仄声

  • 格律有秘密,补写促鉴赏
    去声、入声统称为仄声。但是,由于语音变迁,现在普通话只有四个声调,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普通话里读上声和去声的基本是古仄声字,但普通话里读阴平阳平的除了大部分是平声字,还有一小部分是古入声字,即仄声字。2.平仄相间。一句诗里要做到平仄相间,即“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所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指在绝句或律诗中,每一句的第一、三、五字的平仄可以忽略(五言则是第一、三字),第二、四、六字的平仄要做到平仄相间。我以杜甫《登高》第一、二句为例,“风急天

    师道·教研 2023年7期2023-08-17

  • 《浣溪沙》词律发微
    髻鬟”,“宿”字仄声,“离”字平声,“慢”字仄声;韦词“清晓妆成寒食天”,“清”字平声,“妆”字平声,“寒”字平声。上阕第二句第一、三字,韩词“六铢衣薄惹轻寒”,“六”字仄声,“衣”字平声;孙词“江边一望楚天长”,“江”字平声,“一”字仄声。上阕第三句第一、三字,韩词“慵红闷翠掩青鸾”,“慵”字平声,“闷”字平声;韦词“卷帘直出画堂前”,“卷”字仄声,“直”字仄声;下阕第一句第一、三字,韩词“罗袜况兼金菡萏”,“罗”字平声,“况”字仄声;韦词“指点牡丹初绽

    名作欣赏 2023年14期2023-05-18

  • 看似寻常最奇崛 ——赏《声声慢》的叠字之美
    起,接以“觅觅”仄声的重疾,“冷冷”的仄声紧承其上,“清清”的平声缓缓落下,“凄凄”的平声延续上句的平声,“惨惨”的仄声突然响起,“戚戚”的仄声紧跟。平声徐缓,仄声重疾,这一组叠字就形成了徐缓重疾的变化,且重疾的仄声在句中形成了两次高潮。平仄交错形成的抑扬顿挫,疾徐变化,是这组叠词在音乐上表现出的第二种美感。“觅”属于入声“锡”部,“清”属于平声“庚”部,“戚”属于入声“锡”部,所以该句押的是入声“锡”韵。江永《音学辨微》中讲,“平声音空,仄声音实,平声如

    中学语文 2023年5期2023-04-05

  •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用韵分析
    下中缓缓前行。而仄声韵的韵脚“吼、斗、走”则拉近了画面的距离,对漫天黄沙里的细节进行特写,通过斗石乱走来写狂风,突出边地的恶险环生。但在这样的苦境下,将士们非但不畏惧,反而斗志昂扬,脚步随着风速变得更快。“脱、拨、戈”几个仄声韵脚便是再次渲染行军中的紧凑、激昂的气氛。最后诗人预想战争大捷,亦是通过短促有力的仄声韵来表达出将士们十足的自信。反观平声韵脚的诗句,描写的画面则是相对静态。“汗气蒸”“旋作冰”“砚水凝”尽管亦是描写动态,但与“风怒吼”“石乱走”等相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2年31期2022-05-30

  • 品读绝妙巧对
    连叠韵。上联都是仄声字,而下联则都是平声字。这很明显,是属于音韵对,对仗工整自然。你看,一只鹿在屋北独居,而溪流的西面却有一大群鸡在“咯咯”齐鸣,寥寥数字,就把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情态描绘出来,读之真是难以忘怀。此木为柴山山出,因火成烟夕夕多。——这副对联,巧在上联“此木”合为“柴”字,“山山”合为“出”字;下联“因火”合为“烟”字,“夕夕”合为“多”字。这叫并对联。“柴”当然山山皆有,点火当然会有“烟”;“烟”当然夕夕多,因为有人就会有烟火。

    科教新报 2022年11期2022-05-30

  • 动词的精妙
    大致相当于古代的仄声。对联讲究平仄,末尾最严。上联末尾字字音必须为仄声,下联末尾字字音必须为平声。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上下联末的“寿”和“门”就分别是仄声和平声。春联的内容也有许多讲究。譬如,“春好禾苗壮,人新稻谷丰”是体现农民对新的一年期望与祝福的春联。“百货琳琅,柜盈春夏秋冬货;大楼兴旺,客满东西南北楼”是宣传商业繁荣的春联。可见,不同的人家,不同的行业,都会有不同的期望与祝福。1.在短文括号里填入合适的关联词。2.下列哪些是春联的特

