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

  • 《资治通鉴·隋唐纪》纠谬20则
    唐书》[3]《新唐书》[4]等文献加以比勘,对明显有误处加以辨正。归结起来,主要存在四种问题:误记人名及世系、时间记载错误、职官记载错误、地理记载错误。1.丁卯,以太尉赵煚为尚书右仆射。(卷175,第5434页)按:误,赵煚不曾为太尉,据《隋书·高祖纪》记载:“丁卯,以大将军、金城郡公赵煚为尚书右仆射。”《北史》卷11记载与此相同。另《隋书·赵煚传》记赵煚在隋开国时的官职变化如下:“及践祚,煚授玺,进位大将军,赐爵金城郡公,邑二千五百户,拜相州刺史。朝廷以

    许昌学院学报 2023年4期2023-11-04

  • 新唐书·吴元济传》采录韩愈《平淮西碑》考论
    的情感倾向。《新唐书》的编修以《旧唐书》为根柢,并在此基础上有所补苴。《新唐书·吴元济传》不但全文采录了韩愈《平淮西碑》(以下简称“韩碑”),而且对其多有溢美之词。在对《新唐书》采录韩碑的情况进行考辨时,将《旧唐书》作为参照可以更好地观察不同时代史家对韩愈的态度,并由此推知两《唐书》采录同一文本时出现差异的缘由。因时代背景不同,不同时期的记事者对反映同一时代社会内容的史事采录表现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情感倾向。虽然欧阳修、宋祁在治学思想和方法上存在“异趣”,但

    西夏研究 2023年1期2023-10-07

  • 新旧《唐书·杨贵妃传》之对比
    书表》中曾言《新唐书》之编纂体例为“其事则增于前,其文则省于旧”。但在具体的列传中,“文省”与“事增”又有所差异。因此,现以《杨贵妃传》为参照,对其“文省”与“事增”的表现特征进行具体阐释与研究,分析两《传》之异同,捋清相关的历史事件。两《传》内容对比两《唐书》在《杨贵妃传》中所记内容大致相同,都着重描写杨氏一族的盛衰,《新传》较《旧传》增补之处体现在贵妃入宫因由及安史之乱两方面。下面就这两方面进行具体分析。贵妃入宫两《传》关于贵妃入宫后杨氏一族的盛衰的描

    炎黄地理 2023年8期2023-09-08

  • 论诗魂王勃及其精神光谱
    的成文过程,《新唐书》有记载如是说: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報,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这段记载所描述的王勃大大咧咧,历历在目地彰显了王勃自由自在的个性。这与其说是王勃不通人情,不如说是王勃根本不把世故放在眼里,既然主人相邀就欣欣然提笔了,全然不顾人家只是走个过场。尽管王勃也会不无敷衍地客套两句诸如“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

    天涯 2023年3期2023-07-23

  • 《旧唐书》《新唐书》缘何同进“二十四史”
    《旧唐书》和《新唐书》。为何唐朝会有两本官方承认的正史?又为何都能收入“二十四史”之中呢?我们先来看看《 旧唐书》,这本书署名为后晋刘昫等人编撰,但经考据,实际上是五代后晋时期赵莹亲自主持的,于开运二年也就是公元945年才编修完成。其实,唐朝是中国历史中特别重视史学的朝代,在大唐初年相关人员就记录编写了关于魏晋南北朝以及隋朝的五部史书。唐朝人更是以实录的形式记录了自己的国史,比如房玄龄就曾监修过《高祖实录》和《太宗实录》。在武则天当政后,又编修了《高宗实录

    金秋 2023年2期2023-05-19

  • 《二十四史月日考》编写体例及考证得失——以《新唐书月日考》为例
    证得失——以《新唐书月日考》为例王 东(宿迁学院 中文系,江苏 宿迁 223800)汪曰桢《二十四史月日考》现存稿本,一百一十六卷,为十七史月日考,经过考证,此为咸丰五年稿本。关于编纂体例,以《新唐书月日考》为例,可知其以史书内容为序,次第将史书中月日录入并换算成数字月日。比较可贵的是,汪曰桢在条目后有考证,其版本校在底本及校本选择尽管有瑕疵,但汪氏乃第一次系统运用对校法校勘《新唐书》。在内容考证上,汪氏往往会忽略本校法,但他系统运用他校法,在借鉴他人成果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6期2022-02-24

  • 新唐书》地名校误
    李 豪《新唐书》在《旧唐书》的基础上增补了不少唐代史事,是研治唐史的重要文献。但因为史官以及后世传抄者的疏漏,《新唐书》不仅沿袭了《旧唐书》的一些错误,还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新唐书》列传中的地名问题,前人已有发现并有所辨析①,兹对新发现的六则错误辨正如下,以就教于方家。1.自城山济海至熊津口,贼濒江屯兵(卷111《苏定方传》,页4138)[1]。按:《旧唐书》卷八三《苏定方传》云:“定方自城山济海,至熊津江口,贼屯兵据江。”[2]2779《旧唐书校勘记》

    兰台世界 2021年6期2021-12-28

  • 新唐书》辨误一则
    孙利政点校本《新唐书· 宦者· 鱼朝恩传》(中华书局一九七五年版)载:“史思明攻洛阳,朝恩以神策兵屯陕。洛阳陷,思明长驱至硖石,使子朝义为游军。肃宗詔锐兵十万循渭而东以济师。朝恩按兵陕东,使神策将卫伯玉与贼将康文景等战,败之。”此叙唐军于陕州击败史朝义军事,独举史将“康文景”一人姓名,可见其在史军的重要地位。然通检唐、宋记述此役的史料,“康文景”之名仅此一见,而往往叙及史朝义心腹部将“ 蔡文景”。如《新唐书·逆臣·史朝义传》载:“朝义攻陕,败于姜子坂,退壁

