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校

  • 互联网+背景下跨校修读教学创新策略研究
    的新方向[2]。跨校修读教学模式是基于现代数字资源,如大学慕课、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课等,通过教育部门和资源共享平台的协议进行学分转换和教学资源共享,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新型教学模式。现阶段,跨校修读教学模式从省内高校之间学分互相转换,逐渐过渡到跨省,甚至于跨国的学分转换与认证[3]。2022年,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联合制定了三省一区普通高校开放办学机制,通过支持高校之间的校际合作,联合开设优质课程,推进教师互聘任教与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促进本科生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4期2023-10-10

  • 跨校修读学分助力制药工程制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迅速发展[1]。跨校修读学分是指借助互联网技术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网络教学平台为依托,学生跨越地域与院校,选择其他高校精品课程进行学习并修得学分的一种教学模式[2-3]。利用互联网精品课程跨校修读学分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十分必要。辽宁省教育厅鼓励区域内高校联合开展在线学习,并推进师资、课程共享与学分互认,使省级精品课程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切实实现优势互补,提高优势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4-

    高等药学教育研究 2023年3期2023-09-27

  • 跨校修读学分背景下管理学教学改革
    山 114000跨校修读学分是高校间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的一种教学管理模式,是指将建课方的精品课程资源放置于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根据高校间的协议,其他高校(称为用课方)的学生可根据需求选择修读平台上的课程,建课方教师和用课方教师共同组成教学团队,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学生修读之后经由建课方和用课方共同认定审核后获得相应学分[1],也称为“学分互认”。2014 年9月,辽宁省教育厅面向省内所有高校启动了普通高校跨校修读教学试点工作,经过几年的运行,辽宁省高校间的

    山西青年 2023年17期2023-09-25

  • 跨校选课存在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以江西省高校为例
    校开设的13 门跨校课程共吸引了1054 名学生参与,系统开启后不到一个小时,跨校选课的名额被抢选一空。而2018 年秋季开始实施的研究生跨校选课活动仅117 人参与,选课工作门庭冷落,这与本科生的喜爱和热烈形成鲜明对比。为此,有学者从理论的角度分析了不同的影响因素。如樊启宙(2002)认为跨校选课实施较为困难是由于地理位置与学校体制差异较大。刘宪军(2004)认为跨校选课难以进行的原因是批准条件较麻烦、校际空间距离、授课老师的态度以及学分学费的收取问题。

    科教导刊 2023年19期2023-08-30

  • “电机及拖动基础”课程跨校修读教学研究
    发展的必然趋势。跨校修读是新时代背景下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在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专业能力,并且实现教育资源协同共享为目标的当今时代,跨校修读教育教学模式彰显出了极大的优势[1]。2011年,《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大学精品开放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工作从此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14年,辽宁省教育厅启动了普通高等学校跨校修读教学模式试点工作,至此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跨校修读教学改革正式开启。以辽宁省精品资源课程为依托,鼓

    科教导刊 2023年4期2023-04-05

  • 软件基础课跨校修读学分模式
    杰 软件基础课跨校修读学分模式赵 莉,孙 娜,李丽萍,崔 杰(辽宁工业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为促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使优质教学资源发挥最大作用,本文采用省级精品开放课程的大学生在线学习平台,实现跨校修读学分的教学模式。同时,结合辽宁工业大学软件基础课的线上与线下教学模式,对跨校修读学分教学模式的可行性进行相关探讨。跨校修读;软件基础;教学一、概述高校大学生作为受教育的群体,教育的质量和公平近来也越来越得到广泛关注。由于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5期2022-11-01

  • 学位“新政”下跨校辅修的困境、转型与对策 ——以上海地区高校为例
    学方式,其中包括跨校辅修/双学位教育。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技术发展和大学人才培养的系列讲话及《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发布,本科阶段知识复合型人才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在规范各地辅修/双学位办学的同时使其保有特色,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的独有价值,成为当前本科教育发展中亟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一、学位“新政”引发进退两难的困境2018 年5 月2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科技创新与人才培

