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浩,刘帝行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辽宁 沈阳 110854
国务委员、公安部党委书记、部长赵克志曾提出把“双重身份”教育作为抓好公安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政治保证,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积极融入实战,引领实战,把公安专业领域的教师培养成专家型教师,把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培养成本专业领域的学者。并强调把人民警察“四个铁一般”标准和“四有”好老师标准结合起来,突出党性教育,坚持为人师表、修身育警、严谨治学、言传身教、知行合一,成为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公安院校教师胜任力因素有异于非公安院校教师胜任力因素,虽然国内对教师胜任力的研究已经较为完备,但对于公安院校教师胜任力的研究还缺乏系统性,而国外教师胜任力更多与公务员胜任力研究相结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本文从警察胜任力与教师胜任力两个角度,对公安院校教师胜任力进行探索。
1973年,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Mc Clelland第一次提出了“胜任力”这个概念,并指出胜任特征是指那些能够区分在特定工作岗位和组织环境中绩效水平的个人特征,这一概念的提出,一改人们认为高智商的人更能胜任工作的观念。随后,大量学者对胜任力展开了深入而具体的研究,而比较成熟且被大家所接受的是冰山理论(如图1)。该理论认为胜任力主要包括知识、技能、价值、特质动机、内驱力五方面素质,在水面以上的知识和技能两方面素质是表面的,可以用量表进行测量或通过观察可以得到,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称为外显的胜任力。相对应的,冰山水面以下的方面称为内隐的胜任力,它是区分优异者与一般者的关键因素,与可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相比较,内隐的胜任力不容易被观察和测量,不是经过训练和学习就能轻易获得的,而这些内隐的胜任力,难以改变,难以评价。胜任力包含个体的个性特征,而且这些个体特征影响着工作的绩效,胜任力与某些特定的工作任务和工作岗位对应。也就是说,胜任力是个体通过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内在特征。内在特征即是人可能做什么,即胜任力中的力,它表明人所拥有的特质属性。
图1 冰山理论
胜任力模型建立方式因选择的群体、规模,及研究目的不同而不同,但一般的建模流程如下(如图2)。
图2 胜任力建模流程图
1.明确绩效领域。在建立胜任力模型前,有两点特别需要关注:其一是所描述的胜任力定义和行为的描述能够体现所在组织的特点;其二是找出能够支持组织建构的关键部分。
2.筛选样本并合理分组,进而确定出绩效优异的员工和合适的职位。在筛选样本之前,最重要的是要制定出明确的绩效标准,因为此绩效标准是衡量员工绩效优劣的依据。
3.收集数据。通过专业访谈来获得第一手资料,在实际构建公安院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选择“行为事件访谈法”等多种方法进行这一主要工作。
4.分析信息数据,提炼两分组中的区别要素,提炼出相关的能力,从而建立胜任力模型。
5.对胜任力模型进行评估、验证和确认。
关于公安院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的建构研究,以往的研究对象多集中于教师的胜任力研究和警察的胜任力研究,而没有以公安院校教师为选取对象进行整体研究。所以,我们从教师和警察两个维度的研究来进行借鉴。
通常来说,对于教师胜任力维度的选取,基于国内外对教师胜任力较为完备且充分的研究。利用从学生和老师的角度出发设计的调查问卷分发给若干个体,以及行为访谈获得胜任力因子,经过软件分析后对教师胜任力模型进行构建,获得不同胜任力的不同权重,或者与绩效有关数个胜任力因子的相关性,从而完成对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而一部分研究者直接借鉴其他学者对教师胜任力的研究成果,结合所研究群体的实际胜任素质情况和胜任力素质词典,初步估计所研究群体应该具备的胜任力素质,来选择维度制作调查问卷,对所研究方面绩效优异的教师进行深度访谈获得资料,将“估计建模”与通过深度访谈获得资料的“分析建模”对比。如果结论基本一致的话,便可确定为所研究胜任力模型中的素质指标。但是,这种“估计建模”的方式稳定性不大,如果仅仅对一个地区小范围个体的胜任力进行这种“估计建模”的方式或许可以,如果所研究群体规模很大,那么估计建模的方式所得出的胜任力因子就很难具有代表性,所得出的实验结果就很难具有说服力。
