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刺秦王》到《满江红》:国产刺客电影叙事倾向百年嬗变

2024-05-17 01:42刘伟生
翠苑 2024年2期
关键词:刺秦王聂隐娘满江红

刘伟生

国产刺客题材电影,除了众所周知的刺秦三大部《秦颂》《荆轲刺秦王》《英雄》外,还有不少。从时间上看,上可追溯到1940年严幼祥导演的《刺秦王》,下迄2023年张艺谋导演的《满江红》,中间还有《大刺客》(张彻,1967,香港)、《六刺客》(郑昌和,1971,香港)、《女刺客》(屠忠训,1976,香港)、《刺客》(苗述,2013)、《大刺客之鱼藏剑》(韩凤泉,2015)、《刺客聂隐娘》(侯孝贤,2015,台湾)、《刺客记忆之血月》(陈保文,2016)、《刺客2》(苗述,2017)等仅以“刺客”名篇的作品,以及《清宫大刺杀》(华山、程刚,1978,香港)、《书剑恩仇录》(许鞍华,1987,香港、大陆)、《十月围城》(陈德森,2009,香港)、《血滴子》(刘伟强,2012)等与刺客相关的制作。可见,刺客已然成为电影中常见的题材。那电影中的刺客究竟是怎样的群体?刺客这一题材何以会成为恒久的表现对象?百年间刺客电影尤其刺秦电影的关注对象、叙事倾向如何演变?这类题材电影的历史文化意味与现实意义在哪里?对特殊群体的影像展演作总体观照,不仅可以突显这个群体的形象特征与这类电影的发展路径,也可以映现这个群体赖以生存的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特定历史,还可以思考当今时代历史书写与文化传播应有的态度与策略。

刺客悲剧人生的表现、由来与出路

刺客原本是悲剧人物。刺客题材电影不可避免要表现刺客的悲剧人生及与之关联的社会环境,由此引发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包括对人性与政治的反思、对家国情怀与民族大义的彰显,甚至对儒、墨、道、法各家思想的关顾。

电影以最直观的手段淋漓尽致地展现着刺客群体的悲剧人生及其由来与出路。严幼祥《刺秦王》献映于1941年。影片中的侠客荆轲本已厌倦刀剑生活,适逢燕太子丹广招贤才以谋抗秦,荆轲的母亲为了让儿子成就大事毅然自刎,他终于成了“举身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的悲剧英雄。张彻《大刺客》中的聂政可谓为知己者死,为名节而死。韩傀结交秦国为害天下。为杀韩傀,严遂以千金赠聂。聂在母丧姊嫁之后慨然允诺,并为了不连累家人,在成功刺杀韩傀后,自挖雙目,割脸毁容,剖腹而尽。韩凤泉《大刺客之鱼藏剑》中的专诸以鱼腹藏剑,为吴公子光(即吴王阖闾)成功刺杀吴王僚。他自己也被吴王僚的侍卫杀死。郑昌和《六刺客》以藩镇割据的唐朝末年为背景,写镇国公李明恃强作恶,而主事者颠倒是非,民情激愤,穆俊杰应邀出山,杀奸除恶,最后虽达成所愿,但历经艰险,付出的代价也极为惨重。苗述《刺客》讲魏破楚,楚王被俘,楚国大将屠甲训练雷与惊禅兄弟行刺魏王之事。魏王、楚王的品性与真实目的,甚至魏、楚战事及其余人事都飘忽不定,电影刻意表现的就是刺客命运的悲惨。四年后的《刺客2》承续这部电影的悬念,讲包括皓雪在内的一群楚国刺客,为救出流落魏国的芈政以重振楚国雄风而不惜牺牲的故事,表达的是一种仍然正面但更多波折的期盼。周晓文《秦颂》、陈凯歌《荆轲刺秦王》、张艺谋《英雄》都以刺秦故事为基构,但一改千年旧局,暴虐的秦始皇变得沉着、英明、睿智,而无论是高渐离、荆轲,还是长空、残剑、飞雪、无名,虽然还是悲剧人物,却再也没有传说中的壮怀激烈。悲天悯人的高渐离在嬴政的要挟下被迫创作了嬴政登基用的《秦颂》。荆轲的侠义风范在攫获赵姬的芳心之后已然失去了决绝之气。无名等一众武夫在新一代秦王面前不仅识见自惭形秽,便是功夫也相形见绌。

