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传统高等数学教学有较好的基础,但是由于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单调枯燥,学生很难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数学建模将实际问题经过分析、抽象、通过合理假设、化简,变化成一个数学问题,再通过数值分析方法求解问题,最后将结果应用于实践。本文旨在通过多个微分方程模型实例,探讨将数学建模思想和建模方法渗透和融入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随机数学的思想方法建模、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应用能力。
关键词:数学建模;微分方程;分离变量法;齐次方程
微积分是高等数学教学内容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以极限思想为基础来研究实数函数。微分方程模型描述的是动态系统,需要通过随时间或空间的演变过程,分析动态对象的变化规律、研究变化特性、预测其未来发展性。这个过程就需要确定函数和其导数之间的关系,根据建模目的和问题分析作出简化假设,按照内在规律建立微分方程,最终通过对微分方程的求解来指导实践。
一、数学建模实例选择标准
高等数学中很多问题和数学建模思想相关,而渗透建模思想的主要途径就是联系实际。于是选择教学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数学建模的实例要简单易懂,学生要能直观感受其中的数学关系,否则会过多占用学生思考时间,影响后续教学进度;其次,案例密切联系实际,既有助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又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抽象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再次,案例要与高等数学的知识范围相关,如果案例中数学知识超出课程大纲范畴,学生难以理解,教学效果得不到保证,而所用知识太简单,又不足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建模过程,达不到教学目的;最后,建模案例应具备一定科学性,所选的案例要符合客观事件发展规律,有较严谨的逻辑关系。
二、微分模型实例分析
建立微分模型的关键词是“瞬时变化率”,而在实际中应用的表述变化的词有物理学中的速度、经济学中增长率、边际利润等,并且注意对象描述中的绝对增加率和相对增加率的计算。
冷却问题把100℃的开水放到25℃的恒温室中,观察水温的变化情况。
(一)模型分析
求温度变化规律,即讨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果把温度看作是时间的连续可导函数,按照持续的热量传递变化,就可以建立一个微分方程。
(二)模型假设
(1)水温T(t)表示t时刻的温度;
(2)温度的变化是一个持续渐变的过程,可以认为 T(t) 是关于t连续且充分光滑的;
(3)水温的变化只有温差引起的热传递。
(三)模型建立
物體温度的变化快慢与物体和环境的温差成正比。温度的“变化快慢”,即“变化率”,即温度对时间的导数dTtdt,由题意可得微分方程为
dT(t)dt=-k(T-25)(k>0)
(四)模型求解
该方程具有形如dydx=f(x)g(y)的形式,则称之为可分离变量的方程,在g(y)≠0时,方程可化为dyg(y)=f(x)dx,该过程称为分离变量,再分别对x,y进行积分,就可得到原方程的通解。即
dT(t)dt=-k(T-25)(k>0)
首先分离变量
dTT-25=-kdt(k>0)
再两边同时积分
∫dTT-25=∫-kdt(k>0)
则
lnT-25=-kt+lnC
化简得该冷却过程的通解为
T=Ce -kt +25
可在不同时间测得两个温度,作为初始条件,代入上式,即可确定参数C,k,从而得到温度变化的特解,进而得到任意时刻热水温度。
例1:我们经常在电视剧中看到这样的情境,警察通过测量当事人身体温度,就可以大致推断案发时间,这是什么原因呢?如警察于上午7:30测得当事人身体温度为34.4℃;2小时后,测得温度为32.2℃,而周围环境温度保持25℃左右。那么这起案件案发时间大致是什么时候呢?
1.问题分析
此问题与例1同类型,均为冷却问题,即参看上例计算如下。
假设案件发生时,当事人体温是正常的,即正常身体肝温T=38°C。设T(t)表示t时刻肝温,并记晚上7:30为t=0,则T(0)=34.4°C,T(2)=32.2°C。
2.模型建立与求解
假设体温的变化率服从冷却定律,即体温的变化率与他同周围的温度差成正比,即dTdt=k(T-25)(k是常数),同样可以利用分离变量法解这个一阶微分方程。
得原方程的通解为
T(t)=25+e C e kt =25+ae kt
由初始条件
T(2)=25+ae 2k =32.2及T(0)=25+a=34.4
解得:
a=9.4,k=-0.133
即方程的特解为:
T(t)=25+9.4e -0.133t
当T=38,可得t=-2.44,可得案发时间约为上午7点30前2.44小时(约2小时26分钟),即上午5点04分左右。
后来警察在搜证时发现当事人之前有发烧迹象,那么案发时间就不能按照正常肝温进行推测,实际时间应该比测量时间提前。比如当T=40时,可得t=-3.52,可得案发时间是上午4点左右。
例2:燃烧卡路里
每天消耗的热量比摄入的热量多,就可以达到减肥的效果。由于受年龄、体重、活动量等影响,每个人减肥效果不同。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成年男性每天最基本新陈代谢要消耗1800卡,每天的体育运动消耗热量大约是17卡/(千克·天)乘以它的体重(千克),1千克脂肪大约需要消耗8500卡,假设以脂肪形式贮存的热量消耗100%有效,试讨论此人体重变化的规律。
1.问题分析
人的体重随时间变化是由于人体能量消耗和吸收的差值引起的。
2.模型建立与求解
假设在短时间内,体重的变化率是身体一天内热量对脂肪的转化率,若此人日常摄入热量为2500卡/天,由已知信息可得:
dωdt=2500-1800-17w8500
利用分离变量法可得方程的解为:
w(t)=117700-Ce-17t8500
若此人现在体重为90千克,令W(0)=90,可得体重 w(t) =117700+830e-17t8500 ,两个月后,即当t=60时,此人体重约为84.5千克。
例3:汽车的车灯镜面是什么形状的?
