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幼儿音乐活动中融入游戏,不仅可提升幼儿对课程的兴趣,还可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力与创造力。基于此,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围绕音乐感知与学习形式两个方面,对大班幼儿音乐游戏化教学提出几点可行之策,旨在确保游戏与音乐课程内容紧密结合,为大班幼儿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关键词:音乐活动;游戏化教学;大班幼儿
作者简介:王倩(1986—),女,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映红路幼儿园。
课程游戏化理念展现了游戏给幼儿身心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幼儿音乐游戏化教学则是对现阶段幼儿教育的一次创新。音乐是艺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音乐活动能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游戏与音乐活动的有效结合,可顺利激发幼儿对音乐知识的学习热情,也可使幼儿在游戏中充分体会音乐学习的乐趣,使幼儿的身心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通常而言,大班幼儿已学会自主进行一些比较简单的游戏,相比于上小班、中班时的自己,他们储备了更加丰富的学习经验。因此,教师需为大班幼儿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游戏,在大班幼儿完成游戏任务后逐渐提高游戏难度,不断强化大班幼儿的学习能力。
一、指向音乐感知,明确游戏培养目标
指向音乐感知的游戏化教学,强调以幼儿为中心,让幼儿以亲身体验的方式认识音乐的节奏、旋律、音色等要素,形成对音乐的基本认知和理解。56岁的大班幼儿思维发展还不够成熟,对复杂的音乐知识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对此,教师需保证音乐活动的规则简单易懂,从而更好地激活大班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大班幼儿音乐活动的设计中,教师需明确游戏的培养目标,让大班幼儿在游戏中达成学习目标,提高大班幼儿的音乐素养。
(一)律动类游戏,感知节奏特点
让幼儿认知音乐节奏,并能跟着音乐节奏准确地打拍子,是提高幼儿音乐感知力的有效路径。在大班幼儿音乐游戏化教学中,教师需基于大班幼儿的能力水平,引导大班幼儿对音乐进行感知,发现音乐的节奏变化。教师可基于音乐学习特点,为大班幼儿设计多个律动类的趣味游戏,让大班幼儿聆听不同风格的音乐,在短时间内快速做出特定的反应,在享受游戏乐趣的同时拓宽自身视野。
以音乐活动“快乐拍拍拍”为例,本次音乐活动围绕《加伏特舞曲》展开,要求大班幼儿认真聆听音乐节奏,感受音乐节奏的特点。《加伏特舞曲》这首音乐可分成三段,每段有不同的节奏特点。基于此,在活动中,教师可开展“你说我做”的律动类游戏,引入关于头、肩膀、腰、大腿这四个身体部位的动作,让幼儿初步熟悉音乐节奏。
游戏前,教师可带领幼儿欣赏这首音乐,再让幼儿围成圆圈,与相邻的小伙伴组建两人小组,面对面站好。
游戏开始后,对于第一段音乐,教师可让各组幼儿跟随音乐做出以下三组动作。
1.用双手击掌,用右手击掌,用双手击掌,用左手击掌,用双手击掌,手背贴在一起,手心贴在一起。
2.用双手击掌,用右手击掌,用双手击掌,用左手击掌,用双手摸自己的头、肩膀、腰、大腿各三下。
3.用双手击掌,用右手击掌,用双手击掌,用左手击掌,用双手摸对方的头、肩膀、腰、大腿各三下。
对于第二段音乐,教师可提高游戏难度,创设换舞伴、跟着音乐走的游戏情境。幼儿需要按照以下流程进行游戏。
1.走四步(频率逐步加快),寻找新的小伙伴,在音乐停止前与他(她)握手。
