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刺客不太“冷”

2016-05-30 07:24刘波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6年2期
关键词:刺秦人头匕首

荆轲,作为历史上有名的刺客,在应对危机形势时,表现出了一名刺客所必备的素质:冷静深沉、刚毅果断、机智勇敢,但是当我们走进他时,我们则会在他冰冷刺客背后发现他更像我们:是一个会哀伤、会愤怒,会高兴,内心感情丰富的常人,是一个拥有各种缺点的普通人,让我们感到这个刺客不太冷。

一、 听游说於期之由,感荆轲内心之多情

当秦国大军压境时,燕太子丹内心恐慌,前往荆轲住处,催促他尽快刺秦。面对太子的催促,荆轲冷静地告诉他:刺秦万事俱备,只差信物:樊於期的人头。太子丹在得知此事无法更改后,由于“不忍”,最终将取“樊於期人头”这个难题留给了荆轲。

作为刺秦行动的总指挥,他没有动用自己手中的权力,直接杀死樊於期,也没有用毒酒等方法骗取人头,反而为了不伤“长者”的心,他费尽心力:首先用樊於期的遭遇激起他内心对秦王的仇恨;其次推心置腹地向樊於期说出了自己刺秦的周密计划,将他引入刺秦的大业中来,使他感觉到自己同荆轲一样,都是此次行动至关重要的人物,都是为刺秦而英勇赴难的英雄,没有让樊於期丝毫感到自己是落难而任人宰割的弱者;最后在樊将军的慷慨就义之下取得了刺秦的信物,从取樊於期人头的言词中,我们看到了荆轲的深沉、冷静、理智,但更让我们看到了他内心的那份不忍、多情。

二、读怒斥太子之辞,识英雄自身之缺陷

在太子丹自认准备好了刺秦所需要一切的时候,发现荆轲却迟迟没有出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面对太子丹的怀疑,“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荆轲为何因太子丹的质问大怒而出发呢?因为他自认为“节侠”,自视甚高,认为“夫为行而使人疑之,非节侠也”,太子丹既然让自己去完成这件事,应当“用人不疑”,由自己全权负责,不应有半点怀疑。这种想法让他在物色刺秦副手的问题上没有与太子丹交流,太子丹给他找来了秦武陽,他却在等待心中副手——友人,从而太子丹的催促让他倍感羞辱,大怒而行。他的自视甚高造成了刺秦计划在出发前出现了问题,但在发现问题之后,深感问题严重的荆轲并没有冷静地去想法补救,而是为了“节侠”的虚名,赌气地出发了,完全忘记了此次前行的最终目标——成功刺秦!在此,我们看到了他的刚毅,更看到了他自视甚高,看重虚名,不善沟通,处事冲动的缺陷。

三、读秦廷诀死之言,感英雄末路之悲伤

荆轲在刺秦失败后,“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当刺杀失败后,荆轲笑骂秦王说:此次行动没有成功的原因是自己想活捉秦王,像曹刿劫持齐桓公从而获得约契一样来报答太子。

荆轲说的是真的吗?不是,原因之一,太子用重金得到徐夫人的锋利匕首之后“使工以药淬之”,以人试刀,无不立死,可知此次行动目的是刺死秦王;原因之二,荆轲在“图穷而匕首见”之后,立即趁机“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奋力地去刺杀秦王,这一举动明显是要刺死秦王;原因之三,在秦庭之上,荆轲“引其匕首提秦王”则更是为刺死秦王而做的最后一搏。

荆轲的说辞其实是他刺秦失败之后的无奈自慰之词。作为自视甚高重然诺的荆轲,任务失败了,他成了“往而不反者”的“竖子”,他的内心充满了无奈、悲伤。

由上可知,作为刺秦英雄的荆轲,他具有刺客所必备的冷静深沉、刚毅果断、机智勇敢等让人倍感冷血的品质,但是当我们细读他的言辞之后,我们可以明显地品读到他多情、冲动、热爱生命,以及任务失败后无奈、悲伤的常人情怀,以及作为普通人好虚名、不善沟通、做事冲动的弱点,而这一后者更为重要,正是因为有了后者,使得他不再只是一个冷血的杀人工具,让后人颇感可亲:一位不太冷的刺秦英雄。

刘波,教师,现居陕西绥德。

猜你喜欢
刺秦人头匕首
交出人头
假人头防盗大法
忠于原文是解读文本的前提
朋友圈
从三个动词看《战国策》用字的准确
汉代画像石“荆轲刺秦”图像探讨
投之以“匕首”,报之以一笑
荆轲刺秦:士为不知己者死
玲珑人生
玲珑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