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课本剧对文言文学习的辅助作用

2016-05-14 00:10王静容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6年6期
关键词:刺秦荆轲课本剧

王静容

一、课本剧的实施步骤

1.课本剧素材的开发

高中语文教材有许多经典的文言文,每一篇都作为课本剧的素材是不行的,这就需要老师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各篇文言文的内容,进行素材的选择。在选择时应该遵循一些原则:(1)叙事强的传记类散文。(2)人物形象个性鲜明的传记文学。(3)经典文言文的某些经典段落进行改编。(4)能契合时代精神,提高学习能力的文章。例如在《荆轲刺秦》中我们选取了大兵压境、易水诀别、荆轲刺秦的几个场景来改编,来突出荆轲、太子丹等历史人物的性格。

2.学生自主翻译,老师引导答疑

选定相关内容后,学生自己预习,搜集背景资料,课堂上自己结合古汉语字典进行自主翻译。在学生翻译的同时,老师应该规定相应的重点难点,特别提醒学生注意人物的性格、动作词语的翻译,同时尊重原著和直译原则。老师从旁引导答疑。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主动学习意识。在《荆轲刺秦》中,太子丹对荆轲的赏识是来自于对一个能挽救燕国命运的刺客,还是对荆轲个人才华的信任,是否真正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对于这些问题学生有很多的想法,从这些角度来对荆轲进行解读,课文研习就更加深入。

3.改写课本剧

经过学生的自主翻译,开始着手改写课本剧。老师应该根据高中阶段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来改写,不宜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整个环节老师可以作示范,学生改写也不能面面俱到,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两个场景来写。规定时间,挖掘素材,发挥想象。在《荆轲刺秦》改写的过程中,一开始很多同学停留在简单的古文照搬,经过老师的引导,学生能迅速地掌握技巧,还原历史的真实,提升写作能力。

4.筛选课本剧,形成统一定稿

经过同学们的努力,课本剧的初稿已经出来了。每个同学拿着自己的稿子来表演不易形成同学们集体协作的精神,也不适合表演。老师仔细阅读每个同学的剧本,进行整理,勾出每位学生的亮点,文笔好的学生再来整合创作,在全班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剧本。

5.选定角色,进行初演

根据自愿报名和综合考量的原则,选定角色,进行初演。在初演的过程中,及时发现漏洞,选定演员。在《荆轲刺秦》中,一、二幕戏中都有太子丹,我们就选两位演员,一、二、三、四幕戏中都有荆轲的戏,我们就选四个演员。这样既调动了众多学生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比较每个学生对荆轲的理解。

6.正式表演,课后总结

正式表演的时候,由学生自己制作简易的道具,选取背景音乐,全程学生自己组织。在正式表演的过程中,组织井然有序,演员表演主动到位。在表演之后的感言中,演员,观众感受很多,要求学生把这些感受写成总结。

二、课本剧对文言文学习的辅助作用

在课本剧演出的过程中,我欣喜地发现,课本剧对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有几大帮助:

1.课本剧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经过这次课本剧的参与和总结,很多同学发表感受说,希望以后还有更多这样的锻炼机会;没能在这次课本剧表演中参与角色的同学希望能参加下次的活动。也有的同学说,看到文言文不那么讨厌了;还有同学说跟以前学习文言文的感受完全不一样了。用课本剧这种形式来学习文言文,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教学效率显著提高

从课本剧的教学过程来看,在自主翻译这个环节,很多同学结合课下的查阅资料和课堂上查阅字典,找到很多文言文学习的漏洞。并且明确了自我学习的目的,整堂课下来,学生更主动地自主学习。在后来对学生的提问总结也发现,高考中要求的直译,实词、虚词等问题也迎刃而解,教学效率显著得到提高。

3.改变了较为单一的教学模式

在课本剧的教学过程中,翻译由学生来,撰写课本剧由学生来,表演组织由学生来。教师在此过程中扮演着引导的作用,对个别翻译的把握,课本剧的撰写格式,表演中的一些角色定位进行了一些指导,摆脱了以往较为单一的串讲、朗读的教学方式。学生也乐于接受这样一些教学方式。

4.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写作一直强调写出真情实感。这种真情实感来源生活,来源于对生活的思考。荆轲引发了学生对历史,对人物的思考。在翻译、撰写、表演等所有的过程中都有同学的思考,这种思考能真实地反映在他们的写作中。而且丰富了学生的素材积累,写作能力也有相应的提高。

5.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在《荆轲刺秦》课本剧实施的过程中,学生对荆轲等历史人物的解读就是一种文化认同,学生开始重新审视历史;同时对学生性格成长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四川乐山市草堂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刺秦荆轲课本剧
巧用课本剧演评发展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英雄?英雄!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演出来的精彩不一样的风情
忠于原文是解读文本的前提
文言实词小课堂
荆轲刺秦王
从三个动词看《战国策》用字的准确
荆轲之死
荆轲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