    作文周刊·小学三年级版 2021年8期2021-07-07

  • 浅识楹联平仄规律
    第三声、第四声,仄声有升有降。但是在现代汉语中,大多数的汉字都是平声,极少数为仄声。遵循楹联中的平仄,可以使得楹联的节奏音韵不那么单调,读来抑扬顿挫,更显音律和谐之美。在我引导学生认识平仄时,我考虑到了趣味性,毕竟学习古人的文学艺术,受到时空的限制,以及现代汉语具体表达方式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难度。在简单的对对子游戏过后,我揭示对联中平仄的内涵,学生有一定了解后,告知学生,在楹联中平声用符号“—”表示,仄声则用符号“丨”表示。张老师的名字叫“张勇华”,

    课外语文·下 2021年4期2021-06-15

  • 浅识楹联平仄规律
    第三声、第四声,仄声有升有降。但是在现代汉语中,大多数的汉字都是平声,极少数为仄声。遵循楹联中的平仄,可以使得楹联的节奏音韵不那么单调,读来抑扬顿挫,更显音律和谐之美。在我引导学生认识平仄时,我考虑到了趣味性,毕竟学习古人的文学艺术,受到时空的限制,以及现代汉语具体表达方式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难度。在简单的对对子游戏过后,我揭示对联中平仄的内涵,学生有一定了解后,告知学生,在楹联中平声用符号“—”表示,仄声则用符号“丨”表示。张老师的名字叫“张勇华”,

    课外语文 2021年12期2021-05-17

  • 近体诗平仄规律“五原则推导法”
    (非韵脚)必须用仄声。因此根据音步原则、“对”的原则、“粘”的原则,推出一行诗的最后一字是仄声,如果不是韵句,就保留仄声,如果是韵句,就要更改为平声;反之,推出一行诗的最后一字是平声,如果不是韵句,就改为仄声,如果是韵句,就要更保留平声。也就是说,“(平平)仄仄平平仄”句式,最后一字是“仄”,如果出现在非韵句,就保留;如果出现在韵句,最后一字就改为“平”,整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平平”;同理“(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式,最后一字是“平”,如果出现在韵句,就保

    红河学院学报 2021年6期2021-01-15

  • 一部破解格律诗深层密码之作 ——读《节奏说》有感
    ;三、四声,称为仄声。在古代汉语中,平声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是仄声。平声字与仄声字按一定规律组合,就形成了诗句中悦耳动听的节奏。押韵、平仄、对仗,是近体诗的三大要素,其中平仄又是近体诗的最重要特征。作者李启隆紧紧牵住平仄这个“牛鼻子”,以“平仄是诗的节奏”这句话来解说平声字与仄声字的组合规律。在我们汉语中,假若5个字一句,像外星人那样说话全用平声或仄声就没有节奏,若是按“平仄平仄平……”这样简单组合,节奏又会太单调,不能产生音乐美。于是,作者运用组合排

    工会博览 2020年27期2020-10-23

  • 贴春联那回事
    一个字,上联应是仄声,下联应为平声。看看咱们这副春联的最后两个字,‘贵是仄声,‘安是平声,所以上联是‘迎喜迎春迎富贵,下联是‘接财接福接平安。这里的学问可不是一点点哦!”我恍然大悟,原来贴春联看似简单,其实蕴含着很多传统文化知识呢。仅仅靠学一篇课文肯定不行,我还得多看书。开始贴春联了,我在两张春联的背面贴一些双面胶。确定好位置后,撕掉双面胶,小心翼翼地把它们端端正正地贴在了门上。大功告成!不管是春联、“福”字,还是窗花,它们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

    课外生活·趣知识 2020年2期2020-05-19

  • 题画诗赏析
    相同,而且要做到仄声起平声落。前联两句,“清泉”对“松涛”,名词对名词,“震”对“响”,动词对动词,“彝寨”在“寨”字是仄声字,“声急”的“急”字是平声落韵,做到平仄相对。后面两句“黑”对“黄”形容词,“狗”对“牛”名词,“摇尾”对“过桥”,动宾词组,“宾客”对“田野”名词,“到”是仄声字,“诗”是平声字,做到仄起平落,符合联句的平仄要求。最末两句是尾联,第七句写扶贫干部深入千家万户,走进农家门,促膝谈心的具体行动,第八句写党的富民政策,虽然脱贫了,还要增

    云南农业 2020年2期2020-03-26

  • 关于“花重锦官城”的“重”
    ,在这首诗里,是仄声字。这是诗词格律规定的。通过诗词格律检测,《春夜喜雨》是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韵),检测结果显示,它的平仄非常完美: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花重锦官城”的平仄格式为:平仄仄平平。明白这点,才不会误会古人的意思。2仄声的“重”zhòng1.分(fèn)量较大,与“轻”相对:~负。~荷。~量(liàng)。~力。举~。负~。2.程度深:~色。~病。~望。~创。平声的“重”

