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冬枫
摘 要:作业是学习的延伸,不仅仅作为学生巩固知识和作为考试评价的工具,还是在教师为学生搭建必要的思维架构和授予学习方法的前提下,学生发散思维,有效提升自主建构学习能力的过程。“双减”政策落地,为了让学生减负却不减质,做到优学提效,做到合理优化作业设计是教师的共同目标。
关键词:“双减”政策;作业设计;语文素养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双减”政策的落地,是重塑全民教育价值观的过程。对于教师来说,作业设计质量是解决作业问题首要前提。作业是学习的延伸,不仅仅作为学生巩固知识和作为考试评价的工具,还是在教师为学生搭建必要的思维架构和授予学习方法的前提下,学生发散思维,有效提升自主建构学习能力的过程。那么,在减少学生作业负担的情况下,教师如何让学生减负却不减质,做到优学提效呢?
基于以上背景现状,笔者采用了观察法和行动研究法进行作业设计的研究。在本次的研究中,笔者选择了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麻雀》为例,秉持作业设计的目的性、整体性、多样性、趣味性、分层性等原则,笔者将本次作业设计分为前置作业、堂上作业和课后作业。
一、前置作业
部编版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为双线组织的编排结构,将语文素养涵盖的知识点、能力点分散在单元导语和课后习题之中。在课前,笔者认真备课查阅资料,了解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习作要求是“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因此,在教学及作业设计上,将培养学生“把一件事情写清楚”作为中心目标。联系前面学过的神话单元及课后习题,学生可以在前置作业上,温故知新,借助事情的发展顺序,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进一步明确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基于唤醒学生已学知识,建立起新旧知识的联系,以及提升作业的趣味性,笔者设计了以下融合性的前置作业:
(一)“趣画”知大意
画一棵白桦树,再以白桦树为参照物,分别画出“老麻雀”“小麻雀”“猎狗”“我”的具体位置。并分别用箭头和动词来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
(二)“趣说”故事家
请根据画出来的示意图,联系上单元的知识,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化身小小故事家,与家人分享麻雀的故事。
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指学生能够主动地对已有知识经验进行综合、重组和改造,最终建构属于个人意义的知识内容。活动一和活动二通过趣味的方式,不仅提高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对课文内容细节的发现和把握,还有利于学生对已有知识经验进行综合,借助人物关系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通过分享讲述,有助于形成主要内容的知识架构,为学生下一步学习“如何把事情写清楚”奠定基础。
二、堂上作业
《麻雀》一文篇幅短小,语言高度凝练。在作业设计中要引导学生探究怎样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把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支架式教学进行作业设计,充分利用课后习题,如“作者究竟是怎样把老麻雀的无畏写清楚的”,将学生引入问题情境,借助表格等方法搭建支架,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作者是写了“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三方面。因此笔者借用支架设计了以下堂上作业。
(一)“趣找”观察家
(二)“趣学”学迁移
运用前面学习的方法,想想作者是怎么把“猎狗的攻击与退缩”写清楚的?完成下列思维导图。
作业设计不仅要体现以语文要素为核心,整体建构,还要以学生为主体地位,训练学生交流与表达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充分体现语言学习的丰富性和系统性。因此笔者在学生把握了作者如何把事情写清楚的基础上,有序推进,设计了“趣演”悟感受和“趣写”笔生花两个活动,深入拓展学生“说”和“写”的能力,突显作业类型的丰富性和渐进性。
新课改倡导学生学习应是自主、探究和合作的过程。合作学习的展开往往是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的交流沟通,增进认知和理解,进一步反省和不断提高。
(三)“趣演”悟感受
四人小组合作分角色扮演,发挥想象,适当添加生动的动作和语言,将老麻雀的无畏、小麻雀的无可奈何、猎狗的进攻与退缩等场景扮演出来。
可选择适当添加以下场景:
假如我是猎狗,看到小麻雀我会说: 。
小麻雀无可奈何地边拍打着翅膀边自言自语: 。
老麻雀看到猎狗慢慢靠近,老麻雀会说: 。
“我”看到老麻雀地奋不顾身,“我”会对猎狗说: 。
創设性与情境性相结合,学生能展开联想,深入情境中,更有效地感受角色的情绪,窥探内心,感悟情感,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中心。合作型的作业不仅能加强学生的协调沟通及协作能力,而且具有互补性,能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所在,取长补短,从而自省,提升自我。
(四)“趣写”笔生花
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丰富学生写作,让学生拥有了更多的材料以及画面,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延展,对于学生来说,使用多种训练模式意味着更多的发散性思维随之出现,比如说仿照、参考、训练等模式,都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新力,让学生的表达水平随之提升。
观看视频《小鸭子过马路》,观察鸭妈妈是如何带领小鸭子过马路的,这过程中又发生了什么?试着将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把这个小片段写清楚。
写后对照评价标准评一评,小伙伴评完请给小作者提一提建议吧。
评价具有导向、激励等功能,可以督促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重新组织再加工,使得已有知识经验的可利用性、清晰性等大大提高,达到改善认知结构的目的。因此,教师要善用评价的方式,而课堂上的形成性评价更能及时地改进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也能促进作业质量的提升。
三、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不仅是巩固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的内化过程。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個学生的智力具备了不同的特点,并且拥有独特的表现方式,有着属于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态度。”由于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性,在课后的作业设计上要注意分层设计,因材施教,注重确保每个学生能选择与其能力相当或略高的作业。
课后选做1—2题:
1. 实践行动类
(1)制作《妈妈小档案》贺卡送给妈妈。
同学们,你们也是沐浴着父母之爱一天天长大的,父母对你们万分了解,你们对他们又有多少了解呢?请制作一份《妈妈小档案》,加深对妈妈的了解吧!
(2)用你的实际行动,回报父母之爱。
2. 阅读提升类
(1)阅读高尔基《母亲》,并搜集有关父母之爱的名人名言或诗,制作书签。
(2)可回顾课文利用思维导图,将《麻雀》的故事画出来。
(3)把你生活中感受到母爱的片段写一写,结合所见、所听、所想,注意把事情写清楚。
四、研究的成效及不足
通过本次的作业设计研究过程,笔者发现了课前设计的“趣画”知大意深受学生喜爱,为了准确地画出角色间的联系,学生对于课文的专注度更高了,且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把握也更深了,为深入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课堂上的支架式学习和情景模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并且自主找到作者的写作规律,把握写法,充分体现了新课改倡导的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课后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巩固,进而感受生活中父母之爱。
不足之处:有的作业设计预想比较好,但学生尚未能在规定时间内马上做出反应,需教师多加启发引导,适当调整一下,给予学生更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在作业设计上,应该多考虑学生的全面性,及时培优补差。
参考文献:
[1]张蕾.借助“设计思维”优化作业设计——例谈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作业设计[J].知识文库,2021(23).
[2]陈光华.小学语文四年级单元主题教学与小练笔的结合[J].当代家庭教育,20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