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秦

  • 陈凯歌
    火陈凯歌 奋勇“刺秦”封面  诗与远方自北京电影学院毕业之后,陈凯歌成为了80年代中期国内电影的新生力量之一。比起“第四代”导演,以陈凯歌、张艺谋为首的“第五代”等人更关注土地的原始生命力,寓言式的叙事展现了当时中国电影人的喷薄而出的电影创作热情。电影史专家陈墨曾说:“与张艺谋的大开大阖不同,陈凯歌的影像风格是内敛和含蓄的,东方人的情感表达在陈凯歌的镜下显得贴切和真实,传统人文精神的传承,则贯穿了陈凯歌的作品气质。”如今,更有人评价他:陈凯歌是诗人,一个用

    中国银幕 2023年5期2023-05-10

  • 刺秦》日记小酌一支“酒馆音乐剧”
    松子鱼《刺秦》音乐剧现场从吧台领取的特调饮品,颜色与音乐剧门票的设计相呼应国内的音乐剧近些年大火了一阵子。记得2019年初,在某电视台的不懈努力下,连我那对“小鲜肉”向来不屑一顾的老母亲,都对那些英俊潇洒的青年演员以及个别音乐剧作品如数家珍。去年夏天,因为艺术剧场的工作,我在铁哥们儿的介绍下结识了潇然。见这妹子的第一面,就被她的人格魅力所感染,笑盈盈的眼里满是对自己想做之事的笃定和坚持。潇然是我回国工作后认识的第一位音乐剧从业者,作为原创作品的“兼职”制作

    食品与生活 2022年4期2022-05-19

  • “太子畏之”究竟畏何? ——兼论“白虹贯日”在荆轲故事中的内涵
    书》中曾用到荆轲刺秦的典故,其中“昔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一句,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后世读者不同程度的误读,即对该句中“太子畏之”——燕太子丹究竟所“畏”何事,历代注家乃至当代学者产生了较大的分歧。由于邹阳的这篇上书见录于《史记》《汉书》《文选》等巨帙,是以对“太子畏之”意见的分歧多体现在对这几部巨帙的注解之中,尤以应劭、如淳、裴骃、王劭、颜师古、李善、司马贞、李周翰、王先慎等为代表;当代学者中,则除了李学勤先生对该问题有所关注外,就笔者目力

    许昌学院学报 2022年3期2022-03-03

  • 英雄?英雄!
    怕牺牲的英雄,行刺秦王虽然失败,但他那种刚毅不屈,慷慨赴难的精神令人钦佩。”但是,若只停留在初读印象上,对荆轲的认识是不全面深入的,为此,笔者带领学生细读文本,走近英雄。一、荆轲未有行意引质疑学生细读文本后质疑:“荆轲真的是个大英雄么?荆轲既然已经答应太子丹去刺秦,就不应该接受这么丰厚的礼物,应像侯嬴一样,修身洁行,不接受魏公子的馈赠。”我提示,送礼物是太子丹的事,收不收又是对方的事,这并不能抹杀其英雄的形象。又有学生补充,说应关注到“以顺适其意”,这是说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1年12期2021-12-01

  • 论“刺秦”题材电影的新历史主义美学
    《刺客列传》的“刺秦”故事因其本身的传奇性与戏剧性,一直受到电影人的青睐。迄今为止,“刺秦”题材电影主要以陈凯歌的《荆轲刺秦王》、周晓文的《秦颂》,以及张艺谋的《英雄》最为知名。而这三部电影尽管侧重点不同,但都显现出了新历史主义的美学风格。如,导演无意于还原历史的本真,而是提供给观众多元、开放的时代解读。电影中战国期间残酷血腥的战争杀戮成为背景,而刺客与秦王,刺客与刺客间的种种情感纠葛则得到大力凸显,并且后者在某种程度上被嫁接于现代语境之中,古人被重塑为具

    电影文学 2021年16期2021-11-13

  • 《荆轲刺秦王》的细节分析
    荆轲刺秦王是广为人知的历史故事,高中语文课本更是将《荆轲刺秦王》收录进教材,这里的《荆轲刺秦王》出自《战国策·燕策三》,全文站在同情燕国的立场上来叙述刺秦故事。司马迁在《史记》中也有两次提及荆轲刺秦的故事,在《史记·秦始皇本纪》简单表述“二十年,燕太子丹患秦兵至国,恐,使荆轲刺秦王。秦王觉之,体解轲以徇,而使王翦、辛胜攻燕。”在《史记·刺客列传》中,司马迁则详细叙述了荆轲刺秦的前因后果,为这个故事补充了许多细节。在《荆轲刺秦王》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参考有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12期2021-01-03

  • 刺秦之义,更见刺秦之旨 ——由《荆轲刺秦王》谈语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杨顺仪教学《荆轲刺秦王》时,学生很容易觉察到课文要弘扬荆轲行侠仗义、扶危济困的侠客精神,可课文又叙其刺秦失败,刺敌不成反折自己,留下个不甚昂扬的结尾,不像《烛之武退秦师》中的主人公烛之武那般正面阳光,退秦师,救郑国。《荆轲刺秦王》是编者的有意安排,还是别有言外之旨?在高考中面对给定的文本,进入阅读状态时,学生必须要明白文章“写什么”(中心内容)、“怎么写”(作者运用的方法),“为什么”(为什么这样写或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想了解“写什么”,最快捷的方法就是读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0年2期2020-12-29

