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统

  • 《文选》编撰始末与刘勰参修考
    成书,不仅有赖于萧统的“主选政”,亦有赖于东宫众学士的协助作用。其中,东宫通事舍人刘勰具有较高的文评造诣,同时具备编撰图书的经验与能力。他因“深得文理”而被萧统“爱接”,辅助萧统编撰《文选》、从事“文学”之事成为他的分内工作。根据刘勰的仕官时间、《文选》的编撰时间等,刘勰在职责、能力与时间上都具备参与编修《文选》的客观条件。一、萧统以“文学”之由“爱接”刘勰萧统有文化上的抱负,汇集了如刘勰一样的大批学士。所以,东宫多有“文学”研讨盛会,这为《文选》的编撰埋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9期2023-10-10

  • 梁武帝长寿引发的继承困局
    人身上:昭明太子萧统萧统是梁武帝萧衍的嫡长子,本是一位人品、德行和文学造诣都很好的上佳储君。萧统出生两个月后,就被册立为太子。梁武帝很注重儿子们的培养,他本身就是一位才略过人、文武兼资的杰出之士,在他一力培养下,儿子们长大后个个都是饱学之士,尤其是太子萧统萧统一生颇有著述,所著文集二十卷,古今典诰《正序》十卷,五言诗集《英华集》二十卷,《文选》三十卷,其中《文选》又称《昭明文选》,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萧统很早就尝试处理政务,十二岁时能看懂狱官刑

    领导文萃 2023年2期2023-05-30

  • 现存最早的文章总集
    由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主编。这里所谓“文章”,包括诗、赋在内,汉魏六朝时期,人们将所有用文字写下来的作品都称作“文章”。而所谓“总集”,就是将多位作者的作品合在一起编成的集子。历代积累下来的诗文作品,到南朝时,已是汗牛充栋,良莠杂陈,因此萧统要对其加以筛选,“略其芜秽,集其清英”,方便读者欣赏和学习。《文选》收录范围很广,上自先秦,下至齐梁,共计作者一百三十人,另有三首古乐府和十九首古诗不知其作者,作品有五百余题(有的一题不止一篇)。《文选》按文体编排,全书

    中华瑰宝 2023年5期2023-05-10

  • 萧统《文选》汉诗选录的经典化问题
    陈丽平□文学研究萧统《文选》汉诗选录的经典化问题陈丽平(辽宁大学 文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萧统《文选》的汉诗选录,深受魏晋以来汉诗模拟风气的影响。一部分汉诗在魏晋之后被文人们反复模拟,渐渐形成文人群体心目中的“经典”,汉诗经典范围得以粗略呈现,《文选》汉诗选录最后完成了汉诗经典化的确认。同时,挚虞、沈约、钟嵘等文学批评家的汉诗观念,齐梁时期正统诗歌理论崇雅抑俗的趣向,对萧统的汉诗观念也有直接的影响。再有,晋宋以来专门的诗歌总集编撰风气兴起,既有以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5期2022-12-31

  • 选本视角下钟嵘和萧统诗学观比较
    ”[1]。钟嵘和萧统所处时代接近,钟嵘的《诗品》选目与评语曾对萧统有一定的启发,他们的诗学观是梁代乃至汉魏六朝诗学风尚的写照,对研究古典诗歌的脉络和诗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选本:选家文学观念的载体钟嵘的《诗品》开启诗歌品评的风气,是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批评著作。萧统的《文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选录了先秦至梁的优秀作品。《四库全书》将二者划入总集类中。总集是集部的一种,在别集的基础上形成。“文籍日兴,散无统纪,于是总集作焉。一则网罗放佚,使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2022-11-21

  • 论《文选》对《九歌》的选录
    》六篇具体来看,萧统认为这六首符合骚体的整体风格,作为典型的代表以明“骚”“赋”之别,同时出于对“翰藻”理想的追求,从艺术水平的角度做出了自己的筛选和取舍。关键词:文选;九歌;萧统《文选》由南朝梁的萧统组织文人编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文选集,收录周代至六朝梁130多位作者的诗文700余篇,如此规模的整理、选录、保存,可谓文学史上的盛事。萧统既是南朝梁的储君(梁武帝的长子,天监元年十一月萧统被立为皇太子),又是一个文学爱好者,《梁书》记载他受过良好的文学教育

    美与时代·下 2022年5期2022-07-14

  • 精览儒释道
    绍了“昭明太子”萧统及其编纂《文选》的经过。萧统是南朝梁武帝萧衍的长子,萧衍父子之于中国文化的贡献,可比肩三国时期的曹操父子。《文选》又名《昭明文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它收录了先秦至南朝齐梁的700多篇作品,大体分为赋、诗、文三类。萧统从识字开始,就系统接受了儒家思想的教育。史书称,萧统天资既佳,读书又勤奋,“数行并下,过目皆忆”。他所读的两本启蒙书,是《孝经》和《论语》;五岁就熟读“五经”,“悉能讽诵”。“五经”是《书》《礼》《易》《诗》和

