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团圆

  • 李渔与莎士比亚的戏剧结构比较分析 ——以“戏中戏”和“大团圆”为中心
    “戏中戏”和“大团圆”为中心,考察他们的喜剧作品并进行比较与分析。1 裁云剪水,挹彼注兹——“戏中戏”的文本体现及作用探析“戏中戏”最直观的一种定义,前贤言简意赅:“一部戏剧之中又套演该戏剧本事之外的其他戏剧故事、事件。”[5]88作为一种戏剧创作手法,若运用得当,则能营造出马迹蛛丝、隐于不言、背面敷粉之效。“戏中戏”由于既具有双关性,读起来甚觉不同,搬演时又能直观地体察演剧,因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戏剧的内涵;加上其别具一格的“附加型”演出风格,能够充分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4期2022-12-13

  • 一家四口为何在医院“大团圆
    ,没想到难得的大团圆竟发生在神经内科病房内。”生性开朗的刘大妈听到这忍不住也笑了起来。张淑青主任指出,脑血管病的发生多数都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相关,并且有家族遗传倾向。牟大伯一家多有高血压或糖尿病病史,平时血压和血糖控制不严格,饮食又偏爱荤腻和甜食,并且两位老人也有父兄辈罹患脑梗死的情况。这么多危险因素存在,脑血管病找上门来,也就不奇怪了。张淑青主任提示,脑卒中是我国成年人致死和致残的首位原因,其中脑梗死的病例占80%。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

    健康博览 2022年3期2022-03-24

  • 四年后再见
    界运动员们的“大团圆”也宣告结束了,他们下一次的欢聚将在四年后。宝宝,你还知道哪些“大团圆”是要间隔四年才有一次的吗?和爸爸一起去了解一下吧!1.欧洲足球锦标赛,简称“欧锦赛”或“欧洲杯”。这是欧洲足协成员国的足球运动员们每四年一次的“大團圆”。最近一次举办时间是2021年6月,不过上一次“团圆”是在2016年,中间隔了5年,你知道为什么吗?2.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奥运会”。这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体育界每四年一次的“大团圆”。最近一次举办时间是2021年

    动漫界·幼教365(大班) 2022年2期2022-03-04

  • 浅论大团圆与悲剧之关系 ——以关汉卿戏剧为例
    的戏剧模式——大团圆为研究对象,来梳理它与悲剧的关系。一、大团圆与悲剧之异提到大团圆,首先我们必须对它进行一个界定。这里所说的大团圆是一种“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合,始于困者终于亨”的中国戏剧结构模式,而非单指一个团圆的结局。这种大团圆的模式在我国戏剧中极为常见,一如朱光潜先生所说:“随便翻开一个剧本,不管主要人物处于多么悲惨的境地,你尽管可以放心,结尾一定是皆大欢喜,有趣的只是他们怎样转危为安。”这种大团圆的模式与西方戏剧理论中所提到的悲剧是有所不

    戏剧之家 2021年23期2021-11-14

  • 寻子“续集”何以打动人心
    到了令人欣慰的大团圆“续集”。大团圆“续集”打动人心,是因为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平凡父亲的执着。24年前幼子被拐,郭刚堂曾跪求乡亲们帮忙找,“一个月内体重从149斤掉到110多斤,27岁的他很快白了头”,他所经历的焦虑、煎熬、痛苦可想而知。24年,他万里寻子,住过坟地、马路,跑遍30多个省份,苦苦追寻背后是一个父亲对孩子的永不放弃。父爱如山,无须多言。看到认亲现场郭刚堂的纵横老泪和满头白发,谁能不为这个平凡父亲的执着而动容?大团圆“续集”打动人心,是因为它让

    华声 2021年8期2021-09-07

  • 中国古典戏曲“大团圆”结局模式探析
    国古典戏曲中“大团圆”结局形成的原因,与中国传统文化下形成的道德规范、审美习俗,以及崇尚圆满的世俗心理有着紧密联系。【关键词】中国古典戏曲;大团圆结局;民族文化中图分类号:J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31-0011-02“大团圆”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现象,它大量出现在宋以后的戏曲小说中[1]。生活中的团圆多指亲人团聚,而戏曲中的“大团圆”则常表现为主人公功成名就,夫妻美满。李渔说“全本收场,

