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学生的深度阅读是在理解作者表达的基础上进行思考、提问,并将在阅读中获得的体会和感悟用口头或者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出来。基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师以目标统领单元,整合单元阅读内容,以单元核心任务驱动学生阅读,通过搭建支架、图文融通、读写结合、以评促读,引导学生在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的有机融合中体验美、鉴赏美和创造美,为学生主动阅读、积极分享和创意表达奠定基础。
[关键词]阅读教学;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22-0062-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中,明确了各个学段的学习内容以及教学提示。其中,第二学段的学习内容有“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尝试用文学语言表达自己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学习用口头或者图文结合的方式创编儿童诗和有趣的故事”。这体现了整合的学习思路。整合阅读文本,鼓励学生在整合学习中发挥创造性,运用多种形式(如笔记、四格图文、连环画、思维导图等)感受人物形象,在朗读中品味语言,在品读中体会情感,在表达中提升审美能力,在主题学习中逐步成为有创意的表达者。当然,“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文学阅读”在“创意表达”中检验展示,“创意表达”在“文学阅读”中得到提升。
下面,我基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以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童话故事的阅读教学为例进行尝试。
一、 整合内容,确定学习主题
此学习任务群要求基于学生的生活,创设主题情境,依托学习任务,在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展开教学。我教学前,深度研究教材和语文新课标,依托单元学习内容,确定了主题教学活动“探秘奇幻童话城”。
分析整个第八单元后,我在开学初制订了阅读计划,引导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本单元人文主题鲜明,教学要素清晰,可以围绕“童话”这个主题,以单元整组推进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一篇课文的阅读带动整本书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走进童话世界,感受童话神奇瑰丽的幻想色彩和奇异荒诞的艺术之美。首先,确立“探秘奇幻童话城”这一主题学习任务,以“揭秘宝葫芦”为序幕,开启童话故事的神奇篇章。以任务为中心,开展以下活动——“畅游童话大世界”“创想童话新天地”“打造童话梦工厂”(见图1)。在主题情境中,通过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阅读童话故事的兴趣和内驱力。
(一)搭建支架,聚沙成塔
基于大单元教学理念,我在教学活动一“畅游童话大世界”中,以“人物手册”为抓手引导学生认识人物,绘制思维导图,在课堂阅读中感受人物形象。以此为契机,基于“探秘”这一真实情境,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童话,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大胆发挥想象,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展示对经典童话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感受童话的奇妙。比如,在活动“揭秘宝葫芦”中,我以发现文本的奇妙点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绘制“人物手册”,梳理故事情节。在课堂上,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人物手册”,深度梳理故事的情节,在读故事、讲故事、编故事中品析王葆的形象,感受童话的奇妙。这样,通过开放式的创意表达,将文学阅读的过程性评价可视化,提升了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拓展阅读,课外迁移
以单篇阅读带动多篇阅读,以单篇课文带动整本书阅读,在整合的主题情境中学习,能够进一步深化单元主题阅读。以“揭秘宝葫芦”这一活动为例,在这一课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在读故事、讲故事的过程中去感悟王葆的人物形象,通过“读—找—写”去感受王葆对宝葫芦的渴望,并根据故事的结尾展开进一步的思考。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悟人物形象,教师让学生思考王葆为什么扔了宝葫芦,并和同桌交流,使学生对《宝葫芦的秘密》整本书产生阅读兴趣,从而开启整本书阅读之旅。
整个学习活动,教师借助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搭建支架、拓展阅读,激发了学生阅读童话故事的兴趣,使单元教学体现出从课内活动到课外实践的学习进阶,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 图文融通,激发阅读热情
(一) 图文对照,训练思维
文学阅读是创造性的活动,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正是“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教学内容。如在活动“畅游巨人的花园”中,我设计了三次游园活动(见图2)。在第二次游园活动中,我借助教材第125页的插图,引导学生用关键词概括花园变得凄凉的原因,并抓住巨人的动作和语言,讲清楚花园从可爱到凄凉的变化过程,感受巨人的凶狠和自私。紧扣“变化”,在“三探花园,感受奇妙”的游园活动中,我借助教材第128页的插图,引导学生发现花园的变化,通过圈画关键语句感受奇妙的变化,并让学生借助绘画或者思维导图,生动讲述巨人的花园。
图文对照让语言文字更有画面感,人物形象也变得更加立体丰满。图文结合,给学生留下了更多探索和想象的空间,既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温度,又让学生产生了个体独特的情感体验。
(二) 互文交替,丰富阅读
教师应围绕多样的学习主题创设阅读情境,引导学生在文学阅读中通过多样的形式呈现阅读效果,并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在第一个活动“畅游童话大世界”中,对三篇课文的学习实践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揭秘宝葫芦”的学习活动中,我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通过大胆想象,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并将这一方法迁移运用到“畅游巨人的花园”的学习活动中。在此基础上,在“邂逅海的女儿”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在奇妙的故事中体会到童话神奇的想象。在三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我还分别安排了创编故事和填补空白的想象练习,使阅读和表达有机统一起来。这样,学生在对比整合中探究了故事的奥秘,在互文阅读中提升了阅读思维的品质,在品读感悟中深化了阅读的情感体验。
