内容本于《总目》,但在部类、体式的安排上则系折衷马端临《文献通考》及《总目》而来。通过以《清文献通考》中的《史部经籍考》为样本进行分析,可发现《史部经籍考》对《总目》有所扬弃,在这一改编的过程中,以意改《总目》而出现一些失误,同时也在解题的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6年2期2016-02-12

  • 由《隋书·经籍志》史部分类看起居注在六朝的发展
    《隋书·经籍志》史部分类来看,起居注单作为一种独立的史书形式单列一类,位于正史、古史、杂史、霸史之后,记录了从汉至隋之间的起居注共四十四部,一千一百八十九卷。除了《穆天子传》及《开皇起居》外均为汉魏六朝作品,这一时期起居注数量之多,对史学的影响深远。一、起居注溯源《隋书·经籍志》云:“起居注者,录纪人君言行动止之事。”起居注这种史书形式在我国起源很早,《春秋传》曰:‘君举必书。书而不法,后嗣何观?《周官》:内史掌王之命,遂书其副而藏之,是其职也。[1]周代

    黑龙江史志 2015年13期2015-12-07

  • 《四库全书初次进呈存目》与《四库全书总目》史学观异同浅论
    书初次进呈存目》史部史评类、政书类进行比较,通过比较结果以及《四库全书总目》的提要本身,总结《四库全书总目》和《四库全书初次进呈存目》史学思想的异同之处。四库全书总目;初次进呈存目;史学观;比较《四库全书总目》是对中国古代图书及学术的一次系统总结,而纵观《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发现史部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在史学经历了三千年的发展后,对史学的传统加以全面反省和系统总结,是史学方面论述的总汇,其中阐述的一些史学思想,值得重视。《四库全书初次进呈存目》(以下简称《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7期2015-10-28

  • 浅谈“史部”流变
    文献信息的工具。史部目录是中国古代目录学史上处于正统地位占据支配优势的四部法中的一大部类。笔者选取几部典型的目录学著作,对史部流变加以分析。关键词: 目录学;史部;流变文献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史籍要独立为一部,必须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社会地位的提高,一是有足够的数量。从史学角度来考察,史部目录正是在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和文化学术成就共同作用的条件下,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伴随着史籍数量的日渐增多,史学地位的日益提高而最终确立的。先秦时期的史学由于学科分工还不精细,

    北方文学·中旬 2015年8期2015-05-30

  • 古籍目录史部学术源流与古代史学嬗变的历史路向
    文通过对古籍目录史部源流的研究,分别梳理古籍目录史部类目、大小序、提要三要素的历史形成过程,以期勾列出古代史学学术发展变化的历史趋向,进而揭示古籍目录史部对史学研究的学术意义。一中国历代古籍目录分类法从六分法始,历经五分、七分、八分、九分、十二分等分类法,至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一统天下,经历了较长的嬗变过程。与其他分类法相比,四部分类法影响深远,居于古代图书分类正统地位,体现了儒家的图书价值观念。代表历史典籍的史部,也有一个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历史典籍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2期2015-02-21

  • 四库全书史部图书分类差异研究*
    调整的。本文即以史部为例,分析从《四库全书初次进呈存目》、《四库全书荟要总目》到《四库全书总目》(以下分别简称《初目》、《荟要总目》、《总目》)分类的差异。《初目》为乾隆年间抄本,现藏台北国图,这是最早给四库图书进行完整系统分类的一部目录。《荟要总目》是编纂《四库全书荟要》时所形成的一部目录,其形成时间在《初目》之后、《总目》之前。《总目》是最后完成的一部《四库全书》目录。为说明问题,先将三部目录的分类情况列举如下:《初目》分为17类:正史类、编年类、别史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5年3期2015-02-13

  • 蒙元时期朝鲜半岛的华人移民活动
    倚供职。”[3]史部,P5391274年,元世祖将女儿齐国大长公主嫁于入质蒙元的高丽世子王谌。其后,两国姻亲关系不断巩固,高丽国王忠宣王、忠肃王、忠惠王、恭愍王等皆尚元朝公主。二、华人移民朝鲜半岛的路线华人移民迁入朝鲜半岛的路线,既可循陆路而往,又可泛海而去。纵观蒙元时期,多数华人是由陆路迁移的,而陆路又以官方的驿道为主。据陈得芝和党宝海先生的研究,元朝统一前,蒙古与高丽的驿道一般从和林出发,东行约百里至东乌盖河,再东南行五驿,至克鲁伦河上游;然后,东南行

    文教资料 2014年19期2014-11-18

  • 《四库全书荟要》史部提要考订*
    《四库全书荟要》史部提要考订*王 婷《四库全书荟要提要》是指收录于《四库全书荟要》中各书的书前提要,因完成时间相对较早,与它本《四库全书》提要存在不少差异。论文以史部提要为例,将《荟要提要》与它本《四库全书》提要作一综合比对,以《荟要提要》证《四库全书》提要之误,也以《四库全书》提要证《荟要提要》之误。《四库全书荟要》四库提要史部提要《四库全书荟要提要》指的是收录于《四库全书荟要》中各书的书前提要(以下简称《荟要提要》)。在《四库全书》提要编纂流程中,《荟

