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结合
- 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实践路径
体实践。以“两个结合”为分析视角,可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历史演进提供方法论指导,厘清“枫桥经验”在产生、发展、创新过程中的历史逻辑,明晰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实践脉络。纵观“枫桥经验”60多年的发展历程,始终坚持以“两个结合”为指导,以良法善治为目标,不断进行理论上的守正和实践上的创新。新的历史时期,要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以人民至上为根本立场,以大抓基层为鲜明导向,以法治思维为工作方法,以建设平安法治社会为目标追求,进一步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
江汉论坛 2024年1期2024-01-29
- “两个结合”视角下高校廉洁教育提升对策研究
泽摘 要:“两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总结,蕴含着历史、现实、未来三个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引意义,能满足廉洁教育时代需要、深化廉洁教育教学理论需要、指导廉洁教育教学实践需要。针对高校廉洁教育存在的教育主体内生动力不强,教育客体吸引魅力不足,教育过程合力不够的问题,从“两个结合”视角,提出高校廉洁教育要坚持与具体实际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坚持“两个结合”系统视角三点举措。关键词:“两个结合”;高校廉洁教育;马克思主义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2期2024-01-27
- “两个结合”视角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重要论述的研究
重要论述是“两个结合”这一世界观方法论在新时代应用的创新性发展,它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于家庭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家庭思想的最新成果。国内学者关于习近平总书记家庭重要论述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家风建设,研究其理论来源、主要内容、时代价值及其实践路径以及家国情怀观等,对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有益的探索。但学界鲜有从“两个结合”视角对此的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提出“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
殷都学刊 2023年4期2024-01-25
- 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
断进一步将“两个结合”的理论意义提升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同时还围绕“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系统阐述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拓展了这一理论命题的研究视域和空间。在此基础上,结合新的理论发展深刻把握“两个结合”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对深化“两个结合”研究、在新的起点上更好地推动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一 “两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基于党的理论创新维度,中国共产党能够在各个历史时期取得伟大成就,根本在于始终坚持马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5期2024-01-22
- 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
上深刻阐明“两个结合”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强调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深刻领悟“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坚持好、运用好这一最大法宝,对于提升全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规律性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在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新征程上,不断推进实践创新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建设中华民族现
中华魂 2024年1期2024-01-18
- 全球化视域下“两个结合”新叙事的意义、挑战与对策
]17坚持“两个结合”、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第一次成为全党的庄严历史使命,并明确其科学内涵、目的要求和必须坚持的六大原则。而在总结经验之后、明确中心任务之前专辟一章讲“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表明了坚持“两个结合”、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具有新的时代意义和使命要求。在社会主义运动500 多年后的今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飞跃,已经使社会主义中国以中国式现代化的人类文明新形象站在了世界潮头,前所未有地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23年5期2024-01-18
- “两个结合”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
一般项目“‘两个结合’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研究”(22VSZ029)。作者简介:邓伯军,男,河北保定人,博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童祎祎,女,江西上饶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网络空间公共安全研究中心(智库)特约研究员。摘 要:“两个结合”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提出的一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原创性命题。“两个结合”同时也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有力的理论支撑。因此,我们要将“两个结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6期2024-01-11
- 在“两个结合”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一般项目“‘两个结合’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研究”(22VSZ029)。作者简介:张荣军,男,山东临沂人,博士,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 娜,女,贵州毕节人,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摘 要:在“两个结合”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方略和时代课题。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不断在时空进程中回答马克思主义如何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考题,探索在“两个结合”中坚持和发展马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6期2024-01-11
- 在“两个结合”中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化道路,在“两个结合”中从古老文明古国迈向现代文化强国,创造了中华现代文明,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一百多年来,在一个曾经四分五裂、积贫积弱、饱受欺凌的国家,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一、在“两个结合”中从古老文明古国迈向现代文化强国中华民族创造了具有5000 多年历史的灿烂文明,是世界上唯一自古延续至今、从未中断的文明,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中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23年4期2024-01-09
- “两个结合”: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的根本路径
第一次提出“两个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强调“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1]。这就鲜明指出“两个结合”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为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提供了思想密钥,是新时代推动党的理论创新的根本路径,集中反映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理论创新规律的深刻把握。在202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23年4期2024-01-09
-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文化发展进路探究
传统文化;“两个结合”;新文化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23)06-0085-08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提出有一个重要的“他者”,那就是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西方文献中的“现代的”(modernus)一词最早出现于5世纪,指涉的是皈依了基督教的欧洲国家开始告别野蛮或者异教而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直到19世纪,它才开始作为编年史概念而得到广泛使用,指代的是区别于“古代的”与“中世纪的”的第三个历史分期
理论与现代化 2023年6期2024-01-05
- “两个结合”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的策略
