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规模对跨校选学分课程授课效果的影响研究

2020-11-19 08:41王俊伟
关键词:跨校学分规模

付 亮,王俊伟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跨校选学分的课程学习,是基于慕课学习的一种形式,是一种线上的、开放的学习过程。虽然慕课强调的是大规模教学,但关于跨校选学分中班级规模对教育教学效果影响的研究,一直是学校教育密切关注的一个内容。本文根据团队的教学实践,研究及探讨了此方面问题。

一、研究背景

(一)远程教育的发展

慕课学习是跨校选学分学习的基础。只有建立了必要的慕课资源,跨校学习才能行有所依。慕课作为一种课程教育模式,是远程教育新的发展形式。而早期的远程教育是通过函授的方式来完成的。国际上,由各国函授教育机构和个人参加的国际函授教育协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Correspon⁃dence Education ICCE),于1938年在加拿大维多利亚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提出了具有“远程教育”意义内涵的“函授教育”这一学术名词。而在我国,京张铁路总工程师,享有“中国铁路之父”之称的詹天佑,在上个世纪初联络万国函授学校,安排我国数十名铁路工程人员学习土木、铁道工程等专业,开辟了我国函授教育的先河。这种函授形式的远程教育,在新中国成立后一直被沿用,直到文革期间被停滞。1980年4月,教育部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函授教育和夜大学工作会议,再次启动了这种教育形式。在经历了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以及以计算机网络为主的双向交互电子通讯教育等过程的发展后,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等教育教学形式如雨后春笋,不仅对远程教育形成有力支撑,而且对丰富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伴随互联网的发展,其与传统教育形式形成了互相依托的现代教育关系。

(二)跨校选学分的目的

慕课具有规模大、开放性强、在线教育等特点。成熟的课程体系可以为跨校选学分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持与保证。辽宁省跨校修读学分课程是指在高校间,各专业互补情况下搭建的教学授课平台,是受慕课带动和影响发展起来的全新的课程体系。它的建立,可以让学生在不出校门的情况下选学其他院校的相关课程,从而让优势教学资源充分发挥作用,提高高质量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三)跨校选学分使用方法

目前,辽宁省已经开展的跨校选学分项目,具体的实施主要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建课方高校将其优势课程建设完成,再由用课方高校根据本校学生的需求情况来确定要修读的课程,然后与建课方共同组建任课教师教学指导团队,共同完成课程的教学过程。课程使用方需要安排专门的导学教师辅助课堂讲授课程内容,包括对视频授课内容进行知识点讲解,带领同学讨论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布置和批改作业,以及解答学生的问题等。第二种模式为课程建设方高校将优势课程资源制作完成后发布于线上平台,课程使用方高校的学生可以直接通过教学管理平台实现在线的观看、修读和考核,全部的教学环节统统在网上平台完成。选课学生的学习成绩由课程建设方出具,课程使用方予以认定。

近两年,辽宁省共开出跨校课程1934门次。这些课程由省内46所高校的418位教师建课,跨校选学分涉及课程门数385门。另外,由58所高校的1185位教师选择使用了这些课程。

表1 近两年辽宁省跨校课程开出情况统计

(四)课程感受

《创新教育基础与实践》是沈阳师范大学的一个教学团队采用跨校修读学分的方法来开设的。这门课程是学校的通识必修课,2013年设课,共计32个学时。课程以创新意识培养与创业能力训练为目的,通过创新意识的培养,塑造创新型人才,利用创业能力训练,助力应用型人才能力的提升。课程开设是从理论和实践的不同角度,对学生展开教育和训练。此次跨校课程选用第一种模式,即由大连理工大学作为建课方,沈阳师范大学作为用课方,双方共同组建教学团队。从2015年开始,连续四年为《创新教育基础与实践》开设跨校修读学分课程。目前已经为4届313名学生开课,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跨校修读学分开课的班级人数统计

此课程的教学本着“创新源于实践、始于问题”的理念,从线上教学、课程讨论、课后实践三个环节,构建了由创新教育基础教学、创新教育专业教学、创新教育实践教学三个部分组成的教学体系。课程的执行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主线,以课上研讨和课下分组实践交流为核心,让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活动的开展,在实践活动中形成有效沟通和针对性思考,并能够带着问题从理论学习中寻找答案。四年的跨校课程,班级规模最大的超过90人,最小的是61人,其教学效果确有变化。

二、教学效果与分析

通过四年的课程教学及分析,教学团队逐渐发现了在该门课程的跨校修读过程中,存在着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些主要因素。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的调控,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自发能力,提升课程质量及教学成效。

(一)课堂互动的影响

与传统教室授课的情况不同,在线上平台环境中,师生互动主要是通过授课平台及其论坛来开展。虽然在线课程会降低高等教育的成本,但是仅仅通过扩大班级规模来节约教学成本,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大学层面,有一些证据表明,大班授课会对学生的成绩产生负面影响。Bettinger和Long利用大学群体规模的自然变化来估计入门课程班级规模对授课效果的影响,发现了小班授课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1]John⁃son使用分层线性模型,Bandiera等人使用学生固定效应,同样发现小班授课可以使学生的成绩显著提高。[2][3]De Giorgi等人利用随机分配的方式,进一步验证了小班授课对学生成绩提高这一结果。[4]到目前为止的研究结果表明,授课班级规模随着学生人数的减少,会对学生的学习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班级规模扩大可能会减少教师和学生之间重要的课堂互动,从而降低班级规模效应。

