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允明作为明代中叶吴门书派的代表人物,在整个明代书法史上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陆时化《祝允明古诗十九首•跋》云:“学历深沉,遂为有明书家第一。”[1]然其一生仕途多不如意,曾七试礼部不第,正德九年(1514),时年五十五岁,祝允明授广东兴宁县令并于次年到任。祝氏仕宦岭南这段经历在其一生中具有重要意义,然既往述者对其在岭南这段时间的具体行迹,或言之未详,或欠缺考证。有鉴于此,本文试就祝允明仕宦岭南及其致仕归隐的具体时间作一辨析,祈请诸方家指正。
今检各家著述,关于祝允明出仕岭南的前后时间,尤其是何时离粤,后迁应天府通判而又致仕归隐的具体时间,诸家所论各有不同。因这一时间段涉及祝氏具体交游及具体行迹,故作一辨析。
据张慧剑《明清江苏文人年表》载:“祝允明于正德十六年(1515)任广东兴宁县知县,正德十四年(1519)自应天府通判辞还。”[2]黄先生也认为祝允明在岭南约五年,由兴宁令升应天府通判,正德十四年(1519)以病辞归故里。[3]陈麦青《祝允明年谱》言祝氏正德九年秋(1514)赴京就选,得授广东兴宁知县,正德十年到任,正德十四年秋离开兴宁至广州,次年早春离粤北上,先归吴门,后于正德十六年赴京考毕,得迁应天府通判,而于次年旋即辞官归里。[4]周道振的观点与陈说相同,亦言祝允明于正德十六年自兴宁令迁应天通判,并于是年致仕。[5]葛鸿桢认为祝氏迁任应天府通判时间为嘉靖元年(1522),居南京近一年,后因病辞归故里。在致仕时间方面,异于众说。[6]杨坤衡在《祝允明的书法思想和实践》一文中,认为祝允明在正德十五年(1515)被谒选为广东兴宁县县令,于正德十五年(1520)被荐为应天府通判,不几年,因看不惯官场腐败,托病辞职,结束了仕宦生涯,回归故里。[7]此说在时间问题上又与其他诸家不同。
祝允明于弘治五年(1492)秋,即举于应天府乡试,时王鳌(1450-1524)等同乡先辈对祝氏颇为赞叹,以其为可造之材。祝氏本人亦颇为自得,想来年赴京“取高第,反复掌乎”。[8]孰料其命途不顺,志存高远却屡试不第。祝允明终于在正德九年(1514)第七次会试不第之后,罢念就选,于是年秋得授广东兴宁知县。祝允明在正德九年会试不第南返后,曾致书好友朱应登述及此事,并于次年赴兴宁上任后致书《上巡按陈公辞召修广省通志状》中言:“逮于甲戌,赴选天曹,乃得今命”[9],可佐证其于是年得授一事。祝允明于正德十五(1515)初春南下赴任,途中曾赋《早春江行》诗一首。从“桕灯向壁吟残句,江雨敲窗梦故人。”“莺啭上林空倚醉,月生南浦几伤神。”[10]两句中我们可窥祝氏心情之苦闷,七次会试屡试不第,暮年之龄始得寄一知县,自无半点欣喜之情,此次远行赴任,亦实属无奈之举。是年端午,祝允明行至江西庐陵,与友人同观龙舟竞渡,从其诗句“提刑玉洁照清江,客子游观喜大邦”“国谋幸驻帷问,乡思微从俎豆降”[11]来看,心情似乎有所好转。距此不久,大抵于正德十五年(1515)六七月间,祝允明即到兴宁赴任知县一职。不久便平大帽山贼乱一事。
关于祝允明离粤时间,从其留存诸多诗文中可窥端倪。祝允明在正德十四年秋(1519)离开兴宁至广州。按《广州通志》载:宝应人衡准正德十四年(1519)知番禺县[12],此人事迹不见他传,而祝允明至广州后即与之有过交往,并为其赋诗云:“皇都日日敞离筵,夫子分符岭海天。见面谩询为县谱,观诗遥想过溪贤。陀楼桂雾迷蛮堞,宓室秋涛杂雅。我愿君王明万里,岂宜重咏北山篇。”[13]从诗中“陀楼桂雾”“宓室秋涛”诸句可知时为秋日。祝允明与衡准还有一首言别诗《番禺留别衡明府公式》(公式即衡准之字)[14],从诗句“风尘薄宦来南海,书计衰年走北畿。”我们可知祝氏此时已决定北上,二是从“霄汉自怜知己少,天涯尤觉故人稀。”两句来看,二人往昔在江苏可能即已相识,故友遇他乡,一位刚刚赴任,一位即将离任作别,故诗人感慨之情溢于言间。
正德十四年(1519)秋冬至次岁正月,祝允明当一直居广州。正德十五年(1520)正月,祝氏在广州曾得友人张天赋书信并作答,此间言及因家事未能成行,并与去岁残腊得一子夭折诸语,并明确表示本月二十八日前后决定北上。由此,我们可以推断祝氏自去岁秋日离任兴宁赴广州后,之所以一直居广州,实因其妻居广怀孕生子一事所困。祝允明是岁正二月间离广北上。
正德十五年(1520),祝允明离粤后恐于是年春夏之交即已先归吴门,并当于今岁内赴朝觐见,应吏部之任期考察。次岁四月,明世宗朱厚继皇帝位,遂昭告天下,来年年号为嘉靖。是时,祝氏当仍在京或等待吏部之考察结果,抑或待新授。当祝氏在京城邸馆得知嘉靖改元诏书时亦随之敬作一首。
从祝氏所作诗文“百辟迎代来,凝命居清玄。皇风仁偃草,一日周九埏”[14]来看,全诗洋溢对新君继位及新政期盼与称颂之情。可见祝氏当时在京心情亦属不错,抑或对未来宦途充满憧憬。事实也证明,祝氏此次通过考察确也得迁新任,随后所迁南京应天府通判一职,较之前兴宁知县官升一级。此或说明朝廷对祝氏才能之肯定,抑或受益于新君登基之推恩。葛鸿桢认为此诗应作于嘉靖元年,当为有误。
如前文所论,祝允明在正德十六年(1521)南归后,周道振与陈麦青二人俱言在是年辞官归里。所据为陆粲《祝先生墓志铭》载“初仕兴宁令,……稍迁通判应天府。”[15]又祝允明在嘉靖元年(1522),曾为其同乡友人姜龙由建宁府同知迁云南按察副使作诗二首纪行,其二云:“矫矫温州牧,清声范史云。当时称老大,今日有夫君。德用玉为器,胸盘锦作文。志行朝野庆,我独叹离群。”[16]
按姜龙在正德十四年(1519)供职礼部,因忤武宗而贬谪建宁,嘉靖初年方得迁任云南按察副使一职。我们从祝氏所作诗文中可以看出,“我独叹离群”一句足以资证祝允明其时已不在官场,而对友人赴任亦徒增感叹之情。
综上所论,结合陆粲所云,我们认为祝允明辞官归里的时间应在正德十六年底(1521)和嘉靖元年(1522)年初之间。由此可知,有学者言祝允明于正德十四年(1519)或嘉靖二年(1523)致仕归里,当与史实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