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允明

  • 翻翻他的“朋友圈”,见证一段书法史
    的是不是唐寅和祝允明?毕竟,这三位再加上徐祯卿,便是蜚声文坛的“吴中四才子”。后来,影视剧里衍生出了所谓的“江南四大才子”的说法,致使四人知名度蹿升,火遍大街小巷……这都是后话啦!唐寅和文征明同岁,只是早生了八个月。他俩之间的交往从十六岁就开始了,一直持续到唐寅去世,前后长达三十八年。唐寅以“任逸不羁”出名,而文征明个性持重严谨。两人性格迥异,但这对他们的友谊并无妨碍。据说,唐寅甚至还要把文征明当成老师来尊敬呢!虽然两人交情深厚,但在对书法的理解和艺术风格

    艺术启蒙 2022年10期2022-10-31

  • 从《奴书订》中看祝允明的书法观
    摘要:祝允明是明代中期书坛的重要人物,亦为吴门书派的领军人物,对于明代书坛起到了力挽狂澜的作用。《奴书订》是其书论名作,是祝氏的书思学想的重要代表。“奴书”之论古来有之,典型代表为李应祯的”奴书”论。本文主要探讨了《奴书订》中祝允明的主要书法观,从“奴书”释义、《奴书订》创作渊源以及其体现的书法观念三个部分进行论述。关键词:祝允明;《奴书订》;书法观一、“奴书”释义奴书是指没有自己的创意而只知道一味的模仿他人的书法作品。“奴书”一说,最具代表性的即为李应祯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2年9期2022-06-25

  • 明代吴中三家
    苏州,出现了以祝允明、文徵明、王宠为代表的比较富有活力和书卷气的三位书法家。他们从“台阁体”中独立出来,领导了明代中期书坛的一时主流,具有较大影响,因此有“吴中三家”之称。如果说明初书坛主要是由上层文人士大夫所垄断,那么这时的书坛则由中下层知识分子所主导;如果说明初“台阁体”对书坛的笼罩使得书法创造封闭僵化,那么这时却以各自的风貌使得“靡靡之格”为之一扫;如果说承命而作的明初书风更多地表现了封建正统文人士大夫的贵族气派,那么这时书法创作新途径的开辟,则展示

    月读 2022年1期2022-01-18

  • 浅谈祝允明草书及其理论贡献
    □ 张 国祝允明(1460-1526)在明代书法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他的书法兼善多体、面目众多,其中尤以狂草最受推崇,被誉为“有明第一”。他的草书是继宋代黄庭坚以来的又一座高峰,引领了后代书家,更将晚明浪漫主义书风推向高潮。此外,他主张“遍友历代,归宿晋唐”的书法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气吐虹霓,笔走龙蛇”的立轴表现明代以前,“中堂”“立轴”等书法形式较为少见,多为“手卷”“手札”形式。明代建筑样式的发展和书写材料制造技术的进步,让书法的实用功

    老年教育 2021年12期2022-01-05

  • “三吴墨妙”与吴门收藏
    、沈周、吴宽、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王鏊、蔡羽、陈淳、王宠、袁袠、陈鎏、王榖祥、彭年、桑悦、周伦、王同祖;宝应一人:朱曰蕃;宁波一人:丰坊。王世贞说“天下书法归吾吴”,又说“国朝书法尽三吴”。他界定“三吴”的概念是指“自建康至云间以南皆吴也”〔2〕。他又说:“而三吴鏦铮称名家者则又尽数君子。其长篇短言出于有意无意或合与不合,固不可以是而概其生平,然亦管中之一斑也。留山房中,异日便堪作吾乡掌故,儿辈其宝存之。”〔3〕这段话道出了王世贞痴心搜求“三吴妙

    中国书画 2021年8期2021-11-09

  • 气象高古,风格多变
    的吴门书派,而祝允明正是吴门书派的代表人物,其书风影响后世数百年。本文试以祝允明小楷名作《和陶饮酒诗廿首》为例,分析其诗作内容、书法技法与艺术价值,感受并学习祝氏小楷临古而出新的艺术风格。关键词:祝允明;《和陶饮酒诗廿首》;诗作内容;艺术价值一、《和陶饮酒诗廿首》的诗作内容祝允明(1461—1527年),字希哲,因长相奇特而自嘲丑陋,又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世称“祝京兆”,为明代书法家,诗文俱佳。祝允明在诗文创作中,对陶渊明的诗作表现出极大喜爱

    收藏与投资 2021年9期2021-10-12

  • 祝允明狂草“点”的研究
    要:明中期书家祝允明,擅狂草。狂草以《前后赤壁赋》为主要代表书作。其草书中飘逸的笔法,浪漫的用笔和乱石铺街的章法为历代前人所研究。祝允明草书中的“点”颇多,在其作品中可谓“散点山花烂漫、硕灿若繁星”,其点为点,竖为点,撇为点,捺为点,字为点,无画不能点,处处有点,点的可见一斑,点的活灵活现。本文主要以祝允明狂草中的“点”为主要研究,探究“点”在其章法上,笔法上的运用。关键词:祝允明;狂草;点;简化一、祝允明狂草风格成因明清之际,城市兴起,手工业以及商业的繁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1期2021-09-10