(二)交流沟通的影响

跨校修读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之间面对面地交流大大减少,这样就会对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产生一定影响。许多研究致力于探索学生的学习动机,Dennen等人于2007年的研究表明,协调教师的信念与学生的期望之间的平衡是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性。[5]教师普遍认为学生的表现与教师关注课程内容的程度有关,而学生倾向于认为以交流为重点的学习过程,以及自己被当作独立个体来对待是最重要的。因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联系与交流是必需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实时的、非实时的、网上的、网下的等各种交流形式,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良好的联系,并保证其交流的畅通性,使教师就在身边,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够联系上教师,解答疑惑。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行为的发生提供了诸多便利。《创新教育基础与实践》跨校修读教学中,教师积极把握在线学生的心理,利用网络教学,丰富学生的视觉感知,通过感官上的体验,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的记忆,使得《创新教育基础与实践》的学习不再枯燥,变得具体而又生动形象,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互动角色的变化

以往必须通过课堂授课来传达的信息,在跨校修读学分课程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线上的方式来获得。此外,学生们还可以利用在线平台,进行提交作业、参加测验和考试等活动,并通过平台论坛参与课堂讨论。教师的功能从“教”向“导”转化,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把学习者放在重要的位置,关注学生的需求、感受和体验。教师恰当地设置线上、线下与课程密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发讨论和独立归纳总结,从而提炼知识点;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采取分小组研讨等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提出自己的观点,使学生有机会进行思考,发现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通过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有着相同的课程要求,必须听相同的课程,完成相同的作业,进行相同的评估。而教师无法通过改变课程内容来应对班级规模的扩大,教师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对学生提交的内容进行审阅和批改,从而减少备课时间或减少执行课程的工作量。因此,班级规模增大会对教师和学生产生更多的干扰。

(四)课程资源的分散

一般来说,大课可能会减少教师分配给每一个学生的时间,进而可能会降低学生的参与度或影响学生对知识点反馈的质量,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线上课堂授课过程中,传统课堂中的面对面对话方式会被讨论板上的异步帖子所取代,这样就会出现学生们个性化的提问可能很难得到个性化的回复。并且,在线上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两种方式应对增加的工作量。第一种,教师可以通过更加努力的工作来满足学生额外的需求,而不会降低每个学生受的教育的质量。第二种,教师投入同样多的精力,但分散到更多的学生身上,从而减少对每个学生的教育投入。第二种方式尤为突出。

(五)学生个体的淡化

在传统的面对面的课堂中,课堂学习的重要部分是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对课程中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提问。而在在线平台学习的虚拟教室中,这一过程转变为学生通过在线讨论板帖子提问和回答问题。有时,随着学生对教师在论坛上的回应不断地深入学习,论坛上的讨论也在不断地升级。此外,教师会通过一定的评分规则来评估学生们帖子的质量,因此他们必须批判性地阅读每个学生在讨论板上的发言及回答。随着一个班级规模的扩大和学生人数的增加,论坛上帖子的数量也必然会大幅度增加,这就决定了授课教师需要使用更多的时间,对每一个新帖子进行相应的回复。这就会导致,教师可能会对学生陈述部分内容做出回应,从而降低个别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得到回答的可能性,或者教师可能会对问题回答得不够充分,降低了回答的质量。同样,随着班级学生人数的增加,教师通过讨论板与学生展开对话的可能性也会降低。

(六)学习成效的体现

同样的问题也会出现于课后作业和论文的撰写过程中。虚拟课堂上的许多作业,如学期论文的多次草稿或对考试的评论,都需要教师的评价与反馈。如果教师们花更少的时间在每一项工作上,这样的反馈质量在大课堂上可能会更低。一般来说,大班授课可能会限制教师分配给任何一个学生的时间,这样可能会降低学生们的参与度或影响反馈的质量,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特别是,《创新教育基础与实践》这门课程要求教师花更多时间,通过回答问题或评分,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这会产生非常显著的班级规模效应。与其他课程相比,这门课程需要项目立项、企业模拟以及论文撰写,这些过程都需要教师提供更多的反馈。反馈的数量和严谨性可能会随着班级规模的扩大而发生变化。班级规模对同伴互动的影响在程度上可能是不同的,在需要更多互动的课程上,会对学生之间的互动产生更大的影响。这种潜在的同伴效应也会由于班级规模的扩大而共同发生变化。

三、结论与讨论

在线跨校修读学分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时间和空间上的灵活性,同时保持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在线跨校修读学分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消除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让更多人接受更优质的教育。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被要求发布和回复有关课程学习内容的帖子,而教师们则在论坛上给予解答。在线课程可能减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但会提高学生们学习的效率。在线跨校修读学分课程的优势在于,它可以让学生更广泛地获得优质课程资源,可以使用在线课程平台访问个人需要的内容。

然而,学生学习过程中时间和空间灵活性的增加,却会减少学生与授课教师间的密切互动。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跨校选学分课程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达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人才质量的目的;班级规模的大小是影响跨校选学分课程授课效果的一个主要因素;扩大班级规模虽然可以降低高等教育的成本,但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参与度。

授课规模虽然似乎不会影响学生的成绩,也不会影响他们修得的学分,但却会影响学生对课题讨论的参与度,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即班级规模越大,学生的学习质量越差,会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在跨校修读学分课程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学的目标应是通过调整班级规模,科学地降低每个班级的学生数量,来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重建通过互联网授课的传统课堂,这一机制也正是慕课背后的希望所在。

猜你喜欢
跨校学分规模
50亿元!目前规模最大的乡村振兴债券发行
论《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跨校修读模式
跨校体育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体制与机制的研究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于项目学习共同体的跨校美术教师协同发展实践
规模之殇
学分美食
陆台两校“资源共享,合作培养人才”模式研究
Mentor Grpahics宣布推出规模可达15BG的Veloce Strato平台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