国内对于警察胜任力模型构建的研究中,对于模型构建的角度,大多数学者采取横向区分职务种类,与纵向区分职务层级相结合的方式,有针对性地构建符合实际岗位需求的不同警种胜任力模型。[1]国内对警察胜任力模型构建相比于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的研究较少,中国警察警种繁多,各个警种之间差异较大,所以很难对整个警察群体进行胜任力模型构建。有的学者们按照纵向区分职务层级[1]与横向区分警种种类两种角度进行警察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也有学者基于国内外文献分析,找到警察胜任力素质框架,然后利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和问卷量表,进行警察胜任力的现状调查,并将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初步获得警察胜任力指标体系,再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系统构建警察胜任力的理论模型,最后将警察胜任力模型应用于警察院校的人才培养。[2]湖南师范大学范瑛通过警察胜任力模型的系统分析了警察的胜任力,将警察胜任力分为:个性特质、身体健康、政治素养、专业知识以及业务技能五个维度。[3]虽然胜任力模型构建可以运用多种方法来获取第一手资料,但是,由于每种方法都有局限性,目前的研究越来越倾向多种方法综合运用,以保证研究结论的客观性、可实践性。
1.行为事件访谈法
行为事件访谈法起源于美国,也是现在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它是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访谈,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提问,让研究对象进行开放式的行为回顾,并说明事件出现的背景、影响范围以及自己的想法等。然后将被访问内容做好记录,待到对所有样本访问结束后,由访问者汇总记录。然后对访谈内容做出分析,记录各种个性特征在报告中出现的频次,然后对优秀组和普通组的胜任力因子发生频次以及相关程度统计后进行比较,找出两组差异,根据明显的差异特征,构建优秀者的胜任力模型。[4]这种方法很有针对性,很适合公安院校教师这一特殊群体,通过对个体的行为访谈,会有针对性得出该个体较为明显的个性特征,而且比问卷调查法有更高的真实性。访谈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经历,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来对访问内容进行设计,适用于具体职位胜任力情况的研究。
2.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通过发放相关的问卷,分析研究对象所反馈的问卷信息,来筛选出胜任力指标的方法。而在实际研究中,研究人员首先结合文献检索法,以及上述的行为事件访谈法等其他研究方法,初步总结出所研究职位或者职业的胜任特征,然后根据这些特征来编写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所反馈的信息进行数据整理、分析,再通过统计方法构建所研究职业或者职位的胜任力模型。问卷调查法大多数是以客观量表的方式进行量化研究,也有采用开放式提问的方法来进行自由回答,问卷调查法同行为事件访谈法一样,都是现在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以及公认有效的办法。但是,问卷调查法在设计问卷时先入为主,问卷上所设计的问题会起到限制作用,无法收到额外的信息,但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来进行弥补。
3.专家小组讨论法
专家小组讨论法是由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研讨来进行数据的收集。可以组织多位对所研究职位或者职业研究有建树,或者对所研究职位或是职业核心胜任力有见地的专家一起讨论,进行交流,思维碰撞,来获取大量信息,从而构建胜任力模型。专家少、召集难、可操作性小是其局限性。但是,经专家小组讨论编拟的调查问卷客观性、有效性很高。
4.文献检索法
文献检索法是通过搜索、浏览、学习、体会前人的研究成果来分析相关职业的胜任力特点,进行胜任力模型的初步构建。其优点是操作简单、节省时间、成本低,可以快速汇集大量可利用信息。但是,这种方法可信度较低,只能初步了解胜任力的基本特征,而且对于研究背景较少,研究文献较少的课题,文献检索法很难发挥作用。研究教师胜任力课题中的一部分研究者,采用直接借鉴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所研究群体的实际胜任素质情况和胜任力素质词典,初步估计所研究群体应该具备的胜任力素质,来选择维度制作调查问卷,对所研究方面绩效优异的教师进行深度访谈获得资料,将“估计建模”与通过深度访谈获得资料的“分析建模”对比,如果结论基本一致的话,便可确定为所研究胜任力模型中的素质指标。这个方法灵活运用了文献检索法,也通过相关性检验验证了实验结论,大大增加了其研究可信度。