  • 永远不要低估对手
    曾庆培荆轲刺秦之事传开后,当时有名的剑客鲁句践万般感慨道:“嗟乎!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也……”鲁句践将荆轲刺秦的失败归结于“剑术”,即,荆轲不认真修习剑术,剑术平庸。东晋诗人陶潜在《咏荆轲》中也有“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的慨叹。时代不同,但两人的看法惊人相似。不排除后者是“抄袭”前者的看法。当然,鲁句践之说也值得抄袭。毕竟,对剑术的评价鲁句践具有权威性,何况他与荆轲处在同一时代。然而,我要说的是,荆轲刺秦的失败不能简单地归结于剑术。教这篇文章时,我特地引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0年11期2020-12-23

  • 浅析电影《荆轲刺秦王》
    王云霄一、《荆轲刺秦王》的创作背景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是群雄割据的战国时代,雄心壮志的秦王嬴政(李雪健饰)一心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当时燕国为嬴政的心腹大患,为帮助他早日完成统一霸业,嬴政的青梅竹马赵姬(巩俐饰)冒险至敌对的燕国卧底,假意策动刺杀嬴政的计划。1998年,中国的大片还没有看见自己的曙光,陈凯歌在北影和角川的支持下投资8000万人民币还原了2000多年前的列国纷争。那著名的横店秦王宫就是出在陈凯歌精益求精的考据之下,后来却因为《英雄》才真正为观众所

    鸭绿江 2020年27期2020-11-17

  • 花落的起点
    》中的无名在放弃刺秦时选择了自己新的起点。十年练剑,只为刺秦,最后却因为“天下”这个宏伟的理想而放弃了一切。也许在辕门前万箭穿胸时,他真的能感到使命的升华、灵魂的升华……他的牺牲使历史之河有了一个新的起点。花落的刹那,是终点,也是起点。我想了很久,海子和无名放弃了生命换来了自己花落的新起点。那么对于我们而言,什么才是花落的起点呢?也许是学会放弃吧,谁说只有跑到了一个终点才有可能重新迎来一个起点。如果那条路并不适合我们,那么哪怕再心有不甘,我们也要学会放弃。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0年30期2020-10-21

  • 英·雄——一世英豪,一代雄杰
    大才疏,无法完成刺秦的任务。而我却认为他是为了天下苍生少遭生灵涂炭,放生了秦王而牺牲了自己。毕竟四大刺客的名头不是谁都能戴上的。世人都道这是“以卵击石”的举动,但荆轲义无反顾,明知是飞蛾扑火,他也毅然前行。因为只能如此,他才能对得起太子,亦不愧对苍生。一把匕首、一个动作,可能改变的就是历史的走向。太子的恩情深重,但他也曾仗剑走四方,闯五江,更懂得硝烟下百姓的苦痛。只有天下一统,百姓才会安居乐业。他勇敢地选择倒在了对手的剑下,所以我想起荆轲时,总是不由得泪流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0年13期2020-06-12

  • 荆轲刺秦失败的必然性浅析
    不成。”二、答应刺秦身不由己荆轲本是卫国人,他的祖先甚至是齐国人,只是后来才搬迁到卫国。即使后来游历到了燕国,作为云游各国,以四海为家的荆轲,燕国的生死存亡跟他并没有太多的关系。只是因为好友田光才卷入了燕秦之间的冲突。而由太子傅鞠武引见给太子丹的燕国处士田光,也许只是浪得虚名名不副实。请看田光来见太子丹时,“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蔽席”。太子丹又是上前迎接,又是倒退着走为田光引路,甚至跪下来拂拭座位给田光让座,态度不可谓不谦卑、恭敬。但当太子丹说出自己的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0年1期2020-04-10

  • 荆轲刺秦失败的必然性浅析
    不成。”二、答应刺秦身不由己荆轲本是卫国人,他的祖先甚至是齐国人,只是后来才搬迁到卫国。即使后来游历到了燕国,作为云游各国,以四海为家的荆轲,燕国的生死存亡跟他并没有太多的关系。只是因为好友田光才卷入了燕秦之间的冲突。而由太子傅鞠武引见给太子丹的燕国处士田光,也许只是浪得虚名名不副实。请看田光来见太子丹时,“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蔽席”。太子丹又是上前迎接,又是倒退着走为田光引路,甚至跪下来拂拭座位给田光让座,态度不可谓不谦卑、恭敬。但当太子丹说出自己的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0年1期2020-02-23

  • 论《荆轲刺秦王》的悲剧色彩
    汪建林《荆轲刺秦王》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材中一篇很重要的文言文,它反映了战国后期诸侯征伐的惊心动魄、你死我活的斗争的残酷性。在秦统一六国这一大势所趋的历史潮流下,荆轲刺秦王的行为是逆历史大潮而动的,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荆轲的侠义精神固然可嘉,然而他的失败又是注定和必然的,因而《荆轲刺秦王》全篇充满着悲剧色彩。鲁迅先生曾说:“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打碎给人看”,“刺秦”的计划牺牲了很多人,到头来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令人唏嘘叹惋。一、悲剧缘起—兵临城下燕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9年10期2019-11-27