    复旦教育论坛 2022年4期2022-10-28

  • 后疫情时代高校跨校课程共享教学模式的问卷调查分析*
    转型。[2-3]跨校课程资源共享模式将是后疫情时代高校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重要趋势,也是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本文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方法深入探究高校师生对跨校课程共享模式的现状认知情况,归纳跨校课程共享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后疫情时代高校教学工作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路径和决策支撑。一、问卷设计与调查为充分了解后疫情时代高校教师和学生对跨校课程共享模式的认知情况,本文分别面向教师和学生设计了相应的调查问卷。[4-

    教书育人 2022年30期2022-10-25

  • 中药鉴定学跨校修读智慧学习的运行机制与实践研究
    连 116600跨校修读智慧学习是基于“互联网+”教育理念而探索的一种新的高校在线教学模式,它是借助目前上线的国家和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等教学平台,各高校学生可以跨越地域限制,根据高校间的协议,选择其他高校的精品课程进行学习,获得的学分能够纳入学生学习成绩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1-2]。由于跨校修读课程均为国家或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为此该教学模式可以实现教学优质资源共享,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迁移创造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我校《中药鉴定学》课程是国家精品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2年11期2022-07-30

  • 浅析小学英语跨校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郭丽丽【摘要】跨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不再局限于某间学校,甚至某个年级或班级,可以有效整合学校间的师资及资源优势,同时也让学生在线上认识很多新朋友,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跨校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仍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体,但同时能灵活运用各种现代多媒体和信息技术手段,在保留传统课堂教学中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即时了解学生动态的优点的同时,还利用直播平台、网络连线等方式让学生接触到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学校的新朋友,大家在共同竞争、共同合作中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50期2022-05-19

  • 新资源背景下“货币银行学”跨校修读学分的教学实践
    116650)跨校修读学分是一种依托于互联网的新型教学模式,它包括建课方和用课方。建课方教师将录制好的课程上传到第三方网络教学管理平台,用课方教师则以建课方提供的线上课程为资源开展混合式教学,用课方学生修得的学分经两校审核后给予认可[1]。跨校修读学分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不局限于一所学校的课堂,还可以从互联网等新资源上轻松获取自己喜欢的课程。在此新型教学管理背景下,为实现高等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2014年5月辽宁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开展普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22年6期2022-04-07

  • 后疫情时代辽宁跨校修读学分工程面对的挑战与对策 ——以外语课程跨校修读为例
    化迅猛发展,在线跨校修读学分借助互联网的开放性、包容性、无界性、确切性等技术优势和平台优势,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在前期各高校推出精品课程的基础上,以第三方网络教学管理平台作为依托,根据高校间的协议,学生可以跨越地域限制,选择其他高校精品课程进行学习并获得成绩,在本校审核后给予认定学分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新型教学模式[1]。早在2014 年 5 月,辽宁省教育厅开始启动普通高校跨校修读学分试点工作。辽宁高校的跨校修读学分工作进行得较早,取得了一定成绩,辽宁省教育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22年1期2022-03-17

  • 互联网+时代医学微生物学课程跨校学习的成效及影响因素
    在利用互联网进行跨校资源共享方面,国内高校间的合作已有一定的发展。高校教学资源共享的主要内容从早期的图书资料共享、教师互聘等,逐步发展到跨校选课、学分互认等。跨校选课作为各高校间一种补充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提升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效果,对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了推动作用。在互联网+时代,各区域均成为网上节点,所以区域间差异已不存在。因此,国内高校正在逐步推进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在线课程[1-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简称“新

    微生物与感染 2022年5期2022-03-03

  • 跨校修读模式背景下虚拟教研室建设的思考*
    正式启动普通高校跨校修读学分试点工作,开展省内高校跨校修读学分互认。2016 年1月,中共辽宁省委高等学校工作委员会、辽宁省教育厅联合下发《省教育厅(省委高校工委)2016 年工作要点》,明确强调“推进基于精品开放课程、在线学习平台的跨校修读课程、学分互认工作”[1]。跨校修读课程教学模式就是以发布在线上教学平台的优质课程为依托,选课方高校确定课程之后,建课方课程主讲教师与选课方任课教师组建教学团队,共同制定课程大纲、进度安排、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课程相关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36期2022-02-09

