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宪
- 从制宪权寻找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共同纲领抑或五四宪法*
牟春花制宪权(constituent power)与民主密不可分,是人民主权的体现。制宪权廓清了国家权力的来源,重塑了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但制宪权有着一张普洛透斯似的脸,在宪法理论上不清晰的事实,必然会投影于宪法实践,有必要对制宪权的学说争议和核心命题进行一个梳理和探讨,从而准确地把握新中国宪法中一脉相承的政治逻辑,为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立宪时刻”寻求更有解释力的解答。一、 制宪权的学说综述(一) 制宪权的代表性学说1. 西耶斯——制宪权的自然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22年4期2023-01-11
- 智利新宪法公投失败:制宪进程仍将继续
否决,表明了智利制宪进程的复杂性,为智利政局发展增加了不确定性。制宪进程有序推开智利现行的宪法制定于1981年,当时智利正处于皮诺切特军政府执政时期。皮诺切特时代确立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导致智利出现了贫富分化、阶级固化、分配不均等问题。智利社会希望通过制定新宪法来解决社会危机的呼声日益高涨。2019年10月,因首都地铁票价微涨,智利爆发了全国性抗议和骚乱。暴乱后,为了缓和矛盾,智利主要政治力量就是否举行立宪公民投票达成共识。2020年10月,智利举行了公
世界知识 2022年19期2022-05-30
- 清末新政的制宪时刻
历了关键性的三次制宪时刻。其中《钦定宪法大纲》颁行为制宪启动时刻,随后开始了宪法起草的制宪进行时刻,最后则是“十九信条”颁布的制宪完成时刻。彭剑《清季制宪研究:钦定、协定与民定》一书描绘了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历史场景,即清末立宪运动的高潮阶段,其实是从制宪始,以制宪终。不过,对于制宪政治这个跨越政治与宪法的议题而言,仅有历史学的细致叙事是不够的,一种政治宪法学的理论解读同样重要。制宪模式与政治共识是如何影响清廷命运的?政治策略与制宪进程的关系又是什么?更为重
读书 2022年4期2022-04-11
- 试论清末制宪权之争
116044)制宪权是决定国家基本政治和法律框架的重大权限,谁掌握制宪权,谁就会掌握设计国家制度的主动权,从而处于有利的政治地位。因此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势力均尽力争取制宪权,将其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自1905年踏上立宪之路起,清廷认为将制宪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乃天经地义之事,从未主动让与任何机构和团体;相反,还通过发布《宪法大纲》、制定法规和机构章程、秘密制宪等方式,不允许任何机构和组织分享制宪权。但辛亥革命前后,清廷被迫让步,制宪权突然转移到资政院。资政院
大连大学学报 2021年2期2021-11-29
- 斯大林为何建议中国制定宪法
。他还详细阐释了制宪的必要性。当时,中苏领导人在制宪问题上有着不同的认识。中方认为,中国当时尚处在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应该“待将来资产阶级问题解决,进入社会主义时再来制定宪法”。因为如果立即制定宪法,势必承认部分资本主义因素是合法的,不如在过渡时期暂用《共同纲领》。但在苏方看来,宪法是现代民族国家的象征,关乎政权的合法性及国际认同。斯大林说:“如果你们不制定宪法,不进行选举,敌人可以利用这两种说法向工农群众进行宣传反对你们:一是说你们的政府不是人民选举的;
党史博览 2020年8期2020-10-27
- 岛内忧民进党想重新“制宪”
