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理论蕴涵、成就递嬗与实践要求

2023-09-19 20:54:07郭星海邓斌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人民至上两个结合伟大成就

郭星海 邓斌

摘要: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既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个重大理论课题,也是在实践基础上继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向前进的战略任务。就理论蕴涵而言,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以及广泛传播,给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催生并指导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开辟新境界奠定重要基础;坚持党的领导,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有了坚强、稳定、可靠的力量,以及始终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为开辟新境界提供根本保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标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节点与显著成就,与开辟新境界有着密切关联;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联系更加紧密、更具有中国特色,指明了开辟新境界的发展趋势。就成就递嬗而言,中国共产党在一百多年奋斗的各个历史时期,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引领、制度保障、文化底蕴和精神支撑,注重创新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形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粹和精神實质为广大人民所接受。与此同时,党紧紧围绕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中心,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就实践要求而言,新征程需要我们聚焦新发展阶段的新使命、新任务,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认识。把握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六个必须坚持”,将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作为根本出发点、自信自立作为基本立足点、守正创新作为主要动力点、问题导向作为现实着眼点、系统观念作为关键统筹点、胸怀天下作为重要站位点。如此,才能使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继续推向前进,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党的二十大精神;两个结合;伟大成就;人民至上

中图分类号:D61;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831(2023)04-0272-13

一、问题提出及其学术成就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报告主题鲜明、内涵丰富、逻辑严谨,是中国共产党人面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一份政治宣言、行动纲领和战略安排,也是一篇充满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的纲领性文献。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1]16的重大命题,饱含对“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2]509这一事实的充分肯定和高度颂扬,也是对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出的重要政治宣示和重大战略任务。对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进行理论探索,对于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强调的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观已有研究,学界对该论题形成了观点独到、论证有据的多方面成果:其一,在动力机制方面,提出马克思主义自我批判、实事求是构成的“内在动力说”[3;提出回答革命、建设、改革、新时代时代之问的“问题导向说”4。其二,在发展成就方面,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新境界的“理论成就说”5;提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四大成果说”6。其三,在重要贡献方面,提出推动中国共产党创造奇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国内贡献说”7;提出推进世界社会主义进程、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以及促进人类进步、全球共同发展、解决人类问题的“世界贡献说”[8。其四,在实践路径方面,提出科学揭示和掌握社会主要矛盾转换规律这一根本途径的“矛盾掌握说”9;论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两个结合说”10;提出尊重历史主体、增强历史自觉、运用历史经验、培养历史思维、强化历史担当的“历史主动说”11等。已有研究的不足在于:一是对开辟新境界这一创新论断的内涵论证还不够丰富,较少对起点、主体和关联要素做清晰交代,较多关注中国化、时代化,忽略对“新境界”这一关键词的界定,没有揭示“新”在哪里;二是缺少历时性演替视角,没有紧扣建党以来四个时期的背景、主题与成就进行整体性把握,尤其是一些研究武断地将个别历史事件的发生或重要举措的实施等同为开辟了新境界,导致开辟新境界的泛化。此外,关于实践进路的论述也存在一些具体性的缺失和不充分问题,需要根据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六个必须坚持”做补充和阐述。总之,对上述内容进行关注与探究,回答好开辟新境界“是什么”“有何表现”以及“怎么办”的问题,正是本文的学术期待。

二、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理论蕴涵

对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进行内涵审视是深入研究这一论题的基本前提,当中涉及到形成渊源、主体力量、核心关联以及发展方向的判断。其中,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以及广泛传播为开辟新境界奠定重要基础,坚持党的领导是开辟新境界的根本保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与新境界有着密切的关联,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是开辟新境界的发展趋势。