  • 上海西南片区高校跨校辅修现状与优化研究
    提高。(二)高校跨校辅修的优势耶鲁大学校长莱文曾经说过,耶鲁和伯克利的学生可以选择彼此学校没有的课程。如果一小时车程内的两所学校,都有相同的专业,两所学校都会削弱自己的实力。通过共同努力,学生可以获得更丰富的资源,学校可以保持自己的特色,并在某些领域发挥领导作用[3]。确确实实不同的大学学科重点、专业优势都有所差异。理工科院校自然科学类是优势,而人文科学则一般在综合类、语言类的高校占据优势。如若开展跨校辅修,学生就有机会接触不同院校的教学方式,对较高层次院

    区域治理 2021年21期2022-01-01

  • 跨校修读学分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以“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为例
    14007)一、跨校修读学分教学模式的兴起跨校修读与学分互认是指不同高校依托第三方教学管理平台,鼓励学生跨越学校和地区的限制,选择其他高校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学习,取得学分后,本校审核完成后对方院校给予认可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1]。在信息化爆发式发展趋势下,在线教育的优势日益明显,我国高等教育也逐渐开始大规模推进网络课程资源建设,这为跨校修读学分教学模式的推广提供了外部保障。2005年教育部提出“学生可以根据校际协议跨校修读课程,在他校修读的课程成绩由本校审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3期2021-11-29

  • “专业创新创业”课跨校修读与课程思政建设
    专业创新创业”课跨校修读与课程思政建设何 兰,洪春英,奚 纯,张 旭,陈 飒(辽宁工业大学 文化传媒与艺术设计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辽宁工业大学环境设计专业“专业创新创业”课程在2018、2019年进行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跨校修读教学改革。本文从课程建设、课程思政入手,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下一步的改进方向,为跨校联合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创业人才,进行具有环境设计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参考。创新创业;跨校修读;课程思政2011年辽宁省根据《辽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6期2021-11-29

  • 艺术类课程跨校修读教学模式研究 ——以《陶瓷艺术一讲一做》为例
    教学改革计划就将跨校修读列为了研究项目。通过制作教学视频,短视频等,借助这些影响力较大的网络平台,以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推广教学内容,是一条值得深入研究和探索的路径。1 《陶瓷艺术一讲一做》课程的建设背景与意义《陶瓷艺术一讲一做》是沈阳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建设的首批视频精品课程。规划初期是以艺术实践类课程为模板,旨在建设成为艺术类理实一体化的标准示范视频课程。该课程以陶艺专业课程为核心内容,以陶瓷艺术的理论讲解和创作实践的示范演示进行陶瓷艺术的普及性教育。

    陶瓷研究 2021年3期2021-07-10

  • 浅析小学英语跨校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教学的可行性
    弥补相互的不足。跨校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让学校教育不再只局限于在学校内部的某个年级或某个班级,只需通过连接互联网的摄像设备和教学平台,即可与其他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线上即时的交流和互动,认识新朋友的同时还可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整合不同学校的师资及教学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教学特点和特长,扬长避短,把不同教师的教学优势融合于一节课中,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跨校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教学无论从理论上还是技术上都是切实可行的,非常值得我们去深入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59期2021-06-20

  • 跨校考研学生入学后学习适应性研究 ——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
    年有近百万人选择跨校考研,占考研总人数的60%,大部分名校研究生院的外校录取人数超过了总录取人数的70%[1]。跨校、跨专业考研当今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全国2 000余所高校中,有900余所高校具有研招资格,而拥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仅有60余所,民办高校从2012年开始才有5所获得研招资格[2]。这注定了大多数学子想要读研、读好专业就必须跨考。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以下简称北中医),在2015级、2016级、2017级硕士新生中,由外校考入的研究生比例分别为6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9期2021-05-30

  • “互联网+”背景下跨校修读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以沈阳建筑大学工程经济学课程为例
    时代发展的需要,跨校修读制度是“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模式创新[1]。在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的当今社会,跨校修读学分模式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2]。笔者以沈阳建筑大学正在实施的工程经济学课程跨校修读教学为例,结合互联网教学技术与课程实际特点,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实施方案,以保证跨校修读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并为我国高等院校跨校修读教学改革工作提供参考。一、工程经济学跨校修读教学模式改革的背景2011年10月,国家教育部决定开展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6期2021-03-13

