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个结合”中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2024-01-09 10:27:04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23年4期
关键词:两个结合现代文明中华民族

吴 超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1]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近代以后,在西方文明的侵袭下,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中华文明遭遇到难以赓续的深重危机。在拯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振兴的激烈斗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两个结合”中从古老文明古国迈向现代文化强国,创造了中华现代文明,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一百多年来,在一个曾经四分五裂、积贫积弱、饱受欺凌的国家,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一、在“两个结合”中从古老文明古国迈向现代文化强国

中华民族创造了具有5000 多年历史的灿烂文明,是世界上唯一自古延续至今、从未中断的文明,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中华文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下,国家将倾,民族将亡。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只有历经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深切的渴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创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为了拯救民族危亡,各个阶级阶层和各种政治力量都曾登上历史舞台,各种主义和思潮都进行过尝试,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一次次抗争,一次次失败。

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中国人民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就有了前进的主心骨,中华民族就有了实现梦想的引路人,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古老的中华文明。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以人类文明的伟大思想成果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人民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中华文明复兴有了正确方向、理论武器和光明前景。经过28 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打败国内外一切反动势力,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彻底摆脱备受剥削被压迫的地位,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为创造新的文明形态扫清了障碍,中华民族彻底从沉沦中奋起、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新中国成立后,一个以新社会制度为基础的新型文明形态,开始在中华大地上建立。毛泽东指出,中华民族“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中国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2]。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中国共产党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走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重工业优先、工农业并举的工业化道路。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取得了科学、教育、卫生和文学艺术等事业的巨大进步,实现了由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变,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紧急关头,1978 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文化大革命”以后的两年徘徊,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小康社会提炼上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找到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充满生机活力的人类新型现代文明形态。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中国式现代化是既有别于传统社会主义,又有别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从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大任务,到党的十五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三大纲领,到党的十七大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布局,文明形态的构成日益完备。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在新起点上铸就了中华文明的新高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构成了波澜壮阔的新型文明图谱。中国人民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千年文明古国到建设现代文明强国,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把自身文明发展置于人类发展的坐标系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以包容、开放的姿态引领世界文明发展进程。

二、在“两个结合”中铸就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辉煌

一百年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最具代表性的成功样本。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民族叙事和世界指向的双重意义,既推动和见证着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复兴进程,又描绘和贡献了“多元现代性”的人类社会崭新图景,充分展现了现代性文明中国形态的新特质、新风格和新气派。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4]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新时代历史方位,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坚定的文化自觉、宏阔的历史视野、深远的战略考量,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引领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铸就中华文明新的辉煌。

(一)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物质文明大繁荣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面临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复杂局面,中国坚定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不断优化经济结构,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新时代这十年中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国内生产总值经济从2012 年的54 万亿元增长到114 万亿元,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3% 到18.5%,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39800 元增加到81000 美元。谷物总产量稳居世界首位,14 亿多人的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建成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机场港口、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中国全部工业和制造业增加值稳居世界首位,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服务贸易、对外投资、国内消费市场规模世界第二[5]。新时代十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十年[6]。中国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7],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奠定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全过程人民民主开创政治文明新境界

坚持正确的政治发展道路是关系根本、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以什么样的思路来谋划和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民主价值和理念进一步转化为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和具体现实的民主实践,开创出人民至上的政治文明。

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也不存在适用于一切国家的政治制度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之所以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就是因为它是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8]。世界是多彩的,民主政治制度是多样的,不可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来抽象评判。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突破利益固化藩篱,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扎实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人民当家作主更为扎实,基层民主活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9]。在世界文明的百花园里,中国的民主政治之花绚丽绽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政治制度在有效应对新冠疫情、完成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实践中进一步彰显制度优势,“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得到更好发挥。中国没有照搬照抄西方民主模式,而是创造了中国式民主,在不断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实现政治文明新发展,为人类民主事业发展探索了新的路径。

(三)构筑精神谱系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2013 年3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10]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1]。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从根本上要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全面增强、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同步改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任务,确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持续推进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发展,亿万中国人民用勤劳与智慧创造了物质文明发展的世界奇迹和精神文明发展的丰硕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12]。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向更高水平。2021 年底,全国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数量分别达3215 个、3316 个和6183 个,乡镇(街道)文化站4 万多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7 万个,实现了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综合文化站和大部分博物馆免费开放[13]。随着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发展,文艺创作、文艺活动、文艺惠民等方面做出积极贡献、取得丰硕成果,越来越多人享受到更加优质、便捷、个性化的公共文化服务。