  • 历史的必然与偶然
    对于荆轲刺秦王一事,我一直不太理解。我不太理解的是,为什么要用这样直接的方式去挽回燕国的利益,刺杀秦王真的能解救天下苍生么?荆轲到底出于什么目的去刺秦呢?谁该为刺秦失败负责?对于荆轲的评价,历来见仁见智。对荆轲给予肯定的人很多,“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1];“其人虽已殁,千载有余情”[2]。我认为,荆轲是一个非常利害的人。因为他做了其他人都不敢去做的事。他果敢而有智,一席对话,令樊於期甘心自刎献头。为见秦王,厚遗秦王宠臣蒙嘉;他刚烈重诺,对于太子丹的不

    神州·中旬刊 2018年12期2018-12-20

  • 刺心
    轲,世人熟知荆轲刺秦的故事,却不知这故事还有一个后续。秦统一天下后,高渐离甘愿被刺瞎双目,蜇伏于秦始皇身侧,为他击筑。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那是一趟明知有去无回的旅程。“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当年的誓言犹在耳畔,此情此景却恍若隔世。乐声乍断,高渐离举筑扑向秦皇帝,不中。满殿的喧闹,侍卫紧急列阵的脚步,兵甲的摩擦声。高渐离内心此刻,却一定极为平静。他只不过在替朋友完成誓言,誓言已尽,于是,他平平静静地去,潇潇洒洒地走,一如荆轲当年,“遂就车而去,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8年47期2018-11-28

  • 历史上的副驾驶
    六国后,张良密谋刺秦,会同大力士以铁锤袭击秦始皇的车帐。为了混淆刺客的视听,秦始皇在自己的“天子六驾”的帝辇旁,设置了一模一样的“副马”作为自己的替身,张良刺秦时击中的正是“副马”。后来,坐“副马”位置的人,逐渐从皇帝亲信变成皇帝的女婿。到了汉朝,“副马”变成对皇帝女婿的专门称谓,并成为一种官职,后来写成人人皆知的“驸马”。无论是“Riding Shot-gun”还是“驸马”,都有点像今天飞机上的副驾驶。在飞机上,一把手机长和二把手副机长的地位几乎同等重要

    中外文摘 2018年3期2018-11-22

  • 忠于原文是解读文本的前提
    绝不是什么‘荆轲刺秦——即使‘刺客不行,‘智力孤危的燕国也是难以摆脱灭亡厄运的。而教材的注释者却无视作者的观点,硬要把‘荆轲刺秦说成是‘招致秦国灭燕的‘祸根,这不明摆着在跟苏洵唱反调吗?”孙先生这段话既有正确的成分,更有严重的误读,他犯了窜改文本的毛病,将苏洵《六国论》第四段中的“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窜改成“荆轲刺秦,始速祸焉”,将正误成分搅拌在一起,似是而非,很能迷惑人。孙先生这段话从开头至“这就是说,苏洵认为燕国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8年2期2018-08-24

  • 友谊贵在真
    地图,与舞阳一同刺秦,而渐离还在原地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杀秦王,而自己只是一介文弱的乐人,渐离总觉得自己配不上荆轲,荆轲只是爽朗的一笑:“功名利禄皆是浮云,与兄弟情分何干?”真情真意,溢于言表。后来,荆轲刺秦失败,高渐离为酬知己,灌铅于筑,袭击嬴政。成败皆云烟,唯有其真情真意能感天动地,千古留名。友谊贵在真,管鲍之交,得其真,而忘其志;庄慧之交,得其真而忘其意;荆高之交,得其真而忘其任。君子交友贵在真,得其真,方得大美!

    世界家苑 2018年2期2018-04-28

  • 论《荆轲刺秦王》的对比艺术
    燕策三》的《荆轲刺秦王》即是名篇佳作之一。本文记述了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的悲壮历史故事,文章通过对比手法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了荆轲重义轻生、反抗暴秦、勇于牺牲的英雄形象。对比是文学创作常用的表现手法,通过把对立的思想或事物以及事物的对立方面进行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展现事物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本文主要从情节、结构和人物三个方面阐述《荆轲刺秦王》选文所用的对比手法以揭示其伟大的艺术价值。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7年7期2017-07-27

  • 偏蹈死地无反顾
    似荆轲是被绑架到刺秦的战车上,一路磕磕绊绊,刺秦失败的结局也似在预料之中,比之前四人,荆轲何其逊也。可问题又来了,一篇《刺客列传》五千余言,最逊的荆轲却占了三千多言,其传几乎可以当传奇小说来看,太史公为何“偏爱”于他?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司马迁是尊重历史的,荆轲刺秦的失败从他一出场时时处处可见。首先刺秦有悖天时,一必败也。太子丹的老师鞠武已将太子丹刺秦策之不得分析得全面入理,而太子丹一面自知“心惛然”,一面决绝地往刺秦路上走。太子丹给荆轲的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7年5期2017-07-03