  • 网球跨校修读学习教学效果与自主锻炼间的成效研究
    110168)跨校修读学习教学作为一种新式教学方式,其是在教育改革下生成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助力于学校教育教学的良好开展。针对当前网络教学实施现状,将跨校修读学习教学运用到其中,相比较学生以往的自主训练间模式,具有良好的训练成效。因此,在学生网球训练中,推进跨校修读学习教学融入到其中,加强学生网球知识、技能的教育,引领学生进行自主性网球训练,进而提升学生网球能力。1 网球跨校修读学习教学效果优势在网球跨校修读学习教学效果与自主锻炼间的成效研究中,将跨校

    卷宗 2021年3期2021-03-08

  • 镜湖高教园区跨校辅修模式构建及可行性研究
    断上升。1.2 跨校辅修模式的优势耶鲁大学校长莱文曾经说过:耶鲁大学和伯克利大学的学生可以互相选择自己学校没有而对方学校有的课程。如果在开车一小时距离内的两所学校开设完全相同的专业,两所学校都会削弱自己的力量;而开展合作,可以让学生得到更丰富的资源,学校也可以保持自己在某些领域的特色和领先地位。确实不同的大学学科重点、专业优势有所差异。理工科院校偏重于自然科学,而综合类、语言类院校则偏重于人文科学。通过跨校辅修,学生有机会接触不同院校的教学方式,对较高层次

    福建茶叶 2020年1期2020-12-22

  • 班级规模对跨校选学分课程授课效果的影响研究
    阳 110034跨校选学分的课程学习,是基于慕课学习的一种形式,是一种线上的、开放的学习过程。虽然慕课强调的是大规模教学,但关于跨校选学分中班级规模对教育教学效果影响的研究,一直是学校教育密切关注的一个内容。本文根据团队的教学实践,研究及探讨了此方面问题。一、研究背景(一)远程教育的发展慕课学习是跨校选学分学习的基础。只有建立了必要的慕课资源,跨校学习才能行有所依。慕课作为一种课程教育模式,是远程教育新的发展形式。而早期的远程教育是通过函授的方式来完成的。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年4期2020-11-19

  • 在“跨校学习”的沃土上绽放“趣点语文”的芬芳
    享、共进、共荣的跨校学习共同体”,也就是借助工作室平台,以名师工作室为载体,由跨校教师个人或群体自愿结合,以平等互利成长为目标,形成共建、共享、共进、共荣的合作体。这一共同体是以共同愿景为前景,以制度建成为保障,以组织建设为条件,以真实教学情境为主要内容,以核心成员为带动互相帮扶,以现代技术为支撑的多种形式的跨校学习共同体。记者:刚才您谈到了工作室的成员来自5区14校,在实际的情况中,肯定面临学校不同、成员学历不同、年龄不同、发展方式不同等诸多问题,您是如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0年8期2020-08-31

  • 《机器人技术及其应用》跨校修读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首次启动普通高校跨校修读学分试点工作,开展省内高校跨校修读学分互认工作,“机器人技术及其应用”跨校修读课程是在辽宁省精品视频公开课“机器人技术及其应用” 的基础上进行的跨校修读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跨校修读使得学生可以跨越地域的限制,选择其他高校的精品课程进行学习并修得学分,为学生提供了更为灵活的学习途径和方法, 满足了学生多元化、个性化学习的需要。1 跨校修读课程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1 “机器人技术及其应用”跨校修读课程符合国家和辽宁省产业规划和发展方向课

    科技视界 2020年30期2020-07-12

  • 跨校体育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体制与机制的研究
    之间的界限,促进跨校体育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有效解决体育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体育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最终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基于此,本文先对我国跨校体育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再提出几点发展对策,以为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贡献。关键词:跨校  优质教学资源  共建共享  体制与机制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15期2020-07-07

  • “互联网+”视域下跨校修读学分课程混合式翻转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跨校修读学分是指在校学生可以根据高校间的协议选择修读非本校开设的课程并获得相应学分,且所获学分须由本校审核后给予认可的一种新型教学管理模式[1],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够促进高校间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从而有效解决高校课程资源不足的矛盾。另外通过区域内不同高校间相同学科教学力量的互动交流,可以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学科教学战略联盟,进而推动适应现代科技进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特色学科群的建设。当前跨校修读学分课程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2期2020-06-16