    全国新书目 2022年3期2022-05-11

  • 精览儒释道
    萧统从识字开始,就系统接受了儒家思想的教育。史书称,萧统天资既佳,读书又勤奋,“数行并下,过目皆忆”。他所读的两本启蒙书,是《孝经》和《论语》;五岁就熟读“五经”,“悉能讽诵”。“五经”是《书》《礼》《易》《诗》和《春秋》的合称,加上《孝经》《论语》,合称“七经”。自萧统成为太子后,众多一流的学者文人就陆续聚拢到他的身边。这些人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为饱读经史的儒士,另一类为风流倜傥的文人。在几位明师的教诲之下,萧统的学业不断进步。他“研精博学,手不释卷”,堪

    全国新书目 2022年3期2022-05-07

  • 萧统《文选》不录《答繁钦书》之因探析 ——以《顾随讲〈文选〉》为中心
    准具有重要意义。萧统不录《答繁钦书》的可探讨之处在于,对这篇文章表达嘉赏态度的不仅只有顾随先生,还有很多大家及学者都对这篇文章进行了点评并毫不掩饰喜爱、欣赏之情:朱进国评此篇:“言词华茂构思巧,描述歌舞第一声。”①朱进国:《秦汉魏晋南北朝书信赏析》,北京:阳光出版社,2013年,第106页。;郭预衡评:“《答繁钦书》描写美人的舞乐,辞极绮丽,近于辞赋,即在曹丕的文章中,也是别具一格的。”②郭预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4期2022-03-17

  • “沉思”“翰藻”乃录文之底线 ——“《文选》选文标准研究”之一
    550025)萧统在《文选》一书编撰完毕后,于该书前撰序一篇,大致对文学之发展演变、纂集缘由以及选文范围等作了交代。后世在探讨《文选》之选文标准时,亦多从其序之解读入手。然萧统对该问题并未明言,故学者于此各有解读,或以“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二句为是,或说全书并无统一之选录标准。自清代阮元至今,议论者虽众却未达成共识。而细致考察《文选序》及《文选》“文”部分37体(除赋、诗以外)之实际录文情况,就其所反映出的萧统文学观、选文落脚点、“事出”二句之实际指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11期2022-03-04

  • 含德与风教:萧统推崇陶渊明之文化因由探析*
    纵观南朝文坛,独萧统对陶渊明尤为推崇,先后为他编集写传作序,在唐前陶渊明接受史上殊为突出,其间原因值得追索。一、萧统尊陶之原因在陶渊明的接受研究中,学界对萧统推崇陶渊明之原因上投注了相当的关注,经归纳梳理,可大致别为如下几类。有学者认为:“萧统生存在‘隐风’如此浓郁的时代,社会风气的熏染,佛教思想的陶冶,钟情山水的个性,使他对隐逸有着浓厚的兴趣。”[2]然而,《昭明文选》(下称《文选》)中隐逸诗有左思、陆机各一首,却未有陶渊明之作。萧统本人“性爱山水”[3

    跨世纪 2022年2期2022-02-08

  • 齐梁乐府下萧统和刘勰的乐府观
    的《文心雕龙》和萧统的《文选》一直是学界进行比较研究的重点,本文将以两人所生活的齐梁时代的乐府创作,以乐府中的乐和辞两个方面切入来比较研究两人的乐府观。一、从辞出发、文质兼顾——萧统乐府观(一)齐梁文风与选文标准乐府是由“乐”与“辞”共同构成,但《文选》所录乐府大多不入乐,没有配乐演唱。最为《文选》所推崇的陆机乐府选录作品17首,均未入乐;其次是鲍照乐府,选录的8首也未入乐;三曹乐府选录8首。汉乐府原本与音乐性的结合非常紧密,但曹操对传统汉乐府的改造,使音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1期2021-11-29

  • 昭明太子分经著文天目山
    /柯一楠父子反目萧统是梁武帝的长子,公元503年,年仅两岁的他被立为太子。萧统天生聪颖过人,三岁就能熟读《孝经》《论语》,八岁就能登台讲经。随着年龄的增长,萧统不仅学问越来越大,还写过很多诗篇和散文,而且相貌出众,风度翩翩,才华和颜值双高。梁武帝对这个儿子也比较满意,不过帝王之家的父子关系,比起常人总要复杂很多。萧统25岁那年,母亲丁贵妃病逝。悲痛不已的萧统决定给母亲选一块风水宝地安葬,谁知地都选好了,正要投资整修时,却出了个叫俞三副的小人,把事给搅黄了。

    民间故事选刊 2021年8期2021-11-12

  • 《艺文类聚》征引南梁大细言诗蠡测
    学活动,对于理解萧统文学集团之萌兴和发展,可谓意义重大,理应引起我们重视。当代以来,曹道衡、刘跃进、傅刚、胡大雷诸位先生对于萧统文学集团颇有关注,陈庆元、俞绍初两位甚至推测萧统大细言诗之撰写时间。尽管如此,迄今为止未见有论文集中阐述这一话题。兹专论《艺文类聚》征引南梁大细言诗,同时兼议萧统文学集团之萌兴及其潜在成员,以期丰富和深化六朝文学史的具体研究。二、南梁大细言诗文本及其撰写时间大言指描绘宏大事物,细言即描绘至微之物。唐前诗赋题为“大言”者,例无一变。

    北京社会科学 2021年9期2021-10-21

  • 萧统《陶渊明集》之还原
    萧统的八卷本《陶渊明集》是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最早由个人编纂的陶集。关于《陶渊明集》的编纂背景,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指出:其文章不群,词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尝谓有能读渊明之文者,驰竞之情遣。鄙吝之意祛,贪夫可以廉,懦夫可以立,岂止仁义可蹈,抑乃爵禄可辞!不必傍游太华,远求柱史

