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

  • 一介与乐黛云:未名湖畔双飞鸟
    9日,國学大师汤一介心力耗尽,留下一句“再也没什么遗憾了”,离开了这个世界。遗体告别仪式上,一副挽联令人动容:“未名湖畔鸟飞何疾,我虽迟慢誓将永随。”落款是:你的小黛。“小黛”,是他的妻子,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比较文学拓荒者乐黛云。风雨同行62年,这是她最后的告白。未名湖畔,相知恨晚1948年,17岁的乐黛云从贵州第十四中毕业,同时被四所大学录取。不顾兵荒马乱,不顾父亲反对,她选择了离家最远的北大。那时的她,一心一意要参加革命,而北大,是最革命、最开放的大学

    恋爱婚姻家庭·青春 2023年4期2023-06-06

  • 一介与乐黛云:未名湖畔双飞鸟
    日,国学大师汤一介心力耗尽,留下一句“再也没什么遗憾了”,离开了这个世界。遗体告别仪式上,一副挽联令人动容:“未名湖畔鸟飞何疾,我虽迟慢誓将永随。”落款是:你的小黛。“小黛”,是他的妻子,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比较文学拓荒者乐黛云。风雨同行62 年,这是她最后的告白。未名湖畔,相知恨晚1948 年,17 岁的乐黛云从贵州第十四中毕业,同时被四所大学录取。不顾兵荒马乱,不顾父亲反对,她选择了离家最远的北大。那时的她,一心一意要参加革命,而北大,是最革命、最开放

    恋爱婚姻家庭 2023年11期2023-04-25

  • 素位而行汤一介
    福,右起依次为汤一介、汤用彤、汤丹、乐黛云、汤用彤夫人张敬平等。少年时光:“一个学习不好、习惯不好的坏孩子”汤一介对在北平孔德幼儿园度过的快乐时光记忆犹新,而对升入小学后的自己似乎并不十分满意,他对自己的评价一直都是“一个表现平平的小学生。”这可能与他当时的学习成绩并不拔尖有关系。作为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的孩子,家境良好,父母开明,没有太多的清规戒律,没有应试教育的“起跑线之争”,所以对于考试成绩不甚看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在汤一介看来,一个可以任意玩耍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16期2022-11-19

  • 半边圣人
    讥其吝。答曰:‘一介不与,圣人之道也。或曰:‘一介不取,君以为何如?曰:学而未能。”士夫那么贪,贪来了,一分钱都不捐赠与人,这是在遵照圣人教导。哪个圣人呢,孟子。孟子曾经说过,“一介不以与人”。亚圣说的,我认真学习,我深刻领会,我遵从落实,我贯彻执行,这个错了吗?没错,还要颁我执行力奖状呢。贪贿得来,一分一厘,都自己用着,一分钱都不必都不可分享与人,孟子真是这么说的?孟子是这么说的:“其非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不正义之财,非道义之

    杂文月刊 2020年9期2020-10-28

  • 劳燕
    了。隔着电话,郑一介也能感到那种由衷的喜悦和疲倦。喜悦是因为丰收,疲倦是抹不掉小时候麦季抢收关于累的记忆。平时城市貌似已经将他们身上的乡土气息涤荡而尽,和老家通话时透露的乡音却身不由己,像是蛇褪下的皮,挂在故乡日渐枯萎的枝杈上,在回望时,提醒自己的来历。“前几天搓了点新麦磨了面,给你寄了点,”母亲说,“让微微尝尝鲜。”母亲在电话里试探加责备地说:“存了好多野菜,也不让微微来吃。”结婚那次,林碧微跟他回了趟老家,喜欢吃母亲晒的野菜,也可能是礼貌性的言辞,母亲

    福建文学 2020年1期2020-08-06

  • 社区艺术空间 一介:摆在家门口的艺术
    适生活的背后,“一介”社区艺术空间已经在这里“生活”了4年,且与一旁社区的市井生活和谐而处,融为一体。“艺术是一个无法界定的东西,艺术属于每个人。这就是一介的含义,即便作品反映的是普通日常,但只要你有想法、有思考,作品能以展览的形式完整呈现,就可以在这里成为一名艺术家。”表面上看,一介只是一家开在社区、没有店招的咖啡店,但创始人张唐和Jinger则希望以“一杯咖啡作为媒介”,活化出更多东西。2016年夏天,曾在东京学习建筑与设计的张唐与自苏格兰留学归国的J

