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认知视域下的“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教学设计

2023-10-31 05:28董媛尹向毅
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13期
关键词:具身认知学习任务群

董媛 尹向毅

【摘 要】“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要求发展学生积累和梳理汉字的能力,并体会汉字与文化的联系。根据小学生认知特点,借助具身认知理论,以活动情境创设为基础、任务驱动为载体、文化育人为主线探讨“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教学。文章以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中国美食》为例,分别设计“识食材,学汉字”“做美食,悟汉字”“聊美食,品文化”三大具身性学习任务,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发展学生汉字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深厚情感。

【关键词】具身认知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 学习任务群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13-57-04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是第一学段的重要学习内容,教师要借助具身认知理论,帮助学生积累与梳理语言文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其教学提示为“将语言积累、梳理与体认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引导学生在识字、写字、语言积累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激发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本文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具身认知理论,以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中国美食》为例,探讨“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设计。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汉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初步探究汉字构造规律,促进学生在多样化情境的具体感知中高效识字,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

一、具身认知视域下的“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教学设计理论

具身认知理论认为,感知觉经验、身体与外部环境构成人的认知系统三者不可分,对认知过程造成直接影响。[1]可见,认知具有具身性、环境性和体验性等特点。“心智存于大脑,大脑存于身体,身体则存于环境”[2],彼此互相作用,互相协调。具身认知视域下,学生需要全身心参与学习。基于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教学可以通过活动情境创设为基础、任务驱动为载体、文化育人为主线,提高学生在学习环境中的身心参与度,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一)活动情境创设为基础

具身认知视域下的“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教学需要创设具身性的学习情境和开展交互性的学习活动。“身体所处的情境是一个广义的范围,包括物理情境、心理情境、周围人群所组成的人际情境以及各种制度文化的人文情境。”[3]物理情境调动学生的多感官直接参与学习,唤起学生的知识经验,生成“实感具身”认知;心理情境呼应真实生活场景,引起学生的身心感受,形成“離线具身”认知;人际情境及人文情境通过语言表达渲染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内心情感,形成“实境具身”认知。交互性的学习活动,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和学生“身—心—境”的交流互动,起到互相反馈、协调的作用。以活动情境创设为基础的“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课堂体验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任务驱动为载体

具身认知视域下的“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教学需要将碎片化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以一系列任务驱动为载体,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学习任务的设置要体现连贯性和梯度性,学习任务的过程尽可能体验化,从而激发学生全身心地完成学习任务,通过丰富的体验,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以任务驱动为载体开展“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教学活动,能够优化教师的“教”,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

(三)文化育人为主线

具身认知视域下的“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教学需要以文化育人为主线,即通过文化教育人、培养人。文化育人不仅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而且还呼应文化自信的核心素养要求。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形成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经验智慧都凝结在文字中。”[4]在具身认知视域下的“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中,学生通过了解汉字内涵、领悟汉字规律,能够感知中华文化魅力,体悟汉字与中华文化的关联,增强中华文化自信。

二、具身认知视域下的《中国美食》学习任务群设计内容

《中国美食》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识字课文,所在单元的语文主题为中华传统文化,本课围绕美食图文、美食制作开展语言文字教学。本文依据具身认知理论,以识食材、做美食、聊美食为顺序,开展学汉字、悟汉字、品文化的具身性语言文字教学。

(一)目标设计

(1)认写基础目标。会认“菠”“煎”等16个生字,会读多音字“炸”,会写“烧”“烤”等9个生字。

(2)字理方法目标。初步掌握比较和归纳的方法,梳理以“火”“灬”“艹”为偏旁的汉字,发现形声字的造字规律。

(3)文化情感目标。体会汉字的文化内涵,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激发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增强中华文化自信。

