夔州

  • 杜诗《又呈吴郎》考论二题
    词】杜甫;唐诗;夔州;《又呈吴郎》【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48-0065-04【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48.020一、“任真”与“甚真”、“霑巾”与“盈巾”《又呈吴郎》一诗,据王洙、王琪之《宋本杜工部集》所录,当为: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秖缘恐惧转须亲。即防(一作知)远客虽多事,使

    今古文创 2023年48期2023-12-26

  • 论杜甫夔州诗中“月”意象与悲剧情感
    行了创造。特别是夔州时期,“月”意象字里行间流露出淡淡的悲伤与孤寂。“月”意象是杜甫生命悲剧的反映,是杜甫物我合一的化身。夔州不同时期的“月”意象,展现着杜甫不同阶段的心境。一、杜甫对传统诗歌“月”意象的接受中国古典诗歌早在先秦时代,就已经注意到了月亮对于人生的特殊意义,并将其写入诗歌中表达特定的情感,历朝历代不断发展。杜甫在前人的影响下,诗歌创作中也注意到了月亮意象,并融入个人创造,借此传达思想感情。引月入诗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陈风·月出》,“月出皎兮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14期2023-11-26

  • 润物细无声
    群文阅读课——《夔州 猿声 意悠悠》。执教的是丁琰玲老师。她按“猿”这个意象组群,选了五首夔州诗。身为奉节人,学生对于“夔州”二字定然熟悉,但是对于“夔州诗”,可能了解得并不是那么深刻。然而在丁老师的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读了夔州诗,感受到了夔州诗那悠悠的诗意,还学到了读诗的方法。很多时候,我听老师们说,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学生阅读古诗词最大的障碍是他们与诗歌之间的隔膜。确实如此,这也在情理之中。学生现在所生活的年代,与诗歌作者生活的年代相差上千年,怎么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3年3期2023-05-30

  • 唐五代夔、归二州贬流官考
    尚永亮夔州、归州,今分隶重庆、湖北,然据两《唐书·地理志》,此二州唐时并属山南东道,且归州于隋时本隶夔州,至唐武德二年,始“割夔州之秭归、巴东二县,分置归州”;贞观十四年,夔州升为都督府,“督归、夔、忠、万、涪、渝、南七州,后罢都督府”。天宝元年,夔、归二州分别易名云安郡、巴东郡;乾元元年,复为夔、归之名。其领县,夔州有四,即奉节、云安、巫山、大昌;归州有三,即秭归、巴东、兴山[1](P1555)[2](P1028-1029)。就地理位置及形势言,夔州“东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2期2022-12-03

  • 何以悲情做歌 * ——论杜甫夔州诗之哀及其发轫
    流离失所,暮年于夔州放逐。夔州是杜甫离开四川之前的最后一站,人生暮年近乎凋零的时期,写下了对其一生最后的鸣泣。其创作在这一时期所抒发之景物都是与夔州有关,杜甫在夔州饱受了生活的苦难,与故友的分别,和对国家衰亡破败的痛心。所以其所作的夔州诗,成为了杜甫“悲情”的重要内容。尽管在这个时期的诗歌既充满了浓烈的悲情色彩,也有人景交融,满目疮痍之下的山水之歌,在生命终结之前对难以忘却的人文社会发出最后的哀叹。因此,探究夔州诗中围绕“悲”所描绘的事和物成为了我们主要的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2期2022-11-25

  • 杜甫夔州诗的悲情色彩及成因
    到了高潮,其中在夔州漂泊期间,他的诗歌作品竟达到了430多首,占其现存作品总数的三分之一。夔州是一个有着众多历史文化遗迹及浓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杜甫和夔州的相遇自然少不了碰撞出艺术创作的火花,一方面夔州带给杜甫不一样的人生印迹,另一方面夔州也因杜甫夔州诗的著名被人们誉为了“诗城”[1]。杜甫在夔州的山川形胜中吸取灵气,在山水江湖中追寻自我,在历史遗迹中回顾过去。基于此,文章通过探析杜甫夔州诗中关于登高望远和夔州山水的深刻描绘,从而体会、感悟杜甫夔州诗中的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2年2期2022-11-23

  • 三峡楼台:杜甫的夔州岁月
    独孤信之讳,改称夔州,属山南道。改夔州后不久,又设置了夔州总管府,复又改为夔州都督府。一度,这座江峡深处的小城,是都督府、夔州和奉节县三级政权驻地。天宝时,夔州曾改名云安郡,乾元初复故。766年暮春,凄楚的杜鹃声里,五十五岁的杜甫带着家小,顺江而下,从云安来到夔州——在这之前,他结束了相对安稳的六载蜀中生活,告别了“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成都草堂。他想回家。他想顺江东下抵达荆楚,然后折而北上,回到河南,或是关中。老去的诗人不再怀有从前高蹈的政治