    中华手工 2020年6期2020-04-27

  • 论汤一介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之探讨
    代课题,对此,汤一介不但支持二者走相互结合的道路,而且为此进行过多方面的理论探索。尤其是在当前学界相关研究显现出诸多明显的问题时,如研究对象的模糊性、研究思路的重复性、研究成果的表面性等,汤先生在该问题上的思考轨迹与理论成果显然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一、汤一介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关系的认识上世纪80年代初,作为最早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哲学界有关中国哲学与文化问题讨论的学者,汤一介便已率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此与他跟这两个领域

    现代哲学 2019年1期2019-12-14

  • 谁偷走了我们的爱情
    代青年林碧微与郑一介婚姻真相,连带出另外两个婚姻主体周立与许天源、沈虹与周海光,其婚姻实质与他们并无二致,他们都经历了背叛与被背叛。婚姻对这些女强人是一道装饰,她们既没有从婚姻中获得精神生长的动力,也没有获得安全感。传统的家庭伦理建立在夫妻彼此忠诚的基础上,而当下的婚姻却建立在利益需求基础上,一旦夫妻一方不能满足对方的欲望,家庭伦理即刻坍塌,家庭伦理的崩溃直接导致婚姻的破裂或名存实亡。寒郁以冷凝而节制的笔调讲述了六个人、三对婚姻主体苍白而破碎的真相,揭示了

    作品 2019年3期2019-09-10

  • 流水绑(中篇)
    门雕戳住眼帘,郑一介才从翻江倒海的愤怒里抽离出来,恍惚间另一个自己跳出在几米开外,注视对面这个被愤怒灌满的可怜虫,他扯动嘴角,似在笑这世界的荒谬,又似在替这个世界对自己无情嘲讽。冷静下来,他意识到刚才的愤怒带有极大的表演性。一个男人,上一刻亲眼撞见自己的妻子和异性在床上纠缠,愤怒是当然的,可在郑一介这里,却怎么还有一种终于落实了的松弛感?他驾驭不住她。像一辆狂野的车,推开驾驶室,被别人操作了,他恼火,也隐约有预料。这时候他才明白透露给他信息的人的阴险,还不

    福建文学 2019年5期2019-05-14

  • 未名湖畔,那两只鸟
    两只小鸟》中,汤一介在序中这样说。从青春到迟暮,在未名湖的见证下,他们风雨同舟。1948年,17岁的乐黛云怀着革命热忱报考了北京大学英文系,父亲是中学英文教师,她从小便熟读外国文学,受屠格涅夫笔下革命女性影响,渴望做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阴差阳错,她的入学考试作文赢得当时在北京大学任教的沈从文的喜爱,被录取到了中文系。乐黛云热情直爽,积极追求进步,很快担任了北大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宣传委员。在工作中,她与担任组织委员的汤一介熟识。汤一介大她四岁,同样出身书香世

    莫愁 2018年1期2018-11-14

  • 纸婚祭
    压制的嗔怒里,郑一介似乎能看出他们未来家庭风暴的端倪,然而当时,他们只是疲倦地微笑着,一脸幸福的模样。郑一介拢拢额前的发丝,又点上一支,在烟雾里,看向那个即将成为自己法定妻子的女人。这个女人高挑美丽,化了盛妆,更显光彩明亮。郑一介抚摩一下自己即将提前撤军的发际,再低头看看因为办公室久坐而率先凸起的肚腹,他胜出了。这么美好的女人,到最后碾落成尘,委身于他的户口本。想想自己的家庭,想想仍在老家打光棍的兄弟,他告诉自己,郑一介,你要满足,要感恩。摄影师招手让他过

    作品 2018年12期2018-09-10

  • 纸婚祭
    压制的嗔怒里,郑一介似乎能看出他们未来家庭风暴的端倪,然而当时,他们只是疲倦地微笑着,一脸幸福的模样。郑一介拢拢额前的发丝,又点上一支,在烟雾里,看向那个即将成为自己法定妻子的女人。这个女人高挑美丽,化了盛妆,更显光彩明亮。郑一介抚摩一下自己即将提前撤军的发际,再低头看看因为办公室久坐而率先凸起的肚腹,他胜出了。这么美好的女人,到最后碾落成尘,委身于他的户口本。想想自己的家庭,想想仍在老家打光棍的兄弟,他告诉自己,郑一介,你要满足,要感恩。摄影师招手让他过