(二)任务群设计

创设以“小厨师学做菜”为主题的学习情境,以三大具身性任务(识食材,学汉字;做美食,悟汉字;聊美食,品文化)为载体,整合课内外资源,开展语言文字的教学活动。

【任务一】识食材,学汉字

(1)摸食材,猜一猜,读正音

教师出示装有茄子、蘑菇、葱、菠菜的非透明小箱子,学生边触摸边猜名字,并展示食材。教师出示对应的词语卡,贴到黑板,并带领学生齐读。引导学生注意“蘑菇”的“菇”和“豆腐”的“腐”在词语中读轻声。学生在具体感知中认识食材及其名字,引出本课课题《中国美食》。

(2)认字形,学字源,明字义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食材类型、烹饪方法探讨象形字、形声字的造字奥秘。

我会探究象形字。出示汉字组“鱼、羊、肉”的甲骨文图片,学生观察并完成“连一连”(见图1)。结合图文,学生说说发现的规律。师生总结这三个字都是象形字,由事物的外形演变而来。要求会写“肉”字,教师示范笔顺,引导学生把“肉”字的内部结构想象成“肉”的纹路进行识记,并学会组词。

我会发现形声字。教师出示汉字组“菠、茄、蘑、菇、葱”课件,学生朗读并观察,进而总结形声字的构字规律。从结构上看,这些汉字为“上形下声”,上为形旁“艹”表意,下为声旁表音。教师出示“艹”字头演变,为学生解释“艹”字头的来源及涵义(见图2),即“艹”代表植物。学生用“换一换”的方法归纳其他带有“艹”字头的汉字,如学过的葫、芦、葡、萄、蔗等,丰富字词积累。

为提高学生的汉字梳理能力,教师组织小组合作探究课文的其他形声字,即腐、煎、煮、蒸、烧、烤、炒、爆、炖、炸、鸡、鸭、饺、饭。首先,教师出示课件展示“肉、火(灬)、鸟、饣”表意形旁的演变规律(见图3)。其次,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形声字的构造规律对这些汉字进行归类梳理,主要有下形上声(腐、煎、煮)、左形右声(烧、烤、炒、爆、炖、炸、饺、饭)、右形左声(鸡、鸭),提示学生:“蒸”有“艹”和“灬”两个偏旁;“鸡”是右形左声,“鸡”左边的“又”代替了“奚”(xī)字,声旁发生了形变。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具体事物和图片展示,为学生创设多感官参与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触觉、视觉和想象力,激发识字兴趣。教师引领学生探究象形字和形声字的造字方法,搭建学习支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任务二】做美食,悟汉字

(1)辨一辨,关联识字

学生观看关于不同烹饪方法的视频并思考以下问题:①偏旁为“火”和“灬”的汉字之间的关联;②结合视频和生活经验探究偏旁为“火”和“灬”的汉字之间的差异。偏旁为“灬”的汉字大多与火有关,“灬”由火演变而来。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讨论表示不同烹饪方法汉字的差异,如根据火力大小可以分为大火“爆、炒”、小火“焖、炖”等;根据烹饪的时间长短,有“快炒”、也有“慢炖”等。可结合烹饪方法的细微差别加强学生对形声字含义的深度理解。

(2)选一选,制作美食

学生在完成识字任务和认识烹饪方法的基础上,自主朗读课文的美食名称,并思考课文美食的排列顺序。学生会发现课文插图中第一排是素菜,第二、第三排是荤菜,小方框里的字是主食。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如何制作美食,每个小组可自由挑选食材和烹饪方法制作一份素菜、荤菜和主食搭配的营养餐,设计食谱,并派出一位代表汇报。教师提醒学生美食名称要体现烹饪方法和食材搭配,如“我们小组今天的营养餐有绿油油的炒青菜、香喷喷的炸鸡及金灿灿的蛋炒饭”等。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比较分析表示不同烹饪方法汉字的细微差异,深化对形声字含义的理解。学生在设计食谱的过程中从汉字的“积累与梳理”走向“表达与运用”,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任务三】聊美食,品文化

