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吾

  • 李健吾的“自然”批评观探析
    要批评家之一,李健吾的批评文本中多次出现“自然”一词,出现的频率和次数甚至远高于李健吾的其他用词。虽然李健吾从未以明晰的语言界定或阐释其笔下的“自然”术语,但如果把这些散落在他批评文章各处的“自然”放在一起进行综合性考查、辨析,探寻其在不同批评语境中所显现出来的意义、价值和功能,我们就会发现李健吾笔下的“自然”术语意蕴丰厚,具有多层次的意义蕴涵和多向度的价值指向,贯穿于作者对文学评价、创作和欣赏等的多重分析和论述之中,是李健吾其他批评观念得以阐释性展开的重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6期2024-01-25

  • 李健吾与他的“老大哥”郑振铎
    陈福康李健吾先生是一位杰出的爱国进步文化人士。他才华横溢,以戏剧家、文学批评家、小说家、散文家闻名于世,但很多人并不知道,他也是我国20世纪的一位功绩卓著的文学编辑、大学教授。他一生的建树是多方面的。李健吾曾经热烈、深情地评说郑振铎(西谛):“你永远是出生入死的先锋官,为追求理想而在多方面战斗的一位带头人!……是我半师半友的老大哥。”(1)李健吾: 《忆西谛》,《收获》,1981年第4期。是的,李健吾一生取得多方面的成就,与郑振铎这位年长八岁的“老大哥”分

    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院学报) 2023年5期2023-10-26

  • 一个批评家的自我“养成” ——从《咀华二集》的两个版本说起
    张怡鹤李健吾作为现代文坛上的著译双栖学者,他的批评家身份长期都被遮蔽在其剧作家和法国文学研究者的“主业”光芒背后。 近十数年来,不断有研究者真正关注到他批评家身份的重要性。他的文学批评性文字——“咀华”系列中最常被提起的莫过于两本评论集:《咀华集》(1936 年)和《咀华二集》(1942 年初版,1947 年再版)。①此外还有“李健吾在《咀华集》三个版本之外另有《咀华余集》之存在”的相关讨论。 这种说法在李健吾女儿李维音的回忆和吴泰昌的文章中均有提及,但并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22年4期2022-12-27

  • 关于李健吾莫里哀喜剧翻译的译者行为研究
    于 辉引言李健吾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法国文学研究专家、翻译家、剧作家和文学评论家,在多个领域均建树颇丰。在学界,针对李健吾的文学评论与戏剧创作的研究较为广泛而充分,相关研究文章以及研究专著较多。作为研究型翻译家的李健吾及其对福楼拜作品的研究与翻译(比如李译《包法利夫人》)亦在翻译研究界引起一定的关注,但对于其戏剧翻译的相关研究仍有待展开与深入。李健吾集研究、翻译、创作以及表演、教学于一身,是戏剧领域成就斐然的大家,为我国戏剧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李健吾译介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2年3期2022-11-22

  • 有关李健吾的笔名“川针” ——兼与韩石山先生商榷
    名“师陀”。在李健吾众多的笔名中,“川针”也是这样一个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笔名。据《李健吾传》的作者韩石山先生考证,“川针”是“传真”的谐音,具体对象为李健吾青年时期的恋人张传真——北洋政府司法总长张国淦的女儿。这一说法有李健吾夫人尤淑芬老人的告承,还有李健吾好友徐士瑚先生的复函,当是无误。但关于这一笔名的使用情况,韩石山先生说李健吾“1928 年以后发表的文章,从未署名川针”,“据此可以推断,这是李健吾在这一时期写某类作品时专用的一个笔名”。笔者翻阅了民国

    名作欣赏 2022年25期2022-09-16

  • 李健吾集外佚文考述
    戚慧关键词:李健吾 集外文 戏剧 考释2016年5月,《李健吾文集》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这十一卷囊括了李健吾先生所著的各类作品,可以说较为完整、系统、全面地展示了他文学创作和研究的成果”。在文集之外,还有不少篇什散见于各类报章杂志,值得挖掘整理。笔者近来搜集资料时,在民国时期报刊上辑获李健吾佚文数十篇,均未收录于《李健吾文集》及其他文集,亦为《李健吾作品原刊目录索引》《李健吾年谱》(北岳文艺出版社2017年版)等所失收,是研究李健吾生平事迹、文学创作以

    名作欣赏 2022年9期2022-07-04

  • 有关李健吾的笔名“川针”
    武斌斌关键词:李健吾 笔名 川针作家作品的署名,有时候是很随意的,并无特别的含义,但有时却又十分重要,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如,舒庆春为表明自己的人生志向,署名“老舍”(意为舍弃自己);鲁迅为表明自己“彷徨”时期的特殊心境,署名“俟堂”;王长简为将自己的文学创作划分出比较明晰的界线,署名“师陀”。在李健吾众多的笔名中,“川针”也是这样一个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笔名。据《李健吾传》的作者韩石山先生考证,“川针”是“传真”的谐音,具体对象为李健吾青年时期的恋人张传真