    少男少女·校园 2020年1期2020-02-14

  • 浅谈诗教重返初中课堂的价值
    、四、六字依次为仄声、平声、仄声,则下一句的第二、四、六字依次应为平声、仄声、平声。“家”是平声,“燕”是仄声,“春”是平声,符合要求。同理,“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第二、四、六字依次为平声、仄声、平声,则下一句的第二、四、六字依次应为仄声、平声、仄声,“草”是仄声,“能”是平声,“马”是仄声,也符合要求。故正确答案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学生经过系统性的学习,熟悉诗词的格律要求,便可轻松解决类似疑问。二、理解意象

    科学咨询 2020年38期2020-01-07

  • 看“诗词大会” 谈古韵潮音
    ”“搁”古语都念仄声,入声字;在国语则都念平声,[chī][hē][gē],均为第一声阴平;在潮语都念仄声,[ngiag4迄][hag4瞎][goh4阁]均为第四声阴入。在这里,潮语全部保存古音。再举一例:“诗仙”李白、“诗魔”白居易姓名中的 “白”字,古语中念仄声,入声字;国语念平声,[bái]第二声阳平;潮语念仄声,[bêh8伯8]第八声阴入。因此,在某种意义上,用国语阅读古典诗词是连“诗仙”和“诗魔”的姓名都念错了。入声问题是国语辨识平仄的最大障碍,

    岭南文史 2019年2期2019-12-16

  • 小学古诗“平仄诵读法”的魅力与陷阱
    合并为一类,为“仄声”(“仄”即“倾斜”“不平”义)。一个个汉字组成的语句,如果平仄参差,发声就是由一个个不同音长音高音调的音符组合而成的具有不同节奏、抑扬顿挫的乐句,诵之如歌。1.平长仄短节奏强明代释真空的《玉钥匙》歌诀云:“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描述了四声的发音特征,从音长的角度看,即平长仄短。就是说,平声字发音长一些,仄声字发音短促一点。格律诗讲究平仄,句内平仄相间,句间平仄相对,这就形成了长长短短相互交替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9年2期2019-09-10

  • 问吧问吧
    上联最后一个字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是平声(现代汉语中一声和二声为平声,三声四声为仄声)。只要分清了平仄,分清左右还不是小菜一碟!一个人能独立演奏大型编钟吗?王沁龙 山东省滕州市善南街道贾庄小学答:编钟本身就是中国古代的大型打击乐器,但能否一个人独立演奏要取决于编钟的数目!我国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有了编钟,不过那时的编钟数目较少,大多是三枚“组合装”,一个人完成演奏的难度不算太大。自春秋时期以来,编钟的数目逐渐多了起来,有九枚的,也有十三枚的,而像曾侯乙编钟这

    艺术启蒙 2019年2期2019-09-10

  • 春联来了
    楚上下联从平声、仄声上区分,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为仄声(现代汉语中的第三声和第四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为平声(现代汉语中的第一声和第二声)。2.贴横批古人书写顺序是从右至左,而现在很多横批则从左向右书写。所以,面对大门,如果横批是从右向左的写法,是上联在右,下联在左;如果横批是从左向右的现代写法,则是上联在左,下联在右。小链接:宋朝宰相吕蒙正少时家贫,曾与母亲同住寒窑,以乞讨为生。有一年春节,他在家门上贴了副春联:“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横批为“南北”,意指缺

    创新作文(3-4年级) 2019年2期2019-08-12

  • 吟出古诗之美
    五个字是平声还是仄声不重要,而第二个字、第四个字、第六个字是平声还是仄声则非常重要。第二条,同句相间,即一句之中,平声和仄声要间隔开,就是说二四六字的平仄要间隔开。如“平平仄仄平”或“仄仄平平仄”。第三条,同联相对。一联之中,平仄要相对,就是相反,所以第一句的第二个字是平声,第二句的第二个字就得是仄声,第二句的第四个字就得是平声,第二句的第六个字就得是仄声,构成“仄平仄”。第四条,邻联相粘。邻联就是第二句和第三句,它们挨着,但不是同一联。它们的平仄要粘起来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9年5期2019-06-13

  • 汾河片方言古全浊声母今读的三种类型
    音时,平声送气,仄声部分送气,部分不送气。此外,襄汾汾城全浊声母清化后逢塞音、塞擦音时,平声大部分送气,小部分不送气,仄声大部分不送气,小部分送气,似乎也不能笼统地归并为平不送仄送型。本文研究范围指《中国语言地图集》(第2版)[7]中原官话汾河片,共29个市县,分为3个小片:(1)平阳小片:霍州市、古县、洪洞县、临汾市市辖区、浮山县、翼城县、曲沃县(以上皆属山西省);(2)绛州小片:新绛县、襄汾县、侯马市、闻喜县、稷山县、万荣县、绛县、垣曲县、夏县、沁水县

