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情于戏,情剧交融

2024-04-20 10:30连佳丽
中国音乐剧 2024年1期
关键词:教育戏剧小学音乐课堂情境教学

连佳丽

摘要:小学音乐作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感知的学科,通过丰富学生音乐课堂的课程体验,能提升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戏剧作为我国艺术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渗透戏剧教育,不仅能丰富学生对音乐美学的审美感知,同时对于学生提升民族自信力和传统戏剧文化感染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对小学音乐课堂教育戏剧的教学实践进行探析,旨在通过将教育戏剧寓情于戏,情剧交融,为小学音乐的教育戏剧教学带来一些启发。

关键词:教育戏剧;小学音乐课堂;情境教学

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联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该意见明确指出学校的美育课程应含括音乐、美术、舞蹈、书法、戏剧戏曲等形式。教育戏剧作为一种将角色扮演融合于美育教育的创新型教育方式,对于促进学生对我国戏剧文化的理解,提升音乐和戏剧审美感知,发展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创新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基于此,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小学音乐课堂教育戏剧教学实践进行探索。

一、寓情于戏,在感性中演

(一)立足角色本体,体验戏剧教育游戏化

所谓戏剧,指的是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等多种形式组合从而达到叙事目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2]。因此,区别于其他的音乐活动形式,戏剧对于学生的身心影响更为全面。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对于戏剧角色的理解、扮演,更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在立足角色本体,体会戏剧角色的情感的前提下,通过神情拟态、说唱等方式,让学生全身心沉浸在戏剧的情境中,心为所动、情为所感。音乐课相较于其他学科,其表现性和实践性较强,因此,在学生对戏剧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还要实现认知与表演二者之间的转化。对于小学生而言,戏剧首先是游戏,游戏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天赋,而戏剧游戏不仅充满乐趣,更主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也就是增加自身的体验感。通过戏剧游戏来引导学生表演的方式,也被称为“教育戏剧”,它是一个更大的范畴。游戏与知识都是教育戏剧中所重视的一部分,在游戏中获取音乐知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音乐教师在进行戏剧的编排时,可以通过故事的情境导入,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戏剧中的人物形象[3]。如在《国王的新衣》戏剧的编排中,音乐教师可以先通过故事的讲解或者短视频故事的播放,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国王的新衣》戏剧人物的情感色彩。同时邀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和游戏化的形式分别扮演国王、卫兵、骗子裁缝、观礼的群众、诚实的小孩等。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与扮演,教师将情境教学与游戏化教学结合,推动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戏剧游戏的场域里,孩子和老师都转变了身份,在立足角色本体的同时,又可以自由发挥创造,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自己处于主动,甚至支配地位,内心的自我完全得到释放。而这种释放和沉浸,能让彼此间建立起深度的联结,也是所谓的释放天性,其实戏剧游戏的核心,不在于表演,而

在于玩,在戏剧游戏中收获成长,从而更好实现教育戏剧的价值。

(二)渗透戲剧文化,打破剧场与教室边界

传统的戏剧需要借助专业的舞台、灯光和道具等,但由于学校教学教辅设备以及场地设施的制约,小学音乐课堂进行戏剧教育难以真正在舞台上实现。因此,教师应明确进行教育戏剧的本质并非是排演出色的戏剧,让学生成为专业的演员,培养出表演戏剧的专业人才,而是通过教师一步步引导,激发学生乐于学习我国博大精深的戏剧文化的兴趣,通过戏剧教育渗透和熏陶,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促进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发展,以及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力,这也是小学音乐课程新课改的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一些经典的音乐戏剧作品,将丰富的传统文化传递给学习者,让学生多接触、多了解、多感悟,能在心中简单分辨出这个角色的美丑善恶以及在戏剧唱段中的喜怒哀乐。学生在接触感受戏剧过程中,逐渐由被动变主动接受传统戏剧文化知识,教师在进行戏剧教育的过程中,应打破剧场与教室的边界感,借助教室的多媒体展示,着力渗透多样性的戏剧文化,同时积极应用班级氛围将戏剧从传统的舞台上融合进教室里,课堂上。让学生在音乐课程中处处感知到戏剧文化,并且鼓励学生的表演并不局限于剧场舞台,而是有观众时就能随时随地投入情感“演活”一个戏剧人物,从而提升对戏剧的认识和审美感知。