2.做动作:用双手击掌,用右手击掌,用双手击掌,用左手击掌,用双手摸自己的头、肩膀、腰、大腿各三下。
3.跟随音乐原地旋转一圈。
对于第三段音乐,教师同样可基于音乐特点,增添其他动作。
游戏结束后,教师可将三段音乐整合起来,让幼儿逐渐学会自主地完成游戏任务,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节奏,以此提高幼儿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力,发挥游戏化教学的作用。
(二)音准类游戏,学习音阶知识
幼儿如果具备良好的音准,就能增强演唱的准确性,进一步提升音乐素养。在大班幼儿音准类游戏设计中,教师可将音阶知识融入其中,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大班幼儿介绍音阶的基本概念,并融入柯尔文手势等,让大班幼儿直观地了解音阶的变化,锻炼大班幼儿对音准的感知力。
以围绕《身体音阶歌》展开的音乐活动为例,随着教师播放的《身体音阶歌》这首音乐的音阶从do(中音谱号)向do(高音谱号)转变,大班幼儿需要触碰的身体部位会发生改变。教师在活动中,可为大班幼儿设置不同难度的挑战,同时用“脚—膝盖—大腿—腰—手—肩膀—头—手”的顺序帮助大班幼儿了解音阶。
游戏前,教师可引导幼儿认真聆听音乐,借助动作初步感知音阶的变化。随后,为了让幼儿熟悉音阶知识,教师可组织幼儿开展第一个游戏。第一个游戏需要教师适时暂停播放音乐,提出“mi对应身体的哪个部位?”等问题,让幼儿快速回想音阶的变化,进而做出“大腿”等回答。对于第二个游戏,教师可提高难度,让幼儿聆听教师用钢琴弹出的声音,据此判断该声音对应的音符。如对于钢琴发出的re这个声音,幼儿听完需要模唱,并用手指一指膝盖。通过第二个游戏,幼儿能够得到音准方面的训练。对于第三个音乐游戏,教师可将如“do、mi、sol”“re、fa、la”等简单的和弦中的三个音符用钢琴同时弹出来,让幼儿聆听之后辨别出其中的音符并快速作答。
二、指向学习形式,构建趣味音乐课堂
指向学习形式的大班幼儿音乐活动需要教师以富有趣味性的音乐课堂来引导大班幼儿学习音乐,体验音乐的魅力。在趣味课堂中,与打击乐、音乐欣赏等相关的游戏是十分有效的学习形式,能让大班幼儿在玩乐中加深对音乐的理解,体会音乐的旋律之美,促进大班幼儿音乐素养的提升。
(一)打击乐游戏,尝试演奏音乐
打击乐游戏能够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让幼儿在音乐学习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幼儿音乐活动中使用的打击乐分为多种形式,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奥尔夫音乐。大班幼儿可以亲手操作各种打击乐器,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这有助于他们在音乐活动中更加投入。教师可加大对打击乐游戏的开发力度,使大班幼儿借助打击乐获取更多与音乐相关的信息,在敲击时体会音乐的情感,通过实践掌握音乐演奏技巧,从而提升音乐教学质量。
以围绕《大中国》展开的音乐活动为例,《大中国》这首比较欢快的音乐有助于让听众了解其鼓点方面的特点。教师可将奥尔夫音乐融入游戏中,准备响板、串铃、铃鼓等打击乐器让幼儿尝试演奏。在游戏中,教师可与幼儿一起聆听这首音乐,并询问幼儿对这首音乐的看法,鼓励幼儿讲述自己的体验。随后,教师可向幼儿展示音乐图谱并引导幼儿认真观察,回答“图谱中出现了哪些乐器?这些乐器是怎样使用的?要想将这些乐器的声音加进音乐《大中国》中,我们应该怎么做?”等问题,旨在传授幼儿演奏乐器的方法,通过音乐图谱引导幼儿了解敲击乐器的时机。之后,教师可让幼儿跟着音乐的节奏进行游戏,引导幼儿学会演奏音乐。随着参与打击乐游戏的次数不断增多,幼儿将会获得关于音乐《大中国》的真实体验,在演奏中感受到音乐的力量。
(二)欣赏类游戏,品味音乐旋律
欣赏类游戏要求教师优化音乐活动,结合音乐特点为大班幼儿设计需进行欣赏的游戏项目,让大班幼儿在开展游戏的同时,品味音乐的旋律,对音乐形成更深入的认识。为此,在欣赏类游戏项目的设计中,教师需对拟欣赏的音乐的内容进行解读,然后以设计好的游戏加深大班幼儿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