    戏剧之家 2020年31期2020-11-16

  • 偏不要大团圆结局
    被成功、胜利和大团圆的结局饲喂太久,以至于不能接受任何的失败、失望和缺憾。也许对他们来说,唯一的解决方案只能是每次看电影之前找人剧透一下,预知结局,凡是不成功、不励志、不团圆的,统统不要看。啊人生如果也能这样就好了:预知结局是胜利,才可以、才愿意去经历迂回曲折,愿意在坠入深渊后再爬起身来,愿意承受无数心伤心碎和心痛,反正最终,无论如何,必将抵达胜利的巅峰。不然呢。所以问题是:如果最终还是不能胜利,是不是干脆就不要过这人生了?想想从前辰光,有些电影会时不时搞

    女报 2020年4期2020-06-12

  • 浅析《金印记》的中和之美
    中和之美”,从大团圆结局的安排来讨论受众对“中和之美”的心理期待,探究《金印记》中和之美的审美内涵。關键词:《金印记》;中和之美;苏秦;大团圆中和之美,在中国审美形态的发展过程中一直贯穿始终。《中庸》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当喜怒哀乐还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感情表现出来又能做到符合节度叫做“和”,作品的创作达到了中和的境界,便会有一定的审美内涵。中和

    锦绣·上旬刊 2020年3期2020-06-08

  • 《琵琶记》的合理团圆探究
    :中国戏曲的“大团圆”倾向使得戏曲作品中不乏改编前文以达团圆之作,《琵琶记》正是其中的优秀作品之一。作为一部“风化体”作品,《琵琶记》为了宣传追求团圆安抚人心是理所当然,而要将一个负心戏的悲剧结局改编成阖家团圆且易为人接受的美满结局,需要高超的改编技巧,稍显刻意便会沦为说教庸品。《琵琶记》的巨大影响力最终证明了高则诚的成功。他做到了给予一部负心戏合理的团圆结局而不受观众诟病,其高超技巧足以作为许多剧本改编的模范。本文将从创作技巧和人文精神以及由改编带来的观

    艺术评鉴 2020年8期2020-06-03

  • 《牡丹亭》的大团圆与《曾根崎心中》的悲剧
    同,探究产生“大团圆”与“悲剧”差异的原因。【关键词】牡丹亭;曾根崎心中;大团圆;悲剧中图分类号:J80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8-0014-02一、汤显祖与近松门左卫门汤显祖是中国明代著名戏曲家、文学家,其代表作《牡丹亭》将戏曲史上的南曲推上了巅峰,为国粹文化增添了辉煌一页。他出身于书香门第,精通诗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颇有才识之士。因抨击朝廷腐败遭到贬职,官场上屡次受挫后晚年辞官归里,潜心

    戏剧之家 2020年8期2020-04-08

  • 新时期小说中的反腐叙事研究
    的常见组合。以大团圆为主的结局模式,在满足读者心理需要的同时,对于增强反腐信心也有裨益。反腐叙事的模式化倾向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反腐创作中的诸多思考有益于反腐倡廉建设。关键词:反腐叙事 模式化 二元对立 通俗 大团圆新时期小说中的“改革文学”、政治小说/官场小说强烈介入社会生活,描写官场生态、揭露腐败时弊、批判政治伦理异化现象,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有的作品还被翻拍为影视剧。可以说集中创作于1976年至1985年的“改革文学”和1990年以来政治小说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0年7期2020-03-01

  • 谈中国电视剧的 “大团圆”结构模式 ——以政治剧为例
    殷昭玖“大团圆”是我国古代叙事性文学作品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现象。所谓 “大团圆”即在文学艺术作品中,无论故事情节如何曲折,矛盾冲突如何激烈,最后都能获得一个比较圆满的结局,正面人物历经磨难后最终得到一个让人欣慰的美好结局,反面人物在横行跋扈之后也最终遭到应有的惩罚,也就是我们俗话所说的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大团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文学艺术现象,纵观我国浩如烟海的叙事性文学作品就会发现,绝大部分小说、戏剧等叙事性文学作品结局都呈现出 “大团圆”的特征,而