    雨花 2022年1期2022-11-01

  • 陆游:铁马冰河入梦来(十四)
    也,且做故事听。夔州传奇眼见夔州在望,四子子坦问道:“夔州之夔实难写也,夔州为何名为夔州?”陆游说道:“《山海经》有精彩叙说:‘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八百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有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此地古氏族以其为图腾,古曾属楚国,称夔子国,夔州之名由此而来。”陆游环望近水远山,又对子坦缓缓说道:“古时,巴人助周武王伐商纣王,有功,建巴国,建都江州(今重庆市)。几经战乱,七百五十年后被强秦所灭,巴人流落到此。今之

    新青年 2022年9期2022-05-30

  • 从“客夔”到“吾蜀” ——陆游夔州诗的叙事心态研究
    170年)入蜀赴夔州任通判,至淳熙五年(1178年)出蜀东归,陆游客居巴蜀近九年,曾先后在夔州、南郑、成都等地供职。巴蜀九年的为官经历为陆游的诗歌创作带来突破,以《剑南诗稿》为例,入蜀前的诗歌创作仅占一卷,入蜀后却迎来了创作高峰。在陆游的夔州诗中,夔州有着三种不一样的文学存在:想象的、在场的和回忆的,即赴夔州任前对夔州的想象,在夔州时的诗歌纪实以及晚年对夔州的诗歌回忆。伽达默尔在《真理与方法》中说:“所有被经历的东西都是自我经历物,而且一同组成该经历物的意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7期2022-02-26

  • 德国作家笔下的中国夔州故事
    李贺来本书以清末夔州城为背景,以一位勇敢、善良、乐观的少年纤夫小李为主角,生动而又细致地刻画了清末历史巨变下一位小人物的故事。那些在清末少年眼中的普通家庭、市井生活,尤其是三峡纤夫这一传统文学很少涉及的“领域”,生动地反映了一个特定时期下特定阶层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少年纤夫》[德]海德维希·玛格丽特·魏司-索伦伯格 著葛囡囡 译 张昌龙 校译时代文艺出版社/2022.11/39.90元[德]海德维希·玛格丽特·魏司-索伦伯格德国游记作家,儿童读物作家。19

    全国新书目 2022年12期2022-02-01

  • 夔州精神与杜诗本色
    ,于暮春时节抵达夔州府(今重庆奉节)所辖云安县。杜甫在夔州生活的两年多时光,是除了青年壮游期、栖息成都草堂期这两个人生的欢愉平静期后,第三个相对安定的时期。夔州时期的杜甫,虽然仍受生活所迫,间或举家迁动,但是终归在短暂的时间里没有离开夔州而长期漂泊流亡。正是这段安定平静的时光,让杜甫在诗歌创作方面拥有了惨淡经营的契机,成为其生命即将落幕前的又一个诗歌创作高峰期。杜甫在夔州创作了四百多首诗歌,数量之多、艺术成就之高,远胜其他各个时期的诗歌成就。历代诸家审视杜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4期2021-12-07

  • 杜甫的夔州狂态
    谢苗苗 付藓越夔州是杜甫生命中最重要的地域,“狂”是其性格中不容忽视的一面,两者的连缀也当引起注意。史书中把杜甫之狂限定在漂泊西南时期。《新唐书》卷201《文艺上·杜审言传》附《杜甫传》云:“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入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常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杜甫夔州诗中不能忘却家国君主和个人理想的复杂情感,成为种种狂态下的底色和他诗歌中反复言说的话题。他在唐大历元年(766年)暮春抵达夔州,大历三年(768年)元月离开。

    青年文学家 2021年20期2021-09-05

  • 翘首与低眉:杜甫书写长安与夔州的不同姿态 ——从《秋兴八首》说开去
    砺锋先生总结杜甫夔州诗为其晚年的内心独白,亦是对大唐盛衰巨变的历史思考[5]。葛晓音先生认为《秋兴八首》是杜甫“滞留江湖的寂寞在无奈中幻化为对长安热切的想望”[6]。刘明华先生从多重对比的角度分析了组诗折射的时代悲剧和心灵悲剧[7]。学者魏琳认为杜甫强烈的归京意识,源于他把长安当作“精神家园”[8],并且《秋兴》组诗是其“长安情结”的集中体现[9]。张倩亦赞同杜甫的“长安情结”是其创作的直接动力[10]……前贤诸说皆是,然悉属由外入内的“物之感人”[11]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6期2021-07-13

  • 夔州三百篇,高配风雅颂
    到唐初,信州改称夔州,此地依然是首县,并于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因诸葛亮白帝托孤的忠贞,始获“奉节”之名。天明江雾歇,洲浦棹歌来。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城临蜀帝祀,云接楚王台。旧知巫山上,游子共徘徊。这是参与缔造开元盛世的一代名相张说的诗《下江南向夔州》,前四句颇见三峡景致,而后四句说的则是和夔州奉节密切相关的白帝城与巫山云雨故事。张说这首诗,代表着唐诗与奉节相链接的两个重点:因白帝城而生的历史记忆,因三峡与巫山而生的对山川风月的不竭激情。太宗的子孙