  • 荆轲
    准备杀掉他。荆轲刺秦体现了阻挡秦国继续攻打其他小国的人道主义和无畏精神。退兵之计也好,缓兵之计也罢,这应是荆轲为解燕国之困,更是为所有诸侯国所做的最后一次努力。话题四:命运与时代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荆轲也犹如一颗没有决定输赢权力的棋子,在那个时代,荆轲是步履维艰的。无论哪个时代,生活都充满了悖论,面对扑面而来的机遇与挑战,我们也常常走出了一个陷阱,却又陷入了另一个困境。人总是处于一定的时代,我们在一个时代反观另一个时代的局限时,往往忽略了自己所处时代的局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6年31期2017-03-03

  • 还原一个真实的刺客
    选了其中的“荆轲刺秦王”部分,仅这一部分,司马迁就用了三千多字,可见荆轲在司马迁心目中的分量,正如清代学者郭嵩焘在《史记札记》中所说:“史公之传刺客,为荆卿也。”荆轲刺秦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其失败的原因,见仁见智。但笔者一直以为,荆轲刺秦失败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在于荆轲是一个“刺客”而不是“杀手”,燕太子丹让刺客去做杀手的事,于是处处挟持、掣肘荆轲,导致荆轲的刺秦行动计划不周,路数不对,仓促出发,失败在所难免。一、荆轲的身份定位:是“刺客”而非“杀手”苏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6年12期2016-12-27

  • 失败的英雄
    周志文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之所以能算是悲剧,并不在于荆轲没有刺死秦王,也不在于荆轲后来被杀,而归因于荆轲与燕太子丹之间的关系不融洽。游侠之士最重承诺,重承诺的基础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互信。从荆轲的角度看,燕太子丹并不了解他,也不十分信任他。但不是荆轲不值得信赖,而是太子的个性使然。太子生性反复又狐疑,自己犹豫不决,又无法完全信任他人,这是最主要的原因。荆轲是个游侠之士,正好游经燕市,因田光先生推荐而认识太子。其实,他无须为太子丹去送命,之所以后来答应太子,甘愿受他

    时代青年(上半月) 2016年10期2016-11-09

  • 荆轲刺秦
    有写荆轲为什么要刺秦王,似乎也不需要写,因为在那个时代,刺客的行动并不需要太多的理由。我们且看一下《史记·刺客列传》中和荆轲并列的其他刺客的行为:聂政刺杀韩相侠累,不为别的,就是因为身为“诸侯之卿相”的严仲子,曾“不远千里枉车骑”来与他这个“市井之人”交往。尽管他也知道严仲子与他相交是有所求的,但他认为,严仲子求他,正说明看得起他,“是者徒深知政也”,所以他就要“为知己者用”。他只问严仲子谁是他的仇人,而不问是非曲直,然后就把侠累杀了。一般认为,当时燕国受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0期2016-10-24

  • 从三个动词看《战国策》用字的准确
    教版必修一《荆轲刺秦王》一文,有四处地方写荆轲去燕往秦刺杀秦王,选用了“行”“往”“去”三个近义的动词来叙述荆轲刺秦的行为和心理。由这三个动词的选用以及文本语境义的探究,我们就能看出《战国策》用字的精准。其实,“行”“往”“去”这三个表示动作行为的动词在今天区别不大,都是“离开、前往”的意思,但在古代这三个词的含义却有着不小的区别。许慎《说文解字》:“行,人之步趋也。凡行之属皆从行。”“行”就是一般“步趋”前往。《说文解字》对“往”“去”的解释是,“往,之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6年2期2016-09-10

  • 这个刺客不太“冷”
    住处,催促他尽快刺秦。面对太子的催促,荆轲冷静地告诉他:刺秦万事俱备,只差信物:樊於期的人头。太子丹在得知此事无法更改后,由于“不忍”,最终将取“樊於期人头”这个难题留给了荆轲。作为刺秦行动的总指挥,他没有动用自己手中的权力,直接杀死樊於期,也没有用毒酒等方法骗取人头,反而为了不伤“长者”的心,他费尽心力:首先用樊於期的遭遇激起他内心对秦王的仇恨;其次推心置腹地向樊於期说出了自己刺秦的周密计划,将他引入刺秦的大业中来,使他感觉到自己同荆轲一样,都是此次行动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6年2期2016-05-30

  • 论课本剧对文言文学习的辅助作用
    章。例如在《荆轲刺秦》中我们选取了大兵压境、易水诀别、荆轲刺秦的几个场景来改编,来突出荆轲、太子丹等历史人物的性格。2.学生自主翻译,老师引导答疑选定相关内容后,学生自己预习,搜集背景资料,课堂上自己结合古汉语字典进行自主翻译。在学生翻译的同时,老师应该规定相应的重点难点,特别提醒学生注意人物的性格、动作词语的翻译,同时尊重原著和直译原则。老师从旁引导答疑。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主动学习意识。在《荆轲刺秦》中,太子丹对荆轲的赏识是来自于对一个能挽救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6年6期2016-05-14