    人文天下 2019年4期2019-12-22

  • 浅析中国传统戏曲“大团圆”情节模式的悲剧隐喻
    :中国戏曲的“大团圆”式情节模式是在中国思维方式的主导和支配下孕育出来的一种特殊的戏剧形态。“大团圆”并不能一概被视作回避矛盾、淡化冲突的方式,而是一种特别的矛盾展示形式。这种情节模式设定并不能用纯粹意义上西方的“悲剧”或是“喜剧”来划分,中西方戏剧在不同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各自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戏剧情节形式,浓缩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和心理期待。关键词:戏曲;大团圆;悲剧朱光潜先生在《悲剧心理学》一书中说:“仅仅元代(即不到一百年间)就有五百

    艺术大观 2019年34期2019-11-16

  • 被忽视的民国经典电影
    摘 要:电影《大团圆》是清华影业公司的“开业巨献”,于1948年12月上映。该片以北平一个大家庭的聚散变迁反映当时中国社会的万千气象。剧作厚重扎实,视听语言极富表现力,亦有众多明星加盟,堪称民国电影的佳作。由于种种原因,该片一直乏人问津,时至今日,不应再受忽视。关键词:民国电影 《大团圆》 清华公司基金项目:2019年度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青年项目“南京影业史料的收集、整理与研究(1904-1949)”(项目编号:19YSC006)。清华影业有限公司成立

    声屏世界 2019年12期2019-06-15

  • 刘文龙故事“大团圆”结局探究
    节出发,论述“大团圆”结局的不合理之处。关键词:《金钗记》;刘文龙;大团圆《刘希必金钗记》(以下简为《金钗记》)讲述了刘文龙高中状元后出使匈奴,被单于留住十八年才设法逃出,克服种种阻碍后终与妻子萧氏团圆的故事。现存的宋元南戏作品极少,尤以《金钗记》时间最早,它也是现存唯一一部关于刘文龙故事的完整南戏演出本。刘念兹认为:就其文献价值,可说是现存南戏剧本中仅次于《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本,应名列第四种;就其出土文物意义,是迄今所发现的戏曲剧本中,时代最早的一个古本

    北方文学 2019年11期2019-04-29

  • 论冯小刚电影中的“大团圆”思维结构
    一例外走向了“大团圆”的结局,正义最终都战胜了邪恶,坏人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这一点在冯小刚电影中的体现也较为明显,本文将分别从内容及原因上对此进行分析、探究。关键词:冯小刚;大团圆;惯性思维作者简介:郑荣旭,女,河北省衡水市人,研究方向:文艺学。[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6--01一、冯小刚电影中的“大团圆”思维结构表现不是科班出身的冯小刚,甚至都没有被划分到第五、六代导演群中,但这并不影响其在

    青年文学家 2019年6期2019-04-16

  • 论紫砂壶“大团圆”的工艺技巧和艺术审美
    紫砂绞泥作品“大团圆”(见图1),其器型就是脱胎于“西施壶”而来,又加入了自己的创作感悟和设计理念。众所周知,“西施壶”是紫砂传统器型中的经典,一直以来深受广大壶友的喜爱,圆润饱满的壶身蕴含着温文尔雅的气质。在创作过程中,把壶嘴稍微加以变化,显得更加富有曲线、灵动可爱,和壶身绞泥形成的线条和谐统一。绞泥工艺的运用就恰恰需要一定的弧度和饱满度,形成宛如流线形一般的造型结构,才能充分展示其精妙绝伦的艺术效果。此壶充分利用了其壶身丰满、通体圆润的造型特点,用来做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9年11期2019-02-12

  • 中西古典戏剧和谐的美学特征
    报仇雪恨”、“大团圆”的和谐与平衡;西方戏剧注重摹仿,突出 善恶终有报的“同归于尽”的和谐与平衡。然而,不管是中国戏曲中善的“大团圆”,还是西方戏剧中恶的“大团圆”,它们最终所最求的和谐与平衡却是一致的。这是古典美学形态的体现,也是古代经济、社会基础的反映。关键词:和谐;大团圆;中国古典戏曲;西方古典戏剧中国文化“和”的观念始于宗教仪式,仪式意在“神人以和”,充分显示出和谐的关键在于人与神的和谐,而实现和谐的媒介是音乐,使舞、乐、诗、剧、饮食的统一,因此乐

