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圣蕊 许晓霞
摘 要:在心理健康教学设计中,教师运用情境教学法有助于将抽象的心理健康课主题进行加工与转化,以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参与度与投入度。因此,情境教学法被广泛应用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笔者结合不同课例,探析了适合心理课教学的不同情境类型及创设策略。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心理课;教学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心理健康课堂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课程结构的优化,增强心育课程的整体性与协同性。正如华南师范大学罗品超教授多次提到的:“看一节心理课是否高品质,其中一个标准就是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卷入度。”
心理健康课主题,例如学习动机、自控力等问题,涉及的概念往往过于抽象。也有我们在心理课上经常引用的概念,例如自我效能感、成长型思维等。如果把这些概念直接引到课堂中,且未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认知特点来处理与转化上述概念,则易使学生觉得枯燥,甚至难以理解。
当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课堂上各环节任务时,学生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也会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怎样更好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我们可以采用一个贴近学生校园情景剧的场景,使学生可以代入身边校园暴力事件,引发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在课堂中展开讨论与提问。
二、情境教学法相关理论与实践综述
针对心理健康课主题抽象而不易被学生所理解和上课代入感与投入度不高两方面,运用情境教学法可以有助于我们在设计教学时,将抽象心理健康课的主题进行加工与转化,与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在调动学生学习动力的同时,增加其参与度与投入度,帮助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让学生入境入情。
情境教学法具有一个本质特征,即激发学生的情感,以此促进学生的认知活动。作为心理健康课堂常见的教学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一些教学环节中。
(一)入境——认识的直观原理
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或者如临其境,即通过向学生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包括直接和间接形象),一则让学生由形象感知达到抽象理性顿悟,二则引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学习兴趣,把学习活动变成学生主动的、自觉的活动。例如,当我们和学生讨论注意焦点时,可以把注意焦点喻为聚光灯,再加上聚光灯下的画面,那么聚光灯的图像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注意焦点。
(二)入情——情感与认知相互作用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直接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习活动变成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情感在认知活动中具有增力效能,为我们解决目前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这一普遍问题提供了启发。
三、心理课的情境创设类型与策略
心理课的情境创设有三个要点:一是构建情境要结合主题,把抽象的主题形象化;二是所构建的情境脉络要能承载教学环节;三是要通过情境去推动教学环节的开展。结合部分优秀课例,归纳如下三种:
(一)生活情境
第一类是生活情境。在生活情境中,包括心理剧、情景剧和特定场景三种类型。
以校园欺凌为主题的心理课,可采用一部关于校园欺凌的心理情景剧贯穿始终,引导学生从情景剧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领学生入境入情,让学生自行探讨剧中人物的选择对错。
而情景剧则是相较于心理剧而言故事情节更精简的短剧,还常用来创设心理课情境,情景剧包括原创和网络成品两种。例如我们可以用一个情景剧短片来完成,应用于课堂之内,将此视频分成两部分,让学生观看前半段,请学生交流见解,再看后半段反转的结局。通过创设情境、开放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反思,再引申到现实生活中,形成良好的效果。
除了心理剧和情景剧外,我们还可以采用一些简便的方法来替代,例如使用图片声音的方式,营造具体的情境。例如,课例“增强勇气,积极应对性骚扰”。在第一个环节“漫画初体验”中,教师向学生展示了四幅性骚扰漫画,让学生写下当时的感受;然后在第二个环节“观念对对碰”中,继续探讨前一环节漫画中的人物;在第三个环节“心剧场”中,让学生演绎这四幅漫画的应对方法。教师在开头所创设的特定场景,充分应用到后面的教学环节,形成了“感受漫画—分析漫画—演漫画”的外部情境脉络,让本节内容更清晰,强化了亮点。
(二)故事情境
第二类是故事情境。故事情境区别于第一类的生活情境,主要指的是非生活情境类。
适用于一般心理课的故事情境有绘本故事、闯关故事以及改编故事。创设故事情境在小学阶段的心理课设计中应用性强。例如小学四年级课例“当我愤怒的时候”,教师运用了绘本故事《我变成一只喷火龙了》中故事情节带动不同教学环节,通过绘本人物阿古力的登场,激发学生学习動力并引出愤怒情绪这一主题。教师借用绘本故事带来神奇宝箱,教授学生在面对愤怒情绪时合理表达的四句话。在本节课中,教师使用故事情境增强了学生的体验性和代入感。
而改编故事,则主要是指以绘本故事为素材,以经典故事为内容,经过加工改造后的部分故事。例如花木兰代父从军,我们都听过,其坚韧不拔、不畏艰难的形象深入人心。一位教师在一节有关抗挫折教育主题的心理课中,巧妙地运用了花木兰的经典形象,创设出一条帮木兰走出低谷、时刻遇见更好的自己的故事线,贯穿在整节课的教学环节中。
闯关故事,顾名思义是通过创设故事背景,制造紧张感,结合教学内容设置关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例如《齐天大圣的火眼金睛》一课,是以孙悟空被妖怪暗算失去了火眼金睛为背景,让学生一起帮孙悟空通过四关获取四滴圣水,治好眼睛。第一关是通过学生模仿教师动作这一游戏,让学生在前后两次的对比中领悟到观察要仔细;第二关是播放歌曲视频《青春修炼手册》,第一遍观看后提出问题,第二遍则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第三关让学生通过“数图形”的活动,体会按顺序、有条理地观察更有效率;第四关在箱子里放入大象玩偶,学生描述摸到的特征,以“猜猜猜”的游戏深入,让学生知道全面观察的重要性。在闯关的环节中引导学生掌握观察要仔细、有目的、有顺序、全面多角度四种观察方法。
(三)实物情境
第三类是实物情境。此类场景大多应用于初中和高中心理课中,适用于年纪较大、认知水平高的学生。
例如同上一节“幸福心理课”中,授课教师用一条纸带做成的普通圆环,让学生形象地联想到开学后周而复始的生活,然后在圆环的基础上做一些改动,运用莫比乌斯环这个实物情境,使学生明白,我们可以让周而复始的生活充满无限可能。
一位教师设计的高中课例“我的彩虹人生”,把生涯彩虹的实物情境贯穿整节课,例如把每种彩虹颜色代表学生在不同阶段扮演的角色,彩虹条的粗细代表了精力投入的多少,彩虹条的长短则代表时间,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生涯角色进行思考和规划。教师先是呈现出每个人作为子女、学习者、工作者、配偶、父母的“彩虹图”,让学生小组讨论自己认同和不认同的地方,然后让学生绘制“我的彩虹人生”,学生对自己的生涯发展阶段、生涯角色和不同角色的投入程度逐渐具象化,并尝试探索其他独特的生涯角色。在本节课中,教师运用生涯彩虹图的实物情境,激活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并借助生涯彩虹图教会学生对自己的生涯角色进行规划。
以上的三大类型:生活情境、故事情境和实物情境。生活场景或故事场景除了使用声音和画面结合来创设外,也可以借助教师自身的语言与表演,以提高学生的代入感。科学高效创设情境,破解心理课入境入情难题,即运用情境教学法,构建前后照应的教学情境,形成课堂教学的亮点,增强学生的“情感卷入度”,凸显学生的主体性。针对不同的心理主题,选择相应的情境类型,大大提高了心理课的备课效率。
参考文献:
[1]沈贵鹏.心理教育活动情境及其创设[J].江苏教育,2016(12).
[2]谢丽娟.心理健康教育课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J]. 校园心理,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