    中国三峡 2021年1期2021-06-25

  • 听刘禹锡竹枝词及其续响
    出巴渝。”杜甫在夔州寄居期间作的《夔州歌》中有“竹枝歌未好,画舸莫迟回”,中唐顾况《杂曲歌辞·竹枝》也提及“巴人夜唱竹枝后,肠断晓猿声渐稀”,可知巴渝民间歌唱竹枝词盛况。从朗州到夔州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参与王叔文主导的“永贞革新”失败,被贬湖南朗州。《太平御览》记载:刘禹锡贬朗州司马,比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与言者。禹锡在朗十年,惟以文章吟咏陶冶情性。蛮俗好巫,每淫祠舞鼓,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故武陵溪

    博览群书 2021年3期2021-04-27

  • 秋兴八首·其一
    具。③白帝城:在夔州,位于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的白帝山上,三国时为蜀汉防吴要地。④砧:捣衣石。鑒赏空间本诗为杜甫《秋兴八首》组诗的序曲。全诗以“秋”为统帅,展现了诗人老病交加、羁旅江湖之时,面对满目萧瑟的秋景而兴起的国事飘摇、身世浮沉之感。诗中有对长安的怀念和对昔日生活的追忆,也有滞留夔州的寂寞与烦恼,“秋”的思绪、“兴”的发端都从这里开始。同学们可以通过阅读这首律诗,以及拓展阅读《秋兴八首》中的其他诗歌,进一步理解杜甫无论身处何地,目睹何景,始终心系故园的深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2021年2期2021-03-11

  • 游三峡之巅
    里,至渝州下辖县夔州。渝州西望,见一浩渺大江,江水时浊时清,滚滚东流。其势磅礴,夹岸时为峻挺峭壁,时为广袤平原。浩浩荡荡,天地为之低眉。此乃长江,其长近万里,人东海。沿长江,于高速公路行车七百余里,约三个时辰至奉节。奉节,人称“中华诗城”,古称夔州,存诗甚多。旧时,奉节据长江天险,与白帝城成掎角之势,拱卫长江。其上有炮台,可击敌于江上,易守难攻,是兵家必争之地。三峡之巅位于奉节下游约十里处,距江面近四百丈。沿道观江,甚澎湃,碧波连天,白浪翻滚其上。途经村庄

    第二课堂(小学版) 2021年5期2021-01-18

  •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作地系年考辨
    aphy的观念,夔州和三峡、江陵一带留有刘备、诸葛亮、王昭君、宋玉、庾信等人的古迹,组诗正是借游览这些古迹怀念古人,同时抒写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感。我们通过对组诗及其有关材料的辨析,发现组诗非一时一地之作,时间跨度是永泰二年(766,十一月改元大历)暮春至大历三年(768)春末或稍后,地点是从夔州经归州至江陵,最终定稿于江陵。一、组诗系年旧说未敢绕开夔州根据历史时间系年最为可靠。永泰二年(766)春末,杜甫由云安迁往夔州(今重庆奉节),至大历三年(768)春末

    杜甫研究学刊 2020年1期2020-11-18

  • 论杜甫诗的时空视角和生命意识
    而诗人当时所在的夔州白帝城地势极高。诗人在此远眺荆门方向,其实诗人根本就看不到荆门,但发挥想象,说群山万壑都涌向荆门,这里是作者融情于景,群山万壑随着作者的目光汇聚到了荆门,所谓心之所往,目之所注。跨越雄奇的群山万壑,尚且还能有村落。安史之乱,使得“千村万落生荆杞”,在巴蜀之东,还能有一块安宁之地,因此令杜甫倍感欣慰,诗人即使暂居夔州,仍关心动荡时局,牵挂天下黎民百姓。由此可见,杜甫怀想昭君的起因并非仅仅是个人际遇,更主要的是担心唐朝的动荡国运,而昭君是曾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0年7期2020-08-11

  • 让最美的诗迸出课堂 ——小学语文诗歌鉴赏教学漫谈
    师在带领学生鉴赏夔州古诗词时,要带领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进行背诵,了解夔州诗词特色文化;教师要综合运用绘画、音乐等资源,深化夔州诗词的文化意境;举办夔州诗词诵读活动,激发学生对家乡古诗词的学习热情,品味夔州古诗词的文化底蕴。一、细化夔州诗词鉴赏步骤,激发学生对夔州诗词的学习兴趣夔州地理位置险要,是整个川东地区重要的交通、军事、经济、文化中心,著名的三峡就位于夔州境内。“诗仙”李白、爱国诗人陆游等都在夔州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鉴赏李白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19年8期2019-12-18

  • 夔州竹枝歌舞的当代表现与传承*
    404000)夔州竹枝歌舞是巴渝地区特有的民间歌舞,据《乐府诗集》八十一卷记载:“《竹枝》,本出巴渝。”[1]上千年的流传使竹枝歌舞吸收了大量巴渝地区的民俗文化和艺术特征,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面对大量外来文化的冲击,夔州竹枝歌舞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隐退到奉节、巫山等偏远山区。后经奉节县基层艺术工作者的挖掘、整理,2009年,夔州竹枝歌舞被纳入重庆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至此,这项隐匿于巴渝地区偏远山区的民间舞蹈艺术再次走出大山,走进