  • 东郭先生和狼
    小故事: 祝允明是明代书法家,他天资聪颖、博览群书、性格豪爽、疾恶如仇。有一位太守的儿子,不学无术又自以为是。一天,这位少爷写了篇文章,太守看了喜不自胜,到处炫耀自己儿子的“才华”。很多人也在一旁吹捧,拍太守的马屁说一定要请祝允明来给文章题字。祝允明也不推辞,看过文章之后,题了杜甫的两句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太守看后大喜,大家也都纷纷称赞。不久,这事被唐伯虎知道了。唐伯虎听完事情的经过,不由得哈哈大笑。旁边的一个朋友不解,问其原因,唐

    雪豆月读·中年级 2021年3期2021-09-10

  • 张瑞图《古诗十九首》的书法意图
    》,并认为其与祝允明《古诗十九首》相比。,“大为所压”,并颇为自信地认为自己所书“可免效颦之诮”,狂傲之气跃然纸上。他不仅具有“钟王之外,另辟蹊径”(秦祖永《桐荫论画》)的勇气,而且相信自己在书法史上必有地位。这件《古诗十九首》便是他自认为能与祝允明《古诗十九首》比肩的作品。张瑞图曾见的文彭《古诗十九首》或许就是现藏上海博物馆的这件,款识:“嘉靖丙寅(1566年)孟冬朔旦为近川沈君书于燕台之借适轩。文彭。”文彭此时六十九岁,功力颇深而才气略逊。张瑞图觉得自

    中国书画 2021年12期2021-09-03

  • 祝允明对八大山人书法理念的影响
    孟云飞明代书家祝允明,诸体皆工,尤其以草书成就最高,其好友谢雍曾跋“祝京兆草书为国朝第一”。祝允明作为明代的书中魁首,其书学理论与其书法创作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深受时人推崇。祝允明的书法创作推动了明代后期文人书法的发展,同时也对后世尤其是明代中后期的许多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八大山人作为明末清初逃禅逸世的遗民书画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被誉为“国朝第一”的祝允明的书学思想影响。一、沿袭晋唐,化为己用祝允明的书法成就离不开年少时的扎实功底,他曾在《写各书体与顾

    中国书画 2021年12期2021-09-03

  • 明代的三吴与书法
    ◇ 高明一祝允明《书述》是明代书法史重要文献,该文条述明初至弘治时期重要书家,列举不少成化以来的吴门先辈,在明初云间书法气势当盛之际,为吴门书法的兴起埋下了伏笔。祝允明之后,活动于嘉靖时期的文徵明与诸弟子虽颇有影响力,然在文化的发言权上,则以同出吴门的文坛盟主王世贞为首,其见解确立了吴门为明代书法的代表。王世贞《三吴墨妙卷跋》提到“国朝书法尽三吴”,“自建康至云间以南,皆吴也”,所举书家籍贯,依人数多寡依次有:江苏的苏州、松江、南京、太湖周边、扬州与浙江宁

    中国书画 2021年5期2021-07-16

  • 驼蹄熟了 ——祝允明《致文贵札》
    如注的重阳节,祝允明家里的驼蹄熟了。他说,不想一人独对这景致,想起来好友文贵,于是邀请他一起来,一边饮酒、一边博戏,一起对风雨,一起品美味。虽然牙齿不好,很少饮酒,但祝允明表示,即便如此也不能独自在家对着风雨。其实驼蹄是一种吃食。古来名为“驼蹄”的食物有两种,一种是菜品,一种是点心。据上海博物馆专家考证,明朝时候的苏州,用面蒸制而成的驼蹄饼成了专在重阳节吃的节令食品,叫“骆驼蹄”是因为形状相似。而“呼卢浮白”是传统的赌博游戏,输的人罚酒。虽然这个被祝允明

    艺术品鉴 2021年4期2021-04-26

  • 送去猪蹄和粥米,聊表心意 ——李应祯《致储札》
    法,诸体兼备。祝允明岳父。在书法上,他是文徵明的老师,文徵明很年轻的时候就师从他学习书法,他又是祝允明的岳父,祝允明的书法也得到他的指点。他的书法影响了文、祝两大书家,可以说是后来所谓吴门书派的一个重要的先导者。李应祯《行书致储巏札》之二 22.4×27.7cm上海博物馆藏储巏(1457-1513),字静夫,号柴墟,泰州人。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官至南京吏部左侍郎。李应祯说,给你送了一点吃食,是猪蹄和粥米,我的一点心意,希望你收下。像极了我们现在也会

    艺术品鉴 2021年4期2021-04-26

  • 明·祝允明《草书杜甫秋兴八首之一》
    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号枝山,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其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与唐寅、文征明、徐祯卿并称为“吴中四才子”。祝允明草书师法李邕、黄庭坚、米芾,功力深厚,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人称“枝山草书天下无,妙酒岂独雄三吴”。释文: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关塞极天唯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枝山。《草书杜甫秋兴八首之一》明·祝允明 106.