是“修宪”还是“制宪”,岛内引发不少讨论。据台湾《联合报》24日报道,国民党主席江启臣质疑蔡英文,“究竟是要修宪,还是制宪?”他画下红线称,如果涉及“国体”“国号变更”这些“法理台独”部分,国民党不会支持,“如果要推翻中华民国,那就不叫修宪,叫制宪,国民党怎么可能接受?”据了解,两党都将组“修宪小组”备战。民进党党团总召集人柯建铭称,最终复决一定要绑2022年选举,否则恐无法完成“修宪”。国民党党团总召集人林为洲称,“国民党修宪小组”已成立网络群组,目前有
环球时报 2020-05-252020-05-25
- “5·20”前,“台独”要推“制宪公投”
迫不急待地要推“制宪公投”,在“5·20”之前逼蔡英文出手。有评论直言,如果民进党当局不阻止,甚至明助或暗助,让“制宪公投”成案并投票,将逼两岸走向摊牌。蔡英文连任前,“独派”再度出招。据台湾《联合报》27日报道,由“独派”大佬、“总统府资政”辜宽敏成立的所谓“台湾制宪基金会”将抛出两项“制宪公投”提案,包括“您是否同意要求总统启动宪法改造工程”以及“您是否同意要求总统推动制定一部符合台湾现状的新宪法”,预计30日送到台“中选会”。“台湾制宪基金会”执行长
环球时报 2020-04-282020-04-28
- 赖清德鼓吹“制宪”遭痛批
国安前官员:台湾制宪恐削弱美日支持”,25日,台湾《联合报》以此为题刊登文章,给台前“行政院长”赖清德当头浇下一盆冷水。文章引述美国国安会前亚洲事务资深主任、现“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亚洲事务资深副会长葛林的话称,制定新“宪法”无法吓阻中国大陆,反而可能削弱美国、日本等地对台支持。赖清德23日参加岛内“独派”大老辜宽敏拼凑的“台湾制宪基金会”。据《中国时报》报道,其间赖清德宣称现在时机已到,台湾需要一部“新宪法”。国民党台南市议会顾问高思博认为,赖清德在搞政
环球时报 2019-01-262019-01-26
- 富兰克林的“调和术”
787年参加美国制宪会议时,富兰克林已是81岁高龄,是制宪代表中最年长的,也是宾夕法尼亚最高行政长官。当时的美国还是互不隶属的13个介于“国”与“州”之间的“邦”,制宪会议要决定美国的行政、立法、司法等国家权力机构等,所涉事项重大,会议期间各方代表尖锐交锋,吵得一塌糊涂。亏了有富兰克林居中调和,才使得会议没有散伙,否则的话,美国的建国还不知要推迟到什么时候。“姿态调整术”6月11日,在众议院的代表权分配上,威尔逊坚持以人口数给各邦分配代表权,佩特森则坚持各
党课参考 2018年4期2018-11-20
- 麦迪逊的原旨主义
霍晓立麥迪逊的《制宪笔记》是对美国一七八七年联邦制宪会议最完整和最详细的记录。会议秘书威廉·杰克逊(William Jackson)的官方记录和其他制宪代表的私人笔记都没有像麦迪逊的记录那样,覆盖从五月十四日至九月十七日的制宪会议全过程,并细致记述那幕“夹杂着引人入胜的人物描写、有关政治理论的长篇大论、透顶的失望情绪和堪称奇迹的成功”的“政治剧”。麦迪逊的笔记手稿被美国国会图书馆列入“顶级珍藏”,《一七八七年联邦制宪会议记录汇编》编者马克斯·法兰德(Max
读书 2018年5期2018-05-05
- 史料分析与综合:中华首届国会制宪失败再认识
50000)民初制宪活动是清末立宪改革的深化和延续。对《天坛宪法草案》及民初制宪的研究亦有所发展,①但一些研究仍拘泥于传统的认识,无法突破意识形态的束缚,惟从制宪主体的结构及能动性作用、国会制宪“超议会制”的政体选择及制宪过程中对抗与妥协的策略博弈等多维路径切入,观览民初北洋派—制宪议会斗争的复杂实态,梳理制宪过程的对抗与博弈,深究宪法文本内容与时代背景的冲突性,方能发覆新境,窥见异相,有裨于深刻理解中国立法史的艰辛历程。一、制宪主体:对袁世凯与制宪议员的
福建质量管理 2018年6期2018-04-02
- 论日本国民制宪权的内涵及其理论限制
——以日本自民党2012年修宪草案为样本
的表达,违背国民制宪权理论①,针对这一法理依据必须予以理论回应。这涉及三个层面的问题:首先,国民制宪权的基本内容和真正意义是什么?何谓国民意志的自由决断?其次,如果国民制宪权理论能够解释驻日盟军总司令部(简称GHQ)制宪的正当性,日本自民党是在修宪还是在制宪?最后,是否如自民党所主张,只要日本国民同意,其修宪草案即具有合法性,便可进行制宪?本文基于国民制宪权理论、修宪权界限论以及国际法对制宪权的限制,探究战后GHQ行使制宪权的正当性和自民党对待修宪的真正态
武陵学刊 2018年3期2018-03-06
- 斯宾诺莎与海德格尔:奈格里与阿甘本政治理论的不同基调