    名作欣赏 2022年9期2022-07-04

  • 近代著名作家、戏剧家、翻译家李健吾
    荟萃。在近代,李健吾无疑是从这里走出的一位卓越的骄子。李健吾,笔名刘西渭,1906年出生于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西曲马村,是近代著名作家、戏剧家、翻译家、评论家和文学研究者,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兴起和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颠沛流离的童年李健吾的父亲李岐山,是晋南辛亥革命主要领导人之一。李岐山有三个儿子,李健吾居次。李健吾出生后的第二年,李岐山在景梅九介绍下加入同盟会,旋即在运城、太原等地投入革命活动。童年时的李健吾随慈母相竹筠生活在家乡,五岁启蒙,在关帝庙念私塾。

    文史月刊 2022年4期2022-05-16

  • 黄金般的心
    舍,亦难忘作家李健吾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而就是在这种境况下,他依然不顾自身危险几次资助身处困境中的巴金。当时,巴金受到的冲击最大,加上妻子患病去世和存款被冻结,他生活十分窘迫。李健吾总想给巴金一些切实的帮助,却苦于找不到机会。1974年夏,李健吾的大女儿李维音参加七二八工程设计,要去上海做三废设计审查。李健吾觉得机会到了,在女儿临行前,他递给女儿一个信封,嘱咐道:“里面有500元,到了上海后,不要打听,要自个儿找,不要用巴金这个名字。见了李伯伯,就说朋

    做人与处世 2022年23期2022-02-21

  • 李健吾的批评精神与批评实践论析
    的具体维度就与李健吾的不一样。参见李晶:《论批评精神——以李长之为例》,《四川戏剧》2020年第10期,第30-34、41页。当代文艺评论可从中国现代文艺批评中汲取“批评精神”,改变理论先行、“唯西方”倾向,以及被资本、“圈子”裹挟的困境,创造属于当代的文艺批评精神。20世纪三四十年代,李健吾的批评论述和相应实践,表现出鲜明的现代性属性,甚至是后现代开放多元的表征,其“批评精神”突出地展示出批评家融合感性和理性的评论水平。他运用独具特色的文体论述,传达对待

    中国文艺评论 2022年12期2022-02-09

  • 李健吾印象批评中的审美理想探微
    美理想,暗示了李健吾印象批评的艺术品格;李健吾对于批评主体的建构,为其审美理想的表达,提供了承担元素,以存在意义上的批评主体为支撑,以主体自我经验为根基,印象批评形成了其“灵魂奇遇”的审美理想表达机制;“印象”则以场域的开放态势,为其审美理想的表达提供了语境依托。所以,审美理想在李健吾印象批评视域中呈现出清晰的表达路径,即批评主体依托“自我经验”在“印象”的场域中,达成“灵魂奇遇”,进而实现文学批评审美理想的升华。1 李健吾印象批评的审美理想李健吾的文学批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5期2021-12-05

  • 朱自清让学生转系
    时在上海教书的李健吾,请他就近接济自己住在扬州的老父亲,李健吾自然不会让老师失望。那么,朱自清何以有信心如此重托他人呢?原来,这二人之间早已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朱自清在清华大学中文系担任教授,当他知道自己的学生名字叫李健吾时,竟然当着众人的面让李健吾转系。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朱自清翻开花名册点名逐个认识学生:“李健吾。”“到。”學生李健吾答道,并从座位上站起来。朱自清看到这个名字,觉得很惊奇,这个自己经常在报刊上看到的名字,竟然会出现在班级的花名册中,朱自

    做人与处世 2021年11期2021-09-22

  • 李健吾文学批评的现代性
    批评家的代表,李健吾在以艺术家的自觉对批评本质进行反思的同时,也调动自己的文学储备为中国批评往更宏深的现代性挺进提供了一种范式。他不仅用批评家的宽容与同情去实践现代人文精神下的对话式批评,还努力在中华文化的土壤以及时代政治的背景上融合中西文论的优势,收获一种现代性的中国式批评思维。其中不少思考和实践对当代文学批评建设至今仍有重大的启示作用。关键词:李健吾 文学批评 现代性 中西融合百年中国文学,应有两翼,一是文学作品,二是理论思潮。当文学作品之翼不断丰满时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8期2021-09-11

  • 自由的灵魂冒险者
    张艳洁李健吾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独特存在,他吸收了中西方印象批评的共同之处,在文学的世界中,看透了人生的凉薄与困境,表达了自己对当时一批作家及其作品的判断,体现着“咀华”式批评的艺术魅力,充分体现了作为批评家的深刻意义与独特思考。一、在中西方批评张力中的自我提升李健吾的批评观,是一种印象主义式的批评观,他是一个把文学看作纯美之生命的批评家,强调批评必须与这种生命情调保持一致。在此前提下,他借鉴融合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批评意识及社会历史批评上