    新世纪图书馆 2014年10期2014-11-13

  • 晚明徐日久与军事著作编纂探研
    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59,第568页。[3]《明史》卷226“吕坤传”,中华书局,1997 年版。[4]徐日久:《徐子卿近集》启事卷1“复叶寅阳”,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73,第319页。[5]徐日久:《徐子卿近集》启事卷1“启张太府”,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73,第319页。[6]徐日久:《徐子卿近集》启事卷1“李道尊”,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73,第328页。[7]徐日久:《徐子卿近集》启事卷2“启抚按请代”,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73,第343页。[8]钱谦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3期2014-04-17

  • 《隋经籍志考证》是否仅完成史部
    崇文书局刊本仅有史部。至于此书是否全部完成,还是仅完成史部这一部分,众说纷纭,其中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复旦大学的李庆《关于〈隋书经籍志考证〉的三个问题》,对于该书的成书、类目次第以及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是否窃取章宗源成果诸问题做了分析,还认为:此书仅完成史部,其他各部章宗源并没有做。②见李庆《关于〈隋书经籍志考证〉的三个问题》,刊于《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六期,第59-64页。另外,据光绪刊本,章宗源的这部著述名为《隋经籍志考证》,非《隋书经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1期2014-04-10

  • 宋元以来四部目录及二级子目分类方法的变迁
    类,其中经部十,史部十三,子部十七,集部四类。《千顷志》,清初黄虞稷撰,凡32卷收书万八千种,分经史子集四部51小类,其中经部十二,史部十八,子部十三,集部八类。《明志》,即《明史·艺文志》,成于乾隆四年,修撰凡历康雍乾三世,乃黄氏以其《千顷志》为蓝本,删削而先成《明史·艺文志稿》,史臣王鸿绪据此而成《明史稿·艺文志》,乾隆年间张廷玉等则依此撰成《明史·艺文志》。《志》凡四卷,35目,收书仅四千七百余种,为《千顷志》之三分之一。其中经部十类,史部十类,子类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1期2012-04-13

  • 浅淡《隋书·经籍志》及其特点
    四部分类体系,使史部作为一个大的独立的部类固定下来早在先秦,我国就产生了不少的历史文献,比如《尚书》、《左传》、《春秋》、《国语》等。汉初社会经济复苏,文化上也出现了繁荣的景象,图书资料大量增加,客观上产生整理、分类、编目的要求。西汉末的刘向、刘歆父子“总括群书,撮其旨要,著为《七略》”[2]。《七略》虽早已亡佚,但从东汉史学家班固依据《七略》而撰写的《汉书·艺文志》仍可窥其大概。《汉志》将所有图书分为六个部类,即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和方

    黑龙江史志 2010年11期2010-08-15

  • 试析《晏子春秋》的图书归类问题
    从子部类上升到了史部传记类,其原因何在呢?本文拟就《晏子春秋》的图书归类问题做一些粗浅的探讨与整理,望方家指正。目前关于《晏子春秋》学派归属问题主要有四种说法:第一种,儒家学派说。此说法在唐代以前就一直比较流行,而且大家对此几无异议。据史料记载,班固将《晏子春秋》列入“子书部”中,并奉为“儒家者流”的首篇,并认为就是晏婴本人所撰。《七略》也认为此书“义理可法,皆合六经之义”。另外近人吕思勉先生在《经子解题》中认为仍应算作儒家,其理由是:“今观全书,称引孔子

    黑龙江史志 2010年13期2010-06-19

  • 《直斋书录解题》史部分类述论
    概况,对《解题》史部分类之研究则不够深入系统,①目前,对《解题》史部分类情况的介绍主要集中于郝润华、武秀成《晁公武、陈振孙评传》之《陈振孙评传》第三章《<直斋书录解题>的分类与体例》第一节《<直斋书录解题>的分类》(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版,第336-359页) 中所涉及到的史部类目设置情况,因其着眼于《解题》整体分类情况的探讨,于史部分类依据及其创新和更易类目设置的思想与不足,则未能够深入研究。王重民《中国目录学史论丛》、高路明《古籍目录与中国古代学术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0年11期2010-03-22

  • 史部目录源流考略
    关键词:目录学;史部;史部目录摘 要:史部是古典目录学四部分类体系当中的一大部类。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叙述这一部类的形成和演变过程。指出史部目录形成于《七略》、形成于《中经新簿》,最后确立于《隋书•经籍志》,并确立经、史、子、集的四部分类法,史部目录始得以逐渐完善。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09)03-0134-02清代著名目录家王鸣盛曾说:“目录之学,学中第一要事,必须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王氏学术成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09年3期2009-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