    老年教育 2021年1期2021-02-02

  • 祝允明论“胸中要说话,句句无不好”
    授、博士生导师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自号枝山,江苏长洲即苏州人),明代著名书法家,著有《怀星堂集》,为后人所编。其中包含了他关于书法的重要见解。这些见解大都以题跋和记叙的方式表达出来,虽然未能形成完整的理论系统,但却鲜明地反映了他的书法美学思想。他在“书述”一文中以“史”的框架视角对晋唐以后(尤其是宋人)的书法大加贬斥,从而表现了一种尖锐的批评意识。但他在具体论及宋人(如苏舜钦、苏轼)时又能作出中肯的评价。上述命题就与对宋人书法评价息息相关。

    中国书画 2020年5期2020-12-06

  • 祝允明仕宦岭南及致仕归隐时间考
    祝允明作为明代中叶吴门书派的代表人物,在整个明代书法史上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陆时化《祝允明古诗十九首•跋》云:“学历深沉,遂为有明书家第一。”[1]然其一生仕途多不如意,曾七试礼部不第,正德九年(1514),时年五十五岁,祝允明授广东兴宁县令并于次年到任。祝氏仕宦岭南这段经历在其一生中具有重要意义,然既往述者对其在岭南这段时间的具体行迹,或言之未详,或欠缺考证。有鉴于此,本文试就祝允明仕宦岭南及其致仕归隐的具体时间作一辨析,祈请诸方家指正。今检各家著述,关

    国画家 2020年6期2020-12-04

  • 两方祝枝山铭绿端砚小议
    章。“枝山”即祝允明。铭文字体与祝枝山传世书法作品风格相同,挥洒流畅,神采飞扬,具大家风范。且铭文与砚体包浆一致,是为当时镌刻无疑。全砚造型规整大方,线条挺拔洗练,砚色绿中泛黄,材质细嫩有加,确是一方砚中珍品。砚带原配红木盒。古人云:“砚无床,不称王。”一方佳砚往往会配制好砚盒。砚盒不仅起到保护砚台的作用,还具有观赏价值和包含研究砚台的有价值的信息。这方砚盒制作考究。盖砚吻合,盖面镶嵌蝶形白玉,两翅上还装饰铜币纹,凸显该砚台贵重以及砚主人身份。第二方为祝允

    东方收藏 2020年8期2020-09-17

  • 祝允明临王羲之《黄庭经》考论
    飞目前学界对祝允明临王羲之《黄庭经》这一活动是有所关切的。《祝允明及其书法艺术》中提到:“祝允明从二十七岁至六十七岁间,几乎每年都有对《黄庭经》的临作。”1葛鸿桢分卷主编的《中国书法家全集·祝允明卷》中提及祝允明临《黄庭经》存世有四个临本,而《海外书迹研究》中将祝允明楷书分类时亦提及:“师法锺繇、王羲之(主要是《黄庭经》)。”2其实,这一迹象早在明中期有所眷注,受祝允明沾溉的王宠曾回忆:“先生自为童子时即好学书,即长,日摹《黄庭》一过,其学盖根底于此。”

    艺术品 2020年5期2020-08-07

  • 国博藏祝允明草书自书诗卷
    ◇ 杨扬[明]祝允明 箜篌引卷 36.1cm×1147.5cm 纸本 1525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祝允明生于明天顺四年(1461),卒于嘉靖五年(1527),享年67岁。字希哲、晞喆,因右手枝生一指,故自号“枝指生”“枝山”,又号支山、枝山道人、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因曾任南京京兆应天府通判,世人又称“祝京兆”。他于诗、书、文无一不精,是明中期吴门地区文化领袖之一。论诗文才气,他与文徵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论书法成就,则

    中国书画 2020年5期2020-07-13

  • 融合晋唐宋新开“吴门”风 ——祝允明草书《箜篌引》赏析
    的核心领袖当为祝允明与文征明。祝允明作为吴门书派的早期领袖,其成名既得力于优厚的家学条件和良好的艺术氛围,也依赖于其超常的天赋和勤奋。在他的家学渊源中,有两个人对其影响非常大,一个是他的外祖父徐有贞(宣德进士、正统中官侍讲、明英宗朝兵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徐有贞擅长书法,学书取法唐宋,他教育少年祝允明学书要上溯源流,以晋唐为宗,这便成了吴门书派的一个重要取法观念。另一个是他的岳父李应祯(景泰年间举人,授中书舍人,迁南兵部郎中,以南京太仆少卿致仕)。李应祯