    北方文学 2018年30期2018-12-27

  • 《倾城之恋》—“大团圆”背后的悲凉
    小说中少有的“大团圆”结局,但是细细体会,“大团圆”背后总还有着悲凉的味道。本文主要从“大团圆”背后所包含的悲凉、男女主人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悲凉,以及最后悲凉的故事继续在其他人身上延续下去这三个角度来展开。关键词:《倾城之恋》;“大团圆”;白流苏;范柳原;悲凉一、“大团圆”的悲凉“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1]繁华的城市化为狼烟肆虐的战场,一个城市的毁灭,成就

    北方文学 2018年9期2018-07-16

  • 论《张协状元》大团圆的合理性
    状元负心剧,其大团圆局面牵强附会,不合情理。本文以钱南扬先生的观点作为突破点,然后对钱南扬先生认为不合理的两个情节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张协状元》的主题进行探讨,最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层面分析其团圆的合理性。关键词:《张协状元》;大团圆;合理性《张协状元》是典型的双线结构,故事分两条线开展,一条线描写家住成都府的張协去汴京科考,过五鸡山时,意外被强盗所劫而负伤。张协在破旧古庙求宿时偶遇无所依靠的贫女,情急之中,在邻人李大公的撮合下,二人结为佳偶。张协康复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8年7期2018-07-06

  • 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中“大团圆”问题的探究
    涌现,并多以“大团圆”结局。“大团圆”,在疏泄作者内心抑郁的同时也给了人们精神上的慰藉,可以说,才子佳人小说的“大团圆”在某种程度上达到文学治疗的效果,但同时也有其落于俗套的局限。笔者认为,在“团圆迷信”的反思中重建作者的自我关怀,并实现文学治疗从这样的潜意识向有意识的转变,仍有着重大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关键词】才子佳人小说;大团圆;文学治疗【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大量涌现,并多以“大团圆”结局,对于这样的创作模式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5期2018-05-14

  • 浅谈中国式悲剧中的“大团圆
    恶或皆大欢喜的大团圆作为结局。悲剧的区别在于结局不同,西方残缺,中国圆满。对于这种“大团圆结局模式”,许多中国作家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以至于有说法称“中国古典戏曲无悲剧”。但事实上,这种“模式”本身就是中华文化中中国式悲剧的特有标志。【关键词】中国悲剧;古代戏曲;文化;美学【中图分类号】I207.3 【文献标识码】A中国戏曲的成熟从元代开始,到明代和清代达到繁荣。这期间涌现出了许多广为流传的作品,无论是杜撰或是传说改编,其内容总能打动观听者。但比起西方悲剧,

    北方音乐 2018年5期2018-05-14

  • 浅释“大团圆”悲剧结局蕴涵的深层审美属性和悲剧体验价值
    传统戏剧中的“大团圆”结局模式历来备受诟病和批判,但少有学者对“团圆”背后深层悲剧审美属性的挖掘和探索,也鲜有对这种模式背后独特的悲剧审美体验的思考。本文意在对“大团圆”结局的深层内涵进行挖掘,并探究其中“审美两极分化”的原因,倡导破除对其二元对立模式下的批判,重新审视“大团圆”悲剧结局的理论价值和文学意义。关键词:“大团圆”结局;悲剧;深层审美属性作者简介:于洋(1997.12-),男,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本科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青年文学家 2018年9期2018-04-26

  • 宋元南戏“大团圆”结局的叙事逻辑及其演变
    —即经常采用“大团圆”的模式来结束整部戏曲。本文通过对比三种南戏,分析其“大团圆”结局的叙事逻辑和发展演变,认为戏曲的大团圆结局既是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受到舞台演出这种传播方式的影响,一方面它体现了作者的审美取向,另外也展示了观众的心理诉求,更是艺术对生活的高度概括的必然结果。关键词: 宋元南戏    “大团圆”结局    叙事逻辑南戏,一般认为是南曲戏文之简称。它产生于宋光宗朝之际,至元末明初已发展为一种成熟的艺术形式。宋元南戏在情节设置上具有普遍的倾向

    文教资料 2018年36期2018-04-22

  • 废墟
    。最终都有一个大团圆,以博得情绪的安慰,心理的满足。唯有屈原不想大团圆,杜甫不想大团圆,曹雪芹不想大团圆,孔尚任不想大团圆,鲁迅不想大团圆,白先勇不想大团圆。他们保存了废墟,净化了悲剧,于是也就出现了一种真正深沉的文学。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雪峰是伟大的,因为满坡掩埋着登山者的遗体;大海是伟大的,因为处处漂浮着船楫的残骸;登月是伟大的,因为有“挑战者号”的陨落;人生是伟大的,因为有白发,有诀别,有无可奈何的失落。古希腊傍海而居,无数向往彼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7年46期2018-01-16