  • 绿檀的香气
    一个是有名的荆轲刺秦的故事,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舍生取义;另一个却不甚有名,是季札挂剑的故事。吴国王子季札,出使路过徐国,徐国国君十分喜爱他身上佩戴着的剑,季札答应等出使归来就将宝剑赠送,可是等季札完成了使命又来到徐国,国君已经去世了。然而季札并没有因此而废约,他摘下宝剑恭恭敬敬地挂在了国君的墓前。这个故事跟荆轲刺秦比起来,好像没有那样的分量和激情,但它毕竟是郑重地镌刻在武梁祠里的汉代画像石刻故事。那么季札所挂之剑,就不是一把普通意义上的兵器了。它蕴涵了礼、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16年5期2016-05-14

  • 汉代画像石“荆轲刺秦”图像探讨
    汉代画像石“荆轲刺秦”图像探讨郑红莉(西安碑林博物馆)汉画像石,荆轲刺秦,图像格套,忠义孝勇,复仇思想汉代画像石中的“荆轲刺秦”图像分布于山东、四川、陕北、浙江等地,在构成要素上具有基本相同的图像格套。古代文献与刻石图像的比较表明,陕北和山东地区汉代画像石上的“荆轲刺秦”图像最为契合《史记·刺客列传》之描述。儒家所倡导的忠义孝勇的道德规范及复仇行为的盛行是其广为流传的社会基础,这一故事成为了汉代中下层官吏及豪强富绅昭彰逝者、训诫子孙及崇丧邀名的典型事例。汉

    考古与文物 2016年3期2016-04-11

  • 《我们的荆轲》中燕姬三重形象论
    彼时田光自刎,将刺秦任务托付给荆轲,荆轲面见燕太子,却屡屡推辞、不愿受命,而燕姬正是燕太子赐给荆轲以示抚慰、鼓励的一件“礼物”。燕姬的出场,与荆轲走上刺秦之路几乎同时,而这之后,燕姬的存在则贯穿了荆轲的余生。荆轲与燕姬,就这么紧紧的联系在一起,直至两人都丢了性命,莫言寄在其中深意是很明显的——莫言是将燕姬当作荆轲的“镜子”来塑造的。燕姬是荆轲的镜子,“从你身上我看到了自己”[1],荆轲如是说。《我们的荆轲》借用了荆轲刺秦这段历史故事的框架,实际讲述的是一个

    文学教育 2016年32期2016-04-03

  • 剖析《荆轲刺秦王》中荆轲的无奈
    00)剖析《荆轲刺秦王》中荆轲的无奈张珂征(山东省微山县第一中学高二33班 山东 277600)在对秦朝历史研究的过程中,更多的学者更加倾向于研究反抗秦帝暴政,并且也对当时扶危济贫的人物进行歌颂,当然,对于秦朝历史中荆轲刺秦事件的分析也成为了史学研究人员重点关注的事件,既叹息其没有成事,也庆幸其没有成事,史学界产生了不同的评价,但是统一的思想都是感叹荆轲牺牲的悲剧以及荆轲的无奈。本文从荆轲刺杀方式选择层面、道德绑架的社会环境以及客观条件影响结构三个层面分析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1期2016-03-03

  • 还原一个真实的刺客 ——对《刺客列传》中荆轲失败原因的再认识
    选了其中的“荆轲刺秦王”部分,仅这一部分,司马迁就用了三千多字,可见荆轲在司马迁心目中的分量,正如清代学者郭嵩焘在《史记札记》中所说:“史公之传刺客,为荆卿也。”荆轲刺秦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其失败的原因,见仁见智。但笔者一直以为,荆轲刺秦失败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在于荆轲是一个“刺客”而不是“杀手”,燕太子丹让刺客去做杀手的事,于是处处挟持、掣肘荆轲,导致荆轲的刺秦行动计划不周,路数不对,仓促出发,失败在所难免。一、荆轲的身份定位:是“刺客”而非“杀手”苏

    中学语文 2016年36期2016-02-16

  • 论课本剧对文言文学习的辅助作用 ——以《荆轲刺秦王》课本剧为例
    用 ——以《荆轲刺秦王》课本剧为例王静容一、课本剧的实施步骤1.课本剧素材的开发高中语文教材有许多经典的文言文,每一篇都作为课本剧的素材是不行的,这就需要老师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各篇文言文的内容,进行素材的选择。在选择时应该遵循一些原则:(1)叙事强的传记类散文。(2)人物形象个性鲜明的传记文学。(3)经典文言文的某些经典段落进行改编。(4)能契合时代精神,提高学习能力的文章。例如在《荆轲刺秦》中我们选取了大兵压境、易水诀别、荆轲刺秦的几个场景来改编,来突出

    中学语文 2016年18期2016-02-16

  • 问影音格致别样红 ——《秦颂》、《荆轲刺秦王》、《英雄》视听影像比较
    《秦颂》、《荆轲刺秦王》、《英雄》视听影像比较任兴燕 李维刚(河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秦颂》、《荆轲刺秦王》、《英雄》这三部刺秦影片,导演以自身风格,结合响应的拍摄技术特色,通过色彩、声音、构图等元素造就了影片不同的风格基调在给观众带来很强的视觉震撼的同时,也冲击着观众情感的世界,包含着别致的内涵和深刻的主题。技巧;视听语言;格调;英雄不灭荆轲刺秦的故事虽然已久远,但是第五代导演所带来的三部刺秦,不仅给观众带来了视觉震撼,而且使刺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11期2015-10-28