1.可从学生角度来获取胜任力因子进行模型构建
虽然国内外对教师胜任力的研究较为完备,但是对于全国各地的公安院校,我们可以选择省时省力,成本较低的“估计建模”的方式。国内外很少针对公安院校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进行研究,而使用文献检索的方法来评估胜任力因素的依据少之又少,但是,对于公安院校教师胜任力的模型构建,采用这种“估计建模”的方式会有如下弊端,前文提过公安院校教师具有“双重身份”,或许公安院校教师是一名合格的教师,但是兼顾警察身份,结合各地方对警察不同的要求来看,对于同一个胜任力因素,很难对公安院校教师的“双重身份”同时产生实践意义。而警察职业实践性较强,在警察胜任力因素和教师胜任力因素中寻找二者的交集,抑或选择的过于片面无法兼顾所选择的胜任因子对两个职业的代表性。如果寻找的共有的胜任因素又容易偏离实践,使所构建的模型没有实际价值。而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探讨警察院校教师胜任力,对于提高公安院校教师的培养质量,实现教育教学的目的具有重要作用。[5]从这种角度出发符合公安院校“以人为本”的培养方针,从学生们角度出发获得的胜任力因子,将对公安院校教师胜任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也使构建公安院校教师胜任力模型具有更大的实践意义。
2.可分专业分警种对公安院校教师胜任力模型进行构建
在公安院校教师中,由于教学方针对不同科目的要求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所教科目对公安院校教师所需要具备的内在特质也不同,比如,教学内容为语文的公安院校教师,与教学内容为刑侦的公安院校教师,暂且不说个性特质,学生们对二者的评价也各不相同。所以,不同学科的教师,也可以成为国内对警察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中横向区分警种的缩影。其次,对警察胜任力模型构建的维度选择,以及通过行为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所获得的胜任力因子中政治素养、道德素养及法律知识等。全社会和国家将对执法者的要求越来越高,执法者将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公安院校作为执法者的启蒙地,对警校学生的政治培养、法律素养的培养以及对道德的培养将尤为重要。在具体的胜任力模型构建中,可基于基本要求进行分专业、分警种的具体构建。
3.可运用多种要素选取方法进行综合构建
公安院校教师作为教师,既要注重培养警察的职业素养,又要把知识交给学生掌握。所以,公安院校教师的警察身份,教师身份,应该是相互独立又整体统一的关系,公安院校教师是警察职业的衍生,抑或是教师职业的衍生,两者的个性特质既相互依从,又相互排斥。在关于警察胜任力模型构建的研究中,很多学者采用文献检索法,在公安院校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的研究中同样适用。在实际研究中,可以从关于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的研究和关于警察胜任力模型构建的研究文献中,使用文献检索法,择取同时适用两个职业的胜任力素质,只有两方同时满足才视为适用,但是,这种方式很难保证其可信性,所以,研究公安院校胜任力模型构建,需要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相互印证,相互检测。
综上所述,对于公安院校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的研究中,因为公安院校教师具有“双重身份”,所以直接可借鉴的研究结论并不多。但是,通过对研究方法的探究,以及公安院校教师在工作中警察身份与教师身份的关系,可以从对警察胜任力模型构建的研究及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的研究中获得启示,综合运用研究方法,各研究方法所得结论相互印证,从而完成对胜任力维度和要素的选取,对公安院校教师胜任力模型进行构建。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制定出适合公安院校教师的招录、提升、奖励、惩罚依据,为更好地培养公安院校教师指明方向,为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