    老年教育 2020年7期2020-07-13

  • 沿晋游唐 狂胜前贤
    魏波祝允明(1 4 6 0—1 5 2 6),字希哲,因右手多生一指,故号“枝山”,明长洲(今苏州)人,弘治五年(1492)举人,正德九年(1514)授广东惠州府兴宁县知县,嘉靖元年(1522)转任南京应天府通判,因有“祝京兆”之称。他天资卓越,五岁能作径尺大字,九岁能诗,才思敏捷,文有奇气,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同称“吴中四才子”。其书诸体皆能,面目繁多,尤以草书影响最大,有“枝山草书天下无,妙洒岂独雄三吴”的评赞。他的草书狂放不羁,酣畅淋漓,落笔如疾风

    大众科学·上旬 2020年7期2020-06-29

  • 风流题客—吴伟青楼题材画与周边人
    〔12〕。才子祝允明也是他们交友圈中的一员,祝允明(1461—1527),字希哲,号枝山,“吴门四杰”之一。他在存世吴伟画作的《铁笛图》《李奴奴歌舞图》上留有题跋。祝允明虽是苏州人,南京却是他常来之地。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称其:“好酒色六博,善度新声,少年习歌之间,傅粉墨登场,梨园子弟相顾弗如也。海内索其文及书,贽币踵门,辄辞弗见,伺其狎游,使女妓掩之,皆捆载以去。”〔13〕图2 [明]祝允明《梦游莺花洞天记》。近墨堂书法研究基金会藏有人向祝允明索文,未

    中国书画 2020年3期2020-06-08

  • 祝允明与文徵明交游考略
    1505),祝允明先与都穆以古文辞名吴中,稍后则有文徵明、唐寅亦追随其中。几位友人不间时日,诗酒唱酬,悠然自得而又深相契合〔1〕。弘治十年(1497)前后,吴中另一位青年才俊徐祯卿亦加入了他们的群体,相从谈艺,时人遂有将祝、文、唐、徐号为“吴中四才子”之说,众人的名声在这一阶段可谓日盛于吴中。祝允明于年龄上长文徵明、唐寅十岁,长徐祯卿十九岁,然他们之间皆以同辈相交,无年龄之隔。其中徐祯卿于弘治十八年(1505)及进士第后,即于京师任职并从李梦阳等人游,与

    中国书画 2020年12期2020-03-10

  • 图说书法(162)
    祝允明画象祝允明(1460-1526年),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字希哲,自号枝山,正德九年授为广东宁县知县,嘉靖元年转任为应天府(今南京)通判。明代著名书法家。祝允明能文,尤善书法,名动海内。他从小勤学,五岁即能书写大字。为人性情豪放,不拘俗格。人们把他和文征明、王宠、陈道复称为“吴中四名家”,把他和唐寅(伯虎)、文征明、徐祯卿称为“吴中四才子”。祝允明早年书法师法赵孟頫、褚遂良,后追“二王”,草书师法怀素、黄庭坚,功力深厚,晚年尤重变化,风骨烂漫,成

    视野 2020年4期2020-02-25

  • 祝允明生平学行与其思想形成之渊源述略
    、归隐问题上,祝允明均有不同凡俗的见解和思考,而这一点当得益于其自幼秉承的正统教育和由此形成的广纳博取的治学态度。1 治学观祝允明“出世甚华”,内外祖的威望和高寿,对他的成长颇有裨益。祖父祝灏生性乐观,颇善言辞。作文以缛丽自喜,诗歌典瞻有情致。外祖父徐有贞称名吴中,年高德劭,“自经传子百家小说以至天文地理医卜释老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古雅雄奇,有唐宋大家风致”。在内外二祖的言传身教下,祝允明自幼便刻苦攻读、勤于治学。陆粲记其“游览综群籍,稗官杂家。幽遐嵬琐之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3期2019-12-26

  • 明代中期吴中文人斋室记的文体特征
    子其思之。”①祝允明的斋堂记《宝善堂记》善于从斋名的含义起笔议论,多巧设称名与行事之间的矛盾以见建室之志。再如他的《慎斋记》云:有双舟偕济川,甲乙操者。飙鼓涛怒,甲济乙溺焉。甲樯柁楫碇,罔弗饬,师兢兢各备事;乙否也。二人者患疾,候证一,医一,一死一生。生者饮其药,遵其戒,衾服凉燠,兴居用时,节食禁色,死者药而已矣。是何也?慎不慎之辨也。昔者,吴越并有国,吴亡而越存,越慎也。又有甚者,齐桓公始伯诸侯,万国推长,而末淫蛊以死,溃骸二月而敛。唐明皇初治齐贞观,卒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2期2019-12-04

  • 古代文人趣事多
    子唐伯虎和好友祝允明四处浪游,把钱花光了,就装扮成募缘的道士去御史台骗钱。当监使者驱逐他们时,唐伯虎神气地说:“别以为我们是游食者,我们是为修葺姑蘇元妙观来搞募捐的。我们平时广交天下名士,唐伯虎、祝允明都是我们酬唱往来的好朋友。”为查虚实,御史顺手一指路边的牛眠石,让他们赋诗一首。唐伯虎、祝允明二人毫不费力吟得一首七律。御史听了十分高兴,立刻给他们出资五百金修观。于是唐伯虎、祝允明一拿到银两后就去吃喝玩乐,没过几天便挥霍一尽。纪晓岚成了乾隆的“御用笑星”有