    读书 2021年11期2021-11-11

  • 欧阳修的操守
    一件事:修订《新唐书》,欧阳修专修“纪”“志”部分,“列传”部分是由尚书宋祁修的。在最后统一编校时,朝廷认为一本书出于两人之手,体例不能统一,就命令欧阳修仔细审阅列传部分,删改为统一的体例。欧阳修接受了命令,却并没有依照命令对宋祁所修的列传部分进行删改。他对别人解释说:“宋公是我的前辈,再说人们的见解多有不同,怎么都能跟自己想得一样呢?”《新唐书》修完之后,要完整地呈报给皇帝,按照以往修史的旧例,在署名上只署官职最高的一人姓名,欧阳修的官最高,所以只署他的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1年24期2021-09-09

  • 欧阳修的操守
    一件事:修订《新唐书》,欧阳修专修“纪”“志”部分,“列傳”部分是由尚书宋祁修的。在最后统一编校时,朝廷认为一本书出于两人之手,体例不能统一,就命令欧阳修仔细审阅列传部分,删改为统一的体例。欧阳修接受了命令,却并没有依照命令对宋祁所修的列传部分进行删改。他对别人解释说:“宋公是我的前辈,再说人们的见解多有不同,怎么都能跟自己想得一样呢?”《新唐书》修完之后,要完整地呈报给皇帝,按照以往修史的旧例,在署名上只署官职最高的一人姓名,欧阳修的官最高,所以只署他的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1年21期2021-07-30

  • 《聊斋志异》借鉴《隋书》与两《唐书》
    与《旧唐书》《新唐书》中的某些情境、典故、语词在《聊斋志异》中也常出现,增加了小说叙事的生动性,丰富了小说语言的表现力。将《聊斋志异》借鉴上述三部史书之处择要指出并略加分析,也是《聊斋志异》研究与鉴赏不可或缺的一环。关键词:蒲松龄;《聊斋志异》;《隋书》;《旧唐书》;《新唐书》;借鉴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志码:A一、情境借鉴小说创作中,情境的渲染往往是情节展开的必要条件,向前人典籍借鉴有关情境,不同于典故的运用,浑然无迹中自有显示小说构

    蒲松龄研究 2021年4期2021-01-22

  • 论中唐文人自编别集的新特点
    唐别集相比,《新唐书·艺文志》新增中晚唐别集在文集名称形制上有诸多新变。别集著录体例的不同,固然是造成新、旧《唐志》出现差异的因素之一,但结合其他反映唐人著述发展流变的史料综合考察,会发现这种差异主要源于中晚唐文人自编别集的新特点,如:别集命名形式更趋个性化;阶段性别集编纂方式被广泛使用;出现精选集性质的小集;单体别集显著增加。关键词:中唐文人;自编别集;《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中唐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随着唐代文学创作的成熟,时代特色的日益

    北方文学 2020年6期2020-06-19

  • “小说”观念与类别探讨
    ·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是我国重要的古代文献著作,其中涉及了许多文学和文献内容。“小说”一词,在《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中均有著录,但对于“小说”观念与类别的理解却不尽相同,颇多差异,本文拟就《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之中所反映的“小说”观念与类别的演变进行探讨分析。关键词:小说;《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作者简介:馮承欣(1995-),男,汉族,黑龙江牡丹江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院硕士,研究方向:明清文学。[中

    青年文学家 2020年8期2020-05-06

  • 新唐书》订误一则
    华书局点校本《新唐书·艺文志》杂史类:“裴遵度《王政记》。”“裴遵度”之名两《唐书》仅此一见,生平不详。检两《唐书》载唐肃宗、代宗时重臣裴遵庆撰有《王政记》。《旧唐书》卷一一三《裴遵庆传》:“(裴)遵庆初登省郎,尝著《王政记》,述今古礼体,识者览之,知有公辅之量。”《新唐书》裴遵庆本传同。《唐常州无锡裴长官(谣)陇西李夫人墓志铭》亦云:“(裴谣)曾祖讳遵庆,累历台省,肃宗、代宗宰相,著《王政纪》。”又《玉海·艺文》“唐王政记”条引《邺侯家传》云:“德宗谓李

    读书 2019年10期2019-11-20

  • 新唐书·日本传》天皇谱系的真实与虚构
    提  要:《新唐书·日本传》的天皇谱系来源于日僧奝然向宋太宗进献的《王年代纪》。《宋史·日本国传》转录的《王年代纪》可以反映其原貌,《新唐书·日本传》则在《王年代纪》原文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工和创作。例如在时代选取上以唐朝灭亡作为下限,删去了唐朝以后的内容;以奝然的按语作为线索,将僧人来华求法的内容置换为遣唐使入贡的记载。由于种种制约,《新唐书·日本传》在加工创作的过程中出现了文字错讹、理解偏差等问题,但它反映出北宋士人对日本历史的基本认知,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古代文明 2019年4期2019-10-14