(四)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增进民生福祉、增强社会文明程度是不同类型人类文明的普遍追求。进入新时代,人民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不懈地发展社会文明,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成为增强国家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和引领方向。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14]。2021 年3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把“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确立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将“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纳入2035 年远景目标。新时代这十年全面加强社会建设,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发展了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有序的良好局面,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领域不断拓展,发展型享受型消费日益提升。汽车快速进入寻常百姓家,2018 年全国居民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33 辆,高于新加坡和香港[15]。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75.4 岁提高到78.2 岁,位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障更加有力。经过不懈努力,中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人类发展指数进入“高人类发展水平”阶段,正向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目标迈进。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国家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同时,加大社会治理创新的力度,健全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大幅度提升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续写了社会长期稳定奇迹。2020 年,社会矛盾总量出现历史性拐点,全国法院受理的诉讼案件总数、民事诉讼案件数在持续增长15 年之后首次实现“双下降”。群众安全感由2012 年的87.55% 上升至2021 年的98.62%[16],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过程中,中国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增强,平安中国成为一张亮丽的国家名片。

(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

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生态文明战略地位显著提升,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绿色”纳入新发展理念,“污染防治”是三大攻坚战其中一战,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日益完善、系统。党的十九大报告把“美丽中国”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将建设生态文明提升为“千年大计”。国家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

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改革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管理体制,制定和修订了30 余部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和实施生态文明目标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河湖长制、排污许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一系列制度,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这十年间,空气质量发生历史性的变化,2021 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7.5%,成为世界上空气质量改善最快的国家。水环境质量发生转折性的变化,地表水Ⅰ—Ⅲ类优良水体断面比例达到84.9%,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17]。中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推动《巴黎协定》的达成、签署、生效和实施,率先发布《中国落实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实施《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 年)》,推动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推动制定“2020 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承诺力争二氧化碳排放于2030 年前达到峰值、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十年,全国单位GDP 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了34.4%,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从68.5% 下降到了56%。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都稳居世界第一[18]。

三、在“两个结合”中引领时代潮流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在这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19]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个结合”是必由之路,是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探讨如何在“两个结合”中推进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又吸收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具有显著特色和丰富内涵。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人民是文明成果的创立者,也是文明成果的享有者。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人民放在最高的位置,把不断实现人民美好幸福生活作为根本价值追求和实践目标,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奋斗。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文明形态从资本逻辑向人民逻辑的革命性转变。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既是我们必须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又是我们开辟未来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一条能够引领中国建成现代化强国、实现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并赋予其鲜明中国特色,科学社会主义因此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才能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坚持全面协调发展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为统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包容性和吸纳力,是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关注物质、政治、精神、社会、生态各个领域之间的平衡关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在谱写人类文明新篇章的进程中,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传承中华文明,努力避免实际发展中的片面性,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克服资本主义文明形态过于重视物质的先天性弊病,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坚持为世界谋大同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既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中国把自身文明发展置于人类发展的坐标系中,以博大宽广的胸怀为世界谋大同、为人类谋进步,开辟了一条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人类文明发展新道路。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大力提倡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中国不仅是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者,更是实践者和引领者。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提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为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种种全球性挑战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建设性参与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政治解决,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在气候变化、减贫、反恐、网络安全和维护地区安全等领域发挥积极作用。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超过30%,超过美国、欧洲、日本贡献率总和,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和稳定器[20]。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不是以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不是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商量,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中国日益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打破了“国强必霸”的大国崛起传统模式,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深刻改变着世界文明格局和话语格局。

猜你喜欢
两个结合现代文明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摩擦力催生现代文明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北广人物(2020年51期)2021-01-10 11:26:28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当代陕西(2019年21期)2019-12-09 08:36:10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犬之岛》:形式主义的美学突围与现代文明的存在之思
电影新作(2018年3期)2018-10-26 00:57:20
当原始人遭遇现代文明
新时期重谈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的“两个结合”
基于“两个结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关于做好两个结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水平
未来英才(2016年1期)2016-12-26 21: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