    名作欣赏 2021年9期2021-09-15

  • 齐梁乐府下萧统和刘勰的乐府观
    府诗的选录反映了萧统本人的文学好尚;《文心雕龙·乐府》是在乐府诗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理论专论,其关于乐府诗演变的论述清晰地反映着刘勰个人的乐府观念。结合萧统和刘勰的经历及所生活的齐梁时期的乐府制度与文学风尚,可以窥探两人的乐府观。关键词:萧统;刘勰;《文选》;《文心雕龙》;乐府中图分类号: I207.226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21)01-0076-05乐府原为官署名,汉武帝始将其设立为音乐机构,其职能是从民间广泛搜集民歌并进行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1期2021-05-11

  • 昭明太子分经著文天目山
    柯一楠父子反目萧统是梁武帝的长子,公元503年,年仅两岁的他被立为太子。萧统天生聪颖过人,三岁就能熟读《孝经》《论语》,八岁就能登台讲经。随着年龄的增长,萧统不仅学问越来越大,还写过很多诗篇和散文,而且相貌出众,风度翩翩,才华和颜值双高。梁武帝对这个儿子也比较满意,不过帝王之家的父子关系,比起常人总要复杂很多。萧统25岁那年,母亲丁贵妃病逝。悲痛不已的萧统决定给母亲选一块风水宝地安葬,谁知地都选好了,正要投资整修时,却出了个叫俞三副的小人,把事给搅黄了。这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21年4期2021-04-19

  • 《文心雕龙》与《文选》“哀”体发微
    )和《文选》作者萧统(501—531)对二者的重视程度有很大不同。对于哀辞,刘勰在《文心雕龙·哀吊》中说:赋宪之谥,短折曰哀。哀者,依也。悲实依心,故曰哀也。以辞遣哀,盖下流之悼,故不在黄发,必施夭昏。昔三良殉秦,百夫莫赎,事均夭枉,《黄鸟》赋哀,抑亦诗人之哀辞乎?暨汉武封禅,而霍嬗暴亡,帝伤而作诗,亦哀辞之类矣。降及后汉,汝阳主亡,崔瑗哀辞,始变前式……至于苏顺、张升,并述哀文,虽发其情华,而未极其心实。建安哀辞,惟伟长差善,《行女》一篇,时有恻怛。及潘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6期2020-12-07

  • 《文选》编者传统派意见述评
    为,《文选》是由萧统主编,刘孝绰等学士协助。结合史籍文献的记载以及他们提出的“萧统主编”的佐证,可知萧统《文选》主编之地位无可置疑。然而,劉孝绰等学士协编《文选》的文献记载,以及传统派学者提出的佐证,大多都值得商榷。要之,刘孝绰等学士究竟在《文选》编撰过程中有没有起到过作用,《文选》是“萧统独撰”还是“成于众手”,还有待于新的出土文献、研究方法和视角的发现。【关键词】 《昭明文选》;编者;传统派;萧统;刘孝绰【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

    今古文创 2020年11期2020-09-10

  • 清水凯夫《文选》编者意见述评
    刘孝绰实操编务而萧统挂名”的《文选》编者意见,在《文选》学界引起轩然大波。他用以支持这一新见的五条证据,均受到了学界的质疑与诘难,引发名为“清水旋风”的学术争辩。虽然在争辩过程中,其观点已渐为学界所否定,但这场争辩无疑促进了大陆文选学研究的复兴,有其不可忽视的时代意义。【关键词】 清水凯夫;《昭明文选》;编者;萧统;刘孝绰【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0-0029-

    今古文创 2020年10期2020-09-10

  • 从“文取旨达”到“文章不群”:论陶渊明文学史地位的升格
    的慧眼和卓识。而萧统称誉陶渊明“博学”“善属文”,并称“其文章不群,词彩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更彻底改变了东晋以降陶渊明的文学定位。萧统从《陶渊明集》《陶渊明集序》及《陶渊明传》等将陶渊明生平事迹及其诗文以综合而立体的形态呈现给后世。综观《文选》所选诗人及作品,陶渊明藉《文选》脱颖而出,代表着东晋文学的最高成就。这一定位,是萧统在《文选》选录体系中有意识地奠定的。关键词 陶渊明 萧统《文选》 文学史定位〔中图分类号〕I206.2

    人文杂志 2020年7期2020-07-24

  • 萧统对陶渊明的发现与传播
    靳鹏飞摘  要:萧统是南朝首位发现陶渊明价值的学者。萧统以“存道全身”来解释陶渊明归隐的原因,进一步发掘陶渊明饮酒的文化内涵,发前人之未省。他为陶渊明编集作序写传,《文选》也收录陶渊明的作品。萧统为陶渊明及作品的传播立下了汗马功劳,为后人进一步了解与学习陶渊明准备了条件。关键词:陶渊明;萧统;发现;传播[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20)-35-0-01在梁代乃至整个南北朝,对陶渊明最为推崇,且接受最全