    新传奇 2019年35期2019-10-11

  • 浅析祝允明《和陶饮酒诗廿首》中的“功”与“性”
    冯梓月摘要:祝允明《论书帖》有云:“有功无性,神采不生;有性无功,神采不实。”本文从祝允明“沿晋游唐”,后期“学习宋元”的学书理念入手,对其晚年所做《和陶饮酒诗廿首》进行分析。通过结合作品内容详述其中技法和整体风貌,从而探究作品中“功与性结合”的特点。本作是他小楷与诸体并行、异体掺杂的典型,其中章草和小行楷的部分显示出他后期“掺宋人意”的学书经历,体现出他潇洒自在作书态度。祝允明的这种学书理论也为我们如今的学习指引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关键词:祝允明   《和

    艺术评鉴 2019年16期2019-10-09

  • 祝允明:闲窗散笔 六指魔书
    韵,散笔生花。祝允明以六根手指,一支散笔,书写了一段书坛传奇。他的书法为何被时人推为『国朝第一』?一代江南才子的『魔书』境界是如何炼成的?武侠小说中的“六指琴魔”“六脉神剑”或许只是传说,但是“六指书魔”在现实中确有其人。他就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祝允明。在影视剧中,“江南四大才子”通常被塑造成风流倜傥、俊逸潇洒的翩翩公子。他们个个容貌俊朗,人见人爱,每天吟诗作画,游山玩水,自由自在,成为多少怀春少女心中的偶像。但是,真实的“江南四大才子”并不像大家想象的

    中华瑰宝 2019年9期2019-09-10

  • 生活即狂草,狂草即生活
    刘清扬摘 要:祝允明的草书是真正的狂放不羁,而要形成这种“狂”离不开其坎坷的仕途经历和愈发矛盾的心历路程。他的狂草博采众长然后成自家风貌,经典代表作《箜篌引》在狂放中既见性情又尽合古法,书风偏近黄庭坚。关键词:祝允明;狂草;《箜篌引》;书法由于政治高压、文字狱严酷、台阁体盛行、社会气氛紧张,明初的书坛在压抑的环境中延续了元朝赵孟頫的“复古”道路。明中期王阳明心学兴起,书坛上出现了“复古”与“反叛”并存的现象,而祝允明就是处于这一关键时期的关键人物。他打开了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9年2期2019-05-08

  • 磅礴激越 恣肆淋漓 ——赏祝允明《北郭访友七言律诗》
    祝允明(1461-1527),明代著名书法家,字希哲,长洲(今苏州市吴中区)人,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枝指生、枝山樵人等,世人称为“祝京兆”。其于明弘治五年(1492年)中举,曾任广东兴宁知县、应天通判。他擅诗文,工书法,与唐寅、文征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与文征明、王宠、陈淳并称“吴中四子”。祝允明早年受祖父祝颢、外祖父徐有贞影响,后受李应祯的指授,因而在书法上具有很高的素养,《明史》说他“五岁作径尺字,九岁能诗,稍长博览群书,文章有奇气,

    老年教育 2019年3期2019-04-10

  • 明中叶吴中派隐逸风尚与陶诗接受 ——以沈周、祝允明、文徵明为中心
    中派”代表人物祝允明、文徵明、唐寅等人与沈周情况相近,也是诗文书画俱佳。由于时代的变迁,以沈周、文徵明、祝允明、唐寅等人为代表的明中期吴中派文人虽继承了吴中的隐逸传统,但也表现出了与此前隐逸不同的特点。特别是科举制度给吴中士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文徵明、祝允明等皆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久试而不第,他们内心深处遂萌生对隐逸的偏爱。而他们的隐逸则选择他们熟悉的城市,逃避于他们喜爱的书画艺术世界之中。吴中隐逸传统由来已久。吴中都穆《南濠诗话》曾载元末杨维桢(字廉夫)拒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6期2019-02-22

  • “遍友历代,归宿晋唐”:祝允明仿书与明中期书学仿古模式的创立①
    100024)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号枝山,江苏长洲(今苏州)人。著有《怀星堂集》《祝子罪知录》等三十余种。他是明中期倡导复兴晋唐二王书学传统的代表人物,上承宋代米芾、元代赵孟頫以来的求古意风尚,下开董其昌、王铎以临导创之风,成为明代书学仿古模式发展过程中的开创性人物。祝允明的书法被明代文坛领袖王世贞誉为国朝第一。对于祝允明的书学,学界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②分别见薛龙春《乱而能整——祝允明书法摭论》,《中国书画》,2009年第5期;舒鸣《从艺术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19年6期2019-01-10