    黄河之声 2019年14期2019-12-17

  • 杜甫咏诸葛亮诗略论
    亮的诗,其中寓居夔州时期数量最多。杜甫通过歌咏诸葛亮抒发自己对家国之感与身世之悲。在杜甫笔下,诸葛亮是一个既贤明又有卓绝才能的完美人物,刘备与诸葛亮君臣一体,关系融洽。但陈寿《三国志》中诸葛亮的形象是既有缺点又有优点的,和杜甫笔下的诸葛亮形象存在轻微的差异。杜甫之所以刻画出这样的诸葛亮形象,与其所受传统儒家教育相关,亦和唐代社会政治文化背景有关。关键词:诸葛亮 夔州 《三国志》 家国之悲一、杜甫咏诸葛亮诗歌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在小说中他是智慧的化

    参花(上) 2019年10期2019-10-07

  • 杜甫的《又呈吴郎》
    年秋天,吴郎要在夔州住一段时间,杜甫就决定把夔州的瀼西草堂借给他住,自己则搬去邻近白帝城的茅屋,并以诗代信给吴郎留了一首《简吴郎司法》的信诗,诗的题目中“简”字是书信的意思。 瀼西草堂的门前有许多枣树,周围住着一些穷人。以往每到枣子成熟的季节,穷人都会前来打枣,杜甫从来不干涉。但是,吴郎住在草堂以后,就在草堂周围圈上篱笆,不让穷人来打枣。穷人本就十分落魄,又见吴郎插上篱笆,便跑去向杜甫诉苦说吳郎不可怜穷人,若不是因为常年战乱,他们也不至于穷到打枣子充饥的地

    文萃报·周二版 2019年37期2019-09-10

  • 杜甫夔州雨诗情感表达的多重性
    039)一、杜甫夔州雨诗的成因杜甫(712-770),字子美,唐朝伟大的一位现实主义诗人,于大历元年(766)暮春移居夔州,至大历三年(768)正月中旬去夔出峡。杜甫在夔州所作之诗多达400余首,占创作生涯的三分之一,其中40多首描写到“雨”,可以说“雨”是杜甫创作的常用意象之一。而“雨”本身所具有的自然属性和特殊社会属性造就了杜甫夔州雨诗的独特魅力。(一)地理环境和当地人民生活的影响夔州位于今天的重庆市奉节县一带,地处秦岭以南,为大巴山余脉和巫山的交汇地

    大众文艺 2019年17期2019-07-14

  • 论杜甫夔州诗中的“雨”意象
    十首诗歌,其中以夔州时期所创作的诗歌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考察杜甫诗题中带有“雨”字的诗就有四十余首,而夔州时期,纯粹以“雨”为题的诗歌,更高达十二首,而与“雨”相关的诗歌更多。这些诗主题各异,其中有对久旱逢雨的喜悦,有对阴雨缠绵的厌烦,有对所居夔州生活的多面描写,有对国家时事的关怀,以及感叹自身滞留夔州,抒发飘零之苦。艺术莽去方面,诗人善用感官摹写,使诗歌富有动态美感,广征典故传说,赋予诗歌浪漫与想象的瑰丽色彩。关键词:杜甫 夔州 雨杜甫一生以夔州时期所创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9年1期2019-04-15

  • 浅谈杜甫《孤雁》之“孤”
    咏物诗;寓言诗;夔州孤雁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孤雁》是杜甫大历初年旅居于夔州的时候所做的咏物诗,以孤雁自况,将杜甫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孤雁”中寄托了自己的身世之感,在诗中流露出自己对当下处境的人生态度。杜甫出生于一个“奉儒守官”的世家,早年读书明理壮游各地,真可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受时代和家庭的影响,杜甫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选择了“学而优则仕”的道路,所以他选择

    北方文学 2019年36期2019-01-10

  • 略论夔州古城蕴含的教育性因素与价值
    之地。奉节,古称夔州,雄奇的自然山水、厚重的历史人文,成就了奉节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深入挖掘夔州古城的教育性因素,发挥自然和人文优势,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不可低估的价值。一、夔州古城历史文明蕴含丰富生动的教育性元素奉节夔州古城地处长江三峡西端、瞿塘峡口,拥有3000多年的建城历史和灿烂无比的文化积淀。老关庙遗址的考古发现表明,早在6万年前,华夏先祖即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为旌表诸葛亮奉刘备“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忠君爱国

    办公室业务 2018年16期2018-11-24

  • 유우석(劉禹錫)—죽지사(竹枝詞)
    속하는 기주(夔州, 오늘날 충칭(重慶)시 펑졔(奉節) 동부)에서 자사(刺史)를 지냈다. 지방관으로 있는 동안 백성들 삶에 밀착된 작품을 다수 남겼다는 것 자체가 작자의 기질과 가치관을 엿보게 해준다. 그는 채보를 시켜 해당 선율에 새로운 글자들을 얹었다. ‘칠언절구’의 형식미를 가미해서 말이다.정형화된 근체시 형식에 민가적 내용을 담은 는 형식-내용 면에서 아(雅)-속(俗), 대립된 가치와 미의식을 아우르고