仪摘 要:“两个结合”是对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现党的理论创新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提供了理论指导、方法论指引和实践路径指南。在“两个结合”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应立足于外鉴、解释和构建的生成路径,遵循导向性与兼容性相结合、充分性与可持续性相结合、批判性与建设性相结合以及与时俱进与积淀传承相结合等原则,通过创生、转化、盘活、整合、积承等多种方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科学开发和有效供给。关键词:“两个结合”;思想政治教
高教探索 2023年6期2024-01-03
- 基于“两个结合”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问题探究*
们必须坚持“两个结合”,以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并孕育理论,从而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正确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和时代之问,推动实现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和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一、从“结合”对象及对象之间的逻辑关系理解“两个结合”现有研究成果多从宏观角度解析“两个结合”的内涵,少有对“两个结合”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逐一剖析。我们总是认为这些具体对象显而易见,但这类认知易导致对“两个结合”的碎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5期2024-01-02
- 以“两个结合”引领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1]“两个结合”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功的宝贵经验,是新时代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发展的重要思想方法。1 “两个结合”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功的法宝毛泽东及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凝聚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在革命斗争和社会建设的探索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的成功结合引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23年5期2023-12-29
- 从“两个结合”中探寻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施路径
。本文将从“两个结合”深入探讨新时代思政教学工作进高校课堂的实现路径。一 “两个结合”的内涵知识体系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一切知识都起源于早期人们应对挑战的实践与思考。因此,知识建构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基于人们过去经验的积累与教训的反思,并在一代代学者的选择与提炼中发展而来。因人们面临的问题条件不同、选择的理想目标不同,人们对知识体系的选择就不同,因而知识体系的发展就会呈现多样性的特点。换句话说,知识体系的选择既决定于我们当下面临着的现实挑战,也决定着
高教学刊 2023年36期2023-12-27
- “两个结合”视阈下西藏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径探析
书记提出了“两个结合”的创新理论。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更能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继续发展前行的中国化道路,又将其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丰富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同时,也将其提升了一个新层次、新高度。要提升西藏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两个结合”是必由之路,也是最大法宝。一、 “两个结合”对于西藏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价值意蕴(一)“两个结合”理论有利于西藏高校大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甄别“两个结合”理论中
中国军转民 2023年22期2023-12-19
- 深化理解“两个结合”的内在逻辑
盛活力。”“两个结合”是我们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是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总结出的深刻的历史经验,体现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时代内涵,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正确认识与实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社会现实国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重结合”没有马克思主义,就不可能超越和摆脱西方束缚中国的现代化旧道路;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就不可能开辟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这就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理论逻辑。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
群众 2023年21期2023-12-18
- “两个结合”是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正确处理好“两个结合”的关系、马克思主义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的关系、“结合”与有效吸收借鉴世界其他文明成果的关系,才能更好筑牢道路根基;“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有力地作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只有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推进思想解放,坚持问题导向,才能不断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金项目: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专项委托项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6期2023-12-17
- “两个结合”中“变”与“不变”关系辨析
根本遵循。“两个结合”揭示了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演进发展的深层逻辑,科学回答了理论创新发展的基本路径。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对于继续书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全新篇章,奋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此,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两个结合”中“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在守正创新中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新局面。一、坚持以“变”应“变”,在提升识变应变求变
桂海论丛 2023年3期2023-12-16
- “两个结合”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
次明确提出“两个结合”的重要论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1]。这是共产党人在“一个结合”基础上作出的重要理论创新,为在新的历史征程上继续实现马克思主义新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南。一、准确把握“两个结合”的逻辑关系“两个结合”的提出是我们党在“一个结合”的基础上和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理论创新。“两个结合”的提出,是在“一个结合”基础上的继承
南方论刊 2023年10期2023-12-15
- 在“两个结合”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逻辑和现实意义
化之本,在“两个结合”中熔铸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始终秉持谋求全世界人民共同利益和实现全人类普遍价值的正确理念,始终奉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着眼于世界整体形势,顺应时代的潮流,把握时代发展的大势,遵循人类社会演变的一般性规律和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依照,为世界现代化发展提供中国指导药方和中国参考方案。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逻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演进历程,就是“两个结合”不断得到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的实践史,而中国式现代化道
南方论刊 2023年10期2023-12-15
- “两个结合”:把握延安精神生成脉络的精髓
上首次提出“两个结合”,不仅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在逻辑,更指明了其根本方向。2021年9月,延安精神纳入党中央批准的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延安精神是“两个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精神。从“两个结合”入手,深入分析延安精神的生成脉络,不仅可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永无止境的精神动力,还能够为实现强国目标提供富足的精神营养。从“两个结合”的维度出发,把握延安精神的生成脉络,不仅是历史的要求,更是时代的呼唤。一、从“两个结
现代交际 2023年10期2023-12-12
-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成前提、独特优势及突出贡献
