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图书档案史研究的一座里程碑
——评陈忠海《中国图书档案损毁史实的调查与书厄观研究》

2017-03-11 12:30赵彦昌
兰台世界 2017年13期
关键词:档案学史实图书

赵彦昌 王 晶

(辽宁大学历史学院 沈阳 110136)

中国图书档案史研究的一座里程碑
——评陈忠海《中国图书档案损毁史实的调查与书厄观研究》

赵彦昌 王 晶

(辽宁大学历史学院 沈阳 110136)

《中国图书档案损毁史实的调查与书厄观研究》是近来出版的中国档案史力作,我们对其内容进行介绍,分析其写作的创新之处,并探讨了其存在的学术价值,以资学术界参考。

档案损毁 图书损毁 书厄观 中国档案史

《中国图书档案损毁史实的调查与书厄观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版)是陈忠海教授攻读郑州大学中国古代史专业的博士学位论文。古往今来,图书档案损毁史实比比皆是,但对其史实与书厄观的系统化研究佳作却极为少见。该书采用了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历史学方法为主,结合图书馆学、档案学等研究方法,以古代、近代、当代为三大方面,以时间发展为主线,以各时间段史实调查为基点,点线面相结合来论述中国图书档案损毁史实的调查与书厄观研究,有理有据,脉络清晰地展现了图书与档案损毁史实。另外还从整体和局部出发,详细论述了古代各朝代、近代各历史时期以及当代的图书档案损毁史实及书厄观研究成果,并进一步研究总结从而形成更为完善、准确、系统的中国图书档案书厄观。

一、《中国图书档案损毁史实的调查与书厄观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是引言,介绍选题背景和意义,系统的文献综述,梳理研究内容和框架结构。第二部分是图书损毁史实的调查与分析。以中华书局点校《二十五史》和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为检索依据,以图表形式列举并分析了正史、别史等史部九类的图书损毁史实及其原因。利用数据库和搜索引擎等得到论文等记载的近代、当代图书损毁史实,分析原因。第三部分是档案损毁史实的调查与分析。以中华书局点校《二十五史》和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为检索依据,以图表形式列举并分析了正史、别史等史部九类的档案损毁史实及其原因。利用数据库和搜索引擎等得到论文、著作等记载的近代、当代档案损毁史实,分析原因。第四部分是中国书厄观总结。首先对中国古代、近代、现代书厄观的研究发展进行总述。然后就各个具体朝代、历史时期进行具体论述分析,分述中国书厄观。第五部分是结论。主要概括总结了各个时期图书档案损毁原因,并提出了该书的研究只是看待图书档案损毁问题的一个视角,不能说明全部问题,这点值得注意。第六部分是附录。主要详细列举史部中图书档案损毁史实,并进行图表统计分析,得出史部九类中图书档案损毁原因的分布情况。

二、《中国图书档案损毁史实的调查与书厄观研究》的创新之处

1.选题新颖别致。选题与众不同在于两种:一种是研究他人未研究之点,一种是研究他人研究却未研究通透之点。而该书选题恰恰做到了这一点。该书选题新颖之处在于他看到了他人未研究之点:图书档案消亡历史早有学者关注,20世纪80年代后更是研究热潮不断持续,研究成果也推陈出新,但是对于书厄观的系统化整理和研究却处于缺失状态。他集前人之作,却又做出自己新作,令人钦佩。该书选题别致之处在于他研究了前人研究却未彻底研究通透、系统之点:第一,前人研究图书档案消亡及书厄观一般将其作为一体来论述,而作者却另辟蹊径,采取了更加科学准确的研究视角,将其分别进行论述。第二,以最大限度搜索的较为全面材料为依据(如古代史部记载史实),系统论述和研究图书档案消亡和书厄观这是他人浅尝辄止甚至从未想过的切入点。能将他人做了却未做到极致的地方做得更加精细,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2.研究方法多样。第一,采用了跨学科的研究方法。陈忠海教授充分发挥自身学习经历优势,以历史学方法为基础,结合图书馆学、档案学的研究方法,探讨了图书档案损毁原因,揭示了图书档案损毁的一般规律。第二,采用了文献法。作者通过查阅、收集大量文献为自己的研究提供史实和科学论据,查阅文献类型多样,涉及史籍、期刊、专著、论文和报道。对于书厄观研究部分所涉及的文献更是不胜枚举。第三,采用了数量研究法。在文献法中已经体现了该书从整体上通过数量研究法对于从古至今各时期损毁史实记载进行研究和论述,该书对于各时期不同损毁原因及史实的记录也是颇为具体准确。主要是针对古代、近代和当代各个时期图书档案损毁原因与数据统计而言的。大到整体,小到局部,作者都坚持用事实和数据说话,不但更为具体、准确、直观,更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增强论述的科学性。第四,采用了统计学方法。该书采取了较其他大部分专著不同的形式——运用了大量的图画和表格。通过表格、柱状图、扇形图、折线图等方式收集、整理和分析整合数据,得出论述观点,更为直观、准确,更具科学性。作者坚持用数据说话,有理有据,这对于我们以后的学习有很重要的启发运用。