  • 明代“江南才子”祝允明书作署名中“太原”的地域认同研究
    030012]祝允明是我国明代著名书法家,长洲(今江苏吴县)人,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为“吴中四才子”,又与文徵明、王宠并称“吴门三大书家”。然而号称“江南才子”的祝允明,在其传世书作中却往往署名“太原祝允明”,或者在引首处钤印“太原”或“太原郡”,由此可见祝允明对“太原”具有特殊的地域归属认同。一、祝允明书作署名的“太原”归属感认同现象第一种情况是:在落款处直接署名为“太原祝枝山”。如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祝允明楷书立轴《饭苓赋》,纸本,纵143c

    名作欣赏 2018年35期2018-12-15

  • 读葛鸿桢新著《论吴门书派》
    研究》、专著《祝允明》《吴中才子—文徵明》《葛鸿桢书学论集》和《中国书法全集》祝允明卷和文徵明卷,为书坛、学界所瞩目。今年又读到了他的新著《论吴门书派》,使我获益良多,由衷地敬佩。这部著作为荣宝斋隆重推出的“中国书法系列研究丛书”之一,全书洋洋三十余万言,分六章,对吴门书派的提出、形成和主要成就以及书史上的地位分别进行研究和论述。读此著,首先觉得其注重文本、史料翔实。要论述一个书派的形成,没有翔实的史料和丰富的文本作为支撑是纸上空谈,就不会让人信服。葛鸿桢

    中国书画 2018年7期2018-09-10

  • 天马行空尽风流风骨烂漫写豪放 ——祝允明《云江记》浅赏
    □语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世称“祝京兆”,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他自幼聪慧过人,五岁时能写一尺见方的大字,九岁会作诗,明弘治五年(1942年)中举,此后便久试不第。正德九年(1514年),他被授为广东兴宁县知县;嘉靖元年(1522年),转任为应天(今南京)府通判,不久后称病还乡。祝允明能诗文,尤工书法,名动海内,与唐寅、文征明、徐祯卿并称为“吴中四才子”。祝允明书法的主要成就,在于楷书和狂草。他的楷书早年师

    老年教育 2018年6期2018-07-06

  • 浅析“吴门书派”
    。该书派传至以祝允明、文徴明、王宠、陈淳等为代表的“吴中四家”阶段时,达到了如日中天的鼎盛期,正如王世贞《书苑卮言》说道:“天下书法归吾吴。”一、吴门书派溯源明代中叶,吴门书派成为主流,当时祝允明、文徵明称雄书坛,书学中兴。追本溯源,吴门书家代不乏人。远至三国时期,东吴皇象的篆隶章草、张弘的飞白书均名冠一时。西晋则有陆机、陆云兄弟,陆机的《平复帖》被誉为“墨皇”。唐代更有草圣张旭,以及书法名家孙过庭、陆柬之、陆彦远、史惟则、张从申、沈传师、陆希声等。宋代有

    艺术家 2018年3期2018-01-23

  • 从《苏材小纂》浅谈祝允明赝书
    任梦璐摘要:在祝允明诸多作品中,《苏材小篆》比较特殊,对于其真伪的拷辨有着不同的声音。学界杨仁恺先生和刘九庵先生均曾论证册祝书小楷为仿伪而非真迹。本文在前人论证成立基础之上,从《苏材小纂》入手,对祝允明的赝书作品进行了辨析研究。关键词:《苏材小纂》 祝允明 伪作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22-0023-03四库总目提要中载:“《苏材小纂》明祝允明撰。允明字希哲,长洲人。宏治壬子举人。官至应天府通判。明

    艺术评鉴 2018年22期2018-01-19

  • 江南才子们的雅趣和俗事
    “四大才子”的祝允明之手。祝允明是吴门才子中最为疏狂不羁的一位。他出身于七代为官的魁儒家庭,因右手多生一指,故自号枝山,自幼聪慧过人,5岁时能写一尺见方的大字,9岁会作诗,隶、楷、行、草诸体均工,被誉为“明代书家第一”。他32岁中举,春风得意,不料此后竟七试礼部不成。仕途多舛、人生失意的祝允明,从此沉迷玄禅,纵情诗酒。《登高落帽帖》 是祝允明写给好友文贵的书札,信中说 (为方便理解,下文引述信件内容,均为白话文翻译):在风雨交加的重阳节,祝允明却不甘寂寞,

    读书文摘 2018年1期2018-01-19

  • 个 性
    夫的基本要求。祝允明之后,书家更加注重对书法形式的个性化和独特性。因此,明代中后期书家所追求的个性,一方面是与当时崇尚“人人皆圣贤”的心学的传播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祝允明个性书风的导夫先路息息相关。那么,在这样的时代风气下,以传统延续为己任的书家大都被书法史家所弃,而以形式个性鲜明为标榜的书家就成了这个时代书风的代表人物。技术性;文化性;性功结合明代中叶以前,人们所说的“性功结合”之“性”,是从宋人的“意”演化而来,但主要指书写者的学养、性情,以及书写时的精