    中国(韩文) 2018年1期2018-11-19

  • 杜甫夔州诗中的“空间”抒写
    王 猛杜甫的夔州诗历来被研究者所重视,其中山川形胜、怀古思幽、民风物产等元素多为学者所论析。然而分析山川易陷入地理论证,分析怀古易困于为睹物思人寻找依据,分析民风物产容易在民族概念与风俗祭祀中产生纷乱。在“山峡雄镇,江关要卫”的夔州,历经安史之乱国运转关与多次个人浮沉的杜甫,在特殊的地理环境中抒写个人与家国疏离之感触。夔州诗的地理空间抒写因之与杜甫怀抱家国的儒者情怀融合,其呈现出的空间意蕴远大于夔府“现地”范畴。本文将杜甫的空间抒写与唐代的地理空间观念结合

    杜甫研究学刊 2018年3期2018-11-13

  • 杜甫《夔州歌》中“百牢关”地理位置考述
    大历初,杜甫流寓夔州(今重庆奉节县东),作《夔州歌十绝句》,其一曰:“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白帝高为三峡镇,夔州险过百牢关。”《夔州歌十绝句》因简捷明快,“体格特高”,颇类竹枝词,而成为杜诗名篇。其第一首又因“写其形胜,便堪为夔吐气”,格调清新,气势宏阔,追求拗调(第一句七字皆阴平声),给人以奇丽突兀、石破天惊之感而跻身众多的杜诗选本。但是,诗中“百牢关”的地理位置却扑朔迷离,有必要做一些追寻探讨,以明晰杜甫蜀中经历,感悟“夔州险过百牢关”之意蕴

    杜甫研究学刊 2018年3期2018-11-13

  • 杜甫夔州诗中所反映出的生活悲剧
    杜甫自云安迁往夔州后,对夔州的自然环境与风土人情都不适应,近两年的夔州生活多半是在痛苦与郁闷之中度过的,杜甫在夔州时的作品中表现出浓重的生活悲剧,这些浓重生活悲剧的背后又充满着人文关怀。本文从对夔州当地的自然环境极不适应、对夔州当地“奇风异俗”的反感、在夔州深受一身病痛的折磨、深为每况愈下的社会现实所担忧四个方面,论述杜甫夔州诗中所反映出的生活悲剧。通过揭示杜甫大量心怀天下作品背后令人悲叹的生活悲剧,见证“诗圣”杜甫的伟大。关键词: 杜甫 夔州 生活悲剧

    文教资料 2018年25期2018-10-23

  • 《中国三峡》 走进奉节寻胜中华诗城
    胜中华诗城, 品夔州诗——中华诗词文化分享会上,奉节县委书记杨树海正在分享他对夔州文化的独特见解。4月15日,“决胜《归来三峡》”启动仪式4月15日,《中国三峡》杂志记者在“决胜《归来三峡》”启动仪式现场采访奉节文化委主任潘万山。4月4日,中国三峡杂志社总编辑柳向阳向奉节夔州博物馆馆长雷庭军捐赠杂志,夔州博物馆是《中国三峡》杂志在奉节的展示窗口和联系点。5月4日,“登临三峡之巅,寻胜中华诗城”活动嘉宾见面会。“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朝

    中国三峡 2018年5期2018-06-19

  • 杜甫夔州诗的悲情*
    01331)杜甫夔州诗的悲情*陈 忻(重庆师范大学 文学院,重庆 401331)杜甫在夔州的时间将近两年,这是他生命的最后阶段,也是其诗歌创作特别旺盛的时期。这一时期,杜甫为国家的动荡不安而忧、为百姓酸辛沉重的生活而痛,也为自己漂流衰颓而悲,其诗的字里行间无不流溢着浓厚的悲情。杜甫;夔州诗;悲情唐代宗永泰元年五月,杜甫离开浣花草堂,自戎州至渝州,六月至忠州,继之至云安。大历元年春,离开云安,其夏到夔州居住,直到大历三年正月去夔出峡。杜甫在夔州的时间将近两年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1期2018-03-18

  • 杜甫“赤甲宅”问题探究
    甲宅”问题是杜甫夔州故居考证中的重要问题,前代学者对此多有研究。通过对《入宅》其一和《赤甲》两首诗文本的分析考察,发现《入宅》其一存在字形讹误现象,意义可能与“赤甲宅”无关;《赤甲》诗更是一首伪作。结合“赤甲宅”的现实矛盾之处,推论杜甫的“赤甲宅”可能并不存在,是后人的臆造。杜甫行迹考证至今已逾千载,因年代久远,史料缺乏,尚有许多问题得不到确论。夔州是杜甫生命中十分重要的一处,从大历元年(766)《移居夔州作》,至大历三年(768)出瞿塘峡,杜甫为后世留下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3期2018-01-30

  • 唐五代时期夔州军事初探
    林+卢华语摘要:夔州历来为军事重镇,是重要的军防地区。夔州军事地位的重要性,使得历代王朝统治者均竭力经营夔州军事,无论是区域性割据政权,还是统一王朝,都注重布局夔州的军事防线。唐五代时期,統治者甚为重视夔州的军防,根据需要,在夔州修筑了诸多军事设施,通过自然天险与人工设施的结合,构建了一道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中晚唐时期尤其是五代时期,围绕着夔州的战争较为频繁,随着这一系列战争的进行,夔州逐渐成为三峡地区军事斗争的战略中心。关键词:唐五代;夔州;军事防御体系