  • 吉剧中的“大团圆”模式
    思维模式,即“大团圆”模式。这种思维模式深入到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小到生活习俗,大到文学创作无不受到这种模式的牵制和影响,吉剧新作《粘豆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关键词】“大团圆”模式;吉剧;《粘豆包》中图分类号:I0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042-01在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中,有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深深地根植于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并不断地左右着创作者的创作方向,这种模式就是“大团圆”模式。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中国的文

    戏剧之家 2017年11期2017-07-12

  • 中日古典文学作品中人狐恋故事的比较研究
    将结尾之处的“大团圆”看做是顺理成章的事,纵使作品中的情节如何跌宕,人物命运如何多舛,最终也多以“大团圆”的形式收尾。在中国的古典文学作品中,“大团圆”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结尾方式,具有一定的喜剧性质,但这在日本的古典文学作品中却并不多见。对于此种现象的产生,本文将分别从自然环境、审美意识和人文心理等方面进行剖析和阐述。关键词:大团圆;人狐恋;自然环境;审美意识;人文心理中图分类号:I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1-0148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1期2017-02-08

  • 浅谈我国古典悲剧的大团圆结局
    我国古典悲剧的大团圆结局朱卓林湖南省岳阳县第一中学,湖南 岳阳 414100“大团圆结局”是我国古典悲剧独有的特色,之所以塑造了大量的大团圆结局,主要是由于四个因素的影响,即文化因素、道德教化、审美态度,本文首先分析了悲剧的内涵,再从几个角度阐述了我国古典悲剧的大团圆结局成因。古典悲剧;大团圆结局;原因中国古典悲剧与西方古典悲剧不同之处在于——中国古典悲剧经常以大团圆结局,而西方古典悲剧却往往以悲剧结局。这种不同与我国古人的思维有着直接的联系,中国古人认为

    山西青年 2017年22期2017-01-29

  • 初探中国悲剧大团圆
    初探中国悲剧大团圆向梦怡(山东大学(威海)艺术学院,山东 威海 264209)摘要:中国悲剧的大团圆结局形式是否违背了悲剧的本质呢?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并通过《窦娥冤》《赵氏孤儿》《长生殿》三部作品举例分析中国悲剧大团圆中最常见的三种形式,由此得出中国悲剧大团圆结局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大众的期待视野与文人的创作心理相契合的产物。关键词:中国悲剧;大团圆;影响因素中国悲剧的大团圆结局形式究竟是不是违背了悲剧的本质呢?中国到底有没有悲剧呢?诸如这类热议的话题我们并

    人间 2016年1期2016-11-28

  • 试析狄更斯早期作品中的大团圆结局 ——以《雾都孤儿》为例
    斯早期作品中的大团圆结局 ——以《雾都孤儿》为例田恬 (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播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摘要:《雾都孤儿》是狄更斯的第一部社会小说,写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当时的英国,工业革命刚刚完成,整个社会开始迈入资本主义工业化时期,并正在经历一场转变。此时出现的新《济贫法》在提高穷人阶级的生活水平上没有任何有效措施,却对最无助和无奈的下层阶级施以无形的惩罚:“鉴于民法博士会馆收费太贵,他们便大发慈悲,准许已婚的贫民离异;以前他们强制男方赡养家庭,

    人间 2016年4期2016-11-28

  • 中国古典悲剧大团圆结局的美学意义和价值
    )中国古典悲剧大团圆结局的美学意义和价值齐琳正(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大团圆结局是中国古典戏剧的传统模式之一,然而,近代以来,多有人因古典悲剧的大团圆结局而提出了“中国无悲剧论”。本文从这个论点出发,通过对中国古典艺术审美理想的考察以及对具体文本的分析,指出中国古典悲剧大团圆结局的必然性和美学意义。中国;古典悲剧;大团圆结局;美学意义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西方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戏剧艺术,然而,近代以来,却不断有人提出“中国无悲剧