  • 雷人神回复
    轲有手枪,他能否刺秦成功?神回复:荆轲都有手枪了,秦王也该有防弹衣了。9.对方父母给你五百万让你离开他们的子女,这种情况下怎么应对?神回复:这可是我一生挚爱,得加钱!10.没人爱跟爱错了人,哪个比较苦?神回复:一个是没饭吃,一个是吃到s。11.为什么会有人花10万块钱买一个包包?神回复:目的就是为了让穷人去思考这个问题。12.你为挽回前任干过什么事情?神回复:买了双色球,没中。13.为什么心情不好的时候总会想吃东西?神回复:因为伤心欲嚼。14.为什么单身的

    爆笑show 2015年6期2015-08-13

  • 荆轲墓寻踪
    文/礼 人“荆轲刺秦”的故事广为人知,尤其是通过戏剧和影视的传播,可谓家喻户晓。世人大都有“惩恶扬善”“除暴安良”的向善心理,故对于荆轲的侠肝义胆,历代人皆崇尚有加;对于荆轲刺秦失败而被杀,自然更会引发众人的惋惜和追念。如此这般,荆轲被杀后,国人不仅遥思哀悼,而且凡与荆轲沾点儿边儿的地方,都出现了“荆轲墓”。据笔者所知,即有陕西咸阳荆轲墓、山东鄄城荆轲墓、江苏丰县荆轲墓,而在我们河北,更有肃宁县的荆轲村和荆轲墓,易县的荆轲墓和荆轲馆。这里说的“荆轲墓”,其

    乡音 2015年12期2015-08-02

  • 失败的英雄
    不成,被杀。荆轲刺秦是完全以失败而告终的,不但一无所获,而且损失惨重,除了荆轲被杀外,还搭上秦舞阳、樊於期的性命、燕国督亢地区的地图,及后来燕国遭到秦国的报复,等等。但是,荆轲却成为这五个人中名气最大的一个刺客,有人甚至称他为“中国千古第一侠客”。这到底因为什么?表面看来,是因为司马迁对荆轲的偏重。在《刺客列传》中,描写荆轲的文字最长,他一个人的篇幅,超过了其他四个人的总和。并且,司马迁在描写荆轲时,笔墨饱含感情,整个过程慷慨悲壮、惊心动魄,从而给人留下了

    新高考·语文学习(高一高二) 2015年5期2015-07-31

  • 失败的英雄
    没有成效的一个:刺秦完全以失败告终,不但一无所获,而且损失惨重,除了自己被杀外,还搭上秦舞阳、樊於期的性命,失去了燕国督亢地区的地图,使燕遭秦的报复。但是,荆轲成为这五个刺客中名气最大的一个。在《刺客列传》中,描写荆轲的文字最长,他一个人的篇幅超过了其他4个人的总和。并且司马迁在描写荆轲时,笔墨饱含感情,整个刺秦过程慷慨悲壮、惊心动魄,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司马迁又为什么要对荆轲如此偏重呢?因为荆轲比其他4个刺客高出一筹,而那又是因为秦王比其他刺

    意林绘阅读 2015年9期2015-05-30

  • 纵横家的刺客之路 ——论《荆柯刺秦王》中荆柯性格悲剧
    路 ——论《荆柯刺秦王》中荆柯性格悲剧☉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刘秋娟☉重庆通信学院张昊长期以来,荆轲被人们作为反抗暴秦、扶危济困的悲剧英雄形象来歌颂、敬仰,如陶渊明《咏荆轲》赞美其“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李白亦在《赠友人三首·其二》中赞道:“荆轲一去后,壮士多摧残。长号易水上,为我扬波澜。”但是,对于其刺秦失败的史实,又有从“惜其不成”到“惜其不能”的不同评判。《史记·刺客列传》中,鲁勾践就称其“嗟乎,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也!”而

    语文知识 2015年1期2015-02-13

  • 由“易水送别”探寻荆轲命运的悲剧内涵 ——关于“易水送剔”的微课教学小探
    如,在讲解《荆轲刺秦王》一课时,我们可以尝试利用微课程对“易水送别”这一情节进行重点分析,以此为突破口,来深入解读人物形象与人物关系。荆轲刺秦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而易水送别这一情节尤其著名,也最为人所熟知。首先,可让学生找出这一段落中的名句——很明显,就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此言一出,让荆轲这一原本略带冰冷的刺客形象大放异彩。以致几个世纪后,徘徊于南山下的陶渊明还在慨叹“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唐代孤独诗人骆宾王行至易水边也不禁心