  • 庸人自扰
    ǎo【出处】《新唐书·陆象先传》【原文】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耳。【释义】天下本来没有什么事情,都是人自己给自己找麻烦而已。比喻本来没有问题而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典故】“庸人自扰”这个成语来源于公元前611年。那时楚国遇上严重灾荒,饿死不少百姓,楚之四邻乘其危难,意欲攻楚,其中最积极的是庸国。庸国国君率领好几个国的军队会聚到选(今枝江)大举伐楚,楚庄王火速派使者联合巴国、秦国,从腹背攻打庸国,大举破庸,庸国遂为三国所灭。庸国人不自量力、自寻灭亡的事

    长寿 2019年11期2019-07-14

  • 新旧《唐书》中《李密传》的比较研究
    怀鹏摘要:自《新唐书》成书以来,史学家对新旧《唐书》的比较论就已经出现,并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成为史学议论的主题。本文欲通过分析比较新旧《唐书》之《李密传》的差异,并结合两部《唐书》撰修的时代背景、史料来源、以及编纂者文风等方面原因,从而深入探究史学家对两《唐书》褒贬各异的缘由。关键词:《新唐书》;《旧唐书》;李密一、史学家对于新、旧《唐书》的评价自《新唐书》成本以来,史家对于两《唐书》的褒贬就呈现出两极化的状态。以《新唐书》编著者欧阳修等为代表,他们在《进

    神州·下旬刊 2019年5期2019-06-14

  • 从《新唐书》看唐与吐蕃、回鹘的关系
    ,本文试通过《新唐书》中对吐蕃与回鹘的记载,了解唐宋时期中原对吐蕃与回鹘的认识,分析各自的民族性格特征,并结合当时社会政治背景,从民族性格的角度考察李唐、吐蕃、回鹘之间关系。关键词:吐蕃;民族性格;回鹘一、吐蕃概况《新唐书》(1)为宋人编修,编修此书时,经李唐与吐蕃的往来交流与征伐,中原对吐蕃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书中关于吐蕃的史料较丰富。据《新唐书》载,吐蕃,本来是西羌的族类,大约有一百五十个部族,散布在黄河、湟水、长江与岷江之间,“然未始与中国通”。吐蕃

    北方文学 2019年8期2019-04-02

  • 欧阳修拒吴缜自荐,错了
    历经17年,《新唐书》这一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书于嘉祐五年(1060)完成。在重撰《新唐书》的过程中,发生了一起欧阳修拒吴缜自荐的事件,令人玩味。史载:吴缜,字廷珍,四川成都人,自幼聪慧,酷爱读书。当听到朝廷要重撰《新唐书》时,“初登第”(即刚成进士)的吴缜便毛遂自荐,上书给欧阳修,言甚恳切,“愿予官属之末”,以小小的助手来参加纂修《新唐书》的工作。欧阳修当时官至翰林学士,对名不见经传的吴缜不屑一顾,认为他“年少轻佻”,断然拒之。然而,吴缜并没有气馁

    检察风云 2019年6期2019-03-29

  • 新唐书·列传》与《新疆图志·名宦》异文比较研究
    志·名宦》与《新唐书·列传》,发现《新疆图志》大量借鉴了《新唐书》中的相关史料,部分内容为《新唐书》的直接引用,然而为保持语言风格,还是将语料进行大规模的改造。本文基于两者同一史料进行异文研究,力图了解两者的语言差异与变化规律。一、字词异文在字词方面,《新疆图志》常以一个同义或形近的字词来替换《新唐书》中某些字词,字的异文主要有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词主要是采用同义词替换的方式。(一)字的异文。1.古今字。(1)驭、御孝恪推诚抚御[2](P4132)《新

    绥化学院学报 2019年11期2019-02-22

  • 新唐书·吐蕃传》中若干藏语译名的回译问题 ——以《汉史中的吐蕃王统》《汉籍中的藏族王统明鉴》《吐蕃传》中的译名为例
    》《旧唐书》《新唐书》《宋史》中的吐蕃历史记载尤为详细,并且单独列有《吐蕃传》。由于藏文史学传统侧重于记载佛教在藏区的传播、盛衰以及佛教教法的传承等方面,而对于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民族交流交往等内容的记载相对较少。因此,汉文史籍中的有关吐蕃史料,对补充完善藏文史料、研究吐蕃史方面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但在翻译汉文史籍中的吐蕃史料时,会遇到大量源自藏语的译名,这其中包括吐蕃人名、地名、官职名、部落名等,如何准确地回译这些本属藏语的译名,是摆在翻译者们面前的一大

    民族翻译 2019年4期2019-02-18

  • 点校本两唐书《儒学》正误四则
    《旧唐书》和《新唐书》。黄永年先生认为《旧唐书》点校底本“不用保存旧刻面目的百衲本,而用经沈德潜等改窜过的殿本的岑建功重刻本,已是失策,而且点校也极草率”[1]16,而《新唐书》“底本用百衲本,比《旧唐书》之用岑本高明,其他毛病则一同点校本《旧唐书》”[1]30。可见目前点校版两唐书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历代史书关于经学发展的脉络一般见于《儒林传》。本文拟比读点校本两唐书列传中的《儒学》,采用陈垣《校勘学释例》所列诸方法,就其中的疑义提出商榷,以求教于方家学者