    作品 2018年12期2018-09-10

  • 一介、乐黛云夫妇的藏书
    一介研究哲学,乐黛云研究文学,夫妻俩遇到文史哲的新书好书就都想买,家庭负担重时,还常为买哲学书还是文学书而吵架。“文革”中,他们被轰出原来的房子,先住35平方米、与人合住的小平房,后住50平方米左右的楼房,家里四壁全是“顶天立地”、里外三层的厚木书架。书,先是立着放,后是横着摆,再后来就摞成一堆一堆。汤一介和乐黛云都愿意把自己爱用和常用的书放在显眼、好拿的地方,可是这种地方有限,该放谁的书呢?在这种争执中,乐黛云常常“打胜仗”。原因是:第一,汤一介个儿高

    百年潮 2018年6期2018-06-22

  • 浅谈汤一介先生的中国哲学史方法论思想
    )自1947年汤一介先生进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开始,到2014年汤一介先生病逝,汤一介先生哲学学术生涯经历了67个年华。汤一介先生的一生与哲学相伴,其作品主要包含《在非有非无之间》、《我所认识的玄学》等等,在不同的时代发展特点下,其所提出的哲学思想也有所差异,具有与时俱进的思维特点,对当代哲学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研究汤一介先生的中国哲学史方法论思想,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哲学,感受哲学的魅力,对哲学研究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一、范畴研究法基于认识世界的历史

    山西青年 2018年11期2018-01-26

  • 未名湖畔,那两只鸟
    两只小鸟》中,汤一介在序中这样说。从青春到迟暮,在未名湖的见证下,他们风雨同舟。1948年,17岁的乐黛云怀着革命热忱报考了北京大学英文系,父亲是中学英文教师,她从小便熟读外国文学,受屠格涅夫笔下革命女性影响,渴望做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阴差阳错,她的入学考试作文赢得当时在北京大学任教的沈从文的喜爱,被录取到了中文系。乐黛云热情直爽,积极追求进步,很快担任了北大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宣传委员。在工作中,她与担任组织委员的汤一介熟识。汤一介大她四岁,同样出身书香世

    莫愁·智慧女性 2018年1期2018-01-25

  • 一介的崎岖人生路
    文/程香汤一介的崎岖人生路文/程香汤一介的父亲汤用彤,是名副其实的哲学大家。汤用彤早年留学于哈佛,与陈寅恪、吴宓一起被称为“哈佛三杰”。归国后,长期在大学执教。此前,也就是1919年,胡适出版《中国哲学史大纲》,只有卷上,卷下难产,始终未见消息——据说,胡适被汉魏两晋以来的佛学发展问题难住了。这是一个“关卡”,是空白。汤用彤知难而上,1930年,他完成《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初稿,并开始在北京大学讲授。1938年,《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公开出版,奠定了他

    金秋 2017年11期2017-09-20

  • 虽不能尔心向往之
    一介,1927年2月16日生于天津,2014年9月9日逝世,终年87岁。作为当代中国哲学界代表性人物之一,汤一介把做学问与时代赋予的使命融为一体,思索着中国哲学在不同时代的沉浮。“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汤一介的父亲汤用彤是久负盛名的国学大师,言传身教,对子女影响很大。父亲嘱咐他的两句话“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是家风。意思是勇于承担困难的事情,对合乎道义的事情负责。青年时期,汤一介目睹旧中国积贫积弱,百姓颠沛流离,深感痛心。他曾回忆道:“我十六七岁時,是抗战最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6年30期2017-04-13

  • 一介哲学研究:纪念汤一介先生诞辰90周年学术专题
    518060)汤一介哲学研究:纪念汤一介先生诞辰90周年学术专题专题主持人:景海峰教授(深圳大学人文学院,广东 深圳 518060)主持人语:汤一介先生(1927~2014)是当代中国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和新时期以来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重要领军人物,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崇高声誉和极大影响。他在1984年创办了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为早期深大的人文学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全面梳理汤先生对当代中国学术的贡献,推动汤一介思想的研究,深大国学研究所于2016年12月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2期2017-04-03

  • 一介先生儒学观散论*
    15123 )汤一介先生儒学观散论*蒋 国 保(苏州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汤一介先生是一位具备人类情怀与使命担当的现代知识分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儒学研究为解决人类的前途与发展当遭遇的问题提供启迪;汤先生关于儒学的现代价值——为今日的人类健康、合理的发展提供必不可少的精神资源——的论述是系统而深刻的,其对我们最重要的启迪有三点:1)儒学的现代化,只能从诠释儒学之现代价值来论,不能从儒学开出现代科学民主来论;2)儒学的现代化,只能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6期2017-02-25