政治和主权权力、制宪力和宪制权的关系等核心问题上,虽然阿甘本和奈格里的政治理论在某种程度上都试图将传统政治的二元区分模式引向一个未分化的原初领域。但前者主要追随海德格尔,建基于以潜能和空无为形式的生命和存在模式,它们与主权权力不可分割,且总是与自身的不可能或非是相连,因而其本源结构内部必然携带着不可消除的自我否定性和缺失性根基;后者则力图激活斯宾诺莎,始终诉诸人类创构性力量的纯粹内在性与肯定性的存在和生命空间,它们通过自身的绝对充足性和自主性张力,彻底拒绝
江西社会科学 2018年11期2018-02-11
- 《制宪权》视角下日本宪法修改的现实问题
修宪权是制度化的制宪权,制宪权按其本来意义‘原则上只能以直接行使权利的形式予以实现’,故而,如果废止国民投票制,仅由普通的议会即可决定修宪,这种原则性的变更便会陷入修宪权篡夺制宪权的权力、修宪权的自我否定(自杀行为)的逻辑矛盾。”②并且从日本的现实角度出发,两大政党长期对立,本质上交流过少,无论如何都应当保证宪法的安定性,于是,无论国民投票制有多严格,都是不能废止的。接着芦部信喜回到了现行宪法的正当性中来加以论述,总的来看,芦部信喜兼顾了国际法和国内法两个
法制博览 2018年17期2018-01-22
- 富兰克林的“调和术”
787年参加美国制宪会议时,富兰克林已是81岁高龄,是制宪代表中最年长的人,也是宾西法尼亚最高行政长官。当时的美国还是互不隶属的13个介于“国”与“州”之间的“邦”,制宪会议要决定美国的行政、立法、司法等国家权力机构等,会议很重要,所涉事项重大,会议期间各方意见尖锐交锋,吵得一塌糊涂,亏得有富兰克林居中调和,才使得会议没有散伙;否则的话,美国的建国还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6月11日,在众议院的代表权分配上,以按人口数给各邦分配代表权的威尔逊和应各邦平均分配代
读书文摘·经典 2018年1期2018-01-10
- 委内瑞拉制宪大会正式成立
委内瑞拉制宪大会8月4日正式成立,前外长德尔茜·罗德里格斯出任制宪大会主席。罗在成立仪式上说,“委内瑞拉人民将自己解决争端和危机,不需要任何外国干涉,不需要任何帝国主义的指令”。委总统马杜罗当天在参加国民卫隊活动时对制宪大会成立表示祝贺。马杜罗今年5月1日宣布启动制宪大会进程,重新制定国家宪法,以维护国家和平、促进国内对话、解决政治危机。新宪法制定后将通过全民公投进行表决。根据委宪法,新宪法通过前,制宪大会将是高于任何其他政府部门的特殊权力机关。
世界知识 2017年16期2017-08-30
- 委内瑞拉再选举,制宪大会能否缓和危机
,委内瑞拉举行了制宪大会的选举。选举引发了巨大争议,反对党指责该选举只是政府为了加强其权力而举行。什么是制宪大会和立法议会不同的是,制宪大会是为了制定宪法而设立的。一旦通过新宪法,制宪大会就会解散。修改宪法的制宪大会由总统召集,委内瑞拉现行宪法是1999年在任总统查韦斯召集制定的。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根据委内瑞拉宪法第347条规定,制宪权属于人民。马杜罗公开声明,作为民选总统,他有权召集制宪大会。然而,反对者批评称,马杜罗应该首先就是否支持建立制宪大会进行公
海外星云 2017年16期2017-08-25
- 拉美四国施压委内瑞拉
刚成立的委内瑞拉制宪大会5日召开首次工作会议,545名成员全票通过议案,解除总检察长路易莎·奥尔特加的职务。奥尔特加是委内瑞拉前总统查韦斯的忠诚支持者,也是现总统马杜罗的激烈批评者,她5日拒绝接受这一决定。法新社称,奥尔特加被解职在预料之中,但如此迅速且全票通过,引起广泛不安,美国和部分拉美国家也纷纷表态。美联社称,5日早些时候,委内瑞拉最高法院致信制宪大会,称奥尔特加“据信犯有严重不端行为”,在接受调查期间,她不能担任公职。之后,制宪大会全票通过解除奥尔
环球时报 2017-08-072017-08-07
- 关键选举,马杜罗想要“尊重的拥抱”
30日,委内瑞拉制宪大会选举投票正式开始。外有美国等多国威胁制裁,内有反对派抵制,马杜罗呼吁国际社会尊重和支持该国的投票。当天6时,他成为行使投票权的第一人。据报道,30日的投票将选出制宪大会545名成员中的537名。其中364名将以地区为单位选举产生,173名将从工人、农民、学生、企业家、退休老人、残疾人士等社会团体中选举产生。另外8名原住民成员将于8月1日选举产生。在此前的全国性电视讲话中,马杜罗称此次投票是委内瑞拉政治体制进行的“最重要的一次选举”,
环球时报 2017-07-312017-07-31
- 委内瑞拉反对派要“占领”首都