    江苏教育 2017年85期2017-12-14

  • 唐伯虎题诗治小儿病
    子唐伯虎应邀到祝允明家饮酒,闻后院小儿哭声不绝,唐伯虎惊问祝允明:“贤侄为何如此啼哭!”祝允明不由一声长叹:“唉!实不相瞒,三天前,小兒腹胀如鼓,小便不利,连请几位郎中治疗均未见好转。”唐伯虎略一沉吟,说:“不妨,待我试试”。说罢,取过笔墨纸砚,立刻开了一张药方。他叮嘱:“速将此物选三个大的,用同一个臼共同捣碎,然后敷于患者脐部,不几天就会好的。”祝允明接过药方,只见上面题着一首诗谜:“尖顶宝塔五六层,和尚出门慢步行。一把圆扇半遮面,听见人来就关门。”祝允

    饮食与健康·下旬刊 2017年7期2017-12-06

  • 祝允明的词
    章静摘 要:祝允明的词包括恋情、隐逸和抒怀三种题材,词语言浅显直白,通俗易懂,意象秾艳铺排,摆脱了传统词律的限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祝允明不仅是新时期的有志之士,也是放浪不羁的痴子,这些对其词之创作皆有影响。关键词:祝允明;题材;艺术;成因中图分类号:I2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9-0114-03祝允明是明代少有的艺术型思想者和学者型作家,不仅书法被称为“明代之冠”,诗词也极有特色。祝允明(1460—1526),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9期2017-11-21

  • 祝允明《草书古诗十九首》考察其与吴门诸子的关系
    王方呈祝允明《草书古诗十九首》(图1)因其创作完成之后刻入了文氏《停云馆帖》而广为流传,成为祝氏影响较大的一件作品。祝允明喜欢以各种书体书写《古诗十九首》,这与他好古习性有关,类似的情形还有吴门诸子好书《前后赤壁赋》。祝书《草书十九首》后,因纸尚有余又书行草《榜桤歌卷》及楷书《秋风辞》于卷末,其中《草书古诗十九首》共计145行,卷后有顾璘、陈淳、王守、王宠、许初等人题跋。此作因笔墨纸皆精,又为知交书,故意态从容,张弛有度,奔逸中法度谨严,意在大令与李怀琳间

    东方艺术·书法 2016年5期2017-10-11

  • 祝允明与弘治、正德年间理学转向
    637009)祝允明与弘治、正德年间理学转向孙 宝(西华师范大学 文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祝允明对弘治、正德年间理学转向所发挥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在徐有贞、祝颢、杨守阯、丘濬的基础上,深入批判程朱理学的矫伪流弊,倡导知行合一,要求理学去科场化、工具化,开启杨慎、李贽、屠隆、顾炎武等理学批判思潮;其二,突破程朱理学一元化、权威化的思想藩篱,崇尚以经、史、子学相结合的博古多元的治学方式,追求格物致知、经世致用,推扬吴宽“隐而后工”的思想

    殷都学刊 2017年3期2017-01-28

  • 文徵明、祝允明辑《汉隶韵要》考论
    72)文徵明、祝允明辑《汉隶韵要》考论舒 鸣(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院,北京 100872)文徵明、祝允明所辑《汉隶韵要》是被吴门潘振付梓刊刻,全书105个韵部,与平水韵基本相符;所辑隶字并非“汉隶”,而是文徵明对于“汉隶”的一种阐释版本。文徵明;祝允明;《汉隶韵要》;平水韵;汉隶《汉隶韵要》由文徵明集隶、祝允明校韵,是一部很重要的隶书字典,但传世数量极少,仅在国家图书馆等少数机构有藏,故少人问津,《韵学古籍述要》也未著录此书,郭伟其在《停云模楷——关于文徵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16年3期2016-07-25

  • 祝允明诗书戏权贵
    书山祝允明,字希哲,号枝山,因手有六指,故自号枝指生,长洲(今江苏省苏州)人。弘治五年单人,正德九年授广东惠州兴宁县知县,嘉靖元年转任南京应天府通判。他的诗文书法,均称优绝,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祝允明是明代书法家,天资聪颖,博览群书,性格豪爽,疾恶如仇。有一天,一位不学无术的知府少爷写了一篇文理不通的文章,知府看了喜不自胜,到处炫耀自己儿子的“才华”。好多文人也帮他吹嘘,有人提出一定要请祝允明来给文章题字。请帖送到了祝允明家,他也没推

    初中生学习·低 2016年7期2016-05-14

  • 高情含贞从咏菊为题的吴门书法作品谈起
    性说流行于世。祝允明、文徵明等大批文人的介入,更丰富了书法艺术的精神内涵和创造性,书法也逐渐摆脱了明初书坛毫无生气的状态,出现了新的发展。故宫博物院藏明代书法家作品数量颇丰,本文以故宫博物院藏明中期吴中地区以菊花为题的三件书法作品为对象,分析此时期书法风格的特点。祝允明行草《菊词》札祝允明(一四六〇年~一五二六年),字希哲,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祝允明早年就饮誉文坛,但仕途不顺:成化十六年(一四八〇年)到弘治三年(一四九〇年)