  • 有效推进中小学教师跨校交流
    李国强一、 加强跨校交流宣传力度,提高教师对政策的认知水平舆论引导工作不仅影响社会大众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也影响其价值取向与行为方式。目前教师对跨校交流认可度较低,一方面说明跨校交流宣传不够,另一方面,依据组织文化理论,影响员工态度和行为的普遍因素主要来自组织文化。共享组织价值观,就能理解组织的基本规范并据此行动,产生积极的工作行为。教师积极响应跨校交流政策的前提就是教师理解并认同交流的价值,形成教育公平价值观。因此,政府部门和教育部门要联合主流媒体加大跨校

    小学教学研究 2020年1期2020-05-06

  • 《管理学》跨校修读课程教学实践与思考
    学》教学团队实施跨校修读教学的现实背景1.技术背景。随着近年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呈现爆发式发展,这些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为高校教育教学的教学创新发展有着较为深厚的技术基础,这为教学内容、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方式方法创新、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监控、数据跟踪挖掘等多方面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和可操作性。《管理学》跨校修读教学也是当前技术背景下的产物,通过在线优质资源共享,助推高校传统教学的教学改革,提

    探索科学(学术版) 2020年3期2020-03-11

  • 生理学精品资源共享课为跨校选修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进行共享,从而为跨校选修课程带来推动力,是目前在实现生理学教学的互动过程中,必须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但是生理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推动,既是为跨校选修课程带来一定的机遇,同时也有一定的挑战,特别是在推动跨校选修课程的学分互认,以及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全面评价的过程中,教学的互动性以及对学生评价的全面性,都是生理学精品资源课程在共享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因此在推动精品课程的建设成果不断发展和推广的过程中,要进一步考虑到高等院校教学的实际状况,尤其是如何

    卷宗 2020年36期2020-02-28

  • 研究生跨校修学分的可行性和对策研究——以昆明高校为例
    问题。实行研究生跨校修学分制度,可以促进高校间通力合作、学分互认、共同发展,推进地方高校“双一流”建设。一、研究生跨校修学分的可行性和意义近年来,国内高校以联盟合作的方式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研究生跨校修学分。从操作层面来说,其模式一共分为两种:一是“一校式”办学形式[1],即距离较近的高校组建一个虚拟的单一学校,地域相邻的优越性有力地促进了高校间研究生跨校修学分制度的落实;二是互联网平台办学。当前,互联网平台的发展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教育领域也不例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9年2期2019-12-08

  • 利用跨校联片网络教研促进本地教学均衡发展研究
    型的教研方式就是跨校联片网络教研。跨校联片网络教研是扭转当前农村学校教育发展不均衡局面的一种有效的教育教研模式,理念是以校本教研为主,以满足促进农村学校教师专业成长为研究方向的要求。多年来靖远县乌兰镇教育管理中心在跨校联片网络教研活动中统筹安排,积极组织指导,精心安排,认真落实每一个步骤,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农村学校教师的教育智慧,整合区域内、各个学校之间的力量来携手研究解决跨校联片网络教研中共同存在的问题,有效地促进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教育管理中心辖区之内

    活力 2019年20期2019-11-29

  • 跨校选修:高校间学分互换,教育资源共享
    分互换为前提开展跨校选修,实现人才在高校间的有效流动,提高学生和教师的综合素质,减少教学成本,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关键词:跨校选修;学分互换教育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体现,是高等教育国际化不可避免的潮流。为应对这一世界趋势,为我国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人才,高校教育必将实现区域内的教育资源共享。这也就意味着教育领域内的封闭状态必须被打破,高校学生可以接触到本校以外的教育资源,也可以拥有自主权去选择心仪的课程,将自己培养成多方位发展的人才。一、国内外学分互换及

    青年生活 2019年32期2019-09-10

  • 跨校教研补齐短板 推动山区教育高质量发展
    八要”保障机制是跨校教研的有力落脚点如何使跨校教研保持旺盛的活力,发挥出其最大的效应,我认为要做好建立好四个有效保障机制:1.定好“对象”。跨校教研最好是1所城区发展较好的学校,和山区1——2个乡镇的1——2所学校结成跨校教研联合体。进行联合教研,虽不能说要“门当户对”,但必须要考虑清楚校际间教研的目的是什么,要从其它学校学到什么,自身又能够给其他学校带来什么。这就首先要清楚学校发展的目标定位,自身学校的优势和不足,然后寻找适宜自己的“对象”。山区乡镇联合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19年6期2019-09-10