(一)开辟新境界的重要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及其广泛传播

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开辟,绝非一蹴而就、一步到位,而是经历了从发端到发展成熟的长期探索历程,有其源头和基础。晚清时期的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统治腐朽无能,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加剧,民族危机愈发深重。众多先进人士怀着救国救民的理想大量译介西学,希望给内忧外患的中国以启发,马克思的学说就是众多译介成果之一。而彼时的传播零散、肤浅、不成体系,加之中国缺乏马克思学说生长发展的社会基础、阶级力量和思想准备,因此产生的影响较小。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言:“以前有人如梁启超、朱执信,也曾提过一下马克思主义……不过以前在中国并没有人真正知道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12

1917年俄国爆发的十月革命震撼了整个世界,也震撼了中国。中国先进分子真正意识到马克思列宁主义有着改变被压迫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巨大力量。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热情讴歌俄国十月革命的重要意义,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剩余价值论和阶级斗争论。随着当时国内矛盾和国际危机愈加突出,产业工人队伍进一步壮大,并且经历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洗礼,国人对这一思想体系的需求便愈加迫切。这些条件极大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大批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立志改造中国社会的进步青年在比较甄别中选择了科学社会主义,并转变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李达、蔡和森、瞿秋白、张闻天等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纷纷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崇高事业,不断推动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中国人民点亮了前进的灯塔”[13。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及其广泛传播为开辟新境界奠定了重要基础。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那么其只会作为欧洲的一种思想体系而存在,带来的影响力只会停留在欧洲或者止步于俄国,中国的知识分子和人民无从知晓这一伟大思想体系,就不能在日后发生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如果马克思列宁主义没有得到广泛传播,那么马克思列宁主义不过是近代“西学东渐”大潮中传入中国纷然杂陈学说的一种。因为不能脱颖而出得到普遍关注,不能从涓涓细流汇成滔滔江海,便不能发挥指引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作用,也就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前途命运,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自然无从谈起。

(二)开辟新境界的根本保证: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14]320。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实现中国化时代化,之所以能够开辟新境界,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以及持之以恒的实践,使马克思主义得以根深叶茂,并实现向中国之治的成功转化。

中国共产党构成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主体力量。每一种主义、道路都由特定的政党、派别或群体来主导与实践。不同于“中体西用”以封建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主体、改良主义以资产阶级中的维新派为主体、“三民主义”以资产阶级中的革命派为主体,马克思列宁主义以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为主体。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我们的斗争需要马克思主义”[15。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16]305。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将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将马克思主义素养作为党员干部的基本素养,将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作为神圣职责,使马克思主义实践有依、传承有根,不断结出累累硕果。当前,中国有超过9 804万名共产党员的超大规模群体信仰和践行马克思主义,他们团结带领亿万中国人民汇聚起坚不可摧的巨大力量,其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产生的作用必将是波澜壮阔以及持久深远的。

中国共产党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对此作出精辟论述,“我们党的第一部党纲就是按照《共产党宣言》精神制定的。我们党开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都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党宣言》精神的忠实传人”[16]311。百年峥嵘岁月,中国共产党断然拒斥“全盘西化”的他者路线,自觉摒弃“复古守旧”的倒退路线,不断廓清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错误影响,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沿着正确轨道前进。无论弱小还是强大,处于高潮还是遭遇挫折,党从未动摇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坚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并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

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是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仰者、坚定实践者、丰富发展者。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就没有信仰和践行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及坚定不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坚强、稳定、可靠的力量,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只会作为一种学说停留在文本上和书斋中。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换言之,马克思主义很难走向“中国化”并走上正确的实践轨道,也就不会有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出现。

(三)开辟新境界的密切关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

相比开辟“新境界”,此前无论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讲话、出台政策文件、召开重大会议的官方语境,还是在理论研究的学术语境,出现频率更高的是“新飞跃”及其相关表述。例如,“第一次飞跃”“第二次飞跃”[17“新的飞跃”18]18。事实上,“新境界”与“新飞跃”同为描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一对象的状语或修饰词,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