    台州学院学报 2019年2期2019-01-20

  • 新唐书》署名的故事
    沈黎明《新唐书》是北宋时期撰写完成的一部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共225卷,公元1060年编撰完成,作者为欧阳修、宋祁。我国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森严,凡事讲究官阶高低,一本书如果由几个人合作撰写,最后只署其中职位最高者的名字。编撰《新唐书》时,欧阳修是枢密副史、参政知事,宋祁是翰林学士,欧阳修的职位比宋祁高出一大截,按照当时的规矩应该只署欧阳修一个人的名字,为什么这部书却署上了两个人的名字?事情得从欧阳修受命为《新唐书》统稿说起。公元1060年夏天的一个晚上

    群众 2018年8期2018-05-21

  • 睿智与稳健:解读两唐书中的狄仁杰
    键词:旧唐书;新唐书;狄仁杰在唐王朝后期就对《旧唐书》的修撰作了许多准备工作,最早由后晋宰相赵莹监修,他在组织人员,收集史料和确定体例上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规划,但直到后晋高祖天福六年(公元941年)才开始编修,到出帝开运二年(公元945年)编修成书,历时四年。《旧唐书》的编修人员离唐代很近,能够接触到大量唐代史料,当时正经历着割据和混战,在四年间仓促修成,没有对史料进行整理和修剪。但《旧唐书》在保存史料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新唐书》的编撰,大约开始于北宋

    科学与财富 2018年9期2018-05-14

  • “小说”何以进入“正史”? ——以《新唐书》传记增文采录小说为例
    究,笔者拟以《新唐书》传记增文采录小说为例加以探讨⑥。《新唐书》相对于《旧唐书》而言,“列传内所增事迹较旧书多二千余条”⑦,许多内容取材于杂史、传记,也有不少取材于小说,“《新唐书》事倍于旧,皆取小说”⑧。对于《新唐书》增文采录杂史、传记、小说,清代赵翼《廿二史札记》《陔余丛考》、钱大昕《廿二史考异》、王鸣盛《十七史商榷》等多有专门述评,另外,沈炳震《新旧唐书合钞》也以合钞形式全面展示了《新唐书》的增文情况。现当代研究者从历史史料学角度对此亦多论述⑨,也有

    文艺研究 2018年6期2018-03-03

  • 点校本两唐书《儒学》正误四则
    作本”①,而《新唐书》“以百衲本(影印北宋嘉祐十四行本,残缺部分,以北宋十六行本、南宋十行本补)为工作本,参校了北宋闽刻十六行本(影印膠卷残本),南宋闽刻十行本(缺四十多卷)汲古阁本、殿本和浙江书局本”[1]。黄永年先生认为《旧唐书》点校底本“不用保存旧刻面目的百衲本,而用经沈德潜等改窜过的殿本的岑建功重刻本,已是失策,而且点校也极草率”[2],而《新唐书》“底本用百衲本,比《旧唐书》之用岑本高明,其他毛病则一同点校本《旧唐书》”[3]。可见目前点校版两唐

    图书馆学刊 2018年8期2018-01-27

  • 欧阳修:我也不想闹笑话
    决定重修一部《新唐书》,以取代五代乱世中仓促修成的《唐书》(后称《旧唐书》)。欧阳修当时已经发表了《醉翁亭记》,学术地位超然,并且担任分管史馆工作的次相,于是这个超级项目就由他领衔,配以宋祁、范镇等实力学者组成明星团队,朝野都对他们寄予厚望。然而《新唐书》的编撰工作却推行得没那么顺利,几位参编人员都是名震一时的大学者,对唐史各有见解,大家在很多历史问题上争得不可开交,大量问题得不到统一意见。很快,项目的发布日期到了,编撰组却连目录都没定下来,朝野哗然。作为

    百家讲坛(蓝版) 2017年9期2017-11-09

  • 《旧唐书》与《新唐书》“突厥传”之比较
    五代时期,而《新唐书》编撰于北宋。因此,新、旧《唐书》“突厥传”在史事记载上有所差异。通过比较可发现差异主要体现在事增、文省、写作笔法等三个方面,而成书背景、学术风气、文风和史料来源等是造成新、旧《唐书》“突厥传”差异的原因。关键词:《旧唐书》 《新唐书》 突厥传自《新唐书》成书以来,关于新、旧《唐书》孰优孰劣的比较成为史学家争论的焦点。欧阳修在《进新唐书表》中云:“其书事则增于前,其文则省于旧。”[1]认为文省事增是《新唐书》胜过《旧唐书》的原因之一。而

    文学教育 2017年6期2017-06-08

  • 述往思来:《新唐书》的编纂思想和特点
    摘 要:《新唐书》是北宋中叶官方修史的重要成果,既有不屑五代衰世而借重修唐史以争正统的政治色彩,又有取法后王、以唐为鉴而巩固当朝统治的现实诉求,故其在“述往”之余,更着眼于“思来”;不沾沾于史料保存,更注重历史思想层面的思索,具体反映在历史编纂方面,便是极为重视有唐一代的理乱兴衰和典章经制,在总结唐朝历史治乱问题上得出了许多深刻认识。同时,由于北宋与五代修史环境截然有别,文治大兴,所据文献见闻益广,故在一定程度上又可补《旧唐书》之阙。关键词:《新唐书》;《

