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行空尽风流风骨烂漫写豪放
——祝允明《云江记》浅赏

2018-07-06 08:43□语
老年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神采狂草书家

□语

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世称“祝京兆”,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他自幼聪慧过人,五岁时能写一尺见方的大字,九岁会作诗,明弘治五年(1942年)中举,此后便久试不第。正德九年(1514年),他被授为广东兴宁县知县;嘉靖元年(1522年),转任为应天(今南京)府通判,不久后称病还乡。

祝允明能诗文,尤工书法,名动海内,与唐寅、文征明、徐祯卿并称为“吴中四才子”。祝允明书法的主要成就,在于楷书和狂草。他的楷书早年师法褚遂良、赵孟,并从欧、虞而直追“二王”,写得相当严谨,有晋唐之古雅气息;他的草书师法李邕、黄庭坚、米芾,功力深厚,晚年尤重变化,风骨烂漫。明代晋江何乔远所著《名山藏》中说:“允明书出入晋魏,晚益奇纵,为国朝第一。”朱谋《续书史会要》云:“祝允明,字希哲,号枝山……书学自《急就章》以至羲、献、怀素,无不淹贯,而狂草本朝第一。当时评者云其书法顿挫雄逸,放而不野,如鹤在鸡群,风格迥绝。然真不如行,行不如草,以豪纵者胜。又云枝山真行,有天马行空之态,第人能品。”清代王澍对他的评价也是甚高:“有明书家林立,莫不千纸一同,惟祝京兆书变化百出,不可端倪,余见京兆书百数,莫有同者,信有明第一手也。”

在书法上,祝允明主张以“神采”为最终归宿。而要达到这个目标,他认为必须让“性”与“功”并重。“性”是指人的精神,“功”是指书法创作的能力和功夫。他认为只有功力而无精神境界,就没有了神采;而如果有了高尚的精神境界,却没有表达的功夫,那么神采就不能实在地显露。两者不可缺一,必须兼备。他的代表作《闲居秋日》《致元和手札》《燕喜亭记》《乐志论》《饭苓赋》《云江记》等,就秉承了他所倡导的“性”与“功”并重的原则。

《云江记》为祝允明35岁时所作,末署“弘治八年秋日,长洲枝山祝允明书”,并钤“允明之印”和“希哲”二印。他的草书包括行草、小草和大草三类,此卷属颠逸狂放的大草一路,以硬毫小笔书就。起首“云江记”字字连属,三字仅以两笔书就,接着便洋洋洒洒,一泻而下。

细观此作,虽有取法怀素、张旭,而更多的接近黄庭坚。如帖中的提按和使转笔法交互使用,行与行之间距离紧凑,形成一种汪洋恣肆的视觉效果。在起笔和转折处,祝允明增加了方笔的运用,使线条更加简练直率,遒劲洒脱,刚柔相济,与变化多样、如高空坠石的点形成了强烈的书写节奏,如“洞庭”二字中,“洞”字三点水与“庭”字撇画的处理;其结体修短相参,大小错落,倾侧跌宕,收放对比强烈,更显潇洒之态;在章法上,他充分利用了结体的疏密大小和牵丝的游刃有余,通过线条之间的布白,使通篇的行气自由贯串。他这种不事雕琢、毫无拘谨之态的书写,或许来自唐宋书家的影响,也是其落拓不羁的性格在书写时的一种自然流露。

祝允明在书法史上最大的影响,莫过于其重新倡导北宋尚意书风,并上承唐人狂草之路,使唐宋以后狂草一脉的没落局面有所改观,使得狂草重新出现在书法史的畛域里。他将黄庭坚草书与唐代草书整合为一种新式的草书图样出现在明代书坛,并使之成为明代草书的典范,开此风气之先河。其草书审美风格的确立开创了明代浪漫主义风格,为之后徐渭、黄道周、倪元璐、张瑞图、王铎等书家的草书崛起起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云江记》(局部)明.祝允明 纸本 26.6cm×265.5cm(全卷)

猜你喜欢
神采狂草书家
惊艳世界的“青花”神采
《宋稗类钞》的书法史料价值
书法欣赏的审美层次刍论
展示植物朋友的“神采”
读林鹏《丹崖书论》有感
杂说书家之性灵
湖北近现代书家、印家群体的掩名现象
狂草:笑为花开,花因笑发
狂草
刘伶·贤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