从二者异同的角度看,“飞跃”意指事物从一种质态到另一种质态的转變过程,体现了变化性、变动性。而这种变化的前后差异是显著的而非微妙的、变化的过程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变化的结果是前进的而非停滞或者后退的。“境界”指向事物空间意义上的疆界或范围,发展过程的相对稳定状态,以及发展性质上的成熟或高深造诣。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而言,新飞跃意味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随时间推移实现从无到有、新老演替的发展变化过程。新境界则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在创新基础上呈现出的由浅入深、积微成著的发展态势。新飞跃和新境界都强调一个“新”字,这一“新”是在守正中创新、在革旧中维新、在返本中开新。新事物在代替旧事物的同时,也保留了后者合理的、适应新条件的因素。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经历数次演进发展,形成了诸多新的思想体系、理论体系、话语体系,其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精粹依旧历久弥新。

从二者关联的角度看,新飞跃是新境界的前提,没有从过往发展境界到新的发展境界的“关键一跃”,新境界就没有清晰的起始节点。新境界则是新飞跃后实现的一种恒定状态或发展效果。而没有新境界量的累积,就没有新飞跃质的飞跃。因此,新境界又是新飞跃的必要准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飞跃,实现在中国大地上深深地扎下了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现了第二次飞跃,以及实现“进入了新境界、达到了新高度”[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1]6,并且开辟了新境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现的每一次飞跃,便为开辟新境界奠定重要基础,并为下一次飞跃做了充分的准备。

除了新飞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与新阶段、新局面、新篇章等亦有关联。新境界是这些表述的同义表达或高阶表达,代表一种成熟、稳定、良性、可持久的发展样态以及美好期待。随着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更加成熟、运用更加娴熟,并且与中国实际、中国经验、中国文化的融合更加紧密,那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将不断实现新的飞跃、开辟新的境界。

(四)开辟新境界的发展趋势: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1]17。“两个结合”是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得出的历史经验,是回答马克思主义应融入中国哪些领域、解决哪些问题的规律性认识,指明了开辟新境界的发展趋势。

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联系更紧密、本土化更透彻。毛泽东同志指出,“‘化者,彻头彻尾彻里彻外之谓也”[20]84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之“化”并不停留在形式上,而是有着内容或领域的规定性。“两个结合”的提出,更清晰地回答了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什么“的”的问题。第一个结合,强调将马克思主义扎根中国具体的和现实的国情,使马克思主义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第二个结合,强调将马克思主义扎根中国的历史文化国情,使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与思想相衔接,与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文化实践与价值观念相融通,促进其更适应中国的具体的环境,更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同时,更加彰显“中华民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21

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凸显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作用,实现了巨大的突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一个文化范畴,同时也是一个历史范畴,其源自于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历史沉淀。毛泽东同志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22]534。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315“两个结合”确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道路的共生型关系,使一百多年党史、七十多年新中国史、四十多年改革开放史、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产生深刻联系,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历史的实际”和“现实的实际”的双重结合,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真生根”,并且“真管用”。

根据列宁的观点,运用共产主义基本原则,应当“在某些细节上正确地加以改变,使之正确地适应于民族的和民族国家的差别,针对这些差别正确地加以运用”[23。我们虽然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普遍性原理原则,但是如果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实际与传统有机结合起来,那么这种时代化的性质终究是他者的而非自我的,其效果也只会是短期的而非长远的。“两个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的同频共生、与中国历史文化的高频共振,使新境界的开辟实现从无到有以及从有到优。

三、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成就递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历史过程,离不开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来的接续奋斗以及成就累积。从理论上看,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时代主题、特征和成就进行理论创新,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内涵不断扩展、理论体系日趋完备。从实践上看,马克思主义的命运已然同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不同历史时期光辉成就的取得,使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得到充分检验、人民性和实践性得到充分贯彻、开放性和时代性得到充分彰显。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成就的创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面临的第一个课题,就是如何使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摆脱困境,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致力于“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22]534,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在此期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朝着正确的轨道前进,取得了显著成就。

