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影《荆轲刺秦王》

2020-11-17 17:23王云霄
鸭绿江 2020年27期
关键词:刺秦王王志文刺秦

王云霄

一、《荆轲刺秦王》的创作背景

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是群雄割据的战国时代,雄心壮志的秦王嬴政(李雪健饰)一心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当时燕国为嬴政的心腹大患,为帮助他早日完成统一霸业,嬴政的青梅竹马赵姬(巩俐饰)冒险至敌对的燕国卧底,假意策动刺杀嬴政的计划。

1998年,中国的大片还没有看见自己的曙光,陈凯歌在北影和角川的支持下投资8000万人民币还原了2000多年前的列国纷争。那著名的横店秦王宫就是出在陈凯歌精益求精的考据之下,后来却因为《英雄》才真正为观众所知。套用嫪毐的话:“可怜啊……”陈凯歌打造了迄今为止最成功的华语古装世界,却被淹没在为满足观众视觉享受而大批量生产的华服式古装片之下。当大家为《墨攻》那半吊子的土黄色粗粝战国世界而兴奋时,却不知道十年前凯歌已经完成了这一切,而且比那更好。十年后,古装片的美术回归到了陈凯歌的路线上,而《刺秦》却仍然被观众所遗忘……

二、《荆轲刺秦王》的演员阵容

《刺秦》的对白,其立场是坚定的。自《英雄》以来,华语古装片就在摸索对白的立场问题:究竟是“文”还是“白”?所以在《英雄》开始的时候会有“小小亭长,乃我大秦治下最小的官吏”这样的半文台词,却又在最后出现“我悟到了:和平”这样的大白话。《刺秦》采取了完全白话而复杂的舞台剧式对白,在王志文扮演的嫪毐在大正宫中进行长短独白时,这种莎士比亚式的风格达到了顶峰。此后在电视剧的《大明宫词》中,李少红把这种男人味的粗糙对白化为了阴柔华丽的女性对白,算是一种别样的诠释。

尽管没有韩国、日本和中国港台地区的明星“倾力加盟”,但是《刺秦》却拥有最上乘的表演。李雪健、王志文、张丰毅包括孙周都奉献了堪称独一无二的演技。这是一种舞台剧化的、歇斯底里的表演。而之所以巩俐没有被提及,是因为她是唯一一个和这个风格格格不入的人。李雪健的眼神和举止、王志文的台词、孙周的作态……这不是在电视剧中或耗资数千万美元的批量古装片中看到的表演。在古装史诗领域只有两个人完成这“花别人的钱满足自己创作欲”的事情,另一个就是奥利佛斯通的《亚历山大大帝》。个人认为,若不是范吉利斯出神入化的配乐,《亚历山大大帝》是绝不可能与《刺秦》匹敌的,陈凯歌亲身上阵出演吕不韦,虽然无甚演技,但是扮相却颇为惊艳。

我不得不在最后单独把秦王拿出来说。虽然在刺秦的故事中,大家似乎都应该关注刺客荆轲,这也是“历史”的叙述方法,但是陈凯歌的精力显然把自己的思考和话语都放在了秦王身上。他从一个只想得到赵女的爱和天下百姓拥护的秦王,变成了杀人无数、屠灭六国的秦始皇。这其中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在《七剑》里,徐克让孙红雷说出了这样的话:“他们(那些屠杀天山下村寨的赏金猎人)以前都是可爱的孩子,现在都成了野兽了!”嬴政灭赵国的时候本来有机会从这堕落中脱身,他与赵女的会面唤醒了他过去的一面,所以他在邯郸陷落后,尝试与赵国那些没来得及自杀的孩子亲近,却被小孩唾了一脸。这最后的机会就这样消逝了……

三、《荆轲刺秦王》中经典人物解读

我们习惯于把秦王看作暴君,于是断定在他起初就已经是一个暴君,这种以果及因的定论是可怕的。我不是说历史就是电影里的那样,而是说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利以自己的角度审视和观察历史,这也是学习和解读历史给我们带来的精神财富。这次刺杀秦王的行动虽然荆轲失败了,但他的英勇沉着是值得肯定的。人们肯定荆轲反抗暴秦的正义行动和他大义凛然的英武气魄。

肯定荆轲的人很多,第一个是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结尾说:“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左思的《咏荆轲》称颂他“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荆轲是春秋战国时代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但专诸、聂政、要离的行刺纯属“士为知己者死”,而荆轲则基本上不是为一己之私而是为“国家大事”。荆轲在刺秦这件事中,扮演的是“刺客”而不是“杀手”,这一点很重要。刺客的身份是“客”比较高贵,杀手则只是冷血的杀人工具。作为刺客,他负责整个刺杀计划,包括准备、执行和善后,这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智商、大局观和决策力。

对于荆轲的评价,在他的时代,好名轻死,尚侠重义,这些品格都是极为高尚的,也是一个“士”或者一个“客”的必备品质。既然答应就全力以赴。所以从荆轲本人所处的具体环境出发,他既是一个高尚的为国为民的“士”,也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大英雄。虽然刺秦未果,但我们仍记住了一个勇敢智慧的燕国英雄。是历史选择了他,而不是他要去创造或改写历史。

结语

在《刺秦》中,贯穿始终的是“颠覆”,这也是导致这部影片在国内票房低迷的原因。因为我们习惯了被别人告诉“历史是这样的”。当我们看到关于历史的文献的时候,我们得到的是写书人的结论。陈凯歌从一本小说出发,自己构想了这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关于秦王,关于荆轲,关于战争……但是观众并没有和陈凯歌同样的“兴致”,他们已经有了秦王的高大威武、虎背熊腰,有了荆轲英俊威武、侠风道骨这样的形象。可是影片从一开始就给了观众当头一棒:矮小的秦王,歇斯底里的声音,还亲自上阵杀敌,蓬头垢面;荆轲杀人不眨眼,收钱做事,最后被盲女之死感动,从此不再做刺客。

猜你喜欢
刺秦王王志文刺秦
村里有了健身场
触控时代
忠于原文是解读文本的前提
这个刺客不太“冷”
荆轲刺秦:士为不知己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