(三)融合戏剧与情感,提升学生审美情趣

教育戏剧是使知识回归经验、学习回归生活、课堂回归情感的教育。在课堂的教学中,让学生把情感融入戏剧就显得格外重要。然而戏剧中的人物往往是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的,加之在当前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学生对戏剧的认知较浅,往往难以理解戏剧人物的感情和形象[4]。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融合戏剧与情感,才能深刻体会戏剧人物形象。例如在豫剧《花木兰》的教学中,很多学生仅仅知道有花木兰这一人物,而对于花木兰做了什么却一无所知,如此是很难去探析该剧背后的文化与情感的。基于此,须做到“三个为主”,即以学生理解为主,以思想引导为主,以学生编演为主。通过情境,如故事讲解或视频播放让学生了解花木兰的故事,学生深刻理解了花木兰替父从军的孝心,奋勇杀敌的忠义之情,以及回乡和亲人在一起的幸福心情,才能将花木兰的情感变化真实地演绎出来。结合故事情境以及融入自己的情感认知,才能更加真切地演绎出戏剧的内涵和人物特色,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展现力和自信心,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知;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这对于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十分重要。

二、情剧交融,在多元中学

(一)开发戏剧表演微课,翻转课堂进行角色表演

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引发了教学形式的变革,微课也成为音乐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音乐课程的教学时间往往较短,因此如果将戏剧教学都融合在课堂中,一方面会挤占到大部分的音乐课堂时间,一方面也不利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5]。而教师通过开发戏剧表演资源,结合信息化技术制作、剪辑戏剧表演微课或短视频,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观看,能让学生提前了解本节课戏剧表演的内容。同时,通过翻转课堂,教师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探讨戏剧表演角色的探讨和演绎。老师也能根据学生对角色的不同理解以及学生的性格、容貌特点等,选择与之相适合的角色,从而打破教育戏剧时长不足,难以深入的困境,提升教育戏剧的教学效率。

(二)整合戏剧课程资源,跨学科融合戏剧教育

我国的戏剧文化博大精深,教师在进行戏剧课程资源的整合时,应善于利用互联网资源,因地制宜,多渠道、多方式地开发和利用。首先,学校的老师往往都是具有一定才艺的教师,除此之外,学校的合唱团、舞蹈队、课外活动小组等等往往能成为戏剧表演的主力人才。因此在整合戏剧课程资源时,音乐教师可以与有创作经验或表演经验的师生以及民间艺术家多沟通,如典型的教案、音像、教具、图片等,不断积累戏剧教育的资料,建立艺术教学模式库,为戏剧教学提供多样选择。

其次,戏剧融合了文学、美术、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是综合性较强的艺术类学科,教育戏剧正是因戏剧艺术的包容性而呈现出多种形态,它既可以促使中小学儿童的全面发展,也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成为多元教学的一种策略。戲剧课程资源的开发还可以结合小学学段师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通过社会课程资源、家庭课程资源的整合以及不同学科内容的剧情开发,实现跨学科融合戏剧教育[6]。如在当前疫情防控逐步放开的大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整合与防疫的相关资源,编排关于学生如何预防新冠病毒的舞台剧。这样的戏剧资源既是社会、学校和学生家长关注的热点,同时剧情中所涉及的病毒传染、预防染病以及染病后的就医处理就涉及了生物学、医药学、品德教育、安全教育等跨学科知识,很大程度上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三)“引进来”和“走出去”,给予学生更多展现机会

戏剧教育的开发除了立足于音乐课堂、学校环境以及教材和校本之外,音乐教师还可以联系本地的民间戏剧艺人,邀请他们进课堂,给学生带来一场身临其境的感受。民间戏剧表演家对于本土的戏剧文化往往了解更为深刻,邀请他们“引进来”,让学生既充当观众,又可以通过民间艺术家的传授了解更多的本土戏剧文化。同时也为有爱好和兴趣的同学开发出一条求学之路,对于培养当地的戏

剧传承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学生所学的戏剧教育内容,也可以“走出去”,到学校所在社区或社区敬老院进行关爱老人的文艺汇演,如此既能锻炼学生的戏剧学习水平,同时也给予学生更多展现的机会。

三、立足校本,挖掘区域特色

(一)结合区域文化特性,展现地方戏剧个性之美

我国的戏剧种类丰富,从表现手段的不同可以分为话剧、歌剧、舞剧、诗剧和戏曲;从戏剧的渊源文化划分,除了国粹京剧之外,还有很多优秀的地方剧种。如昆曲、评剧、粤剧、湘剧、越剧、豫剧、黄梅戏等。由此可见我国戏剧作为民间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承载了浓厚的地方文化特性。