在理论层面,产生毛泽东思想这一重要成果。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和土地革命期间,毛泽东同志在同错误倾向作斗争并且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的过程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系统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遵义会议后,我们党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并在1945年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以及写入党章。毛泽东思想确立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围绕“中国向何处去”以及“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22]662-663的问题和目标,弄清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前途。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系统阐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这个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民所接受,并最终转化成对中国社会进行革命改造的伟大的物质力量。

在实践层面,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我国结束了以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劳动人民成了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纪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二十八年艰苦卓绝伟大斗争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这一伟大胜利有力表明,马克思列宁主义不仅可以指导资本主义国家人民的解放斗争,而且可以指导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的解放斗争。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的创造

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十年历史,是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并取得巨大成就的歷史。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人民创造性地完成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24,找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在理论层面,毛泽东思想实现丰富发展。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过程,是毛泽东思想接续发展的过程。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继回答如何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问题之后,对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以创造性的内容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财富。例如,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丰富了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丰富了马克思列宁过渡时期的理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我国经济和政治领域的十大关系等理论丰富了社会基本矛盾原理。上述思想成果的形成,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提供了科学指引,也为党继续进行探索并系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在实践层面,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十年,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全面确立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巩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成果,为中国此后的一切发展、进步创造了政治前提、奠定了制度基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中,我们在“一穷二白”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经济实力的明显增长,实现了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独立自主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在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党的建设、外交等领域取得重要的积极成果,实现在资本主义文明体系中开辟出社会主义文明发展大道。尽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第二次结合”的道路并不平坦,在发展中先后出现“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错误。但无论是取得的成功还是走过的弯路,正面的经验还是反面的教训,都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做了准备。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的创造

20世纪7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世界的主题。“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18]14-15。改革开放以来的理论、实践、制度、文化以及各方面创新,不断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以不可辩驳的事实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鲜活生命力,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中国大地上高高飘扬。

在理论层面,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开创之作、开篇之作”[25的邓小平理论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形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等重要思想理论观点,搭建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推进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为党继续推进理论创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实践层面,取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紧紧依靠人民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同时借鉴国际经验,以巨大的政治勇气、理论勇气、实践勇气实行改革开放。经过艰辛探索,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根本路线,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战胜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高度集约型计划经济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从封闭、半封闭向全面开放,从生产力相对落后到经济总量第二、从温饱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跨越,解决了民族复兴的体制保证和物质基础问题。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的创造

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党的历史使命、理论遵循、目标任务发生重大变化的新时代,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新时代,是“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1]15的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推向前进,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在理论层面,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光辉思想,“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18]25-26。这一光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作出了许多重大原理性创新,比如,提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创新;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態思想,是对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创新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今时代的大发展作出了开创性、全面性、历史性贡献。根据党的二十大的部署,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致力于使这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释放强劲动能,在新时代新征程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在实践层面,取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进行“两个结合”,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取得了“两个确立”重大政治成果,锻造了更加坚强有力的革命性政党,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显著提高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以及更加彰显我国的制度优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信心百倍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有力印证,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四、新时代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实践要求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也永无止境。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永远在路上。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六个必须坚持”,既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为开辟新境界提供了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遵循。必须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一)将“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作为根本出发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1]19。“人民”二字重逾千钧。坚持人民至上,是开辟新境界的价值取向和根本出发点。

一是站稳人民立场,使前进方向不偏离。“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20]857。开辟新境界,要牢记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人民的党,站稳最广大人民的立场而不是个人、少数人立场,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人民价值主体的核心理念置于治国理政的全部实践活动中”26

二是把握人民愿望,使理论现实不脱节。人民群众的愿望是“现实的人”[14]590的愿望,并非抽象或者泛化的,而是鲜活具体并且存在多元差异的,对人民群众愿望的把握尤为强调精准性和全面性。新时代,人民群众愿望集中体现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开辟新境界,既应关注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也应关注满足他们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需求。要为人民创造充足的物质条件、深入的政治参与、充盈的精神世界、优良的社会保障、宜居的生态环境。