    青年文学家 2021年21期2021-09-05

  • 一封书信珍藏60年,两位文人挚友情
    方继孝李健吾致焦菊隐的信,写于1954年3月18日。从这一年算起,至2016年5月16日,这封信被焦菊隐的后人委托拍卖,李健吾的这封信,整整在焦家两代人的手中,珍藏了62个年头。溯源焦菊隐1905年出生于天津,比出生于山西运城的李健吾先生年长一岁。焦菊隐于1975年2月28日离开人世,这封信由他保存了近21 年。足见焦菊隐生前十分珍视与李健吾的来信和他们之间的友谊的。李健吾的这封信,是接到焦菊隐的信之后,就焦菊隐翻译并寄给他的契诃夫的剧作《三姊妹》译稿和译

    北京纪事 2021年4期2021-05-24

  • 浅论李健吾文学批评思想
    文学批评史上,李健吾是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香港学者司马长风认为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以刘西渭(李健吾的笔名)的成就最高”1,温儒敏将《咀华集》的出版“看作是现代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印象派批评已经具备不可忽视的实力”2,刘锋杰则把李健吾列入中国现代六大批评家之一3。由此可见李健吾不仅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文学批评中占有一席之地,其批评范式超越时代而呈现出丰富的内涵。一、印象主义批评李健吾深受法国印象主义批评的影响,这在其批评结构,批评路径以及风格

    大众文艺 2020年1期2021-01-27

  • 探灵魂之林 书印象之华——李健吾文学批评的独特性
    0020)一、李健吾文学批评研究现状李健吾文学批评研究受社会、政治、文化等因素影响,随着时间发展呈现出曲线状发展样态,可大致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李健吾文学批评注重主观感受和思想启蒙,缺乏科学理性分析,其影响主要在“京派”作家群及相关的读者群。当时以意识形态角度切入的社会历史批评是批评界的主流,备受众多作家、批评家推崇。而李健吾是非主流批评家,他的印象主义批评强调艺术的文学性,具有自由主义倾向,与社会历史批评格格不入,所以并未引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2020-12-19

  • 时代一隅——论李健吾早期独幕剧创作
    杨一梦摘要:李健吾于早期创作的一批独幕剧,体现了其平民视角,展现了时代激荡下的各色小人物。他擅于在有限的篇幅通过巧合,设置情节的“突转”与“发现”,在矛盾冲突下发掘人物斑斓的内心世界和丰富而幽微的人性。与“社会问题剧”相呼应,他的剧作中出现了年轻人出走与追寻的命题,力图对青年的出路问题作出解答。而剧中戏剧意象与道具的运用与呼应,更是增加了李健吾独幕剧作的艺术魅力。同时,由于尚属于初创期,這些剧作难免存在人物不够立体化及巧合运用较多的遗憾。【关键词】李健吾;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0年7期2020-11-11

  • 灵魂与杰作的奇遇
    郑直摘 要:李健吾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其以“刘西渭”為笔名先在《大公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文学批评文章,主要影响在“京派”作家群及读者层,直到结集出版了《咀华集》及《咀华二集》,他的批评才为整个文坛所熟知。其中他对沈从文的小说《边城》的批评就非常具有代表性。使后起的沈从文研究者大都默认或承袭这种直观评论。可以说这是作为批评家的李健吾与作家沈从文的杰作《边城》之间的奇遇与交流,也有人称之为“灵魂探险式”的文艺批评。关键词:李健吾;

    卷宗 2020年10期2020-07-04

  • 美的谐和 ——浅析李健吾的文学批评观
    与批评表达只是李健吾作品中富有艺术表达形式的一部分,构成另一部分的则是其科学、严谨、客观的批评态度。以美的“谐和”为追求的文学批评不仅是李健吾审美表达的工具,更是其人生态度的抒发平台。一、时代中的李健吾(一)以政治为导向的文学批评与李健吾的态度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摸索进程大约在20世纪30年代开启,国土凋零、民权沦丧的刺激,五四运动的革命激情使众多作家与批评家笔下的作品都具有强烈的功利主义,他们用自觉的作品承担着开启民智、拯救中国的社会责任,寻求社会秩序与道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2期2020-03-16

  • 李健吾改编剧研究述评
    21世纪以来,李健吾的戏剧研究受到持续关注,但对其盛极一时的改编剧的研究却很不充分,也不平衡。按照时间顺序对李健吾的改编剧研究进行一番梳理,考察学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总结出阶段性的研究特点,分析发展态势,力求找出研究存在的不足和可以继续开掘的研究空间。关键词:李健吾 改编剧 述评提起李健吾(1906-1982),我们熟知的是他以“刘西渭”为笔名的批评家这一身份,如果说他还是一位戏剧家的话,则知者甚少。其实,李健吾十四岁便参与戏剧表演,创作戏剧也近六十年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0年3期2020-03-01