    青年文学家 2020年35期2020-04-01

  • 《文选序》与《颜氏家训》之文学观念比较分析
    01]梁昭明太子萧统主编的《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赋、诗、文总集,选录了自先秦至梁代一百三十人的七百余首作品,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被称为“文章之奥府,学术之渊薮”。《文选序》是萧统本人为其作的序文,主要阐释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文学的产生发展,二是申明《文选》的范围和标准。《颜氏家训》是南北朝著名学者颜之推晚年所作,是作者究其一生经验和教训为垂训子孙所作,在中国古代家训史上有“古今家训,以此为祖”的盛誉。《北齐书颜之推传》对颜之推有这样的评价:“博览群

    名作欣赏 2019年27期2019-01-27

  • 《文选》编者考
    其一是传统观点:萧统主编,萧统的学士加以辅助。这一观点受到历代学者的支持。其二是萧统挂名,刘孝绰主编。持此观点的代表学者为日本清水凯夫先生。其三,萧统独编说。持此观点的代表学者为力之先生。(一)传统观点:萧统主编,学士协助根据《梁书》《南史》等史书记载,《文选》主编者确为萧统。又根据日释空海《文镜秘府论》、王应麟《玉海》等书记载,萧统的学士对编撰工作加以协助。对其辅助之人,学界有不同意见,有昭明太子十学士、高斋学士、文选楼学士、刘孝绰及何逊等说法。这一观点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8年5期2018-03-28

  • 萧统:陶渊明之先知先觉者
    130032)萧统《陶渊明传》:“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陶渊明私谥靖节,故又称陶靖节。有的人称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是误解。其《五柳先生传》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1]误解来自于下文:“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8年5期2018-03-28

  • 《文选》编者问题研究述评
    ”;二为传统的“萧统中心说”;三为“萧统、刘孝绰共同编纂说”;四为东宫学士集体编纂说。这四种观点兴起的时间有先后之别,但如今都在学术界占据一席之地。《文选》编者研究与其他领域的研究密切相关,因此对这些观点加以梳理分析,不仅有助于更清晰地把握《文选》编者研究的现状,而且有助于其他领域研究的顺利开展。一、新见甫出,震动学林——“刘孝绰中心说”的提出与质疑《文选》是以刘孝绰为中心编纂而成的,萧统在编纂过程中没有发挥重大作用,这一观点是由日本学者清水凯夫率先提出的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1期2018-03-28

  • 《文选》的编撰意图
    130024 )萧统身为太子,一言一行都代表梁代政权,他以《文选》发声,化梁代之天下,为文坛的创作提供了范式。萧统是一位“内行”,不仅有能力与时间做好主编《文选》的工作,同时他也热爱这份事业。萧统对《文选》的编撰意图,直接影响着《文选》的思想构建、选录标准等诸多因素。对于《文选》的编撰意图,学界有两种认识:其一,萧统编撰《文选》为诗文鉴赏之用。日本学者冈村繁先生评价《文选》“最初只是萧统个人用的历代诗文选集”[1]4,目的在于自己赏读,认为《文选》面对的读

    铜仁学院学报 2018年2期2018-01-28

  • 萧统评陶渊明三十年研究述评
    中品。梁昭明太子萧统独具慧眼,将陶渊明的诗文收入《文选》,编《陶渊明集》并为之作序立传,对其德文并重推崇备至。萧统对陶渊明的高度评价,为确立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奠定了基础。20世纪末,随着“陶学”第三次高潮②的到来以及“文选学”热潮的持续升温,作为两大研究领域的交叉点,萧统对陶渊明的评价也得到了相应的关注。正如穆克宏所说:“萧统对陶渊明作了高度的评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第一次。这些评论资料,不但对于我们研究陶渊明及其作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

    天中学刊 2018年3期2018-01-27

  • 处女座的太子是易碎的瓷杯
    又不知不觉想起了萧统。当年就是在这里,他完成了《文选》一书,青史留名。南朝的风大多温柔旖旎,总能在恰到好处时轻轻拂起萧统的衣袖。他抬眸微笑,继而奋笔疾书。他是苛求完美的人,对文学,亦对人生。倘若不够完美,便宁愿自毁。他出生于九月,依着今天的说法,是典型的处女座人格。那年的建康城罕见地下了一场大雪,突如其来的严冬让大多数人闭门不出,只是隔着窗户望一眼那些绽于冰天雪地中的红梅。东宫文明殿内的暖阁之中,萧统跽坐于软垫上,握笔的手微微发颤。同样的奏疏,今日他已写了

    恋恋中国风 2017年1期2017-09-13

  • 萧统与刘勰关系刍议
    130000)萧统与刘勰关系刍议马朝阳(东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根据《梁书·刘勰传》的记载,刘勰曾任萧统的“东宫通事舍人”,可证二人有一定的接触。萧统之《文选》与刘勰之《文心雕龙》在思想、文体、选文定篇、文学观念等方面多有印证,所以对《文选》与《文心雕龙》的关系研究成为了选学与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联系南朝时代背景,对萧统与刘勰关系的探究,有助于理解二人的思想,以及刘勰对萧统在文学、佛学等方面的影响,促进《文选》与《文心雕龙》关系的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7年3期2017-03-29

  • 《文选》编纂研究述略
    《文选》;编纂;萧统《文选》的编纂研究是选学文献研究的重要内容,广义来说包括《文选》的编纂者、编纂宗旨、编纂思想、编纂过程、选录标准、流传、成书等内容,一直为国内外众多学者所关注。如学术界热议的《文选》编纂者问题,至今尚无定论。我们通过搜集整理1949年以来的《文选》编纂研究论著,对学者探讨的《文选》编纂研究的实际问题进行综述,为《文选》编纂的进一步研究提供资料。目前学界关于《文选》编纂研究的专著有2部:王立群先生的《〈文选〉成书研究》[1]、胡大雷先生的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7年3期2017-03-29