三是尊重人民创造,使创新动力永不枯竭。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开辟新境界,必须从人民中找到根基、从人民中凝聚力量、由人民来共同完成。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不断激发他们在高质量发展、科研攻关、文艺创作、基层治理等领域的创造活力,定能不断充实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成果。

四是集中人民智慧,使发展成就不平凡。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百年奋斗中,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每一个领域和环节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实践。要将理论武装群众和理论源于群众相统一,将成就依靠群众以及群众共享成就相统一,使马克思主义更加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更加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

(二)将“必须坚持自信自立”作为基本立足点

马克思主义虽然诞生于一个多世纪以前,但是迄今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这种思想体系不仅是“自人类有历史以来,最完全最进步最革命最合理的”[22]686,并且由于不断地自我完善和与时俱进而保持常青常茂。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探索和实践深刻改变了中国,使一个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旧中国不断解决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问题而走向伟大复兴,使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我们完全有理由对马克思主义充满自信,并且一以贯之推进中国化时代化。

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预见充满自信,自立于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事实一再告诉我们,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没有过时,关于资本主义必然消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没有过时。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27。要坚信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是一个必然趋势,确信共产主义的实现需要很长的历史阶段但并非可望不可及,并落脚到深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通往共产主义的正确途径,更加坚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二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充满自信,自立于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回答发展问题。要准确领悟“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28“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29]221的真谛,深刻认识到“我们过去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靠实事求是”30。准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和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推进我国发展总体目标的实现,在前进道路上有定力、有主见,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

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精神充满自信,自立于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革命精神脱胎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与扬弃观,内嵌于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并最终实现人类解放的美好夙愿,淬炼于坚强无产阶级政党锻造及其革命运动的生动实践,并在时下体现为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时代要求。只要持之以恒做到“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的相互促进与辩证统一”[31,定能帮助跳出兴衰治乱的历史周期率,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篇章。

(三)将“必须坚持守正创新”作为主要动力点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动力是个体精神动力、群体精神动力、民族精神动力的多元融合”[32,而创新正是生成精神动力的源泉。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守正创新并非相互割裂的两个概念的简单叠加,而是同一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其中,守正是基础,意为恪守正道,创新是动力和趋势,意为推陈出新,二者体现了“变”与“不变”、原则性与创造性的辩证关系。坚持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色,是开辟新境界的主要动力点。

一是恪守真经,使创新具有立场方向。“沿着马克思的理论的道路前进,我们将愈来愈接近客观真理(但决不会穷尽它);而沿着任何其他的道路前进,除了混乱和谬误之外,我们什么也得不到”[33。守马克思主义真经的立场之正、观点之正、方法之正,使其不走样、不偏离,中国道路才走得对、走得通,也一定能够走得稳、走得好。

二是敢于创新,使守正获得活力源泉。应当意识到,“马克思活着的时候,不能将后来出现的所有的问题都看到,也就不能在那时把所有的这些问题都加以解决”[34。作为一门科学,马克思主义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随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变化发展而发展。在理论上,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话,在实践中,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如此,才能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向前进,不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迈上新的台阶。

三是善于创新,使马克思主义永放光芒。守正创新是一种意识,也是一种本领。“这决不是改头换面地抄袭旧书本所能完成的工作,而是要费尽革命思想家心血的崇高的创造性的科学工作”[35。创新的领域方方面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政治经济学的创新、科学社会主义的创新。创新的成就可大可小,揭示一条规律、提出一种学说、阐明一个道理、创造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断提高创新水平,提升创新效果,马克思主义必将在中国大地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四)将“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作为现实着眼点

任何理论都是围绕特定问题而产生的。如果不能抓住问题以及直面问题,那么就不能打开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突破口,就找不到发展的方向。只有洞察时代方向,把握历史主动,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使马克思主义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发展。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第四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作出引导和推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指示,强调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愈加彰显这一理念的重要性。