  • 一介创建“中国解释学”构想的落实与开展
    柳 恒汤一介创建“中国解释学”构想的落实与开展柳 恒(华中师范大学 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79)中国自近代以来的历史,多半都在一边以西方为参照想要迎头赶上,一边努力挣扎出西方话语体系以展现出固有自我的“上下求索”的过程中行进。中国近代以来的学术和思想的表达与突破,依循的大致也是这样的道路。面对西方“诠释学”理论、方法在中国的大行其道,汤一介先生提出建立“中国解释学”的构想,不仅是想要对西方的诠释学对于中国的冲击作出必要的回应,也是试图借此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5期2017-02-24

  • 一介的客厅
    尽头,便来到了“一介”。这是一家集Gallery、Cafe、Workshop为一体的实验空间,门口铺满了绿植,还有古朴的榻榻米。亲切美好的日式风格。进屋坐下点咖啡,店主递给我们一张空白卡片,让我们选择桌上纸盒中的贴纸,将喜欢的甜品或饮品贴纸粘贴在卡片上,或者自己亲手涂鸦一张点单。如此特别的点餐方式,像是一介给客人的见面礼。店内的餐点种类不多,蓝莓拿铁、百香果气泡水、柠檬酸奶方形蛋糕……都是店主们用心挑选和制作的,简单的家庭手作的味道。两个日本留学归来的店主

    中华手工 2017年1期2017-02-18

  • 一介的客厅
    尽头,便来到了“一介”。这是一家集Gallery、Cafe、Workshop为一体的实验空间,门口铺满了绿植,还有古朴的榻榻米。亲切美好的日式风格。进屋坐下点咖啡,店主递给我们一张空白卡片,让我们选择桌上纸盒中的贴纸,将喜欢的甜品或饮品贴纸粘贴在卡片上,或者自己亲手涂鸦一张点单。如此特别的点餐方式,像是一介给客人的见面礼。店内的餐点种类不多,蓝莓拿铁、百香果气泡水、柠檬酸奶方形蛋糕……都是店主们用心挑选和制作的,简单的家庭手作的味道。两个日本留学归来的店主

    中华手工 2017年1期2017-02-18

  • 我虽迟慢 誓将永随——记乐黛云继承汤一介遗志的二三事
    —记乐黛云继承汤一介遗志的二三事杨祖陶肖静宁“未名湖畔,鸟飞何疾”?汤一介先生在2014年教师节前夕匆匆飞向极乐,留下相依相伴六十余年的乐黛云先生,在一般人看来真不知如何度日了……没想到乐先生那么坚定不移地实现着自己的誓言:“我虽迟慢,誓将永随”。但是乐先生一点也不迟慢,她以耄耋之年,借助轮椅在急行军似的紧紧跟随。附带说一下,汤一介先生在世时,过去我们在通信中称他们为ty,后来汤先生走了,我们就称乐先生为yue或乐,可她在电邮回复中强调指出,还是称ty吧,

    文存阅刊 2016年6期2016-12-13

  • 汤氏三杰的家学传承
    学家、国学大师汤一介先生逝世两周年纪念日。汤一介先生不仅是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也是《儒藏》总编纂,他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成就,离不开其父亲汤用彤的悉心培养。汤用彤同样是国学大师,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汤用彤是与胡适、陈寅恪等人齐名的知名教授,他的著作《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是研究魏晋玄学与佛学不可不读的经典著作。汤一介的祖父汤霖,有着良好的国学基础,他是清末的进士,后积极投身于新式学堂和新式教育,培养出了中西贯通的汤用彤。

    人民周刊 2016年20期2016-11-30

  • 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汤家人
    尘封十年之久,汤一介先生的家族传记式作品《我们三代人》终于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了。这部作品记述了汤氏三代在100多年的历史大变革的背景下生活和学术活动的经历,在我们看来,这部作品为我们了解百年学术史、文化史和政治史提供了一个窗口。汤氏三代人,时历三世,汤一介先生的祖父汤霖先生为晚清进士,任知县于甘肃渭源,虽仕途并未显达,但却已留意于新式教育。对时世的变迁有先见之明,即预料中国社会将陷入一个剧烈的变乱时期,因此留下了“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素位而行,随适

