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实践与思考

2023-09-09 03:29:40白薇樊荣
中国大学教学 2023年8期
关键词:两个结合新文科

白薇 樊荣

摘 要:推进新文科建设要遵循守正创新、价值引领、分类推进三个基本原则,把握专业优化、课程提质、模式创新三个重要抓手。結合新文科建设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提出的新要求,以太原理工大学在建设特色一流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中的实践探索为例,提出锚定守正创新目标做好专业优化,突出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进行课程提质,强化价值引领,围绕文化铸魂育人目标开展专业浸润,发挥地域特色和学校特色进行育人模式创新,培养新时代理论素养和综合能力兼备的马克思主义青年。

关键词:新文科;“两个结合”;专业优化;课程提质

2020年11月,教育部发布了《新文科宣言》,提出文科教育是培养自信心、自豪感、自主性,产生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形成国家民族文化自觉的主战场主阵地主渠道。强调推进新文科建设要遵循守正创新、价值引领、分类推进“三个基本原则”,要把握专业优化、课程提质、模式创新“三大重要抓手”,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应用型复合型文科人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专门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后备力量的专业。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理论素养的马克思主义青年,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一项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任务,关系着党和国家未来的前途和命运[1]。在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为指导,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衔接和与人类优秀文化相联系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目标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方面则存在着办学特色不足,复合型人才培养不够,协同育人作用发挥不充分等亟待解决的问题[2];在发挥专业特色方面表现在“基于学科兴趣的传统范式无法满足社会需要,知识生产与行政化的专业目录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3];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固化陈旧,理论教学占比过大,实践环节偏少,对学生的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不够等问题。

面对新文科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紧紧围绕专业优化、课程提质和模式创新三大抓手,结合地方高校特点进行一流专业建设,培养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以及相关基础知识,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实践创新能力和学术创新能力,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复合型思想政治教育人才。

一、锚定守正创新目标,做好专业优化

守正创新是新文科建设的必由之路,在高等教育由规模扩张进入内涵发展的背景下,新文科专业要主动引领教育质量的提升,实行专业改造,逐步转向与社会发展更紧密的应用型文科,显著提升文科教育的质量。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质量,就要结合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的新要求,做好顶层设计,从人才培养方案和提升教育质量等方面进行专业优化。

1.由传统专业目录导向转向现实需求导向,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设立于20世纪80年代,成立近40年来始终将培养马克思主义青年作为任务。随着时代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才已经从教育领域扩展到政府、企业及社区,服务面向更加广泛,服务场景也更加丰富。无论从事哪种工作,夯实理论基础和提升实践能力是专业要求。为此,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每两年修订一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学科发展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夯实理论基础,拓宽专业面向。在最新一版培养计划中,以“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为指导原则和基本要求。其中,厚基础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及方法必须加强,要学习原理、弄清学理、掌握真理,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原理和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学深悟透,成为理论上的明白人;宽口径则是指专业基础理论课除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要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等课程,还涵盖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结合党和国家对思政人才的新要求单独设置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本学科前沿与发展动态增加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当代社会思潮专题、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等课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兼具理论性与应用性,专业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服务,专业建设成效也需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检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高素质和强能力要求体现在:培养方案在实践环节上构建了四年不间断的“进阶式”实践课程体系,课内实践课程占到总学分的30%。具体来说,大一学年进行专业认知实践,初步了解专业发展脉络,熟悉专业特点和主要课程、学习方法;大二学年设置“社会调查”“辩论实训”等实践课程,进一步增强学生专业认同感、职业归属感和学科意识。大三学年安排“辅导员助理实习”“专业认知实习”“思政工作论坛”等实践环节,让学生走入真正的思想政治教育场景,在实践中提高专业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大四的毕业论文写作环节中,理论型和实践应用类选题各占50%,鼓励学生结合实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研究,做到学以致用。

2.由传统的知识矩阵转向能力矩阵要求,全过程闭环管理提升专业教学质量

在教学内容方面,新一轮培养方案由传统的知识矩阵向能力矩阵要求转换,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学科基本知识基础上,增加了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分析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具有自主进行社会实践、正确判断社会舆论和深入思考社会问题的能力要求。首先以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系统专业知识为目标,提质升级改造了学科基础课程群。其次,根据新文科专业必需的创新创业能力、创造性劳动能力、人际沟通及团队合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心理承受和自我调节能力,增设了“创新创业”“职业生涯规划”“SPSS应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文献检索与应用”“秘书学与秘书实务”“辅导员工作实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实务”“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实务”等课程。 在毕业论文环节,严把毕业论文质量。开题选题环节遴选优秀指导教师参与学生论文指导,强化选题环节,要求三年内毕业生题目重复率不得超过20%,毕业论文题目要紧密结合教师教改及科研方向;在过程管理上建立毕业论文管理平台,强化从选题、开题、中期检查到毕业答辩的全过程监督,要求指导教师每个环节在平台上给予学生反馈,辅导记录备查;在答辩环节,答辩前实施全员查重制度,学院实施论文质量盲审抽检,答辩环节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全过程监督检查,确保答辩环节质量,近年来所有毕业生毕业论文抽检全部达到优良,每年都有本科生论文入选学校优秀论文和特优论文。