    语文知识 2015年10期2015-02-13

  • 行刺,还是演出
    因。事实上,荆轲刺秦并非主动请缨,燕太子丹则是买凶杀人。所谓“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便一语道破天机。字里行间,蛛丝马迹,不容小觑。荆轲,是被当作“国士待之”。事实上他的排场之大、成本之高、所用之费,十分惊人。徐夫人之匕首,樊将军之头颅;千金之礼品,督亢之地图;高渐离之击筑,田先生之筹谋。一切高成本又具有戏剧性的要素,在这里应有尽有,而且惊心动魄,光彩夺目。唯一没交代的,是不知道有没有过行动前的沙盘推演。这就怎么看,怎么像演戏。没错,演戏。包括燕太子丹的“催

    公务员文萃 2014年9期2014-09-25

  • 在疑问中了解荆轲 在思辨中解读史迁——《刺客列传》教学设计
    一件事是什么?他刺秦本来想达到什么目的?他达到目的了吗?因为学生课前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对《史记》人物传记这样难度的文言文,学生基本都能做到读懂情节。所以学生轻松地回答出了这三个问题:荆轲生平最突出的一件事是刺秦,本来目的是杀死秦王,但最后没有达到这一目的。通过这三个浅显易答的问题,既放松了学生被提问而紧张的心情,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清晰地呈现出了荆轲这个从常理来说失败的刺客身份,从而为后面的设疑作了铺垫。二、以主要问题统摄全课荆轲名扬青史是学生都知道

    中学语文 2014年18期2014-08-15

  • 塑造大写意的历史空间——话剧《我们的荆轲》舞美设计
    。近年来,“荆轲刺秦”被多次改编成影视剧,而话剧方面,2011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推出的年度原创大戏《我们的荆轲》引起了广泛的反响。这部剧是荆轲刺秦王的前传,讲述在战国末期,秦国势吞天下,燕太子丹征寻刺客刺杀秦王嬴政。燕国都城一间屠狗房内,秦舞阳、狗屠、高渐离空谈“侠士”之道,讥嘲“剑客”荆轲四处送礼谋求前途的行径。剑客田光看好荆轲,以性命相交,将刺秦大业委托于他,随后太子丹也以豪宅、美姬相赠,刺秦计划悄然展开。在与荆轲演习刺秦的过程中,燕姬道破荆轲的困境,

    演艺科技 2013年2期2013-09-19

  • 荆轲刺秦 悲 壮古今——《荆轲刺秦王》之荆轲悲剧形象赏析
    陈玉海《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燕策》,是历来传诵不衰的名篇。《荆轲刺秦王》一文语言描写生动流畅,人物形象塑造鲜明突出,结构安排详略得当,叙述事件起伏跌宕。笔者反复品读,为行文之流畅而感叹,为人物形象之个性鲜明而击节,更为主人公荆轲之悲情命运而动容惊心。掩卷沉思,荆轲作为春秋战国时期四大刺客中最悲壮、最悲情的一个,其勇可赞,其智可叹,其忠可传,其行可壮!《荆轲刺秦王》一文最令我感怀的莫过于:荆轲刺秦,悲壮之为气也,可谓震烁古今。本篇文章着重从“悲壮之气”

    中学语文 2013年27期2013-08-15

  • 动画短片《刺秦》制作探索——从平面造型到影视造型
    00)动画短片《刺秦》主要是利用传统的平面化静态造型元素,通过镜头语言的组织排列来实现特有的韵律和节奏运动。《刺秦》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代,当时,诸子蜂起,百家争鸣,既有儒道思想的滋生确立,也有易水河畔的慷慨悲歌,是一个恢宏大气、浪漫抒怀、破旧立新、彰显自我的时代。自古关于荆轲与秦王的褒贬定位,见仁见智。我们不难发现,荆轲刺杀秦王的本质是封建社会新旧秩序、新旧思想的冲突和交锋,是建立大一统的社会和分而治之二者矛盾点的集中爆发。动画短片《刺秦》淡化这一主题的历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4期2013-08-15

  • 《六国论》 ——建立在沙滩上的大厦
    荆卿为计”。荆卿刺秦的故事发生在秦统一中国之前6年。当时,韩已被消灭,楚、魏、赵也名存实亡,燕、齐亦危在旦夕。当初,燕王喜为了结好于秦,曾将太子丹作为人质交给秦国,秦“遇之不善”,太子丹逃回。后来,“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惧,以为“秦兵旦暮渡易水”,这才想出刺秦之策,想刺杀秦王后,使秦大乱,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刺秦”有史可考,毋庸怀疑。问题是由这样的史实并不能导出“速祸”的结论,也就不能用来证明燕国“后亡”是“

    中学语文 2012年30期2012-08-15

  • 荆轲刺秦:士为不知己者死
    胡狼拜月荆轲刺秦,图穷匕见,行刺失败后被乱剑砍死,只剩下悲壮。陶渊明在提及这段史实时作诗说:“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在他看来,荆轲刺秦之所以失败,是因为荆轲剑术稀疏平常,关键时刻掉链子,因而这壮举只能以悲剧收场。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史记》中写荆轲刺秦所带的徐夫人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只要用毒匕首划伤嬴政,此次行动就能顺利完成。只可惜,荆轲还没有接近嬴政,便被他砍断了腿。临终前,叫骂一阵,