  • 从《文选》选诔看萧统的诔文文体观
    从《文选》选诔看萧统的诔文文体观朱 虹(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陕西西安 710100)萧统《文选》对诔文的编选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的诔文文体观。在其文学进化观念的指导下,他所选八篇诔文皆为魏晋以降之作,且多是为亲朋好友而作的私诔,体现了其对魏晋时文时风的推崇。诔文内容以述德和表哀为主,萧统更注重个体哀情的抒发;在艺术上,受当时追新逐丽文学观念的影响,偏好于驰骋文采之作;在诔文体制方面有比较灵活的认识。此外,对楚辞体诔文的选取,反映了萧统对诔文发展演变轨迹的准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3期2017-03-28

  • 处女座的太子是易碎的瓷杯
    又不知不觉想起了萧统。当年就是在这里,他完成了《文选》一书,青史留名。南朝的风大多温柔旖旎,总能在恰到好处时轻轻拂起萧统的衣袖。他抬眸微笑,继而奋笔疾书。他是苛求完美的人,对文学,亦对人生。倘若不够完美,便宁愿自毁。他出生于九月,依着今天的说法,是典型的处女座人格。图/artistic青尘那年的建康城罕见地下了一场大雪,突如其来的严冬让大多数人闭门不出,只是隔着窗户望一眼那些绽于冰天雪地中的红梅。东宫文明殿内的暖阁之中,萧统跽坐于软垫上,握笔的手微微发颤。

    传奇故事(破茧成蝶) 2017年1期2017-03-18

  • 处女座的太子是易碎的瓷杯
    又不知不觉想起了萧统。当年就是在这里,他完成了《文选》一书,青史留名。南朝的风大多温柔旖旎,总能在恰到好处时轻轻拂起萧统的衣袖。他抬眸微笑,继而奋笔疾书。他是苛求完美的人,对文学,亦对人生。倘若不够完美,便宁愿自毁。他出生于九月,依着今天的说法,是典型的处女座人格。那年的建康城罕见地下了一场大雪,突如其来的严冬让大多数人闭门不出,只是隔着窗户望一眼那些绽于冰天雪地中的红梅。东宫文明殿内的暖阁之中,萧统跽坐于软垫上,握笔的手微微发颤。同样的奏疏,今日他已写了

    传奇故事(上旬) 2017年1期2017-03-15

  • 萧朗陌路
    呢?这与昭明太子萧统有关。据《梁书》和《南史》记载,萧统,字德施,小字维摩,是梁武帝萧衍的儿子,生于襄阳。萧衍是南朝梁国的建立者,齐明帝建武五年(498) 七月,萧衍被齐帝萧鸾授持节,都督雍、梁、秦、沙四州,兼雍州刺史,镇守襄阳。一天,萧衍站在高楼上远望,见汉水之滨五彩如龙,在汉江水畔,一个女孩正在漂洗衣服。萧衍突然被女孩吸引住了,于是忙派人前去打探。此女叫丁令光,虚十五岁。随从对萧衍说,丁女出生时有异兆,据说出生时,有神光照室,紫气弥漫,相命者谓其“当大

    民间文学 2016年9期2017-03-11

  • 论《雪赋》《月赋》的情态叙写
    ,意境清雅,故被萧统《文选》列入“物色”一类。这两篇赋同属一种类型,主要是因为他们写的都是自然景物,而手法上都是托诸古人之口。然而仔细分析,二赋虽皆借古人之口叙写作者心志,以情景交融的手法表现作者情思,手法相似,但在篇章布局、情调变化及作者心态的具体体现方面都存在很多差异。这些差异的产生不仅与谢庄、谢惠连的个人经历有关,而且与刘宋政局的变化也存在一定联系。《雪赋》;《月赋》;情调;心态;抒情;达观《雪赋》、《月赋》同为南朝著名的写景抒情小赋,被历代选家和评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1期2017-03-11

  • 《文选》: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
    ,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纂的《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这部书对我国后世文学的发展繁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如唐代学者李善在《上文选注表》中所说:《文选》成书以后,“后进英髦,咸资准的”,成了士人的必读之书。据说李白早年曾三次拟作《文选》中的诗文,杜甫更明确地告诫他的儿子要“熟精《文选》理”。到了宋代,还出现了“《文选》烂,秀才半”的谚语,可见其盛行的情况。时至今日,“《文选》学”与“红学”一样,成为了少数以书命名的专门之学。《文选》的编纂背景

    月读 2017年2期2017-02-22

  • 《文心雕龙》与《文选》对陆机作品评价的比较
    所选录的作品皆是萧统所称道褒扬的。为了便于比较,兹列下表:《文心雕龙》与《文选》对陆机评价对比一览表一、《文心雕龙》赞扬陆机的作品与《文选》选录情况的比较刘勰对陆机的大多数作品给予了较高的评价。首先,其在《颂赞》篇中评价《汉高祖功臣颂》云:“陆机积篇,惟《功臣》最显,其褒贬杂居,固末代之讹体也。”刘勰以“义必纯美”为颂的最佳典范规则,《汉高祖功臣颂》虽不完全符合其标准,然作为一篇讹变的颂体文范例,刘勰并没有因此抹杀其文学价值。这说明了刘勰对文章写作的一种宽