  • “自我”在历史变迁中的浮沉 ——谈20世纪30至50年代李健吾批评风格的转变
    121000)李健吾,原名刘西渭,是一位文学上的多面手。司马长风在他的《中国新文学史》中说,“三十年代的中国,有五大文艺批评家,他们是周作人、朱光潜、朱自清、李长之和刘西渭,其中以刘西渭的成就最高。他有周作人的渊博,但更为明通;他有朱自清的温柔敦厚,但更为圆融无碍;他有朱光潜的融汇中西,但是更为圆熟;他有李长之的洒脱豁朗,但更有深度。”[1]刘锋杰在《中国现代六大批评家》中,直接称李健吾为“畅游杰作的灵魂探险者”。他高度评价李健吾的文学批评,提出“他的批评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1期2020-02-24

  • 李健吾早期的文学活动
    100875)李健吾是现代文学史上大师级人物,尤以戏剧、小说和文艺评论著称。他在北师大附中读书期间,便与蹇先艾、朱大柟等同学一道创办文学刊物,组织文学社团,创作了一批剧本、小说、诗歌和散文等文学作品。从目前学术研究现状来看,对李健吾在师大附中读书期间的文学活动的研究尚薄弱,作品也大都被评论家一笔带过。该文着重就李健吾早年从事文学活动的情况做一概略的介绍。1 组织文学社团李健吾,1906年8月生于山西省运城市。1921年,他以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师大附中。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2期2019-12-28

  • 李健吾剧作序跋释读
    星辰摘  要:李健吾的戏剧创作因其多方尝试、不断转向而略显驳杂,对其剧作序跋的考证与阐释,可以成为理解与描述其戏剧创作历程,把握其创作连续性及转向动因的有效途径,从中可见他在题材选择和艺术处理中对文学与时代之紧张关系的体验和思考。早期创作中的隔膜感促使他在题材选择上发生转向;此后,他在不断调整作品视角与距离的过程中走向成熟;40年代战争背景又使他的创作面临新的挑战,他的艺术观念与新的创作环境产生矛盾。关键词:李健吾;戏剧;序跋;时代性身兼剧作家、批评家、散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9年1期2019-08-15

  • 李健吾早期五部话剧创作特色分析
    郭晓东摘要:李健吾早期五部话剧的创作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首先是受“五四”启蒙文学思潮和个人自身生活经历的影响,以及眼光向下的创作导向,剧中人物更多关注普通社会大众;其次是直面社会现实、突出人物内心矛盾冲突和探索复杂人性分析的创作特色;最后是作者早期的剧目创作聚焦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反映在剧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大多具有过渡时代的特征。关键词:李健吾 早期话剧 特色李健吾(1906-1982),山西运城人,我国近现代著名的作家、戏剧家、文学批评家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9年5期2019-06-25

  • “批评者不是硬生生的堤,活活拦住水的去向”
    乎唯一的大师,李健吾和他的《咀华集》一直不缺拥戴者,不过绝大多数的拥戴者在表示过敬仰之后,都习惯加一个遗憾的尾巴,比如“李健吾的批评尽管庭院深深,繁花似锦,小桥流水,情志生动,但毕竟气象不够宏伟,无以与文学批评史上的批评大家相提并论。这结果,李健吾的批评构成了批评史上的永恒绝唱,却未构成批评史上的震荡千古的黄钟大吕”。但细读这段话,我们发现论者在下判语时已然预设了一个批评应“气象宏伟”的立场,李健吾这种“情志生动”的路数自然有违于批评的正途,所以注定“绝唱

    南方文坛 2018年4期2018-08-27

  • 浅析李健吾文学批评的批评者主体性
    周进思摘 要:李健吾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重要的人物,在中国近代文学批评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地位。1936年文化生活出版社推出了李健吾的批评文集《咀华集》,在当时的批评界引起轩然大波。本论文试从《咀华集.咀华二集》中代表性篇目《评》为中心去浅析李健吾文学批评中所体现出来的批评者在评论作品时的主体性。关键词:李健吾;《边城》;批评者主体性李健吾认为:“一个批评家明白他的使命不是摧毁,不是和人作战;而是建设,而是和自己作战。”同时,李健吾主张建立一种真诚、坦率的

    世界家苑 2018年7期2018-07-28

  • 浅谈李健吾批评对“人性”的重视
    田姣摘 要:李健吾的文学批评看似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是从李健吾评论沈从文的《边城》这个作品看的出来,人性是他所大力讴歌赞美的,也是他评判作品好坏的重要标准。关键词:李健吾;沈从文;《边城》;人性一、《边城》中的“人性”文学批评家必须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能对所评论的文章给于一个公平的评价?当然是人性。李健吾一来就提人性,可见李健吾对人性的重视。沈从文正好在《边城》这篇小说中将人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在李健吾对于《边城》的批评中,李健吾认为沈从文《边城》的第一个特

    世界家苑 2018年7期2018-07-28

  • 李健吾对莫里哀喜剧的接受
    最杰出的代表。李健吾作为中国研究莫里哀喜剧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的成就是不可忽视的。而李健吾不仅是翻译家和研究者,也是作家和文学批评家,那么,在对莫里哀喜剧的研究过程中,定会涉及到对他喜剧的批论,同时,作为戏剧家的李健吾在创作过程中也会受到莫里哀的影响,将其的喜剧创作方法内化在自己的创作中。关键词:李健吾;莫里哀喜剧;内化与接受一、李健吾戏剧创作简述李健吾从小喜爱戏剧,在学生期间即参加话剧演出,曾担任清华大学清华戏剧社社长。1923年发表剧本《出走之前》,其