    博览群书 2016年8期2016-09-18

  • 我的学术兴趣来自父亲从小培养
    贵1927年,汤一介生于天津,是汤用彤教授自美国留学归来5年后出生的孩子。按照族谱排序,当属“一”字辈。汤家乃湖北黄梅县的读书世家,汤用彤希望儿子也能做一个读书人,遂取名为“一介书生”的“一介”。由于身上流淌着读书世家的血液,汤一介在小学三年级就开始读古典小说,并喜欢上唐宋诗词,但欢乐无忧的童年被日本侵华战争给打断了。卢沟桥事变后,汤家的生活逐渐蒙上阴影,汤用彤一家则随北大迁到了昆明西南联大。这一年,汤一介12岁,为此,他的小学六年级没有念完,也就没有拿到

    中华家教 2016年1期2016-09-10

  • 一介书生的价值
    一介的一生和北京大学关系密切,他学于北大,教于北大,连爱人乐黛云也是北大的。他一生朴素,待人真诚,多次创造性地提出哲学命题,促进了中国传统哲学与现代性的融合。汤一介却从不居功自傲,从不承认自己是大师,也不喜欢别人叫自己为大师。他认为,当代中国还没有大师,是因为还没有出过一个被普遍接受的思想体系,还没有出过一本类似《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样影响世界的著作。【点评】每个人都有存在的价值,而汤一介的价值是什么?他出生在书香世家,深受家风影响,又在学术上孜孜

    人生十六七 2016年8期2016-07-11

  • 《我们三代人》
    一介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6年1月出版汤氏一门三代知识分子,汤霖是清光绪十六年进士;汤用彤是闻名中外的国学大师;汤一介子承父业,在哲学、国学等领域成就卓著。2014年9月,汤一介先生辞世,本书是其遗稿,尘封12年经整理后首次出版。全书更像是对汤氏家学渊源的回顾,分别叙述了作者的祖父、父亲,以及自己的身世经历、人物关系、学术著述等内容,三代人的学识、品性、操守贯穿于40多万字间。

    领导文萃 2016年8期2016-05-14

  • 一介与乐黛云:同行在未名湖畔的两只小鸟
    在未名湖畔。”汤一介和乐黛云,一个是哲学泰斗,一个是比较文学的拓荒者。2005年,他们共同出版了散文集《同行在未名湖畔的两只小鸟》,上面的话是汤老的书中序言。多少个黄昏,两位老人在未名湖畔,相携相依,羡煞路人。1927年,汤一介生于天津,家学渊源深厚,祖父汤霖是前清进士,父亲汤用彤是和陈寅恪齐名的国学大师。读高中时,汤一介的梦想是做一个哲学家。1947年,他考入了北京大学哲学系。正是在这里,他遇到了自己一生的伴侣——乐黛云。1949年,汤一介22岁,儒雅内

    领导文萃 2016年9期2016-05-14

  • 一介对中国传统哲学范畴体系的思考
    50080)汤一介对中国传统哲学范畴体系的思考张美玲(黑龙江大学 哲学学院,哈尔滨 150080)汤一介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和哲学史家,他认为中国传统哲学有着独特的概念、范畴体系,并从意义、方法、结构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一整套建立中国传统哲学范畴体系的构想。并通过概念、范畴意义之分析,概念、范畴分析之方法,范畴体系构想之尝试,范畴体系构建之评价四个方面的描述,可以清晰展现汤一介对这一问题上所做的哲学思考。探讨汤一介有关中国传统哲学范畴体系方面的观点,

    知与行 2016年12期2016-02-09

  • 国学大师的传承守望
    一介先生是当代著名哲学家、国学大师、哲学史家、哲学教育家,他出身书香门第,祖父汤霖是清末进士,父亲汤用彤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是贯通中西的国学大师。而今,汤一介先生遗作《我们三代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5年12月第1版),书写汤氏一门三代知识分子在中国百年社会变迁中的政治命运,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守望。汤一介很看重传承,书的封底印有汤家祖训:“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素位而行,随适而安。”祖父汤霖曾经在清朝时历任多地知县,平日最喜欢用乡音吟诵《桃花扇》

    书屋 2016年1期2016-01-25

  • 一介书生 一生如是
    、北京大学教授汤一介仙逝的消息,先生享年87岁。群里满是回忆和哀痛,学子们感念先生的一生,感悟先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真谛。灵堂吊唁 缅怀大师为了悼念汤一介先生,北京大学在人文苑1号楼108室设置了灵堂。从9月11日上午10时开始,就有不少人陆续前来吊唁。9月12日下午,我与在北京工作的女儿专程来到北京大学吊唁汤一介先生。一进入北京大学人文苑,便能看到沿途设置的引导讣告。1号楼入口处有留言簿让吊唁者留言,并赠送每人一本汤先生的简介小册子。吊唁大厅入口的

