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然
萧统是南朝太子,生而聪睿,最受梁武帝喜爱。那年他代父出家,来到香山禅寺,筑文选楼,远离纷争。
一日,桃夭开透,浓荫初成,香山禅寺来了一个女尼,法号慧如。萧统素信三宝,遍览众经,得见女尼后便去请教,问答间慧如皆能从容应对,不卑不亢。世间女子大多信奉妇德女工,萧统早已看厌,慧如就这样以与众不同的姿态走进他的心。
那日,萧统带回一篮荔枝,慧如正在整理经卷,他便在她身旁坐下,剥了荔枝递上前去,这是他特意差人从岭南取来的荔枝,白嫩的果肉透明晶莹。慧如缄默不语,想起旧南海献龙眼荔枝,十里一置,五里一候,死者继路,今岭南取荔枝,其中艰难应是相差不远吧。终究是九重帝王家,不解人间疾苦,但这递来的一片真心又让人如何拒绝?慧如暗呼佛号,众生皆为有情苦,一朝爱生别如来,她还是吃下了这第一粒红尘。
南朝四百八十寺,萧统恰恰选中了香山禅寺,不是花柳繁盛之地,却生有一颗蕙质兰心。端庄秀丽的慧如住进了萧统的心,而萧统的真情也唤醒了慧如的凡心。情由此起,一往而深。慧如着缁衣,不施粉黛,萧统亦摘下远游冠,收起了金蝉翠緌缨。
丹藤垂地,绿荫满池,香山禅寺犹如桃花源,避开俗世的一切。两人有时依偎着听鸟鸣花开,观霏云流风;有时走在林间,萧统会折枝寄情,慧如低头浅笑,青柳映红颜,当真是美不胜收。
八月十五是萧统的生辰,本应回京的他却留在了顾山。庭前草木青翠,他操琴而歌,心事付与琴声,希望与她携手白头。他拨动的琴弦扰乱了慧如的心弦,慧如在这一刻彻底放下了修持,心间只余柔情。
昔日京都里宫阙连绵,香车玉辇,此时的香山禅寺没有东宫的三万卷藏书,只有月下添香的几册孤本,也没有才子的随身附和,只有身侧的沉静女子。萧统忘了他是天下黎民未来的君王,慧如也忘却了清规戒律,他们琴瑟相和,仿若尘世最普通的一对爱侣。
可是文选楼终究只能避一时纷扰,不能断绝凡尘。不久,梁武帝便召萧统回京。梁武帝知道萧统与慧如的纠葛,却并不挂怀,他相信他选中的太子能看透红粉骷髅。
顾山上枯叶落了一地,又覆上一层白霜,只要再等月余,山溪边就会开出百花,可慧如找不到挽留他的理由。她并非痴缠的怨女,也不愿去重重深宫,只取出一双红豆交给萧统,目送他离开。
不是不牵挂,不是不思念,只愿陌上花开,不见章台柳折。
那一刻起,慧如眉间蒙上一层散不去的轻愁,从清晨到黄昏,丹藤一寸长过一寸盘成心结,竹叶落在她的身后,跌入泥里,犹如几点清泪。
回到建康后的一日,萧统与番禺侯同游玄圃园,池水澹澹,波光潋滟映出春意缠绵,奇石垒山,亭台雨榭,番禺侯盛赞如此美景,可惜少了女乐丝竹。萧统一怔,却想起顾山上的浅唱低吟,适时和风带来几瓣眼熟的春红,在顾山,他曾和慧如沐浴的那场桃花雨里就是这样的花瓣,这是慧如在呼唤他回去吗?
萧统极目远望,想在茫茫群山中找到顾山,找到那个心爱的女子,可东宫檐翘遮拦,宫城尚且难出,又何谈相见?
很快南朝发动了对北魏的战争,身为太子,萧统不能忤逆父皇的意愿,只能为之黯然神伤,只想待天下平定,再安心回到他的桃花源,回到那个比桃花更美的女子身边。
白日里处理繁杂的政事,入夜时,每当想起顾山,萧统总会心下恻然,因为他记得慧如曾说过佛是慈悲的,不忍见世间疾苦。所以他要护着江山不受侵扰,不愿把忧思带入她的净土。
只是这天下并未真正太平起来,北地局势几经变幻,梁武帝最终放下了吞并北魏的野心,舍身出家,南朝的江山从此便压在了萧统身上。
临走前,梁武帝不能容忍社稷黎民之主和一个山野女尼纠缠不清,便派密使出京,扫除萧统心底的牵念。当萧统察觉到这一切后,日夜兼程赶往顾山,仍旧晚了一步,再寻不到那个让他魂牵梦萦的身影。
慧如并没有死,梁武帝只是让她好自为之。
将心中那只扑火的飞蛾拭去,慧如在角落里虔诚祈愿:愿他一生康健,愿他江山永固。春花秋叶几回新,月明千里照相思,慧如与青灯只影为伴,烛火煎烤着心与泪,她念的是经,伤的是情。相思岂是说放下就放得下的,若爱不重,便不会有这婆娑世界。
那天一粒红尘入腹,就是进了苦海,即使知晓自己正被淹没,慧如也不想挣扎,不愿超脱,心死了,人又怎么能活?她就这样沉了下去。
入了相思门,尝了相思苦,明知没有止境,片刻也使人煎熬,但依然难以放下。萧统翻遍圣人的万卷经义,却仍解不得半个情字,他到佛前求取开悟,顾山却传来噩耗。
一双人,一段情,两界相隔,红颜零落,慧如不在了。
春溪仍在,岸边花开正艳,却红不过相思血泪。站在慧如墓前,萧统只觉恍若三生已过,知她已死,百般哀苦俱无用,此时心中反而安泰了,不再有相思的苦痛。君既为侬死,独生为谁施?他满腹思念化作两株红豆,连同心魄一起碾进泥里,种在了慧如的墓前。
萧统走了,他的心魄走了,除了残存的身体,其他的一切都烙进了那份相思里。
中大通三年,萧统薨,谥号“昭明”。而那两株红豆在三月放叶,五月绽花,十月结籽,红豆殷红如血,形似心脏,润若宝石,最终互相缠绕合二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