在专业教学质量保障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实施“五位一体”的质量评价运行机制,基本形成校内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專家团队评价、督导评价、社会第三方评价“五位一体”质量评价运行机制,评价内容包括院系教学组织管理质量评价、教学资源保障能力评价、教师教学效果和能力评价、学生学习成效及就业能力评价等,质量管理基本达成质量信息收集、分析、反馈和改进全过程闭环运行,形成了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的管理机制。十年来的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强,用人单位(包含升学和就业单位)反馈满意度达到 98.53%。毕业生各项职业素养及能力水平与当前社会需求契合度较高,在就业市场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学生对专业课掌握度评价为 95.56%,对任课教师的满意度高达98.4%,专业育人效果明显。

二、突出“两个结合”,聚焦问题导向优化课程设置,促进课程提质

1.突出“两个结合”优化课程设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4]。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突出“两个结合”进行课程提质,逐步淘汰水课,持续打造专业特色金课。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能力需求,多途径挖掘地方文化的教学素材,继续开展聚焦文化育人的教学方法改革,打造示范专业金课。立足于发挥专业特色和地方特色,将原有专业课提质。在“地域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课中,通过地域红色文化育人资源梳理,解读地域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通过红色革命文化的哲学意蕴、抗日根据地红色文化理论及实践探讨,在现实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等内容,使学生清楚党领导下运用红色文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中,结合山西文化优势资源,对山西传统文化中的华夏根祖文化、黄河文化、晋商文化、关公文化、佛教文化、古建文化、边塞文化进行阐释,引导学生厚植文化情怀,开阔专业视野,进一步指导学生对中国道路、中国方案、中国理论的认知,从中西文化比较中持续打牢未来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素养,从文化的学习、传承、比较、鉴别中让人才培养实现“两个结合”。

2.聚焦问题导向进行课程提质

新文科建设要求专业课程要聚焦时代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发挥不同类型专业的特色,直面课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对原有课程进行提质升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从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方法和学科交叉方面实现课程的提质。

一是结合当前大数据、物联网带来的教育变革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求思政专业教师适应学生思维方式、学习习惯和成长需求的变迁不断进行专业成长,提升思政专业教师教育教学的高阶性、教学内容的前沿性与时代性,教学方法的先进性与互动性。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依托设在学校的教育部“一省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及教育部名师工作室,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立了专业虚拟教研室,请国内知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专家对培养计划修订和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进行“云诊脉”,请互联网、大数据专家“云指导”,提供网络信息化思政教学改革的新方案;邀请全国重点马院知名学者为师生举办“云论坛”,定期举办网上虚拟教研室集体备课,利用智慧教室平台邀请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创新大赛的老师为青年教师传授真经,让信息化手段突破时空限制为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专业培养赋能。另外,学院引进高水平师资为思政专业开设全英文课程、“双语”课程、数据统计类课程,不断满足专业师资需要。在专业课教学方法方面,不断研究叙事教学法、现场体验法、案例教学法、嵌入式教学法以及线上线下教学法的应用场景,通过过程设置、热点关注、深度解读等途径,在教师中开展教学法专项研究活动,学院开展一年一度的中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和微课设计大赛。教学创新大赛的名师工作坊,40岁以下教师全部参加。每学期组织教师开展数次线上线下授课经验分享会,并将经验结集成册。

二是直面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抓住思想政治教育的热点、难点、痛点对传统的专业实践课进行提质升级。面对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实践课应打破固有的思维框架,主动调整教学设计,更新教学内容和话语体系,结合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进行课程的提质升级。在“社会调查”“辩论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中,通过青年学生思想现状、文化习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等题目,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专业认同感、职业归属感和学科专业意识。在辅导员助理实习中,学生要顶岗挂职,分赴不同学院承担两个月的学生专职辅导员,利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学生工作中的各种疑难问题,教育学生用批判反思的眼光看待社会热点,用科学扎实的调研回应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痛点,用持续深入地研究化解工作难点。在“思政工作论坛”中,设立青年关心的话题,如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新时代青年传承红色基因”“青年如何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善用大思政课”等,在实践中体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铸魂育人的效果。

三是直面文科专业学科交叉不够的问题,更好发挥理工院校优势,开展新文科课程建设。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新的培养方案中设置了“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文明伦理学”“体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等课程选修;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教师主动与建筑、体育、艺术等学院合作开展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结合山西古建资源丰富和学校体育文化传统优势,挖掘地方文化中的家国情怀、人格塑造、工匠精神、责任担当、生态文明等课程思政元素,依托学校课程思政设计大赛的平台,以持续培育各专业学生文化自信为宗旨,进行课程思政专业间协同研究。

