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整本书阅读作业设计优化策略

2023-06-20 20:59:30霍颍仪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3年2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优化策略双减

霍颍仪

摘 要:“双减”政策倡导教师要设计“减量提质”的作业,整本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大单元教学,贯穿整个学期,并且整本书阅读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文章主要以《昆虫记》为例,阐述“优化作业设计的系统性,保持阅读的整体性;优化作业设计的专题性,增强阅读的探究性;优化作业设计的实践性,发挥阅读的主动性”的优化策略。为此,教师优化整本书阅读作业设计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双减”政策;整本书阅读;作业设计;优化策略

《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指出“严控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基于课程标准的作业设计、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发展的作业设计”等方面的实践探索,加强学期作业、单元作业的整体设计研究。强化实践性作业,探索布置弹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广州市在“双减”背景下发布了此《通知》,对教师设计的作业有了更明确的要求。教师要落实《通知》的精神,就必须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下,设计高质量的作业。课后作业是课堂活动的延伸,应具有个性化与提高性与提升发展的作用,最终提高教学活动水平。

“整本书阅读”概念的最初倡导者是叶圣陶先生,他在《论中学生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明确提出:“初中的教材该分两部分,高中的教材该分三部分;那些教材该是整本的书,或者把整本的书作主体。”《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到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由此可见,整本书应该是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征、阅读能力,对学生成长和发展有重要影响作用的优秀文化作品。整本书阅读是学生在经典文学作品中主动搜集、处理信息、建构意义的过程,目的是为了增长知识、发展思维、培养思想、获得审美体验、形成阅读能力。

初中部编版教材中有必读书目12部,推荐阅读书目24部,阅读量十分大;加之广州市从2021年中考开始,卷面上名著阅读的分值提升到8分之多,阅读要求高。在此背景下,如果只是随意布置作业,或者还是停留在流于形式的作业,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综合“双减”背景下的整本书阅读,优化作业设计尤其重要。“阅读不只是浮光掠影地扫过一排排文字,比起兴之所至的随口闲聊,阅读应当是一种更有生产力、更有價值的心智活动。”因此,整本书阅读的作业设计,应以引导学生整体阅读、深入阅读思考,构建阅读经验,提升阅读素养,培养心智成长为目标。

一、优化作业设计的系统性,保持阅读的连贯性

整本书阅读的“整”,不仅仅是读完整的一本书。整本书阅读是要在有计划的阅读过程中阅读完整的一本书。为了让学生能系统性地、连贯性地阅读整本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及语文核心素养,在作业设计时对阅读时间、阅读进度、阅读方法、阅读实践、阅读收获进行优化,让学生更好地享受阅读整本书的过程,能有效提升阅读效果。

在教学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上册《昆虫记》时,对整本书做出系统性的作业设计。作业分三个阶段设计,分别是:第一阶段阅读前热身作业,第二阶段阅读过程主题作业,第三阶段阅读总结展示作业。以第二阶段为例,第二阶段的阅读过程主题作业,下分为整体感知阶段和精读探究阶段。整体感知阶段作业设计如下:

(一)作业目标

粗略浏览全书,了解法布尔主要介绍的昆虫种类;引导学生初步阅读感知主要内容,提升学生的阅读归纳能力。

(二)作业内容

1. 制定可实施的阅读计划表,内容包括具体的阅读时间、具体的章节、完成阅读的时间,制定阅读计划后要按时阅读。

2. 阅读时利用圈点划的方法,做好批注并按格式完成读书笔记,每周写一篇,笔记内容如下:

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找出10个好词并赏析2个词语

找出3个好句,从修辞手法、细节描写等角度赏析

读后感,作品里的情感哲思、细节内涵都可能让你有所感动,请结合《昆虫记》谈谈最让你感动的地方。

3. 法布尔为我们揭开了一个又一个奥秘,请试着说出至少3个昆虫的奥秘。

如:蝉从洞中出来,挖出的土都跑哪儿去了呢?原来蝉在向前挖掘时,用身体内的液体把泥土浇湿,使之成为糊状,并立即用身子把糊状泥压贴在洞壁上,就做成了出地洞的畅通无阻的通道。(《蝉出地洞》)