3.创新研究视域。首先,研究角度与前人有异。针对中国图书档案损毁史实研究还不够细致、系统和科学的学术研究背景,采取图书档案分述方法,弥补过往研究之不足甚至空白之处,进而拓宽中国图书史和中国档案史的研究领域,提供对图书、档案存续与消亡的完整性认识。其次,阐述的切入点与众不同。大多数科研成果可能主要是以数量来说明问题,不但数据可能受文献记载而有误差,并且研究角度有重复。但本文却采取了用所占比例说明问题的方式,研究内容也必然有所不同,作者在文中也有所提及:“流传中档案,特别是图书亡佚所占比例虽高”,与“战争造成大规模的毁书和毁档相较,这个数字尚不及一次战争损失的数量”。如果作者不是采用所占比例说明问题的方法,我们可能会根据损毁数量而认为战争原因类最多,而不会得到流传中亡佚类原因其实是所占比例最大的结论。最后,利用表格列举史部实例。作者坚持史实支撑论点的方式。第一,作者选择了经史子集中的史部作为研究重点,恰恰选择了他人鲜有涉猎的古籍,这无论对于史学,还是图书馆学与档案学研究,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二,在该书中第二、三部分及附录中以表格形式列举了史部中有关档案图书损毁史实,并做了数量统计,为我们查阅史实以及学习损毁原因有重要作用。作者有机地将古籍与图表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这是一个新的创作视角,为我们日后的学习提供了借鉴。

4.以哲学思想为先导。首先,坚持用全面、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首先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作者不但检索了中华书局点校的《二十五史》和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的正史,更检索了别史、编年、杂史等11类史部,得到了除正史外具有记录损毁史实8类史部,并以正史及这8类史部为检索依据,进行图书档案损毁研究。其次,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作者认识到了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在第四部分中系统总结研究了从古至今书厄观,间插自己的观点;对于书厄和毁档对于我国文化发展的影响除列举前人观点外,还以历史的观点看问题,提出应该考虑历史发展的背景的观点,并且顺应历史潮流,分析了书厄发展的不足,进而鼓励对这一空缺之处进行深入研究的观点,令人深思。

其次,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首先,作者善于抓主要方面。同大部分史学研究相同之处,在于作者以正史记录图书档案损毁史实为研究的主要对象。其次,学者也看到了史部其他各部的作用,正史以外其他史书记载图书档案损毁史实也被列入研究对象之列。对于档案损毁史实以及附录中列举具体史实及出处等都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将正史及其他史部各类结合起来,佐证更为全面有力,使中国档案图书损毁的研究更为全面、准确。

最后,整体与局部的辩证统一。在第四部分中,先进行中国书厄观总述,再进行中国书厄观分述,既着眼于整体,由上至下看问题,又着眼于局部,由局部支撑整体,对于我们完整准确及清晰地认识中国书厄观有着巨大作用。在论述古代书厄观时,先从整体出发,简单列举古人书厄观,并说明前人研究方法。然后从局部出发,以各朝代为节点,分别论述各个朝代的书厄观。在着眼整体的同时,兼顾着手于局部,才能最终使我们完整、准确地认识中国古今书厄观。

三、《中国图书档案损毁史实的调查与书厄观研究》的价值所在

1.填补中国图书史、中国档案史研究的学术空白。中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图书史与档案史也是中国历史长河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对于图书史和档案史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如就档案学而言,老一批的历史学者已经退休,而青年学者或因研究历史耗时耗力,或因兴趣问题,往往退避三舍或浅尝辄止,这无疑对于档案史研究是非常不利的。而陈忠海教授却恰恰是研究历史学的,并运用自身优势,对档案史和图书史进行研究,且非常详细准确,同时研究的是档案史和图书史中薄弱甚至空缺的内容。所以,该书对于中国图书史和中国档案史无疑具有重大价值,堪称里程碑。

2.充实中国文献史的研究成果。中国图书史和档案史毋庸置疑是中国文献史的重要分支,而该书的研究内容又恰好弥补了图书史和档案史研究中的不足。该书作为研究中国图书史和中国档案史的重要著作,理所应当地成为研究中国文献史的重要部分。作为研究中国文献史的基础,丰富了中国文献史的研究。该书对于档案史和图书史的研究已经不仅仅是对于其自身的研究,是对文化传承载体的研究,更是对文献乃至文明传承的研究。

该书虽然是陈忠海教授的历史学专业博士论文,但是我们要看到其对于档案学和图书馆学研究的重要作用,希望以后能够有更多这样的跨学科的优秀著作问世。然而,跨学科研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就需要档案人自觉努力学习,不断充实提高自我,拓宽知识视野,不断创新创作视域,努力拿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推动档案学的不断发展与创新。

总之,这部书为我们进一步研究中国档案史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档案学的研究视角之内。我们要拓宽我们的研究视野,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学习其他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素养,将我们所学档案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紧密结合,跨学科学习与研究,不断拿出更好的研究成果,推动档案学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与繁荣。

然而,任何著作都是阶段性的智慧结晶,总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该书自然也不能例外。我们认为在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中若是史部记载图书档案损毁史实时,也能加入像近代及当代的损毁原因详细分析,就使得该书内容更为丰满、翔实了,更有利于我们深入理解与学习。当然,一切也要从实际出发,因为对于历史研究很大程度上还是受很多主客观因素限制的。

[1]陈忠海.中国图书档案损毁史实的调查与书厄观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

G256.4

A

2017-05-25

猜你喜欢
档案学史实图书
历史追溯与革新路径:中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特征阐释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关于档案学会工作的几点思考
档案学本体论研究
学术批评语境下档案学理论研究的批评
对八路军留守兵团几则史实的考证
中国工农红军第17军史实考
关于朝鲜战争的若干史实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