  • 本科生跨校辅修制度的管理现状与优化研究
    新需求的驱动下,跨校区模式下的本科生跨校辅修应运而生。 跨校区即地理位置不相连的校区[1],跨校辅修指修读其它高校开设的辅修专业,该教学模式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拓宽办学途径,提高办学水平, 这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深受各大高校学生的欢迎。高校开设跨校辅修专业、推行辅修制度意义重大,一是适应学科发展、 知识创新的时代要求, 二是高校实施通才教育、 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三是培养出来的复合型人才用用人单位的欢迎[2]。1 跨校区模式下

    科技视界 2019年9期2019-06-12

  • 《基础会计》跨校修读学分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基础会计》开展跨校修读学分课程教学实践,实施跨校修学分与翻转课堂有机结合创新模式。实践证明,该创新教学模式对于改善学生的《基础会计》学习效果以及提升学习能力等方面有促进作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关键词】跨校修读学分课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一、跨校修读学分课程创新教学模式:跨校修学分与翻转课堂有机结合跨校修修学分与翻转课堂模式在《基础会计》中的具体应用为“线上”学生自主学习,即“课堂下的教学”和“线下”教师教学,即“课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8年7期2018-10-31

  • 为高中生打开课程多元选择之门
    区内、集团内学生跨校选课、教师跨校兼课的流动机制。如何赋予每一个高中生合理而必要的选择权,如何提升学生理性选择的意识与能力,以及如何切实保障学生选择权的落地?既事关高中课程改革的推进,也左右着新一轮招考制度改革的进程。引导学生树立个性发展意识,学会选择、发现优势、发展优势已经成為高中教育阶段无法回避的重要命题。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发展方向,由单一发展走向多元发展,多元与个性之门开始向学生开启。

    甘肃教育 2018年11期2018-06-22

  • 陕西省五所高校共建“长安联盟”
    为五所高校的学生跨校修学分、攻读辅修专业提供了便捷。联盟高校在资源共享方面,着重强调在教学和科研领域实行互聘共享,教師可在联盟内高校相互承担教学科研任务。同时积极推进图书资料、学术讲座、学科竞赛、在线课程等教学科研资源共享。此外,联盟高校发挥各自优势,遴选出1~2个具有发展潜力的特色学科,通过交叉和融合充分利用联盟高校的资源,创新学科组织形式,打造一流的特色学科。在学生联合培养方面,各联盟高校充分发挥现有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优势,为其他高校学生提供跨校、跨专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7年6期2017-07-21

  • 陆台两校“资源共享,合作培养人才”模式研究
    资源共享的基础上跨校联合培养人才,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有助于推动大陆高校完善其教学与管理体系。本文以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介绍了该校与台湾高校在开展两校合作跨校培养人才工作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总结了该培养模式的有关经验和做法。Abstract: Cooperation of Mainland and Taiwan universities is based on the sharing of teaching resources to ach

    价值工程 2017年11期2017-04-18

  • 陕西五所高校签约共建“长安联盟”联盟校可跨校修学分
    安联盟”联盟校可跨校修学分本刊讯 5月17日,由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安邮电大学发起的陕西高校“长安联盟”成立,陕西省委高教工委书记董小龙、陕西省教育厅厅长王建利出席签约仪式,并与5所联盟成员高校主要领导共同为“长安联盟”举行启动仪式。根据合作框架协议,各联盟高校充分发挥现有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优势,为其他高校学生提供跨校、跨专业学习机会,着力培养应用型、学术型、复合型卓越人才,提高联盟高校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建立长期可持续

    陕西教育·综合版 2017年6期2017-04-12

  • “大学物理”精品资源共享课为跨校选修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精品资源共享课为跨校选修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崔晶磊 耿 平 王 强 吴海娜(东北大学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819)在辽宁省教育厅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开展大学生在线学习、跨校修读学分试点工作中,我们利用东北大学“大学物理”精品资源共享课为东北财经大学提供跨校在线选修课。经过两年的实践与探索,我们积累了大量教学方法以及管理经验。本文除了介绍跨校在线选修课的建设方法以及经验,也分析了这种新教学模式的特点、优势以及所面临的挑战。跨校选修课不仅能够有效利用精品资