三、 勾勒形象,培养阅读能力
在“打造童话梦工厂”中的“美好童书推荐官”主题活动中,我设置了有趣的阅读活动。先让学生自学画“人物名片”“故事情节图”,小组合作交流制作“人物形象分析图”;然后引导学生在反复阅读中捕捉故事细节,深入挖掘人物形象的多面性,绘制“人物手册”;最后,组织学生结合人物特点,围绕故事情节开展推荐会,推选“最受欢迎童书”。
学生在绘制精美详细的“人物手册”的过程中,不仅记住了人名,还借助现有资源,对照文本,了解了故事情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准确提取了信息,拓宽了阅读范围,从自主阅读走向了创意表达,在创意表达中提高了阅读成效。
四、借助思维导图,探寻人物形象
(一)借助导图,探寻人物关系
思维导图是创意表达的一种,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记忆,还能培养学生的整合能力。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发展了阅读思维能力,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在“人物名片策划师”的活动中,我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的几篇课文,为喜欢的童话人物设计一张人物名片,将人物形象与创意美术融为一体。以此为基础,我组织了“我最喜欢的童话人物”评选活动。通过“推荐人物—搜集资料—绘制创意名片—说出推荐理由”这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发挥创造性,绘制思维导图,建立起人物形象与文本阅读之间的桥梁,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二)借图演绎,感悟人物形象
语文新课标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提示中指出:“鼓励学生在口头交流和书面创作中,运用多样的形式呈现作品,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创意表达的核心是创造性,文学阅读的创新形式——思维导图则是学生思维的外显。学生通过多样的思维导图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梳理故事情节,探寻人物形象,寻求人物情感与自身的结合点。而借助思维导图演绎童话故事,能使学生更好地感受童话人物的鲜活。在“童话剧场小导演”活动中,我将学生绘制的“人物手册”和角色扮演相结合,让学生从书中选择喜欢的人物进行cosplay,以小组为单位排练童话剧,引导学生将静态的图文用演绎的方式展现出来,使故事中的人物鲜活起来。
基于学习任务群,以目标统领单元,以单元核心任务驱动学生学习,在主题阅读中借助导图思考,在思考中借助导图表达,在表达中进行文学体验,在积极愉悦的氛围中分享交流,在及时有效的评价小结中感受童话故事的奇妙特点。这样,学生在立体、完整的学习过程中探得了童话学习之秘。
五、以写促读,展开奇妙想象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体现了文学活动是个性化的创造活动。在“打造童话梦工厂”的活动中,我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和创意表达,并设置了活动“人物名片策划师”,通过绘制“人物形象卡”,让学生把握人物的特点。当然,人物的选择不拘泥于课本,从王葆到拇指姑娘,都可以作为选择的对象,旨在让学生着眼故事丰富的情节,聚焦人物神奇的经历, 展开想象。在绘制“人物形象卡”时,我嵌入细致的写作支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挖掘童话人物身上的故事,并借助习作提纲,讲述自己创编的童话故事。这种以写促读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阅读的欲望。从学习效果来看,童话故事牵手创意表达的课堂,让学生穿越时空,将感受与想象诉诸笔尖,通过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与童话人物对话,体会到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无限乐趣。
六、学习评价,促进学生成长
语文新课标在“评价建议”部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因此,在“探秘奇幻童话城”的主题学习任务中,我设计了过程性评价量表,从自评、互评、师评、综合评价等多个维度,结合学生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价。例如,在活动二“创想童话新天地”中,在“童话创作坊”和“童趣编辑部”的活动中,通过集体展示和小组评议的方式,借“童书发布会”这一展示活动,考察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美好童书推荐官”的活动中,通过评选“最受欢迎童书”,激发学生展示和表达的欲望。
从学科整体和学生素养出发,用一条线串联学习情境、真实任务、实践活动及学习评价。以主题为统领,以任务为载体,以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得有兴趣,最终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总之,学生的深度阅读是在理解作者表达的基础上进行思考、提问,并将在阅读中获得的体会和感悟用口头或者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出来。因此,在主题情境的阅读教学中开展创意表达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体验,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显性化,使学生在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的有机融合中体验美、鉴赏美和创造美。学生主动阅读、积极分享、创意表达,从而逐步成长为“主动的阅读者、积极的分享者和有创意的表达者”。
[ 参 考 文 献 ]
[1] 计宇,李广.促进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19(2):72-78.
[2] 王崧舟,彭才华.立象以尽意情动而辞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解读[J].语文教学通讯,2022(27):10-1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 " " " " " "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