刺客是战乱与权变的产物,从本质上讲,是政治的工具。为权贵所用成了他们的宿命与存在意义。但其间不乏个人忠义、孝义、恩义、情义的崇隆与社会信义、道义、侠义、正义的讲求。刺客的人生悲剧也根源于由此产生的种种不可调和的矛盾。先是名节与生死的矛盾。张彻《大刺客》中的聂政曾经感慨:“天生我这个人干什么?生这样的头脑,这样的身体,最后也同无知的草木一样腐败。”“人总有一死,你愿意趁我现在年轻的时候,做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而死,还是愿意我将来老了,衰弱了,拿不动刀,杀不了猪,做一个流落在齐国的异乡人而已?”可见除了行侠仗义、酬答知己,聂政姐弟的悲剧也与其十分看重名节是分不开的。然后是情与理的矛盾、公德与私情的矛盾……苗述的两部《刺客》与周、陈、张的刺秦系列呈现的就是更多复杂因素造成的悲剧。侯孝贤在《刺客聂隐娘》中要表达的主题之一即是刺客内心矛盾的写照与自我超脱的设想。聂隐娘自幼接受刺杀训练,但在执行任务时逐渐萌生个人情感,背离预定目标,并最终走上归隐之路。

电影《满江红》与它们又不一样:初看是要刺杀奸臣秦桧,结果是为了传承岳飞遗言。刺客也不是历史上那些传诵已久的著名人物,而是融合市井传说虚构出来的士兵张大、更夫丁三旺、车夫刘喜、歌女瑶琴等一众无名小卒。与行侠仗义、酬答知己的动机也不一样,这些小人物主要是感佩于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他们既是有着亲情、爱情、友情的普通人,又是承载岳飞精神的英雄群体。所以电影所讲述的,是“一众无人知晓的小人物,在历史的角落完成义举,成为英雄的浪漫故事”①。说小人物的群体自觉,影响着历史进程,近似于人民史观,这正是《满江红》的超拔之处。

对家国情怀与民族大义的彰显

纵向曰“传”,讲的是时间上的承续性;横向曰“统”,指的是空间上的延展性。中华民族有着由来已久的大一统情结。但合中有分,分久必合,即便在秦汉实行中央集权制后,地方割据甚至中原沦陷也是常有的事。国产刺客电影对国家一统的考察表现出了特别的关心。

“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史记·秦始皇本纪》)②,秦是帝国制度的缔造者,也是强权与暴虐的典范。历朝历代都有论议秦朝得失的文章,刺秦电影也因此成为影像时代思考集权与一统的重要载体。20世纪90年代的《秦颂》对秦以暴力一统天下不无反讽,但其中也透露出对体制、历史的诸多无奈。影片名称从《血筑》变为《秦颂》,象征高渐离的清高与执着最终臣服于秦王的要挟、霸气,与连叙述者都默认的一统大业。铅筑变成空筑,也使反抗徒具象征意义。

《荆轲刺秦王》与《英雄》则来了个乾坤大挪移,将传统的褒贬与爱憎换了个位,并不遗余力地展示与论证大一统的伟大与必然,甚至上升到民族文化精神的高度,追溯其久远的来源,赋予其史诗般的品格。所以,在《荆轲刺秦王》里,秦始皇的人际关系与内心世界都极为丰富,但为了大一统的历史使命,他不得不忍受众叛亲离的孤独,不得不采取残暴无情的手段,成了牺牲个人利益成就民族大业的悲剧英雄。《英雄》里的秦王更成了“至上的英雄和至善的君主”③,他雄才大略与高瞻远瞩,甚至还担负着在他看来,也是在叙述者们看来对“心胸狭隘”“目光短浅”的刺客们的启蒙与教化重任。最后,信服秦王的无名享受了国葬的待遇,意味着他的牺牲也纳入了一统伟业的进程。不独人物塑造,大一统的天下观渗透到了影片所有的纵向叙说与横向铺陈里,成为故事展开的主轴与背景展示的灵魂。意在说明:大一统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从孔子到司马迁到当今中国民众的共同意愿;秦始皇是凭借秦国百年基业,顺应时代潮流,利用强大武力解决战国纷争,完成一统大业的英雄。