    求是学刊 2017年2期2017-04-07

  • 《旧唐书》与《新唐书》“突厥传”之比较
    《旧唐书》与《新唐书》“突厥传”之比较姬瑞聪《旧唐书》成书于五代时期,而《新唐书》编撰于北宋。因此,新、旧《唐书》“突厥传”在史事记载上有所差异。通过比较可发现差异主要体现在事增、文省、写作笔法等三个方面,而成书背景、学术风气、文风和史料来源等是造成新、旧《唐书》“突厥传”差异的原因。《旧唐书》 《新唐书》 突厥传自《新唐书》成书以来,关于新、旧《唐书》孰优孰劣的比较成为史学家争论的焦点。欧阳修在《进新唐书表》中云:“其书事则增于前,其文则省于旧。”[1]

    文学教育 2017年16期2017-02-08

  • 为“目不识丁”一辩
    》,而是出自《新唐书》,《新唐书》 列传第五十二:“弘靖……尝曰:‘天下无事,而辈挽两石弓,不如识一丁字。”更早记载此事的 《旧唐书》,写的不是“两石弓”,而是“两石力弓”,中间还多一“力”字,可见作者并没有追求行文的前后对应。《新唐书》固然也取材于 《旧唐书》,但绝非《旧唐书》 的翻版。以宋祁的博识与欧阳修做学问的严谨,断不至人云亦云,以讹传讹。《新唐书》 对张弘靖那句话虽作了点小改动,但在“一丁字”的表述上却并无不同。这就证明宋祁与欧阳修等人是认可这个

    读书文摘 2016年1期2016-05-30

  • 新唐书》礼乐史料校勘五则
    《旧唐书》,《新唐书》在史源及史识等方面皆有拓展,特别是《艺文志》《礼乐志》等所存资料更为丰富全面。但《新唐书》也存在诸多讹误,前贤今人于此已有纠谬,对正确利用《新唐书》史料多有帮助。本文结合笔者研读《新唐书》礼乐史料的体会,就其中存在的问题加以考辩,于唐史研究或有些许补益。一《新唐书》卷21《礼乐志》述及唐之十部伎,其中载“龟兹伎”:龟兹伎……设五方师子,高丈余,饰以方色。每师子有十二人,画衣,执红拂,首加红袜,谓之师子郎。①按:“红袜”之“袜”当作“抹

    人民音乐 2016年5期2016-05-14

  • 古代学生啥时候休假
    “农忙假”。《新唐书·科举志》中记载:“每年五月有田假。”即每年农历五月,学生们可以休假——此时麦子成熟,学生回家下地割麦,所以称为“田假”,假期为一个月左右。如果学生离家较远,往返时间较长,可以向校方申请延长假期。不过,这一个月的假期是“净假期”,不包括路程上花费的时间。所以古代学生的暑假“待遇”还是较好的。第三种是“授衣假”。《诗经》中有“九月授衣”的记载;《新唐书》中也有“九月有授衣假”的明确记载。所谓“授衣假”就是指时令进入农历九月,气温渐凉,学生

    文史博览·文史 2016年9期2016-05-14

  • 疑古惑经与经世致用的史家风范 ——欧阳修的历史观与治史方法
    他与宋祁合编《新唐书》,独著《新五代史》,一人独占两部正史,又编撰了《集古录》等金石学名著以及《崇文总目》等文献目录学著作。这些著作集中反映了他丰富多彩的史学思想与治史方法,即:重民至治,经世致用;实录简著,明微别嫌;金石证史,法严词约;疑古惑经,褒贬义例;轻天重人,损君益民等。关键词:欧阳修;《新唐书》;《新五代史》;《集古录》;史学思想欧阳修(1007-1072) ,北宋庐陵永丰(今江西吉安市永丰县)人,著名史学家。他与宋祁合编《新唐书》,独著《新五代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3期2016-04-16

  • 两唐书《柳宗元传》载文差异之文史辨析
    06)摘要:《新唐书》与《旧唐书》是在不同社会历史背景之下构筑的史书体系。柳宗元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两唐书皆为其立传,两篇传记有所异同,除字数外,最突出的有三点区别——是否将柳宗元的政治选择与文学成就视为一个整体、是否采摭柳宗元本人的文章、是否引他人言语为总结评价。从两唐书中《柳宗元传》写作、表述的差别,可以透视出两《唐书》编撰的历史环境、社会背景、文化思潮之异,以及唐宋时期史书编撰者的文史取向。关键词:《新唐书》;《旧唐书》;柳宗元;文人传记两《唐书》作

    绥化学院学报 2016年2期2016-03-25

  • 唐太宗贞观之治系造假?
    田夫《新唐书?食货志》描述贞观之治:“至四年(即贞观四年,630年),米斗四五钱,外户不闭者数月,马牛被野,人行数千里不赍粮。”就是说,贞观四年时社会生产力已得到恢复,社会治安已有明显改观,商业状况也得到最根本的扭转。然而,一个国家的国力如何,还要看局外人的评价,当时的国际友人、高昌国的国王麴文泰,便一直认为初唐时的国力,根本比不上前朝。他曾对自己的国民公开说过这样的话:“往吾入朝,见秦、陇之北,城邑萧条,非复有隋之比也。”麴文泰在贞观四年十二月入朝,这正

    文史博览·文史 2015年11期2015-12-15

  • 《旧唐书·桑道茂传》勘误
    键词】旧唐书;新唐书;桑道茂中图分类号:I206《旧唐书》凡200卷,仅在四年多的时间仓促完成。加之“自李朝丧乱,迨五十年,四海沸腾,两都沦覆,今之书府,百无二三。……纂修须按于旧章。既阔简编,先虞漏略。”①甚至许多史料直接转抄自唐实录、国史。因而,历来以“纪次无法,详略失中,文采不明,事实零落”为学界所诟病。《旧唐书·桑道茂传》于此表现的更为明显,虽寥寥数语,却谬误迭出。有关桑道茂其人其事,《旧唐书》卷191载:桑道茂者,大历中游京师,善太一遁甲五行灾异