    物理与工程 2017年1期2017-03-10

  • 高等数学跨校修读学分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金雪莲高等数学跨校修读学分教学的实践与研究陈 阳,王 涛,张 伟,金雪莲(辽宁工业大学 理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跨校修读学分可以使高校间加强合作与竞争,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高等教育的整体优化和发展。在辽宁省首批跨校修读学分试点工作中,我们以辽宁工业大学和沈阳师范大学合作项目高等数学跨校修读学分的实践为例,探讨如何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丰富基本资源和拓展网络资源平台,建立并完善与选课方的联动机制, 以及与选课方共同建设考试题库等具体实施方案并总结经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6期2017-03-07

  • 微生物学课程跨校修读学分的实践与探究
    6)微生物学课程跨校修读学分的实践与探究朱春玉,马菲璐,刘美辰,孙朝黎,郑方亮*(辽宁大学 生命科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试行高校之间学分转换,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党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出的明确要求.为贯彻落实此项工作,推进教育综合改革,辽宁省教育厅鼓励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教学方式方法,通过高校间优质课程的资源共享与学分互认,丰富学生学习方式与途径.以辽宁大学与沈阳师范大学合作的“微生物学课程跨校修读及学分互认实践”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4期2017-03-06

  • 跨校修读学分与引导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调研分析 ——以沈北高校为例
    110034跨校修读学分与引导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调研分析 ——以沈北高校为例黄浩洋沈阳师范大学法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跨校修读学分是“教育管理+互联网思维”探索出的一种新的高校教学模式。该模式完善立体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促进精品教育资源共享。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配套设施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调整、完善,从而进一步推进跨校修读学分在教学中的广泛实施,更好的满足大学生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的需求。教

    法制博览 2017年13期2017-01-27

  • 跨校上课集中教研
    国际松鹤希望小学跨校上课集中教研邹小涛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中电国际松鹤希望小学当前,中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显得越来越重要。基础教育中新的课程的设置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全新的学习平台,同时也对教师及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进一步深化本地区的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新课改,切实提高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创办人民满意教育,我们本地区的各学校都按上级的文件要求全面开科,所有的初小和教学点都按部颁课程计划开设英语,体育,美术,

    科学中国人 2017年9期2017-01-27

  • 上海是怎么做区域教育身份认证体系的?
    2 上海教育系统跨校认证联盟逻辑架构上海教育身份认证体系的设计与实践上海教育系统跨校认证上海教育系统跨校认证联盟是一个分布式的身份认证联盟。联盟内信任各个认证子域的认证结果,与各个子域的身份认证系统进行对接,实现跨校认证。目前已经有40个子域加入联盟,并且还在不断地扩展中,总用户规模超过100万,活跃用户近5万。联盟内目前有上海教育无线通,上海地区高校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平台,上海市东北片跨校辅修平台等多样化的优质资源应用,这些应用均基于跨校认证的平台进行开放

    中国教育网络 2016年10期2016-11-22

  • 《世界当代史》跨校修读学分课程实践探究
    批辽宁省首批大学跨校修读学分试点课程。2014年8月,《世界当代史》被东北财经大学选作为通识选修课。截止目前,东北财经大学已经连续选修本课程4个学期,有400余名学生通过跨校修读《世界当代史》获得了学分。跨校修读学分课程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一种新的尝试。课程团队成员一直在努力研究、积极探索。建课4年多以来,尤其是跨校修读学分课程运行2年多以来,取得了一些成果,有一些感悟和收获,希望与大家分享。1.改变了传统的课程结构以往讲授任何一段历

    魅力中国 2016年9期2016-05-14

  • 同城职业院校专业群跨校建设的动力机制探析 ——以马鞍山市为例
    城职业院校专业群跨校建设的动力机制探析 ——以马鞍山市为例鲁正扣(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安徽 马鞍山 243041)在同城职业院校专业群跨校建设过程中,职业教育内在的矛盾运动是根本动力和内在依据,同城固有的空间、文化和产业环境等是重要的现实基础和有利条件。推进同城职业院校专业群跨校建设既符合职业教育及其主要利益主体的需求,也面临一些导致其动力衰减的诱因。为此,同城职业院校专业群跨校建设动力机制的关键是政府履行主导责任,职业院校落实主体责任,发挥教科