——以“两个结合”为视角
(以下简称‘两个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1]在“两个结合”的深入推进下,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突破西方现代化模式且独具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两个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是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独特性和优越性的关键。因此,从“两个结合”视角深入分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此阐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成前提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10期2023-12-10
- 坚持“两个结合” 提升理论素养
首次提出了“两个结合”的路径,提出了继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时代课题。2022 年10 月16 日,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胜利召开,大会提出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的前进方向,同时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永恒课题。回顾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来的艰苦奋斗历程,我们之所以能够战胜一个又一个挫折,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其中一条非常宝贵的经验就是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历
办公室业务 2023年20期2023-12-10
- 坚持以“两个结合”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辉 张思博“两个结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探索历程的经验提炼总结,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国内国外两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复杂局势中,直面新时代的风险机遇和新的历史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和文化自信,充分发挥历史主动精神,以高度的历史自觉积极开拓进取,在对时代大势科学研判的基础上深邃思考而提出的重大原创性理论。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
创造 2023年11期2023-12-05
- 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两个结合”的政治结晶
是政治方面“两个结合”的集中体现。中国自古以来的“大一统”传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表现出与西方完全不同的独特性;优秀传统文化语境下的“集中统一”构成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前提,也是中国特色最显著的标志之一。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作为超大型国家,区域之间差别巨大,中国一直坚持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这就决定了当代中国实行“集中统一”的合理性,也是符合历史和现实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一)在大国国情条件下,中国为维护国家的统一与安定,需
经济导刊 2023年8期2023-12-02
- 新时代中华文明魅力的新展示与“两个结合”研究的新境界*
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新使命。此前,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就提出了“两个结合”的时代命题。[2](p.13)同时,《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3](p.46)因此,深刻认识新时代中华文明展示的新魅力,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经验及其规律,对于推进马克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23年7期2023-11-29
- 契合·结合·融通
——“两个结合”视域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生成的逻辑意蕴
(以下简称“两个结合”),在面向中国问题的时代回答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立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实践创造的伟大成果。在2023 年6 月2 日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把“两个结合”上升到我们党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的理论概括新高度。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高度的理论自觉与历史主动,立足中国具体实际、植根中华
求知 2023年10期2023-11-29
- 在“两个结合”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创性理论,“两个结合”的提出标志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性高度。通过对“两个结合”的研究与阐释,不仅为新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明了理论方向和路径遵循,也为我们党在实践层面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理论指南。一、“两个结合”蕴含的理论逻辑(一)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开放性从理论内涵上看,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开放、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它诞生和发展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在结合的过程中实现的。一方面,作为马克思、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23年10期2023-11-28
- “两个结合”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党性教育中的传承
。关键词:“两个结合”;中华传统文化;党性教育;高校;文化主体意识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32-0016-06Abstract: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s not only the practitioner of Marxism, but also the inheritor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
高教学刊 2023年32期2023-11-22
- 用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激活湖湘文化
——如何让湖湘文化在“两个结合”中焕新出彩
总书记关于“两个结合”的重要思想,努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动湖湘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兼收并蓄”的湖湘文化精神正在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的磅礴力量。赓续经世致用的务实传统深受儒学影响的湖南一贯具有经世致用、求真务实的作风。两宋时,以胡安国、胡宏父子为首的“湖湘学派”就倡导“经世致用”“以实事自律”。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船山把经世致用学风推至新的高度,提出了“即事穷理”“即物穷理”的命题。魏源提倡“
湘潮(上半月) 2023年9期2023-11-20
- “两个结合”的认识飞跃
结合”还是“两个结合”,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实践的基础上对如何推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科学回答,它们在理论的本质上是统一的,但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的认识发展,则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史上有着重大的方法论意义,是一次深远的认识变革,一次伟大的认识飞跃。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新西部 2023年9期2023-11-09
- 在坚持 “两个结合” 中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为提出 “两个结合” 奠定了重要基础。我们要坚持以实践为基础的理论创新,尊重现实的规律,在实践中勇敢地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将其发展,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首先,党的百年历史充分表明,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成功实践者,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必须把坚持马克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9期2023-11-07
- “两个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肖贵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为主要内容,以“六个必须坚持”为贯穿其中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构建起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首先,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
百年潮 2023年9期2023-11-02
- 科学认识“两个结合”的时代价值