    江汉论坛 2017年12期2018-01-25

  • 从“江山之助”角度谈杜甫夔州
    之助”角度谈杜甫夔州诗张蒙蒙(西藏民族大学 文学院,陕西 咸阳 712082)若说唐诗是中国诗歌的代表,那么夔州诗就代表了杜甫诗歌的最高成就。夔州独特的地理环境,不仅为杜甫这一时期的诗歌写作提供了独特的意象,而且对杜甫这一时期的诗歌独特风格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杜甫这一时期的诗歌深受夔州江山之助。杜甫;夔州诗;江山之助;意象;风格一、何为“江山之助”“江山之助”这个词第一次出现是在刘勰《文心雕龙·物色》,“若乃山林皋壤,实文思之奥府,略语则阙,详说则繁。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2期2017-03-11

  • 奉节脐橙为家乡点赞
    诗城”奉节,古称夔州,立渝东之滨,卧三峡之腹。奉节自古以来是一座历史名城——诗仙李白驻足白帝,诗圣杜甫留恋夔州,汉王刘备永安托孤,孔明创留八阵图址。诗圣杜甫更在夔州管理橘园时,书下对奉节脐橙最经典的赞誉——“园柑长成时,三寸如黄金”。相得益彰的是,奉节出产的脐橙,更被列为中国四大名橙之一。奉节脐橙产于三峡库区,拥有三峡河谷的冬暖、少雾、长日照的立体气候,被国外专家誉为“世界上出产脐橙最优秀的地方”。不得不提的是,奉节还有一群值得我们关注的人群,那就是始终秉

    上海商业 2015年1期2015-11-29

  • 论杜甫对夔州文学的影响
    ,450002。夔州时期是杜甫诗歌创作的一个高峰,关于这个时期的诗歌艺术成就及创作特点,前人论之已多,此不赘言。杜甫以其杰出的诗歌成就、伟大的思想人格,及在中国文学史和文化史上无以伦比的崇高地位,深深滋养了夔州这块土地,也感染着这里的人民,对其文学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这是一个需要我们关注和重视的问题。本文拟就此问题试论述之。杜甫之前,夔州所在的巴渝文学并不发达。早期巴渝文学,以神话和民歌为主,汉魏六朝时期产生了一些以描绘三峡险阻和巫山神女浪漫情事的民歌

    杜甫研究学刊 2015年2期2015-11-14

  • 杜甫流寓夔州期间的生命体验
    57000)流寓夔州期间,杜甫已经临近生命的尽头,其生命体验极为复杂。了解杜甫流寓夔州期间的复杂生命体验,既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其夔州诗的思想情感以及艺术成就,也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把握杜甫流寓夔州期间乃至整个晚年的心境以及诗歌创作,还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杜甫人格的伟大崇高。本文尝试着对杜甫流寓夔州期间之生命体验的复杂内蕴进行一番分析。一、生命的寂寥感宇宙永恒,人生短暂,正如庄子感叹的: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1](P742)( 《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6期2015-08-15

  • 宋代峡江地区发生的瘿病及其防治
    ,想做美女都难。夔州 (今重庆奉节)在宋代更是瘿病的重灾区,瘿病患者比比皆是,随处可见,而人们也习以为常,见怪不怪。范成大 《夔州竹枝歌九首》其四云:“瘿妇趁墟城里来,十十五五市南街。行人莫笑女粗丑,儿郎自与买银钗。”[16]卷16夔州竹枝歌九首,220因为多数妇女都患有瘿病,女性又有 “瘿妇”的称号。她们虽然长有瘿瘤,相貌不雅观,但能自强自立,在大庭广众之中作买卖,依然能赢得男性的追慕。在夔州,范成大一行因为初来乍到,不知江水重恶,直接汲江而饮,随行的家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4期2015-03-20

  • 浅析杜甫成都诗与夔州诗气候描写之差异
    浅析杜甫成都诗与夔州诗气候描写之差异○刘瑶摘要:比较了杜甫成都诗和夔州诗在气候描写方面的差异,通过这个侧面,揭示出杜甫晚年在成都和夔州两地的伟大创作历程及其作品对后世地域文化的深远影响。关键词:杜甫成都诗夔州诗气候描写一、引言在伟大诗人杜甫一生创作的1458首诗中,按地域分类有长安诗、秦州诗、同谷诗、梓州诗、阆州诗、成都诗、云安诗、夔州诗、湖湘诗等,其中成都诗和夔州诗的总数为707首,占他诗作总数量近一半。学界对杜甫的成都诗和夔州诗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作品的思