    雪莲 2015年8期2015-11-28

  • 欧阳修的品格
    载:欧阳修修《新唐书》,专修“纪”、“志”部分,“列传”部分是由尚书宋祁修的。在最后统一编校时,朝廷认为一本书出于两人之手,体例不能统一,就命令欧阳修仔细审阅列传部分,删改为统一的体例。欧阳修接受了命令,却并没有依照命令对宋祁所修的列传部分进行删改,他就此对别人解释说:“宋公是我的前辈,再说人们的见解多有不同,怎么都能跟自己想的一样呢?”于是一点也没有改动。《新唐书》修完之后,要完整地呈报给皇帝,按照以往修史的旧例,在署名上只署官职最高的一人姓名,欧阳修的

    作文评点报·中考版 2015年30期2015-11-25

  • 为“目不识丁”一辩
    》,而是出自《新唐书》,《新唐书》列传第五十二:“弘靖……尝曰:‘天下无事,而辈挽两石弓,不如识一丁字。’”更早记载此事的《旧唐书》,写的不是“两石弓”,而是“两石力弓”,中间还多一“力”字,可见作者并没有追求行文的前后对应。《新唐书》固然也取材于《旧唐书》,但绝非《旧唐书》的翻版。以宋祁的博识与欧阳修做学问的严谨,断不至人云亦云,以讹传讹。《新唐书》对张弘靖那句话虽作了点小改动,但在“一丁字”的表述上却并无不同。这就证明宋祁与欧阳修等人是认可这个“丁”字

    文史杂志 2015年5期2015-08-26

  • 唐高力士大事记——为高力士平反之总结
    》)[2]、《新唐书·高力士传》(以下简称《新本传》)[3]、《冯君衡神道碑》(原名《赠广州大都督冯府君神道碑铭》,以下简称《冯碑》)[4]P2605、《冯君衡墓志铭》(原名《赠潘州刺史冯君墓志铭》,以下简称《冯铭》)[5]111和《高力士墓志铭》(原名《大唐故开府仪同三司赠兼内待监上柱国齐国公赠扬州大都督高公墓志铭并序》,以下简称《高铭》)[6]也载。高童年在旧乡老家植树,宋代“高百尺余,尚存”[7]。按:《寰宇记》[8]及有关省府县志多有类似记载。圣历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5年10期2015-08-15

  • 新唐书·艺文志》《旧唐书·经籍志》考证三则
    王安琪摘要:《新唐书·艺文志》与《旧唐书·经籍志》是两部重要的史志目录,也是学者追溯查询我国古代典籍流传的重要依据。然而,在书籍著录过程中,由于抄录人员的资质问题,或者誊录时的笔误等原因,年代久远后,必定会有前后说法不一致的现象。因此,这不仅要求学者们在引用时须得谨慎,也使得考证工作变得尤为重要。关键词:《新唐书·艺文志》;《旧唐书·经籍志》;考证《旧唐书》编修于五代时期的后晋,原名《唐书》。宋代欧阳修、宋祁等编写的《新唐书》问世后,才改称《旧唐书》。其中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5期2015-08-12

  • 《新旧唐书合钞》与《新唐书》关系考
    唐书合钞》与《新唐书》关系考王东(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宁夏银川750021)沈炳震;《新旧唐书合钞》;《旧唐书》;《新唐书》;武英殿本沈炳震《新旧唐书合钞》以《旧唐书》为基础,依照《旧唐书》章节顺序依次录入,并用武英殿本《新唐书》加以补充,而对《宰相表》、《方镇表》、《宗室世系表》的内容有所改动。他注意将《新唐书》、《旧唐书》二书异文用小字注出,大部分为罗列史实差异,少部分作出考证。但在考证过程中,因史料运用的局限性而产生了一定讹误。即便如此,《合钞》乃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1期2015-05-25

  • 唐代法律体系正确理解的转捩点
    《唐六典》及《新唐书·刑法志》的有关观点曾起了不同的导向作用。《新唐书》由于错误地以“四刑书”概括唐代法律,违反了唐人“文法有四”的正确概括;《新唐书》的“四刑书说”促使后代有些学者提出了唐代法律“皆刑法”的主张;“四刑书说”与其自身对唐四法的界定,有不可克服的矛盾;与汉、北齐、唐、五代、宋、元各代政治家与史学界的概括之法相乖违;支持“四刑法说”之观点与方法皆失之偏颇。关键词:《新唐书》四刑书说四文法说律令格式中图分类号:DF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北方法学 2015年3期2015-05-20

  • 新旧唐书关于南诏记载浅析
    00余字。而《新唐书·南诏传》专门把南诏单列为传,记述了南诏史迹和境内民族专篇,分上、中、下三部分,前两部分记述南诏事迹,后一部分记述南诏境内的各个民族,相较《旧唐书》,史料更丰富,增加了部分事迹、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风土制作等共一万多字。欧阳修、宋祁编《新唐书》时参考了唐人樊绰(曾任蔡袭幕府)的《云南志》以及徐云虔《南诏录》等书,就《云南志》的真实性来说,新唐书有“幕府樊绰取袭印走度江”,这发生在唐与南诏交战时。宋祁、欧阳修的治史精神如梁启超评价“能够自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4期2015-04-15