一是善于发现问题。“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36。发现问题意味着离成功前进了一大步。现实中的问题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如大量存在“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1]20。这些既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面对的发展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致力于回答的时代问题。

二是深入研究问题。知标本者,万举万当。发现问题是前提,正确分析问题更见功力。问题的症结虽然扑朔迷离,但不外乎内因、外因,亦或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社会等领域的原因。问题的性质虽然千差万别,亦可区分主次、轻重、多寡、大小、缓急、难易。问题研究越全面越透彻,就能把问题处理得越好。

三是妥善解决问题。机遇总比挑战大,办法总比困难多。关键点在于,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否听取了多方意见以及进行了充分研究论证,是否具有现实可行性,以及是否有效回应群众的所想所急所盼。只要精准把脉和对症下药,一切问题终将迎刃而解。

四是及时总结经验。人的正确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在实践中积累形成的。一次次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都能有效验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其形成的经验成果,必将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不断实现理论创新。

(五)将“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作为关键统筹点

马克思主义十分注重系统观念,强调认清事物的结构层次,客观联系以及发展阶段,以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观察世界。在我国这样一个有着超巨型人口数量、超强劲经济实力、超广阔疆域国土、超悠久历史传统、超深厚文化底蕴的超大规模国家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系统性的要求自然更高也更迫切。

一是加强前瞻性思考,实现更为主动的发展。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科学研判未来五年乃至二○三五年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风险挑战、深层次矛盾和其他不确定性因素。通过向前展望、超前思维、提前布局,牢牢抓住发展的主动权。

二是加强全局性谋划,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始终把全局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全局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追求。在大局把控中,将“两个大局”作为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在顶层设计中,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作出统筹设计,加强对各项改革举措关联性的研判,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在分层施策中,将整体的谋划具体化、精细化,以及从具体的问题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关键和带动全局的突破口。

三是加强整体性推进,实现更加协调的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37。要全面关注包括经济高质量发展、科技自立自强、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国家安全在内的各项目标任务。注重把握各项事业、各个领域、各项举措的进度和节奏,在推进的过程中注重它们之间以及与工作全局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协同,通过补短板、强弱项、重点突破等方法提升工作推进的整体效果。

(六)将“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作为重要站位点

“共产主义不是一种狭隘的地域的运动,无产阶级要获得彻底解放必须解放全人类,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16]309。马克思主义不仅要无产阶级解放自己,还要解放全人类。胸怀天下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开辟新境界应当具备的世界眼光和高远追求。

一是以坚持和平发展为准则要求。“国家和,则世界安;国家斗,则世界乱”[29]541。当前,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和平发展道路对中国有利、对世界有利。要推动构建和平共处、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格局,“打破妄图稱霸、破坏主权的一切形式和阴谋”[38,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

二是以加强国际合作为方法自觉。计利当计天下利。人类社会再次面临何去何从的历史当口,敌视对立、封闭脱钩、零和博弈并不能破解发展难题,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才是唯一出路。要坚持协同联动,通过相互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合力应对解决贫困、金融危机、气候变化、强权政治、地区冲突、恐怖主义、重大传染性疾病等问题,走向共同繁荣。

三是以共谋人类幸福为价值追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党。要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共同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3]刘同舫.百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动力[J].国外社会科学,2021(1):4-11,156.

[4]刘希刚,郭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基本逻辑[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14-21,105.

[5]钟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J].求索,2022(6):5-12.

[6]田鹏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体系探析[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1(10):59-70.

[7]王传利.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J].前线,2021(8):12-15.

[8]柴尚金,潘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世界意义[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2(6):4-11.

[9]李正图.科学揭示和掌握社会主要矛盾转换规律——“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根本途径[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2(12):98-111.

[10]李毅.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 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2(12):1-11,149.