瑞拉30日将举行制宪代表选举,选出545名制宪代表组成制宪大会。为迫使政府停止制宪大会进程,提前举行总统大选,委反对党于26日、27日连续两天发动全国大罢工,导致多座城市运转陷入瘫痪,引发激烈警民冲突。据委内瑞拉媒体报道,26日至27日,委反对派支持者在首都加拉加斯东部区域和全国部分城市参与24小时大罢工,并使用石块、橡胶、垃圾等杂物封锁交通要道。反对党联盟27日召开记者发布会称,委全国90%的商铺参与罢工活动,两日的对峙造成6人死亡。反对党号召支持者在2
环球时报 2017-07-292017-07-29
- 富兰克林的“调和术”
787年参加美国制宪会议时,富兰克林已是81岁高龄,是制宪代表中最年长的人,也是宾夕法尼亚最高行政长官。当时的美国还是互不隶属的13个介于“国”与“州”之间的“邦”,制宪会议要决定美国的行政、立法、司法等国家权力机构等,会议很重要,所涉事项重大。会议期间各方意见尖锐交锋,吵得一塌糊涂,亏得有富兰克林居中调和,才使得会议没有散伙,否则的话,美国的建国还不知要等到驴年马月。6月11日,在众议院的代表权分配上,以按人口数给各邦分配代表权的威尔逊和应各邦平均分配代
领导文萃 2017年11期2017-06-12
- 胡适与1946年制宪国大
国民党一党主导的制宪国大。胡适参加了制宪国大并且积极参与制宪活动。在大会中,胡适担任过全体会议主席,领衔提出一项有关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提案,还就宪草讨论中对一些有争议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胡适对制宪国大和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予以肯定,对蒋介石和国民党主导的政治改革活动大加赞颂。但是,蒋介石制宪的目的并不是如胡适所愿在中国实行美式的民主政治,而是出于反共及维护其统治合法性需要。在当时内战的环境下,宪法的实施也无从谈起,胡适的愿望最终落空。关键词:胡适 蒋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年2期2017-05-02
- 台湾大法官人选被批太“台独”
释宪法”来“变相制宪”,进而偷渡“两国论”。蔡英文8月撤回此前提名的“司法院正副院长”人选谢文定和林锦芳,这两人因政治色彩偏蓝遭到深绿阵营强烈反对。台“总统府”9月1日公布包括“司法院正副院长”在内的7名大法官被提名人。其中,被提名“司法院正副院长”的是许宗力(台湾大学科际整合法律学研究所教授)和蔡烱炖(现为“最高法院”法官),5名大法官被提名人分别是前政务委员许志雄、台大法律系教授黄昭元、“司法院”副秘书长张琼文、人权律师黄瑞明、台大法学院院长詹森林。据
环球时报 2016-10-192016-10-19
- 泰国确定新宪法草案
泰国制宪委员会3月29日向总理巴育及“全国维持和平秩序委员会”提交新宪法草案确定版本。草案将于今年8月进行全民公投。制宪委员会当天提交的草案综合了各方意见,在今年1月底公布的初拟版本基础上专门增加了“国家改革”一章。草案共17章279个条款。制宪委员会发言人诺拉集在当天的记者会上介绍说,“国家改革”一章中规定的改革内容涵盖七个部分:政治、行政、立法、司法、教育、经济及其他。改革目的在于维持和平、秩序和团结,创造和谐社会、缩小贫富差距,鼓励人们参与国家发展和
世界知识 2016年8期2016-05-14
- 制宪权起于决断还是协商:民主制宪与共和制宪
100191)制宪权起于决断还是协商:民主制宪与共和制宪○赵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 北京100191)在制宪权理论中,施密特沿着西耶斯民族制宪权的路径发展出了决断论的制宪权理论,而阿伦特则通过对西耶斯民族制宪权的反思提出了制宪权与制宪权威相分离的制宪理论。施密特的决断论完全排除了制宪过程中不同政治主体间协商与妥协的可能,而阿伦特则将制宪权建立在“约束和承诺、联合和立约”的基础上,但其过于强调制宪权威与制宪权力相分离的理论则限制了其对制宪合法性的理论
学术界 2016年10期2016-02-26
- “政治文明、政体与中国的立宪历程”主题研讨
,更包括理论上的制宪权难题在中西立宪史上的各自展开问题。本次主题研讨,就围绕着上述三大问题,组织了四篇文章。第一篇文章《政治宪法学视野下的“文明政体论”》,通过检点思想史的一个个案———休谟的“文明政体论”的来龙去脉,揭示现代立宪政府的权威来自从强权起源向文明政体的历史转型的规律,来为当今中国学界有关宪制转型与政治文明的各种论说,提供一个政治宪法学意义上的理论借鉴。第二篇文章《政体、国体与国家类型学发轫》回顾了西方历史上古往今来的政体和国体的分类及构造问题