(三)设计意图

设计第一个作业,是让学生有节奏、有计划地进行阅读。部分学生的阅读习惯不好,阅读兴趣不浓,而且《昆虫记》是初中接触的第一部科普作品,要让学生按时按质顺利阅读完整本作品,就需要制定可实行的阅读计划。阅读计划包括具体的阅读时间、具体的章节、完成的时间。这个作业是“双减”政策背景下,更好地进行个性化教学的体现,每个学生的阅读情况不同,所以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进度进行阅读。

设计第二个作业,是让学生更好地品读作品,对过去一周的阅读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实现阶段性阅读。用一句话概括本周所读的主要内容,可以提升学生的信息整理能力,《昆虫记》既有科普性,也富含人文性。作为语文学科的必读书目,我们还是要关注作品的人文性。这部作品里有很多生动的描写、拟人的手法、活泼的语言和丰富的引用,做读书笔记是帮助学生收集好词好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最后就自己本周读的内容,写一篇简短的读后感,可以提升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感悟。

设计第三个作业,一方面希望能提高学生的信息整理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探索昆虫奥秘,提升阅读兴趣。这个作业对于中下层的学生是极具吸引力的。

以上作业的设计,意在让学生按时、按量、按质阅读整本书,每周坚持阅读一定的内容,做相应的读书笔记,等把整本书都阅读完后,学生翻看自己的读书笔记就能随时回忆起阅读时的感悟,这样以保持阅读的连续性与系统性,让大脑对于书中知识的记忆有延续。

二、优化作业设计的专题性,增强阅读的探究性

整本书阅读指导不应只停留于对于故事内容的了解,对句子的描写赏析,这都是浅表阅读。以上第一点的优化阅读作业指导,只是帮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阅读过程,而阅读过程中,应增强学生的概括与感悟、对问题的思与辩的能力。在布置阅读任务和阅读作业时,就化整为散,对作品中的重要章节进行精度,布置专题性的可探究的作业。

《昆虫记》一书中介绍了很多昆虫,不可能要求学生对每一种昆虫都研究透彻,教师可根据重难点、难易度、趣味性、详略、可探究性等整合筛选一部分内容,让学生通过作业的形式,从知识层级向能力层级跨越。《昆虫记》第二阶段精读阶段优化设计作业如下:

(一)作业目标

精读部分篇章,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感受作品中的科学性与人文性。了解法布尔的研究过程;品味法布尔的作品中幽默诙谐、生动活泼的语言。

(二)作业内容

1. 精读《米诺多蒂菲》,了解米诺多的外形和活动特征,分析此篇章中作者如何赋予昆虫人性,请完成下列表格。

2. 精读《象太橡栗象》,圈点勾画,并用流程图总结法布尔的科学研究方法。

3. 精读《隧蜂》《隧蜂门卫》,了解隧蜂的生活与其筑的巢的结构,利用3D打印,制作蜂巢模型。

4. 精读《螳螂捕食》,了解螳螂的习性。请根据螳螂的习性特点,以螳螂的身份,写一份竞选信,为自己竞选一个合适的职位。

(三)设计意图

这个部分的4项作业,都是用精读的阅读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作业。通过概括、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手工操作等探究式的作业设计,引导学生层层深入阅读文本,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作业1主要品味作品中的人文性,这个篇章有丰富的引用、生动的描写、活泼的语言、拟人的修辞手法,在精读过程中学会品析语言,从而提炼多米诺的特性。

作业2主要是探究法布尔的研究过程与方法,以《象太橡栗象》为例,学习法布尔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猜测假设、追踪观察、对比推理、细致观察、解剖实验、得出结论,质疑探索、求真求实、锲而不舍、细致耐心、热爱自然的科学精神。