    科学与财富 2018年1期2018-03-03

  • 试论李健吾印象批评的咀华之咀
    摘 要:李健吾先生以其鉴赏式的印象批评,成为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中一位颇具特色的批评家,其批评中西兼蓄,寻美咀华,充分展现了他的独特意蕴和隐含的具体操作流程。笔者随着他对林徽因等作家作品的批评,尝试从激流泛舟之心灵摄获、高空鸟瞰之感受整合和绿原漫步之美语抒写三部分,探寻这种批评的具体操作步骤。关键词:李健吾;印象批评作者简介:刘金英(1982-),女,汉族,江西赣州人,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青年文学家 2017年36期2018-01-12

  • 李健吾成熟期戏剧的思想意蕴
    摘 要:李健吾,中国现代文坛的“多面手”,创作领域涉及小说、戏剧、散文、文学评论、翻译及法国文学研究等,尤其是在戏剧方面成绩斐然。他一生创作和改编了40多部剧作,为中国话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三十年代中期到解放前是李健吾戏剧创作的成熟期,这期间他创作了一大批代表他艺术成就的戏剧作品,并改编了莎士比亚等外国名家的许多剧作。他的作品描写现实,探究人性,表现人物性格,努力实现戏剧本土化,字里行间表现出他的细腻真情。李健吾成熟期的戏剧创作思想意蕴丰富,散发出他所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7年3期2017-03-31

  • 浅论李健吾文学批评风格的形成原因 ——以《咀华集》《咀华二集》为例
    4400)浅论李健吾文学批评风格的形成原因 ——以《咀华集》《咀华二集》为例张 欣 (华南师范大学 544400)李健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具有特色文学批评家。本文试从《咀华集》《咀华二集》来探寻李健吾“咀华”式风格的形成原因。李健吾;咀华集;咀华二集李健吾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上的五大文艺批评家之一,与周作人、朱自清、朱光潜、李长之齐名。而韩石山先生认为以刘西渭(即李健吾)的成就是最高的。韩石山高度评价道:“他有周作人的渊博,但更为明通;他有

    大众文艺 2017年13期2017-03-11

  • 李健吾翻译思想的美学特征
    著名文坛巨擘,李健吾先生的翻译作品以其译文措词得体、语言鲜明、表达精炼、行文流畅而著称于世。特别是其经典译著《包法利夫人》不仅忠实地传递了原文的信息,而且还恰当地再现了原文的各种风格意义和美学价值,使译文与原文在内容、风格和意境上实现了高度的契合,是其翻译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关键词:李健吾 翻译思想 《包法利夫人》李健吾(1906—1982),字仲刚,笔名刘西渭,祖籍山西运城,我国现代著名戏剧家、翻译家和评论家。作为中国近现代历史著名的翻译家,先生的翻译作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6年12期2017-01-21

  • 李健吾戏剧创作中的“人性”表现形态
    】身为剧作家的李健吾,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优秀剧作,为中国现代戏剧事业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人性作为李健吾戏剧美学的灵魂,体现了其在戏剧创作上的独立思考和艺术上的自觉审美追求。李健吾的人性剖析立足于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冲突表现,从人物与现实的矛盾、人物与传统文化的矛盾和人物内心的自我矛盾冲突多方面展现,从而审视和思考中国现实社会和本民族的人性。【关键词】李健吾;戏剧创作;“人性”表现形态李健吾从1923年正式开始戏剧创作生涯,共创作多幕剧12种,独幕剧11种,改编多幕

    青春岁月 2016年5期2016-10-21

  • 李健吾戏剧创作中的独特“人性”书写
    :“人性”观是李健吾艺术观的出发点,也是他的创作依据。李健吾在戏剧创作中以社会现实为背景,传达了“人类普遍情绪”,揭示了人性由扭曲到复归的曲折历程。本文还进一步探讨了李健吾“人性”特质书写的心理动因,解读李建吾戏剧的独特性。关键词:李健吾;戏剧创作;人性书写;心理探因中图分类号:I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232-01一、“人性”的独特言说和思考李健吾在戏剧创作和文学批评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性观”并付诸实践,

    人间 2016年9期2016-05-14

  • 李健吾“印象批评”的另一面
    30051)李健吾“印象批评”的另一面薛磊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51)摘要:李健吾的“印象批评”在构建起自我特色的同时,也体现出其内在的矛盾性,具体表现为:主观性印象与批评“公正性”之间的矛盾、印象描述与批评科学性理性要求之间的矛盾、散漫随笔式文体与批评严谨性之间的矛盾等。后学者在镜鉴“印象批评”这一资源时,应明晰它自身所附有的局限性,加以合理利用。关键词:李健吾;印象批评;局限性李健吾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刘西渭为笔名发表的一系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3期2016-03-15