学术界 2016年10期2016-02-26
- 协商民主视野下的1954年制宪〔*〕
——基于1912年与1954年制宪的比较分析
野下的1954年制宪〔*〕 ——基于1912年与1954年制宪的比较分析○ 张扩振(江西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22)1912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均是协商民主制宪的典范。两次民主协商制宪均有制宪代表的民主性、协商过程的充分性、协商方式的小型化等特性。临时约法制定所具有的在规则下制宪、协商的民主化是五四宪法所不具备的,而人民广泛参与到制宪过程中也是临时约法以精英协商—人民缺位模式制定所匮乏的。形成这种
学术界 2016年11期2016-02-26
- 政治代表概念的源流——兼论我国宪法的代表结构
,代表可以区分为制宪代表与常规代表。制宪代表关涉主权归属,常规代表负责在相对稳定的时期内使制宪代表创设的秩序正常运转,代表的内核在政治语境中展现为“人民—制宪代表—宪法—常规代表—国民”的结构。中国共产党通常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之内活动,可被视作常规代表;在个别情况下又能够突破宪法的框架,在启动正式的修宪程序之前制定与宪法内容不符的改革政策,就此而言又在某种意义上类似于制宪权的行使。本文通过“委托专政”的理论概念来界定中国共产党的这种特殊的地位,其含义是,宪
中国法律评论 2016年4期2016-02-11
- 论制宪权的主体
——从卢梭、西耶斯和施密特的制宪权理论出发
100871)论制宪权的主体 ——从卢梭、西耶斯和施密特的制宪权理论出发黄娇娜(北京大学 法学院,北京 100871)从近代自然法的视角看来,制宪权应当属于人民,而实证主义学者施密特则将制宪权视为政治决断,可以属于任何能做出该决断的政治存在。但承认政治实体具有制宪权时也不能忽略宪法的规范正当性,否则政治实体可能会任意践踏人权,导致不正义现象的发生。制宪权需要建立在人民主权的基本原则上。除了规定一国的政治制度之外,宪法也应限制政府权力,保障同样作为制宪权主体
贺州学院学报 2015年3期2015-03-27
- 对1787年美国制宪的思考
对1787年美国制宪的思考杨丹卉(山东大学法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美利坚民族在取得独立战争胜利并建立邦联制后,邦联制的固有弊端逐渐暴露,缺乏强有力的中央政府领导,十三个邦选派了代表召开了费城会议,制定了至今影响深远的《联邦宪法》。本文将从美国的制宪背景、制宪的影响因素以及制宪的意义对美国1787年宪法进行分析。美国;1787年宪法;背景;因素;意义一、美国 1787年宪法的制宪背景(一)美国宪法的思想基础美国1787年《宪法》是资本主义历史上第一
文化学刊 2015年4期2015-03-20
- 我国八二宪法序言中历史叙事的法理与功能
础的宪法规范。从制宪权主体的宪法意识与特定历史事实的关系来看,我国宪法序言的历史叙事是制宪权主体担当此在责任、宽恕过去罪恶、期待美好未来的宪法意识综合作用的结果。据此,我国宪法序言中的历史叙事具有评价宪法正文、证明宪法应具超安定性、指明依宪治国背景下全面深化改革方向的功能。八二宪法; 宪法序言; 历史叙事随着“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①参见《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4年10月23日中国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5期2015-03-17
- 民国先生崔敬伯的制宪观