    人间 2016年23期2016-09-15

  • 论《琵琶记》“大团圆”结局的审美意蕴和文化内涵
    琵琶记》中的“大团圆”结局历来备受争议,但从审美意蕴的层面上看,其鲜明的人物形象刻画使观众寄寓的悲剧快感审美愉悦得到释放;而在文化内涵上,“大团圆”结局是以“中和观”与“因果报应”说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映。《琵琶记》中“大团圆”结局在审美意蕴和文化内涵上都有重要意义。【关键词】《琵琶记》;“大团圆”;审美意蕴;文化内涵《琵琶记》代表南戏艺术的最高成就,其成为经典的地位自徐渭《南词叙录》中记载的朱元璋的奖掖开始:“时有以《琵琶记》进呈者,高皇笑日:五经、

    魅力中国 2016年6期2016-05-14

  • 浅论中国“主旋律”与美国“主流意识形态”影片
    律;英雄主义;大团圆中图分类号:J9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2-0140-02各国电影人这些年一直比较注重爱国主义题材的电影。以幽默为特点的法国电影、以直率为特点的美国电影、以反思战争为特点的俄罗斯电影以及以强调国家独立为特点的印度、韩国电影,各国电影的特点都在爱国题材中得以体现。其中以两个国家的电影为主,一个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主旋律”电影,另一个就是以美国为代表的“主流意识形态”电影。前者以爱国、爱党、爱人民为主题

    戏剧之家 2016年4期2016-03-25

  • 浅论中国“主旋律”与美国“主流意识形态”影片
    律;英雄主义;大团圆各国电影人这些年一直比较注重爱国主义题材的电影。以幽默为特点的法国电影、以直率为特点的美国电影、以反思战争为特点的俄罗斯电影以及以强调国家独立为特点的印度、韩国电影,各国电影的特点都在爱国题材中得以体现。其中以两个国家的电影为主,一个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主旋律”电影,另一个就是以美国为代表的“主流意识形态”电影。前者以爱国、爱党、爱人民为主题;后者则以自由、平等、博爱为主题。细品两种类型的影片,不难发现,“主旋律”电影与“主流意识形态”电

    戏剧之家 2016年4期2016-03-25

  • 重释“大团圆”与“一桌二椅”:中国戏曲美学再认识
    沈 勇重释“大团圆”与“一桌二椅”:中国戏曲美学再认识沈 勇摘要:由于历史的原因,戏曲很多体现中华美学精髓的内容与形式被误读、甚至于抛弃,这不得不说是一件令人十分痛心的事。对于当前戏曲的发展来说,搞清楚什么是戏曲的美学精神,在戏曲中哪些能充分体现中华美学精神的内容与形式,这些内容与形式又是在怎样的哲学观照与美学精神指导下形成的,这不仅对于当前戏曲的传承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对戏曲今后的发展与传承、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更是具有不可估量之功。关键词:中华美学精神;戏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1期2016-02-15

  • 论元杂剧《潇湘雨》大团圆结局的必然性
    杂剧《潇湘雨》大团圆结局的必然性李世朝(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山西晋中030619)[摘要]元代是多种文化并存的时期。根据元代不同文化的特征,可将《潇湘雨》剧中人物分为三类:一类是具有中原传统儒家文化的人物形象;一类是具有草原文化特征的人物形象;一类是异质文化下产生的畸形文人形象。这三类人物的言与行受其所属文化的制约,在相同时空下,他们相互间的文化冲突形成了《潇湘雨》必然性的大团圆结局。对《潇湘雨》大团圆结局所体现的反抗思想的认识和有悖于中国古典戏曲中固有的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4期2016-02-13

  • 从《元刊杂剧三十种》看元杂剧大团圆结局的特点
    十种》看元杂剧大团圆结局的特点雷会(湖北科技学院文传学院,湖北武汉437000)“大团圆结局”是我国古典文学中很为普遍一种文学现象,尤其在戏曲小说之中更为突出。本文避开以往总是从文化传统与民族心理来作“大团圆”探因的研究模式,以元刊杂剧的文本——《元刊杂剧三十种》为考察对象,从微观入手,探寻元杂剧文体形态与叙事方式对故事结局的影响和作用。《元刊杂剧三十种》;大团圆结局一、元杂剧大团圆结局的特点《元刊杂剧三十种》是现存唯一的元代杂剧本子,它是当时一些单行演出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7期2015-10-28