  • 精神的游历与印象的捕捉 ——浅析李健吾作家作品论
    捕捉 ——浅析李健吾作家作品论林琳(首都师范大学 文学院,北京 100089)摘要:作为批评家的李健吾,将批评视作一种独立的艺术,并将真正的艺术作品视为作家灵魂的结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套以性灵为中心的批评体系。在长期的批评艺术探索中,李健吾不仅坚守批评的独立性,更以特有的“精神游历”的方式触摸作品中更深处的灵魂脉动。此外,他具有鲜明个人色彩的批评文体也为人所称道。经历岁月的沉淀,李健吾的批评艺术不仅愈发显示出独特的艺术价值,更深得广大受众的喜爱。文章以《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3期2016-03-15

  • 李健吾在京派群落中的印象主义特征
    71000)论李健吾在京派群落中的印象主义特征郝江波(保定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在京派中李健吾是最突出的批评实践者,成为坚守文学本位的京派批评的旗帜人物。他将理论见解渗透在批评中,长于以感性的快速阅读获取整体性的审美体验,并通过快速的思考将这体验转化成自己“独有的印象”。李健吾;京派批评;印象主义任何事物的产生与发生作用,都与其周围的时空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离开这些联系去认识事物,常常会陷入抽象、孤立的困境。理解、分析李健吾的“咀华批评”,最关键

    人间 2015年25期2015-12-11

  • 李健吾戏剧评论的意识与格调探讨
    450002)李健吾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著名文学家、戏剧家、戏剧评论家、学者,他的批评独具特色,极具个人魅力。李健吾的文学评论《咀华集》和《咀华二集》蜚声文坛,所以人们更了解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然而,他还是一名资深的戏剧评论家,只是受当时文化和政治环境的影响,他的戏剧评论并没有引起多少关注。直到1982年他的作品才结集出版,使广大戏剧爱好者得以了解。李健吾的戏剧评论,既有文学家的气度,又有学者的深度,最可贵的是他本身就是一名戏剧家,所以他的戏剧评论有相当

    戏剧之家 2015年19期2015-11-14

  • 李健吾笔下“漂泊者”的内在价值
    徐越摘 要:李健吾的前半生几乎都处在“四处飘零”的状态,曾经多次用“漂泊者”“游子”“浪子”等自喻。作者也总是将这种形象带入自己的作品中,其中剧作《这不过是春天》中的冯允平、厅长太太,《青春》中的田喜儿最能表现这种“漂泊者”的形象,本文旨在研究李健吾剧作中这种“漂泊者”的作者自身潜意识影射、其象征意义及时代性。关键词:李健吾  漂泊者  内在价值李健吾(1906—1982)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在戏剧创作上,李健吾的代表作品有《这不过是春天》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5年7期2015-07-04

  • 李健吾文学批评风格变迁漫谈
    后批评为界,对李健吾文学批评创作特征进行分阶段的解析,把握李健吾批评风格与社会语境间的联系,进而对文学创作与批评的价值定位进行思考。关键词:李健吾  文学批评  风格李健吾,著名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家,其以刘西渭之笔名所作《咀华集》、《咀华二集》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风行一时而成绝响,21世纪以来,对李健吾咀华批评的研究一直保持着一个持续、稳定的势头,众多研究者将研究焦点集中在这两部集子上,从“印象主义”、传统文化特征等角度对李健吾的咀华批评风格进行深入研究。然而

    作家·下半月 2015年7期2015-05-30

  • 从人性审美到政治审美
    影响的批评家,李健吾一生的文学批评活动是极为矛盾和复杂的。他早期的文学批评以人性为基点,高扬文学独立自足的审美特性,文学批评方法以感悟、印象的批评方式为主,文体和形式上自由、洒脱,真正把批评本身变成了一种艺术。然而,到了1940年代,李健吾的文学批评越来越强调作品的社会属性以及阶级属性,印象式的批评方法也逐渐淡出。特别是建国后,他的文学批评更多地以政治审美代替了人性审美和艺术审美,导致其批评完全失去了早期的魅力,最终酿成了悲剧。由于各种原因,人们把李健吾

    社会科学 2014年2期2015-04-24

  • 李健吾“谐和”思想探究
    241000)李健吾“谐和”思想探究魏文文(安徽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芜湖241000)李健吾文学批评的精髓除了“自我”和“人性”之外,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关键词“谐和”。“谐和”二字的频繁出现既与李健吾本人心性相合,也是他在文学批评中竭力追求的结果,是研究李健吾批评思想新的着力点。本文试从传统与现代的和谐、现实与艺术的和谐以及内容与形式的和谐三个方面探究李健吾的“谐和”思想。和谐;传统与现代;现实与艺术;内容与形式0 引言作为中国现代文坛前三十年“批评部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4期2015-03-19