    文史春秋 2014年12期2015-01-27

  • 一介:事不避难,义不逃责
    8岁的国学大家汤一介与世长辞。尽管他没能见到自己主持的《儒藏》全部出齐,也没能见到新版的《汤用彤全集》面世,但是,没有人会对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精神有任何疑问。仅在今年,他就出席了三套大书的发布会,由他主编的《儒释道与中国传统文化》年刊也于7月出版,他还亲自撰写了序言。汤一介曾说,自己53岁才算真正研究哲学,虽然成为有影响的哲学家已不可能,但一心想为中国文化尽一份力。汤一介生于书香门第,祖父为汤氏家族留下了“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家训,告诫后人,做事

    读者欣赏 2014年12期2014-12-23

  • 同行在未名湖畔的两只小鸟
    ”2005年,汤一介和乐黛云这对学者夫妇共同出版了一本随笔散文集《同行在未名湖畔的两只小鸟》,上面的话是汤老在书中的序言。2014年9月9日,一只鸟儿去了,乐黛云说:“他很累了。”汤一介和乐黛云,一个是哲学泰斗,一个是比较文学的拓荒者,1952年结婚。两位先生在六十多年的岁月中,共同经历了各种艰难困苦,不离不弃、相携相依。几棵小草的含蓄1949年,汤一介认识了乐黛云,这位后来在中国比较文学界举足轻重的学者。对于汤一介来说,她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物。汤一介

    视野 2014年24期2014-12-18

  • 一介:参加“梁效”错了,做《儒藏》战战兢兢
    007年3月,汤一介先生刚过了八十岁。我到了北京后和他通电话,深为他的儒雅气息所感染,脱口而出:“汤先生,我们做个采访吧!”汤先生爽快地答应了,并约好几天后见面的时间。当我到北京大学朗润园汤家的楼下,按了门铃,竟没回应,再打电话,也没人接。我随即给汤先生的至友庞朴先生打了电话,庞先生说,如果汤家没人,汤先生夫妇可能是到郊外的另一个地方去小住了。于是,我写了一张字条并留下手机号码,放在汤家的信箱,信步从北大到圆明园去逛了一个下午。这一代出不了大师几天后,我接

    世纪人物 2014年11期2014-11-27

  • 一介
    《儒藏》总编纂汤一介先生于9月9日晚8时56分在京逝世,享年87岁。据汤老夫人透露,汤老去年已经身患重病,但却继续主持编纂《儒藏》,整天为工作操劳。2014年6月底,汤老主持编纂的《儒藏》精华编百册由北大出版社出版。在出版仪式上,他曾说,“我们必须继续努力,不编完《儒藏》全本,就代表这个工程没有最后完成。这样一个巨大的工程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只要我活着一天,我就愿为这个工程尽力。”而《儒藏》全本将收录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儒学文献3000余种,约10亿字,计划于2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2014年11期2014-11-24

  • 一介:“一介”书生和他的哲学思考
    高龄的国学大师汤一介先生出席《儒藏》精华编百册出版仪式时曾说:“我们必须继续努力,不编完《儒藏》全本,就代表这个工程没有最后完成。这样一个巨大的工程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只要我活着一天,我就愿为这个工程尽力。”2003年12月,作为集中儒家文化精髓的 《儒藏》工程,在教育部获批立项,汤一介任总编纂和首席专家,季羡林任名誉总编纂,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系统整理海内外儒学典籍的一项基础性文化建设工程,编纂工作分为《儒藏》“精华编”和《儒藏》全本,两部分同步进

    文化月刊·下旬刊 2014年10期2014-11-15

  • 先生之风
    上博士的王博去汤一介家中看望先生。初次登门,他买了一些水果,没想到传说中温和的汤一介却对他生了气:“你还是学生,以后不要带任何东西,这是第一次,我就不扔出去了。”第二次再去先生家,总觉得该带点啥的他诚惶诚恐地带了两篇课程作业。“这回先生很高兴,说以后就带这个来。”王博知道汤一介很忙,加上身体不好,留下课程论文只是想把自己一学期的学习情况给先生一个交代,没想到过了一段时间,汤一介把他叫到家中,拿出那两篇已被红笔做了很多标记的论文。“上面写了很多字,先生首先夸