与以单一的线性的历史观着力于叙述国家一统神话的刺秦电影不同,甚至也与香港导演郑昌和以唐末藩镇割据为背景,以刺杀镇国公李明为目的,以杀奸除恶为主旨的《六刺客》不同,侯孝贤的《刺客聂隐娘》真率而又尽心地表现了割据与统一、人性与政治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他将电影的背景设置在对抗朝廷最为嚣张的藩镇魏博,以刺杀意图反抗朝廷的节度使田季安为电影的核心事件,把聂隐娘置身于嘉诚(姑母)与嘉信(师傅)、敌人(田季安)与情人(田季安)、刺客与女儿的多重对立而又互为一体的身份网络中,深隐地表达着藩镇与朝廷实难割舍、政治与人性多元共存的主题。这样的题材安排与政治隐喻既源于大一统的传统与理想,也关乎尚未完全一统的时代与现实,更具体地说,与导演的台湾身份有关。诚如高慧芳所言:“电影文本中设置的这种错综复杂的中央政府与地方藩镇势力的角逐较量,显然与导演侯孝贤的台湾身份密切相关,也与其对当下海峡两岸政治格局的理解,形成了微妙的隐喻与互文关系。”④李道新先生曾在其著作《中国电影文化史:1905—2004》第九章专论两岸三地的政治分立与中国电影的家国梦想问题,说内地以国为家,台湾以家为国,香港无国无家。⑤其实早在魏晋时期,“君父先后”问题就已成为玄学清谈的论题与人物品评的标准。唐长孺先生曾有专文《魏晋南北朝的君父先后论》将此问题加以梳理,其中提道:“自晋以后,门阀制度的确立,促使孝道的实践在社会上具有更大的经济上与政治上的作用,因此亲先于君,孝先于忠的观念得以形成。”⑥“然而孝道的过分发展必然要妨碍到忠节。一到唐代,一统帝国专制君主的威权业已建立,那种有害于君主利益的观点随着旧门阀制度的衰落而趋于消沉。”⑥中唐时期,针对藩镇割据愈演愈烈的现状,柳宗元还写下了那篇著名的《封建论》,雄辩地论证了郡县制的巨大优越性,说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可见,历史虽有分分合合的事实,学界也不乏以封建、家庭、个人为本的论说,但主流还是趋向一统的。刺客题材电影对集权与一统的表现,大体也符合历史事实与传统观念。

与《英雄》一样,《满江红》的结局也是不杀,这或许如学者们所言,“体现了张艺谋电影一以贯之的美学思想”⑦,与《刺客聂隐娘》也近似,孙均最后带着随从去寻找“不做走狗的地方”。但除了刺客的不杀与归隐,充满悬疑的《满江红》还以迫使秦桧带领全军诵读岳飞的《满江红》为结局,这是对岳飞抗金故事的再一次升华。岳飞的“精忠报国”与宋朝军民的“尊王攘夷”都难免历史的局限性,但其间蕴含的爱国情怀与民族大义却有普遍而永久的价值。千百年来,岳飞也逐渐成为全民族的爱国英雄,他那壮怀激烈的《满江红》更成为爱国情怀的承载符号。电影将《满江红》设置为岳飞遗作,并成为这个悬疑故事的最终归宿,便如编剧陈宇所言,“这种故事格局的立意让整个故事在‘解密之外,升华为 ‘家国情怀的存在价值”⑧。正是,也因充盈着主旋律的精神内涵而更加切合当今时代主流文化建设的需要。

对儒、墨、道、法思想路线之争的关顾

刺客题材电影既涉及制度之争,也不可避免会关顾思想与文化的路线之争。其核心为儒、法之争,其外围则可说是远离儒、法之争,大体以儒家的死节、道家的归隐与佛家的皈依为结局。