  • 李健吾研究亟待推进
    究专家于一身,李健吾确实堪称中国现代文艺全才。他的戏剧创作与改编多产而高质,而且编导兼擅,俨然话剧史上一大家;他的小说创作风格独特,早期作品就被收入《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并得到鲁迅的高度评价;他的散文佳作才情横溢,美不胜收,中学语文教材屡有收录;他的文学批评自成一家,感悟之敏锐、思维之灵动、言辞之奇谲,至今罕有其匹;他的文学翻译、学术研究具有极高的水准,法国文学研究权威柳鸣九先生在1994年说,李健吾的《福楼拜评传》往后五十年内中国是没人写得出来的

    粤海风 2014年6期2015-01-28

  • 李健吾与理想文学批评的建构
    五个角度,来看李健吾在其批评论文集《咀华集》与《咀华二集》中对理想文学批评的建构。关键词:李健吾;《咀华集》;《咀华二集》;理想批评;建构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77(2014)3-0067-05李健吾最重要的两部批评论文集《咀华集》与《咀华二集》出版后,引起了广泛的注意。这两本书的篇幅并不大,然而它们却已经具有了长成参天大树所必需的种种质素,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评论集之一。朱寿桐先生在《论中国现代文学的批评本体

    华文文学 2014年3期2014-11-01

  • “托物取象”与诗性言说
    摘要:李健吾的文学批评在古典文论的影响下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批评风范。他强调直觉感悟,善于营造意象,运用比喻、象征、类比等手法传达阅读感受,形成“托物取象”的论证方法;形式自由,短小精悍,文字飘逸、饱含诗情,形成了诗性言说下的散漫文体与诗意语言风格。关键词:李健吾;古典文论;托物取象;散漫文体;诗意语言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14)01008704收稿日期:2013-09-28作者简介:丁燕燕(1980-),女,山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1期2014-07-21

  • 李健吾戏剧人物性格论
    710064)李健吾的文学成就以文学批评和戏剧创作的最大。前者常用笔名刘西渭,以20世纪30年代为最活跃;后者是贯穿其一生的创作活动。事实上,李健吾在戏剧史上的地位更高、更重要。除了创作用力和出产数量之多的原因外,很大程度上与他对剧中人物性格的打造分不开。在吸收历来的戏剧冲突结构经验的基础上,李健吾有意识地设置和刻画可以带动全盘的人物性格,丰富和繁荣了正在成长着的现代中国戏剧。一 传统:批判的审美距离也许是出身和相对熟悉的原因,李健吾的戏剧人物多为旧式,性

    武陵学刊 2014年2期2014-03-20

  • 李健吾讲戏
    震旦大学就读,李健吾应聘前来任“戏剧分析”课,听者如潮,坐满课堂。这时的李健吾才40多岁,精力充沛,人壮体健,颇具魅力。在他进入课堂之前,大家都以为应该是一位西装革履、仪态翩翩、派头十足的戏剧大家。出乎意料的是当他一走进讲堂却看他身穿一身卡几中山装,头戴解放帽,活脱脱像是一位革命干部的打扮。更加出人意料的他说他要谈谈《白毛女》这个戏。其实这戏已是人人皆知、耳熟能详、家喻户晓的了。看能谈出什么名堂来,大家就更加好奇了。这时只见他从大皮包里取出一本《白毛女》,

    世纪 2012年6期2012-12-22

  • 印象主义批评为何能够影响李健吾的文学批评浅论
    科平[摘要] 李健吾对印象主义批评的接受不仅是由于其对印象主义的习研,也是由于中国的文化传统、当时的时代背景、文学生态与批评现状等外部原因,更重要的是由于李健吾自身的审美观、审美心理、批评观和个性禀赋等内部原因。[关键词] 李健吾 印象主义批语 审美鉴赏 批评个性基金项目:渭南师范学院科研立项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8YKZ042。很多人都认为李健吾的文学批评与印象主义批评有诸多的相似性,但问题是李健吾为什么会形成与西方印象主义批评相似的批评风格?对此问题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2年3期2012-05-04

  • 莫里哀与李健吾的现代喜剧创作
    00)莫里哀与李健吾的现代喜剧创作徐欢颜(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河南焦作 454000)李健吾的多部现代喜剧,在故事情节和喜剧形式方面均受到莫里哀喜剧的影响。文章以《以身作则》和《新学究》为例,分析李健吾现代喜剧的内核——喜剧性格和喜剧精神,阐明其不同于莫里哀喜剧的个性化美学特征。莫里哀;李健吾;现代喜剧;喜剧性格;喜剧精神李健吾是我国著名的莫里哀喜剧研究专家,他的莫里哀喜剧翻译持续了半个世纪之久。同时,他又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知名的现代喜剧作家,创作了不少脍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5期2012-04-14

  • 韩石山先生谈李健吾(下)
    赞韩石山先生谈李健吾(下)/[山西]韩石山 [北京]张新赞张新赞(以下简称“张”):韩先生,我知道您的家乡是山西临猗,在地理上和李健吾先生都属于晋南(运城)地区,算是不折不扣的老乡了。晋南(运城)这个地方,地处秦晋豫三省交界,古称河东,西临黄河,南面中条山。中学时代,李健吾就写过一篇小说《终条山的传说》发表在《晨报副镌》(副刊)上,晚年的李健吾也写过怀念家乡的散文如《梦里家乡》。那么家乡在李健吾的文学生涯中占据怎样的位置呢?韩石山(以下简称“韩”):我觉得