    池州学院学报 2016年3期2016-03-29

  • 传热学跨校修读学分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3001)传热学跨校修读学分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陈东雨1,许静1,姜红霞2,贾冯睿3(沈阳农业大学 1.工程学院,2.教务处,辽宁 沈阳 110866;3.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辽宁 抚顺 113001)跨校修读学分与互认是推动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主要途径之一,是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实现跨时空和地域学习同门课程并给予学分认定的新型教学管理模式.在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传热学的基础上,依据沈阳农业大学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实施了传热学

    高师理科学刊 2016年12期2016-03-14

  • 基于产品化的概念运维跨校认证服务
    认证,教学资源的跨校共享等,基于这些应用需求,形成了多个跨校认证联盟,例如上海市教育系统跨校身份认证联盟(31所高校和区县),由华东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等组成的跨校联盟试点等.随着Shibboleth的版本不断更新和跨校联盟的进一步扩大,工作的重心主要集中在跨校认证体系架构的管理上,如何优化管理、提高效率,成为眼下工作的重点.1 跨校认证技术组成现有的这一套跨校认证系统基于开源的Shibboleth技术构建.Shibboleth主要由三个部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1期2015-12-02

  • 药物分析课程跨校修读学分的教学模式改革*
    下发了《关于开展跨校修读学分试点工作的通知》(辽教函〔2014〕224 号)文件,确定辽宁何氏医学院等全省24 所高校为跨校修读学分的试点单位,药物分析等55 门精品开放课程为跨校修读学分试点课程。跨校修读学分教学改革需要课程建设方和课程使用方共同参与,课程建设方为沈阳药科大学,课程使用方为辽宁何氏医学院。笔者作为课程使用方负责人,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药物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模式。1 药物分析课程跨校修读学分教学模式改革背景在全球迅速兴起的慕课(Massiv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年16期2015-09-17

  • 新建本科院校师范类专业“跨校”教学团队建设探索——以滁州学院教科院跨校教学团队为例
    院校师范类专业“跨校”教学团队建设探索——以滁州学院教科院跨校教学团队为例吴锐王彬吕吉(滁州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安徽滁州239000)摘要:新建本科院校培养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性人才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滁州学院教科院在当前被国内外高校广泛采用的“U-S”合作人才培育模式的基础上,探索本科生跨校教学团队建设。在跨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管理体制、机构设置、团队组建程序、团队考评与奖励等领域做了有益的尝试,同时也存在问题和不足。经过反思,提出转变团队观念、培养共

    巢湖学院学报 2015年2期2015-03-19

  • 跨校选修课促进教育资源共享
    张福生普通高中跨校选修课程是北京市西城区一项可贵的教育改革实践探索。2007年开始尝试,最初的组织形式为“周末大课堂”,由各高中校选拔学生参加在周末集中安排的选修课程,完成学习通过考核计学分。2008年后,西城区正式实现学生跨校选修课程,至今已经完成了四轮的改革实验。跨校选修课的实施背景1.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是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追求发端于世纪之交的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走出了以往教室、教材、教师的狭隘课程资源观念,倡导“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4年1期2014-03-14

  • 北京中学首次实现网上跨校选课推进高中课程改革
    附中四所“名校”跨校选修平台宣告开发完成。今后,这四所学校的高中生可根据兴趣爱好自主上网选修课程。中学网上跨校选课在基础教育阶段尚属首次,是海淀区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 “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以深入推进高中课程改革,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今后,海淀区将适时在高中阶段进行更大范围的试验和推广。据了解,跨校选修平台依托人大附中“中小学教育网”兴建,四校学生每人可获得一个免费账号,凭此账号直接进入网站中的“校际选修平台”进行选课。目前,四校跨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3年21期2013-08-15

  • 上海教科网:构建上海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
    施、推广上海教育跨校身份认证系统,并基于此探索各类跨校共享应用。昨天——适度超前的网络建设上海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简称上海教科网,SHERNET)建设的历史可追溯到1995年,从最初借助电信64K DDN线路构成双环网状主干、覆盖八大高校,到2000年前后开始光缆校际互联建设,瞄准教育宽带网络发展,到目前建成拥有300多公里光缆、15条10G线路的主干双环网、连接“校校通”、辐射各类教育单位的IPv4/v6双栈城域网,对外的互联带宽也由最初的512Kbps

    中国教育网络 2012年3期2012-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