《秦颂》里的秦王之所以还需要“秦颂”,是因为:“你的音乐中没有杀戮,没有血腥,它可以使我摆脱恐惧,可以助我感召人心”“音乐能使我歌我泣,就能使天下随我之愿去歌去泣”“统一天下之战,以齐国为终;统一人心之战,以高渐离为始”。秦王的这些对白,道出了礼乐与刑法既相矛盾,又不乏互补的道理。

《刺客聂隐娘》在处理朝廷与藩镇、人性与政治等多重关系时,就将儒、侠(包含法)、道、佛等各种思想糅合在同一部电影中了。同是朝廷的代表,嘉诚公主以儒家的仁义来约束藩镇,嘉信公主却用刺客手段以去除藩镇,聂隐娘的母亲聂田氏甚至还预警聂隐娘,杀掉田季安将使其妻元氏一族乘虚而入。而田季安本人既是聂隐娘的刺杀对象,又是从小青梅竹马的表兄。剑道无亲与人伦有情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无论是嘉诚式的青鸾舞镜,还是嘉信式的身在道观心在朝廷,都于事无补。只有彻底疏离世俗社会,甚至忘我无我,破除我执,方可放下爱恨情仇,度化世间万物。最后,聂隐娘与磨镜少年、采药老者飘然远去。魏晋有“圣人有情还是无情”的辩题,王弼给出的解答最合世道人心:“圣人茂于人者神明也,同于人者五情也,神明茂故能体冲和以通无,五情同故不能无哀乐以应物,然则圣人之情,应物而无累于物者也。今以其无累,便谓不复应物,失之多矣。”(《三国志·魏书·钟会传》注引何劭《王弼传》)⑨在回答王志钦关于电影中是否有道家思想倾向的提问时,侯孝贤说:“我感觉道家比较有意思。看其他东西,看电影、看书,会有一个观念,这观念会越来越清楚,但你不可能用观念去表达,会变成一种直觉,所以我才会这样处理,感觉这样很好,很过瘾,够了,不要弄得那么血淋淋、清楚明白。清楚明白没意思,但你不清楚明白,一般人看不懂,這就是矛盾之处,毫无办法。”⑩其实在中国文化史上,各家思想很难有截然的分界点,侯孝贤在电影中为刺客聂隐娘设计的出路也未必是大家包括他自己十分认可的出路,或许那青鸾舞镜的意象,更切合侯导及其电影顾影自怜而又遗世独立的处境与品格。

儒家“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汉书·艺文志》),具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崇高理想。儒家的孟子更以“民贵君轻”的主张与“浩然之气”的修炼而著称。他所说的“浩然之气”其实就是义气,是集聚了直道正义的至大至刚之气。《满江红》里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们,痛斥卖国奸臣,说他是笼中黑鸦一样的恶鸟,永世都会背着骂名,说有些事,比生死还重要,说宰相的命,在他们眼里,一文不值,他们要的,是一段文字(即《满江红》)。可以看出,充塞于电影《满江红》的,正是儒家的忠勇之气、家国情怀与文化传承意识。

对人性与政治的反思

从工具本质的原点出发,刺客题材电影对人性与政治的反思既有政治层面的不同态度,也有人性方面的自我救赎。

一去不返的凄凉如果付之于民族意识与爱国情志,便增添了许多厚重与悲壮。严幼祥《刺秦王》即以反抗暴政、救民水火为主题。为了凸显荆轲视死如归的爱国情志,影片着意突出了秦始皇的暴行。《书剑恩仇录》《清宫大刺杀》《十月围城》等,或反清复明,或刺杀暴君,或保护革命领袖,虽不同于典正的刺客电影,也都加赋有正义的品质。可是以大一统为基准的政治正义本身,在华夷族类之辨、集权与封建制度之设上,也往往存续着情与理的种种矛盾。在《秦颂》里的秦王看来,一统就是终极目标,成功就是绝对理由。为了天下一统,亲情、友情、爱情都要让路;为了天下一统,可以甚至必须大开杀戮;为了天下一统,天道也好,音乐也好,都得做出相应调整。所以当高渐离说“天道忌杀”时,他说“天道的本相,就是胜利者的脸”。所以当高渐离说雅乐应该典正时,他要求高渐离的《秦颂》“唱出坚韧与血性,足以叫上天动心”。为了内外的一统,他要把“囚”字刻在天下人的心上。这是为一统而施暴的极致,其结局已经有历史的明证,其是非也引发过无数过秦者的论断。