丁恒星“两个结合”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发展的内在机理,是我们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2021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了“两个结合”的重要论断,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把其写入其中。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和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一思想进行了全面系统阐述。“两个结合”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着眼于实践的发展、理论的创新、文明的创造,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两个结合”把握发展规律。中国共产党成
群众 2023年17期2023-10-29
- “两个结合”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出并阐述了“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等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为新时代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1)《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取得更为丰硕的理论创新成果》,《人民日报》2023年7月2日。“两个结合”的重要思想深刻阐明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锚定了新方位,是习近平新时
现代哲学 2023年3期2023-10-27
- 从习近平用典看“两个结合”
个维度把握“两个结合”的丰富内涵。〔关键词〕习近平;“两个结合”;《庄子》;辩证思维;实践指向;形象语言〔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21(2023)05-0051-13〔作者〕刘鹤亭,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博士,北京 100017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
邓小平研究 2023年5期2023-10-23
- 坚持“两个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以下简称“两个结合”),把“两个结合”推向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新征程上,完整、准确、全面把握“两个结合”,成为我们党统筹国际和国内两个大局、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的强大精神力量。一、“两个结合”的历史脉络百年来,面对时代之变、中国之变、世界之变,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地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真理,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基本经验,也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
中华魂 2023年10期2023-10-19
- 深刻把握“两个结合” 倾情贡献文艺力量
是深刻理解“两个结合”重大意义,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力量的积极探索。全国广大楹联、书法艺术家和爱好者,从十几岁的青少年到银发苍苍的耄耋老者,积极参与、踊跃创作。相关主办、协办单位紧密协作,周密组织,缜密评审,从2200余件作品中选出蕴含47种伟大精神的235件优秀作品,为本次展览顺利举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楹联艺术是集文学、书法、历史、地理等于一体的综合展示载体,也是中国独有的艺术瑰宝。一副副楹联蕴含着无穷的哲理与智慧,承载着几千年中华优秀
人民周刊 2023年14期2023-10-16
-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儒家生态哲学的融合创新
——基于“两个结合”新视角
首次提出 “两个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又再次强调只有坚持“两个结合”,才能永葆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两个结合”的伟大论断,既开辟了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也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两创”发展奠定了坚实根基。“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1]深入挖掘、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是当前必须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儒家生态哲学作为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仁民
现代交际 2023年3期2023-10-05
- “四下基层”与“两个结合”
层”体现了“两个结合”的基本要素。“四下基层”体现了历史唯物论与传统的民本观的结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传统的知行观的结合,体现了唯物辩证法与传统的和而不同、自强不息理念的结合。[关键词] 摆脱贫困; “四下基层”; “两个结合”; 主题教育[中图分类号] D61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3)09-0009-05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
学习与研究 2023年9期2023-09-28
- 在“两个结合”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刻理解把握“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马克思主义创立于19世纪40年代,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滋养着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发展,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長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
百年潮 2023年8期2023-09-27
- 从实践唯物主义看“两个结合”的内在契合
方面,可见“两个结合”的内在契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年版,第509 页。,“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定能够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年版,第21 页。。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成功的历史
观察与思考 2023年4期2023-09-22
- “两个结合”是必由之路和最大法宝
精辟论述了“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深刻阐明了“两个结合”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奋力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党对“两个结合”的探索和实践历程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
党史文汇 2023年8期2023-09-22
-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理论蕴涵、成就递嬗与实践要求
个结合”到“两个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联系更加紧密、更具有中国特色,指明了开辟新境界的发展趋势。就成就递嬗而言,中国共产党在一百多年奋斗的各个历史时期,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引领、制度保障、文化底蕴和精神支撑,注重创新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形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粹和精神實质为广大人民所接受。与此同时,党紧紧围绕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中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4期2023-09-19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战略意蕴
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作为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具有十分丰富的战略意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建立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准确把握的基础上,明确文化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价值;二是注重问题导向,立足于“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三是着眼于理论创新,探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拓展逻辑。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战略意蕴中图分类号:D61;A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 - 5381(2023)04 - 0024 - 07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23年4期2023-09-15
- 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逻辑意蕴
伟【关键词】两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新境界 新征程【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结合”,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
人民论坛 2023年16期2023-09-15
- 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