    读者 2014年23期2014-11-11

  • 一介:中国哲学问题思考者
    一介和乐黛云先生经常以未名湖边的两只小鸟自比,如今,有一只先飞走了。9月9日。著名哲学家、“《儒藏》编纂与研究”重大专项首席专家汤一介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无论为人还是治学,汤一介先生的一生都是严谨、真诚。他所创办的北大儒学研究院以及对《中国儒学史》的编辑整理,他对卷帙浩繁的《儒藏》的编撰与研究,乃至垂暮之年仍孜孜不倦呼吁中国学者走向世界、与西方建立“文明对话”的殷切之情,都真实生动地折射出一个贯通儒释道并将自己的思索与中国社会变迁紧

    商周刊 2014年19期2014-10-10

  • 人物
    国学泰斗汤一介去世9月9日晚8时56分,北京大学哲学系终身教授、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儒藏》总编纂汤一介先生在京逝世,享年87岁。汤一介一生秉承“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信念,身体力行,孜孜以求,致力于推动中国文化从传统走向现代、从沉寂走向复兴。他梳理、建构中国哲学体系,学术成就卓越,却反对别人称他作“大师”,认为自己只是中国哲学问题的一个思考者。汤一介出生于书香门第,祖父汤霖,是清光绪十六年进士,父亲汤用彤,是久负盛名的国学大师。父亲希望他成为有学问

    中华儿女 2014年18期2014-09-28

  • 儒生汤一介:阐旧邦,辅新命
    哲学系终身教授汤一介在北京病逝,享年88岁。上世纪80年代,汤一介创建中华文化书院,推动“文化热”;90年代,他首倡“国学”,提出中西文化对话,引领风气之先;2003年,76岁时,他又主持规模宏大的《儒藏》编纂工程。“作为一个哲学家或哲学工作者,应该继续努力把我想的问题提出供大家讨论,这样才不负作为一个学者、一个教师的责任。”2014年6月,汤一介表示,他要继续写文章,讲自己的感受,讲对人类社会以及天人关系的理解。一周前,他还准备参加北京国际图书节的“名家

    瞭望东方周刊 2014年36期2014-09-23

  • 一介:未名湖畔的哲学名宿
    王建柱汤一介是一位久负盛名的哲学史家,从上世纪80年代创建中华文化书院推动“文化热”,到90年代最早提倡“国学”,从2008年担任北京奥运会文化总顾问,到《儒藏》工程的首席专家,汤一介通常被外界看做是北大哲学系的“头牌”。但他并不愿以“哲学家”或“国学大师”自居,他曾谦虚地说:“在1949年以后的30多年间,只有马、恩、列、毛这样的领袖才能称为哲学家,而我们只是一名普通的哲学工作者。”汤一介的一生,是在读书、教书、写书、编书中度过的,因为历次的政治浩劫,他

    共产党员·下 2014年7期2014-08-06

  • 一介:事不避难,义不逃责
    文/张弘汤一介: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文/张弘汤一介展示《儒藏》样书2014年9月9日晚上9时许,88岁的国学大家汤一介与世长辞。尽管他没能见到自己主持的《儒藏》全部出齐,也没能见到新版的《汤用彤全集》面世,但是,没有人会对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精神有任何疑问。仅在今年,他就出席了三套大书的发布会,由他主编的《儒释道与中国传统文化》年刊也于7月出版,他还亲自撰写了序言。汤一介曾说,自己53岁才算真正研究哲学,虽然成为有影响的哲学家已不可能,但一心想为中国文

    读者欣赏 2014年12期2014-07-03

  • 一介:世间从此无书生
    大学哲学系教授汤一介在京逝世,享年87岁。汤一介一介书生也。他一生行状犹如其名,做的就是书生所做的事情。究其一生,他有两大贡献可以镌刻在碑铭上:一是在改革欣欣向荣的1980年代,他领衔的中国文化书院,为思想启蒙推波助澜;一是在耄耋之年,他不辞辛苦,担纲《儒藏》,总儒学之大成。这两项大工程,让他从书斋走出来,为公众所熟悉。如今,汤一介魂归道山。在追念这位儒骨仁心的书生时,人们不免要对未来的文化走向产生一种焦虑。这一代学人陆续走后,中国的学术将会面临怎样一个

    中国新闻周刊 2014年35期2014-05-14

  • 一介:毕竟是书生
    手时,87岁的汤一介在想什么。他已经太老了,脸很瘦,须发皆白,需要倚靠拐杖,而眼前温和的领袖高大而宽厚,满是力量。一个月之后,人们再次看到汤一介,是在《儒藏》精华版的出版仪式上。他的身体显然越来越差了,只能坐在轮椅上,说话也显得虚 弱。之后的9月就是他病逝的消息。“國学大师”、“泰斗”的赞颂充斥了哀悼的文章,尽管很多人对他全然不知,更多人不明白那些晦涩的著作有什么意义。少年投奔延安的失败之旅1943年春天,16岁的汤一介谋划了一次出 逃。作为“熔铸古今、学

