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初
费城127天
□原初
如果仅仅扫了一眼书名,恰巧你又对民主话题感兴趣,那你掏出私帑买下这本书,并且仔细阅读和有所思考后,心情可能会挺复杂。
当然,你也可能不复杂,那大多因为你浸入这本书太深了,还没有拔出思想的脚,去独立地琢磨琢磨。所谓琢磨,重点应在于,1787年夏,美国费城,一场原本只为修补旧条例而召开的联邦大会,结果演变成制定出一部闻所未闻的《宪法》。这便是作者和一些读者所理解的“民主的奇迹”。
但当你读完这本书,哪怕稍稍一想,就会心生疑问:55位代表,平均年龄不到43岁,来自12个立场各异的州。就是他们,在那127天制定了美国《宪法》。美国18世纪末时,有人口300多万,《宪法》却是由55人制定的,且没有得到民众授权,看上去只是一场意外。对此,按现代社会观点看,我们无论如何不能把费城制宪看成是一场民主活动。
难怪有人说:费城制宪,绝非民主,而是专权。
好在,因专权而诞生的《宪法》,是一部好《宪法》。就是说,从结果看,这55位代表以专权的方式,使美国在这部《宪法》规范下,民主了200多年。也只有从这个角度看,所谓“民主的奇迹”才名副其实、货真价实。
我们不解的是,因专权而宪法,因宪法而民主,因民主而强大。美国人是如何从非民主逻辑开始,完成民主逻辑的?也许,唯一的解释是,民主分大民主和小民主。少数乐观派学者认为古希腊时期出现过大民主,但大多数学者对大民主嗤之以鼻。他们批驳时信手拈来的例子有两个,一是中国臭名昭著的“文化大革命”,二是同样发生在18世纪末塞纳河边的法国大革命。用这些学者话说,大民主不是真民主,而是多数人暴政。
新星出版社出版凯瑟琳•德林克•鲍恩著郑明萱译
那小民主就是真民主吗?这本书没有给出完全的解答;千百年来,中外学者一直对这个问题争论不休——这不是今天这个小文的笔墨重点。
但无论如何,这本书值得我们一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这55位代表激辩4个多月,有人出言威胁,有人离场抗议,连当时的主席华盛顿脑袋都大了,他写道:“我真懊悔跟这档子事沾上关系。”正是在几近绝望的气氛里,会议缔造出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美国《宪法》。这部《宪法》孕育了当今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这才是真奇迹,宪法、宪政和民主之功。
费城制宪给我们的启迪很多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其制宪成功,很大方面缘于议事规则、代表们的隐忍和妥协。在这方面,中国人的差距还很大,我们太喜欢诉诸武力,比如、比如、比如、再比如……
锦言斋
追寻社会理性成长的轨迹,真是一件乐事
自由之树,必须不时地靠爱国者和暴君的鲜血来浇灌才能得到新生。鲜血是自由大树的天然肥料。
在这里,人类的平等不是哲学家或诗人的高论,也不是开明人士客厅中的空谈。在这里,人人实行它,当成每天日常生活中的实务。
责编/永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