    名作欣赏 2017年3期2017-01-19

  • 从赋体看《文心雕龙》对《昭明文选》之影响
    学理论批评著作,萧统的《昭明文选》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赋诗文总集。二书均产生于齐梁之际,所以对两书关系问题的研究可以说是现当代选学研究的焦点之一。本文从《文心雕龙》在“赋”方面对《昭明文选》的影响入手,从赋体文体、题材的分类、篇章的选取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从而阐明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影响,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差异性。萧统对刘勰赋的接受既有继承和发展,也有删减和摈弃。《文心雕龙》;《昭明文选》;赋萧统的《昭明文选》(以下简称《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曾被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9期2016-12-19

  • 手植双红豆,秋满尽相思
    女尼,法号慧如。萧统素信三宝,遍览众经,得见女尼后便去请教,问答间慧如皆能从容应对,不卑不亢。世间女子大多信奉妇德女工,萧统早已看厌,慧如就这样以与众不同的姿态走进他的心。那日,萧统带回一篮荔枝,慧如正在整理经卷,他便在她身旁坐下,剥了荔枝递上前去,这是他特意差人从岭南取来的荔枝,白嫩的果肉透明晶莹。慧如缄默不语,想起旧南海献龙眼荔枝,十里一置,五里一候,死者继路,今岭南取荔枝,其中艰难应是相差不远吧。终究是九重帝王家,不解人间疾苦,但这递来的一片真心又让

    传奇故事(破茧成蝶) 2016年9期2016-11-26

  • 从《文选序》看萧统的文学观
    要:《文选序》是萧统编选《文选》所作的序文。《文选序》集中了萧统的主要文学观点,在文论史上产生过深远影响。萧统的文学观集中体现在文质并重的文学思想,尊《诗》的正统文学观以及鲜明的文体辨析意识上。本文通过还原历史语境和文化语境,尝试对萧统的文学观产生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关键词:《文选序》;萧统;文质并重;文体流变;尊雅黜靡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007-01梁代萧统所编选的《文选》是我国现存最

    人间 2016年28期2016-11-10

  • 手植双红豆,愁满尽相思
    丁然萧统是南朝太子,生而聪睿,最受梁武帝喜爱。那年他代父出家,来到香山禅寺,筑文选楼,远离纷争。一日,桃夭开透,浓荫初成,香山禅寺来了一个女尼,法号慧如。萧统素信三宝,遍览众经,得见女尼后便去请教,问答间慧如皆能从容应对,不卑不亢。世间女子大多信奉妇德女工,萧统早已看厌,慧如就这样以与众不同的姿态走进他的心。那日,萧统带回一篮荔枝,慧如正在整理经卷,他便在她身旁坐下,剥了荔枝递上前去,这是他特意差人从岭南取来的荔枝,白嫩的果肉透明晶莹。慧如缄默不语,想起旧

    传奇故事(上旬) 2016年9期2016-10-25

  • 参观增华阁与读书台有感
    人景仰的昭明太子萧统读书的塑像。先是丁老师为我们作介绍:“这里的增华阁和读书台是昭明太子萧统建立的。萧统从小聪慧好学,仁厚善行,喜爱山水,少年时就读遍经书。20岁时他来到这儿建立了增华阁和读书台,从皇宫里运来了3万卷藏书,潜心研读。他还招纳天下英才名士到增华阁。”接着她具体为我们介绍了发生在萧统身上的一些故事。随后好几位小导游相继又做了具体介绍:“由于萧统自己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又邀集了天下饱学之士共同研究,所以选编出的《昭明文选》,成为当时选择最精的文学

    青少年日记·小学生版 2016年3期2016-05-30

  • 《文选》序类不录《离骚经序》原因初探
    道德功用的性质与萧统的选文标准相去甚远,因此未在《文选》序类篇目上找到它的身影。关键词:《离骚经序》;《文选》;萧统;选文标准中图分类号:H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8-0155-02“序”缘起于《诗·大序》。学术界公认曹丕的“四科八体”是我国古代文体论的源头,而曹丕在其中并未论及“序”这种文体,陆机《文赋》、挚虞《文章流别志论》、李充《翰林论》、刘勰《文心雕龙》等著作亦未对“序”这一文体进行专门论述。而在萧统的《文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8期2016-05-14

  • 从《文选》陶诗文反观萧统重“风教”的文学趣味
    文选》陶诗文反观萧统重“风教”的文学趣味尚贝贝摘要:陶渊明的诗文以平淡自然为主,尽管他的诗文享誉后世,却湮没于当时。萧统在《文选序》中明确提出了“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综缉辞采”“错比文华”的选文标准,要求作品有华美的文采,由此看来陶渊明的诗文似乎与《文选》选文趋向相左,但《文选》却收录了陶渊明九篇作品,难道陶诗入选仅是因为像有些学者所说的“破例”吗?细细分析入选的陶诗陶文可知,这些诗文“辞采精拔”合乎《文选》选文标准;还可以窥见萧统不只重“辞藻”,还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7期2016-03-28