    长治学院学报 2019年1期2019-04-28

  • 始进家塾
    时,必要用平声对仄声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仄声对平声。等到四字对作得合格了,就可以学五言诗,不要再作对子了。【就事论事】素材内容选自蔡元培先生自写自传、自编年谱以及自述性文章合集——《蔡元培自述》。文章可读性极强,个人的记忆中承载着家国的历史。书中,蔡先生对自己的经历娓娓道来,让人陶醉其中,可见想要写好自述类的文章是需要一定的文学功底的。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 2018年48期2018-12-18

  • 声声慢:溪水流淌着秋天的缓慢
    来竹子每抖动一片仄声的叶子,尖尖的溪水就回它一个平声的叹息秋天的阳光把调子降成了声声慢我脚下的每一寸乡土都在错落的季节低处呻吟溪水流淌着秋天的缓慢。风吹过竹箫无孔成曲,吹醒了我的沧海丹竹是长句,黄竹是短句阳光泻下的是一道岁月的悬崖只要脚下一滑,我便跌下疼痛的深渊四十余年时光,一溪流水已不够叙述我或深或浅的脚印,故乡或高或矮的秋天这个午后,惶恐扶住了忐忑穿过竹林,阳光用颤抖的声音朗读着秋水,斑驳的光影一片明亮一片阴暗,恰似我从少年走来时光的身上,一贴贴或新或

    扬子江诗刊 2018年6期2018-11-13

  • 不合格春联举例并浅析
    识,上联的末尾用仄声字,下联的末尾用平声字。还要避免三平尾(末尾三个平声字相连)。当然内容肯定是吉祥的或颂扬的。顺便谈谈“平仄”,如果是按照旧声韵四声分,为平、上、去、入,其中“平”又分阴平(如方言中的“汪”、“香”类读音)、阳平(如方言中“王”、“祥”类读音),总称“平声”,简称“平”,“上”“去”“入”三声统称“仄声”(如方言中的“平”声以外的读音,即不平便仄的意思),简称“仄”;如果按照新声韵(普通话声韵)分,四声为阴平(一声)、阳平(二声)、上声(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40期2018-10-21

  • 识别入声字的两种方法
    个地方用平声字和仄声字都是可以的,那么就这首词来说,“匣”和“易”是平声上声还是去声入声就很难判断。其实这两个字都是入声。有的词牌是一韵到底,而且押入声韵,也就是说韵脚的字都是入声。我们可以结合那些耳熟能详的词牌来掌握入声字。例如“念奴娇”“满江红”“贺新郎”“雨霖铃”“忆秦娥”“声声慢”“兰陵王”就属于一韵到底而且押入声韵。周邦彦的《兰陵王·柳荫直》:柳荫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漂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

    新乡学院学报 2018年10期2018-02-24

  • 声声慢:溪水流淌着秋天的缓慢
    来竹子每抖动一片仄声的叶子,尖尖的溪水就回它一个平声的叹息秋天的阳光把调子降成了声声慢我脚下的每一寸乡土都在错落的季节低处呻吟溪水流淌着秋天的缓慢。风吹过竹箫无孔成曲,吹醒了我的沧海丹竹是长句,黄竹是短句阳光泻下的是一道岁月的悬崖只要脚下一滑,我便跌下疼痛的深渊四十余年时光,一溪流水已不够叙述我或深或淺的脚印,故乡或高或矮的秋天这个午后,惶恐扶住了忐忑穿过竹林,阳光用颤抖的声音朗读着秋水,斑驳的光影一片明亮一片阴暗,恰似我从少年走来时光的身上,一贴贴或新或

    扬子江 2018年6期2018-01-17

  • 贴对联
    的,最后一个字是仄声的为上联,仄声一般指三四声,而最后一个字为平声的是下联。像我们贴的这副对联,‘福来平安地就是上联,‘财进幸福家就是下联。”妈妈一边帮忙一边向我解释着。 “贴个对联还有这么多讲究啊!妈妈,你怎么知道这么多?”我好奇地问。“从网上查的呗,你有不懂的问题也可以上网找答案。”妈妈笑着回答我。贴完大门的对联后,屋门的对联都是我安排的位置。还别说,这现学现卖真管用,我一副对联也没弄错。贴完了对联,爸爸开始贴“福”字。咦,爸爸怎么这么粗心,把“福”字

    作文大王·中高年级 2017年12期2018-01-16

  • 古诗格律的启蒙
    与古代汉语关于平仄声的定义不一样。古人将汉语声调分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而在现代汉语中,入声早已消失。人们现在习惯将平声定为“平”,而将上声、去声、入声定为“仄”。为了方便孩子们理解,教学上,一般将“|”表示仄声,“-”表示平声。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登鹳雀楼》,平仄划分如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自主划出诗句的平仄,学生不难发现,“日、尽、入、欲、目、更、上、一”读去声,是仄声,“海、里”读上声,也应是仄