三、强化价值引领进行专业培养模式创新

1.围绕文化铸魂育人目标开展专业浸润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

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5]。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围绕文化育人目标开展专业浸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堪当民族大任、具有时代特色和全球视野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四年的专业培养中,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浸润中,礼敬传统文化、把握时代脉搏。学院为新生举办专业节,请院内外专家学者做专业介绍,请劳动模范、行业翘楚、毕业学长分享学习心得和成长经历,为学生推荐一百本阅读书目,从专业人才培养角度教育学生树立学术理想、养成读书习惯、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写作能力,努力躬身实践;充分调动教师优势资源,发挥专业特色,持续开展富有专业特色的社团实践活动,指导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2021年建党百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发起全校学生参加的“行走的思政课”,将百年党史中的重大事件、党的精神谱系用情景体验的方式再现,成为校园里流动的党史课和鲜活的专业体验课。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为主建立的“初心筑梦大学生自学马克思主义协会”“《资本论》经典研读小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团”等,积极打造面向全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组织全校大学生骨干进行集中理论学习,邀请校内外专家举办形势报告会,分析社会热点问题、阐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建立自媒体平台,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系统地用马克思主义武装青年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展现思政专业学生的使命担当。

2.发挥地域特色和学校特色创新育人模式

地方红色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富矿”,深入挖掘本省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结合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开展现场教学,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在“社会调查”实践课中,让学生到灵丘重回平型关抗日战场、到武乡重温太行精神、到右玉走访治沙老劳模、到岢岚访问脱贫农户、到汾阳贾家庄体验共同富裕示范区,通过与当地干部群众沟通和深入现场的调查研究,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汲取百年党史所蕴含的智慧与力量,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文化自信,进一步加深专业认知度。

发挥科研育人功能,构建科研育人体系。通过参加科学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科学精神、科研道德和思想道德,培育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依托专业教师教研、科研项目,开展了红色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等各类创新科研活动,参加各类竞赛积极性逐年提高,呈现了参赛人数多,参赛种类多,获奖逐年增加的良好态势,参赛人数和获奖比例都居于全校各专业前茅。依托指导教师科研项目,以服务红色革命老区左权县教育、文旅融合为题的“旅动左权红”团队一年获得省级以上奖4项,在山西省首届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大赛中获一等奖第一名。这个项目结合左权县革命传统悠久、红色资源丰富、教育意义深厚、民俗文化多样、开发潜力巨大的优势,设计了知—情—意—行结合五育并举的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开发了红色文化传承发展、青少年体美教育红色旅游文化相结合的模式,形成了红色旅游研学路线、特色文创产品开发于一体的项目方案,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家风道德教育、历史文化教育,项目方案被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选中成为推广项目,项目团队与当地文旅部门合作推广文旅融合项目,为培育中小学生五育全面发展和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助力。

发挥校史育人功能,助力文化育人目标实现。大学校史蕴藏着丰富的育人资源,在文化育人方面有其独特优势,是学校优良传统和特色风格的体现,是传承大学精神的重要纽带[6]。太原理工大学办学历史悠久,学校的百廿校史中涌现了大量的模范人物,他们所取得的辉煌业绩,正是给学生进行校史文化教育的宝贵资源。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重视校史文化育人,强化校史实践育人的价值引导,通过筹备120周年校庆,组织学生收集整理校史资料、采访不同时期的老校友,以及参加校史馆解说等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学校发展历史,对学校历史和办学特色进行深入细致的学习,强化學生情感认同、价值认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素养的同时,进一步加深了爱国爱校情怀。

总之,面对新文科建设的新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要在紧密结合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方面下功夫,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涉及的更多新业态、新动能提出个性化专业模块选修方案,以搭建更多思想政治教育场景。让企业、研究机构、社会组织参与到学生培养过程中,共同制定培养规格,让订单式培养、定向式培养更多出现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将理工科专业的课程思政与思政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有效融合,形成思政专业与技术类专业文理交叉、文工交叉等新兴研究方向。在人才培养质量反馈机制上,要通过全程的质量监控和信息监测,不间断做好反馈和改进,确保人才质量符合新时代对思政专业提出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张耀灿.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特点和研究方法的认识[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2):8-10.

[2]陈秉公.建党百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回顾与展望[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6):1-7.

[3]李春梅,林伯海.新文科战略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17):12-16.

[4]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5]习近平.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M].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315.

[6]李海涛,施雯.大学校史资源的文化育人功能与实践路径探析[J].高教论坛,2021(6):75-77,100.

[基金项目:山西省教育厅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进阶式实践课程体系设计”(J2021105)、山西省教育厅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项“党史教育与概论课融合教学改革研究”(2021JGSZ006)]

[责任编辑:周晓燕]

白 薇,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樊 荣,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两个结合新文科
“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路径探析
“新文科”内涵探析及建设思考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
图书与情报(2019年4期)2019-11-20 06:54:38
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学科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的新形势与新进路
出版广角(2019年9期)2019-06-14 08:19:30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着眼点:“我们正在做的事情”
理论探索(2019年1期)2019-02-18 08:42:56
新时期重谈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的“两个结合”
基于“两个结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关于做好两个结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水平
未来英才(2016年1期)2016-12-26 21: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