    名作欣赏 2011年13期2011-11-15

  • 韩石山先生谈李健吾(上)
    赞韩石山先生谈李健吾(上)/[山西]韩石山 [北京]张新赞张新赞(以下简称“张”):韩老师,我可不可以录一下音?也做笔记,一边聊一边记。韩石山(以下简称“韩”):录就录吧,没关系。先把你这几个问题说了,再说别的。李健吾的资料,当初弄下很多,现在不用了,都在地下室堆着。复印下的文章装订成册,一本子一本子摞下这么高(用手比划)。为了查资料,先去了李先生北京的家,又去了国图、上图,西曲马是后来去的,知道那不是个重要地方,去了不会有什么重要的东西。李先生1982年

    名作欣赏 2011年10期2011-08-15

  • 心灵化的表述风格 ——论李健吾审美批评的语言特征
    述风格 ——论李健吾审美批评的语言特征王 衡(渭南师范学院中文系,陕西渭南714000)在文学批评之中,李健吾常常以心灵化或情感化的方式把握批评对象,并不注重追寻所谓的客观化原义。不仅如此,他对词语的选择与使用也使其带上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李健吾批评语言的直觉化、情感化和个性化,则体现了其表述风格的心灵化。李健吾;批评文本;表述风格;心灵化[1]李健吾.咀华集·咀华二集[C].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2]李建中.古典批评文体的现代复活——以三位京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3期2010-08-15

  • 李健吾印象主义文学批评的特征分析
    文广会摘 要:李健吾是20世纪30—40年代独树一帜、卓尔不群的文学批评家。李健吾的印象式的文学批评具有人性化、开放性、艺术美三个方面的特征。他的文学批评自30年代始至今都具有很强的生命力,非常值得我们关注。关键词:李健吾;印象主义;文学批评;特征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09)09-0127-02沈从文热,张爱玲热,林语堂热,梁实秋热,这些年,当文学界读书界层叠出现这个热那个热的时候,诚然也出现了李健吾热。热

    理论导刊 2009年9期2009-11-28

  • 自我 公正 人生
    学者司马长风将李健吾列为1930年代中国五大批评家之一,而且指出:“他有周作人的渊博,但更明通;他有朱自清的温柔敦厚,但更为圆融无碍;他有朱光潜的融汇中西,但更圆熟:他有李长之的洒脱豁朗,但更有深度。”此论虽有溢美之嫌,但李健吾文学批评思想及文本的独特魅力确实是不容忽视的。尤其在重学理、轻体验的文学批评成为风尚的今天,李健吾的文学批评有着特殊的价值。一、自我——批评的标准李健吾被公认为1930、1940年代中国印象主义文学批评的代表人物。严格意义上的印象主

    山花 2009年12期2009-08-04

  • 李健吾文学批评中人性论的文化阐释
    “人性”一词在李健吾的文学批评中出现频率甚高,而且在审美鉴赏中,他常常用特定的人生去诠释抽象的人性。由于“人”在意识形态层面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呈现,因此在李健吾的文学批评中,“人性”便寓示着一种精神文化品格。关键词:人性;李健吾;文学批评;精神文化品格;中图分类号: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387(2009)02-0176-03关于“人性”的学术指向即“人性”的学理研究应该偏重于人作为社会符号的社会性,还是应该倾向于人作为生命存在的生理特性:

    船山学刊 2009年2期2009-06-15

  • 李健吾的文学批评与印象主义批评
    二集》的问世使李健吾成了一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容忽视的批评家。他以审美鉴赏的方式品评作品,并把批评作为一种艺术再创造,使印象的表达成为自我表现的手段。因此,他的批评观与印象主义批评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而且李健吾在他的批评中也实践了这些批评主张。关键词:李健吾 印象主义批语 审美鉴赏 批评观念在印象主义批评中国化的过程中,京派批评家成就斐然。而在京派批评家之中,李健吾的成就又非常显著,特别是《咀华集》和《咀华二集》的问世使李健吾成了一位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4期2009-06-02

  • 李健吾译屠格涅夫
    校。此一时段的李健吾除了在复旦大学兼职教授外,主要担任上海戏剧专科学校戏剧文学系主任。作为戏剧文学系的教授与系主任 ,他为学生开设了“剧本分析”课。但由于缺乏教材,集小说家、散文家、剧作家、文学评论家于一身,其时也已是著名文学翻译家的李健吾,便据英译本译出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人的戏剧集作为“剧本分析”这门课的教材。对此,韩石山著《李健吾传》(北岳文艺出版社1996年11月初版)第十章《剧专时期》也有专门叙述。这些作为教材的剧本,数屠格涅夫的剧本译出最

    山西文学 2006年2期2006-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