  • 论梁代前期诗歌的多元交错局面
    文人围绕着萧衍、萧统父子为核心的文学集团,形成了既不同于永明体,也不同于宫体诗的诗风。学界对梁前中期文学评价普遍较低,认为只是永明诗风的延续,多于守成而少开创。其实,梁初社会阶层构成的变化,士庶的融合,导致诗风呈现出总杂、多元交错的局面,与昭明集团的文学观念密切相关。对永明体的进一步发展,是永明诗歌高潮和宫体诗歌高潮之间的重要过渡,其贡献不容忽视。关键词:萧衍;萧统;永明体;多元交错一、梁代前期诗歌的时代背景梁代天监(502—519)、普通(520—527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2期2016-01-25

  • 萧统《文选》在古典文献编纂领域上的卓越贡献
    萧统生平萧统(公元501—531年),南朝萧梁文学家 梁武帝之子即昭明太子。字德施,南兰陵县(今江苏常州西北)人。天监元年(502年)立为皇太子,早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萧统天资颖慧,5岁遍读五经,博览群书[1]。在萧统成人以后,梁武帝就让他参与朝政,凡是文武百官们上奏的奏章,全都交给他来处理。萧统明辨是非,也很细心。每当发现文武官员的错误时,他并不苛刻地去追究责任,而是让他们改正就罢了。他在处理案件的时候,也都以宽大为怀。因此,萧统深受人们的

    山花 2015年18期2016-01-25

  • 经典化与萧统独撰《文选》论
    别集、总集纷纭;萧统职为监抚,又享年不永;加之中国历来有挂名编书的习惯,恰好萧统周围又多文学之士,于是便产生了东宫学士、刘孝绰编纂等别说。因编纂情景史料阙如,诸说都无法作“必然性”判断,即使揆情度理,其结论也不具备颠覆性。究其实,萧统撰《文选》有其可行性与必然性。本文藉前《文选》时代“既成经典”的现实条件、萧统编纂所具备的主客观因素等证据试以辨清:《梁书·萧统传》、《隋书·经籍志》所言萧统撰《文选》是不刊之论,无需另作揣测。一、经典化与选本的作用何谓“经典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5年7期2015-03-21

  • 从《文选序》和《陶渊明集序》探析萧统的文学观
    陶渊明集序》探析萧统的文学观高思莉(郑州大学 文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摘要:文学作品本身具有审美和教化双重价值,二者之间相辅相成,难舍难分。《文选序》和《陶渊明集序》前者强调文学的审美价值,首次提出“能文为本”;后者在肯定审美价值的基础上突出文学的教化功用。结合齐梁时代尚“丽”的文学主流,《文选序》和《陶渊明序》共同体现了萧统既重视文学的审美又重视其社会功用的成熟全面的文学观。关键词:萧统;陶渊明;《文选序》;《陶渊明集序》萧统(501- 531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2期2015-03-17

  • 论《文选序》在文学自觉中的意义
    的角色。通过阐释萧统在《文选序》中对文学审美特性的认知,论述其对文学审美特性追求的意义,为《文选序》作为文学自觉这一历史进程的重要一环正名。《文选序》 文学形式 审美特性 文学自觉自鲁迅发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后,“文学的自觉”这个命题及以“曹丕的一个时代”[1](P107)为基础发展而成的文学自觉“魏晋说”,在学界广为流传。自此以后,学者们的注意力大都集中在文学自觉始于何时或文学自觉的标准等问题上,先后提出了“魏晋说”“西汉说”“宋齐说”。这

    现代语文 2015年19期2015-02-28

  • 心田半亩尽红豆
    ,曾住着昭明太子萧统萧统少年成才,他深通礼仪,性情纯厚,且端然沉着。他常衣饰朴素,爱山水天籁,不好丝竹之乐。萧统在江南留下的遗迹很多,如求雨萧篁塘、读书招隐山,还有顾山红豆树。萧统年少仁孝,曾代父出家,到了顾山香山寺观音禅。出了宫,虽然改变不了身份,但那些繁文缛节总算可以暂时抛开。他喜欢江山,却不想成为江山之主,那是个太大的牢笼。在香山寺的时光很轻松,有时静心编书,有时诵经礼佛,人一旦空灵了,许多美好就不期而至。龙涎香换成了旃檀,他看到了山明水秀的江南风

    传奇故事(破茧成蝶) 2015年2期2015-01-07

  • 《文选》与《文心雕龙》的关系辨析
    文艺理论著作,而萧统的《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学作品总集。许多学者认为作为萧统通事舍人的刘勰在文学理论方面对《文选》选文有着很深远的影响,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辩证地去讨论。《文心雕龙》;《文选》;文学理论;选文标准梁欣欣/郑州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河南郑州450001)。刘勰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理论家,他的《文心雕龙》成书于萧齐末年,是中国第一部文艺理论著作,也是一部理论批评著作。而梁昭明太子萧统总编的《文选》则是我国历史上现存最早的赋、诗、文总集。黄侃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5期2014-08-15

  • 《文选》诏令文与萧统之“崇雅”
    垂范的主观意图,萧统所重的是汉魏那些典雅的篇章;于令、教、文,所选又皆南朝骈丽之文。这表明,在《文选序》中,萧统虽然特别强调文辞的美丽,但在具体选文时,则藻丽与典雅并重。忽视其重典雅的选文标准,便不能解释《文选》某些文体只重汉魏文章的事实。关键词:萧统;《文选》;诏令文;选文标准;崇雅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13)04?0177?05《文选》所选应用文种类不少,一些文体偏重选汉魏作品,一些文体偏重选齐梁作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4期2013-09-18