民国先生崔敬伯的制宪观文/李炜光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从2016年1月1日起,我国将实行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就职时向宪法宣誓的制度。这让我想起一个人来——“民国先生”崔敬伯,他对宪法的认识可以代表上个世纪前半期中国人的制宪观,不无启发。崔敬伯是我国著名财政学家,生于1897年,卒于1988年。他的出生地是宁河汉沽庄,算是天津人。先生早年留学英国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回国后曾任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教授,亦从政任国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1
中国储运 2015年8期2015-01-30
- 尼泊尔制宪会上演“武斗”
—这里是尼泊尔的制宪会议现场。尼执政党和反对党在国家制宪问题上的分歧,终究以武力形式展现了出来。据美联社20日报道,尼泊尔最近国内气氛十分紧张。该国2008年废黜国王,第二届制宪会议承诺在本月22日前发布新宪法,但执政党和反对党一直就是否在偏远地区成立新省份争执不下。20日凌晨2时举行制宪会议时,议长内姆旺正提议进行一项投票。这时,反对党突然冲击会议现场,与执政党成员厮打在一起,试图阻止投票。有人紧紧扣住其他会议成员的脖子,有人向议长投掷桌椅、麦克风等物,
环球时报 2015-01-212015-01-21
- 费城127天
论如何不能把费城制宪看成是一场民主活动。难怪有人说:费城制宪,绝非民主,而是专权。好在,因专权而诞生的《宪法》,是一部好《宪法》。就是说,从结果看,这55位代表以专权的方式,使美国在这部《宪法》规范下,民主了200多年。也只有从这个角度看,所谓“民主的奇迹”才名副其实、货真价实。我们不解的是,因专权而宪法,因宪法而民主,因民主而强大。美国人是如何从非民主逻辑开始,完成民主逻辑的?也许,唯一的解释是,民主分大民主和小民主。少数乐观派学者认为古希腊时期出现过大
当代工人(A版) 2014年19期2014-04-21
- 中国政治宪法学的几个基本逻辑
其后,陈端洪以“制宪权”为宪法学的知识界碑对政治宪法学进行了基础性的理论建构,将政治性作为中国宪法的本质属性,从而与西方立宪主义在价值目标上拉开了距离。综合中国政治宪法学的各种观点,可以发现它将“主权”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石,坚持以“主权——政治”为中国宪法的叙事主线和逻辑主线,并大胆提出了党国体制宪法化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揭示了中国宪政的政治逻辑。当今中国政治已经走出了建国之初的阶级专政论,但是还没有走上人权宪法的道路,当前提出的“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4期2014-03-06
- 从制宪权角度透视新中国宪法的发展
李忠夏一、 制宪权理论的分歧与新中国宪法发展中的问题新中国宪法发展的跌宕起伏,世所罕见,在六十余年间,数度变更,宪法命运可谓颠沛流离,直至“八二宪法”之后的近三十年才逐渐平稳。但近三十年的平稳并不意味着矛盾的消解,也不意味着宪法命运的彻底改观。自1954年正式制定第一部宪法以来,就形式而论,新中国宪法经历了三次全面修改,迄今有效的“八二宪法”也经历了四次修改。新中国宪法的数度变动无疑是对制宪权理论的一次全面检视,是实践向理论提出的挑战,也透视出制宪权理论的
中外法学 2014年3期2014-01-21
- 民初宪政·百年回望
坛宪草》为基础的制宪几经兴衰,最终于1923年10月完成,却随即因“贿选”嫌疑而遭否弃。此后,不仅是1923年宪法,连同宪政法统本身,也一并抛弃,最终为“不断革命”的浪潮所湮没。1913年的宪政起步,已历百年;1923年宪法的颁布,也阅九十年矣。但中国宪政的老问题,在当下却依然保持着新鲜与热度。因此,在纪念《天坛宪草》百年的今天,重新回望1913年的故事与民初十年的制宪历程,还原历史真实,检视其中经验与教训,提炼有益于当下宪政讨论的理论命题与智识资源,成为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3年5期2013-04-08
- 民初制宪权问题的再审视
——比较宪法的视角
聂 鑫一、制宪权争议的提出民初宪法史上有如下一桩公案:1913年10月,大总统袁世凯咨文宪法会议要求派遣委员列席宪法会议及宪法起草委员会并陈述意见,其理由是“大总统既为代表政府总揽政务之国家元首,于关系国家治乱兴亡之大法”,应当“有一定之意思表示,使议法者得所折衷”,“本大总统前膺临时大总统之任一年有余……现在既居大总统之职,将来即负执行民国议会所议宪法之责。苟见有执行困难,及影响于国家治乱兴亡之处,势未敢自己于言,况共和成立本大总统幸得周旋其间……今既承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3年5期2013-04-08