    湖南教育 2017年18期2017-07-12

  • 华也 花也
    声,三、四声字是仄声。入声字是仄声。古诗所讲平仄是声调问题。中古时期(魏晋南北朝至宋末)汉字字音有四个声调: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简称“四声”。古诗所讲的“平仄”就是针对这古“四声”而归类的:四类声调归并为“平声”和“仄声”两大类,平声本身为一大类,仍称“平声”,或简称“平”;上、去、入声又合归为一大类,统称“仄声”,或简称“仄”。两大类简称“平仄”。古“平声”的字,声音高而平且长,从头至尾保持一致,不升不降;“仄声”的字读音不平,或升或降,或拐弯,或短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7年4期2017-06-23

  • 古诗格律的启蒙
    与古代汉语关于平仄声的定义不一样。古人将汉语声调分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而在现代汉语中,入声早已消失。人们现在习惯将平声定为“平”,而将上声、去声、入声定为“仄”。为了方便孩子们理解,教学上,一般将“|”表示仄声,“-”表示平声。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登鹳雀楼》,平仄划分如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自主划出诗句的平仄,学生不难发现,“日、尽、入、欲、目、更、上

    湖南教育·B版 2017年5期2017-06-05

  •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声情之美的建构
    选韵脚、大量运用仄声字、讲究声母、巧用叠音字等环节全方位建构作品的声情之美,凭借汉字的声母、韵母、声调等手段烘托急于倾诉、欲言又止、愁闷凄苦的词人形象。作品文字的声音效果与作者的情感达到高度统一。李清照;声声慢;声情语言的音、形、义等要素中,声音与意义的关系最远。可是,文体不同,文字的声音的价值也不同。诗词在很大程度上是音乐文学,其文字之“音”在诸文体中最有价值。诗词文字的声音在更大程度上对应一定的情感与意义,因此,欣赏者读诗、词、曲时,当明了文字的声情。

    韶关学院学报 2017年7期2017-04-12

  • 简论李商隐格律诗中“思”字的平仄异读现象
    为三类:一、读作仄声,该现象在李诗中达十一处;二、平仄均可,皆处在非音节点上,达十二处;三、读为平声,符合近体诗功令要求,较为常见。从格律诗用韵及上下文语境的角度出发,推测造成“思”字在李诗中平仄异读的原因主要是为了迎合格律诗的用韵规则和表达“似”字的意义。李商隐;格律诗;思;平仄;异读李商隐(约812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李商隐作诗讲究格律,对仗齐整,注重平仄声韵之和谐。《汉语大字典》中注解“思”字为:“sī《广韵》息兹切,平之心。

    红河学院学报 2017年1期2017-02-10

  • 粤语童谣的语音特色研究
    别可分为平声韵、仄声韵、混合声韵三种,但究其童谣句数,则无固定规则可循。1.平声韵童谣平声韵,是读音中划入平声的单字类别。“平声”的发声平和,是汉字声调的一种,与“仄声”相对应。粤语中的平声包括上平音和下平音,调值分别为1和4。童谣节选1、2、3分别展示了平声韵歌谣语句的押韵形式。童谣节选1卖羊卖咩,卖到老鼠担遮。狗仔忙住去拉蛇,蛇摆尾,似风车,……童谣节选2月光光,照地堂,虾仔你乖乖瞓落床,听朝阿妈要赶插秧啰,阿爷睇牛佢上山岗喔虾仔你快高长大啰,帮手阿爷

    岭南文史 2017年4期2017-02-07

  • “更”字阵中,“诗词大会”全军覆没
    代汉语第四声即古仄声。而从全国挑选出来的整整一百名诗词精英、大会赛手,也清一色都予以认同了,竟然全错啦!“劝君更尽一杯酒”句,出自唐代诗人王维之《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此处的“更”,如果读第四声即仄声的话,是表示程度的,和很、最一类,词性属(程度)副词。程度副词可以和形容词链接,修饰形容词,如更美丽、很丑陋、最鲜艳,但不能和名词、动词链接来修饰名词、动词。“劝君更尽一杯酒”中的“尽”,词性已经成为动词,喝、饮一类的意思。“更”读

    声屏世界 2016年3期2016-11-20

  • 课堂上的欢声笑语
    平声,三声四声为仄声),平声要读的舒缓绵长一些,而仄声则要读得短促紧急一些。爸爸一边打着手势,一边引导我们读诗。可是大家在读“城”的时候,总是读得比爸爸的手势快半拍。爸爸告诉我们:“读这个字的时候,想象长城的长度——长城有多长,读的时候就拖多长时间。”呵呵,这下好了,我们一下子都会读第一句了。可第三句诗“劝君更尽一杯酒”中有三个仄声相连,不好读,站起来读的一个女生,脚下打着节拍,依然读不好,最后,还是爸爸打着节拍,她才勉强读出一点味道来。我举手了,爸爸请我