  • 暗黑童话
    触到的童话总是大团圆结局,长大后,才了解人生总有遗憾。也许人生中的不完美,才让人更加向往童话故事中的圆满。常常期待美好,期待童话式结局;但就连迪士尼都开始了暗黑系的童话电影;我们是否还有理由欺骗自己毫不费力地得到大团圆结局?世事的无常,让我们更应该懂得去活在当下;每一个光明的出口前面都是一条很长、很湿冷的、不明未来的隧道;没有拥抱,没有鲜花,甚至可能连同行者都未必有的我们,是否能还抱着一颗炙热的心,走到最后。无论迎面而来的,是鸡蛋还是掌声,都勇往直前?无疑

    凤凰生活 2015年2期2015-09-10

  • 浅析中和美与中国古典戏曲
    美 古典戏曲 大团圆“中和”一词首出《周礼·大司乐》,后经孔子注入中庸之道普遍和谐观的丰富内涵,而成为儒家的核心思想。“中和”一体不可分,《礼记·中庸》中指出,“中庸之为德也,甚至矣乎,民鲜见矣。”“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有焉。”可见它是我们祖先观察世界和认识世界的一条基本法则,即世界万物均由于“中和”而得到平衡,求得生存和发展。反之,“过犹不及”,凡事走到极端就意味着平衡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5年5期2015-05-11

  • 中国古典悲剧结局及其文化生态论析
    古典悲剧大都以大团圆结局收场,这样的结构模式在古代悲剧中较为常见。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悲剧结局,而不是像西方的悲剧把美好的东西彻底的毁灭呢?这与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态密切相关。受传统的经济模式和特定的社会结构以及儒家提倡礼教、中和思想和尚圆思想等因素的影响,国人的乐观精神和因果报应的民间信仰使人们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些都是大团圆结局的成因。这样的大团圆结局虽然造成了单一化的结构模式和崇真扬善的虚拟性,但同时也是对现实生活的艺术延续,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1期2015-04-18

  • 深层悲剧与浅层悲剧 ——从“大团圆”和悲剧人物谈起
    悲剧 ——从“大团圆”和悲剧人物谈起莫春艳(汕头大学文学院,广东 汕头 515063)中国近现代学者对悲剧的讨论,焦点在于如何看待“大团圆”结局。如果将悲剧划分为深层悲剧和浅层悲剧,就会发现中国古典戏剧中确实存在着悲剧。简要梳理中国近现代学者关于“大团圆”的讨论和西方学者的悲剧人物观,分析深层悲剧和浅层悲剧的本质、特征和意义,有助于进一步揭示悲剧对中西方民族思维和精神的影响。“大团圆”;人物;深层悲剧;浅层悲剧中国古典戏剧中是否存在悲剧,在学术界是一个争论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1期2015-03-20

  • 论中国戏曲“大团圆”与作品悲剧性之关系
    )论中国戏曲“大团圆”与作品悲剧性之关系高 晨 田婷婷(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桂林 541006)中国古代戏曲独具特色的“大团圆”结局,与作品的悲剧性之间具何种关系,其对作品的悲剧性具有什么样的影响。这个问题,目前在学术界还是悬而未决,并需要深入辨析探讨的。文章对此问题的浅析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大团圆”背后的悲剧性;二是“大团圆”背后的反悲剧性。认为符合艺术逻辑的大团圆结局会增强带有悲剧内容作品的悲剧性,而不顾现实和艺术的客观事实和逻辑的大团圆结局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4年4期2014-03-28

  • 近“距离”看“大团圆
    余欢欢“大团圆”大量出现在宋代之后的戏曲小说之中,并逐渐在古典戏剧中成为一种滥觞。对于戏曲小说中的“大团圆”前人的论述不少,各持着对“大团圆”褒贬不一的态度,总体看来人们更多的是对“大团圆”所反映出的国民性的弱点持贬斥态度。“大团圆”,无论是民族乐观主义精神的表现,还是“瞒和骗”国民劣根性的暴露,都是审美主体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反映。从“心理距离”的视角来看,“大团圆”是主体在审美中投入过多的主观情感,而形成一种“心理失距”的功利性的审美,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美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3年4期2013-12-12