小学音乐课堂的戏剧教育除了遵循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之外,还可以结合地方的戏剧文化。如河南地区的小学可以结合当地著名的河南梆子对豫东调、沙河调等豫剧分支进行开发;闽南地区的小学则可以结合当地的闽南语在学校音乐课开设芗剧表演。结合地方戏剧文化进行教育戏剧的开发,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体会和应用地方语言和文化,促进了学生对家乡历史文化的了解,展现了地方戏剧的个性之美;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地方戏剧的保护和发展。

(二)开发戏剧表演校本,突出校园戏剧教育特色

戏剧教育课程的开设是在国家已有的音乐课程设置及学科核心能力培养要求之上构建的一门别具生面,充满生机的综合校本课程。因此,学校

戏剧教育的开设并非统一的范式,而应该鼓励学校开发具有校园文化特色的教育戏剧校本,实现一校一品的特色。如有的学校擅长于歌剧表演,就可以通过歌剧表演校本的开发,吸引有歌剧表演爱好的学生积极参与,从而创建校园的歌剧社团,成为学校音乐戏剧教育创新的一抹色彩。而有的学校则可以依托地方文化和方言,积极开发当地剧种的校本课程。如江苏省的一些学校,当地有昆曲戏剧资源的,也可以邀请当地的昆曲民间艺术家对校本课程进行开发,以突出校园戏剧教育风格。这种校园特色戏剧教育的推进路径是可以大范围借鉴的,不同区域的学校根据自身的文化特色和校园风格,通过开创别具一格的戏剧表演校本,从而推动我国小学音乐戏剧教育的遍地开花,花开不同。

(三)创新戏剧教育活动,构建“音乐+戏剧+社团”模式

当前,小学音乐课堂的教育戏剧还流于形式化,主要表现为戏剧教育的活动形式单一,教师的专业能力受限以及缺乏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等。其中,戏剧教育活动单一直接制约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从多维视角构建戏剧教育的协同机制和形式多元化,才能在戏剧活动中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转化力、融通力、合作力。因此,创新戏剧教育的活动形式,是推动小学音乐教育戏剧深度发展的重要举措。

由于戏剧与音乐本源上是一体,因此教师在开设戏剧教育,往往是基于音乐课堂进行开展。由于日常的音乐课堂教学时间短,教师既要兼顾教学时长,教学空间、又要兼顾学生的音乐知识吸收,因此课堂上开展戏剧教育所受条条框框较多,难以实现戏剧教育的育人价值。而社团活动无疑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音乐+戏剧+社团”的活动形式一方面有助于社团吸收有戏剧表演天分和表演爱好的学生,一方面社团可以聘请更为专业的戏剧老师,通过将社会热点或有教育意义的主题与戏剧相结合,以校本剧的形式开展对学生的德育和美育层面的教育,从而真正实现教育戏剧的育人价值。

四、结语

教育戏剧的本质是引导学生通过营造戏剧情境,让学生更多地体验戏剧准备、戏剧表演和戏剧欣赏的相关课程内容,从而实现小学音乐有效课堂的构建。结合小学学生好奇心重,求知欲强的心理特点,教师在小学音乐课堂进行教育戏剧教学时,应更多地通过创设有效情境,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同时通过情感体验,与戏剧作品产生共鸣。教师还应立足于校园文化特色和校本文化,以生为本,通过创新戏剧教育活动,以提升学生的戏剧审美和戏剧文化感知。教育戏剧的价值在于对人的生命的建构,“人”是核心,以角色为起点,每一场扮演都是一次成长的经历,在角色中不断提升学生的身体与思维的能力。因为有了教育戏剧,教育才更有力量。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李婷,牟晓凡.教育戏剧融入中小学音乐教学的调研——以深圳市盐田区为例[J].音乐教育与创作,2022(11):29-34.

[2]翟一帆.基于品德心理结构的教育戏剧德育功能探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2,44(S2):206-208.

[3]王世伟,于秀丽.“教育戏剧”在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经济师,2022(10):208-209.

[4]谢茑萝.教育戏剧融入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实践[J].新课程研究,2022(27):132-134.

[5]丁柳.教育戏剧中的过程性与协同性实践研究——以“创意课本剧”排演为例[J].美育学刊,2022,13(05):106-112.

[6]赖景琼.教育戏剧在音乐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探索[J].大众文艺,2022(15):148-150

猜你喜欢
教育戏剧小学音乐课堂情境教学
创新思维,让小学音乐课堂充满活力
小学音乐课堂实施竖笛教学的策略
高效课堂始于有效的导入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发声练习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教育戏剧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
教育戏剧团体辅导对小学生创造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