    作文与考试·小学高年级版 2016年4期2016-03-31

  • 船山词的格律缺陷*
    韵》中第十一部的仄声“梗、敬”等韵,其中下阕第二三韵脚“枕”属于第十三部仄声“寝”等韵,不押韵。《更漏子·本意二首》中的第一首“斜月横”,它的词调格式属于《词谱》中的第一体,属于四换头押韵方式,其中下阕三仄韵押第三部仄声“尾、贿、未”等韵,第二韵脚“絮”属于第四部仄声“御”等韵,不押韵。《水调歌头·惊梦》属于《词谱》中第三体的格式,上下阙两仄韵不为一韵,其中上阕两仄韵中“茀”属于第十八部仄声“物”等韵,“药”属于第十六部仄声“药”等韵,两者不押韵,上阕下阕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4期2016-03-16

  • 捕捉“三美”读活诗词
    语气是通过平声、仄声表现出来的。要读出诗歌的语气,就要读准平声和仄声。如,《游子吟》中的“缝”字是平声,如果读成仄声fèng就会损伤音节的和谐。一般而言,朗读诗歌时要注意平长仄短(平声读得轻而缓,仄声读得重而急),这样才能从整体上表现诗歌跌宕起伏、委婉动听的音韵美。其次,语气还要通过轻音、重音、升调、降调等表现出来。指导朗读《望庐山瀑布》时,教师先让学生听范读,并用“/”表示间隔,用“↑”表示升调,用“↓”表示降调,用“·”表示重音。学生边听边体会边标记。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6年2期2016-03-07

  • 徽州方言古浊声母仄声字背离阳调现象
    徽州方言古浊声母仄声字背离阳调现象□池田健太郎本文讨论古浊声母仄声字背离阳调现象,分析表明:古全浊仄声今读送气清声母字多数归阳调;而今读不送气音的按照其次方言表现不同,祁婺和绩歙片大部分背离阳调,而休黟片则看不出明确的倾向。由声母今读和声调归属的关系来看,徽州方言的古浊声母仄声字背离阳调现象很可能来自江淮官话。古浊声母字背离阳调现象 徽州方言 江淮官话一、引言本文拟讨论徽州方言古浊声母的声调归属。讨论的范围限于清代徽州府6县,其中绩溪县、歙县、屯溪市、休宁

    现代语文 2015年27期2015-11-26

  • “两只”黄鹂还是“两个”黄鹂?
    阳平的字;仄,指仄声字,主要包括现在声调为上声、去声的字和古代的入声字。按照读音来区分,平是平顺的意思,声音比较响亮动听,能拖长,也就是如一条平坦的路径,可以顺利地走下去。仄是倾斜的意思,属仄声类的字,声音比较拗曲难听,较短促。绝句有四种基本的平仄格式,这首诗的平仄即为其一: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首句的首字可以不论平仄(七绝首句仄起不入韵),但第二个字必须是符合格式。在宋末平水人刘渊依据唐人用韵情况编著的《平水韵》

    国学 2015年8期2015-05-30

  • 让古音在诗词中活起来
    、平声韵古诗出现仄声韵字的时候古音中,有一些字的读音属于通音,既可读成平声,又可读成仄声,视需要而定,这些字不是很多,如“看”、“听”、“醒”、“浪”等。但要知道的是,古诗中绝不可能出现以平声字入韵却出现仄声韵字的情况。一旦看到现代汉语中仄声字出现在平声韵的古诗中,就要格外注意了。如果一定按仄声来读,就会显得晦涩别扭,破坏了古诗音节和谐流畅、琅琅上口的美感。比如:无题〔唐〕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5年2期2015-05-25

  • “一三五不论”之我见
    平仄)”,首字用仄声,就以对句“今上岳阳楼(平仄仄平平)”,将首字改为平声拗救之。七言的第三字(头节首字)在“不尽长江滚滚来(仄仄平平仄仄平)”中必须用平声字;如改用“大江(仄平)”,就会变成除韵脚外,句中“仄仄仄平仄仄平”式,犯了“孤平”之忌。七言特殊句式如“正是江南好风景”的第三字不能用仄声字。二、腹节首字“两个黄鹂鸣翠柳”的“鸣”必须平声;如改成仄声,则三连仄不美。“一行白鹭上青天”与“渚清沙白鸟飞徊”的第五字改用平声,就犯尾字“三连平”之忌。“别来