以围绕《酒歌》展开的音乐活动为例,《酒歌》这首音乐的旋律有助于让听众感受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本次音乐活动旨在让大班幼儿通过欣赏音乐,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独特之处,体会民族文化的内涵。在这首音乐的教学中,教师可结合音乐的旋律特点引入涉及抢凳子的任务的欣赏类游戏。游戏前,教师需引导幼儿将凳子(凳子的数量要比参加游戏的幼儿人数少1)摆放成一个圆圈。第一轮游戏开始后,教师需播放这首音乐,让全班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围着凳子走动。在教师暂停播放这首音乐时,幼儿需快速找到一张凳子坐下,没有抢到凳子的幼儿将被淘汰出局。下一轮游戏所使用的凳子数量比本轮游戏的凳子数少1,能坚持到最后一轮游戏的幼儿获胜。在游戏过程中,为了让幼儿熟悉蒙古族民歌的曲调,教师可鼓励幼儿基于音乐《酒歌》的节奏对步频进行相应的调整。如对于这首音乐中节奏较快的部分,教师可引导幼儿围着凳子跑起来,让游戏任务与音乐的旋律相契合,从而达成欣赏教学的目标。
(三)角色类游戏,形成深刻印象
角色类游戏需要教师围绕音乐中的角色形象设计课程活动,与大班幼儿共同对角色形象进行探究,让大班幼儿在扮演角色时,对音乐形成深刻的印象。通常情况下,角色类游戏需要教师结合具体的故事情境来开展,并且需要教师调动大班幼儿的参与兴趣,让大班幼儿在表演的过程中切实感受音乐的情感,深入理解相关的故事内容。
以音乐活动“超级玛丽”为例,在本次音乐活动中,教师可结合超级玛丽这一角色为大班幼儿创设以下故事情境。
蘑菇王国里住着一位美丽的桃子公主。一天,桃子公主和她的家人一起吃午餐。突然,入侵王国的坏人抓走了公主。听到这一消息的超级玛丽马上就做出“要去救公主”的决定,开启了森林探险之旅。现在,请小朋友们根据超级玛丽在旅途中所做的动作,把自己想象成超级玛丽本人,一起开始探险吧!
在幼儿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特点后,教师可先播放从网上下载的《超级玛丽》这款游戏的背景音乐,再让幼儿观看相关的动画,知晓动画中的超级玛丽在不同的音乐节点做出的动作,然后鼓励幼儿利用活动场地的道具模拟向前跳、吃蘑菇、走进地道、躲避小兵等场景。在角色、情境的作用下,幼儿能加深对音乐的印象,教师也能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围绕大班幼儿音乐游戏化教学进行了探讨,从不同视角出发、结合多个案例,对大班幼儿音乐活动的开展提出了一些策略。以游戏为媒介的音乐课程的开发,有助于激发大班幼儿的创造力与对音乐的热爱之情。在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中,大班幼儿学会了欣赏音乐和表达感受,他们的音乐素养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教师在后续工作中应提高对音乐游戏化教学的重视程度,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以游戏的形式设计面向大班幼儿的富有趣味性的音乐活动,为大班幼儿构建更有活力的课堂,从而实现寓教于乐,提高现阶段幼儿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吴艳婷.课程游戏化下的幼儿音乐教学研究[J].教育界,2023(23):80-82.
[2]高扬彬.浅谈学前教育中音乐游戏的创编与实践[J].基础教育论坛,2023(15):91-92.
[3]周越.奥尔夫教学法对幼儿音乐的启蒙探究[J].戏剧之家,2023(21):100-102.
[4]孙红艳.幼儿音乐活动游戏化的策略探析[J].求知导刊,2023(15):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