  • 东北民间故事大团圆结局模式的成因及特点分析
    慧东北民间故事大团圆结局模式的成因及特点分析仵宏慧人类追求正义公平和幸福美满的共同愿望是导致民间故事惯用大团圆结局模式的一个重要原因。东北民间故事母题中的大团圆结局模式,同时还受到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理念的影响,并因为东北的地域和社会特点,而在思想主题与结构方法上具有自己的特色。东北;民间故事;母题;结局;大团圆;审美心里大团圆结局是民间故事惯用的收尾方式。东北民间故事中也不乏此类结局模式:穷苦善良、历经磨难的人们,最终有一个和谐完满的结局,过上幸福快乐的生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7期2012-08-15

  • 大团圆
    都解决了,就“大团圆”了。鲁迅因此给曹雪芹写的《红楼梦》以很高评价,因为他“敢于实写”,说出世事的真相,但高鹗写的后续,结尾也落入了“大团圆”的窠臼,贾府虽然被抄了家,最后还是“家业再振”,连宝玉也“入圣超凡”了。鲁迅还考察过一个民间传统故事的演变过程。故事的原初,是一个女子自愿服侍病危的丈夫,最后治疗无效,两人感情太深,就一起自杀了。这本是个因爱殉情的动人故事,但还是有一个缺陷,不管怎么样,这两个人都死了。于是就有人把它改编了,说妻子如此尽力照顾丈夫,就

    读者·校园版 2011年12期2011-05-14

  • 从作者角度看中国古典悲剧大团圆结局
    546300)大团圆结局是中国古典悲剧最为鲜明的民族特色之一,正因如此,于是产生了中国古代有无悲剧之争,有人认为中国古典悲剧剧情发展均以大团圆告终,给人一个“光明的结尾”,并以西方文艺理论体系为参照,认为中国缺乏悲剧意识,从而认定中国古典戏剧没有悲剧。笔者从不反对拿来主义,也承认西方戏剧理论自有其科学性与普遍性,但以西方的戏剧理论为标准来规范中华民族的戏剧创作,这一做法是不科学的,因为各个民族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所创作的悲剧都有其特殊性,用西方的戏剧理论来套中

    文教资料 2011年15期2011-03-20

  • 以《窦娥冤》为例浅析“大团圆”结局在中国古典悲剧中的合理性存在
    明的尾巴”,以大团圆的形式作为结局。这种文学模式为近代以来的许多研究者所贬斥,包括王国维、鲁迅、胡适、朱光潜在内的许多学者都对这种“无往而不著此乐天之色彩”①的大团圆结局持批判态度。但是从另外的角度来审视这一中国古典叙事观念,它也同样具备存在的合理性:它的存在并未消解作为悲剧要素的矛盾冲突,而是一种体现中国传统审美特征的悲剧形式。作为特定社会背景下人们世界图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也是作家身为儒者的矛盾悲思的一种集中反应。一、悲剧仍然存在不少对大团圆结局持

    文学与艺术 2010年4期2010-09-02

  • 元杂剧大团圆结构模式的成因
    剧皆大欢喜的“大团圆”结构模式,蕴含着深刻的人文背景和社会历史原因。当代学者余秋雨曾经在《文化苦旅》中写到“中国历史充满了悲剧,但中国人怕真正的悲剧,最终都会有一个大团圆,以博得情绪的安慰、心理的满足。”在元杂剧中,不是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冤屈,也不是没有惨绝人寰的杀戮,更不是没有生死相随的爱情,但真正能够毫不掩饰地揭露血淋淋的悲惨现实,连一丝光明的希望都不留的“真正的悲剧”确实很难找到的,像莎士比亚式的“‘坏人得不到好报,‘善人也不一定能得到好报”的残酷的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9年6期2009-07-24

  • 元杂剧悲剧的“大团圆”结局探因
    摘 要:“大团圆”的喜剧结局是中国古典悲剧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元杂剧悲剧也不例外。本文分析了元杂剧悲剧“大团圆”结局的原因有四个:古代阴阳气论的影响,佛教因果报应思想的影响,儒家“中和”思想的影响和元代社会环境的影响。关键词:元杂剧悲剧 “大团圆”结局 原因“大团圆”的喜剧结局是中国古典悲剧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元杂剧悲剧也不例外。朱光潜在《悲剧心理学》一书中说:“仅仅元代(即不到一百年间)就有五百多部剧作,但其中没有一部可以真正算得悲剧。”这句话正是针对元杂剧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3期2009-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