    文史杂志 2014年5期2014-09-15

  • 贞观的“观”读平读仄?
    ;宫观的“观”是仄声,读如灌。唐太宗年号“贞观”的“观”究竟怎么读?前次央视“百家论坛”一位讲师把它读成“关”的音,而主持人却读成为“灌”的音,谁对谁错?笔者以为,有探讨的必要。现在先从唐代人诗句里找依据,因为那是他们那个时代的事,不可能弄错。杜甫五言绝句《复愁十二首》中有一首:贞观铜牙弩,开元锦兽张。花门小箭好,此物弃沙场。这首诗头两句用了两个年号开头,“贞观”对“开元”,当时皆是盛唐的太平盛世。“开元”这两个字全是平声,与它相对的“观”字就非读成仄声

    文史杂志 2014年3期2014-06-09

  • 且吟且诵学诗文
    字分声调呢?叫平仄声——平声和仄声: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把“平仄”这两个字写在旁边。“仄”是一个“厂”字加一个“人”字,“人”在里面不能出来就是“仄”。好,把这两个字读一遍,“平”“仄”。陈老师现在讲了一个概念,现在普通话的一二声在古代归在什么声里?生:平声。师:现在普通话的三四声归在古汉语的什么声里?生:仄声。师:古代汉语还有一个声调叫入声,是属于仄声调里的。入声在现代汉语的一二三四声字群都有,只不过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诗没有,所以陈老师今天不讲入声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4年1期2014-03-18

  • “中华好诗词”音讹集正
    诗词”多将其读为仄声。其实,它们均应属平声。因为依照格律,例1平仄谱式应为平平仄仄平,例2例3均为平平仄仄仄平平,例4例5例6则为仄仄平平仄仄平,“看”字均出现于非平不可的位置。特别是例5例6,“看”字均出现于句尾韵脚,而格律诗又绝对排斥仄声韵,故其当为平读确而无疑。此处需要说明一点的是,在平水韵中,“看”字分属上平声十四寒和去声十五翰,可知“看”字平读,实自有其依据。(二)忘“忘”字在“中华好诗词”中,也出现过多次,如下列几则:1.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诗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4年2期2014-02-12

  • 中古並母、定母在庐江方言今音中的演变 ——以顺港乡为代表点的庐江城关片话的读音为准
    声变为/p‘/,仄声变为/p/。(二)中古並母在庐江方言今音和普通话中的演变,其仄声字有少数的例外,即变为送气的清音/p‘/[2],这也是相同的,具体如表6(表中及此后文中所涉及到的普通话的读音均以《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4]的读音为准)所示:表6:中古並母在庐江方言今音与普通话中的演变,仄声字有少数例外,即变为送气的清音/p‘/王力《汉语史稿》中提到今天的北京话里中古並母在浊音清化中仄声字有少数的例外:/b‘/—/p‘/,并列举了“佩叛畔牝曝瀑”[2

    巢湖学院学报 2013年1期2013-12-12

  • 七言绝句创作的讲评修改——结合西安交通大学的学生习作
    三句尾字“际”为仄声,不押韵,符合要求。下面看句中的节奏点平仄排列情况:第二句“我长贯今”①本文用“○”表示平声字,“●”表示仄声字,“◎”表示平声韵。的节奏点均为仄声,“志”字当为平声;第三句“片浮归际”的“天”字当为仄声。这些修改起来很简单:将“长”一词,改为语意相近的“宏”;将“归际”三字中的“天际”一词,移至该句的第五、六字位置,把平声的“归”字改为仄声的“去”字,移至句尾,整体表达为“天去”,即符合平仄。第一句“人神”的节奏点平仄排列符合要求,但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13年1期2013-04-06

  • 从语音角度看“相”和“厮”的关系
    诗中,“相”有押仄声韵的情况;2.今天方言中“相”、“厮”的读音来自于中古的同一入声。语音;相;厮;关系“相”在先秦时期就产生了两个意思,“(1)共,互相,交互。(2)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1]1033“厮”唐宋之后有三个意思,“(1)古代对服杂役者的蔑称。(2)役使。(3)相;互相。”[1]378“厮”的前两个意思唐代以前已经出现,并且两者有很明显的引申关系;第三个意思“相;互相”唐代以后才出现,与前两个意思也看不出有什么源流关系,它可能是一个假

    台州学院学报 2010年4期2010-09-14

  • 试析《词林韵释》中全浊声母清音化情况
    一部位的次清音;仄声字变成不送气音,即同一部位的全清音。另外,仄入声字变成平声之后,依然不送气。我们为了能更好的看清事实,采取了逐个的详细的举例方法(限于篇幅,我们在文中没有列出全部例子)。群见东红[上]共[群]珙拱巩[见]东红[去]供贡赣羾[见]共[群]邦阳[上]强[群]襁襁[见][去]绛降洚虹[见]糨强[群]齐微[入作平]及笈极[群]急给级汲吉戟撠革激击殛亟棘襋[见][入作上]伋墼吃芨急给击戟激撃殛棘[见]屐[群]溪群车夫[上]曲麹屈诎[溪]倔[群]萧