创造性提出“两个结合”的重大论断,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两个结合”的具体内涵进行了深刻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个结合”是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两个结合”是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
新长征 2023年8期2023-09-10
- 新文科背景下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实践与思考
:新文科;“两个结合”;专业优化;课程提质2020年11月,教育部发布了《新文科宣言》,提出文科教育是培养自信心、自豪感、自主性,产生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形成国家民族文化自觉的主战场主阵地主渠道。强调推进新文科建设要遵循守正创新、价值引领、分类推进“三个基本原则”,要把握专业优化、课程提质、模式创新“三大重要抓手”,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应用型复合型文科人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专门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后备力量的专业。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理论素
中国大学教学 2023年8期2023-09-09
- “两个结合”融入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价值及其实现策略
和新境界。“两个结合”理念以其深邃的理论思考和宽广的历史视野有力推动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性认识,尤其是在教育上成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法宝。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坚持将“两个结合”融入到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是塑造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具有坚定信仰和忠实理想的接班人的保障,更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两个结合”融入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价值意蕴(一)教育价值:充盈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理想信念可以理解为理想和信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3期2023-09-08
- 坚持和发展“两个结合”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准确把握“两个结合”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一、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逻辑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认识、运用马克思主义改造、建设中国的历史。中国革命的成功在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两个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仅是时代所需,更是历史所向。新文化运动中,早期中国共产党的思想领袖们深刻反思近代
创造 2023年4期2023-09-02
- 把握“两个结合”坚定文化自信
内容,围绕“两个结合”,谈几点学习体会。充分认识把握“两个结合”的内涵和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两个结合”,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阐明了“两个结合”的深刻内涵。“两个结合”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发展的内在机理,也是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坚持“两个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先后
山东人大工作 2023年5期2023-09-02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四重逻辑*
次明确提出“两个结合”这一重要思想,指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1]1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再次强调:“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2]17我们党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党史就是我们党不断运用“两个结合”解决中国问题的历史。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3期2023-08-30
- 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
总书记关于“两个结合”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理论特质,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发展的科学规律,是全面建成社會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本遵循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指引。“两个结合”科学诠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在机理,科学回答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基本理论问题,为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明了方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科学回答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可能性问题,指明了马克思主
老区建设 2023年6期2023-08-29
- 深刻把握“两个结合”的理论意蕴与实践要求
确强调坚持“两个结合”,这一重大论断彰显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开辟理论创新路径的经验性总结,凸显了“两个结合”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过程中的关键地位。如果说“第一个结合”解决的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在中国落地生根的问题,那么“两个结合”则更加凸显了对马克思主义如何在中国开花结果的回应。“两个结合”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涵,创新了党在新时代的话语体系,明确了进一步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实践要求。一、“两个结合”的话语生成作为一种崭新的话语阐释,“两个结合
求知 2023年8期2023-08-22
- 崇文敷礼 育德化人
——以“两个结合”重要思想推进府学小学“大思政”课程改革
滕亚杰 _ 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种从中华文明史的视角、以中国为主体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思路,也是社会主义教育应当遵循的根本方向。思政课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讲好思政课是党和国家赋予的一项神圣使命,同时也是教育工作者应该肩负起的光荣任务。作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3年4期2023-08-15
- 造就新的文化生命体
——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
记深入阐释“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指明“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产生“深刻的化学反应”,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道出了“两个结合”的运动规律和成果形态,为新时代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明了方法、路径和目标。“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2020 年9 月,正在湖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岳麓书院。望向讲堂上高悬的“
工会博览 2023年20期2023-08-14
- 践行“两个结合” 推动“文化兴市”
必由之路。“两个结合”,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地方文化建设增添了动力。作为湘楚文化重要发源地之一,沅江市要在“两个结合”的指引下,全面加快“文化兴市”进程,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旗帜下,不断推进市域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文化不是凝固的雕塑,而是流动的活水,可水往哪个方向流,却是与现实的实践需要和社会制度密不可分的。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规定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向,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文化建
新湘评论·上半月 2023年14期2023-08-13
- “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认识。”“‘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这一重要论述从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观照时代发展、道路根基,深刻阐明“两个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明之基、真理之光,为党领导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提供了根本遵循。“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在机理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是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新湘评论·上半月 2023年14期2023-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