(1)问题分析:
汽车车灯镜面要求当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镜面时能平行地反射出去。
(2)模型建立与求解:
首先假设灯镜面是旋转曲面,镜面均匀光滑的。根据车灯的基本要求,构建几何模型。设探照灯的点光源为O,镜面由曲线L:y=y(x)绕x轴旋转一周而成。曲线L: y= y(x),设M(x,y)是曲线上任意一点,MT为切线,斜率为y′(x),分析探照灯的镜面形状如下:
因为∠OMN=∠NMR,所以tan∠OMN=tan∠NMR
则由正切的夹角公式可得yy′2+2xy′-y=0
整理得y′=-xy±1+(xy) 2这是一个齐次方程。
令u=yx,即y=ux,y′=u′x+u,则原式可化简为:
dudxx=1+u2-1u-u
利用分离变量法得udu1+u2-(1+u2)=1xdx
凑微分可得12d(u2+1)1+u2-(1+u2)=1xdx
令t=u2+1,两侧同时积分即得该方程的通解为:
(1-1+u2)x=C
得原方程的通解为:
y2=2C(x+C2)
则镜面方程为:
y2+z2=2C(x+C2)
镜面是典型的旋转抛物面,使得学生在建模过程中一方面利用生活常识建立坐标系,以几何角度得到微分方程,并进一步学会旋转曲面的结构。通过这一案例,不仅使学生对抽象的微分方程建立直观印象,而且又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微分方程与实际联系比较紧密的教学内容,因此,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并掌握学习的内容,并把它转化到实际中去。
例4:人口问题
为了保持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人类必须保持并控制生态平衡,甚至必须控制人类自身的增长。我们的问题始终是当前或者过去某个时刻的人口数量,预测未来某个时刻的人口数量及未来人口的趋势。
(1)问题分析与假设。
人口增长率与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人口总量、种群容量等因素均有關,在此只讨论单种群增长,并做以下假设。
①忽略种群容量对人口的影响。
②人口自然增长率为常数,为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
③短时间内人口连续变化,人口总数N(t)是一个连续函数。
(2)模型建立与求解。
设t时刻的人口总数为N(t),单位时间内人口增长率为r,则可得短时间内人口增量为:
N(t+Δt)-N(t)=N(t)·Δt·r
整理可得dNdt=N·r
若某一时刻t 0 的初始人口基数为N 0 ,这也是一个可分离变量方程,可得该方程的特解为:
N(t)=N 0 e r(t-t 0 )
(3)模型分析。
当时间t趋近于无穷时,可得人口的极限数量。此解表示人口是指数增长的,这与实际相矛盾。在人口基础较低时,人口增长只受出生率与死亡率影响,在短时间内增长较快,符合指数增长特点,但当人口基数增大,而种群容量有限,人口变化率就变得很复杂。
(4)模型改进。
考虑到种群容量有上限,将人口变化率从常量r调整为r(N),是当前人口数量N的函数,由此短时间内人口增量为:
N(t+Δt)-N(t)=N(t)·Δt·r(N)
假设生物系统的种群容量上限是K,则可得微分方程为:
dNdt=Nr1-NK
分离变量可得1K-N+1NdN=rdt
若某一时刻t 0 的初始人口基数为N 0 ,方程的特解为:
Nt=K1+KN 0 -1e -rt
三、微分方程初值问题数值解
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的数值解法是近似计算中很重要的部分。一般情况下,求解微分方程的解析解是非常困难的。对于微分方程而言,更重要的是掌握常用的数值求解方法。常用的经典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数值解法是四阶龙格库塔法公式,并可通过Matlab软件对微分方程进行计算。而Matlab软件教学的应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进一步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语
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觉得高等数学等基础学科枯燥乏味,晦涩抽象,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在数学建模活动中,又对实际建模束手无策,无法将实际问题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引入内容时,适当地结合建模过程,将数学建模思想逐步渗透到教学中,并借由数学建模竞赛的平台检验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对数学基础课的认同感,同时也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增强课堂参与性。
参考文献:
[1]刘冬梅.高等数学教学的困境及解决探索[J].高教学刊,2019(23).
[2]邱永利.高等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05).
[3]翟亮亮,李富民.高等数学教学中培养高职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4).
[4]向兴,彭乃霞,马威.案例教学在本科数学教学论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0(02).
[5]邹佩.基于数学建模思想的微分方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1).
[6]杨瑞兰.谈高等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02).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SGH20Y1400
作者简介:邹佩(1985— ),女,汉族,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