(1)说一说,分享节日饮食风俗

教师组织学生自由讨论并分享节日饮食风俗,引导学生品味我国传统节日里的饮食文化。例如“红烧鲈鱼”是春节常煮的一道菜,象征年年有余;端午节的粽子纪念伟大诗人屈原;臘八节的腊八粥教育后辈要勤俭持家等。

(2)写一写,推荐家乡美食

在识食材、做美食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写话提示卡进行家乡美食写话练习,主要包括家乡美食名称、食材准备、制作过程及文化寓意(见图4)。随后,教师组织学生分享写话练习。

设计意图:在聆听和分享的课堂环境中,学生联系自身经验品味中国美食文化和传统文化。在美食写话教学过程中渗透文化育人,既检验语言文字的教学成果,也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三、具身认知视域下的“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教学设计反思

(一)以情境激发兴趣

具身认知视域下的“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教学要求教师创设多种情境,将枯燥的语言文字学习变得鲜活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据具身认知理论,学生认知受到身体与学习情境交流互动的影响。具身认知视域下,《中国美食》一课创设直接参与式物理情境,调动学生触觉、嗅觉、视觉和听觉等,丰富学生具身体验;创设体验式心理情境,运用真实生活场景,引起学生身心共鸣;创设互动式人文情境,培养学生文化情怀。这一系列情境将语言文字学习形象化、生活化,使“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课堂变得生动且有趣,促进学生全身心投入,形成具身认知,同时“唤醒儿童自主学习积累的主体意识,赋予语言文字积累以现实的意义”[5]。

(二)以方法发展能力

具身认知视域下的“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教学要求教师提供有效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探究汉字的演变规律和构造方法。在《中国美食》具身性语言文字教学中,通过字源演变、整理归类、比较分析的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探究汉字构字规律,发展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与思维分析能力。同时,从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过渡到口语表达与写话能力培养。在学生完成识字任务的基础上,教师以范例和提示卡的形式设计“说一说”“写一写”多种任务,引导学生将所学的一个个汉字串联成一句话或一段话,最终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三)以文化培养情感

具身认知视域下的“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教学是培养学生文化情感和文化自信的过程。《中国美食》一课渗透中华汉字文化和中华美食文化,以具身性语言文字教学培养学生对汉字文化、美食文化的积极情感。在具身性语言文字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对汉字内涵及造字规律的学习,体会到汉字始终集音形义于一身,从而丰富自身审美情感。同时,学生在食材准备、美食制作和美食呈现过程中学习语言文字,体会中国人民的生存智慧和对生活的积极情感,感悟中华文化,“成为汉字的发现者、守护者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6]。

【参考文献】

[1]郑皓元,叶浩生,苏得权.有关具身认知的三种理论模型[J].心理学探新,2017,37(3):198.

[2]杨子舟,史雪琳,荀关玉.从无身走向有身:具身学习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5):5.

[3]殷明,刘电芝.身心融合学习:具身认知及其教育意蕴[J].课程·教材·教法,2015,35(7):62-63.

[4]王崧舟,陆虹.厚积而薄发 知类而通达:新课标“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解读[J].语文教学通讯,2022(21):22.

[5]谭畅.在生活运用中积累,在积累基础上梳理:“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设计与实施例谈[J].语文建设,2022(12):9.

[6]史春妍.“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内涵解读及教学实操[J].小学教学设计,2022(31):10.

董媛 / 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从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尹向毅 / 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博士,从事乡村教育、比较教育研究(湖州 313000);*通讯作者,E-mail:369610694@qq.com

猜你喜欢
具身认知学习任务群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语文教学探究
关于“学习任务群”的几点忧思与期盼
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作文教学初探
表述与实现:从“语文课程目标”到“语文课堂目标”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群文阅读教学
具身认知视域下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的教学反思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在线学习环境设计研究
同步行为对合作行为的促进作用
身体对心智的塑造:具身认知及其教育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