  • 安禄山干亲结拜史事考评
    安史之乱; 《新唐书》; 《旧唐书》安禄山(703—757年),作为发动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而复杂的人物。他热衷于发展干亲结拜关系,这些干亲结拜关系对他个人的发迹和安史之乱的策动,有着重要影响,但长期以来,这一研究阙如。本文对这一问题予以初步探索,以期增补相关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研究。一、安禄山干亲结拜史事考略安禄山是历史上发展虚拟血缘关系的一个典型,他的干亲结拜事迹贯穿其人生的不同阶段。与其他历史人物的干亲结拜事迹对比,安禄山可谓

    东方论坛 2015年6期2015-03-30

  • 新唐书》所见辞书未收词语考释
    75年第1版《新唐书》的页码。按:《集韵·祭韵》:“察,伺也。”《文选·东京赋》“目察区陬”薛综注:“察,观也。”又《说文·人部》:“候,伺望也。”《希麟音义》卷2“纬候”注:“候,伺也。”是“察”、“候”皆“观察”、“伺望”之义,为同义复词。郝经《续后汉书》:“主望祭山川,察候山林妖变罔两之属。”亦其用。【暨于】及至,到了。卷31《天文志》:“贞观初,淳风上言:‘舜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则浑天仪也。《周礼》,土圭正日景以求地中,有以见日行黄道之验也。暨于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期2014-04-08

  • 新唐书·艺文志》未著录唐人佚著补遗
    10000)《新唐书·艺文志》未著录唐人佚著补遗●赵庶洋(南京大学古典文学研究所,南京210000)《新唐书·艺文志》;唐人著述;补遗宋人欧阳修等所编《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了2000多种唐人著作,这个数字显示了唐代学术文化的繁荣,但是这并不是唐人著述的全部,现代学者张固也、程章灿、陈尚君等又补充了大量的唐人佚著。这些唐人佚著的发现,对于更深入的认识和研究唐代历史文化是非常有益的。本文补辑27种《新唐书·艺文志》未著录的唐人佚著,并且结合唐代的历史文化对这些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4年6期2014-02-12

  • “訚訚秩秩”辨误
    ]119例引《新唐书》卷一九八《儒学传序》:“纡侈袂,曳方履,訚訚秩秩,虽三代之盛,所未闻也。”通检古代文献,《新唐书》前此成语并未出现,因此,《新唐书》就为此成语来源。但张元济《新唐书·校勘记》曰:“訚訚秩秩,‘秩秩’原本作‘秋秋’,据北监本、汲古阁本、殿本修。”[2]599其百衲本《新唐书》乃是以陆心源皕宋楼宋刻十四行残本(凡187卷另子卷6卷)为主体,配以傅增湘双鉴楼所藏南宋十六行小字建本残卷(凡32卷又子卷4卷),另以刘承干嘉业堂旧藏建阳魏仲立刻十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3年4期2013-12-12

  • 两《唐书》本纪的渤海、靺鞨史料编撰计量分析
    精确、可靠。《新唐书》本纪撰入的渤海、靺鞨史料数量则非常的少,而且大多因袭《旧唐书》本纪而来。就渤海史研究而言,《新唐书》本纪几乎就没什么参考价值。两《唐书》本纪;渤海;靺鞨;史料编撰;计量分析唐五代时期的渤海政权是以大祚荣为首的靺鞨族人在中国东北建立的地方少数民族政权。该政权自公元698年建立,到公元926年为契丹之辽所灭,历经十五世,在历史舞台上绵延了229个春秋,对中国乃至东亚世界的历史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关于渤海政权及其建立者靺鞨族的史事,两《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7期2013-06-01

  • 《西突厥史料》与《新唐书》“西域史料”的关系
    史料,特别是《新唐书》中关于突厥的记载,加上同时期西方文献资料的相映衬、参照与自己的注释、见解而成的一本关于西突厥汗国历史的著作,书中值得我们研究与学习的就是如何在旧有史料上突破我们传统的以中原为主体,忽视周边少数民族,或者干脆作为中原王朝的附属国去描述、记录的史观,应该给予自己一种新的视域、新的观念、新的史观去看待,去编撰我国周边少数民族,尤其是西域诸国的历史。埃玛纽埃尔·爱德华·沙畹(1865—1918),是学术界公认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有成就的“

    史志学刊 2013年2期2013-04-11

  • 《廿二史札记》辨证一则
    3070]而《新唐书·卢奂传》:“自开元后四十年,治广有清节者,宋璟、李朝隐、奂三人而已。”[3,v126p4418]《旧唐书》中认为都督广州的清白者有宋璟、裴伷先、李朝隐及卢奂四人,而《新唐书》中则认为治广有清节者只有宋璟、李朝隐及卢奂三人,而没有裴伷先。据此,赵翼认为这仅属于新旧唐书互异处,对其所以然没作进一步分析。但笔者详查史料后发现,新旧唐书之所以这样记载是各有其根据的。一、区分“清白”与“清节”一字之差,意义有所不同。“清白”,强调廉洁。《旧唐书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期2013-02-15