    池州学院学报 2010年4期2010-04-04

  • 律诗拗救浅议
    平声字,如果用了仄声字,就是犯了孤平。因为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了。在七言(||——||—)第三字,如果用了仄声字,也叫犯孤平。”现分三点说明如下:①“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下一个平声字。”这句话用意不清。为何要除掉韵脚那个平声字呢?假设是|||——这样的句型,除掉一个韵脚的平声字,不也是孤平了吗?如果是为了说明需要有两个平声字联在一起才算不孤,就说韵脚虽有一个平声字,但没有联在一起,就显得明白一些。②“五言第一字必须用平声”,这句话说的很明确,正因为很

    东坡赤壁诗词 2009年4期2009-09-09

  • 浅谈格律诗的平仄规律
    ,上、去、入就是仄声。平声是一个平调,不升不调,而且比较长。仄就是不平的意思,仄声有升有降,而且比较短。两类声调在诗文中交替,就能使声调有所变化,不至于单调。古代的平声字,在普通话里已经变为阴平和阳平。古代的仄声字也有一小部分变为普通话里的阴平和阳平。这也就是说,普通话里读阴平和阳平的字绝大多数属平,极少数属仄。古代仄声中的上声字,在普通话中大部分还读上声,小部分读去声,古代仄声中的去声字,在普通话中还读去声,还有古代一部分仄声中的入声字,在普通话中也读上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10期2009-07-09

  • 励志与劝勉
    用平声韵,虽没有仄声韵那种奔腾激越和冲天豪气,但对学子们的勉励与规劝之情溢于言表。调寄满江红,一是为抒发昂扬的心情和精神,二是为了激励并敦促学生努力学习。在填写过程中,反复考虑到词的格律要求,同时又注意不因格律形式妨碍表情达意,在无法兼顾两者时,优先考虑意义和习惯用法。同时又因韵文忌重复,因此措辞用字有意错开,力避重复。具体而言,上半阕开首“学贵有恒”,按照平仄要求,本该用平声字,改为如“学贵能恒”,但考虑成语的惯用性,依然保留了“有”这一仄声字。上半阕“

    新课程·下旬 2009年12期2009-06-13

  • 贞观的“观”该怎样读
    ;宫观的“观”是仄声,读如灌。唐太宗的年号“贞观”的“观”怎么读?央视“百家讲坛”一位讲师把它读成“关”,而主持人却读成了“灌”,谁对谁错?现在先从唐人诗句里找依据:因为那是他们那个时代的事,不可能弄错。杜甫五言“律绝”《复愁》十二首中有一首:贞观铜牙弩。开元锦兽张。花门小箭好,此物弃沙场。诗句用了两个年号开头,“贞观”对“开元”,皆是盛唐的太平盛世。“开元”全是平声,与它相对的“观”字就非读成仄声不可。再看杜牧一首“阳关体”七绝:蟪蛄宁与雪霜期,圣哲难教

    文史杂志 2009年6期2009-03-29

  • 用“层”代“阵”的妙处
    ”读zhèn,是仄声字,“层”读cénɡ,是平声字,把仄声的“阵”字,读成平声的“层”,自然形成一种舒缓的咏叹调,便于抒发衷情;二是从字义上看,“阵”是表时间的量词,侧重于时间发展的进程,过去了不能再倒回来,消逝在流程中,只能经历,难以叠加累积,是可遇不可贮之物,而“层”是表空间的量词,侧重于空间的叠加与累积,可以在层面上进行叠加,是可遇可贮之物;三是从语境上说,“一层秋雨一层凉”就是说时间流程上的“秋雨”与抽象感觉的“凉”是呈层面叠加关系,而不会随时间的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08年11期2008-12-18

  • 还是明白晓畅为好
    上联落脚的字多取仄声,这联的“壶”字却是平声;下联落脚应平,而这联的“椀”却是仄声。读起来,便失去了一些联趣。从平仄对仗的要求上看,此联除了“蜀人”对“巴土”,“春载一壶”对“艺奔土椀”以外,在结构相应和平仄相对方面全都犯了禁,特别是文理方面,更令人费解,几乎不知所云。“七椀”是陆羽咏茶诗名句的概括,赞美好茶给人一种飘飘若仙的感受,可是“古来闲闻巴土润物”接在上头,怎么联系法?要是“闲闻古来”如何如何,意思还算明白,现在颠倒过来“古来闲闻”,难道指古人听到

    龙门阵 2006年4期2006-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