    百家讲坛 2012年19期2012-02-11

  • 刺秦
    了坚决的命令──刺秦。这早在我预料之中。我胸有成竹,现场给他分析了当前形势:行而无信,难以亲近嬴政。我还向他说出了一个人的名字──樊於期。樊於期原是嬴政手下的将领,后来得罪嬴政逃到燕国避难,他的头是最好的信物。太子丹听后流着泪陈述苦衷,樊於期在走投无路时来投靠他,他不忍心用樊於期的人头,让我另想办法。尽管太子丹一脸忧愁,双眼悲戚,但我还是看出破绽──他在表演。他了解我,一定想到了我私会樊於期,他并没有采取保护措施。我轻而易举地就得到了樊於期的头颅,他知道后

    小小说月刊 2011年7期2011-05-14

  • 千 古 虚 名 ——小议荆轲
    的心理分析,荆轲刺秦王必以失败告终。这既有外在客观因素,但更多的是荆轲个人原因。他导演了一场悲情演出却坏掉了刺秦大计。他是个好演员却不是成功的刺客。虽然过程重要,但结果往往更是我们所追求的。由此看来,荆轲实不值得称道。历史背景;侠客品质;心理状态;国家利益荆轲刺秦王,历来为人赞赏,对荆轲的评价,也是见仁见智:北宋苏洵非议“始速祸焉”。南宋鲍彪说“恪不足道也”。朱熹也认为“轲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但更多的人是肯定、称颂,司马迁、左思、陶潜都赞他,近代的龚自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0年5期2010-04-07

  • 感悟荆轲
    才答应太子丹前去刺秦的。其实,行刺行为本是他们大英雄所唾弃的——他们宁愿死于千军万马刀枪铁蹄之下,也不愿做暗箭伤人的勾当。可是,他却因为太子丹的“人情”而答应了。只是,在饯行的酒宴上,或许他想的不仅是太子丹对他的知遇之恩,而更多的应是天下黎民百姓的遭遇。他脑海里浮现的是一幕幕战乱的惨状:荒凉的田野上,饿殍遍地;离乱的人流里,哀号不绝……但太子丹对他纯属是收买,并非是朋友之间真正的友谊。或许,这往往就是英雄悲剧的原因所在吧。易水边,燕国百姓摩肩接踵,都来一睹

    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版 2009年20期2009-06-22

  • 失败的英雄
    不成,被杀。荆轲刺秦完全以失败告终,不但一无所获,而且损失惨重,除了自己被杀外,还搭上秦舞阳、樊於期的性命,燕国督亢地区的地图,及后来燕国遭到秦国的报复,等等。但是,荆轲却成为这五个人中名气最大的一个刺客,有人甚至称他为“中国千古第一侠客”。这到底因为什么?表面看来,是因为司马迁对荆轲的偏重。在《刺客列传》中,描写荆轲的文字最长,他一个人的篇幅超过了其他四个人的总和。而更深层的原因,那就是,刺客的地位,是由对手的地位支撑的。这也是司马迁的历史观。荆轲之所以

    百家讲坛 2009年22期2009-04-19

  • 失败的英雄
    不成,被杀。荆轲刺秦完全以失败告终,不但一无所获,而且损失惨重,除了荆轲被杀外,还搭上秦舞阳、樊於期的性命,燕国督亢地区的地图,及后来燕国遭到秦国的报复,等等。但是,荆轲却成为这五个人中名气最大的一个刺客,有人甚至称他为“中国千古第一侠客”。这到底因为什么?表面看来,是因为司马迁对荆轲的偏重。在《刺客列传》中,描写荆轲的文字最长,他一个人的篇幅超过了其他四个人的总和。并且,司马迁在描写荆轲时,笔墨饱含感情,整个过程慷慨悲壮、惊心动魄,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

    意林 2008年11期2008-05-14

  • 决策者的自大与胆小
    合吗?三个赵人要刺秦,抵御秦国收购。军队挡不住了,怎么办?就玩恐怖主义袭击。他们所有的理念就是一条,我是赵人,我得保卫赵国。秦始皇为什么能统一六国,因为他心态成熟,立意高,心中装的是“天下”两个字,最后无名为什么没有刺秦?也是因为最后写了“天下”两个字。所以秦始皇说真正理解寡人的其实就是写“天下”这个哥们。为了天下我可能会灭赵,可能会伤人,但是我的理念是为了更大规模的经济。所以说,并购要成功,决策者一定要有一个成熟宏大的心态。联想的并购世界瞩目,尽管现在还

    商界评论 2007年8期2007-08-30

  • 国殇
    疯狂的刺客,妄想刺秦的刺客荆轲。“请问盖聂剑客是在此居住吗?”一身灰衣的刺客扣响柴门。荆轲,两个字闪现于寂燕的记忆中。如果荆轲来了,务必让他等我回来。盖聂出门前曾这样嘱托。但我丛心底里讨厌这个名字。天地飘零、无所凭依的年轻刺客,却口口声声说着要拯救苍生,而盖聂又偏偏尽力护卫他。也正因为他,盖聂才会四处奔波,而我,只能用很长很久的时间去等待,反反复复。“他走了,盖聂走了。他不会和你一同去刺秦的。”望着荆轲惊诧的表情,我平静地说:“没有人甘愿与你一同送死的。你

    小小说月刊 2007年23期2007-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