  • 两唐书对中晚唐士人干谒形象的建构
    览表》统计:《新唐书》203条、《旧唐书》151条、《唐音癸签》12条、《唐国史补》和《因话录》共14条、《唐摭言》52条、《唐语林》43条、《北梦琐言》31条、《文献通考》10条、《登科记考》58条、《唐才子传》69条,共643条。[3]11笔者在这一资料搜集与统计的基础上,对《新唐书》、《旧唐书》中记录的中唐代士人干谒资料进行考察,排除与干谒相关的举荐、引荐、上书、献书、擢拔、延誉、求誉、征召、求请、纳士等事宜的记载,获取直接记载干谒的资料57条,其中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3期2013-01-25

  • 《四库未收书目提要·琴操二卷提要》辩误
    》皆载三卷。《新唐书·艺文志一》:“孔衍《琴操》二卷。”[6]1435中华书局此 《新唐书》是以百衲本《新唐书》(即影印北宋嘉祐十四行本)为底本排印的,张元济先生《新唐书校勘记》云:“宋本:孔衍《琴操》二卷。殿本:一,大、汲、北。备注:按《旧志》 作‘三’。”[7]169《新唐书·艺文志》 乃转抄自《开元四库书目》,余嘉锡《目录学发微》:“其时又别有《开元四库书目》十四卷,见于《崇文总目》,是宋初尚存。欧阳修等修《唐书·艺文志》,当即据此书。”[8]126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2年4期2012-02-15

  • 论两《唐书》中《白居易传》在编撰方面的宏观差异
    居易合传,而《新唐书》将白居易与武平一、李乂、贾曾等同传,这是两《唐书》中《白居易传》在传记编撰处理方面一个既明显而又重要的差异,本文就此差异及其成因进行了浅要的分析和探讨。《旧唐书》;《新唐书》;《白居易传》;宏观差异白居易和元稹并称“元白”,是中唐极富盛名并具有极大影响力的政治家和诗人,元、白二人在新旧《唐书》中皆有传。两《唐书》中的《白居易传》作为研究白居易家世生平和文学创作经历的重要资料,历来为学者所重视。在《旧唐书》和《新唐书》中,史家对于元、白

    黑龙江史志 2011年3期2011-08-15

  • 新唐书》论唐文研究
    50045]《新唐书》是专记有唐一代事迹的史书,内有大量材料集中、系统地论述了唐文,从另外一个时代对唐文进行了全景式的认识和总结。更为特别的是它以史家的眼光来品评唐文,从社会史的角度来观察文学史,清楚地透视了作家与时代的关系,映照出北宋的文学创作风气和批评标准的历史变迁,这对研究唐宋两代文学之间的沿革具有深远的意义。一、《新唐书》论唐文“三变”强调和重视文学自身的发展变化,历来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传统。《新唐书》的编纂者在汲取前人对唐文评论的基础上,在《文

    名作欣赏 2011年26期2011-08-15

  • 试论《新唐书》“大历十才子”传记重构过程中体现的观念变革
    319]试论《新唐书》“大历十才子”传记重构过程中体现的观念变革⊙陈雪婧 杨遇青 肖伟韬[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黑龙江 大庆 163319]与《旧唐书》相比,《新唐书》并没有改变对初盛唐时期文人传记的采纳格局,只是相应地改变了入传者的次序安排和书写方式。而对于中唐文人的相应调整则变化很大,对文人集团的认定更为严谨。“大历十才子”这一提法在《旧唐书》中已经出现,但是并没有作为主要的叙述对象,他们甚至没有获得附传的资格,而仅仅只是在子辈传记中被

    名作欣赏 2011年2期2011-08-15

  • 论《新唐书》采摭柳文入传与唐宋思想转型的关系
    自我之思想。《新唐书》一改《旧唐书》的格局,通过全面采摭柳文入传展现了唐宋思想转型的一个侧面。柳文被广泛采摭的一个原因就在于“议论”和“史才”的价值上。而采摭柳文引起的化学反应则是实质性的,从文学、思想层面到政治层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柳宗元形象因之形成了重构的效果。宋祁采摭柳文入本传分别展示了柳宗元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形象;而采摭柳文入其他传记则更使韩、柳合流,完成了唐宋思想转型的一个寻求资源的阶段。通过采摭柳文入传,既建立了本时代的思想资源,也无形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2期2011-07-01

  • 新唐书·儒学传》对学术史的隐没
    乃下诏重修。《新唐书》编成后,曾公亮在《进新唐书表》中开篇即指出《新唐书》编撰的目的:“补缉阙亡,黜正伪缪,克备一家之史,以为万世之传,”并说明他们的编撰原则是“其事则增于前,其文则省其旧”,在体例上“有因有革”“或增或损”,[1]《旧唐书》[2]成书于乱世,多据唐时实录、国史抄撮而成,确实有材料芜杂、体例无序的缺点。至编撰《新唐书》,则以儒家伦理道德为准绳,力求简明、省净,于增加材料的同时在《旧唐书》的基础上大肆删削,虽然具备了叙事简约、体例分明的优点,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0年9期2010-08-15

  • 论新、旧《唐书》中《柳宗元传》的差异
    深入的了解。《新唐书》;《旧唐书》;柳宗元;评价差异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也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创作上,他反对骈文,提倡写作散文,主张文以明道,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名垂千古的文章。然而,随着时代的不同,柳宗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也随之不同,《旧唐书》与《新唐书》之《柳宗元传》就有很大差异,现列举如下:1.《新唐书》对柳宗元的家世渊源叙述较详,而《旧唐书》则较略;2.《新唐书》中增选了柳宗元的四篇文章;3.《新唐书》增加了韩愈对柳文的评价,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6期2010-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