儒家以孝悌为本,《大刺客》中的聂政,是孝重于义的。但当忠孝两难全时,君、父也得有先后,再退回到人我关系中的忠恕之道,也不免亲疏远近之别,所以刺客电影不乏关于人性的思考。苗述悲叹刺客不能决定自己命运的悲惨,强调“只要战争不停止,就没有一个地方能永久安定”,顺带有对人性的思考,对战争时代、独裁王朝里人的出路的思考。侯孝贤《刺客聂隐娘》对人性人本的探究最为深刻。刺客的悲剧命运因其杀人工具的本质而定,可人的本质不是工具,因此有了剑道无亲与人伦有情的矛盾。侯孝贤在不露声色地批判没有善恶,没有人伦与底线的政治逻辑后,还尝试着为恢复自我意识的刺客寻找出路。剑道无亲与人伦有情既然是不可调和的矛盾,那就只有疏离世俗社会,甚至忘我无我,破除我执,方可放下爱恨情仇,度化世间万物。退隐自适未必是最佳的出路,但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原本就是价值瓦解与重构的体现,“因为爱与怜悯的人伦之情和日常生活,相对于‘以政治为中心是一个超越性的逻辑。它使文本摆脱了政治的狭隘,上升到人性和普遍关怀的审美层面”④。明乎此,也就明白了《刺客聂隐娘》的可贵。

《满江红》中不乏对普通人亲情、友情、爱情的叙写,包括选用樱桃这样别致的意象来承载与关联种种细腻真挚的感情,也不乏小人物们在岳飞精神感召下所做的自我救赎,甚至连对立阵营中,也有孙均的背叛、假“秦桧”的愤懑与水刑士兵的不忍。假“秦桧”临死前说的话是“我终于做回我自己了”。孙均明白,在宰相眼里,自己“不过是一条会咬人的狗”,狡兔死,走狗烹,日后不是死在秋陵渡,就是死在某件事上。孙均最后还带着叙事者的希冀说:“天下之大,总有一个不做走狗的地方。”“这样的人物都是无名小人物,他们的较量、他们的情感虽然灰色,被无视抹除和抛弃,却是和历史文明与社会前进,和个人与集体主义之间突出个人价值善恶的判断,联系在一起的。”?輥?輯?訛这样的设置,自然也体现了电影对人的工具性质反思与对个体独立人格追寻的表彰。

历史书写与文化传播

历史有二义,传播有多途。历史不仅指过去的事实,更指对过去事实的有意记录,即冯友兰所谓“事情之自身”与“事情之纪述”?輥?輰?訛。现代主义史学观甚至认为:“事件本身(即事实)并没有说明任何东西,并没有提供任何意义,而是史学家在谈论,在给这些事件加上意义。”?輥?輱?訛以“过秦”为例,因为刘邦的号召,便成为西汉政论中的老生常谈,陆贾《新语》、贾谊《过秦论》、贾山《至言》、严安《上书言世务》、晁错《贤良文学对策》、刘向《谏营昌陵疏》、吾丘寿王《骠骑论功论》等,都有对秦朝过失的指陈。而且伴随“过秦”的,也往往是“宣汉”与“恢汉”。道理很简单:“誰掌握了历史的叙述,谁就掌握了未来。”?輥?輲?訛贾谊《过秦论》成为经典,还与“史学家与文学批评家的推崇以及后世审美风尚、社会风气等外在的因素”?輥?輳?訛有关。从更长远宏大的视角来看,过秦、剧秦,甚至刺秦,已然成为一个关乎兴亡的文化母题与言说方式。杜牧的《阿房宫赋》能从这一阐释的长河中脱颖而出,很大程度上与其选择阿房宫这一特定建筑有关。按马积高先生的说法:“在此以前总结秦亡的教训的诗文很多,也有不少人能从统治者与人民的关系立论,但是,还没有一篇作品像此赋一样通过一个特殊的事物(阿房宫的兴灭),把人民与独夫的尖锐对立,揭露得如此形象而深刻。”?輥?輴?訛