- 革命与制宪之间
——吴景濂与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
的标签,但这十年制宪的历程本身,却不应被遗忘;其中所凝结的政治精英对于宪政秩序的探寻与追求,在百年后的今天,依然值得我们思考。在十年的制宪史中,贯穿始终的人物并不多,吴景濂无疑是其中重要的一位。这位奉天咨议局议长出身的“立宪派”,先后担任北京临时参议院议长、国民党副理事长、首届国会众议长、国会非常会议议长等重要职务,完整经历了“天坛宪草”、“国会一次复会”、“西南护法国会”和“国会二次复会”的四个历史时段,〔1〕民初制宪历程,参见吴宗慈:《中华民国宪法史》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3年5期2013-04-08
- 西耶斯恶性循环的破解
——阿伦特论费城制宪会议之正当性
8)一、 对费城制宪会议之正当性的质疑1787年5月,费城制宪会议召开,当时北美13个州中除罗德岛外有12个州派代表参加了会议。然而,这次决定美利坚合众国命运的历史事件注定要同争议与猜疑为伴。1787年9月17日,弗吉尼亚州代表爱德蒙德·伦道夫、乔治·梅森和马萨诸塞州代表艾尔布里奇·格里拒绝在《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草案上签字,反对者的立论基础主要是就制宪会议代表的权威展开的:首先,费城会议的代表们原先得到的邦联议会的授权范围仅限于修改《邦联条例》,但费城会议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2期2013-02-10
- 制宪权的主体及其证成
201306)制宪权是一切宪法规范和宪法现实的逻辑前提与制度基础。宪法的创制是宪法实施的前提,一切国家权力都是宪法的产物,并在宪法规定的限度之内运行。如果说在一国法律体系中,国家权力的正当性可追至宪法,那么,制宪权的存在依据又在哪里?谁才是制宪权的真正主体?如果对此没有深入探讨并予以必要的实证分析,则宪法学的研究就如浮萍无根,难以持久。西方宪政史一直将自然法思想和社会契约论作为宪法的高级法背景,把上帝和基督教视为宪法的“超验之维”[1-2],试图通过自然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1期2013-02-01
- 埃尔斯特的协商民主观述评
个方面来综合考虑制宪过程。[关键词]埃尔斯特;多数主义;制宪;协商;民主[中图分类号]DO[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72—7320(2009)05—0692—05协商民主是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最具发展前景的民主理论,它致力于说明如下观点:在道德原则相互冲突及价值观念不可化约的多元社会,协商过程对解决争议性问题及实现民主具有积极作用。作为协商民主的倡导者之一,埃尔斯特的思想原创性很强,相关论文也被学者们广为引用。本文将对他的协商民主观进行简要介绍,并
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5期2009-10-29
- “左派”与“右派”的由来
阶级革命爆发,在制宪议会里,第一等级教士和第二等级贵族的议员与第三等级资产阶级、城市平民、工人和广大农民的议员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同年9月,在制宪议会会议上,第一、二等级的议员大都坐在议会右边的席位上,而第三等级的议员占据了左边的席位。这个颇具戏剧性的历史场面本是偶然形成的,但反映到语言中,在词汇中便出现了“左派”与“右派”一对政治概念。进步或激进者称为“左派”,倒退保守者称为“右派”。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5年10期1985-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