    紫禁城 2016年9期2016-03-24

  • 吴门书派说略
    一般将徐有贞(祝允明之外祖父)、沈周(文徵明的绘画老师)、李应桢(祝允明之岳父、文徵明之父文林同僚,徵明亦从其学书)、吴宽(文徵明从其学文)视为“吴门前四家”,祝允明与文徵明堪称吴门书派之双峰,唐寅、陈淳、王宠等当推为主将,吴门书派不仅主导着明代书坛,对明清以来的书法走势都存在着深远的意义。一、祝允明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因右手生六指,自号枝指生、枝山。以举人授兴宁令,后迁应天府通判,未几乞归。能诗文,工书法,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为“

    少儿美术·书法版 2016年11期2016-01-24

  • 故宫看书画记
    停下—我正停在祝允明行书《七律寿砺庵诗轴》前,这件作品我看了一眼,认为平平,甚至觉得拙劣,我就往前走,前面是文征明的一幅行书和一幅山水,这个时候鬼使神差地回回头,祝允明的这幅字向我睨来,铅华洗尽,素面朝天,有咄咄逼人之率真,或者说率直。当然说“率真”是高度赞美,说“率直”稍含批评。具体而言,整体书风是率真的,因为率真,就有不稳定性,故个别字形与点画不免率直。我以为祝允明此书章法、用笔与墨色同点画的丰富,和藏于台北故宫的《杂书诗帖》不相上下,虽然一为行书,一

    东方艺术·国画 2015年4期2015-08-20

  • 祝允明诗歌美学风格综论
    00029)祝允明诗歌美学风格综论黄彦伟(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 100029)摘要:在明代中叶吴中文人群体的诗歌创作中,祝允明的诗歌特色鲜明,美学风格多样,具有强烈的尊体、辨体意识,秉持“诗各有至处”的原则。在两汉至隋唐的时间跨度内,祝允明坚持选择“第一义”的作品作为诗法对象,从而呈现出多元化的美学追求,而这种风格取向又是与其“执中持正”的论诗标准,创作主体的才性、气质有着内在的关联。关键词:祝允明;诗各有至处;诗歌美学;成因在明中叶的吴中文人群体中,祝

    阅江学刊 2015年2期2015-02-12

  • 尽合古法 尽见性情——论祝允明狂草中的“满纸点点”
    当数鼎盛时期的祝允明(1460—1526)、文徵明(1470—1559)、陈淳(1483—1544)、王宠(1494—1533),后人将他们称为“吴中四名家”。四家中,以祝允明的艺术成就最为突出。祝允明是全能型书家,诸体皆工,以狂草最长。他的狂草,继古出新,豪放奇宕,创造了一种“满纸点点”艺术样式(见图1)。此前的狂草书家,如颠张醉素之草,点画、线条大多连绵缠绕(见图2),祝允明草书却极少连绵,以断、以点为主,所以大不同于前贤。所以,正统派书家往往难以接受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2期2013-12-23

  • 祝允明对岭南风物的书写
    510520)祝允明 (1460-1526),字希哲,号枝山,弘、正间“吴中四子”之一,明中期颇有影响的作家、书法家,素有“明代第一草书”之盛名。正德九年 (1514)秋,祝允明因七试不第,五十四岁赴京谒选,得授广东惠州府兴宁县令。旋即南下赴任,一路延宕,正德十年 (1515)端午后始抵,十五年 (1520)迁应天府通判,宦游岭南任兴宁县令凡五年,兼短期摄南海县令。期间,祝允明留下大量诗文对岭南风物的书写:从山川名胜与先贤古迹的游历与咏叹,到民俗、物候的深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4期2013-04-12

  • 祝允明宦游岭南述略
    、宦游岭南概况祝允明(1460-1526年),字希哲,号枝山,弘、正间“吴中四子”之一,明中期颇有影响的作家、书法家,素有“明代第一草书”之盛名。自正德九年(1514年)秋南下赴任,正德十年(1515年)端午后到任,至正德十六年(1521年)转官应天府,未几告病还乡,祝允明宦游岭南,历时五年余。岭南僻壤,虽物产丰饶,然暑热衍阳、溽湿郁积,又复远离中土,混蒙未开,历来被目为瘴疠之地。自汉至明,岭南均作为朝廷或外放、或贬谪官员的蛮荒之地。即至明万历间,潮州所领

    文艺评论 2011年10期2011-08-15

  • “一枝笔”还是“一支笔”等
    弄人。据说明代祝允明就用这种把戏写出了两副绝妙的“两面”对联。祝允明即祝枝山,明代苏州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是个大才子,诗、文、书、画样样精通。余德泉《对联纵横谈》里说,有一个富人找祝枝山题对联,祝枝山大笔一挥,写了这么一副:此屋安能居住其人好不悲伤富人看了觉得很不吉利,找祝算账。祝说,没什么不吉利呀,于是读道:此屋安,能居住;其人好,不悲伤。这么一读,确实也没什么不吉利。据说祝枝山还作过另外一副这样的“两面”对联,是送给一个店主作春联的:明日逢春好不霉气

    家教世界·创新阅读 2009年12期2009-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