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
yōng rén zì rǎo
【出处】
《新唐书·陆象先传》
【原文】
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耳。
【释义】
天下本来没有什么事情,都是人自己给自己找麻烦而已。比喻本来没有问题而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
【典故】
“庸人自扰”这个成语来源于公元前611年。那时楚国遇上严重灾荒,饿死不少百姓,楚之四邻乘其危难,意欲攻楚,其中最积极的是庸国。庸国国君率领好几个国的军队会聚到选(今枝江)大举伐楚,楚庄王火速派使者联合巴国、秦国,从腹背攻打庸国,大举破庸,庸国遂为三国所灭。庸国人不自量力、自寻灭亡的事情,成了“庸人自扰”的来源。
《新唐书·陆象先传》 说的是唐朝一个很有气量、德才兼备的人陆象先,将此成语演化为家喻户晓。唐先天三年(714年),象先出任剑南道按察使,一个小吏劝象先说:“希望明公采取些杖罚来树立威名,要不然,恐怕没人会听我们的。”象先说:“当政的人讲理就可以了,何必要严刑呢? 这不是宽厚人的所为。”
先天六年,象先出任蒲州刺史。吏民犯了罪,他大多开导教育一番,就放了。录事(官名)对象先说:“您不鞭打他们,哪里有威风? ”象先说:“人其实都差不多的,难道他们不明白我的话吗? 如果要用刑,我看应该先从你开始。”录事惭愧地退了下去。象先常常说:“天下本来无事,都是人自己给自己找麻烦,才将事情越弄越糟。如果在开始就能清醒这一点,事情就简单多了。”这句话后来被概括为谚语“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简化为成语“庸人自扰”。
【养生联想】
如果时常思虑一些并不存在、不着边际、乱七八糟的事情,给自己没事找事,导致首先自己不快乐,之后把不快乐传给别人,比如攀比、“八卦”些道听途说的新闻、做些不着边际的事等,都是庸人自扰。王某就是一个庸人自扰的人,他参加了一个晨练队伍,但总是在思量老李是否看不起他,老米是否有意疏远他,老张背后又说他什么坏话了等等,使本来很和谐的小团队,在他的惑扰下四分五裂,他自己更是感觉世态炎凉,痛苦不堪。其实老年人在一起就是为了开心,可以共享美好生活,庸人自扰根本没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