如前所述,电影《秦颂》《荆轲刺秦王》《英雄》虽仍以刺秦故事为基构,但一改千年旧局,刺客与秦始皇的面貌都不同往昔,主题思想也发生了变化。《满江红》选择以爱国名篇为表现对象,比宋金战争甚至岳飞这样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更有超拔性,颇有点文化类综艺节目《典籍里的中国》的味道。电视节目《典籍里的中国》是要唤醒历久弥新的文化自信的,电影更要考虑民众需求,兼顾国际形象,遵从市场规律。国家形象的建构与传播有赖于媒介的编码与传达。“作为一种视听性、通俗性、强感染力的媒介技术,电影通过故事叙述、人物刻画、镜头表现等手段能够巧妙地呈现出特定国家的独特风貌,是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的重要载体。”?輥?輵?訛国际传播自然要考虑接受问题,难免有讨好受众的动机与表现,也难免有适得其反的效果,如《英雄》中和平与一统的结局,反被解读为对极权主义的美化。相较而言,文化符号与文化典籍更少一些意识形态的附着,也更容易被人所接受,《功夫熊猫》就是符号化传播的成功典范。功夫电影中的动作竞技、江湖景观,也最容易被异域中的他者所接受。当然,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多,异域文化与他者视角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BBC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对中国文化走出去,就不乏启示意义。?輥?輶?訛

儒家讲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还讲为往圣继绝学,在自我教育自我反思的基础上特别注意由近及远的传达与传播。电影《满江红》的传播意识也很强。从岳飞到岳家军中的普通士兵(张大、丁三旺、刘喜),从岳家军的普通士兵到他们的亲友(瑶琴与秦桧手下孙均),从孙均到秦桧(假秦桧),从假秦桧的背诵再到全军复诵,最后甚至安排有刘喜的女儿桃丫头的喃喃自语,这就是《满江红》所寓含的家国情怀与民情大义由近及远、代代相传的过程。或许真如丁亚平先生所言:“导演并未有意讲述一个缜密的历史故事,而是借用流动的媒介呈现了历史本身。从写在墙壁上的文字到人们的口口相传,从说书到戏曲,再至电影本身,都在共同参与历史记忆的延续和传播。”?輥?輯?訛

美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每个时代都要编写它自己的历史。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编写的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临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这在变化速度成指数级增长的今天是不言自明的,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一部提出新的疑问并给出新的答案的新历史”。?輥?輷?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也要重塑中国国家形象,为新时代的文化自信与共同价值提供新的内涵。