    看天下 2014年26期2014-04-08

  • 儒者汤一介
    座坟墓。”这是汤一介19岁写下的一首诗的最后两行。诗的题目叫《死》,是他在杂志上读到诗人林庚写的《生》后,觉得对方认识不够深刻,提笔在原诗的空白处写下的。68年后,汤一介带着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2014年9月9日、农历八月十六的晚上,罹患肝癌的他病逝于北医三院。教了一辈子书的他没能赶上9月10日这一属于教师的节日,也没能等到父亲汤用彤纪念馆在湖北黄梅揭幕的那一刻。“儒者”是接触过汤一介的人对他的定位。在他们印象中,汤一介是一位平易近人、儒雅的老先生。即使在

    博客天下 2014年26期2014-01-29

  • 一介”书生远去 家国情怀永存
    哲学院终身教授汤一介先生去世,引来各界悼念。汤一介先生一生专注于中国哲学研究,并努力建构中国哲学体系。在“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家训影响下,年近八旬毅然担负起《儒藏》工程的总编撰,去世前依旧为此事操劳。季羡林、汤一介、任继愈、周汝昌都可谓国宝级专家,如今几位泰斗均已仙逝,令人惋惜不已。第一名人·人物剪影【学术影响力】汤一介先生力主思想对话,引领风气之先,传承中国学脉,执掌《儒藏》编修。他所创办的中国文化书院,重启了传统文化热潮;他所主张的“普遍和谐”“中国

    意林·作文素材 2014年12期2014-01-21

  • 一介:未名湖畔的哲学名宿
    文/王建柱汤一介:未名湖畔的哲学名宿文/王建柱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大学人文学院,亲切看望87岁高龄的著名哲学家汤一介。在汤教授研究室里,习总书记同他促膝交谈,了解《儒藏》的编纂情况,赞扬他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汤一介是一位久负盛名的哲学史家,从上世纪80年代创建中华文化书院推动“文化热”,到90年代最早提倡“国学”,从2008年担任北京奥运会文化总顾问,到《儒藏》工程的首席专家,汤一介通常被外界看做是北大哲

    共产党员(辽宁) 2014年14期2014-01-18

  • 谁愿买走我的人生
    吧上出现一个叫“一介清风”的男人,他留下了自己的QQ号,并说:“我宁愿相信你说的是真的,而不是骗子。”于杰加了他,两人聊了起来,他向对方倾诉了自己的遭遇,“一介清风”说:“叫我怎么相信你不是在骗人呢?”“你要是不相信,可以来找我。”“我才不会上当呢,谁知道那是不是陷阱。但我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男人要了于杰的卡号,立刻给他打了1万块钱过来。他是谁?为什么这么爽快?他连于杰人都没有见过啊,他定是个有钱人,而且心地善良。于杰愧疚感激极了,这钱可真是雪中送炭

    故事林 2013年23期2013-05-14

  • “天”问的可能
    ○张烨《天》,汤一介、(法)汪德迈著,岳瑞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版“天”是什么,“天”意味着什么?这几乎是贯穿于我们一生的疑问,而对于这一疑问的追寻几乎与人类文明史同步。汤一介在他的《天》中的讲,和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一样,在他生命的最初,他关于“天”的全部印象都来自于“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之类的上古传说。他同我们一样,也会在生命的某一个时刻惊异于汉语语境中“天”和“老天爷”的密切关联,也会惊觉到“天”与个体生命与亘古时空的密切关联。所

    博览群书 2012年6期2012-11-20

  • 多读书 不做一介“俗吏”
    艳丽多读书 不做一介“俗吏”■薛艳丽《辞海》释“俗吏”为:“眼光短浅、不学无术的官吏。”《汉书·贾谊传》中则说,“夫移风易俗,使天下回心而向道,类非俗吏之所能为也。俗吏之所务,在于刀笔筐箧,而不知大理。”可见俗吏一词,主要是对没有作为官员的一种品评。但如今,从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之高度,不妨要求各级官员一下——不做一介“俗吏”。窃以为,俗吏之“俗”,除了“眼光短浅、不学无术”外,还表现为官场上的种种低级趣味庸俗作风。惟“一把手”马首是瞻,

    支部建设 2011年22期2011-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