    现代语文 2015年28期2015-03-01

  • 夔州山川对杜甫诗歌的影响
    401331)论夔州山川对杜甫诗歌的影响常 珺(重庆师范大学 文学院,重庆 401331)“诗圣”杜甫在夔州寓居近两年时间,留下430多首诗歌,几乎占其全部创作的三分之一,很多为其代表作。夔州特有的雄奇山水带给杜甫感官上的独特体验和写作素材,激发了他创作的灵感。夔州诗别具一格的原因有很多,夔州山水和杜甫暮年心境的契合互动则是杜甫夔州诗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原因。杜甫;山川;暮年;心境;互动杜甫一生诗歌创作“有三个高潮:安史之乱前后为第一个高潮,漂泊秦州、成都时

    运城学院学报 2015年5期2015-02-14

  • 南宋王十朋佚文一则
    元;三、此人曾在夔州为官(“夔府”即夔州府治,引文中的“特此劝谕”亦为官员口吻);四、俞成所引用的这段文字乃此人在夔州任上所撰。通过查阅庆元庚申年以前的登科者名录和传记,以及夔州方志,可知符合以上信息的人只有一个,即南宋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王十朋(公元1112—1171年),字龟龄,号梅溪,浙江乐清人,绍兴二十七年(公元1157年)状元。[4]王十朋乾道元年十一月初一日(公元1165年12月15日)抵达夔州(治今重庆奉节),乾道三年七月十七日(公元1167年

    文史杂志 2014年5期2014-09-15

  • 杜甫夔州诗与三峡文化关系论说
    主义诗人杜甫寓居夔州(今重庆奉节),写下了数量众多的咏赞三峡特别是夔州的诗歌,是为夔州诗。杜甫夔州诗作为杜甫诗歌创作的第三个高潮和整个杜诗创作的高峰,受到了历代文人学士、杜诗研究者、三峡文化研究者的高度关注。虽然学界研究涉及杜甫在夔州的方方面面和杜甫夔州诗的丰富内容,但对杜甫夔州诗与三峡文化之间关系的考察仍感薄弱,故陋陈己见,以期就教于方家。一、夔州诗:诗性描述三峡文化三峡文化是一个总概念、类概念,杜甫及其夔州诗是属概念,两者是种属关系。就此而言,杜甫及其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3期2014-03-29

  • 唐代诗人李远故土考论
    他人所言的蜀地、夔州、云安,论者或语颇寥寥,或并无实据,并不能让人信服。但李远三首乡愁题材诗《及第后送家兄游蜀》、《长安即事送友人》、《送人入蜀》包含有较多的地理信息,我们可以据此确定其为夔州云安人。李远;故乡;乡愁诗;蜀地;夔州;云安在既无正史的相关记载,也无李远本人及其相互交好朋友明确说明的情况下,关于唐代诗人李远的故乡所在何处,一直以来就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直至今日,仍有蜀人、夔州、云安三种说法。如谭正璧先生称“李远字求古(全唐诗云一作承古),蜀人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4年5期2014-03-29

  • 宋代夔州路手工业、商业发展的空间地理考察
    张建兴宋代夔州路手工业、商业发展的空间地理考察张建兴宋代夔州路手工业、商业较前代有了大的发展,这种历史的进步是与本地区的空间地理因素分不开的。夔州路的空间地理因素与这一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一对相互作用的矛盾体,二者的交互作用,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宋代 夔州路地区 手工业 商业 空间地理一般说来,影响经济的外因无非是外敌入侵、自然灾害、疫病、对外贸易、人口动态等,再就是与社会心理、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环境等密切相关,这是逐渐加以判明的[1]。此外,一个地区的空间

    史志学刊 2014年3期2014-03-27

  • 夔州府志》修纂源流考
    404100)《夔州府志》修纂源流考熊茂松1,2(1.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79;2.重庆三峡学院,重庆 万州 404100)唐代夔州地区始有图经,共3部,至今无存。宋代夔州地区有图经方志6部,亦散佚无可考。唐宋时期夔州的图经方志为明清《夔州府志》的成熟定型奠定了基础。明代修纂《夔州府志》3部,内容不够完善,但体例定型。清代修纂《夔州府志》3部,内容不断充实,体例进一步完善,至道光《夔州府志》,内容上承续前志并极为翔实,体例上与《

    图书馆学刊 2014年5期2014-02-28

  • 夔州交游诗看杜甫晚年心迹
    从云安行船移居至夔州,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正月出峡东下至江陵府,杜甫的交游高峰期与创作高峰期是高度一致的。夔州时期无可争辩地成为杜甫一生中最重要的创作时期之一,亦是其诗歌创作的第二个高潮期(第一次是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起到《同谷七歌》为止)。[1]143杜甫一生交游广泛,据吴汝煌《唐五代人交往诗索引》统计,[2]杜甫一生总共交游412人,共有747首赠出诗,占杜诗总数一半左右。夔州时期是杜甫交游的高潮期,据仇兆鳌《杜诗详注》[3]提供证据,其在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3年4期2013-12-12