结  语

勇士、私剑、刺客、游侠、好汉、英雄,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都多少有些体制外的正义担当。刺客本乎勇士、私剑,有其工具性、反体制性的一面,也多存侠士风骨,有补于人伦情怀与社会正义。刺客的悲剧不仅是政治工具的悲剧,也有未曾彻底泯灭的个体情感、社会道义与作为政治工具的身份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与冲突。除了向死而战的胸襟与气概,刺秦故事也寄寓着反抗暴政、抵抗外侮的精神与理想。当然,历史的书写不等于历史本身,所以人们常用“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来比拟历史。美国史学家蔡涵墨甚至用“严妆”来形容史书对历史的塑造,将史书比喻为在盛装中以不同面貌出现的贵妇。?輦?輮?訛参与历史装扮、影响史书面貌的因素,不光有著者与史家的自我约束,还有皇帝与权臣的外来干预,以及道学浸染下的史学传统。葛兆光先生在讨论思想史的写法时说得很清楚:“首先,写法的背后即写什么和如何写,都拥有权力的支持。其次,写法的改变,意味着秩序、观念、视角、视野的改变。再次,写法的变化,就是思想史的变化,或者用福柯的理论术语说,就是‘权力与知识之间关系的变化。”?輦?輯?訛电影也是广义的历史文本,也存在书写策略与呈现面貌的问题。因为事关特定身份与职业,并牵涉人伦、政制与文化,国产刺客题材电影在政治主张、制度批判、人性张扬、文化反思、思想阐释、生命探寻、商业策略、艺术追求等不同维度上有不同侧重,展现出不同的面貌。纵向来看,随着时代的开放,受众的拓展与需求的多元,国产刺客电影在类型上从典正悲剧发展到了悬疑喜剧,情感与叙事倾向上从个人恩怨转变为家国情怀,从批判集权专制演绎到了弘扬中国文化。正因为如此,近百年国产刺客题材电影的文化内涵与表现艺术是有其特别的价值的。刺客与刺客题材电影既然是特定时局的产物,也必有其时代、地域与视角的局限。“观察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需要有一个宽广的视角,需要放到世界和我国发展大历史中去看。”?輦?輰?訛展望未来,我们当然要坚守我们的文化传统,坚持我们的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但这种自信也应该以更宽阔的胸襟,将其置放在更宏大的视域里,让其展现出更加广泛的题材范围、更加现代的主题思想、更加多样的表现手法,并且尽可能做到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情感与形式的和合。如习近平主席所希冀的那样,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的前提下,“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輦?輱?訛

参考文献:

①齐莉莉.电影《满江红》的家国叙事与文化传承[N].中国电影报,2023-05-10(011).

②(汉)司马迁撰.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3.

③[澳大利亚]王一燕著,王立杰译.“始皇”与“刺客”:中国国族英雄及国家起源的表述[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

④高慧芳.《刺客聂隐娘》的政治隐喻与文化叙事——电影和唐传奇的对照分析[J].文学评论,2017(2).

⑤李道新.中国电影文化史:1905—2004[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⑥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M].北京:中华书局,1983.

⑦范志忠,金玲吉.《满江红》:历史语境的焦虑与救赎文本[J].当代电影,2023(02).

⑧卡生.《满江红》,春节档的最佳电影?[J].三联生活周刊,2023(4).

⑨(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64.

⑩受访:侯孝贤 访问:谢佳锦,王志钦.《刺客聂隐娘》:阐释的零度——侯孝贤访谈[J].电影文学,2015(4).

?輥?輯?訛丁亚平.《满江红》:一部“意识影片”的辩证法[J].电影艺术,2023(02).

?輥?輰?訛冯友兰.三松堂全集(第二卷)[M].郑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

?輥?輱?訛[美]卡尔·贝克尔.什么是历史事实[M]/ /西方历史哲学译文集.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輥?輲?訛刘跃进:回归经典,细读文本——文本细读与文学研究推进[J].文史知识,2017(2).

?輥?輳?訛吴承学.《过秦论》:一个文学经典的形成[J].文学评论,2005(3).

?輥?輴?訛马积高.赋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輥?輵?訛慕玲,许孝媛.话语溯源、认知内化与路径转向:当代华语电影国家形象的塑造[J].当代电影,2021(12).

?輥?輶?訛徐苏洁.《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对中国纪录片走出去的启示[J].当代电视. 2021(02).

?輥?輷?訛[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从史前史到 21 世纪(第7版) [M].吴象婴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

?輦?輮?訛[美]蔡涵默.历史的严妆:解读道学阴影下的南宋史学[M].北京:中华书局,2016.

?輦?輯?訛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思想史的写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輦?輰?訛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002).

?輦?輱?訛習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求是,2022(21).

猜你喜欢
刺秦王聂隐娘满江红
满江红·贺新年
荆轲刺秦王意义的崩溃与重建
荆轲刺秦王
中外历史中的“刺杀”故事
身份的瓦解与重建
——从《刺客聂隐娘》看侯孝贤的“归去”主题
满江红·圆明园
满江红·圆明园
满江红·清福陵
从《刺客聂隐娘》到大九湖湿地
从唐画宋摹本中说聂隐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