[11]洪向华,解超.在把握历史主动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J].人民教育,2022(24):6-10.

[12]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290.

[13]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4.

[1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1.

[16]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

[1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6.

[18]本书编写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1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450.

[20]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1]余卫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科学内涵、辩证关系和实践创新[J].探索,2022(3):1-14.

[2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3]列宁.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00.

[2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一九四九—一九七六)(第2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557.

[25]项久雨.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思想历程[J].教学与研究,2021(12):26-36.

[26]张文龙,李建军.中国共产党百年人民观的历史演进及其经验启示[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50-59.

[27]习近平.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84.

[2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64.

[29]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30]习近平.在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9.

[31]白显良.论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品格的百年锻造[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1-11,227.

[32]项久雨,范海群.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动力[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1-11.

[33]列宁.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03-104.

[34]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5.

[3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80.

[3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89-290.

[37]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118.

[38]曹胜,谭艺.中国共产党对世界历史进程的深刻影响及启示[J].重庆社会科学,2022(10): 6-19.

Opening up new realm of Marxisms Sinic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Theoretical connotation,progress in achievement and practical requirement

GUO Xinghai1,DENG Bin2

(1.School of Marxism,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P. R. China;2.School of Marxism,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Chongqing 401120, P. R. China)

Abstract: Opening up new realm of Marxisms sinic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i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subjec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and the national cause, is also a strategic task to push forward the sinic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of Marxism on the basis of practice. In terms of theoretical implications, the introduction and wide spread of Marxism-Leninism in China pointed out the way forward for the Chinese people and provided them with a new choice, led to and guided the birth of the CPC, which laid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opening up new realm. Upholding the leadership of the CPC gives a strong, stable and reliable force for adapting Marxism to Chinese conditions and keeping it in the right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thus providing a fundamental guarantee for opening up new realm. The new leap marks the development nodes and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of Marxisms sinic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opening up new realm. The shift from “one combination” to “two combinations” makes Marxism more closely related to Chinese reality and more Chines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point out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opening up new realm. In terms of progress in achievement, During its strive for more than a century,CPC has taken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as its ideological guidance,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cultural foundation and spiritual support. Focusing on innovation and publicity, of the theoretical achievements of adapting Marxism to China and The Times, Formed Mao Zedong Thought, Deng Xiaoping Theory, Three Represents Important Thought,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make the ideological essence and spiritual essence of Marxism acceptable to the broad masses of the people.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s its central task, CPC has combined the basic tenets of Marxism with the realities of Chinas revolution,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united and led the Chinese people in making great achievements in the new-democratic revolution, in socialist r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 in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in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and i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In terms of practical requirements, The new journey requires us to focus on new missions and tasks in the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 and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theoretical quality of Marxisms sinic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which is inherite in one continuous line and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Grasp the “Six Must Adhere to” put forward by Report of the Twentieth Congress.We should take “people supremacy” as our fundamental starting point, “maintain confidence and self-reliance” as our basic foothold, “integrity and innovation” as our main driving force, “problem orientation” as our realistic focus, “systematic concept” as our key coordination point, and “maintain a global vision” as an important position. As long as we do so, we can push forward the sinic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of Marxism in the new era,and open up new realm of Marxisms sinic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Key words:sinic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of Marxism;new realm;the Spirit of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two combinations;great achievement;people supremacy

(責任编辑 彭建国)

猜你喜欢
人民至上两个结合伟大成就
Great Achievements of the New Era 新时代的伟大成就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系列解读之五
当代陕西(2022年1期)2022-03-09 06:12:14
新时期重谈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的“两个结合”
基于“两个结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人民至上”的真实含义与内在要求
关于做好两个结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水平
未来英才(2016年1期)2016-12-26 21:11:22
追寻光辉历程共筑伟大成就——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
读懂穆青 弘扬穆青精神
新闻爱好者(2014年9期)2014-10-08 01:37:10
Units 11—12重难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