  • 论《昭明文选》的选文标准
    《文选》的编集与萧统的文学进化思想昭明太子萧统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倾心于文化学术,并竭尽平生所学编就了《文选》一书,大量早期的文学作品赖斯书得以保存下来,此可谓大有功德于文苑士林。宋人谚语有言:“《文选》烂,秀才半。”[1]正见出萧统的影响和贡献。魏晋以来,文章的编集与品评日盛一日,蔚然成风,反映了文学的日渐自觉和独立;在众多编集中,《文选》能“技压群芳”,脱颖而出,其中实有一番与众不同之处,值得研究。简括地说,萧统作为选家,其敏锐的文学感悟力和精准恰当的选文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2期2013-04-06

  • 试论萧统之“时义”
    选》的选文标准,萧统《文选序》是最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学界以往研究大多集中于对“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的辨析上。最早对此作出阐发的是清人阮元,他在《与友人论古文书》中说:“昭明《选序》,体例甚明。后人读之,苦不加意。《选序》之法,于经、史、子三家不加甄录,为其以立意纪事为本,非沉思翰藻之比也。”[1]610又在《书梁昭明太子文选序后》中发挥道:“昭明所选,名之曰‘文’。盖必文而后选也。经也,子也,史也,皆不可专名之为文也。故昭明文选序后三段特明其不选之故。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2年5期2012-04-02

  • 萧统音乐观与《文选》乐府诗
    长期以来,学界对萧统音乐观念的认识一直以《梁书·萧统传》所载作出判断,即萧统不好乐;谈到《文选》乐府诗的选录则多从文学的角度来探讨,认为萧统等人多注重以文学标准来衡量,较少论及《文选》乐府诗所包含之音乐寓意。然而,萧统毕竟生于帝王之家,钟鸣鼎食的生活环境以及梁代宫廷整体好乐之风都是他受到音乐熏陶的有利条件,但萧统为何不像萧氏家族其他成员那样流连沉溺于丝竹之乐?乐府本身兼具音乐和文学双重意义,《文选》乐府诗之选录在文学旨趣之外又与萧统之音乐观念有着怎样的联系

    文艺评论 2011年8期2011-09-21

  • 梁◦昭明太子萧统居读磐安史料采辑与遗迹考
    研究馆员,馆长。萧统(501~531)南朝梁著名文学家。字德施,南兰陵(今江苏丹阳)人,梁武帝萧衍长子。齐中兴元年生于襄阳。萧统两岁被立为太子,未及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昭明太子萧统性爱山水,喜好出游,勤于读书,在浙江地区有许多读书台都与他有关。本文选录和考究的是萧统隐居磐安大盘山区一带的史料与遗址迹象。1 王山、应古与岩里地名由来现王山、应古与岩里这三个村都是磐安县城安文镇所辖,分布在大盘山附近。明清《东阳县志》、民国志稿、《金华丛书》、《婺志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1年2期2011-03-18

  • 统论《文选》赋设目与编次 ——兼谈萧统的赋学观
    )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所编《文选》是我国现存第一部以“文体编次”的诗文总集。就赋体而言,萧统将其按照题材厘分为十五类目,依次为:京都、郊祀、耕藉、畋猎、纪行、游览、宫殿、江海、物色、鸟兽、志、哀伤、论文、音乐、情,这一固定的编排次序是萧统有意而为。关于《文选》赋的分类设目和编次问题,前贤今哲虽多有探讨,但尚未对其进行系统性的通论。本文拟对《文选》赋十五类目的设立和编次作一整合性的概括论述,并在此基础上透视萧统的赋学观。一萧统将“京都”一目列位于首,并选录班固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3期2010-03-22

  • 萧统的文学史意义
    昭明太子萧统502年11月立为皇太子,作为皇室继承人,从小接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其父梁武帝从江山社稷的角度出发,严格维护儒家正统的“诗教说”,要求萧统思想倾向中正、保守,因此,萧统3岁,受《孝经》《论语》,幼读五经。505年立五经博士,梁武帝特诏五经博士之一的贺踢为萧统定礼乐,明山宾等儒士侍讲萧统身边。萧统9岁讲《孝经》,尽通大义,服膺儒术,事亲至孝,有仁政爱民思想,史称“仁德素著”。二十六岁时,其母丁贵妃丧,哀恸欲绝。明山宾、陆捶、张率等人去世,萧统均遣使

    飞天 2009年16期2009-03-15

  • 萧统:不可多得的文人太子
    木风提到昭明太子萧统,人们自然会想到《昭明文选》,这是一部研究先秦至南北朝时代中国文学的珍贵文献资料,被人赞为“《文选》烂,秀才半”。有人称萧统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人文气息的太子,但这种赞赏只是以他的《昭明文选》为前提,对他的仁厚、孝义、睿智只是做了个简单的铺陈。事实上,这位太子的死,不仅对梁朝的政权稳定造成巨大的冲击,对整个人类而言也是一大损失。洁身而去公元531年三月的一日,梁武帝太子萧统在后池游园中游玩。当雕着花的小船行驶到池子中央时,萧统站起来想摘一朵

    百家讲坛 2008年9期2008-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