作业3通过精读文本,加上想象探究,动手制作,这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作业。

作业4学生通过阅读文本,了解螳螂习性,应用到实际写作中,训练学生的想象力与写作能力。

三、优化作业设计的实践性,发挥阅读的主动性

“双减”政策的背景下,作业能体现学生获得知识,形成阅读能力的过程。《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工作指引》中明确了9个设计要点,其中有灵活选择作业类型、进阶设计书面作业形式、适量布置非书面作业、参与作业小课题研究。“作业设计不能单纯依赖教师、学生,要实现多方力量的合作,课内与课外并进,独学与分享相互接济,形成作业设计的多元互补。”在整本书阅读的作业中,优化作业的实践性尤其重要。在语文学科里实践性作业比传统作业更具趣味性,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内在阅读动机,一旦激活内驱力,学生就能从知识层面进阶到能力层面。

《昆虫记》这部科普类作品,本身就不像文学类作品那样有曲折的故事情节、丰富的人物形象容易吸引读者兴趣。因此在作业设计方便,要遵循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能力布置可操作性强的,弹性的作业供学生选择。请看《昆虫记》第三阶段的作业设计:

(一)作业目标

通过整理归纳阅读整本书后所获取的知识,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深入探讨《昆虫记》中的科普性与人文性,深入挖掘法布尔质疑探索、求真求实、锲而不舍、细致耐心、热爱自然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作业设计

1. 读完整本书,请给你喜欢的昆虫制作资料卡,资料卡里包含姓名、昵称、生活环境、习性、形态、研究方法、结论。

2. 鲁迅先生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鲁迅先生给予该书这么高评价的原因是什么?以小组为单位用思维导图进行总结梳理,并用气泡图梳理法布尔的科学精神的丰富内涵。

3. 以下为选做作业,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至少完成下面一项作业。

(1)《昆虫记》里介绍了一百多种昆虫,其中有一些是生活中常见的昆虫,比如螳螂、蜂、圣甲虫,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尝试到野外捕捉一种书中有介绍的昆虫,观察现代的昆虫与作品中法布尔记录的有什么异同,并上台展示。

(2)从《昆虫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庞大的自然生态圈,各昆虫有自己的生活环境,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制作一个黏土模型并上台展示。

(3)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一份《昆虫记》的手抄报并上台展示。

(三)设计意图

作业1、2为必做作业,前两项作业意在让学生在阅读后有一个整理归纳的过程。有的学生读完一本书就觉得完事了,缺少阅读后的思考探讨,所以让学生做昆虫卡片,详细地把昆虫的资料与作者的研究方法找出来,能训练学生反复阅读提炼信息及整理归纳的能力。第2项作业是纵观全书,探讨法布尔的科学精神,也是阅读这本书最主要的目的。

作业3为选做作业,为了实现“双减”,作业需减量提质,这三项作业都设计了上台展示环节,给予了学生很大的展示空间。这几项也都属于综合性作业,也都是能体现学生阅读量与阅读效果的作业。让学生从书中,走到户外去寻找昆虫,又回到书中做对比探究,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做黏土模型更是突破了语文作业的范畴,跟生物、美术学科联系起来,让学生读了《昆虫记》后能把各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小组合作做手抄报,能让每位学生都参与进来,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搜集资料、设计、书写、绘画、上台展示。这些都训练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动手能力、观察力、想象力,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双减”政策能促进教师对整本书教学的思考,通过优化整本书阅读策略,从而优化整本书阅读作业,让学生愉快阅读,在阅读中收获知识,不断提升阅读能力,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真正做到“减量、提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英]艾登·钱伯斯.说来听听:儿童、阅读与讨论[M].蔡宜荣,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

[3]胡元华.“整本书阅读”课程建构的设想[J].语文教学通讯,2016(30).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优化策略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环球时报(2021-07-26)2021-07-26 06:17:00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科教新报(2021年15期)2021-05-12 18:59:56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文理导航(2016年30期)2016-11-12 15:26:32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南北桥(2016年10期)2016-11-10 16:47:56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南北桥(2016年10期)2016-11-10 16:33:38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00:19:32
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及优化策略分析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