  • 奉节县夔州古城复建项目简介
    奉节县夔州古城复建项目简介一、项目名称:夔州古城复建项目二、建设地址:奉节县老县城三、建设内容及规模:利用老县城移民搬迁后的弃土300亩,新建仿宋风格古建筑,建筑总面积285000平方米,建成三峡库区奉节县夔州古宋城,展现古夔州的历史文化风貌。旅游景点建设10个,包括9个历史建筑和1个广场;仿宋建筑风格建筑面积31800平方米,诗城名人广场面积3600平方米,铺设花岗岩雕刻的诗作,沿广场陈列20尊与奉节密切相关的诗人雕塑。街区建设包括建设历史街道16条,仿

    上海商业 2013年1期2013-09-04

  • 异域宾客老孤城——论杜甫夔州生活的孤独与失落
    孤城 ——论杜甫夔州生活的孤独与失落陈伶俐(西华师范大学 文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2)在夔州的两年,对于杜甫来说,是漫长而痛苦的。在夔州诗歌中,诗人频繁地使用“故国”、“故园”、“月”等词,充分表现了思乡恋归、忆昔怀旧、孤独失落的情怀。生活的单调、孤独、压抑和失落加速了诗人的衰老,扩大了诗人内心的沧桑,也给诗人以后的生活抹上了一层厚厚的悲剧色彩。杜甫 夔州 孤独 失落一大历元年(766年)春夏间,杜甫自云安移居夔州。其间,他多次辗转于西阁、赤甲、瀼西

    文教资料 2013年27期2013-08-15

  • 杜甫夔州诗歌的“纪异”意识
    内容,也成为杜甫夔州诗歌的重要特征,从一个侧面展示出经史正统学术对杜甫诗歌文化心理的影响。一杜诗的纪异以他自己的亲历为主,凡异样难解而又发人忧思者他多会加以记述,并将其与人事相联系。在这一方面首先是风雷雨雪等不能以常理解释的异常气象状况。老杜先纪实以存其事,然后辨析论述以探其源,纪事则往往用奇峭之笔法以见其怪变,探源则往往思及政理之得失与军事之安危,既表现出忧国老儒之孤愤幽思,又表现出客子衰翁的穷途之痛。黄生曰:“从来诗人少咏雷者。”[1]而杜甫则屡屡以雷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12年3期2012-01-28

  • 夔州竹枝歌舞与三峡地区诸歌舞形式的关系
    430074)夔州竹枝歌舞与三峡地区诸歌舞形式的关系罗钰坊(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三峡地区人民自古能歌善舞,创造出了绚丽多彩的艺术文化,包括夔州竹枝歌舞、土家族摆手舞、开县巫舞、打连宵等等,其中夔州竹枝歌舞是众多舞蹈形式中的一枝奇葩,对其他歌舞形式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章重点探讨了夔州竹枝歌舞与摆手舞、打连宵及巫舞之间的关系,以便我们能够对夔州竹枝歌舞以及三峡地区其他歌舞形式有更深入的理解。夔州;竹枝歌舞;摆手舞;打连宵;巫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1年6期2011-08-15

  •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从《秋兴八首》看杜甫的恋京情结
    ,无法割舍。旅居夔州时所写的组诗《秋兴八首》可谓是杜甫恋京情结的集中体现。诗人身居夔州,心怀长安,由暮年飘零、羁旅江上的自身,想到风雨飘摇的家国;又由对长安盛事的追忆,感叹现实的无奈。八首诗在长安与夔州之间转换,“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①诗人反复吟唱,不能自抑。一、怀乡恋阙,吊古伤今“怀乡恋阙,吊古伤今,杜老生平俱见于此。其才气之大,笔才之高,天风海浪,金钟大镛,莫能拟其所

    名作欣赏 2011年32期2011-08-15

  • 奉节县夔州竹枝歌舞历史渊源与艺术特征初探
    4)奉节县乃为古夔州治所,其东临巫山县,南接湖北省恩施市,西连云阳县,北接巫溪县。奉节县多山地、长江湍急险峻,自然环境恶劣,曾为古代巴人住所。巴人自古尚歌舞,在巴人中流传着众多的民间歌舞,如夔州竹枝歌舞、巫舞、傩戏、打连厢儿(打年宵儿)等。岁月已逝,巴人不在,但其歌舞文化却在此地生根发芽,流变成今天的夔州竹枝歌舞。夔州竹枝歌舞独具韵味,它是古代巴人及夔州人民智慧与艺术的结晶,表达了他们对自然界的一种征服与崇敬。一、 夔州竹枝歌舞的历史渊源(一)从巴渝舞到踏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3期2011-06-07

  • 方寸间显功力 宏论中传经典
    年创作重要时期的夔州阶段一直广受关注。甚至早在宋代就引发过争论。推崇杜甫的黄庭坚称:“观子美到夔州后诗,退之自潮州还朝后文,皆不烦绳削而自合矣。”(《与王观复书》)对此,朱熹却表示异议:“人多说子美夔州诗好,此不可晓,夔州却说得郑重烦絮,不如前此有一节诗好。今人只见鲁直说好,便都说好,矮人观场耳。”(《清邃阁论诗》)对夔州诗的评价意见相左,引起了后人的研究兴趣。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从各种角度切人对夔州诗进行研究的论文近百篇,1984年即举办过杜甫夔州诗学

    文教资料 2009年18期2009-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